社会审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审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审计论文

社会审计论文范文1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与其他组织结构也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实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尤为必要,对财务相关工作进行有效规范,提高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经营发展能力,使相关机构步入有序化运作轨道,促进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长远性发展。

二、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我国部分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虽然已经应用了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并将其财务相关工作中,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以及财务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风险,以下是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企业及组织机构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财务审计只是对其内部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管,企业及组织机构没有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有一个明确定位,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化。

2.现代社会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目前我国诸多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都是将现代社会财务审计机构纳入内部纪检部门或者是财会部门,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开设,财务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就形同财会部门中的内部稽核工作。在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中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与财务相关工作往往都是由同一个领导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功能的发挥。

3.财务审计制度有待完善

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规范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然而在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实际开展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甚少有部门会按照严格规范化的财务审计程序执行各项业务操作。就目前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现状而言我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例如工作开展未围绕财务审计的范围、财务审计内容、财务审计程序、财务审计分工结等等,并且财务审计报告也有待完善,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从而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缺乏应用价值。

4.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且缺乏技术支持

大多数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中的审计与财务工作都是一种相分离的状态,这对财务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十分不利。财务与审计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现今部分企业及组织机构中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类工作人员财务审计理论性知识较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做到财务与审计两者兼顾。除此之外,企业中大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只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对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关技术缺乏认知,财务审计中可开发的财务软件较少,再加上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能力有限,因此造成我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力无法得到充分彰显。

三、预防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风险的措施研究

1.树立现代社会财务风险观念,强化对财务审计工作性质的认知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做出的每项财务审计决策都会直接影响其在经营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对现代社会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领导应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合理强调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此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让财务审计人员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知,明确财务审计工作性质,并树立现代社会财务风险观念,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中有意识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优化财务审计人员配置

现今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内容与对象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审计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法律、会计、税务以及工程预算等诸多内容,单纯的财务或者审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应根据自身企业所需配置优秀的会计师、工程师、律师以及审计师等等,以此来满足企业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多项要求。

3.完善财务审计内部机制

企业在财务审计机制建立时应保证财务审计内部机制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不应该与其他部门建立利益关系,在财务审计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财务审计制度开展相关业务,强化对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和审计证据的查证与核实工作,确保财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4.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强化财务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降低财务审计工作难度,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效率,实现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此外,要发挥财务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工作的引导性作用,就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强化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审计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硬软件操作方法,只有这样其才能够合理运用数据库对财务审计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价。

四、总结

社会审计论文范文2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一样,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社会福利是泛指国家、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或主要成员以及社会上某些特殊成员而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事业一般包括公共福利事业、专门利事业、选择利事业。其中,公共福利事业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兴办的以全体人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如教育、科学、环保、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专门利事业主要指民政部门为残疾者、孤儿、生活无着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疗养院等。选择利事业是指国家为照顾一定地区或一定范围的居民对部分必要生活资料的需要而采取的优惠措施,如对住公房的居民给予房租补贴等。不论何种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其基本点都是免费或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服务或现金补贴,给人以优惠,给人以方便。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生存的需要,还要保证个人和社会有所发展的需要。因此,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另外,社会福利按资金的来源与管理不同,又可分为:国家性的社会福利、地方性的社会福利、单位性的社会福利、社区性的社会福利和民间性的社会福利等。

社会福利资金是指社会筹集、国家提取和依法征收的为全体社会成员或主要成员以及社会上某些特殊成员而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其主要来源包括:社会募集资金、社会捐赠资金、职工福利资金和住房资金等。

二、社会福利资金的审计

社会福利资金审计是指审计组织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福利资金收入、运用和管理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其审计目的:有利于保证社会福利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社会福利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福利资金审计主要包括募集资金的审计、捐赠资金的审计、职工福利资金的审计和住房资金的审计等。

(一)社会募集福利资金的审计

⒈社会募集资金的主要来源及使用范围

社会募集资金的来源包括:①销售中国福利彩票总收入扣除奖金、管理资金以外的净收入;②彩票销售中不设奖池的弃奖收入;③募集资金的银行存款利息。

社会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有:①资助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帮助有特殊困难的人,支持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②对老化、陈旧的社会福利设施和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予以适当资助;③对社会公众关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体现扶弱济困宗旨的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给予适当资助;④同等条件下,社会福利资金要优先资助老、少、边、穷和灾区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募集资金采取无偿资助或与有偿资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老、少、边、穷地区给予必要照顾。一般采取无偿方式的有:①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乡镇敬老院;②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和光荣院;③流浪儿童收容遣送设施;④社区服务设施。

⒉社会募集资金的审计要点

⑴对社会募集资金筹集情况的审计。对资金筹集的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①发行机构是否按照中国福利彩票年度发行计划组织实施。

②募集资金实行按比例分配留成是否按照规定,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审批。

③募集资金是否全部入账,并在银行开设专户,有无多户存储。

④募集资金是否通过银行直接汇入民政部门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有无擅自截留、挪用应上缴或留成的募集资金。

⑤收缴的募集资金是否向缴款机构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⑥存款利息、弃奖收入是否直接转入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

⑵对社会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对社会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①募集资金是否按照社会福利资金收支计划使用,有无超计划使用的现象。

②募集资金的使用是否按照规定程序,由各级民政部门和募委会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审批。

③募集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用于投资办企业(社会福利企业除外),有无拆借和委托贷款,有无参与股票和期货交易,或为其他单位的经济合同提供担保。

④募集资金资助建设的社会福利设施,是否建立了永久性标志,标明资助单位、资助金额、竣工时间等内容。如因故变卖转让并因此改变服务性质的,其变价收入中与原社会福利资金数额相等的部分是否归属与社会福利资金。

⑶对社会募集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对社会募集资金管理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①彩票发行机构银行账户、会计核算、账簿设置、凭证形式、记账程序,以及财务机构设置、财会人员职责等,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

②社会募集资金的收入、记录、转账、汇总等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③社会募集资金的募集留成和使用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社会捐赠福利资金的审计

⒈社会捐赠资金审计的主要来源

社会捐赠资金是指国内国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人以及国际组织向我国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金或实物。负责接收和管理社会捐赠资金的部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政府部门或直属事业单位,另一类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基金会。对社会捐赠资金进行审计,有利于促进接受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保证社会捐赠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提高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捐赠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两个方面,下面对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资金审计要点进行探讨。

⒉社会捐赠资金的审计要点

⑴对社会捐赠资金收入情况的审计。对社会捐赠资金的收入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①接收的捐赠款是否全部入账,并在银行开设专户,是否按照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有无多户存储,隐瞒账户,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②接收捐赠资金的收据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备,收据存根与收入明细账、银行存款和现金是否相符。

③增值收入是否转入捐赠收入科目,结转资金增值收入是否及时。

④接收捐赠的实物是否进行妥善保管,有无因保管不善,发生损坏变质情况。若接收外汇捐赠资金是否及时结汇。

⑵对社会捐赠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对社会捐赠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拟审计以下内容:

①社会捐赠资金分配、发放、使用的手续和制度是否健全、合规。

②社会捐赠资金分配、使用是否按照捐赠者意愿或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挪用、私分和虚列支出等问题。

③管理部门有无对捐赠物资实行有偿调拨,变相出售,收取管理费、折价款、补偿金等,有无将所得收入作为部门收入的问题。

④管理部门是否存在分配资金中间环节过多,层层截留,挤占挪用致使捐赠资金不到位的问题。⑶对社会捐赠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对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①社会捐赠资金管理部门的银行账户、会计核算、账簿设置、凭证形式、记账程序,以及财务机构设置、财会人员职责等,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

②捐赠财产、物资的验收、领用、保管、调拨、登记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原始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③资金分配、使用的报告制度及效益考核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捐赠物资的变价处理是否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价格是否合理。

审计组织应当于审计工作结束后,写出对社会捐赠资金的审计报告,呈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社会捐赠资金审计的基本情况;对社会捐赠资金接收、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作出的总体评价;社会捐赠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意见、建议及审计处理结果等。

(三)职工福利资金的审计

职工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福利是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等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生活和服务设施、建立各种补贴制度,向职工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改善和丰富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以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按规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来源,包括从费用中提取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两个方面,即职工福利可分为职工集体福利和职工个人福利。

⒈职工集体福利资金的审计。职工集体福利资金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资金,又称法定公益金。职工集体福利是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集体消费和共同性消费设施以及为集体提供服务,又包括职工集体生活福利和职工集体文化福利两个方面。职工集体福利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⑴法定公益金明细表,提供的资料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

⑵法定公益金的计提顺序、基数、比例以及变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⑶法定公益金的减少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其用途是否合法,对动用公益金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增加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冲减公益金并相应增加任意盈余公积。

⒉职工个人福利资金的审计。职工个人福利资金是企事业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所提取的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又称职工福利费。职工个人福利主要用于职工个人生活方面的各种福利项目,包括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宿舍冬季取暖补贴、职工探亲期间工资和往返车票补贴、职工交通补贴、带薪休闲等。对职工个人福利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⑴获取或编制职工福利费明细表,复核加计,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数合计数核对,查明是否相符。

⑵结合工资审计,查明按工资总额计提的应付福利费是否符合规定,计提金额是否正确,并将职工福利费计提数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项目核对一致,查明有无提高提取比率的情况,有无会计处理错误的情况。

⑶审阅职工福利费明细账,并抽查本年度职工福利费的原始凭证,查明是否符合规定用途,报销是否符合审批程序,有无用于发放奖金或其他不合理开支的情况。

(四)住房资金的审计

住房资金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建立的城市住房基金、企业住房基金和个人住房公积金,以及在住房制度改革中筹集或形成的其他资金。

1.城市住房基金的审计。城市住房基金是市(县)人民政府用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及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专用基金。该项基金从同级财政现用于住房建设、维修、管理和补贴的资金和当地提取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渠道筹集。对城市住房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⑴各级财政部门的财政投入是否及时到位,应转入城市住房基金的收入是否及时转入。

⑵主管部门对城市住房基金是否专户存放,专款专用。

⑶拨入各部门的基金是否按规定范围使用,有无挤占挪用等问题。

2.单位住房基金的审计。单位住房基金是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转换住房机制而建立的专项基金。单位住房基金主要用于资助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支付出租住房的购建、维修管理费用和出售住房时个人支付房价与住宅造价之间的差额,以及提租后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房租补贴等。对单位住房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⑴企业是否严格按规定计提各项住房基金,并保证住房基金的专款专用。

⑵企业在成本中列支的住房基金,是否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⑶各地是否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按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房改。

⑷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基金是否按规定划转,并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或挤占挪用等违纪问题。

⑸出售公有住房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售房单位有无未经审批、不经评估自行售房,有无不按批准规定的范围和价格售房的问题。

⑹住房出售收入是否按规定归集和管理,应上交的是否按规定上交有关部门,留归各部门的是否按规定存储。有无截留、挪用应上交的售房收入。

⑺利息收入是否按规定管理,有无收入不入账、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等问题。

3.住房公积金的审计。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及所在单位按规定缴存的具有保障性和互的职工个人住房基金。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归职工个人所有,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不能挪作他用。对住房公积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拟审计以下主要内容:

⑴单位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基数和比例归集住房公积金,有无虚报职工人数,冒领财政补贴的问题。

⑵各单位是否按规定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来源是否正确。

⑶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未经批准擅自动用公积金,有无挪用住房公积金搞其他基本建设或生产经营等问题。

社会审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外部审计 独立性

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政府管理当局的国家审计机构以及执行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其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审计是由管理当局批准设立的社会中介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独立第三方审计,应当指出本文所指的外部审计主要是指社会审计。相对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由于独立于当事企业不会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制约,只需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以及相关利益主体负责,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公正性与科学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的外部审计尤其是社会审计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注册会计师为代表的独立第三方审计市场初步形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外部审计还存在诸多问题,上市公司出现了较多的财务报告造假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2013年为例,2013年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及IPO企业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或当地证监局处罚,9家上市公司及IPO企业因财务造假正接受证监会调查,其中包括万福生科、绿大地、新大地,天丰节能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审计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尽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当局先后在《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以及《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等多部法律法规中提出了外部审计对上市公司和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并从外部审计的提名、选任、解聘、续聘及申诉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界定。但是,仔细研究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发现无论是《公司法》第169 条以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59条大都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实践操作性,从而给外部审计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实践带来诸多影响和限制。

(二)外部审计市场发育不完善

西方发达国家外部审计的成功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部审计市场发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和制约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很显然目前我国的外部审计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当局对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价格的干预,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审计不是真正面对市场,而是往往面对政府和相应的监管机构,由此可能会导致诚实守信的会计事务所遭受“劣币驱除良币”的风险。二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由于常常实际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导致内部治理机制不科学。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影响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外部审计委托人权的归属上,即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委托人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由谁说了算。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市场发育存在缺陷。

(三)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收费不规范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应该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即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报告需要过硬的审计技术和良好的职业能力,自然其收费也比较贵。可是,这种情况在我国似乎不太显灵,在实践操作中我国许多上市企业都会将期末资产总额、合并会计报表单位数等指标作为收费计量标准并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协商。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的CPA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战国时期,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从而使得许多事务所为了揽取客户,不惜血本相互压价,压低收费。

三、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外部审计法律法规

整体来看,增强我国外部审计尤其是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归根到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制建设,只有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才会推动和促进我国外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管理当局在外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修订和完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点从外部审计提名、选任、解聘、续聘、辞聘以及申诉、强制轮换制度和强制拆分等多个方面切实增强法律条文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并重点在行业监管体制、监管部门的责权范围及其协调机制、行业协会性质职能以及自律管理机制、市场准入条件及限制及民事赔偿责任等方面作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

(二)构建科学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

在构建科学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方面,我国管理当局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根据“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基本思路,科学规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行业自律管理为补充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二是进一步改进事务所聘任制度,着力强化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职能,切实规避上市公司在外部审计机构选择方面由总经理或董事长一人说了算的情况出现。三是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大力推行合伙制事务所组织架构模式,并通过实施税收优惠、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共有财产分割制度来提高事务所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报告的质量。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引领和培育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基础,尤其是良好的职业操守显得的十分重要,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引领和培育。一是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加大培训投入,提升教育手段,改进培训方法,注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会计事务所内部的自律和运行机制,促进行业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引导和培育事务所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健全股份管理、收入分配、重大事项决策、风险基金管理、内部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成立职业道德惩戒委员会,执行严格的行业道德惩戒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文钦.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社会审计论文范文4

Abstract: Through quantitying the public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s, public buildings carbon audit is to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mitiga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public building. A good operation mode is the guarantee of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audit system.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public building carbon auditing system.

关键词: 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运行模式;实施架构

Key words: public building;carbon audit system;operation mode;implementation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TU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086-03

0引言

公共建筑碳审计通过量化的方法确定公共建筑的碳排放状况,是指针对已建成使用的公共建筑,对其一定时间段的碳排放进行测算,核算公共建筑日常运作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审核公共建筑的碳排放管理状况,从而使公共建筑达到节能减排目的。运行模式是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度运行的保障。

1公共建筑碳审计的运行体系

公共建筑碳审计的运行体系是指制度运行的载体,是公共建筑碳审计的各参与方通过审计活动而建立的关系系统。运行体系在识别制度中各项要素的同时,理清了各项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传统的审计模式以及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本身的特点,将其运行体系建立见图1。

在图1中,审计委托人和碳审计客体之间的委托关系是整个审计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公共建筑碳审计中,这种委托关系可以是社会公众与公共部门之间的碳排放权管理委托,也可能是建筑物所有者与其碳排放管理者之间的内部碳排放管理委托等,这些委托关系的存在带来了公共建筑碳审计的必要性。

整个审计活动过程是公共建筑碳审计运行体系的载体。审计活动过程是指审计委托人委托审计人员针对相应的审计内容实施审计活动,并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内容直接作用于审计客体,反应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整个过程中,公共建筑碳审计准则和标准化的审计方法作为规制介入,对公共建筑碳审计活动中的相关人员和具体行为进行规范,保障审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建筑碳审计主体是具体审计行为的执行者,是运行体系的核心,审计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行为质量影响着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审计准则和审计方法主要的约束对象是建筑物碳审计主体。公共建筑碳审计主体包括国家审计主体、社会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主体三类,但在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每类主体在运行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我国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发展分为碳排放合法合规性、经济效益性以及碳交易市场成熟三个阶段。公共建筑碳审计的起步阶段,内部审计主体和社会审计主体形式比较少,同时也缺少激励其发展的经济动力。政府审计主体成为建筑物碳审计主体的主导形式,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建筑物碳审计在中国缺少实践的经验,操作风险较大,而政府审计主体所具有的完善的组织体系能够很好的满足要求,并可以承担最初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能够保证公共建筑碳审计的顺利实施,推动其在合法合规性方面的发展,使公共建筑碳审计逐渐走上正轨。

随着低碳经济以及碳交易市场化的发展,公共建筑碳审计将从合法合规性逐步转向经济效益性,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将逐步活跃起来,参与到公共建筑碳审计中。此时社会审计作为独立第三方所具有的独立、客观和公正性在公共建筑碳审计中占有巨大优势,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碳交易市场发展成熟、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时,公共建筑碳审计将融入到一般的审计业务中,其发展与制度的完善服从一般审计的规律。政府审计主体、社会审计主体与内部审计主体都得到充分发展,社会审计以其独立客观性主导整个建筑物碳审计,政府审计以其权威性指导建筑物碳审计,同时经济效益的推动将使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者或拥有者开始重视建筑物的碳排放管理,针对建筑物碳排放的内部审计主体也充分发展,在建筑物的碳排放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的实施架构设计

2.1 京都议定书减排模式的借鉴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缔约方的减排量和减排期限做出了具体规定,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实施,截止2010年已有190个缔约方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并开始履行其中的义务。目前国际的减排格局基本是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其实施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短期内并不要求全球范围内的GHG排放总量减少,以1990年为历史基准线,GHG排放总量是增长的,尤其是非附件一的国家。②局部开展强制减排行动,以欧洲为主要代表的强制减排区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不断完善碳交易及碳金融等相关业务,逐渐以市场的力量推动GHG减排,并在社会中形成了发展低碳的公众和政治压力。③建立履约的灵活机制。为实现发达国家的履约灵活性,《京都议定书》建立了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权交易和联合履约在赋有减排义务的附件一国家即发达国家中进行,清洁发展机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进行,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率和减排。

2.2 我国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实施的基本框架《京都议定书》提供了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发展的思路:目前无法做到全部建筑物实施强制性碳审计的情况下,将公共建筑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强制实施碳审计的公共建筑;第二类为预备实施碳审计的公共建筑,第三类为剩余的所有公共建筑。对第一类建筑物实施强制性碳审计,通过柔性机制来激励引导制度的实施,并总结经验数据制定公共建筑GHG减排的基准线;在减排基准线逐渐完善的情况下,第二类公共建筑开始实施碳审计,同时引入碳税制度推动碳审计的实施,并采取谈判和隐性时间表的方式带动第三类公共建筑的实施,第一二类建筑物实施碳审计带来的优势示范效应将带来公共建筑碳审计实施上的扩张;最后实现所有公共建筑均实施碳审计制度,推动公共建筑节能减排。根据这个思路对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的运行模式设计见图2。

2.2.1 阶段一的实施过程公共建筑碳审计实施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无到有的阶段,在现有的环境下强制推行实施,因此选择一部分公共建筑强制实施碳审计,并通过柔性机制确保实施。

在公共建筑基本信息采集时,将公共建筑按照用途分为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宾馆饭店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体育建筑及通信建筑等。公共建筑碳审计实施过程中涉及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因此在选定强制实施碳审计的公共建筑时按照其所有者来确定。基于“先动优势”和“辅收益”,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物和政府投资公共建筑作为强制实施碳审计的建筑物。

在阶段一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柔性机制来推动相应建筑物强制实施碳审计。柔性机制又称银行机制,是指在不影响总体减排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为增强管制对象履约能力,降低管制体系对管制对象的履约成本以及对管制体系所涉及区域内管制行业的安全性和区域经济的潜在影响而设计的灵活履约机制,柔性机制包括抵消机制、时间性柔性机制和条件性柔性机制。

柔性机制的首要机制是抵消机制,也就是允许实施碳汇项目抵消GHG排放。在公共建筑碳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建筑物所有者通过实施植树造林创造碳汇来抵消被审计建筑物的GHG排放,这一方面减少了被审计建筑物实施碳审计的压力,另一方也通过该引导措施激励对环境的改善;时间性柔性机制体现在公共建筑碳审计实施的时间以及对减排额度赋予的价值并不随时间而消失。所以在公共建筑碳审计初步实施阶段并不对所有建筑物强制实施,另一方柔性机制允许公共建筑在GHG减排过程中产生的超额减排量存储,并可以自由选择时间使用。时间性柔性机制可以通过创造经济利益激励公共建筑实施碳审计;条件性柔性机制主要考虑设置针对公共建筑的排放权配额储备库,以灵活处理被审计建筑物的排放额度配置。

2.2.2 阶段二的实施过程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所有及投资公共建筑预备实施碳审计。这一部分预备实施碳审计的建筑物同样基于先动优势选择政府有控制力的建筑物,以增强执行能力,并进一步借助实践经验完善碳审计实施方法以及减排基准线,以为后期的排放配额设置做好准备。在阶段二将更多公共建筑纳入碳审计实施框架的同时对所有公共建筑实施碳税政策。

第二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引入针对所有公共建筑的碳税制度,推动公共建筑的GHG减排。碳税的税基一般有两种,一种以建筑物的GHG排放量为基数;另一种以建筑物消耗能源的碳含量为基数。已实施碳审计的公共建筑由于具有GHG排放数据,可以以GHG排放量为碳税税基,并确定相应的税率;对还没实施碳审计的公共建筑以所消耗能源的碳含量为税基征收碳税,并实施差别税率。通过该途径引导公共建筑主动实施碳审计,并促进公共建筑节能减排。通过碳税制度所征收的税款用来实施建筑物节能技术研究以及奖励GHG减排。

2.2.3 阶段三的实施过程在阶段三要对所有公共建筑实施碳审计,承担共同的减排责任,并引入惩罚机制规范公共建筑GHG排放以及保障碳审计实施的效果性。

经过阶段一和阶段二后,公共建筑碳审计的实施准则、实施技术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公共建筑排放基准线以及排放配额也能够科学地确定,此时要在所有公共建筑中推行碳审计,对所有的公共建筑GHG排放量进行核算,审核其排放量是否在排放基准线之下或是分配的定额之内,推动所有公共建筑承担共同的减排责任。

当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完善后,要依据审核结果引入惩罚机制,对排放量未达标公共建筑所有者进行惩罚,确保碳审计的实施效果。GHG减排的惩罚机制一般包括补偿、罚款和其他措施。补偿是指在下一个审计周期补偿该审计周期超出的排放量,意味着被审计建筑物若在当期超过了排放基准线,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排或实施碳汇项目弥补配额亏空;罚款是指对审计当期超出排放基准线的建筑物所有者实施相应的罚款,督促其进行改进使排放量达标,该罚款一般也应用于建筑物减排或碳汇项目;其他措施包括其他行政经济措施等。

3建筑物碳审计制度的运行保障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气候变化是典型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叠加的结果。若想校正这种失灵,就必须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把不受约束、不受限制的碳排放变成稀缺性商品,并使它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易,从而以市场手段推动减排的实施。因此,碳交易是实现GHG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各国应对GHG减排的基本手段。

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的基础是碳核算及相关的碳审计,碳审计与碳交易制度是相辅相成的。碳审计确定了排放量的多少及排放量配额,碳交易市场则是对排放量配额进行交易,即碳排放量高的单位要拿出一部分经济效益对环境进行补偿;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碳审计发展,因为市场交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必将引导更多的组织和个体参与市场交易,而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便是碳审计;同时碳审计的审核鉴证作用又可以规范经济活动,促进交易诚信的建设。

公共建筑通过碳审计审核鉴证的节省的碳排放量可以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建筑物所有者即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此时就实现了以市场的手段引导建筑物所有者进行碳审计活动,碳交易制度促进了公共建筑碳审计的实施。公共建筑碳审计对建筑物排放量的核算以及鉴证作用也是实施碳交易的前提,因此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公共建筑碳审计的实施要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相结合,通过交易制度推动公共建筑碳审计的实施,同时借助公共建筑碳审计保证市场交易秩序。

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同样是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其产生源于大环境的GHG减排压力,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仍缺少良好审计实施环境的推动。要实现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强审计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良好的审计环境。

4结语

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是推动公共建筑在使用阶段节能减排的重要制度,运行模式是公共建筑碳审计制度的推行模式、实施过程和保障。通过合理运行模式的设计可以推动公共建筑碳审计在中国的实施,推动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孙莹,章蓓蓓等.试论建筑物碳审计的引入与推行[J].建筑经济,2010,9.

[2]赵青,朴永日,周升起.“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6):40-41.

[3]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

社会审计论文范文5

审计目标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展,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会计行为将逐步走向规范。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目标将不再是会计报表的“三性”鉴证,而应向管理的领域有所深入和发展。

一、从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审计目标

独立审计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那时,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营者最关心的是其真实性。他们想了解会计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因而,此时的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业务也日趋复杂,此时,审计对象已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审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此阶段,查错防弊这一目标依然存在,但已退居第二位,审计的功能从防护性发展到公证性。

进入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及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情况的关心,整个社会注意力转而集中于收益表上。特别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从客观上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仅仅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在此期间,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各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家间资本的相互渗透,使审计对象日趋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审计目标也从原来的仅限于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扩展到内部控制、经营决策、职能分工、企业素质、工作效率、经营效益等方面。因此,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便从传统审计中分离出来,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成为独立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谓煞费苦心。因此,注册会计师单纯的报表审计并不能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事务所能通过审计,为其在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信息,提出建议,给予帮助。但很多事务所尚无足够的能力或尚未注意紧扣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工作。这也是企业对社会审计缺乏内在需求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事务所的足够重视。注册会计师应牢记,客户是上帝,企业的需求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社会审计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内容;步骤;实践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来,公路建设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公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效应已越来越明显,全国一大批公路新建和改革扩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带动了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带来不少隐患,审计部门采取事后审计,“走过场”,完成任务,监理部门不很好的配合,“和稀泥”、“睁只眼闭只眼”,导致建设项目存在不少问题,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为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跟踪审计工作。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单位审计部门组织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分为开工前审计,即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性进行审计;施工期间审计,即审计部门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竣工后各项工程最终造价的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全过程审计(开工前财务收支审计、建设期间财务收支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也不是指审计决定(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后续审计。而是由出资人(代表国家出资的单位)派出审计组(或社会审计组织)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施工预算、施工组织、施工现场、工程计量、工程计价、工程变更和变更单位、工程结算、财务收支等)全过程进行实际的跟踪审计监督。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步骤

跟踪审计步骤一改原来的事后审计步骤,事后审计可以说是一般现在时,跟踪审计那就是现在进行时。它们的区别十分明显。

事后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收集资料:公路施工单位提供的预结算书、施工图纸、设计变更、预算定额、当地相关部门颁布的数据信息。甲乙双方签定的材料价格、施工合同、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取费证、招投标价,施工组织设计、标准图集等。熟悉施工图纸和说明书,计算工程量。2、了解工程情况:主要是针对变更资料不全时采用的。在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设计变更和结算文件,实施测量、查看,将二者进行比较核对,看图纸与实物是否一致,有无偷工减料、私自减少工序。3、核对工程量:甲方将审计底稿报交乙方,通过交流核对,使乙方认可,做到审核结果双方认可同意。有近似于“走马观花”,根本不能审计出实质性的东西。

跟踪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审计组进入被审计单位前,应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程序、审计组人员分工及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并考察施工地点。2、审计组进入被审计计单位后应独立租用方便到现场监督的工作驻地,并自备交通工具,以旁站、巡查、测量、试验等方法对工程施工量进行全过程现场审计监督。3、监理处对承包商进行计量验收时,必须联合审计组同行;验收后,施工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计组四方在验收单上签字。4、审计组收到建设单位签字的承包商计量支付申请后,专业造价工程师应逐项审核,提出核定数量和价款。若申报数量与审计现场验收记录不符或计价不准确时,专业造价工程师可修改计量支付文件,并编制审计签证单(审计记录),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审计人员三方在签证单上签章认可。5、审计组负责人只在最后审核无误的计量支付文件上签章。该计量支付文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交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手续。6、发生工程变更设计时,若需新定工程结算单价,先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签证,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后再交审计组审定。建设单位根据审计组审定的的单价作为变更工程单价。7、审计组对已完工的合同规定建设内容的单项划等号应出具单项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建设单位在留足质保金的前提下,根据审核报告办理工程价款结算。8、建设中期审计组应向派出(委托)单位出具一至两次投资控制情况和财力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9、全部工程基本完工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审计组应出具全部工程建安投资部分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10、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时,一般采用当面交换意见、当面签字确认的方法,如果当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应采用书面交换意见的方法进一步协商;被审单位收到征求意见函后必须在十个法定工作日内反馈意见,未反馈意见的视同默认;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反馈的意见应认真研究,认为反馈意见正确的要相应修改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认为反馈意见不正确的可以签署审计意见或出具审计报告,但应在附主中说明此事。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意义

跟踪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方法,新生事物可能一下子难让有关单位或个人接受,必须对其意义及作用作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审计法》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规定、《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2003年3号令)、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交审发[2000]64号)和《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审发[2001]62号)等,上述这些法律法规都对跟踪审计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宣传,使广大参建人员认识到跟踪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投资控制,更加公正、合理、准确地对工程造价进行鉴证,这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同时,通过审计认定后,建设单位可以大胆地计量支付,相应的加快了工程结算速度,确保了施工单位合法的工程款的及时收回和民工工资的支付,这样促进了工程进度的加快,对施工单位提高效益也是有利的。讲清跟踪审计与原来的事后审计的区别与优势之处。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最大的区别在审计人员能及时地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审计,确保了审计对路面表层以下工程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监督,大大提高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由于变更工程的单价由审计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审定,确保了变更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合理、合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变更工程的造价,有利于监理工作。试点项目的监理单位认为,在现场验收工作中增加一层监督,使监理单位领导对基层监理人员的工作感到放心一些。以前对工程造价实行事后审计,监理处工作人员在工程完工后还要问审计组作较长时间的解释工作。实行眼踪审计,工程竣工之日,就是审计结束之时。不留下一点后患,什么问题均可消失在萌芽之中。

跟踪审计不仅能及时纠正工程预算、工程结算和变更等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审计组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范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威信,制止和防范工程计量、计价的虚报与冒算,从长远意义看,这才是跟踪审计为出资人的投资控制作出的最大贡献。

跟踪审计是将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环保审计等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