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文1

>>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烟草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航运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GPS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谈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基于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无形资产对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基于民营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研究 对外向型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与和谐环境”的几点思考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 基于扩展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 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 面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价值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6-04-10.

[2]周剑倩.广东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困境与出路[EB/OL].广东工商联合会,http:///Articles/ArticleView.aspx?id=dd66efdb99f0406d90d5d1da5277eaa8.

[3]倪颂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习惯战略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J].企业经济,2008(06).

[4]牟若.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9(04).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文2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容 特征 管理 构建

中国加入WTO后,民族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在日益开放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却硬如盘石,坚不可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归结为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及特征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的,并是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树的话,树根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树干就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树叶、花、果等就是企业的最终产品,花、果有没有人来摘,招揽顾客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看花香不香,果子有没有甜味、营养,因为他们归根结底是从树根吸取营养。那么企业的产品好卖不好卖,关键也是看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主要包括两大类:(一)几项或多项先进技能。它既可以包括生产中的技术,也可以包括营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或技能。(二)关键流程、规则、惯例、文化等组织要素。这类要素管理着企业内部不同职能或不同经营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参与和责任承担,以及对经营中涉及的各种技术和技能的协凋和统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的过程,从而使企业具备独特的、持续的竞争力。现代企业核心竞力一般有下面几个特征:

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企业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依托这一竞争优势迅速占领目标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形成自己独特的消费群体。

2.整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所有资源充分整合的结果,是企业驾驭内外环境的能力体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产生于某些具体的要素,但它的功能会渗入企业拥有的全部资源之中,体现在企业经营的一切方面。

3.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实现和创造顾客价值,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根本原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的发展,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成功之后,就面临进一步拓展问题,以前有竞争优势的方面或许时过境迁,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不再帮助企业获利。

二、我国民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在一番大肆兼并收购后,又掀起了“剥离不良资产”、“分拆”的热潮,想借此建立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它是否有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它是否使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而难为竞争对手模仿?其次,它是否存在顾客可感知的价值?核心竞争力应能使顾客感知终端产品对利益的买点和卖点。第三,它是否实现了范围经济?表现在是否覆盖了多少部门或产品?是否提供了潜在的进入市场的多种方法?

我国许多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取得核心竞争力。如海尔,建立全球战略,它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先进的气候模拟技术,研究开发出适应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电器产品,产品远销海外,其总裁张瑞敏也成为全球企业风云人物。同时,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仅具有基本能力,在人世后将难于与外企业抗衡,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三、我国民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策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和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普遍比较弱小,无论规模还是技术、管理上都和跨国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跨国公司大举进入,许多企业管理上不去,技术上比较落后,处于一种很不利的竞争地位。

1.企业竞争力状况分析。主要有:(1)结合外部环境因素的资源与能力分析;(2)企业竞争力性质及分布状况判别。

2.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选择与平衡。有两类基本策略:中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其选择与平衡主要受到如下四类因素的影响:(1)企业体制,包括企业的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激励与约束制度、高级管理者的任期制度等;(2)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价值与抱负;(3)高层管理者的能力与可利用的管理框架与工具等;(4)企业的人、财、物、品牌等资源以及企业当前的竞争地位与短期赢利压力等。

3.中短期策略的选择与执行。包括:(1)策略选样,现有核心竞争力的杠杆利用及改进;(2)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活动调整与技能调配管理。

4.长期策略选择与执行。包括:(1)策略选择,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2)以未来竞争和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中心的战略管理。

5.核心竞争力的保护机制,它将对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竞争力性质及分布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6.超过平均水平的、持续的赢利和发展,这是有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结果,也是追求的目标。

四、入世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其次要建立合理战略结构,最后要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团队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种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4.培养诚信精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狠抓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强化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是建立在社会公平交易、公正交易基础之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是违背公平交易、公正交易的结果。要铲除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坑害肖费者的现象,就必须从思想上到制度上建立和强化人们的公平交易、公正交易意识。

其次,每个企业要从自身做起,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最后,要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和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这对于建设一个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的市场秩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至关重要。

总之,在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国之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民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成为商业竞争的优势之源。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民族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第2版

[2]阎鸿雁:现代企业的成长(H).石油工业出版,2001,1,第1版

[3]李辉华:企业生存之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第1版

[4]汪晓春:企业的“诚信”与市场规则[J].经济管理,2002,(19)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文3

核心竞争力理论回答的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要素的问题,即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从整个企业资源的角度,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经由集体学习而积累起来的,有助于帮助企业为客户带来价值的能力和技术的总和”(Hamel和Prahalad,1990,1994)。核心竞争力是属于组织共有的学识,而不属于个人或业务单元专有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技能协调和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即需要管理的介入,通过有计划的市场调研、技术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有效营销体系和方法,确保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突出了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技术性。

保险企业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由于保险商品无法申请专利,同时监管机关要求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和透明,因此,竞争对手的模仿非常便利,从而,在保险业以新产品为手段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不可靠的。因此,保险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具体而言,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大的晶牌塑造能力;适应市场细分的、定价定位合适的产品开发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与能力;灵活的市场反映和风险防范、控制、处理能力;强大的资金运用和增值能力。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扩展应用潜力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也有一些文献对保险业内某些部门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界定和描述,例如,把人寿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寿险公司长期形成的,建立在先进的经营要素基础上的相互融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整体运作的能力”;把非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为创新能力、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把保险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界定为“适应市场细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技术运作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内部机制的适应能力、特色的客户服务体系和资金运用增值能力”。

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对于帮助企业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有着巨大的价值。西方学者的研究认为,就一般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1)学习能力与战略的灵活性;(2)技术管理能力;(3)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学习型企业能够快速地获取、创造和转移知识,并能针对新形势和新知识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战略。学习型企业不是一夜之间就创造出来的,它需要在企业内形成鼓励学习的环境,并消除一切影响思想交流的障碍。从长远来看,学习能力与战略灵活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体现为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更迅速地通过学习调整自己。

技术是关乎企业增长和获取业绩的一个重要变量,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获取到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企业活动的技术,企业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成功的技术管理需要特殊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能整合企业的技术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把个人动机与企业目标有效结合的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善于学习的员工团队的能力、维持一个能有效应变的管理团队的能力(Wisher,1994)。

具体到保险企业,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分为外部来源与内部来源。外部来源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竞争程度、产业政策和保险需求;内部来源则包括制度、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管理、技术、企业文化、信息化和保险产品等。由于外部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保险企业应主要从内部来源考虑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持续竞争优势,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从经济学角度看,核心竞争力的终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企业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主要路径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关注自身的根本优势,因为只有不易被他人模仿和学习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扩张起着战略指导作用,企业选择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与大小;三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动态成长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机制和创新机制(薛可,2001)。

对保险业来说,随着保险业人世保护期的全面结束,我国保险业将面临全面开放的新形势,核心竞争力对保险企业也将具备更为重要的功能。首先,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从市场分工的角度来看,分工将不断细化,最终将迫使保险企业修理“枝蔓”,强化“主干”,以主干的竞争力优势即核心竞争力强化或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第二,保险企业为了保持和巩固自身的市场定位,必须集中全力,调动所有的资本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强化自身最具优势的特色——核心竞争力;第三,核心竞争力将引导新的经营理念,即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过分关注市场份额,而是关注市场价值,不再强调垂直一体化,而是强调产品研发与保险服务提供的内部化、销售的外部化。因此,总体来看,后WTO时代,保险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呈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四、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内涵解析法、模糊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分析,首先选取若干一级指标并赋予各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进一步选取若干二级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根据各指标的取值及权重计算所有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即为企业的竞争力总指标。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MD)自1990年起,使用300多项指标对2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10个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排名,并合作出版年度《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他们的研究在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我国,焦谨璞(2002)以WEF和IMD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2004)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对2003年北京市的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外资银行竞争力强于内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强于国有银行的结论。

也有一些学者对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研究。姚壬元(2004)从保险公司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大类中选取了9个基本指标及40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一个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徐爱荣(2004)则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基础,从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及资本管理两个方面选取了15个具体指标对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景丽英(2006)则从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三个方面,通过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对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

五、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应是企业战略的重心,培育与提升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国内学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论述与研究,总体来看,研究的视角包括企业内部微观视角与外部宏观视角,其中以企业内部视角的文献居多。

从企业内部来看,对保险企业而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举措,保险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资金运用创新、销售渠道创新等方面。此外,保险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外部环境来看,完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保险企业构建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从保险市场的进出制度、保险业税收政策、保险投资政策以及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四方面调整保险产业政策,为中资保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王文祥和魏华林,2002);就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而言,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对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监管机构应从发展中介市场体系的角度出发,完善中介市场监管制度(姚庆海,2005)。

六、总结、评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数量不多,且研究重点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目前,从一般企业管理层面介绍、引进和研究国外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对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把一般理论与行业特征相结合才能深入进行。许多学者在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来源、作用、识别与评价、培育与提升的文献并不多,系统性研究的文献更是少见。

(二)在已有的文献中,较为多见的是把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简单地应用到保险企业,而在保险企业的行业特征基础上研究其核心竞争力的文献较少。保险企业作为专业经营风险的企业,其产品形态主要表现为无形的产品,其与客户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其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中介机构与人进行,其利润来源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其稳健经营有赖于充足的偿付能力,作为中国的保险企业,还面临市场规模迅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并不充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分别占据了寿险和非寿险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市场体系有待完善等外部环境。上述保险业务的特性、保险企业经营的特征及保险市场的结构特征都会对我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如何把这些特征与一般理论进行良好的结合,构建适合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与分析框架,仍是一个需要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三)对保险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过多地依赖于财务指标。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终会体现到其财务指标中,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保险企业,其财务指标会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较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和充足的偿付能力。然而,财务指标更多的只是反映了过去或当前保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它是过去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和反映,但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完全通过财务指标得到评价。例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完善、公司创新体系的建设都属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但其成果在短期内未必会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另一方面,在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迅速增加、未开发市场空间较大的情况下,从增长趋势来看,部分保险企业的销售规模、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看上去可能比国际保险业巨头还要高,但实际这些数字并不能反映保险企业的真实竞争力水平。特别是在评价和比较来自不同国家的保险企业的竞争力时,过多地依赖财务指标,有时可能会得到不真实的结论。

(四)研究方法有待完善。总体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尚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这一问题导致的结果之一,表现为不同的文献对相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对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也往往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

上述问题的存在实际也提示了未来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向。在此,作者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一个符合保险行业特征和中国保险业市场特征的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框架需要得以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识别、评价以及提升,都需要与中国保险企业及保险行业的实际紧密相连。为此,需要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并分析这些特征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其次,在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面,除了对国内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国际视野评价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际视野进行评价,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剔除当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这一因素对核心竞争力评价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做,评价的结果才更客观,其提示的实践意义以及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建议才能够在全面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中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文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提升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26-02

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有其特别之处,比如说品牌、质量、服务等等,能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这其实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处于核心地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当然,如果核心竞争力建立以后不能加以巩固和保持,企业也会很快失去竞争优势。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随着主辅分离、主多分开等工作的持续推进,企业逐步从完全依靠主业扶持转为全面开拓外部市场,如何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电力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当加以重视的问题。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对于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是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是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能力。电力施工企业应当不断创新,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1)可拓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在原有市场领域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可以延伸到它所能发挥作用的其他领域,从而拓展相关业务市场,通过创新取得新的业务市场上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2)可识别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体现了该企业独立发展的历程。它应当是可以被明确识别的、与企业不能分离的、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也就是说,一提到某个企业,人们就能不自觉地感知到这个企业的基本特点,这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

(3)可更新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经营环境相关联,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这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实现和培育。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更新调整,否则今天的核心竞争力到明天可能就变成一般竞争力了,甚至没有竞争力,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1)组织结构。建立适当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

(2)业务流程。流程是否简洁、实用、高效直接制约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3)企业文化。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发展思路、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在和谐有序的状态中开展工作。

(4)企业品牌。品牌是无价的,品牌一旦形成会具有扩散效应,能更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和新市场的开发。

(5)产品价格。在质量和品牌同等的情况下,价格将是客户优先考虑的因素,物美价廉始终是客户共同的追求。

4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1)受到原有管理体制的影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重视。虽然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由于电力主辅分离、主多分开体制改革总体进程较为平缓,电力施工企业大多对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足,目标市场细分还不够,没有明确的战略市场定位,工作重心仍然放在承接主业工程上,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充分。

(2)企业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目前电力施工企业还处在体制过渡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制度基础还比较薄弱。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效率有待提高,管理体系和方法大多仍沿用旧的模式,对市场环境适应性不足。企业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坐等客户上门,在市场竞争中活力不足,从而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形成障碍。

(3)企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适应竞争的能力偏弱。由于历史原因,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多数专业基础差、服务意识淡薄、年龄偏大,对新的施工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接受能力有限,虽然通过向社会招聘施工人员的方式可以使这种状况逐年有所改善,但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外部业务市场的拓展,一旦将来与主业完全脱勾,电力施工企业独立生存的难度会比较大。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企业在价值理念的培育、人力资源配置使用、管理体系结构、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尚未建立起创新机制,风险管理体系还存在薄弱之处,不愿意创新,害怕承担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5提升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电力施工企业要认识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着眼于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制订相应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信誉,有的企业设计、施工方案写得很好,技术交底也有,但往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未严格执行,客户会认为你只会做表面文章,从而对企业开拓业务市场产生影响。为此,企业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注意利用企业自身在施工力量、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和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通过优质服务,开拓更大的业务市场。

(2)树立企业品牌,增强应变能力。品牌作为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一般来说,客户在选择时还是倾向于国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如果能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围绕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会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前提条件是企业以及企业员工首先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电力施工准入资质证书。

(3)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技术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技术的竞争,技术水平决定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电力施工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对本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兄弟施工单位或业内同行的业务学习、沟通交流,积极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好技术项目难题攻关,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集中力量培养公司的核心技术专长,逐步拉大与同行间的技术比较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提高决策透明度,加强内部监督,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确定管理层次并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落实好项目责任制,加强工程预决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掌握招投标工作技巧,对商务谈判人员进行适当授权,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5)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构建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凝聚人心、强化员工忠诚度,对外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为员工创造公平、宽松的工作和成长环境,培育塑造优秀的企业员工,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激励员工将自已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6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电力施工企业应当重视构建核心竞争力,通过各种途径,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社会的共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剑利.浅谈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培育[J].新疆电力技术,2008,(03).

[2]刘凤霞,马萍.论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2).

[3]丁玲玲.浅谈如何深化内部管理以增强电力施工企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10,(35).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人才配置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此,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具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第一资源要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激烈的竞争持续领先,企业应该如何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规划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开展人力资源的招聘、测评、甄选,进行有效的组织与配置,考核、提升绩效,分配与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的诱导、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培训与开发,保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最终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力发展,而非事务指导”的管理方式。

2 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通俗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组织自身独特的,不易被别人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核心竞争力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

3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生产力的代表,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知识经济时代,谁赢得智力谁就是胜利者,智力就是人的创造力、人的聪明才智,就是人力资源——发达国家甚至称之为“人力资本”。一个组织离开了人力资源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一切都成为空谈。所以,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竞争。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而技术或者能力的载体是人力,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才是有效的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4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基础数据、资料不足等现状,对企业的持续经营,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并极大的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明显,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

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虽然有人力资源部门,但是它只有传统人事管理的职责,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没有现代人力资源的职责和功能。

4.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薄弱。

很多企业没有深入细致的开展工作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人才测评,定员定额等基础性工作,没有相关的人力资源调查,没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主观性、无效性。

4.3 招聘、选拨人才缺乏科学性。

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主渠道,也是获取优质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当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系统的人才测评机制,大多数企业选人是凭面试人员的主观感觉来判断人才。因此,甄选到合适企业的人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风险性。

4.4 人才配置不科学。

4.4.1 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入职测评或考试机制,使用、配置人才也是凭主观感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风险性。

4.4.2 过分追求高学历,忽视人才对企业的认同度。但是,人才的态度决定一切,人才对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管理方式等等认同度不高,造成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也不佳。

4.4.3 过分追求能力主义,人才之间配置不科学,相互间的配合度不高,团体形成不了合力,造成1+1<2的效果,降低了人力资源竞争力和组织绩效。

4.5 绩效管理的执行效果普遍不明显,绩效面谈、绩效指导等常常不到位,造成绩效管理不能有效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不高。

4.6 培训费用和培训力度不足,人力资源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普遍存在“培训无用论”的观点,没有站在人力资本的制高点看待培训与开发,造成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教育体系不完善,培训项目脱离实际的状况。

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5.1 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5.1.1 完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决策层面、战略层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规划性、辅助决策功能。

5.1.2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和控制等职能。

5.1.3 完善人力资源的相关控制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协调职能。

5.1.4 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制定远景的人力资源发展纲要以及阶段性的人力资源预测与需求计划,建立人才储备库,为企业经营提供科学、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5.2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武器和分析工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装备和水平,增强选人、用人、育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 烟草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57-0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日益加剧,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与此同时,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气息,本文从信息化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与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占领市场的最根本竞争元素, 一切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应基于竞争力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能够实现企业通过业务达到比自身竞争对手相对来说较高的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入所属行业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它不是作为单个的技术能力或者相关的技术而存在的,是企业内部所拥有的一系列的能够互补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与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它具体的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中。

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明显的用户价值;不局限在企业的某一领域或者部门,具有发散作用,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商机;是企业特有的,具有独特性与不可交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综合体是可变的,其价值也具有可变性。

1.2 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所处行业的区别,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上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应从自身所处的行业及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自身的企业核心力的构成要素。烟草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被分为两个部分:(1)运行能力;(2)制度能力。运行能力指的是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能力;制度能力指的是企业从事核心经营活动的范围,与企业的成本效率联系密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构成因素有企业战略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及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其行业所具有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在市场经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内外部服务能力、品牌培育能力以及资产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2 烟草企业信息化现状

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指引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逐步实现数据集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数字烟草建设,有力支撑了“卷烟上水平”。

随着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烟草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效显著。(1)编制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确定了行业信息化要切实抓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并通过推进行业重点工程项目加以落实,行业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物流网;以卷烟营销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营销网;以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政务网。(3)行业商业、工业、烟叶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较好地支撑了行业的“三个转变”。(4)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信息资源的价值日益显现。可以说,行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推进有力,成果丰硕。目前,烟草企业信息化已经覆盖了企业的财务、烟叶、人力资源、领导决策与产品销售等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信息化有效提升了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必然结果。目前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时主要受以下条件的制约。

3.1 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足

我国的一些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错误认识。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生产的信息化,忽视了信息所具有的管理及营销方面的诸多其他功能。同时有的烟草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于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烟草企业的领导,对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重视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也较差。从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范围来看,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企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以及企业经营的信息化方方面面。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才能在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上,真正的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3.2 对信息化应用规划不足

烟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外部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渠道极其广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才能真正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从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从我国目前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来看,信息来源没有进行必要的规划处理。同时有的企业不同部门间采用的是不同的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说明烟草企业信息应用规划存在着不足。

在烟草企业的信息应用规划中还存在着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这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同时也包括与企业外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但是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集成问题上还存在着应用规划不足的问题。

3.3 信息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从目前来看,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组织结构存在着问题,管理制度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限制了信息化的应用。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用的发挥,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其经营管理的内外部诸多个方面。但是有的企业却急于求成,没有从经营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策略,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规划,因而不能将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除以上问题外,信息化人才的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力量的欠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发挥。

4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理念的指导,才能克服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将科学技术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对于信息化的作用来说也不例外,如果要将信息化在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就需要烟草企业真正明确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的。从理念上确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只有在良好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才能真正让企业从中受益。针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4.1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入点

在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创新发展方式,不仅是技术应用创新,更重要的是业务模式创新、资源利用创新等。要依据先进的理念,依托先进的技术,找准创新的切入点,为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来变化,最终成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的亮点。比如,专卖体制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专卖管理水平,提高市场控制力等。

4.2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要有效果、出成果、出效益。在这个层面,行业的工商企业既有共性,又各有侧重。共性主要是企业资源管理的精细化。侧重主要是工业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突出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商业要围绕“精准营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支撑等。

4.3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

在内在质量上求突破,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基础性、系统性、安全性三个核心要素。(1)要切实做实信息化基础性工作。没有标准,不能持续发展;标准水平不高,不能支撑“卷烟上水平”。信息化的标准工作也是如此。高水平的信息化标准要够用、好用、管用。(2)要切实做强信息化系统性工作。当前,行业的工作仍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决策需求也要不断发展变化。为此,要更加重视体系架构建设。通过架构设计,要解决全面性、整体性、一致性问题,同时要解决随需应变的问题,确保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行业的总体技术要求、应用系统、数据中心都要形成体系架构。(3)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安全性工作。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价值的同时,处理不好也会给我们带来安全的隐患。因此,必须把行业信息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有用、适用、管用的安全管控体系,促进和保障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最后,烟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或者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及评价方式。通过完善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制度可以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重新确立企业的管理经营方式,从而有效的发挥信息化这一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管理效益。同时还可以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与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有效的推进烟草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简而言之,烟草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各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

上文从实施步骤的角度论述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5.1 做好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

要不断的强化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包括财务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等等企业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研究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2 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

从烟草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其自身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应该是紧密结合的。随着信息化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企业信息化也应关注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通过这种整合在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式的促进下,烟草企业实现企业业务和功能信息化间的整合应用。在信息化过程中,以烟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较好的进行融合,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加强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中还强调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目前较常见的对外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即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通过该网络共享技术,减少成本,发挥出各自的核心优势。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网上交易平台的方式来对外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5.4 通过企业信息化应用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说到底就是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这里面提高素质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1)提高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素质;(2)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实现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素质。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离不了人,其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5.5 强调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企业文化是烟草企业的灵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文化的培育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烟草企业有必要关注企业文化的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通过企业诸多方式的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理念,不断的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信息化在烟草企业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助力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加大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有效的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在信息化先进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了新的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波.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潘建跃.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9(10).

[3]陈昊雯,杨一端,陆振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