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行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行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电力行业云计算解决方案
一、可行性分析
对于电力行业,成熟且具备行业特征的软件套装更容易成就最佳实践。
套装软件一定是为某一个功能集和需求池而存在的,成熟的套装软件,是将专业软件打散重新洗牌组合后的套装软件,只不过在这个软件功能中同时涵盖了多专业的要求。与量身定制的行业ERP相比,成熟套装软件在开发周期、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客户化定制软件。
云计算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成功之道,企业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发工具也在向云计算转移。相对于传统套装或单租系统的浪费现象,多重租赁的云计算,则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符合行业特征的套装软件是电力企业的一片片云计算。成熟且具备行业特征的软件套装更容易成就最佳实践。
二、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结构部署弹性、模块化、分布式的架构。并且,实现EC2的SOAP和”Query”接口,将允许用户启动、控制、修改、终结整个底层虚拟资源。图1为项目为电力行业企业设计的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系统架构为层次型架构。包含了节点控制模块、集群控制模块、云控制模块、存储控制模块。节点控制模块负责监听、控制、终结每台服务器上运行的每个虚拟机实例;集群控制模块负责搜集每台虚拟机的调度信息及运行状态并管理由虚拟机组成的虚拟局域网。存储控制模块实现了Amazon S3接口的put/get存储服务;云控制模块提供了用户和管理者的云接入点。
整个层次架构包含了如下组件及工具:
(1)面向电力行业Unix服务器系统的虚拟机镜像。在当下的开源云计算平台虚拟机中,大多为Linux虚拟机,并不能提供对Unix系统的全面兼容,这将导致部分原有Unix服务器上的系统软件无法正常运行。为了解决系统兼容性的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兼容Unix标准的虚拟机,确保原有服务器软件资产能平滑的向云计算平台迁移。
(2)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集群管理及数据同步。集群管理的功能,就是对节点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便于合理的将负载分配至各个不同的节点,并且当节点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报警并尝试自动恢复节点。而数据同步,是集群控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将确保集群的节点共享全局数据的拷贝,在一个任务被分配给多个节点时,保证任务在节点上的并发执行。
(3)虚拟以太网及其数据路由、加密、隔离、监控等相关软件。一个云计算平台中,同属于一个分配领域的虚拟机实例必须能互联互通,而不属于同一分配领域的虚拟机实例必须被隔离。我们的解决方案将会尽可能的发挥虚拟以太网的通讯性能并保证安全。在本文的平台解决方案中,集群控制器负责建立和拆除虚拟网络。
(4)面向云计算的数据存储集群。面向云计算的数据存储集群,将为云平台提供统一的文件树,软件可透明的访问该文件树中的任意文件,而无需关心这个文件存储的物理位置,以及文件是否保存于一台服务器上,或是分散于多台服务器进行保存。
(5)CPU、存储、网络带宽的动态调度及负载均衡。任务的动态调度和负载均衡,是云计算平台充分利用服务器节点硬件资源,以达到更高的任务执行性能的关键保障,对云计算平台的实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6)平台的监控、管理、日志工具。平台的监控工具,是对整个云计算平台进行性能监控和流量分析的工具。而管理工具,则对平台上的节点、存储、虚拟机、用户、虚拟以太网拓扑等提供可视化的管理手段。日志工具记录了平台上的各种事件和实时、统计数据,并提供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本文提出的电力行业解决方案,依赖下列方法及技术方案的实现:
(1)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面向电力行业的Unix服务器开发云控制器、集群控制器、节点控制器、存储控制器等关键组件。(2)针对电力行业企业的Unix服务器,定制与其操作系统API兼容的虚拟机镜像。(3)开发虚拟以太网软件,为云平台上的虚拟机提供网络地址分配、数据路由、安全监控、物理地址映射等服务。(4)借助开源软件实现存储负载均衡、数据容错及数据恢复等特性。(5)研究面向电力行业网络拓扑,满足子网隔离要求的请求分发、负载均衡及任务调度算法。(6)实现基于标准服务的云管理接口及管理工具。(7)实现云计算平台内的应用防火墙、数据防火墙和网络防火墙软件,实现可媲美物理隔离方式的企业信息安全性。
三、小结
计算机行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关键词:贝塞尔-傅里叶矩;非对称逆布局模式;重叠矩形图像表示方法;图像检索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7017103
0 引言
矩函数在图像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模式识别、目标分类、目标识别与方位估计、图像编码和重构等。一个从一幅数字图像中计算出来的矩集,通常描述了该图像形状的全局特征,并提供大量的关于该图像不同类型的几何特征信息。文献[1]定义了一种灰度图像的正交贝塞尔-傅里叶矩,在图像搜索和目标识别方面具有较其它矩更好的性能。
非对称逆布局的模式表示模型(NAM)借助于Packing问题的思想,能够有效地表示多种类型模式,是一个通用型的模式表示方法。在NAM的基础上,文献[2]提出一种精简的无损多值图像表示方法,称为基于可重叠矩形子模式的图像表示方法(Overlapped RectangleBased Image Renresentation, ORBIR)。
贝塞尔-傅里叶矩的直接计算比较费时,使其应用领域受限。本文主要利用ORBIR推导出基于模式运算的贝塞尔-傅里叶矩算法,以实现快速计算的目的。
5 结语
基于ORBIR分割后,可以实现数字图像贝塞尔-傅里叶矩的快速计算,由于该矩在图像检索和分类中有较高的检索率和正确分类率,所以研究其快速算法有利于组建实时图像检索系统。
参考文献:
[1] BIN XIAO,JIANFENG MA,XUAN WANG. Image analysis by BesselFourier moments[J].Pattern Recognition,2010(4).
[2] 黄巍. 基于可重叠矩形子模式的图像表示方法和操作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 马自萍,康宝生.贝塞尔傅里叶矩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37(17),194196.
[4] MAJUMDAR I.Texture Feature Methods for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J].IETE Technical Review,2007(4).
计算机行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 血液回收;控制性降压;异体输血;脊柱;外科;脑组织氧合;乳酸代谢
[中图分类号] R3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c)-00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 hypotension technology in reducing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analyze its effect on brain tissue oxygenation and lactic ac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surgery. Methods 80 cases with spinal surgery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 hypotens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The intake and output of the two groups in peri-operation were compared. The hemoglobin (Hb), cerebral oxygen consumption level [C(a-jv)O2], cerebral oxygen extraction rate(CERO2), arteriovenous blood lactic acid content (ADVL) before operation, immediately after and 24h after operation were counted and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fter stable was also compared. Results The volume of blood loss, drainage and urine during operation between the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the volume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and 24h after operation, H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But the CERO2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and 24h after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lood recovery; Controlled hypotension; Allogeneic transfusion; Spine; Surgery; Brain tissue oxygenation; Lactic acid metabolism
脊柱外科手术多为大型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术中出血量极大,为保证安全,必须行有效的术中及术后补血[1]。但异体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异体免疫等并发症,且可能存在血源不足的问题,故目前有研究推荐应用自体血液回收[2],且指出联合应用控制性降压能够更显著地减少异体输血量[3]。然而控制性降压为非生理状态,有可能导致重要脏器缺血,造成其它严重并发症。为验证两种异体输血方法联用的安全性,该研究以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符合上述要求患者80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13:7,年龄33~71岁,平均(53.2±7.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4:6,年龄36~73岁,平均(53.7±7.6)岁。
1.2 方法
患者均行脊柱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方案基本一致。对照组予常规自体血液回收;观察组联合应用自体血液回收及控制性降压技术。
1.2.1 控制性降压 术中予硝酸甘油(国药准字H20057880,1 mL:5 mg)持续静脉泵入,速度0.5~5 μg/(kg・min),使MAP逐渐、缓慢降低至基础值的70%,期间根据生命体征调整给要速度,至主要操作结束后,立即停止给药。
1.2.2 自体血液回收 血液回收机为国产自体-2000型,创口血液经管道通过滤网存储至储血器,管道配套连接抗凝药滴管,持续提供肝素生理盐水(2 500 U肝素:500 mL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与血液混合比例1:5。行清洗式血液回收,洗出后血液即刻回输,仪器参数均为出厂设置。
1.3 纳入标准
ASA Ⅰ~Ⅱ级,脊柱骨折,行外科手术治疗者;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符合手术指征;术中失血超过500 mL;知情同意;入院时间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统计项目
①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行颈静脉逆行穿刺、采集血液标本行血气分析,检测统计对象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颈静脉球血乳酸含量;动脉穿刺,检测统计对象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含量。参考Fick公式计算上述时刻脑动脉血氧含量、颈静脉球血氧含量、脑氧耗[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静脉血样乳酸含量差(ADVL);②统计围术期出入量,包括失血量、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尿量;③统计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红蛋白(Hb)水平;④统计术中持续性降压稳定时平均动脉压;⑤统计围术期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按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围术期出入量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4.0±0.8)h对比对照组(4.0±0.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除异体输血量外,其它统计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对比
两组C(a-jv)O2、ADVL在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 CER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围术期Hb及MAP变化对比
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围术期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围术期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数学期间出现过敏性发热1例、荨麻疹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亦无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相较异体输血,自体血液回收有显著优势,如可避免血源短缺、免疫相关并发症等,故已得到全面普及,但实践表明,即便行自体输血,患者围术期可能还需要补充异体血,这可能与集体应激、创伤等因素有关[4],并提示还需通过其他策略进一步减少异体血输注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4.0±0.8)h对比对照组(4.0±0.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除异体输血量外,其它统计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例对照组仅行自体血液回收,围术期消耗异体血(2.5±0.6)U,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行控制性降压技术,异体血消耗量下降至(0.6±0.2)U,可见控制性降压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异体输血量。
然而控制性降压状态下,机体血流灌注异常下降,可能影响重要脏器新陈代谢,考虑到脑组织在人体内新城代谢率最高、对缺氧较为敏感[5],该研究认为分析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可能有助于评价自体血液回收联合控制性降压对机体缺氧、缺血的影响,结果则显示观察组脑组织氧储备良好,乳酸代谢亦无明显变化。此结果较为合理,主要是因为本研究以颈静脉球血气参数、Fick公式计算脑组织氧合及乳酸代谢,而颈内静脉球部血不包含颈外静脉血,多来自大脑半球。
两组C(a-jv)O2、ADVL在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 CER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ERO2则与Hb差异无关,此指标仅与有氧代谢及脑血流量有关,因此能更清楚地反映患者脑氧代谢情况。观察组在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该指标更低,这说明观察组减少异体输血的策略能够减少脑神经细胞从动脉血氧中摄取氧,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氧供,查本俊等人的亦得出了相似的结论[8]。对照组此指标术后上升,则表明脑氧代谢高,可能出现脑缺氧问题。本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则提示只要掌握输血指征,保证红细胞水平,无论是何种输血方案,均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9-10]。
ADVL则反应无氧代谢程度,该指标越高,无氧代谢率越高。本研究结果指出两种输血方案下,患者ADVL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联合应用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液回收,并不会导致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
由上述3指标的变化,能够看出两种减少异体输血量的策略联用,不仅能够协同降低异体输血量,还不会严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为明确两种策略对机体循环的影响,本研究还直接检测了患者的Hb及MAP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文荣,杨洪光,艾登斌,等.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回收在腰椎手术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55-457.
[2] Tsuno NH, Nagura Y, Kawabata M, et al. The current status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n Japan - The importance of pre-deposit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rogram and the needs to achieve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J].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Apheresis Association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Haemapheresis, 2013, 49(3): 673-680.
[3] 吴萍,林梓霞,郑良杰,等.脊柱手术中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回收减少术中出血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0):89-90.
[4] 苗玉良,刘艳,任冬云,等.自体血回收-回输术用于脊柱侧凸术效能的分析:基于倾向值匹配法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6):733-735.
[5] 唐纯海,吴全理.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2012,40(2):178-179.
[6] 张学康,赵为禄,闵佳,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2):109-112.
[7] 韩明明,赵国庆,苏毅,等.尼卡地平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2):282-284.
[8] 查本俊,吴志云,熊华平,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对肝癌手术脑氧代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5):454-457.
[9] 涂杰,张炳东,吕静,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265-2268.
计算机行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
引言
计算机技术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科学技术,对其应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还远远不能达到岗位需求的满足水平,尤其在计算机应用细化分工的情况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难以与之相适应。培养与岗位需求的不对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而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1.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当前状况
各个生产行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IT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这客观上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计算机人才的供应不足,也造成了大量的岗位空缺,而且处理不好,这个缺口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增大[1]。另一方面,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人员出现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困难造成了供求的断层,供与求不能实现对接。此外,企业中既缺少高级技术人才,职业工程师也不足,而这些职位人才主要由高职进行培养。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缺乏较高的实践性,与市场需求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轨,企业与高职培养之间的协作效果不佳,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尽管有相应的技术知识,但是不能适应岗位的实际操作,对岗位的技能相对缺乏。从高职毕业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应用经验,职业观念不强,这在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中,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对岗位需求的具体要求标准不能有效的达到。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企业设置相关计算机岗位的调查,分析当前市场对计算机岗位需求的方向,结合实际,相应调整培养模式,才能加以对局面的扭转[2]。
2.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计算机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造成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人才的闲置,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改革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加强培养的实践能力,增加人才的工作经验等来加以解决[3]。同时,要深入掌握市场动向,了解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要求,预测计算机人才的岗位设置方向,与实际加以结合,以提高培养针对性。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2.1摸清岗位需求情况,确立培养改革方向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不能盲目的进行,而是要通过实际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摸清当前企业对计算机岗位的需求状况,实行有针对性的改革[4]。要采取多种办法如市场调研、与当地相关企业交流联系等,具体了解对各项计算机岗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招聘人才的要求等,实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其未来发展走向,进而确立正确的培养改革方向,避免多走弯路。例如,高职院校对当地区实行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与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分析未来几年的需求状况,进而制定当前的培养方案,做出具体规划,并设计相应的课程,力求培训思路与岗位需求的接轨。在确立培养改革方向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及未来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同时,还要根据高职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因为计算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岗位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全面涵盖这些行业。所以有根据自身培养专长,以及相应的设备资源等进行侧重培养,以集中力量,达到改革培养的效果。
2.2结合就业方向,设立对应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不仅仅应用与IT行业,它以强大的优势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这在岗位的需求上加打了竞争的力度,为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就业无形中增加的压力。为了使高职计算机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加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以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在培养上要加强与计算机应用就业方向的结合。不同的方向要求也不同,所涉及的技术应用侧重点也不同,因而在培训中要加以区别,结合不同的就业意愿,实行有侧重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企事业单位相关的动画、影视等的制作需求,对其培养要求除了符合国家教育总目标的条件下,增加理论、多媒体操作、应用等目标要求,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紧密地根据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当实际培训效果与设置目标相差过大时,应当及时调整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式,不能降低与岗位需求相关的目标标准来实行调整,这样能够保证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与实际岗位需求相适应,有助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对其相关岗位的设置日益精细化,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供求不对口的情形使得就业不够理想,岗位缺口很大。基于岗位需求,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行改革,增强其实践性,迫在眉睫。探索新方法、创新形式,综合多方面因素加以提高改革人才培养的效率,使计算机人才培养与市场岗位需求相适应,是一项长期的、也是艰巨的任务。通过学校、企业等加强联系、合作等,相信能够在今后有很好的突破性进展,为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找到合适的出路。
参考文献:
计算机行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专业建设;行业特色;培养方案
1 背景
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强调高校办的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而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特色专业,所谓特色专业就是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并为社会所承认的独特风格的专业,特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1]。我省乃至全国几乎所有学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类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设置频次极高的专业。高职类学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从本科课程体系移植过来后降低要求或浓缩而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基本相似,人才结构失衡,课程设置较少反映不同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导致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近年来,各学校又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效果如出一辙。研究表明,形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对高职院校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没有针对行业应用领域的需要,呈现明显的趋同现象,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
2 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2.1 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注重行业特色
高职教育的任务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要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为了满足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拓展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岗位范围,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目
标必须注重行业特色。我院是山西省以土建类专业为主干专业、服务于建设行业的一所行业特色非常明显的高职学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于2001年开始设置计算机类专业,最早申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专业。从近几年的办学情况来看,呈现出发展不力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需求脱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培养目标没有考虑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本行业的需求,行业特色不显明,就业市场的倾向性不明确是主要的问题。
2.2 构筑与行业融合的专业培养方案
针对行业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应用需求,构筑融合性专业培养方案,为行业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方向。为使计算机类专业能够服务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引进该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并加以改造,形成适合本地经济需要的实施性强的教学方案。同时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对方定期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强化了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为学生去外企、合资企业、软件外包企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申报了“电脑艺术设计(建筑动画方向)”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信息管理方向)”两个新专业,与学院的优势专业相呼应,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三个专业,保证了
作者简介:魏怀明,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体系结构、高等职业教育。
多渠道生源和就业市场空间,扭转了与其他学校专业设置趋同的现象。
2.3 专业培养方案实践
我们从职业岗位出发分析职业能力要求,进而分
解出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由此推导出支撑课程体系。我院电脑艺术设计(建筑动画方向)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信息管理方向)专业培养方案分别如图1、图2所示[2]。
3 专业建设改革成效
经过近年来的专业建设工作,本系的招生专业数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现在的三个;学生数由2006年最低谷时的28人增加到现在的500余人,形成了具有“建筑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群”。从高考填报志愿情况、第一志愿录取学生数、就业情况、新生入校后专业思想的稳定性等方面都说明,具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教育前景广阔。电脑艺术设计(建筑动画方向)第一届学生已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均有千元以上工资,就业情况非常喜人。今年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信息管理方向)第一届毕业生也在实习,持有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有多人,学生都在建筑行业顶岗实习,实践证明本专业毕业生在建设行业有了就业市场。从招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专业的特色及行业倾向性吸引了不少生源,扩大了就业空间。有很多外地学校通过校园网了解到我系关于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后,来校访问学习。我们承担的“依托优势专业建设特色计算机类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于2010年11月通过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审核结题。
4 实践中的问题
1) 专业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实现的,由于专业跨度大,师资是由多个教学单位(院、系)选派的,对培养方案的整体性把握有一定难度,构建融合性课程体系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从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 由于行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
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面向市场建立以需求导向的动态教学机制[3]。
3) 人才培养方案的“复合型”决定了带头人本身是“复合型”的,要求带头人对相关专业领域有较深的了解。
4) 建设一个复合型优秀教学团队是特色专业强有力的保障。这要求教师队伍学缘关系广泛,团队不是多学科专业方向或课程类别的松散组合体,而是集成团队中各成员的强势,形成跨专业跨课程的有机整体,要能够形成为特色专业教学服务的合力。
5) 要将建立毕业生就业的跟踪机制作为一个长期任务。通过毕业生就业反馈,进一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使岗位设置更加适应市场需要。
6) 简单的堆叠课程对于教学是不利的。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的任务是整合师资资源,编写适应融合性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使融合性课程真正地融合起来。
5 结语
把计算机类和土建类专业教育融合起来,利用学校专业师资、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资源,面向行业就业大市场背景,针对人才的岗位要求,使本校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化,面向行业经济设置专业,量身定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建筑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群,为建筑行业IT复合型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个理念为其他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专业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 贾宗璞,杨波,王海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101-103.
[2]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证课程”教学方案汇编[M].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129-167.
[3] 王陆海,王忠民.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3):16-18.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WEI Huaim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Shanxi Architectural College, Taiyuan 030006, China)
计算机行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阶段性成果,创新点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危机
1)就业人数与企业需求不成比例。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被其他专业及个人所重视。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进行过计算机的相关培训或自主学习。他们的专业性虽然不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已经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为合适。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中计算机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
2)学历不占优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具有大量高学历的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大家眼中计算机专业是个高技能专业,很多企业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历成正比一样。
3)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稍有欠缺,使学生的竞争力减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与机器,生活在单一的二进制生活中。而在现实的工作中,这样的非yes及no的情况,使他们在融入企业时缺少灵活性,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4)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缺少目标性。计算机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期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不够明确,过分依赖学校的课程规划。
2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主要尝试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原有教学进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距,找到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2)在改革初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同时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讨论、分析、建立“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及“项目式教材”模版。
3)正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得到了落实。
3实践过程的主要创新环节和改进计划
1)服务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个人发展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预计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a.结合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b.构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获得计算机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的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c.将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实践需求,原有课程重新整合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模拟工作场景的操作过程指导课程实施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2)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a.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项目式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行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要求编制老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行业某个工种环节要非常熟悉,所以必须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企业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借鉴性,需持续进行。c.企业作为供应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改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d.课程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3)研究工作的推进计划:a.继续修订和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b.进一步实践“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c.实施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成2016级专业进程修订。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完成“项目式教学”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编写、“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建立及“项目式教材”编写等任务。
4通过调整研究计划增强改革力度
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及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制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自的特点、主要就业方向及区域经济引领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别制定突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挖掘全新切入点。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为起点和终点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行业企业员工培养培训计划、社会高知名度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目标式培养策略,使得“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在研究中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分别确定适合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考取计划,统计取证率作出分析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的创新者,学生代表加入专题研讨。依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改革方案进行分项式研究,一项一项对比总结,提炼科学合理的时序任务课程设计方案,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构建项目式课程标准,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过程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加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结合职业岗位应用需求和教学实践体会,从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分析和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文敬.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