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 并购重组 财务风险

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

(一)并购重组的动因风险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风险是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动因不明确导致并购重组过程困难重重,效绩不明显。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存在一定的政治干预,政府为了发展劣势企业减轻财政负担,强制性指导劣势和优势企业进行合并重组,这不仅不能创造出更高的利益,反而会降低企业资源流动性。企业双方在并购重组前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只关心对方的资源和优惠政策,并购动因不明确,这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两个企业的产权,并购融合效率低,因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并购企业时,双方企业应对自身资产负债进行评估,供双方参考,作为成交底价。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国有企业不能客观公正自我评价,甚至出现故意隐瞒负债状况,导致后期合并重组时出现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前采用的是重置成本法,将目标价值企业等同于企业价值评估,忽略并购重组后企业整体价值,不能对比并购价值,这种并购行为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并购企业税收风险

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对象可能是国企,也可能是民营企业或外企。众所周知,国企和外企管理相对规范,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需要完善、提升的地方。无法否认,众多民营企业存在“两本账”的情况,其大多采取隐匿收入、现金交易等手段偷逃税收;国有企业在并购该类企业成功后,可能面临被补缴税收的风险。

(四)融资支付风险

国有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资金,而资金的支付存在一定风险,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融资风险,并购资金通常包含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方面,内部融资不需要企业偿还,但因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会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率,无法应对企业突发的财务风险。外部融资可能会分散企业所有者权益,造成企业对外负债累累、内部资本结构混乱,其造成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二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表现在因支付现金而产生资金流动性、汇率、税务等的偿债,所造成支付方式、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

(五)整合期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整合期在整个并购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并购重组后的整合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国有企业并购的成功率较低。企业并购整合期包括战略整合、人力和组织整合、财务整合等,涉及面较广,若没有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很容易造成企业财务运作不当,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一)明确并购重组目标动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根本动因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和市场占有率。所以国有企业在并购时应时刻关注这两个目标,规范政府行为,适当干预并购企业,关注劣势企业的优势企业合并的关键点,关注合并后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负担,增强合并企业的发展能力。注重合并企业的产权变化,保障企业并购重组的实质性,才能够有效推展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工作,促进社会资源整合,创造更多价值。

(二)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完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建立企业评估法律政策,保障企业并购重组自我评估的真实性、合理性。国有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并购价值评估、杠杆融资等方面工作。价值评估体系是以企业并购战略为思想目标,定性、定量的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营运情况,确定目标企业范围。同时国有企业应认真做好自我评估工作,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状况,客观公正自我评价,为并购重组后的价值计量做基础,避免企业财务风险。

(三)税收风险防范

认真履行并购尽职调查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和评估等中介机构在尽职调查和并购过程中的作用,在资料数据完整的情况下,评估税收风险,提出并购实施的具体方式。为彻底防范并购后的税收风险,可建议被并购企业补缴税收或采取收购资产的方式来完成并购,避免股权收购完成后的税收风险。

(四)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防范企业融资支付风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科学构建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支付成本。首先国有企业优化企业融资管理,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合理运用企业内部资本和外部债券,能够提高融资弹性,切实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注重融资工具的重要性,在会计评估、工商注册促进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五)重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首先应提高领导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整合期的财务风险重视,重点关注并购期后的财务整合,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招聘专业财务人才或实施委派财务负责人制度,配备专业设施,为合并后的企业做好债权、债务等财务整合。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度,改善国企存量资金、资金流失等问题。同时对不良资产、获利能力弱的产业进行合理处置,明确并购重组后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完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企业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建立奖惩机制,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在国内愈演愈烈,为扩大企业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竞争力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财务风险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国有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应合理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及时提出防范措施,才能使国企并购能够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文2

(1)竞争优势理论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成本的角度论证企业经济规模的确定取决于多大的规模能使包括各工厂成本在内的企业总成本最小。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市场结构效应的理论方面论证行业规模经济,同一行业内的众多生产者应考虑竞争费用和效用的比较。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

(3)交易成本理论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有可能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市场为企业所替代,当然,企业规模扩大,组织费用将增加,考虑并购规模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等于企业边际交易费用的减少额。在资产专用性情况下,需要某种中间产品投入的企业倾向于对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实施并购,使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可以转入企业内部。在决策与职能分离下,多部门组织管理不相关经济活动,其管理成本低于这些不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把多部门的组织者看作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在管理协调取代市场协调后,资本市场得以内在化,通过统一的战略决策,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本能够集中起来投向高盈利部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这一效果方面,财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相关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企业并购财务理论的发展,也为量化并购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实施一系列盈亏财务分析,评估企业并购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理论詹森和梅克林(1976)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成本,包括所有者与人订立契约成本,对人监督与控制成本等,并购可降低成本,通过公平收购或权争夺,公司现任管理者将会被代替,兼并机制下的接管威胁降低成本。

(5)价值低估理论企业并购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低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经济管理能力并未发挥应有的潜力;并购方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认为并购会得到收益;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目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当时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小于该企业全部重置成本,并购的可能性大。价值低估理论预言,在技术变化快,市场销售条件及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并购活动频繁。

就我国并购财务进展来讲,多数是对并购动机理论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规模经济、买壳上市、提高管理效率等经营管理动机,对财务预期、价值增值等财务动因较少研究。对于并购的财务分析方面,理论界的焦点在于企业定价,提出了自由现金流、折现现金流、拉巴波特模型、不同支付方式的定价模型、以及市场法等多种复杂的定价,而对企业价值的组成、现金流量的构成方面、风险衡量等较少涉及。对于并购融资只是借鉴西方的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结合不深入。对于并购后的整合,多数集中于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方面,而很少探讨风险防范的问题。对并购绩效评价采用了多指标的回归分析,较为复杂。

有必要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希望能够为规范并购行为,为企业并购的制度化,提供一些借鉴,为并购双方提供有益的探索及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已经是企业进行外延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并购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种选择。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有的甚至几乎破产,客观上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蒂格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大的500家企业全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密切注意并购行为发展,公司通过产权交易获取股份,从而取得对其他公司的重大经营以及财务决策的控制权,或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以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并购在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原因固然表现在定位失误、行政干预、忽视整合等方面,但是财务工作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方面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有些研究人员借鉴国外做法对并购动机、企业价值评估、并购融资等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但是尚未取得共识,有待深入研究。而在我国,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会面临企业并购经济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1、并购的效应动因

在并购动因的一般理论基础上,提出许多具体的并购效应动因。主要有:

(1)韦斯顿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并购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常称为1+1〉2的效应。

(2)市场份额效应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通过横向并购,达到由行业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改善了行业结构、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使行业内的企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纵向并购是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混合并购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充足的财力对其相关领域中的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其中的经验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由于经验无法复制,通过并购可以分享目标企业的经验,减少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成本,节约企业发展费用,在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企业,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

(4)财务协同效应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主要有税收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股价预期效应,即并购使股票市场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并购方企业可以选择市盈率和价格收益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12].

2、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

企业并购的直接动因有两个: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而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文3

由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以及理论等的长足发展,使得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非常迅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竞争优势理论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成本的角度论证企业经济规模的确定取决于多大的规模能使包括各工厂成本在内的企业总成本最小。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市场结构效应的理论方面论证行业规模经济,同一行业内的众多生产者应考虑竞争费用和效用的比较。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

(3)交易成本理论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有可能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市场为企业所替代,当然,企业规模扩大,组织费用将增加,考虑并购规模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等于企业边际交易费用的减少额。在资产专用性情况下,需要某种中间产品投入的企业倾向于对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实施并购,使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可以转入企业内部。在决策与职能分离下,多部门组织管理不相关经济活动,其管理成本低于这些不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把多部门的组织者看作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在管理协调取代市场协调后,资本市场得以内在化,通过统一的战略决策,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本能够集中起来投向高盈利部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科学分析这一效果方面,现代财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相关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企业并购财务理论的发展,也为量化并购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影响,实施一系列盈亏财务分析,评估企业并购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理论詹森和梅克林(1976)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成本,包括所有者与人订立契约成本,对人监督与控制成本等,并购可降低成本,通过公平收购或权争夺,公司现任管理者将会被代替,兼并机制下的接管威胁降低成本。

(5)价值低估理论企业并购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低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经济管理能力并未发挥应有的潜力;并购方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认为并购会得到收益;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目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当时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小于该企业全部重置成本,并购的可能性大。价值低估理论预言,在技术变化快,市场销售条件及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并购活动频繁。

就我国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进展来讲,多数是对并购动机理论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规模经济、买壳上市、提高管理效率等经营管理动机,对财务预期、价值增值等财务动因较少研究。对于并购的财务分析方面,理论界的焦点在于企业定价,提出了自由现金流、折现现金流、拉巴波特模型、不同支付方式的定价模型、以及市场法等多种复杂的定价方法,而对企业价值的组成内容、现金流量的构成方面、风险衡量等较少涉及。对于并购融资只是借鉴西方的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结合不深入。对于并购后的整合,多数集中于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方面,而很少探讨风险防范的问题。对并购绩效评价采用了多指标的回归分析,应用较为复杂。

有必要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希望能够为规范并购行为,为企业并购的制度化,提供一些借鉴,为并购双方提供有益的探索及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已经是企业进行外延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并购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种选择。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有的甚至几乎破产,客观上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蒂格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大的500家企业全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密切注意并购行为发展,公司通过产权交易获取股份,从而取得对其他公司的重大经营以及财务决策的控制权,或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以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并购在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原因固然表现在定位失误、行政干预、忽视整合等方面,但是财务会计工作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方面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有些研究人员借鉴国外做法对并购动机、企业价值评估、并购融资等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但是尚未取得共识,有待深入研究。而在我国,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会面临企业并购经济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1、并购的效应动因

在并购动因的一般理论基础上,提出许多具体的并购效应动因。主要有:

(1)韦斯顿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并购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常称为1+1〉2的效应。

(2)市场份额效应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通过横向并购,达到由行业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改善了行业结构、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使行业内的企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纵向并购是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混合并购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充足的财力对其相关领域中的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其中的经验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由于经验无法复制,通过并购可以分享目标企业的经验,减少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学习成本,节约企业发展费用,在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企业,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

(4)财务协同效应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主要有税收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股价预期效应,即并购使股票市场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并购方企业可以选择市盈率和价格收益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12].

2、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

企业并购的直接动因有两个: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而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获取战略机会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

(2)发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可接受新技术,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同样可产生规模经济性,是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其一是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13].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

(4)获得规模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5)买壳上市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审批较严格,上市资格也是一种资源,某些并购不是为获得目标企业本身而是为获得目标企业的上市资格,通过到国外买壳上市,企业可以在国外筹集资金进入外国市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在海外已多次成功买壳上市控股了香港中远太平洋和中远国际。中远集团(上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耗资1.45亿元,以协议方式一次性购买上海众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占股份28.7%的发起人法人股,达到控股目的,成功进入国内资本运作市场。

此外,并购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障碍。例如,为在上海拓展业务,占领市场,恒通通过协议以较低价格购买上海棱光实业国有股份,达到控股目的而使自己的业务成功的在上海开展;还可以利用被并购方的资源,包括设备、人员和目标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出于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开拓新业务领域,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并购作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的表现形式,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企业的总体效益超过并购前两个独立企业效益之和的经营协同效应;由于税法和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等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收支上的财务协同效应;可实现企业的主营业务转移等发展战略。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以搞活一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和扩大证券市场对全体企业和整体经济的辐射力;企业并购能强化政府和企业家的市场意识,明确双方责任和发挥其能动性,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企业并购为投资者创造盈利机会,活跃证券市场;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并购决策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并购目的上的主次分明的原则;并购后行为主体的企业化原则;实施方案的科学论证原则;并购机理上的资产核心原则;并购行业选择上的产业政策导向原则;并购容量的整合显著有效原则;并购进程上的渐进原则;并购重组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原则等[17].这里的所谓整合,就是并购方所拥有的与调整包括被并购企业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的能力;所谓的以资产为核心,是指集团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资产联系,并购双方的资产可否建立一种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益的关系,并购方的地位取决于净资产的多少和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总之,以上述原则为依据,保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并购财务动因

在西方,对企业并购存在种种理论上的解释。有的理论认为并购中通过有效的财务活动使效率得到提高,并有可能产生超常利益。有的从证券市场信号上分析,认为股票收购传递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信息,会引起并购方和目标公司股票上涨。综合各种理论,企业产权在买卖中流动,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使生产要素流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区和行业的同时,还要考虑由于税务、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律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的效益,因此,企业产权并购财务动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避税因素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现金流量的盈余使用方式有:增发股利、证券投资、回购股票、收购其他企业。如发放红利,股东将为此支付较企业证券市场并购所支付的证券交易税更高的所得税;有价证券收益率不高;回购股票易提高股票行市,加大成本。而用多余资金收购企业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在换股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目的,并购方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这些债券在一段时间后再转换成股票。这样发行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入中扣除,再以扣除后的盈余计算所得税,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

(2)筹资并购一家掌握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筹资是迅速成长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设法与一个资金充足的企业联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职能部门改组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投入,因此采取产权流动形式使企业资产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组合,盘活存量以减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举例来说,在香港注册上市的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拆资6000万元收购了上海霞飞日化公司,为我国企业探索一条间接利用外资发展国产品牌的新路,霞飞虽然拥有驰名商标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仍然发展缓慢,并购完成后,注册香港的公司作为向海外融资的途径。

(3)企业价值增值通常被并购企业股票的市盈率偏低,低于并购方,这样并购完成后市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提高了股东财富价值,因此,在实施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得到扩大,控制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和资金来源及顾客购买行为的能力得以增强,能够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安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总额。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筹资成本下降,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则使并购双方股价上扬,企业价值增加,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15].

(4)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增强,使筹资渠道大大扩展到证券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业绩良好的企业出于壮大势力的考虑往往投入到资本运营的方向而寻求并购。

(5)投机企业并购的证券交易、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等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收益,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助长了投机行为,在我国出现的外资并购中,投机现象日渐增多,他们以大量举债方式通过股市收购目标企业股权,再将部分资产出售,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整顿再以高价卖出,充分利用被低估的资产获取并购收益。

(6)财务预期效应由于并购时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成为股票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发生。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现企业并购,市场对公司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比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16].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文4

关键词:企业并购 动因 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并购及其类型

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发展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企业依靠自身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内部成长);二是企业通过与外部企业进行联合或者并购,整合以后迅速壮大自身的资源规模和能力,实现阶梯式跳跃的成长(外部成长)。并购是一种外部交易型战略,可成功推动企业生命周期曲线的纵向扩展。

企业并购的形式很多,与产业战略角度中的横向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及多元化战略相对应,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1)横向并购。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领域相同或生产同质产品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2)纵向并购。即从事同类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并购,也就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

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有很多,主要包括:效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多元化战略理论)、理论、自大假说、价值低估理论。本文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企业横向并购的动因

(1)追求规模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2)减少竞争者,降低竞争强度。

(二)企业纵向并购的动因

(1)控制资源

部分纵向并购的目标是通过对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销售渠道的控制,实现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同时,对上下游企业并购,提高原材料和销售渠道对并购方的依赖,更是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

(2)产业链延伸,提高供应链竞争优势和价值

在竞争环境多变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变成为供应链或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很多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都希望整合整个供应链或产业链,实现在行业取得或巩固其竞争优势。如果成功的并购且很好的整合并购各方的资源,则确实实现供应链的价值提升,包括对顾客的反映速度的提高、供应链成本的整体下降、供应链信息的共享等。

(3)获取财务协同

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

(三)企业混合并购(多元化)的动因

从混合并购来看,其动因主要是寻求协同效应、产业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

(1)分散风险,投资新的产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许多企业通过跨行业并购,涉足新的产业。尤其是许多利润率相对较低的传统行业,往往热衷于通过混合并购的方式进入利润率相对较高的新兴产业。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证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混合并购中的效应并非如预期的那么高,而是呈现下降的趋势。有鉴于此,我们强调在混合并购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作出相应的决策,不要盲目多元化,确保主营业务的做大做强。

(2)获得管理协同效应

有些企业进行混合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现有企业积累起来的管理经营经验、能力、知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通过混合并购,迅速取得在扩大经营范围的同时取得企业之间的协同,实现资源在并购企业之间的快速嫁接和流转,但是,往往在这些资源的流转和整合过程中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企业并购的成效影响关键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并购动因,基于战略考虑的并购,影响并购成功与否或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条件的变化,并购方自身的原因,政府的干预,信息完全性,并购过程的操作,本文认为最关键和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其一是企业并购是否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其二是并购后的资源有效整合。

(一)核心能力是衡量并购成效的关键之一

对企业来说,其动机大体上都是从外部获得各种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和整合外部企业的一些能力。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资源和能力是具有异质性的,不同企业在获得稀缺性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但决定企业获得这些资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间的核心能力的差异。因此,并购的成效关键之一是否有利于提升竞争能力。

(二)有效资源整合是企业并购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并购过程中,整合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可以说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最终依赖于能力的整合管理,它是价值创造的来源和并购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往往决定并购的成效。有时,从战略、核心能力建立等角度看,有些并购是对企业有利的,但是往往由于整合资源过程处理不好而使得并购双方都受到打击,甚至使并购双方都陷于困境。

四、启示

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企业的迅速做强做大,为很多企业所热衷。但是企业并购同样面临巨大的风险,为此,企业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战略的动因谨慎考虑并购的必要性,并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是否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建立以及是否能够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的可行性,进而综合评价并购的价值。在我国现阶段,并不是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性都同样明显,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并购的迫切要求,不能要求所有的行业都实施并购战略。不同企业采取什么策略,我们应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覃西文.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 年8月 第22 卷增刊

[2]陈六宪、詹华庆、张才志.企业并购与核心竞争力.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

[3]Prahalad, C.k,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5-6):79-93

[4]魏江.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本质[J] .管理工程学报,1999,卷(1):53-55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文5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问题;对策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并购是两种驱动因素影响的结果:对利润过度追求的结果。对任何一个经济组织来说,资本集中的程度不会超出一定的标准,每一个经济组织获取利润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由于对利润的过度追求,部分垄断资本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入更多的经济组织,或者希望借此机会积累更多的资本,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其次是降低风险,减少风险损失。不同经济组织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经济组织在经济危机环境下获得的利润也不可能相同。即便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不同经济组织获得的经营利润也不会相同。基于此,经济组织采取多样化经营手段,可以将经营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经济组织可能会遭受的损失也会降到最低程度。

二、企业并购产生的财务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价值评估失真

一旦目标企业被确立下来,并购双方会针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估算,并将最终的估算价值作为购买时的底价,因此准确评估目标企业价值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前提条件。并购企业预测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时间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目标企业的价值估算。如果并购企业的预测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目标企业的价值估算不准确,并购企业掌握的信息质量会决定并购企业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并购企业掌握的信息质量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一是目标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二是并购企业的并购行为是否属于善意并购;三是准备并购的时间;四是目标企业审计与并购行为之间的期限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准确性较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而并购企业很难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以及经营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最终可能会使并购企业付出较高的收购价格。

(二)并购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

企业并购会加大并购企业的债务负担,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融资问题,企业极易出现支付问题。如果企业利用现金收购方式,资产的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也会越高,这意味着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收购资金。企业并购活动会降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与调节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由此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企业掌握的流动资金如果较少,那么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再加上目标企业一般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并购后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会出现较大的增长,资产安全性会出现大幅下滑。如果并购企业没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且不重视现金流量安排,并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必然会下降,导致资产流动性大大降低。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财务处理建议

(一)控制信息不对称现象,估算目标公司价值时采用科学的收购估价模型

之所以会出现目标企业评估风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所以应该全面审查目标企业,并对其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以免出现恶意收购现象。并购方可以委托专门的投资银行综合分析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环境、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准确预测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从而更准确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另外,即使对同一目标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如果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并购目标等因素来确定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以便δ勘昶笠导壑底龀龈准确的评估。

(二)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方式、数量以及时间来减少融资成本

并购方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为股票支付、现金支付和混合支付。其中,现金支付方式为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最大。并购企业首先要对能够获取的流动性资源、股价的不稳定性、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以及股权结构的变动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最合理的并购支付方式。并购支付方式可以是债务、股权或者现金任何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其中两种或三种形式的组合,灵活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并购活动的开展。举例来说,公开收购过程中通常采用两层支付方式,其一为向股东做出现金支付的承诺;其二是采用等价混合证券为支付方式。

四、结语

企业并购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造成并购方评估的准确性降低,同时,并购中运用的大量资金,也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流动性资金,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所以,在企业并购之中,加强财务处理,一方面要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行控制,采取科学的对目标公司进行评估,同时要采取各种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并,并加强对目标公司的风险防范,避免出现目标公司出现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

参考文献: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范文6

关键词:企业并购 动因分析 财务风险 财务整合

企业并购是企业竞争,资本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简单的合并或是形式上的组合,而是试图通过并购调整自身的资源配置,构建竞争优势从而赢得未来发展的空间。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中粮入股蒙牛,如家4.7亿美金收购莫泰168全部股权等,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谋求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企业并购形式有三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可以使企业之间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纵向并购可以加强上下游企业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易于设置进入壁垒,形成协同效应。混合并购,企业可以生产系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分散经营风险,从而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并购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企业必定承担了相应的风险。风险来自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评估风险、债务风险、营运风险、资金风险及企业文化冲突的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并购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价值创造的目标,多数企业并购后反而陷于各种困境,尤以财务困境为主。因此,下文将从财务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如何规避并购的财务风险。

一、并购动因分析

并购重组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投资活动,要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尽可能在较低的财务风险水平上,实现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的收益。并购行为中的财务动因是企业实施并购行为的重要因素。财务动因大致以下三点:其一,企业力图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的扩张和延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其二,并购可以使并购和被并购企业进行优化组合,低成本地迅速渗透被并购企业所在的产业领域。其三,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账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减轻税负的效果,比如利用被收购企业亏损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

收购企业应加强并购前的分析评价和并购后的整合管理,才能确保并购目标得以实现。并购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短期收益,而且效益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

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1.并购前的评估风险分析及防范

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选择好理想的目标企业,才能保证有预期的现金流。因此,必须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运行状况等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的评价,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以此确定是否实行并购。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方的信息难以做到完全共享。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通常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利润对所投资的股票定价,根据其盈余水平和未来变动趋势来判断目前及未来企业经济价值并据以作出投资判断。而企业管理当局出于业绩考核、筹资、融资及获取非法利益等目的,往往采取虚列收入、支出等方法操纵利润,制造虚假利润,形成泡沫效益。给通过财务报表获取会计信息的投资方造成损失,使投资主体控制失灵、决策失误。另一方面,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也会得到不同的并购方案。如果预测不当将会使被并购企业评估价值出现较大价值偏离,进而使得并购企业产生了定价风险。

因此,企业考核目标企业时应该全面了解被并购企业的产业环境和经营状况,详细分析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资料,合理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必须在收益和风险权衡之下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目标企业估价才能接近其真实价值。由于并购是一项复杂又涉及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并购咨询机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专业的并购咨询机构可为企业的并购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2.并购过程的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实际上指的是企业能否在最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并购资金,并且还要充分考虑所筹集到的资金对于并购以后的企业产生的运营风险。企业并购可以以自有资金完成,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对外举债融资。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自有资金数量都较有限,往往以外部融资为主。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资金总量中债务资金的比例即资本结构的变化会对公司治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支付的利息进入财务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具有抵税作用。如果企业采用股票支付方式筹措资金,此种方式可以避免大量现金流出,并且并购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财务风险。但是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导致公司控制权分散同时降低普通股的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

所以,企业在选择并购融资方式时,必须进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分析,争取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融资组合,合理确定短期债务成本与长期债务成本的比例关系,在保证并购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方案。同时鼓励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如充分利用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新型衍生金融工具,降低并购融资成本,试行商业票据融资,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等。

3.并购过程支付风险分析及防范

并购支付是企业并购交易活动的最后环节,关系到并购双方的利益。并购企业为了得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采用的支付方式一般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资产置换支付及杠杆支付等。目标企业希望的支付方式是现金支付。但是对于并购企业来说,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可能会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变差。使用股权支付方式,通常会导致股权稀释,造成控制权减弱。杠杆支付则产生债务风险。目前,现金支付方式是我国企业并购的主要支付方式。

企业并购活动中对于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并购方的财务状况、资本结构、融资成本以及股东和管理层的要求等。同时,并购的支付方式与税收待遇是相关的,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税收待遇。对于并购方而言,以借款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来支付并购价款,其利息的成本可以在税前列支,而股权资本的成本则只能在税后列支。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企业应该遵循获得最佳并购效益为原则,合理选择支付方式。

4.并购后整合风险分析及防范

财务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可能长期存在,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过程,影响着企业发展。并购企业如何把双方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整合发挥生产要素的效益,如何发挥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是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之后普遍面临的财务问题。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双方的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以及财务行为的冲突,可能使得并购后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此,进行财务整合是企业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证。

财务整合必然要求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并购企业投资融资活动的统一调配、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管理,互相配合。其一,财务整合必须以财务管理目标整合为起点,同时进行财务制度、财务机构的整合,建议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管和控制机制。其二,资产的整合。盘活不良资产,重组优质资产,提高资产整体效率。其三,债务的整合。依法消除债务,低价收购债权,债权转股权等,改善负债结构,提高并购后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其四,资金的整合。资金的整合就是满足企业并购后的经营调整对资金的需求,实现资金一体化管理。

三、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引发企业产业布局重组、经济结构变动以及利益关系调整。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资本运营以及组织调整的重要方式。企业要加强并购过程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本着成本效益的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企业很有可能因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有效控制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实施并购具有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宗生.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会计之友,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