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网络管理;安全问题

前言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实行经济一体化,信息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经营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只有尽快实施信息化战略与国际接轨,才能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去。对于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革需要进行一些规划性安排。其中包含有信息资源规划,这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掌握到的所有信息,从开始采集、处理一直到传输、使用全过程的一个整体规划。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无时不刻都充斥着信息,信息资源与企业人、财、物资源同等重要,都是企业在经营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经过长期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对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解决应该建立在人员管理的基础之上,致力于整个企业网络管理。

1企业信息化安全与网络管理

1.1网络集成应用系统安全

网络集成应用系统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呈现不同的情况,一些企业中的网络集成应用系统比较复杂。不能够很精准的估计防御对象的规模以及价值,也不能简单的对其加以标定界限,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够将网络管理安全保障的工作分解开来。落实到具体的个人,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主动防御方式去进行。而网络安全信息的防御是一个保障整体网络信息安全的手段,其可预见性以及灵敏性等都为工作带来便利,在面临网络空间可能带来的威胁的同时,站在网络管理者的角度上去思考,为企业网络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对于现代社会企业发展中提出的有关信息化安全问题其范围也十分广泛。计算机系统结构安全的信息防御,注重的是以信息参与者的人为主角的主动型安全防御。

1.2企业人员信息技术安全

企业信息化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参与,因此对于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需要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才是企业在发展中的关键竞争力,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而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当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培养人才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及掌握信息化技术之后,更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目前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财富,企业信息系统中掌握着企业运行经营的大量资源和信息,而信息系统的一些安全隐患大部分来源于外界的侵扰,信息工作和管理人员个人的疏忽也容易导致信息的外泄,这将是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对于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标准有多种争议,面对争议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企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这些标准都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改进以及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针对这些变化,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进行安全管理。

1.3网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安全

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安全指标就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面对高要求的安全管理,对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网络管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众多的功能模块,面临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管理一般包含有四大功能模块: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以及安全管理。而这四大功能构成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功能,除此基本功能之外,网络管理还包括有网络规划、网络操作规范等,以下就来简单分析介绍这些功能:(1)配置管理:网络的配置管理要做到的是自动发现网络拓补结构,构造和维护网络系统的配置。时时的注意网络中被管理监测的对象状态,对网络设置中的一些设备配置的语法进行检测,对于配置进行严格的检验。(2)故障管理: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时刻的进行网络有关事件的过滤和归并,通过不间断的检测及时的发现在网络管理以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网络故障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情况寻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建议,提供一定的排错手段以及工具,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网络故障预警和解决机制,从而减少故障给企业信息化系统带来的危害和损失。(3)性能管理:性能管理是对网络对象的性能方面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及处理功能,通过分析和收集了解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掌握整个网络运行体制中的运行状态信息,为整个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状况进行一个评估,为进一步的网络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4)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的安全主要在于存储在系统中的一些用户信息资料以及企业内部的资料的泄露,加强安全管理无疑是要加强用户的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以及存储保密性和完整性,保障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维护系统日志,使系统的使用情况以及网络对象的修改都有记录和有数据可循。加强对网络资源的访问量的控制。例如有些企业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为了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漏洞,在配置管理中采用了VLAN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将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都划分为各个不同的虚拟网段,而针对不同部门的职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只有具有权限的职员才能进入某一个虚拟网段,没有权限的用户无法访问其他网段。VLAN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计算机网络,里面所有内容都由同一个网线连接着,但是其中的网络又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和区域。由于该方式多是通过软件来操作实施的,因此使其具备了更多的灵活性,而该手段的最大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多的管理控制,这相应的减少了很大一部分的管理费用,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配置灵活性。另外,在网络管理中可以通过边界的路由器来控制外来的用户对网络信息的访问,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外来用户对本企业网络的侵入和攻击。加之前文中有提到可以加强网络安全的预警机制。通过对告警中的危险事件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及时发现网络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当然,在进行这些网络安全管理手段操作中可以充分借助有关的管理网络的软件,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信息和保障,而且单一的软件绝对满足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软件形式,从而满足不同方面和层次的需求,无论是加强网络管理安全还是利用各种管理软件首先必须要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职业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相关管理硬件、软件的配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其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

2结束语

从本文中所阐述的众多问题中可以总结出,无论是网络集成应用系统的框架还是人员信息化和网络管理者角度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管理方面。而对网络进行管理的主体部分就是人员。因此加强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要从人员自身方面的水平以及素质和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技术两个方面着手,让所有的网络管理者在思想上意识到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的重视才会促进有关技术的改进和革新,这也是我们进行网络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林鹏,叶盛元.互联网与信息化安全(三)[J].华南金融电脑,2006.

[2]曲璐.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文2

论文摘要:企业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档案管理者也要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现代前沿信息技术,发挥人才优势,整合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力量,把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向深广领域推进。

    1.企业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考虑档案信息化向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档案绝不单单是企业运行情况相关资料的‘储藏室”、“保管箱”,档案替理也不应是流水帐式的简单管理,对于档案的管理理应成为企业运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企业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根本需要,但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如何建设并利用好这样一个管理咨询信息系统,不同企业应灵活处理;全面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各部门对档案利用需求,不但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更需要企业领导具备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作风,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之中,将档案建设纳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范围之内,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做到层层落实,项目清晰,并应当投人甲定资金予以支持。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指导着具体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档案资源技术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保存,将原有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进行信息化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管理方法科学化。档案借巡匡作方法科学化,就是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和档案工作的客劝珠见律进行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如在系统论、控制论等的指导下作出正确的决策。此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还包括正确恰当地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按照管理对象的实际和它自身固有的规律来决定采用叨隆手段,以及使用这些手段乃至最终用法律形式来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是旁彬势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

    (3)管理人员素质酬弋化。信息时代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等。

    (4)档案月赂的社会化。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及档案效益的显现,档案利用从用户对象上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非官方组织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利用不断增长,经济活动利用明显上升。随着档案进一步开放、电子文档的实行,档案利用将出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局面,突破时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在秉承传统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企业档案部门要把握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树立创新意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档案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扎实有序发展,完善企业档案的收集范围,及时调整和扩展企业档案信息的接收范围,尤其提男肠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字材料;建立电子文件的归档办法,完善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制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数据储存及利用的安全。

    (2)更新观念,多渠道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档案信息要格外予以重视,适当勿二大档案收集对象和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与档案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对枚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同时,企业档案的收集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电子手段,从收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以拓展,档案保管重点要转向企业自身形成的材料和与企业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文件。

    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各种适销对路的档案信息。如:企业为了定价,就必须知道市场状况;为了制定促销策略,就必须了解产品销售周期性及市场竞争状况;为了发掘新产品,就必须全面了解生产厂家,如此等等。如果档案人员能在这些方面为企业及时提供真实、详细的档案资料(数据、文字、图表等),就会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就是高级的信息服务。

    (3)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好档案管理工作软环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给档案管理理论、管理模式、档案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带来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加速档案工作利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利学发展的关键。为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在岗档案工作人员不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岗位培训,让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历经时间积累和沉淀的能力,就会让档案为社会各界有效利用,并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要确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完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制度与机制,加快档案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应及时予以调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要挑选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档案事业,具有一定企业管理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来。

    (4)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工作者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开拓思路,勇于进取,超前介人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有机融人到信息系统中,使档案工作与五处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想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档案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文件、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主动配合企业计算机人员,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必须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及综合处理各类信息,并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5)积极推进,尽快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档案工作者不能观望等待,要主动出击。首先,在行文不规范的企业中,尽快完善文件制度,为各种机读档案目录的建立及管理软件的编制做准备;其次,根据企业馆藏特点,结合行业通用标准,及时编制出索引工具,以实现档案的自动化检索功能。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的真实记忆。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都在档案中留下最可靠的印记和乡彭变。时间越久远,档案的历史价值就越发突出,档案也越显珍贵。对于酬统档案数字化过程的加速,也是刘这些传统的有效保留和传承。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构建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20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将逐渐走向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竟争力,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刘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于企业白身发展战略和长远布局规划

据一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中发展战略关注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3-2010年期间进行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企业中平均约有17.8%不到的比例把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入到了信息平台的构建之中,即使在这一少部分比例的企业之中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对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贡献率平均不到20%,同时数据也显示,该期间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和开展并未给企业管理水平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相关系数仅为0.24,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

1.2 缺乏对于企业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信息化重塑造

据一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中业务流程信息化塑造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5-2010年期间开展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企业中平均约有超过45%的企业没有事先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围绕着信息化而进行重新塑造和再定义工作,当信息平台投入运行滞后约有34.7%的问题来自于业务流程的阻塞和不畅通,直到2010年第3一4季度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中才有67%的企业给子了关键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了重新定义和优化调整。

2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管理系统,且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企业内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企业平台构建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不难发现,在对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与管理相关的数据,按照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确保不断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因此,针对我国企业在不断完善规划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做以下说明:

(1)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确保所制定的管理政策,能够推进企业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制定的管理方案能够掌控全局,确保可以顺利驾驭企业,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将发展作为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避免出现管理倾斜或管理匹配力不足的情况。为更好地应对企业之间的竞争需求,采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确保企业实行战略化发展目标,对于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认识。总而言之,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确保企业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对于管理平台上功能模块的构建任务,能够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好的布局。

(2)企业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确保在未来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运行。企业还需要对于关键业务的流程和环节做进一步调整,确保符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要求,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企业虽然有传统的管理模式,且向信息化管理平台方向转变,但是,所依赖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并没有发生重要的转变,只是采取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做好管理方案过渡任务,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需要有配套的环节部署作为依托,通过对搭建方案的整体布局,确保所构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在具体运营的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工作问题,并帮助领导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任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完成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转变过程。

(3)企业所制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企业受到应有的关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斫玻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做设计的延伸和扩充,让最终所打造的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信息需求急剧变化为背景,企业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按照自身的经营手段和业务流程方式进行调整,对于管理平台的架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确保最终的架构方案能够满足业务运行所需,及时处理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不断增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变能力,将可能遇到的风险降到最低。

(4)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前,需要收集大量数据,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信息,综合处理及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发现隐藏的商务信息。企业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宝贵商业信息资源,通过不断整合这些信息内容,及时发现并处理信息资源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企业的管理部门重新部署,让数据库信息发挥应有的价值。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让企业能够对未来的规划有更完整的布局,通过提前对未来作出规划和设想,展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真正商业价值。

企业的领导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任务,尽可能的从数据库中搜集可用信息,并让可靠数据最大化的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企业在成功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后,可以先采取试运营手段,通过短时间的运营,检测所搭建的管理平台是否符合市场所需,是否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

3 结束语

构建企业信息化观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并能够长期坚持,也可以说,这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还处于发展阶段,构建标准、机制以及相关方法方面还不够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完善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高雄雄.小议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03).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始终在活跃市场以及解决就业等问题上发挥着无以取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我国城镇就业的百分之七十五。因此,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显得日益重要。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据调查,我国的中小企业有80%左右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其中一般的企业已经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企业信息化;但是,只有近20%的企业设立了公司的网站,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设有电子邮件系统,管理层使用电子邮箱的情况不到40%,其中有超过半数使用的邮箱是免费的。而占我国企业99%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是如此的落后。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方面。在企业信息化应用方面,有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涉及核心业务的应用还不足10%;其中应用ERP的企业仅为5%,而ERP的应用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同样也是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在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中,其网站是以信息为主的,电子商务为之其次,但是只有近10%的企业借助互联网开展了电子商务运用。

(三)认知及信息化需求方面。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即关注点在市场和营销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只有两到三年,所以生存问题是中小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其次,强调管理方面需求的占15%左右;13%的中小企业关重视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0%左右的企业注重对产品的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及人才问题。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不足,导致介入程度尚浅。目前虽然有许多中小企业开始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真正知道什么是信息化管理,以及如何实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了解,很多中小企业普遍认为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或者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可见其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传统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管理者往往是利用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去模仿、重复以往的业务处理模式,而缺乏专业的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

(二)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又做不到合理的利用,当今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经验不足等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很注重硬件设施的投资,而相对应的软件投入很少,这种做法不仅使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同时也使硬件的投入和收益比偏小。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导致资金的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边走边看,在缺乏对企业现状及经营策略的分析下,很难进行整体的规划。

(三)客观环境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短,管理程序变动较大,限制了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我国的软件产业自身的发展存在着局限性,致使我国当前市场上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方案太过昂贵,专门为中小企业定制的管理软件很少,有些软件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软件企业的后续服务也跟不上。致使众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难以实现。

三、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自身。第一,中小企业自身要转变管理观念,提高认识。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引进,更在于人才与管理、技术相互的结合,人才是第一要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一定要足够重视和了解信息化管理。成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得到优化。但很多中小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的是,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该充分利用当代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深层次促使企业管理改革的实现。第二,要合理利用资金。中小企业能够投入到信息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绝对不能盲目的购进新技术、新产品,要依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投资,认真分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计划,同时中小企业要遵循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并重的原则。第三,科学的整体规划。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依据实际采取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从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实现。

(二)信息化专业服务。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决定其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要依靠软件商提供的专业化软件外包服务。因为外包企业有专业的咨询人员和解决方案,可以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中小企业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而对那些不适于应用复杂的及难度较大的中小企业,服务商要为其定制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方案和解决办法。同时,服务商要客观的实事求是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共同合作,实现共赢。

(三)政府方面。政府要合理的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首先,要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在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不可能只由中小企业自己承担,政府应该投入相应的资金,同时提高我国信息化程度,改善信息化的应用环境。第二,帮助中小型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来解决,例如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采取扩大中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积极建设信用担保体系,从根本上来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第三,注重人才培养。国家要为中小型企业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构建以学校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原则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最后,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咨询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方案。

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为了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小型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国法,樊勇(英).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89-95.

[2]刘丹,王步飞.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6(02):56-58.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状况如下:①信息化建设方面: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但是,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有的网站只是做一些宣传,有的网站在上面开展业务、贸易、流通。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其中老板为32.4%,基层员工为15.6%,还有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员中,57.5%使用免费邮箱。电子邮件和其他的通信方式已经是现代企业,甚至每个人都常用的东西,但是在中小企业还不是很普及。②信息化应用方面: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还不到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还没有用ERP,两个数字相加不够100%,就说明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回答,可能也搞不清什么是ERP,而ERP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工作。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为主,其次才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③认识和信息化需求方面:中小企业首先关注是的市场与营销,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上,对于发展、创新和竞争力,应该说不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平均生存周期大概只有两三年,每年的变化都很大,所以他们更关心今年,最多考虑一下明年,第三年有可能就倒闭了,所以生存是他们最主要的问题,所以他们显然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无形效益、战略和管控等问题的大型企业;其次,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第三,13.3%的企业更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第四,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问题和人才问题。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模糊。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介入程度尚不令人满意。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管理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如何实施信息化管理有透彻的了解,许多企业以为只要建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或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信息化管理了。面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他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所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一些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

2.建设资金和投资规划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由于自身特点,中小企业在做信息化管理建设时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在分析企业现状和经营策略的前提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周期漫长、实施复杂、耗资巨大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3.外部环境问题。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使得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质量无法保证。

三、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我们认为应着重从政府、中小企业本身以及信息化专业服务商三个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1.政府方面。整合政府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有: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如通讯设施等不可能由中小企业自己来承担建设,为了提高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政府应投入资金加强信息基础建设,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信息化建设中,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解决。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增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等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加强信贷支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另外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③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信息化,人才是关键,政府应构建一个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企业培训和各种资格认证,组织典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专业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等专家资源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其次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大专院校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视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输送专业人才。④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型的服务,由IT专家、学者组建专家组,联合各种咨询中介,硬件供应商等多方资源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的咨询和论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给予技术支持等服务。

2.中小企业本身。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让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管理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成功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不少中小企业对这点认识不足。必须明白,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从实质上看,信息技术的挑战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开发普及知识并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在于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在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②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应该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③整体规划,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规划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一方面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此外,中小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急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CAD)设计新产品。

3.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方面。中小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与专业化IT外包服务。由于外包企业有通畅的软硬件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低价格的硬软件,这比企业自己设立IT部门成本低,而且企业可以专注自身业务;由于外包企业有专职的咨询和方案论证,可以保证管理信息化投资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外包企业能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信息化产品,这要求服务商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规划方案和解决方案同时要脚踏实地、客观地为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性价比分析,以中小企业的目标为己任,携手合作,期待双赢。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053-01

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降低信息化实施的风险和成本。企业信息化工作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和管理的融合问题,是涉及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业务管理、生产流程以及与外部的政府、机构、供应商、客户等多环节的系统化工程。[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包括信息化战略、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工程实施及信息化技术产品等方面。[2]具体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的改变等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在信息管理变革中,通过变革目标导向确保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可以监测的、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历程制定计划,形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以及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采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提高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采用有效措施激励员工,提高业务人员在新工作环境下的工作绩效;通过全员参与,使员工了解和明白变革的意义,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的想法以推动变革的进程。通过变革导向、领导方式、激励支持、全员参与四方面的变革管理使员工逐步深入参与到信息管理变革中以尽快实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

企业信息管理第二个方面是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即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在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运作时,可采用不同管理视角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以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持业务的高效运作。如:①对企业中的人、财、物、技术等基本生产要素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②对产品的销售、订单获取、计划制定、采购、研发、生产、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③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技能、绩效考核、数据与知识实施管理等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组织绩效。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的目的是着力构建企业战略信息系统。企业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成为战略信息系统主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以下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2]:①能否在商业环境中用作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②能否与一个组织整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业务业绩;③能否用来发展新的产品或者服务;④能否用来改进业务组织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典型的企业战略信息系统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先进管理模式与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在企业的综合集成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

三、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第三个方面是指对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建立的信息系统、获取到的信息资源,以及对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的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以使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上的投资能够收益最大化。信息技术管理包括有信息技术的规划;信息技术的选择;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应用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过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维护、淘汰、运行性能、系统配置、IT服务管理等。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资源的应用等。[3]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标准制定、单一信息源定义、信息视图整理、主题数据库设计、数据中心方案设计与信息模型设计等内容。信息资源应用主要包括基于数据中心的信息集中管理、应用软件开发、信息集成以及数据仓库建设、数据挖掘、决策支持和基于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产业化等。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主要包含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具体来说:①计划主要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管理首先要通过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蓝图的基础上找出信息化存在的差距,确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确定主要实施内容、资金投入计划、实施步骤、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等内容。②组织主要指为企业信息化实施确定组织架构和职能,包括确定首席信息总管的职权;确定信息化组织岗位,建立信息化项目团队,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人员技能与绩效进行考核。③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信息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选择、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定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等。④协调主要是指调节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包括首席执行官与首席信息总管之间关系的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关系的协调,提高业务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的一致性的协调;在不同IT项目之间进行资源分配的协调,对不同信息化岗位职责间矛盾进行的协调等。⑤沟通主要是指通过下达命令、指示等形式,对组织内部个人施加影响,将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者领导者的决策变成全员的统一活动。

总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三方面的实现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支持、彼此补充,达到融合又相互制约。企业信息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怎样保持信息的一致性,怎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信息规划,怎样不断提高其管理的水平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