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1
【关键词】习题课;三个环节;反馈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但是现在很多教师还没有充分重视起习题课,导致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事实上,习题课是深化数学知识理解,查漏补缺、开拓思路、提升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课堂组织设计上应该和新课一样精心准备,把握好课前准备、上课和作业反馈三个环节, 才能真正提高习题课的有效性。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重视作业批改,了解“症结所在”
教师要重视每天的课堂作业及课外作业的批改,详细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把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统计与归类,以便详细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知识的巩固情况,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查漏补缺。
2.缜密分析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缜密分析学生错误问题及产生错误的错误原因。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是知识性错误还是方法性错误,是会做的做错还是根本不会做。分析学生的做题习惯和态度,根据分析的结果一要明确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答题的过程与方法。
3.精心挑选习题,做好“滋补调养”
教师在准备工作中要精心选择好基础题、反馈题、巩固题、提高题等,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习题“滋补”,查漏补缺。对学生思维习惯进行“调养”,并为之预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对优生思维空间进行拓展,使思维能力得以拔高。
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复习目标,学生自我知识梳理
在《平行线》的习题课教学当中,我在课前设计了以下习题课的学案。
1.复习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断与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平行线的判断与性质解决有关的基本问题。
2.知识梳理
填一填:根据图形填空
(1)∠A=∠ (已知),
AC∥ED( );
(2)∠2=∠ (已知),
AC∥ED( );
(3)∠A +∠ =180°(已知),
AB∥FD( );
(4)∠2 +∠ =180°(已知),
AC∥ED( );
(5)AB∥ (已知)
∠2=∠4,( )
(6)___∥___(已知)
∠B=∠3.( )
画一画:根据要求作图
如图,已知直线m和直线m外一点P,根据要求作图.
⑴作出点P到直线m的垂线段PQ;
⑵取PQ的中点M;
⑶过点M作PQ的垂线n;
⑷过点M作直线m的平行线p,
通过上面两道填空题与作图题,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二)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阶梯性习题训练
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习题安排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不能一味的追求难度,这样可能会打击一些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习题上应该从基础的热身题开始,逐渐增加习题的难度。可以给大部分学生设置一些基础题、典型题、变式题等必做题和少部分学生可以完成的能力拓展题。
(三)当堂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完成当堂教学检测后,先让学生先自我纠错。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相互讨论、互学互教、合作完成。我们要让学生自己互帮互助,互教互学。至于学生之间还存有疑问的习题,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解题思路点拨、总结和反馈,助学生一臂之力。
(四)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为了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学案最后还要设计几道与课堂中同类型的变式题、辨析题或中考链接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三、高度重视作业反馈
习题课实际上就是一个做题――检测――反馈――做题的过程,完成课堂教学以后,教师可以抽查学生的答案的纠正情况,并要求学生保存好典型的题目与解题方法。对于一些针对性的题目,应该让学生收集到“错题集”当中。此外,针对习题课中反映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下抽时间完成题目,作为纠正习题课问题的主要方式,要多设计一些易混易错题目,作业量要在学生能够完成的范围内,所设计的题目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启发性。本节课我所留的10道巩固题目,学生完成率达100%,正确率达到90%遇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习题课是初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做好习题课的教学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数量的掌握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习题课的组织设计,从课前、课中和反馈三个环节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汪祖龙.探究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2]夏宗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0(07)
[3]马光德.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方法与建议
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来指导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加需要强调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综合发展的培养。这样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给教师思想上带来的束缚,积极地引入现代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交现代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进行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选择先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是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起来的,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对于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的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设计最佳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学大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这样会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相关内容;其次不断地改进授课方法,就像在教师进行几何教学时,利用各种教具将几何图形生动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最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地提升。
三、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的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了知识,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展开互动教学,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讨论或探究的环节,或者是提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间与师生间的互动。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进行自主搭建三角形,看看是否真的是任意的三根木棒都可以搭出一个三角形,这样学生就会动手实践,搭出来的三角形也会各种各样。然后老师再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看看对方搭出来的是不是真正的三角形,并且讨论为什么有些三根木棒就是不能搭出三角形来。这样的互动教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并且推理出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从而增强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双方在教学内容上是传递与接受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有学生认为教师有的地方讲的不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给教师提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大度宽容,首先应该表扬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其次,仔细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出错了。最后,如果有错要及时改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
五、提合适的问题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把握问题提出时机更需要教师探讨。在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前提下,问题的提出时机等都是教师要考虑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听到教师们这样谈自己的教学:数学课好上,给出一个大题、难题,足以使学生忙上20分钟,甚至半小时,结果多是“空白”,一节课也就是1~2个难题的解决。且不说有这些思想的教师的做法是否与新课改一致,就说他们设计的问题,多是难度过大,使多数学生无法回答出来,教师就是讲再多,课堂也会相当沉闷。其次,数学教学中存在一种“假”行为,如教师给出填空题、计算题等,学生只要“百度一下”,问题便不再是问题,瞒过了老师,欺骗了自己。相比之下,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可以避免种种弊端,使学生少偷懒、不偷懒,真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合适的、有效的呢?教师认为,明确、具体的问题就是合适的、有效的。
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入现代教学思想,讲现代教学思想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找到最适合现代初中数学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3
一、课堂提问的前奏——预设中为问题定好调
1.定位——找好设问点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直指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能够仅仅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自始至终都紧扣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如在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启发学生从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角度去思索问题,就必须多问一些“你是如何思考的?”“还可以怎样去探索?”这样就能够利用多种信息碰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路变得开阔,想象变得丰富.
2.定量——掂量好问题的难易度
初中数学问题的难易度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个是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当问题所牵涉的知识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缺乏有意义的联系时,问题的难度就会显得偏大;如果问题所牵涉的知识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存在密切联系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有效的.第二个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要能够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几个算式寻找规律,然后引导学生用已学的多项式乘法公式验证,从而让学生领会到新学的公式实际上就是原有公式的特例,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3.定性——对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处理
初中数学大都是抽象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构建的数学模型,如果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距离他们很近,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北京的天安门游玩,而你不小心迷路了,手上只有一张地图,你会怎么做?”这种生活化的处理,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了,引发了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浓厚兴致.
4.定向——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
设置数学问题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培育出一个主动积极、合作促进的数学学习共同体,引发并推动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在课堂提问的预设中要事先设计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如面向优等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发散性的问题,激励其不断探索;面向中等生的问题,要考虑基础性,能帮助他们巩固、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面向后进生的问题,要以引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为主,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
二、课堂提问的过程——讲究提问的技艺
1.提问时机恰到好处
一个数学问题设计好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它的效果还必须考虑:要问在该问处,问在该问时;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想当然地提问,脚踩西瓜皮,问到哪里算哪里;更不能有和学生对立的情绪,以问题为武器来为难学生.如在教学“左右”一节时,可让两个同学做面对面拍手游戏,两人为哪边是“左边”而引发争论.此时,教师见机发问:“为什么他们两个的左边不一样呢?”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思维的习惯又具有挑战性,恰到好处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内容的深处.
2.提问语气也有讲究
恰当的提问句式和语气,能够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同时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促进的气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演绎、概括知识结构时,应考虑采用疑问句的形式;在推进教学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时候,应考虑采用判断式、叙述式的发问句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应考虑采用求异型发问句式.
3.问题候答讲求延时
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有一个时间段,这就是候答.在候答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问题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反之,学生通过充分的主动思考之后,给出的答案会更加详细,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以说理为目的的回答,甚至会提出更多更有意义的问题.真正有效、高效的提问,必须有适度的候答、专注的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8-02
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
初中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与重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
学习的有效性注重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就是指课堂中在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与学,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优化原有的教学设计,提高师生思维的深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在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是因为学习没有成为其内在的需要,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毅力和耐力都较差。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大是小,只要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就行。有了目标,再树立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决心,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肯定话语,一个关爱和肯定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平时一个简单的谈话,都可以让学生得到激励和感化,让师生距离缩短,使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你,认可你,从而才能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感兴趣,学生才能更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学生对有些老师不欣赏,导致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的事例到处可见,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热爱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欣赏的眼光,老师同样对学生有欣赏的眼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学会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模型,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别学生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对数学没有兴趣和爱好。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常注意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生带入一个问题的世界里,使他们总是在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在取得独自发现结论的喜悦的鼓舞下,他们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手、动脑。教师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支撑点。
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观众,在课堂中善于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关注于学生提出的各方面问题,进而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形成有效的互动,这样学生才会有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11
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17
初中数学在初中教学中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出现,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数学的难度较大,且由于其中的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比较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其数学成绩也不太理想。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数学作业量来弥补,所以许多教师在课下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但这种“题海”战术,对于刚刚结束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仅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数学的情绪,且大量的作业,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及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通过作业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一、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教学,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要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不仅仅能够通过难度适中的作业内容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鼓励学生向更高、更快的做题效率发展。例如,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可以将全部学生按照数学成绩的好坏来进行分类,将学生分为接受知识较快、适中、较慢三个部分,然后根据每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进行作业的布置。在这方面,笔者一般选择将作业内容分为:知识基础部分、知识拓展部分、知识提高部分,对于接受知识较慢的学生,则建议他们完成知识基础部分的作业即可,而接受知识适中的学生,则建议其完成知识基础部分和知识拓展部分的题目,对于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则鼓励其完成所有的作业题目,但对于所有的学生,只要其学有余力,都可以选择完成所有的作业题目。这种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来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鼓励学生挑战高难度的作业题目。
二、帮助学生回顾以前的作业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温故而知新”,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来帮助学生完成对今天所需知识的复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来整天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回顾以前的作业题目,复习以前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每天的作业情况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最真实反馈,所以,当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数学教师应有计划地将这段时间内的数学作业整理出来,让学生再次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来提高数学成绩。
三、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复习,完善学生的做题方法
对于初中数学作业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这道题怎么做,更多的是掌握这系列的题目怎么解答。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完成,但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只能学习到其中的一个解题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在完成一部分教学后,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复习,来完善学生的做题方法。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学生会先后学习到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所以,在完成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的学习后,笔者让学生将这段时间的作业全部整理出来,再次总结了所有作业上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总结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四、批改作业时,注意批改方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教师总是选择以“对号”、“错号”来判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但这种作业批改方式,不仅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更会由于这种较为直接的批改作业方式,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批改作业时,数学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作业中认识到
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批改作业时,将批阅的重点放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而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作业的答案上,并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表扬,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成绩。
五、通过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作业,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学习小组的创建,是初中数学新课标所提出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能鼓励学生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际能力。学生互批作业,是学习小组内部的成员对本小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学生通过作业互批,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其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更好进行新课的准备。通过小组内学生作业互批,笔者发现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现其他同学的做题方式,进而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统一发展。
六、选择多样的作业布置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主要集中在应用题、填空题等,但通过教学,笔者发现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如果选择多样的作业布置形式,则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为其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七、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作业题目留到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解决
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6
【关键词】复习课;有效性;效率
初中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推动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数学复习课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温故知新,查遗补漏,建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加深理解,能更加灵活和熟练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复习教学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提高。我认为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以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呢?现浅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1. 对复习课课型认识上的误区 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总结概念、精讲例题来完成,这样的演绎体系存在种种弊端:(1)缺少调动学生情绪、进入学习角色的兴奋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发生和发展。(2)限制了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3)缺少小组合作,不利于全班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智能水平的发展。如何克服上述弊端,实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复习课是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整理和总结,如果每节复习课都是按照一种固定的方式上,譬如说每节复习课都是按照小测-知识点总结-课堂练习-老师讲评这种方式上,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新意,热情就会下降,导致复习效果削弱。我认为应该采用各种复习课课型结构,譬如说可以采用“梳理成图先理后练”型、“选定重难边理边练”型、“不足切入以练带理”型,等等,这样会让学生对每一节复习课有所期待,会有意无意地猜测和揣摩:下一节复习课会是怎样的呢?
2. 复习课应采取的措施
2.1 紧扣课程标准,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内容要有针对性。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课标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计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同时教师在复习时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在复习之前每一位教师都要先仔细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哪些知识可能有遗忘。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组织复习,使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2 系统掌握基础知识,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复习课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问题。先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在遇上学生有疑惑或理解有难度的问题时,让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穿插其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交流讨论中被激发起来,人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队伍中,在交流讨论的同时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及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都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学习效果会比较理想。
复习的最后关头,教师们都感觉时间紧任务重,讲课时,不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类型的题,而是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识。知识的消化需要时间,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所以,在课上给学生留思考时间的同时,学生也必然争分夺秒地收获了知识。
2.3 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2.4 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习题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可少做甚至不做,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要从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合适的习题,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2.5 要注重学法指导,采用灵活多变教学的方式。复习阶段更加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模仿表格、树状图等进行知识的梳理、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进行错题收集等;以近两年的考卷进行两次左右的模拟考试,作重点复习检查,进行重点分析、必要时让学生自已命制试题;教师对复习题精选精练,以先练后讲为主,只要是针对性、专题性的练习一定要讲透,讲一定做到及时性,困难学生的辅导要师徒型。
复习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复习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