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速算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速算法范文1
关键词: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 逻辑思维; 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的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地思维品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就这一问题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运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探索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提出问题,有以下几种图形:圆形、正方形、菱形、椭圆,让学生为自行车选一个车轮的形状。学生都知道自行车等车辆的车轮都是圆的,但是为什么是圆的却不明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此节的学习中来,同时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又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是180度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将此三角形一分为二,那么这个三角形内的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90度。此时部分同学赞成,部分同学认为不对,分割后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应该是180度,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疑问,学生会带着疑问展开探索,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
当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有几种可能性时,他们往往产生认知冲突,不知选择哪个,这样引起的最大限度的心理“不平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是激发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情感力量,它对思维具有激活和指向作用,冲突的解除过程就是认知结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解深化的过程。
我在考查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程度时,创设了下面的教学情境。师:请解不等式a-25。生:a-2+25+2,即:a7。师:为什么要在不等式两边加2呢?生:在不等式两边同时1,或加10,或加100,总之加上同样的数,不等号都不改变。师:如果在较大的一端加2,同时在较小的一端加比原来小的数(如加1),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也不改变,例如:a-2+25+1,即a6,而这与上面的算法结果就不同了,这是怎么回事?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如下三种认知冲突:(1)就结果来说,a7和a6,哪个正确?(2)就方法来说,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与不等式较大一端加大数,较小一端加小数哪个正确?(3)就两种解法来说,“aba+xb+c”“ab,cda+cb+d”哪个正确?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呈现出情绪激昂、主动思维的气氛,最后,在教师诱导下,以排除认识冲突为契机,加深了理解,弄清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逻辑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各项能力提高的要求,另外还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要领和解题方法。
例如,每次上课时都可以选择一些数学习题,让学生计时演算;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定的速算要领和方法;常用的数字,如20以内自然数的平方数、10以内自然数的立方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无理数、π、е、lg2、lg3的近似值都要做到“一口清”;常用的数学公式如平方和、立方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公式等等,都要做到应用自如。实际上,速算要领的掌握和熟记一些数据、公式等,在思维活动中是一个逻辑思维不断加强的过程,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技能,而数学技能的获得就成为一种数学思维能力了。
4.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特别是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能动探究水平和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下更加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与操纵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毫无主观性、主体性与互动性。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很难激起对学习的激情,其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积极探索、主动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记忆、单纯模仿,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构建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适当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产生于客观世界,反过来又为客观世界服务;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用课外活动为实践和应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初中数学速算法范文2
关键词 计算器;教学;思维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计算器引入课堂教学是历史的必然,一方面,进行大数目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使用计算器可以节省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另一方面,借助计算器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复杂的、更为现实的应用问题。但慢慢发现,计算器的普及过程中,其泛滥使用,也给学生埋了许多后患!先看这样两个镜头:
镜头一:七年级数学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了一个习题,其中有个计算是32+11+28=?我看到的一幕是:60%同学随手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30%学生在等待别人的计算结果,只有两个孩子能迅速报出了答案,后来我通过询问,才知道那两个孩子从小就没有人给他买计算器。而我对经常使用计算器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发现:通过口算,大多数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可以口算出来的,但是他们共同的担心是害怕算错了,没计算器计算保险。
镜头二:在一节计算器使用课上,我试着和学生探讨计算器用于数学计算有什么利弊。让人讶然的是没有学生觉得这个先进产品有什么不好,甚至有个学生还天真地提出,以后要能买到做应用题的“计算器”就更好了。
这样啼笑皆非的例子在实际教学中屡见不鲜,本人就这些困惑和一位老教师交流的时候,他的经验就是禁止学生平时使用计算器,只在考试的时候让他们用一下就行了。这个方法固然能削弱学生们对计算器的依赖,但是,对于现代的孩子们,再去用“题海战”,让他们去重复做那些枯燥的竖式计算,势必造成孩子们厌学的心理,减轻学生负担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便是摆在新课程眼前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新课程提出:在数的运算方面,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学会使用计算器,鼓励算法多样化。“淡化笔算”让计算器理所应当被引入课堂,但是 “淡化笔算”不等同于降低笔算的要求,它的前提是“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不难看出,淡化的是“强度”而不是“要求”,反而对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却是我们的很多教师顾此失彼,课堂中的一切计算由计算器“包办代替”,学生越来越疏于口算能力、估算能力的训练,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前文“镜头一”中可笑又可悲的一幕!加之现实中很多学生懒惰,计算器就成为学生赖以生存的数学工具。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计算器的引入对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学生对复杂计算的恐惧心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如果教师不正确引导,合理安排,使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加强,势必会养成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惰性思维。
很多学生,对于简单的口算并不是不会算,而是为了保险起见,而使用计算器。并且现在的计算器可以将整个式子一次性输入,直接按等号。所有的运算法则,在学生心中都得不到运用,更谈不上去寻求简便运算。至于对答案的合理性分析这个环节,也慢慢消失。因为计算器不可能算错,学生也就没必要去检验了。这些数学环节的消失,无形中就减少了很多思维锻炼的机会。学生这种贪婪也是无止境的,连剩下些简单的数学应用分析,很多学生还在渴求寻找一种“自动化”。这也是很多老师越来越感觉现在的“娇子”怎么太马虎了、思维也太懒惰了的原因所在!
当然,“一刀切”给学生下“禁令”也不是上策。那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发挥计算器的优点,根除其不良影响,这就必需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认真反思这个问题,以寻求更好的对策。笔者认为,计算器的使用要适时引入,严格控制,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深钻教材,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选择好引入计算器的恰当时机,不能影响学生对笔算法则的掌握。《课标》对某些具体课程目标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计算器有明确说明,其中有些涉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属于硬性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切不可把这种辅助技能当成探索数学规律,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万能钥匙”!
第二,教师不能因计算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从而降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反之则应加大笔算、口算训练力度,使其能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公式的具体运用。
第三,教师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时机。在未引入计算器使用前,应不允许学生把计算器带入课堂,在允许使用后,计算器由教师统一管理,严格按教材要求,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适时发放,并随时监督学生作业过程,避免学生滥用。
第四,一些繁琐的、或者无法笔算的如开方、乘方的计算、平均数、方差等的计算,统计、概率问题的分析,必需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能。另外,平时对学生抄题、读题、做题要求要细心,做草稿也必需要遵循计算法则,对齐数位,并养成做后检验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计算的恐惧心理。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速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计算规律,以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乐于口头或手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