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保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保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文1
严禁非法执业
规避医疗风险最根本的办法是尽快改善基层人力资源状况。但这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院长往往无能为力,可以做的,就只能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调配好、使用好、培养好、激励好自己的人才队伍,力戒非法执业。
《执业医师法》第13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处方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第9条规定,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以上法律法规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医生开具处方、诊治疾病,包括从事放射、超声、心电图、胃镜等各种检查诊断报告的医务人员,均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证书,并在相应的医疗机构内注册,否则,即为非法。
《护士条例》第7条规定,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5条明确规定,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
《处方管理办法》第30条更详细载明,“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第31条规定,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以上法律法规告诉我们,不但医师执业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证书,临床护理、药品调剂均须取得相应的资格,否则都属于非法行为。
增强对高风险患者的识别意识和识别能力
通常说的高风险患者主要有3类
第一类是诊疗流程风险较高 如手术、麻醉、输血及血液制品、肿瘤化疗、血液透析、各种有创检查或治疗、中深度镇静,任何接受这类诊疗的人都是高风险患者。建议基层医疗机构,超出机构诊疗能力的,不属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内的,坚决不做。
第二类是指患者的情况或体质特殊,进行任何诊疗操作都有较高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生理情况特殊,比如年龄>65岁的老人或
第三类是特殊情况催生的特殊患者,这一类患者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高风险患者 一是地域背景,从近年医患纠纷、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地看,一些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严重的地区,社会心态失衡,仇富心理严重,而一些在这些地方沾染“不良习气”的打工者也常常会将这些情绪带回家乡;二是特殊身份,在处理医患纠纷、医闹案件中往往可以看到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影子,特别是社会公认的特权阶层和行业,熟人介绍,指定医生、护士的,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的;三是家庭背景,有家庭矛盾或关系不和睦的;四是经济困难,包括预交住院押金不足、经常出现欠费、没有医保的;五是有“前科”的,即与其他医疗机构发生过医患纠纷的;六是涉及第三方责任的,比如打架斗殴、交通事故、工伤等;七是有社会问题经历的,比如下岗、吸毒、多次离异、刑事犯罪等,社会心理人格偏执。
设计高风险患者报告制,严守报告流程识别高风险患者并不难,一般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言谈举止、病史询问,察言观色就可以作出基本判断。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管理,医疗机构要设计工作流程并定期监控,不断修正完善。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管理规程办事,同时建立“高风险患者报告制度”。
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患者就诊,医生首先判断是否为高风险患者,若不是,按普通患者对待;若是,根据病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提出转诊建议。如果患者或家属拒绝,即刻履行会诊、请示报告,医院组织人员进行病情与风险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医疗决策参与和知情同意等权力,不转诊则制定风险应急方案,严密监测病情,反复评估,适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谨慎小心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不能有丝毫闪失,力争患者康复出院,确保抢救无效死亡后不发生预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任何“次生灾害”。
提高管理水平,重点环节重点管理
一是狠抓重点制度管理
首诊负责制度 要求首诊医师对患者的诊疗负全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基层医生,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基本的问、触、叩、听、嗅,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写好门诊病历、填好门诊日志,初步识别是否属于高风险患者,如果不是,做进一步检查,不需要住院的,门诊处理,包括处方用药;需要住院的,开具住院证,引导办理住院。如果属于高风险患者,交代风险所在,是否适宜在本院治疗,对不宜者,作出转院建议并帮助其安全及时转院。
查对制度 这项制度涉及医疗、医技检查、护理、药剂、手术、收费、医疗保险办理等各个部门,基本要求是防止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项同、取材标本、检查准备等出错。护理上讲“三查七对”,药剂师讲“四查十对”,手术查对是要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部位实施正确的操作。
分级护理制度 此项制度最重要的是做到位,但在护理人员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位,如特级护理医务人员不能离开患者,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分别至少每1、2、3 h巡视1次患者。因此各基层医院一定要按照自身实际确定护理级别。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每一位急诊医生都要熟悉掌握重点危重病患者的急救技能和技术,如徒手心肺复苏,夏季注意溺水、中暑,冬季注意心衰、煤气中毒等等,时刻备好氧气以及急救药品、设施。理论、实际操作均熟练,包括6 h内补记抢救记录等。
转院制度 实施转院制度的核心是把能够转走的患者安全转走。因此要做好沟通,告知不转的风险,也要告知转院的风险,让家属作出最好的选择。对于确实必须转的,要想尽一切办法转院,必要时发动乡镇政府、医务人员主动联系120急救车辆,务必遵循“生命至上”的原则。
技术准入制度 这项制度往往容易被乡镇卫生院误认为新技术准入。这里所讲的技术准入,一是“人”的准入,避免无证行医。二是“业务”的准入,基层医院必须按照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许可从事工作范围,充分考虑其资质、能力、水平等。
医疗事故差错责任追究制度 这是对医疗事故差错深入分析,找准症结,制定有效改进方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最主要制度。但是,当下,很多基层医院,要么不重视,要么不深入,没有找到根源,医疗纠纷赔钱后就完了,至于反思、改进、总结经验,什么也不做。有的单位只对“当事人”追究经济赔偿,而问题依旧存在。
根据笔者经验,基层医疗机构在制度管理上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重要制度,很多医院,“制度’”整理了厚厚一本子,但最重要的却没有;二是制度不适合,很多乡镇卫生院制定的制度是网上下载的,或抄袭的,不能够结合本医院实际,因此没有实际操作价值;三是不执行,制度只有执行了才有意义,不执行比没有更糟糕。
二是加强药品使用管理培训 药品,本来是治病救命的,但因管理与使用的混乱却可能成为致病害命的。药害事件主要分3类,一是药品质量问题,二是药品不良反应,三是药品管理与使用问题。对于医疗机构应该避免的主要是第三类。但对于第一、第二类并不是就一点儿也没有关系。《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规定,只要能够证明药品有质量问题,就应该按照法律法规追究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但《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患者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在药品采购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做好规范采购、验货、索证,要确保从合法渠道采购符合规定的药品;建立健全药品进货验收制度并始终如一严格执行;建立药品采购的索证、登记工作,确保可追溯。
在药品管护方面,要掌握管护知识,增强管护意识,完善必备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护制度,坚持做好环境温湿度监测,把该冷藏保存的冷藏,该阴凉保存的控制好温度,湿度超标了要及时除湿;做好近效期药品查验,及时清理过期失效药品,绝不能让过期失效药品用于患者。
使用方面,要特别注意避免输液过多、抗菌药物滥用,超长、超量、超适应证用药以及中药注射剂滥用,着力促进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在管理方面,主要需要做好处方权、调剂权的审定。
三是增强医患沟通 反思医患纠纷,>80%纠纷缘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沟通失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1989年3月《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而法律也对医患沟通有规定。《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里所讲的“说明”可以分3个层次:一是口头告知,即对一般程度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给予口头告知;二是公示告知,经常见到的在医院放射科、B超室等科室门口张贴的对检查风险和局限性的告知便是公示告知;三是必须取得书面同意的告知,如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出于保护性医疗需要,不宜直接向患者告知的,必须取得其近亲属书面同意。临床中至少但不限于必须签署的4个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即属于这类情况。如果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侵权责任法》第56条也规定,“必须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方可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四是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医疗意外一直以来,基层医院管理者不重视“应急预案”,总以为制定预案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考核与评审,因此要么预案做得不实,要么做出来却不培训,等到需要用的时候手忙脚乱。因此,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提高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预案制定与培训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知道需要哪些预案 基层医院需要多少预案,要根据风险评估决定,一般要有一个总预案,用于保障医院内外发生涉及医疗救援的总的工作原则、应急体系、监测预警报告、应急响应、后期评估与应急保障。在总预案指导下,制定本院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预案,一类是以组织协调为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关联层面的,包括危重患者救治、转诊、麻醉手术、医疗技术损害等突发意外、药剂、护理差错、医疗废物流失、医院感染暴发、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置、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第二类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包括心肺复苏、休克、急性中毒(包括煤气中毒)、心衰、心律失常等;第三类涉及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停电、停水、锅炉等压力容器故障以及信息系统故障等,一旦发生,可能影响业务或涉及人群较多。
二要坚持以实用为本 应急预案贵在应急,因此在制定时要力求简洁明快,简洁,就是不要拖泥带水、少说套话,要直奔主题;明快,就是程序清晰,措施得力有效,确保应急反应快速准确。
三要加强培训 做到全员熟知,人脑人心,才能在关键时候付诸行动,起到应急预案的应急作用。这种培训不单纯是讲、记、背,更要尽可能“实战演练”。
四是预案必须实行“年检” 如果真正理解了预案的实用性,对预案实行定期维护或“年检”,就是自然应该做的事了。这种维护分常规定期维护和某一事件后的回顾性维护。常规定期维护,主要维护应急反应组织体系中人员、电话信息等的变化,确保准确无误,还要对不恰当的内容进行更新,将新观念、新知识及时维护进去,做到与时俱进;事件后的回顾性维护主要是指本院内或院外发生应急事件后,要对本院的预案进行检视,如果发现有不健全的地方,必须及时进行维护。
医疗风险管理五大关键
一是做好医疗风险评估 这是实施有效风险管控的第一步。做风险评估,需要回答4个问题,一是有可能出什么事?二是出这种事的可能性有多大?三是后果有多严重?四是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在回答这4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判断,一个是导致损伤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风险就越大;另一个是损害的严重程度,越严重自然越危险。这样就可以甄别出医疗事件发生风险的概率,可能性大而且损害特别严重的,风险就最大。通过评估,找到了风险并给风险做一个“优先级”排序,在风险管控时,先去解决最优先级的风险点,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提倡全面质量管理 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全过程,规避风险不单纯是医生、护士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谓“全面”,就是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每一天;所谓“质量”,就是满足患者需要,甚至超过患者需要,而不是门诊住院诊断符合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更不是床位使用率、业务收入增长率、药占比;所谓“管理”,就是建立一种可持续改进的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差错报告系统 医疗差错报告分强制报告和自愿报告,对于严重差错或可能被媒体公开,引发社会事件的不良事件必须强制报告,对于一般性差错实行自愿报告,对于自愿报告者要给予正激励。
医保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文2
按照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的通知》,区政府组织发改、卫生、财政、民政、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对全区的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药物供应保障等工作进行调研,并根据《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鲁政发〔2009〕90号),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人口62.6万,其中区属人口35万、农业人口16万。20*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现有区直医疗卫生机构3处(市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镇卫生院2处,职工688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65人);社区卫生服务站66处、村卫生所1*处(在岗社区、乡村医生588人),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区、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全区医药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规范优化医保医疗服务管理流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区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年,全区医疗保险参保47098人,其中在职人员37019人,退休人员10*9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3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848万元,个人帐户1215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757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付2677万元,当年社保基金结余3*万元,基金结余率7.5%;累计滚存结余374万元,结余率7.34%。
(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一是新农合制度建设实现全面覆盖。我区新农合作制度从20*年开始试点,20*年被列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个人筹资从20*年的人均10元,增加到2009年的人均20元;各级财政补助由20*年的人均10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人均80元,达到了人均筹资100元标准。工作中,我们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公开公正、规范运作、加强监督,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90号),在全市实行合作医疗统一报销比例和结算模式,推行参合患者在全区就诊和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一证通”制度。调整印发了《2009年度新农合实施细则》,加强对管理人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基层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等相关人员新农合基本知识培训,让参合农民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熟悉就诊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同时,区政府将新农合工作纳入了对各镇(街道)年度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逐级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报销比例,实行医院结算、合作办审核、财政拨付、封闭运行制度。区审计部门定期对全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专门审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专款专用、规范操作、封闭运行。定期将收缴农民的合作医疗基金、农民报销情况向村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了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目前,我区的合作医疗、药品经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定点医院与市、区新农合办公室微机联网运作管理,住院参合病人信息达到了全市共享。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群众满意、卫生发展、政府放心的目的。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更加完善。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于2002年正式启动,参保范围覆盖了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医疗保险基金建立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由区医疗保险处统一调度使用,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门诊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住院费用实行网络结算,患者出院时,只负担个人部分,其余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和社保局结算。转诊转院的患者,须根据转往医院所在区域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一定比例的费用,即:转往本省省属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5%;转往省外公立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10%。然后再自负最高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剩余部分按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结算。
20*年,为降低困难企业负担,全区推出了住院统筹,降低了企业缴费比例。20*年为推进全区企业改革,我区制定出台了《区属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将2324名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20*年度,全区实际发生住院人数4655人,已出院人数为4367人,发生住院医疗费用3883万元,人均住院费用8892元,其中医疗保险统筹内住院费用3428万元,人均7850元,占医疗总费用的88.3%。统筹基金支付2464万元,为住院费用的63.46%,统筹内费用的71.9%。个人负担率为36.54%和28.1%。三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开展。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认真总结*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年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计划”列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区政府两次举行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对121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21号),允许参保人员在一个医疗保险参保年度内随时参保,自参保缴费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他相关政策按照《*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泰政办发〔20*〕45号)的规定执行。我区已多次为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座谈会、试点工作座谈会提供现场。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一是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按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要求,20*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局,具体承担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积极开展卫生监督下沉工作,设立街道镇卫生监督机构5处,聘任街道镇卫生监督员15人,把卫生监督触角延伸到社区和村,并聘任63名社区卫生助理员,1*名村卫生监督助理员,构建了全方位、无缝隙监督体系。(2)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扎实开展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区工作,成功实施了省级“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社区结核病控制”等项目,为全省城区结核病控制提供了经验。申报了省级心脑血管病防治示范县,目前已通过省卫生厅中期评估。全面开展艾滋病防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常规检测和自愿咨询监测工作。认真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从20*年6月份起实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分发、免费接种。从20*年5月份起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新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免费分发、免费接种。
(3)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突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目前,通过省、市、区卫生部门认定的A级单位9个,B级单位36个,C级单位813个,全区食品安全形势得到切实改观。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规范持证卫生机构,统一标识、统一布局,通过年度校验督促全部达标。先后针对无证私自行医、药店非法坐堂行医、超执业范围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空挂单位对外服务等开展了专项治理,净化了医疗市场。积极开展“星级社区”、“星级道路”、“星级店铺”创建活动。结合泰城综合整治活动,制定了餐饮、公共场所、商店等星级创建方案,通过创建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卫生管理水平。二是科学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经过多年建设,全区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区、处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方面,以市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以镇村两级医疗单位为框架构建了全覆盖的医疗救治体系,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
完善了急救中心建设,配齐了“120”救护车和基本医疗救护设备。(1)建立组织,完善预案。区政府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设立了流行病学、消毒技术、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放射事故调查、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后勤保障、宣传教育八个专业技术小组,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霍乱、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十一运会保障、救灾防病等各种情况下的领导小组、各专业技术小组,做到人员、物资、技术、培训四到位。健全完善《*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了《*区突发霍乱应急预案》、《*区突发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禽流感应急预案》、《*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区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方案》、《*区2009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区手足口病防治方案》、十一运会保障等相关传染病应急预案,并根据工作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预案。(2)健全机制,及时处置。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处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全区设立了49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点,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以疫情值班电话为主线,各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公共卫生监测点为依托的传染病及突发应急信息网络系统。做好应急专用物资、器材装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ICU建设。(3)强化演练,提高能力。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每年开展应急队伍各专业小组专题培训,对49个公共卫生监测点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每月召开例会,对各处镇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按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战要求,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预案。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霍乱腹泻病防控等应急演练。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是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区域位置和区、镇(街道)、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状况,对城区的区级医院着力加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培植了“中医治未病”、“中医骨伤”、“中医中风”等一批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专科;两个镇卫生院分别列入了全省乡镇卫生院“360工程”和“1127工程”建设单位,新建和改建了业务用房,优化配套了医疗设备;五处街道卫生院(防保站)按照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通过转型,建成了高标准的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加大村级卫生所的改貌配套建设力度,结合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进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新建的村级卫生机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每建成1处符合标准的新卫生所,区财政和镇财政各给予扶持资金1万元,形成了区、镇、村共同参与卫生所建设的良性投入机制。目前,全区1*处卫生所全部达到“五室分开”和设施配套要求,6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群众的就医环境大大改善。随着医疗机构设施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居)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社区)”。二是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处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的通知》(*政发【20*】125号)等文件,理顺了处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处镇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由区人事局进行核定,其机构、人员上划区卫生局实行统一管理;处镇卫生机构实行主任(院长)负责制,主任(院长)是本单位和所辖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的法人代表。主任(院长)实行选聘制;实行卫生服务机构行政、业务、财务、药品统一管理体制。对区直和处镇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深化基层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制定岗位薪筹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制度。推行以“三制、四管、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制定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使他们才有所用、老有所养,切实解除了广大基层义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他们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而奋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遵循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突出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目前,全区所有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的转化。鼓励多种形式的在职继续医学教育,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四)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事关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20*年成立区监察、卫生部门及各处镇组成的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和区药品集中采购办公室,在全区全面推行药品集中采购供应,实行区药品采购供应中心—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库—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器械统一采购供应制度。区药品采购供应中心竞标采购药品后零加价配送至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修订完善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办法,实行药事委员会例会制度;不断加强药品质量的监控,有效的降低药品采购价格,杜绝假劣药品流入,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目前,我区有定点医疗机构23家,其中处镇卫生机构8家(6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药店47家。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上,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利用“协议”的形式来约束对方的行为。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环境、设施、药品品种及质量、服务质量、专业人员配备、医疗费用结算、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建立不定期检查制度,针对医疗费用出现的问题,随时抽查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三是建立走访制度,认真听取患者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意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严重违约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取消其定点资格,有效维护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参照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我区的医药卫生事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层次太低。*区老企业多,老职工多,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不高,而且地域狭小,市直、岱岳区、*区三家共管,扩面难度很大。如20*年医疗保险人均缴费基数为1100元,企业人员缴费基数为920元,基金筹集水平不高。
二是公共卫生职能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需增强。公共卫生的补偿机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不高,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装备落后,卫生应急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影响了公共卫生机构对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三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尚未建立全面、系统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体系,政府补偿不到位,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下降,服务意识不强、群众看病不方便、用药不合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等。新农合筹资水平偏低,农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偏高,要求回报概率大,且直接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人数偏多,小病大治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压力较大。
四是基础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城区外的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有较大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待遇不高,尤其是聘用制护士收入偏低;卫生系列职称晋升相比其他行业难度大,取得资格后由于受职位所限多年得不到聘任。
三、几点建议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在牢牢把握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切实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使改革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目前,几项医疗保险制度并存,各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和转换,存在重复参保、重复享受、财政重复补贴、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整合医疗保障资源,建立大医疗保障体系,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在整合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整合机构的基础上,整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结算系统,扩大基金的共济范围,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提高城乡医疗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
2、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建议尽快实现市、省级医疗统筹,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异地结算,逐步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同时,根据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科学的、多层次医疗政策,建立医疗三险衔接、接续制度,加快参保人员医疗异地结算的步伐。
医保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文3
3631字,预计25分钟
各位同事:
现在,我代表医务科,向我院报告过去一年医务科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所有同事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各位同事
2018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医务科在院长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严抓医疗规范化管理和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使得全年各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一年来我们按照院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2018年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科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今年,医务科结合我院实际,参考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制定了《运行病历、归档病历管理制度》。同时制定的制度还有《病历考核制度》、《处方考核制度》等,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2、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责任制。一年来,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医务科每周一次参与行政大查房,定期不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起到了全程监督。
3、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帮助并督促各科室建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六大本”,每月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医疗质量控制“六大本”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教育、引导、批评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平时督促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经过每月不定期抽查,目前各病区交接班记录本、病历书写均能按规范书写。
4、在加强医疗文书书写,提高病历内涵质量方面,医务科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格式、内容提出进一步规
范要求,下发各科室后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医务科每周进行各病区所有病历重点检查,每月进行一次书写质量督导检查,全年共检查病历(730)多份,及时完成率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医务科每月对门诊病历进行抽查,共抽查门诊病历(198)份,合格率从(83)%上升到(95)%。每月抽查(5000)多张处方,到目前为止共抽查处方(66626)张,合格率从(85)%上升到(94)%。(数据截止到11月份)
(二)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1.加强知情告知,重视医患沟通。医务科要求各临床一线人员牢固树立“纠纷少缘于沟通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沟通意识,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保证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演变进展及治疗情况的有效了解,并要求每位医师在向患者如实告知的同时还要将告知内容详细记录在同意书上。
2.继续做好院内会诊工作。医务科积极配合临床工作,积极协调专家团队参与病区临床工作,提高了我院医疗水平及治愈率。
(三)积极开展医疗活动,圆满完成医疗工作。
医务科在全院医疗活动中起主持、管理、组织、协调之责。今年医务科围绕全院医疗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使全院医疗业务活动规范、有序,医疗业务工作完成很好。截至11月底,全院总接诊门诊病人(66626)人次,住院患者(730)人次,全院手术(728)人次(含门诊)。
(四)开展医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医疗技术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今年医务科组织大型医疗业务讲座2起,其他小型讲座多次。要求临床科室每周举办业务技术讲座1次,增强了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业务整体素质。
二、2019年医务科工作总要求
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底线,以保障权益为重点,以改革发展为动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解决奉城镇及周边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需求与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健全完善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制度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内人力资源配比更加科学,执业环境不断改善,工作负荷科学合理,人文关怀日益加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务人员满意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床位使用率98%以上,平均住院日至少一个月,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各大医院公认,也是政府要求),抗菌素应用不能超标,患者满意度控制在95%。
三、对2019年医务科工作的建议
各位同事
2018年,医务科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者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医务管理组织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这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今年我们的工作仍十分繁重。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 继续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目标:
①病历归档率100%
②运行病历:甲级病历95%以上,乙级病历不能高于5%,无丙级病历;归档病历:甲级病历100%以上,无乙级、丙级病历
③医疗差错事件O起,患者投诉不能高于3起,不良事件不能高于3起
④顺利通过上级检查
1、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切实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病案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工作纳入各委员会工作流程,群策群力,解决临床、医技科室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加强医疗质控。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全程查房,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轮流循环进行。科室讨论制度的落实,包括危重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详细了解其记录及执行情况;听取科室主任对科室医疗运转、质量管理、继续教育等情况,针对不足提出合理改进意见。坚决执行市医保、社保局相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严控住院次均费用标准。
3、病案质量管理。加强对门诊病历的抽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抽查临床科室运行病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中要求,对运行病历病历中三级查房、讨论、会诊、医嘱病情的查对等方面进行监控;另外严格规范医师交接班,帮助科室查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督导三基三严学习记录和终末病历,每月到病案室抽查各床位医生2份出院病历、2份归档病历,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展评,并严格按《上海市病历书写评分标准和细则》奖优罚劣。
4、处方质量严格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按照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认真总结和提出改进措施。检查医生每天开出的处方,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点评。对无指征用药、指征改善后应停药而未停药的、违反联合用药原则的、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药、无指征超剂量用药、不合理使用药、违反药物配伍禁忌等进行点评。
5、强化医疗质量通报与点评。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安全通报点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详细通报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对病历检查过程中的重点病历进行点评;同各科室沟通制定整改措施。
6、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召集各病区医生、门诊医生、专家开展全院病历大讨论,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定期召集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举行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去。重点包括: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完整书写。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例讨论”“抢救危重病人讨论”的各种记录及医师交接班;组织科室加强对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加强对诊疗计划、用药安全性的检查力度。
7、严格执行不良事件的管理制度。通过不良事件的规范处理,从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制定标准/流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对已发生的事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了解和强调不良事件的潜在原因,了解事件如何分析,从中吸/为何发生(或发展趋势) 分析事件的表面(近端)原因,找出根本,从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制定标准/流程(防止同样或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减少纠纷投诉发生。
(二)继续做好医学教育工作
目标:
①围绕:医患沟通、医疗安全、医疗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医保政策解读、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重症肺炎、急诊急救每月至少一次大培训,举行两次全院“技能比武”(工12次)
②科室每周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有学习记录
③本院医生至少参加2次院外学术会议
④医疗技术逐步提升,月死亡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
1、针对一部分医师存在病历书写不规范、法律知识薄弱、工作思想欠端正等缺点,医务科计划在2019年对专项培训,培训主要分为病历书写、执业医师法、如何做好一名临床医生三大版块,通过分期讲座的形式进行,医务科全程监控,并抽查培训人员学习记录。
2、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技术力量,根据各科不同特点和临床需要,医务科积极与专家沟通协调,加大培训学习的力度。
3、每半年组织一次技能比武,对“三基三严”的培训工作分2次进行,具体为:第一次,对全员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心电图机的应用培训;第二次,进行导尿、各种穿刺、插管等临床常用技术培训。
(三)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目标:
①抗菌素三级管理落实到位,使用无差错,上级检查合理
②药品不能出现严重库存,月库存总量不能超过 价值2万元
③每月不能超过3次断药投诉
④药房管理规范、合理、有序,顺利通过上级检查
1、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方面,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每月定期由医务科长带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检查、督导,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
2、重点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规范管理,对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进行专项点评,坚持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把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力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四)强化医院及病区的应急能力。
目标:举办两次医疗应急演练,分别是:断电及停氧、特大医疗纠纷模拟演练
各科室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符合本病区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健全病区应急指挥系统,医疗救治人员职责明确、报告流程清晰、有合理的替代方案。
医务科将联合相关职能病区对全院各病区的突发事件应急模拟演练,目的:检查医院医疗抢救小组及各病区之间的配合情况;药品准备情况。全力保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演练及时发现不足,同时制定整改措施。
各位同事
医保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文4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795个(含门诊部、所、室),卫生技术人员15143人,病床12789张,其中市区(含四区)卫生机构228个,卫生技术人员4635人,病床3581张。各级政府举办的二级以上医院业务收入117103.45万元,同比增长30.33%。医院年内财政补助收入8847.91万元,占医院业务收入的7.56%。
20__年年末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2.08张(全省为2.06张)、拥有卫生人员2.96人(全省为3.28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7人(全省为2.7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98人(全省为1.07人)、拥有注册护士0.78人(全省为0.85人)。从以上数据看,我市的卫生资源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市、县两级9个疾病预防控制和10个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处置了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开展了低温雨雪、汶川特大地震、“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等应急医疗救治工作。我市已完成74所乡镇卫生院、301所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任务。新农合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全市现有参合农民458.03万,参合率93.28%(全省平均水平90.28%),累计筹资8.27亿元,共为31.65万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4.5亿元。全市共落实社区卫生专项经费1000余万元,建成10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41.9万,覆盖率达91%。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卫生事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制约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卫生改革与发展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我市人均拥有的卫生资源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总量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据统计,我市7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城市中80%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二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造成院际之间、区域之间分布的不平衡。而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滞后,一些群众不能就地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普遍落后,贫困地区缺医少药问题突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建设任务繁重;农村和社区卫技人员比例小,人才资源匮乏,人员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资源条块分割。全市疾控基础设施虽得到一定改善,但欠账较多,疾病防控任务艰巨。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人力不足、监督手段落后,影响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农村食品、医疗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存在食品和医疗安全隐患,农村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不健全,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三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立医院定位不明确,公益性质淡化,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有些医院因编制床位和编制内人员不足,在面对市场需求时,自行增加病床、聘用医护人员,通过医疗服务收费来“养活”这部分人员,据统计,我市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2.25%,综合医院为41.66%,中医医院为46.65%。其次是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顺,医务人员知识和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医院业务收入转而依赖药品和设备,少数医院存在诱导需求、过度服务现象,致使患者负担加重。
四是新农合有待加强。我市参合人数突破450万人,但各地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偏紧、工作经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效率。市本级新农合经办管理机构尚无专职人员,不利于对全市面上的指导和管理。新农合筹资成本过高,资金使用过于谨慎,补偿比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个别地方资金使用进度不理想,实际补偿比例低。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个别定点[:请记住我站域名/]机构对住院指征把关不严,存在过度检查、开大处方和乱收费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参合农民的利益,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高效、低廉、安全的工作要求普遍存在差距。
五是多种医疗保障制度并存,难以形成统一的整体。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和贫困人员医疗救助,分别由劳动、卫生和民政部门负责,条块分割,不利于发挥医疗保险的整体效应。
六是经费补偿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几年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全市卫生事业费财政补助总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呈逐年下降趋势。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导致地方卫生财政补助不足,国家和省里实施的卫生项目配套经费不能完全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由于投入不足,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只能主要靠诊疗收入维持运营和谋求发展,其势必逐渐丧失提供公益的物质基础。许多机构把增加投入、扩大业务、提高利润作为经营目标,导致乱收费等现象日盛。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国家出台的调控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惠民政策落空,同时也实际上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昂贵的医疗费用是他们深感“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服务能力
今后几年,要重点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于20__年完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使全市到20__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逐步优化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市中医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立医院新区建设。全面加强各级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网络建设,市疾控中心检验大楼争取今年投入使用;启用紧急救援中心、市传染病医院,使其发挥作用。
(二)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负担。一是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推行门诊统筹和住院即时结报制,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让参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简化补偿流程,允许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完善住院转诊备案制度,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健全新农合管理经办体系,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监管,建议财政全额保障经办机构经费。
二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社区卫生的生命力源自其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坚持六位一体,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使之成为融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于一体的居民健康服务场所。完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制度,最终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三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完善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进一步完善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争取政府逐年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这三块基本覆盖城乡,俗称“全民医保”。但三者筹资水平、保障水平差别很大,而且分属社保、卫生等部门管理,不利于统筹协调。建议进一步明确医保统一机构,逐步整合三大体系,切实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能力。
(三)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明确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规范标准和工作流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演练,强化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开展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示范县试点,推进卫生应急管理进基层,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
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完善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机制,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人救治民生工程。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措施,继续实施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做好麻疹强化免疫。落实“一法两纲”,以降低“两率”为重点,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推行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制度,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全民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强行业监管,不断提高卫生执法水平
继续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和落实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继续推行维护患者利益十项承诺制,严格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监管,推行院务公开及惠民医疗等措施。对极少数违反职业道德、谋取不当利益的从业人员,要严肃查处,取信于民。
加大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强化医疗广告监管。在有关管理体制未变动前,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严厉打击餐饮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公共场所、饮用水及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监管。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改善学校卫生管理状况。
(五)强化政府职责,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保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文5
关键词:新职工 岗前培训
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是加强医院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开端,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1]。岗前培训可以了解医院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特别是医院的核心制度和各类岗位、人员、流程的行为规范。熟悉奖励和处罚机制,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团结友爱的团体意识。便于掌握部分基本技能,如信息技术、急救技能、病案书写规范,熟悉掌握与领导、同事、患者的沟通技巧。我院自2008年以来,经过8年的摸索和实践,建立了较完备的岗前培训体系,培训效果显著,取得了宝贵经验。
一、岗前培训计划必须科学,内容必须结合工作实际
规范的岗前培训必须建立在科学、完善的年度岗前培训计划之上,培训内容以医院文化理念为出发点,兼顾年度工作任务和战略目标。根据培训内容对培训的形式、时间、地点、要求、师资、评估、负责人等做出详细的计划。时间、内容调整随需而动,针对新员工的岗位、类别设置培训时间,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适合的培训形式。提高新员工的学习兴趣。我院按照医院制定的《新职工岗前培训方案》要求,形成了主管领导负责,人力资源部统筹管理并负责具体实施,各职能科室包括党委、团委、工会、医务处、护理部、科教处、感染办、医保办、保卫科等的配合,形成了从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到培训结束的总结、评价、反馈、改进的组织管理体系。
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院新职工,他们感到最困惑、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今后在职业道路上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取得成功。针对这些问题,在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班上,医院领导有的放矢地介绍医院历史沿革,医院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使新职工选择在本院工作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介绍本院专科特色、学科地位、医教研新进展,有利于新职工稳定专业思想;介绍医院发展前景,医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使新职工对前途充满信心;介绍医院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科研管理条例、各项激励奖惩办法,使新职工从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规则、同样的机会,公正地参与竞争;介绍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地位及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使新职工有一个近距离可以学习的榜样,从而引导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一个长远的努方向和具体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并指导他们制定一个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管理中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和修订。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引导新职工为自己设计未来。新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自我评估、环境评估、目标确定、发展策略、规划修订等环节。自我评估:客观地看待自己,充分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包括学历、经历、性格、兴趣、智商、特长、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环境评估:指各种外在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如医院发展前景、学科专业发展前景,医院可能给自己发展提供的机会,自己在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目标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
2015年我院新职工岗前培训自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其中,8月下旬为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行业法律法规知识、医院规章制度和医院文化建设等等;包括院史介绍,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员工奖惩、福利政策,基本礼仪,医院信息系统操作知识,医院设施、后勤保障、宿舍管理,人文医院介绍,外出学习、进修、继续教育及爱婴医院知识,医保政策,医院科研管理政策,职称、工资绩效、职工假期管理政策,财务制度及医疗收费规定等,医院预防保健管理相关政策,人才培养政策、合同签订相关政策等,门诊工作制度、流程、服务规范,职业道德教育等等。《病历书写规范》是岗前培训中非常重要的授课内容,但又是授课者和听课者感到解析条文最多和内容枯燥无味的课程。因为上岗前的医学生急需写好病案的能力,选择这个时期结合电脑课件使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很快能初步感受到病历书写与临床实际工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衔接好医学生到医生的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9月上旬为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医护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重要的法律法规。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了43名在编医师,92位合同制卫技人员。2015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共计划39项课程,其中,涉及法律法规等课程18项,专业技能及操作课程21项。培训工作由各职能处室安排人员授课,22位职能处室的负责同志和13位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参加授课,高级职称18位,中级职称17位;职能处室处长亲自培训达到95%;临床医护人员授课老师多年来承担授课任务,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
住院医师岗前教育,首先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训。医者德为先。职业道德在不同的职业中有不同的体现,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务工作者来说,遵从医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尤为重要。加强医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医学专业的实际出发,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荣誉感,只有爱岗,才能敬业,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报告等,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德以廉为重,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还要时刻提醒大家要把患者的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拒收红包,拒绝回扣,拒腐防变,做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更要做到急患者之所急,对患者要做到耐心细致,作为医者,更要有一种大爱的精神,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病患。
医院文化的学习,使新职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医院的一分子,提升新职工的自豪感及共同责任感。努力培育“医院、医院员工、患者三者是利益体”的价值观,更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成为有职业道德的专业技术人才,医生的医德修养与病人的生命安危和健康直接相关,充分认识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价值,真正担负起关乎健康和生命的医学科学所赋予的义务和责任。有效医患沟通,可以减少不安全的问题发生。医生沟通技巧和沟通六要素的内容的掌握和应用,为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打下了基础。医生沟通技巧及六要素、患者安全目标,把这两者融为一体,从自身行为做起严格行为规范,以患者安全为目标,达成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规章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办法、传染病法律法规以及人力、医务处、院感、医保、科研教学、工会和共青团等部门制定的其他制度内容,由于培训时间较短,部分内容可以用授课的形式完成。
岗前培训期间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让每一位新职工对规章制度、医院行事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印象;二是让每一位新职工熟悉了职能处室工作范围和风格,以及工作重点有了基本的了解;三是让每一位新职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135位新职工通过考核测试,平均成绩95.13分,另外92位合同制人员取得了市人社局颁发的“健康管理师”证书。
二、岗前培训的评价和总结
为确保岗前培训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培训的预期效果,在岗前培训结束后,牵头负责新职工岗前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根据岗前培训现场情况以及考核情况对组织岗前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培训实用性、授课深度与广度、授课条理性这四个方面,护理专业满意度最高;培训效果方面,临床专业满意度最高。同样显示新职工建议分专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培训内容实用性。培训内容越有实用性,对新职工的吸引力越大。加强培训针对性。系统了解新职工的组成结构、学历层次、专业分布,加强岗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根据人员不同的学历、专业进行分类,使各类新职工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学习自己需要的培训内容,细化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授课形式上,还比较单一,灌输方式比较多。
2016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将围绕“气氛和谐轻松、效果十分明显、评价科学规范”要求做好计划、部署、组织、落实和跟进。一是授课内容和时间安排上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归并,提高课堂效率;二是授课方式上,要求授课老师要结合讲课、提问、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形象生动授课;三是加入新职工对授课评价打分的环节,并根据评分情况评选出岗前培训最受欢迎的授课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效果较差的要求改正;打分不及格的更换讲课老师;四是建立与人才培养相配套,与人才培养计划相贯通的人才培训测评系统。
三、结束语
规范的培训,对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团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无止境、培训无终点.在搞好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如何继续加强员工的岗位培训,促使他们跟上新形势、适应新常态,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成为一名医院员工,是摆在医院面前的又一课题。岗前培训对新职工核心能力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同时也看到了新职工核心能力的薄弱之处以及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对新职工岗前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另外,有研究指出[2],新职工岗前培训应与其在医院的后续培训相结合,保证培训环节前后衔接,培训内容完整且不重复,以提升医院培训工作的效果。通过研究,医院管理者将采纳此建议,在完善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搭建新同志从岗前到各阶段培训的核心课程,增加新职工培训内容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医保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文6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医院管理。
完善的医疗规章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托。自年月以来,按照管理年活动的要求,我院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规章制度326条,新制定规章制度52条,如制定了合理用药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病人回访制度、疗质量考核制度、安全监管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等,内容涉及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传染病防治、药事、仪器设备、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行政管理等方面,并将其中部分主要制度和职责汇编成册,如《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护理人员工作手册》、《药剂科工作制度与职责》、《检验科工作制度与职责》、《行管后勤部门工作职责》等,作为职工的必备工具书。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加强了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2、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执业行为。
依法执业是医师合法权益、老百姓健康的重要法律保障。年底我院聘请了法制副院长,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教育和监管。医院制定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计划,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了《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按照要求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病例报告管理之规范》、《关于加强依法执业管理的办法》、《关于严格分科诊疗病人的规定》等,将法律条文具体化,落实到了医疗工作中。切实把好卫生技术人员资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关。针对新分配医务人员无执业资质的情况,我院明确规定了其工作职责和范围,不允许单独执业,签订《依法执业管理协议》,规定其取得执业证的年限,否则将降级或调离岗位使用。据此规定,我院对2名未如期取得执业证的医务人员作出降薪跟班使用的处理。我院没有超范围执业和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的医疗行为;医院挂牌名称与机构登记名称相符,未在新闻媒体或户外未经审批的医疗广告、医疗信息或擅自篡改经审批的医疗广告内容。
3、狠抓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立了质管科,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各科室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形成了院控、科控、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医疗质量考评实施办法》,奖罚制度明确,落实到位。成立了输血管理小组、药事委员会、药物和器械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院感领导小组等专业性质量管理组织,基本构建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组织体系。医院每季一期的《医院管理年简报》、《质控园地》以及《药讯》,及时传达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文件精神,针对全院医疗质量状况、安全工作进行报导、分析讲评,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坚持把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议程,除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专题会议之外,还利用全院行政业务大查房、院周会、科室晨会、医疗质量讲评会的时间实行质量管理。今年我院还以市卫生局开展的“创建医疗质量管理先进科室”为载体,强化了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医院业务院长、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负责人每周三次查房,质管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室每日深入各临床科室查房,检查医疗文书、合理用药用材、医疗操作规程,尤其重视对新入院、手术、输血、危重病人的医疗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经治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反馈,督促其整改、完善;各临床科室制定了切合本科室实际的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护理质控标准与质量持续改进方案等制度,落实各项重要医疗规章制度,并建立工作记录本,如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特殊手术和高值耗材审批、出院病人回访、医疗质量讲评、医疗差错事故登记、交接班记录等;医院质控科按照医院《病历质量控制考评细则》、《抗菌药物使用质量控制考评细则》、《上级医师病历管理职责缺陷考核标准》等规定对所有归档病历进行考评,依据检查结果奖惩兑现;临床科室每周一次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讲评,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物价、医保等职能科室每半月一次轮流在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讲评,医院每半年一次召开全院性医疗安全讲评大会,通过医院、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三级的质量讲评,找问题,促整改。
落实质量与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是保障医疗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坚决实行奖、罚兑现,年以来,我院制定了每份优秀病历奖励经治医生15元,上级医师奖励5元的办法,同时也明确了对不合质量要求的病历、输血、用药、处方的处罚细则。据统计,年1-7月份质量奖励16178元,扣罚769元。由于制度和管理机构的健全、质量监管工作的到位,我院医疗质量有了较大的进步。如病历质量明显提高,消灭了不合格病历,优良率80%以上,处方合格率从低于10%提高到90%以上。为确保医疗安全,我院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及其他突发紧急医疗事件的处理预案,明确了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与医务人员签订了医疗安全责任状,明确了医疗安全责任;制定了《安全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安全工作的要求、目标和奖惩措施。分管医疗安全工作的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加强了对安全工作的监管,深入科室督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认真接受患者的投诉,做到有记录、有处理、有反馈,资料存档;由于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我院没有发生等级医疗事故。
4、加强继续教育,重视人才建设。
医院为所有医务人员配备了三基书籍,医务科、护理部制定了每2周一次的学习计划,按照医院业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一些基础专业知识学习,实行院内学分制,学分考核情况列人年度综合考评。各科室也定期开展了业务学习,有记录可查;两次组织三基知识抢答赛,职工参加踊跃;每季度分专业组织三基理论考试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将考试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促进了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刚毕业分配的医务人员,严格按要求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对于低学历人员,医院给予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自学自考,提高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鼓励职工攻读在职研究生,对取得文凭者,制定了带薪读书和奖励8000元的政策,极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的需求,选送了一批学科骨干外出进修深造,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接受本专业前沿知识,为人才梯队的构建,造就更多优秀医学专家打下了基础。
我院有高级职称人员近30人,省、市级名中医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这些专家名医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他们的作用,把他们安放在专业学科带头人的位置,发挥其才能。关心他们的生活待遇,其各种津补贴与院级领导相当,免费为名老中医订阅医学杂志,为名中医每月发放补贴100元,组织专家外出旅游,充分调动了专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我院作为省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承担着教学任务。每年接受大批大中专院校实习人员和进修人员来我院学习和进修,同时还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开展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班的培训、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工作,为促进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增强科研能力,倡导科技兴院。
科研是创新的动力,而创新是医院发展之源泉。年,我院请市科技局专家进行了科研基本功的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科研基本功,医院对各部门、科室下达了科研课题任务,规定了各部门科室论文写作数量,制定《科研论文管理办法》,对科研立项、科技成果、、新技术开展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措施,营造了较好的科研氛围,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年度先后有3个科研课题立项,分别是《骨伤疾病中西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研究》,获市科技局立项;《三黄散在闭合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省卫生厅立项;《中医平衡调理疗法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获市科技局立项。主任医师小儿马蹄内翻足诊疗规范化研究国家级科研课题年验收通过。科研工作带动了专科建设与发展,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中医专病专科小儿马蹄内翻足科,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专科和针灸按摩科,并拥有肛肠科、中医内科、皮肤科等特色专科,提高了为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6、规范医疗处方行为,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为规范医务人员处方书写,我院严格执行今年月份卫生部新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为此,开办了“处方制度学习培训班”,加强了宣传教育,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法,强化了监督检查。如制订了《市中医院处方质量点评制度》,将《处方管理办法》、《基本用药目录》和“药品通用名”下发到每个医师手中,帮助医师规范处方书写,对处方实行每周不定期检查,处方在医院门诊大厅公示点评,每月抽查10天处方进行分析评价,按照处方考评细则,对处方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有效地规范了医生的处方书写,提高了处方质量。确保合理使用药品,避免滥用药,是当今社会对医院工作的重要要求。我院制定了《合理用药实施细则》、《抗药菌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举办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班,每月对药物尤其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抗菌素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对每月用量前十位、增长前五位的药品在医院大厅进行公示,有效地规范了药物使用。临床药学室积极开展临床用药咨询工作,为患者提供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特殊病例跟踪查房,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与医师共同商讨个性化治疗方案,努力控制药品费用在医疗费用中的比例,遏制临床滥用药现象,努力缓解“看病贵”问题。
(二)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落实便民措施,方便患者就医。
自年月以来,我院共推出便民、利民措施36条。主要有:
①改善医院内环境。年筹措资金对3、4、5、6四个病室、供应室、大会议室、中心实验室进行了装修改造,放射科进行了整体搬迁,兴建了CT室,并进行了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气改电工程建设、电力增容,制剂室净化改造升级;为所有病房配置了空调、热水器、电视;统一了各种医疗标识。
②添置医疗设备,增加服务功能。根据医疗业务发展需要,购置了CT、CR、C型臂、500maX光机、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诊断系统、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电蒸汽发生器、麻醉机、骨伤治疗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救护车等硬件设施,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
③更新服务理念,打造服务品牌:举办了礼仪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让医疗服务亲情化;设立了“服务委屈奖”,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摆在第一位,突显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设药学咨询窗口,开展电话咨询;实行“无假日”门诊,开通急危重症患者就医绿色通道;组织社区健康大课堂,深入社区义诊;开展贵宾卡优惠服务;提供轮椅、公用电话、饮水设施,增设候诊椅,为空腹体检病人免费提供早餐;落实新入院病人接待“四个一”(一声问候、一张凳子、一杯开水、一次宣教);免费挂号、门诊中西药优惠,对部分特殊人群免费检查;采用感动服务,为在院生日的病人送去鲜花、贺卡和祝福;对住院病人全程陪检,出院病人护送至大门口或电梯门口;免费接送出、住院病人;出院病人进行回访,延伸服务半径和时限;医院每月开展一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时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我院注重了服务细节,规范了服务流程,简化了服务环节,满足了患者就医的基本要求,患者对我院服务的满意度一直维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为确保服务措施的落实,我院聘请了行风监督员,督导我院医德医风建设。据统计,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共收到感谢信43封,锦旗18面,退红包68人次,金额达38600元。
2、加强宣传教育,严肃行业纪律。
医院组织全院职工观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为民书记》、《市优秀员先进事迹报告》和《的两面人生》、《医德医风警示录》等电教片,教育职工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召开了“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院职工学习她医德高尚、服务优良、医术精湛,强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各服务窗口制定了服务规范用语和优质服务“十项承诺”,规范了服务行为,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加强了对服务的督查和考评。对病人及其家属不满意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如发现一次,扣当月绩效工资50元;制订了岗位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每季度进行严格考核,由主管领导、病室主任、护士长、住院和门诊病人进行测评打分,对违反制度的、工作上出现差错的、服务上病人不满意的岗位人员进行严肃处理、限期整改。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重新制定了《优质服务、医德医风考核标准》并和各级人员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承诺书,加强了对行业作风建设的管理。严肃查处收受、索要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纪违规现象,进一步完善药品、大型设备、器械、高值耗材、试剂等招标采购制度。加大对药品使用情况的监控力度,对临床药品用量实行动态监控,每月公布药品使用情况,对一些违规违纪现象进行整治和处罚,通过上述举措,医院行业纪律有了加强,行业作风明显好转。
通过结合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医药购销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和培训,改进了我院行业作风,遏制了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行为,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困难,促进了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规范医疗行为,减轻群众负担。
我院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认真执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措施,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将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继续实行医药分开核算,限制临床科室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成立医院药事委员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合理用药办公室,监督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规范医生临床行为,杜绝“大处方”;落实大型仪器检查申报审批、高值耗材使用审批和患者签字,避免了乱检查。这些措施遏制了医药费用上涨势头,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为了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我院实行医院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利用公示栏向患者公示各种医疗信息。对单病种收费、检查、药品、诊疗项目等重要信息,在医院醒目位置长期公布,住院病人费用实行一日清单制。
实行优惠让利服务,是我院解决患者看病贵的又一重大措施。我们推出了贵宾卡服务,凡入网者免费健康体查,免挂号费,中药优惠10%,西药优惠5%,检查费优惠15%,农村贫困患者,城市下岗工人也享受上述优惠服务。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患者,我院更是给予了大幅度的费用减免。经统计,仅年,我院给患者的优惠让利共计达20万元。
4、规范收费行为,落实物价政策。
严格执行《省医疗服务价格实用手册》及相关的物价政策,医院各种药品、检查、诊疗项目统一实行价格公示,让患者一目了然,明白消费。各诊疗、检查项目、药品价格均按国家规定价格执行,没有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无分解收费、比照收费、重复收费以及超标准收费的违规收费行为。医务人员在制定诊疗方案时,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认真落实费用签字同意制度,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一日费用清单”及时送达病人手中,做到计价准确,实行费用差错双倍退还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出院病人费用审核结算制度,使病历违规收费得到及时纠正。实行了出院病人结算签字认可制度,病人对收费有疑问时,做出耐心细致的解释,并主动向科室咨询核实。这种签字认可的做法,在省内尚不多见,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日报进行了宣传推介。年我院被评为市卫生系统唯一的一家“价格诚信示范单位”,这对改善我院的形象,提升我院的诚信度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