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阶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阶段范文1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1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knee joint functional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90 cases of patei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rea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before and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knee function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body pain, physic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overall healt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reduce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Knee osteoarthritis; Knee joint function exercise
骨关节炎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滑膜关节病,其中以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最高,在发病期间表现为软骨丢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周围反应,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直等,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出现骨性肥大、功能减退甚至受限等情况,合并症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目前针对骨关节炎的基础治疗包括应用止痛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等,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控制疼痛,期间配合适当的康复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膝骨关节活动功能、增加受累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目的[2]。本研究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干预,显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制订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3],均未处于急性期(膝关节周围可组织可见明显的肿胀及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能够准确理解并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指导。排除膝关节结核、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创伤性骨关节炎、急性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重体力劳动、过度疲劳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42~72岁,平均(58.13±3.45)岁;病程为5~8年,平均(7.12±2.34)年;体重指数为22~25 kg/m2,平均(23.78±2.12)kg/m2。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0岁,平均(59.25±3.98)岁;病程为4~9年,平均(7.09±2.29)年;体重指数为23~26 kg/m2,平均(24.02±2.0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用药指导(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监测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常规等)、膝关节理疗等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及膝关节的功能锻炼为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面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给予疏导,站在对方角度出发给予安慰及关怀[4]。利用宣传手册、专栏、报纸等对患者讲解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预后及可能达到的效果等,提高其对该病的正确认知。
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放平,吸气,将股四头肌绷紧,维持4 s,呼吸后放松3 s,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5 min。②直腿抬高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将患侧踝关节屈曲90°,膝关节伸直0°,直腿抬高10 cm后,维持15 s,缓慢放下后放松休息5 s,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2 min[5]。③空蹬车法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摆仰卧位,屈髋屈膝90°,保持双下肢悬空并放松,像蹬自行车的动作一样交替向上蹬空放松,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3 min。④内收肌群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坐在椅子上,屈髋屈膝90°,将两拳放在双腿之间,并夹紧双下肢,共持续10 s,缓慢放松后休息5 s,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5 min[6]。⑤站立位屈膝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站立位,两腿一前一后,做屈膝练习,将重心转移的方法,例如太极步、八卦掌等。期间注意屈膝的动作需慢,并将骨四头肌、内收肌群、小腿三头肌放松,屈膝的角度随着病情缓慢增加。膝关节功能锻炼的频率为起始周每日2次,每组动作重复5次,于第2周开始,每日3次,每组动作重复10次,若在锻炼期间出现明显疼痛情况,对锻炼的频率做出适当调整[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周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①采用Lequesne积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指标包括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得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差。②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画一条长约10 cm的线段,线段的一端为0分,代表无痛,另一端为10分,代表剧痛,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8]。③采用简易生活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各项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周与治疗前相比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低,治疗后1、3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周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均较低,治疗后1、3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供应链管理阶段范文2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功能锻炼
目前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人工关节改善患者膝功能,若在术后不予以患者有效、合理地护理,未注意其膝关节伸屈功能早期的康复锻炼指导,则不利于患者预后[1]。本文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4∶30,年龄45~78岁,平均(56.9±10.3)岁,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骨性关节炎,20例创伤性关节炎;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4∶20,年龄46~79岁,平均(57.2±11.0)岁,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骨性关节炎,14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为患者介绍手术方法,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后指导患者用药,告知其有关功能锻炼事项等。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包括如下。
1.2.1建立临床护理小组,根据患者术后病情实况,制定针对性术后功能锻炼护理方案:①术后6 h,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训练,伸直双腿,足后跟蹬腿练习,15~20 min/次,4~5组/次。②术后第1 d,行高抬腿练习,取仰卧位,伸直两腿,双手垂于两侧,腿上举,抬高15~30 cm,空中停留10 s,两替练习,3~6组/d,5~10次/组。③术后第2 d,指导患者行CPM机锻炼,起始角度30°,增加5~10°/d,持续2 w,1个动作伸屈45 s,30~40组/次,4次/d。④术后第3 d,训练地下行走运动,患者双腿着地,双手扶床站立,护士予以指导,家属协助患者。1.2.2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术前1 d,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路径表,说明路径表内容及作用,告知其功能锻炼重要性,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术后责任护士按路径表实行康复计划,督促患者锻炼,及时检查、评价锻炼结果。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参照《膝关节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定两组功能锻炼优良情况,优:膝关节无疼痛感,可步行>500 m,运动无阻碍,膝关节伸屈达120°;良:基本无疼痛,步行>500 m,基本无运动阻碍,膝关节伸屈达110°;合格:偶尔有疼痛感,步行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功能锻炼优良比较 观察组功能锻炼优良率90.7%比对照组72.7%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38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92.6%(50/54);对照组满意22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77.3%(34/4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具计划性、目的性的护理模式,其按每日护理标准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加快患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锻炼优良率90.7%比对照组72.7%高,且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预后,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为:临床护理路径具计划性、预见性等特点,根据患者具体病况制定功能锻炼方案,加之由护士每日指导、督促患者练习,在患者术后6 h,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训练,伸直双腿,行足后跟蹬腿练习,可缓解患者术后双腿麻木感;术后第1 d,指导患者行高抬腿练习,取仰卧位,伸直两腿,双手垂于两侧,腿上举,抬高15~30 cm,空中停留数十秒,再交替两腿练习,可慢慢提高患者膝盖的屈弯程度,改善膝盖的灵活度。在此基础上,护士指导患者行CPM机锻炼,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膝盖状态。护士定时查看锻炼情况,从而提高锻炼优良率,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加快愈合,避免患者出现自行护理不良事件[4]。此外,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及其家属均为健康教育对象,根据其文化水平、需求予以针对性健康宣教,按膝关节恢复阶段施教,护患共同参与,加强双方沟通,从而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5]。
综上所述,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护理,其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功能锻炼,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黄玉妞,冯雁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27):6164-6165.
[2]刘淑华,王伟,孙光亚,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342-2343.
[3]曲雅丽,黄东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17-318.
供应链管理阶段范文3
关键词:现代物流 供应链管理 适应性
1.供应链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1.1 供应链的内涵
简而言之,供应链就是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商流、物流等环节中而制定的计划、组织、控制。
1.2 供应链的发展过程
自供应链发展起至今,共经过了3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1960-1975年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推式”,即将原材料生产成品,直到推向客户;第二阶段是1975-1990年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作为运转规则的“拉式”;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得到重视,从而实现最大市场份额和利润化。总之,供应链管理应用在 外购、制造销售、库存管理、客户服务等环节中。在如今的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很有必要,建立起与经济业务相联系的行业供应链管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供应链物流服务
2.1 管理服务
一般而言,管理服务包含了虚拟配送、维修管理、货物运送、零部件储存、质量控制等健全的服务体系,从而保证服务链的畅通。
2.2 提供业务供应链的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
具体来讲,资源共享是指BAX供应链的一个系统较大的客户群,有新西兰航空、英国航空、苹果电脑、IBM、英特尔等知名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增值服务包括配置管理、反向物流、在途配载从而实现增值。
2.3 供应链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
当前,供应链的发展较成熟,与此相关的供应链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供应链和产品供应链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因此,加强对服务供应链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一、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因此提高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质量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加强对服务供应链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二、由于服务供应链对服务的业绩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做好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就是设计出良好的供应链和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三、加强对服务供应链中服务能力的传递、执行和控制的研究。尽管服务能力得到了重视,但是当前开展的研究中多局限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未全面开展研究。
3.现代物流对供应链管理的适应性
3.1 现代物流要主动适应供应链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定义为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供应链过程中对货物、服务、信息提供高效率及高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供应链的过程中对物流、商流、资金流和现金流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于是产生了供应链管理,如今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切实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行速度、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因此,我们要明确物流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够使得现代物流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2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供应链的贸易伙伴就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运输、跟踪、存储等,同时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技术泛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专业技术(比如说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流规划、物流设计和物流策略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科学技术也应用在现代物流技术中,像条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都是很好的体现。
3.3 实现低成本和高质量服务的双赢
一般而言,企业在生产有形产品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往往会通过降低成本的途径。这主要是因为成本下降了,产品的价格才能够降低,同时要注意的是,产品的降价是不可低于产品成本,从而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服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而且现代物流管理需要高质量的服务,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牢固。而且供应链在每个环节中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有效流动。此外,建立起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相适应的评估体系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评价,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方针和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管理理念也得到创新,加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成为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关键。过去的竞争多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会发展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于现代物流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满足供应链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茅士家.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 探索从传统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J].海航,2004.4
供应链管理阶段范文4
关键词:动态信息反馈;供应链绩效改进;供应链战略;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传统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二十一世纪将是供应链管理的时代,以客户为导向,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过程中,供应链绩效评价扮演着监督和改善的角色,一方面不仅需要随时检查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又需要监视外在环境的变迁以检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能符合外在竞争环境的需求,以准确地反映满足顾客需求的经营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构建完善的供应链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供应链绩效评价最终目的是使企业找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标杆,揭示供应链管理的瓶颈,为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改进、最终为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供决策支持。供应链的绩效改进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绩效评价与信息反馈紧密结合,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高效运营和供应链绩效持续改进的关键。
二、激励机制、动态信息反馈与供应链相对绩效的关系
供应链的绩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主要探讨激励机制、信息反馈与供应链相对绩效的关系,这三者之间紧密相联、相互影响,激励机制影响供应链相对绩效,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如果却少信息反馈,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而且通过信息反馈,可以促进供应链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关系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供应链系统要想实现总体目标,必须要使供应链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系统同时实现满意,也就是说供应链合作伙伴目标要与供应链系统的目标相一致,且同时实现。一旦一个供应链系统制定完总体目标后,必须将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最终把目标分解到供应链合作伙伴,在目标分解过程,供应链系统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使得所制定目标得到供应链系统上下一致的认同,提高目标管理的效率。当供应链系统的目标分解完之后,要使得目标顺利实现,至少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供应链系统的目标只是给供应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供应链系统除了关心实现目标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关心实现目标之后是否能够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认同,也就是供应链系统能否给予实现目标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一定的激励,如果激励机制合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潜力就会充分发挥,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自我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变大。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确保供应链子系统绩效和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关键;二是信息反馈的渠道。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起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工作积极性,但在具体的目标执行过程,供应链运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供应链子系统的绩效和供应链整体绩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来确保供应链系统的信息畅通,供应链子系统的很多想法、很多关键的事件就不能够及时的反馈到相关的子系统、相关的部门和相关责任者,这样供应链系统的内部反应速度就会变慢,供应链合作伙伴能力就不能到得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绩效必然会受到影响。解决好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供应链系统的行为就会朝着有利于供应链系统自身发展的方向改变,而供应链系统行为的正向改变将会提高供应链的绩效,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总体目标,结果是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伙伴满意和供应链满意。
三、供应链绩效改进的基石:动态信息反馈
通过上述对激励机制、信息反馈和供应链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反馈对供应链绩效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能力和绩效,基于动态信息反馈的供应链绩效管理有利于供应链合作伙伴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向,促进供应链系统的合理规划。因此,在供应链的绩效管理中,构建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了一个基于动态信息反馈的供应链绩效持续改进模型,以期能够从动态角度对供应链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供应链信息反馈的效率,进而提高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效率。动态信息反馈模型如图2所示。
如图1所示,供应链反馈文化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反馈倾向构成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反馈环境,一个供应链系统的反馈文化是指供应链中的成员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反馈来改善他们绩效的意愿,它是整个供应链反馈系统的基础,它与有效的绩效管理政策、持续学习等因素紧密相关。供应链的反馈文化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反馈倾向影响着反馈的接收和处理,进而影响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绩效和供应链的绩效,对一个供应链系统来讲,需要接收和处理来自供应链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者不可能同时关注和处理所有的反馈信息,只能是有选择性的处理一些对供应链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且时间又比较紧迫的一些反馈,以保证供应链反馈系统与供应链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对关键事件的关注和处理是整个反馈系统的重点。
供应链一旦确定了反馈的重点,接着就是对关键反馈信息的处理和使用,也就是进入到反馈系统的关键环节―反馈周期(绩效管理周期),一个完整有效的反馈周期应该包含三个阶段:期望、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对反馈信息的理性分析,利用反馈。①阶段1:这个阶段发生在信息反馈后的第一时间,它是一个感知的过程,供应链合作伙伴对自己和环境的印象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反馈倾向决定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对反馈的初始反应和预期。②阶段2:一旦供应链合作伙伴对反馈形成了一定的印象,接下来就必须对反馈的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发现反馈真正价值。③阶段3:反馈机制要能够最终发生效果,管理者或供应链系统必须充分利用理性分析后的反馈信息来改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改善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经营绩效。通过上述三个阶段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利用,经过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及供应链系统工作的动态追踪,一个简单信息反馈机制就形成了,当然在现实的供应链管理中,这一过程会不断重复,供应链的信息反馈会不断的完善。正效应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增强供应链的反馈文化,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信息反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改进,相反负效应的信息反馈会阻碍供应链合作伙伴信息反馈的倾向。
四、供应链绩效改进的拓展空间: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如图3所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包括静态绩效评价和跨期绩效比较分析,构筑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对于分析供应链绩效的动态调整路径,保证供应链中长期战略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供应链动态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供应链绩效的动态调整提供决策支持,而不同方面的评价会给管理者提供不同的决策信息。在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中,供应链的决策涉及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供应链战略或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管理者的重点是要决定如何构建供应链,即确定供应链的结构和每一个环节必要的流程,这一阶段做出的决策是供应链决策中的战略性决策,供应链的所有运营活动都要围绕供应链战略来布局,以确保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实现。供应链跨期绩效比较分析为供应链战略的调整提供了决策支持,通过比较两个较长时期的供应链绩效变化情况,就可以诊断出供应链战略的预期效果,供应链系统就能及时调整其长远发展战略。一旦对供应链战略做出调整,供应链的规划和运营都要做相应的调整,以保证三者之间的一致性。第二阶段是供应链规划,也即供应链战术调整,在这一阶段,管理者将在供应链战略框架下制定一套运营政策用以控制短期运营,主要包括:供货地点、库存的增加、生产外包、补充和仓储政策等方面的决策。第三个阶段是供应链运营,这一阶段管理者重点关注如何针对每一个顾客的订单制定运营决策,供应链运营的目标是以一种尽可能好的方式来实施这种运营政策。供应链静态绩效评价为第二、第三阶段的供应链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供应链自身角度和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在短期内,绩效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供应链规划和运营决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如果绩效波动较大,则表明供应链的运营效率较低,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管理者就必须进行供应链决策的调整,而调整的效果要通过供应链动态绩效评价系统来诊断。
综上所述,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系统与供应链决策系统的动态匹配是实现供应链绩效持续改进的关键要素,不同角度的供应链动态绩效评价为不同层次的供应链战略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供应链的动态绩效评价促进了供应链决策动态调整,而供应链决策调整的效果必须通过供应链动态绩效评价系统测量和诊断。
五、结论
供应链绩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激励机制、信息反馈对供应链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激励机制、信息反馈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合理的激励机制、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能够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的绩效。接着,本文在London和Smither(2002)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供应链动态信息反馈模型,以期能够从动态角度对供应链的信息反馈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该信息反馈模型揭示了供应链反馈文化、供应链合作伙伴能力、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反馈倾向、关键事件、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该模型中,我们把反馈周期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期望、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对反馈信息的理性分析;利用反馈。通过对这三个阶段信息的反馈处理,以达到提高供应链绩效的目的。最后本文探讨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对供应链绩效改进的长期影响。
作者单位:钟祖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王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参考文献
[1] Manuel London, James W,Smither. Feedback orientation, feedback culture, and the longitudi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2,(12):81-100.
[2] Marco Perona, Giovanni Miragliotta. Complexity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 field study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2,( 90):103-115.
供应链管理阶段范文5
[关键词] 供应商选择; 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6
在当前市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商选择逐渐成为增强供应链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如何评价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同供应商如何建立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关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已将其提升到关系企业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图在分析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将DSS技术运用到供应商选择的决策上,开发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议,并对其总体设计思想予以说明,已明确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1供应商选择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同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选择不同,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目标评价指标均有极大的差别。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更加强调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关系,而不是互斥关系。因而,首先让我们深刻把握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这样有利于对研究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深层次分析。
1.1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内涵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包括信息流在内的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的商品流通和传递的所有活动。物料和信息贯穿于供应链始终。供应链包括管理系统、操作和组装、采购、生产计划、订单加工、库存管理、运输、储存和客户服务。供应链是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基础。同时每个客户依次是其下游企业的供应商,直到最终产品到最终用户。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完善供应链联系,将所有活动整合的过程,以此取得稳定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伙伴间的合作关系与利益共享的关系。其特点是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当加强合作,取得“共赢”。供应链管理追求的不是单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一体化精细管理的思想,其本质是协同作战,高度互动的过程。供应链由于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动态优化管理的要求。
1.2供应商选择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供应商(Supplier)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位置,在图1中较好的体现出来。在供应链思想未形成以前,供应商同制造商是敌对关系,供应商期望制造商以较高的价格、大批量采购,制造商则愿意采购价格越低越好。实行供应链管理思想以后,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共同利润最大化。
不同行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供应商选择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意识到供应商的优劣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原因如下:(1)供应商在供应链系统结构中“源头”的位置,直接决定了产品单位成本的高低。(2)供应商的选择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需要。(3)供应商选择同时是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需要。(4)制造商要求供应商的需求数量的减少,而对供应商质量的要求提高的需要。
2决策支持系统的兴起和应用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DSS)实在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它能为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帮助。
DSS技术应用于供应商选择,是计算机技术同供应链管理结合的产物。目前,DSS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还未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这是目前应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3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3.1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分析
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如图2所示,过程中个阶段的主要功能如下:
(1)供应商选择目标。针对本企业原材料或配件的需求,明确供应商的选择目标,满足企业的生产或主营业务的需要,保证供应链的顺利实施。
(2)限制供应商范围。从众多的提供相同服务的供应商中间,根据主观直接的粗略判断,选择有一定实力的有限数量的供应商,进行下一步的重点评价和选择。
(3)收集供应商的数据。对备选的供应商进行数据的收集,包括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重点是当前数据的收集整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都应具备,如有条件的话,可以亲自对备选供应商进行调研,取得完备准确地一手资料。
(4)选择供应商。该阶段在掌握被选供应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供应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备选供应商进行科学的排序。将结果反馈给第一阶段,如果评价结果同现实情况相差较大,可能对供应商选择目标的确定不合理或收集的数据不准确。
(5)确定合适的供应商。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最优的供应商或几个供应商的组合。
3.2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根据西蒙的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情报阶段、设计阶段、选择阶段和实现阶段。
在情报阶段,寻求要解决决策的条件。该阶段需要面对现实,即对决策者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考察。找出要求做出决策的情况,即对问题进行确认和定义。这是决策者需要获取、处理、检查数据,以便确认存在的问题和发现机会。
在设计阶段,要创立发展和分析可能的行动方案。该阶段涉及到建立、开发和分析各种可能的可行方案,其中包括理解问题、产生方案、测试方案的可行性等活动。
在选择阶段,要从那些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行动方案,对于不同的选择原则或方法,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两种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描述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力图在允许的条件内选择一个最优的或是局部最优的方案;而描述性原则是强调能否得到一个足够好的或者说是满意的方案。
实现阶段就是对一个推荐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
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我们采用快速原型法来进行开发,然后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改进、扩展、修改此系统。对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基本采用层次型DSS,结构方案如图3所示。
针对供应商选择活动,下面重点谈下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中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具体实现和管理过程。
(1)数据库
DSS中的数据和决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一切数据都要进行适当的加工浓缩。一定要强调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面向模型,面向模型的生成与决策来设计数据库。由于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一般面向高层管理者,所以对供应商调研的数据不仅包含有供应商内部数据,如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能力、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等数据,还要有供应商外部数据,如供应商外部环境的数据。由于我们强调的是对供应商的激励和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因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要并存。
(2)模型库
当前对供应商评价的方法很多,不仅有定性模型,还有大量的定量模型。如直接判断法、综合评分法、ABC成本法、层次分析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由于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供应商评价最终结果可能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供应商的选择结果。因而定性模型要和定量模型相结合,模型中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运用相结合。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一定要强调每个模型运行时都要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和参数值,同时要讲运行结果送回数据库。当数据库发生足够大的变化时,模型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修改。
(3)知识库
由于供应商和本企业内外环境的多变性,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强调知识库的运用。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知识库主要用来存放供应商选择策略、物流专家的建议、成功企业的供应商选择的经验。
结合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基本采用模块化方式,即先按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开发出各个专用的DSS,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扩展到整个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这种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过程,其优点是整个系统易于理解和实现。
结合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的复杂性,现给出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和各自的功能模块如下:
A.备选供应商现状的各自分析
a.供应商的定性分析
b.供应商的定量分析
c.供应商――企业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分析
B.开发供应商
a.备选供应商的综合评价分析
b.备选供应商的选择策略
c.供应商选择的最终结果
C.优化供应商
a.供应链管理专家建议
b.对供应商的绩效评价
4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及前景展望
通过对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整个建立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1)为了增强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适用性,比较完备的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该系统除了提供决策方案以外,还应当有其他支持功能,例如决策咨询、信息服务和科学的计算,能支持企业中上层管理者进行决策。
(2)由于供应商选择工作环境的多变性,面对突发的内外部环境,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应当能够提供意向决策支持的功能。
(3)该系统应能提供友好统一的人机交互界面,强调在决策过程中中上层企业管理者的介入,实现民主的决策过程和真正的人机交互系统。
(4)在目前开发的DSS中,许多系统都过分的关注与定量模型的运用,并且这类模型较为复杂而且不实用,因此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应当突出模型的实用性和对定性模型的运用。
供应商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学科的很多领域,是不同学科交叉运用的结果。在供应链管理思想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初步分析、设计了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更为具体的问题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边旭,田厚平,郭亚军.具有激励特征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南开管理评论,2004.
[3] 王国华.中国现代物流大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4] 冯耕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罗伯特•M•蒙兹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1)李月(1977-),男,山东鱼台人,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与物流。
供应链管理阶段范文6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
21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等的威胁。这迫使人们更加地重视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客户,保证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一 X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X公司以“预防为综合治理”为原则,致力于强化管理和科技创新,用负责任的健康安全环境行为造福员工,回报股东,加强社会环保,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司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X公司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其在采购、设计、生产、营销、回收的过程中均没有实现绿色化,所采用的环境保护策略只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九牛一毛。
1.X公司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故X公司对绿色管理的意识淡薄。公司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废料充分利用、废物回收、废水零排放的层面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钢管的材料采购、流程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中同样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共享不够
众所周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联合计划和共享信息以实现协同运作的效益,但是格洛斯公司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X公司还没有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电子商务程度也比较低;其次,X公司还处于单枪匹马作战阶段,没有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结合起来,故未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不容乐观。
3.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不足
绿色供应链强调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各个环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二 X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分析企业的运营环境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必须先分析公司的运营环境,即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生产工艺特征、上下游企业关系特征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
产品特征方面,X公司产品复杂性相对较小、生产批量较大、对库存要求较高,并且存在大量不同类别的原料、半成品和燃料同时进入生产过程的情况,这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伴有大量的能耗。因此,实施的重点应放在仓储、物流管理及资源的再回收与再利用上。
生产工艺特征方面,X公司的生产流程复杂,各个生产单元相互联系,而且其固定资产数量多且昂贵,进行供应链的改革相对缓慢。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循环型的绿色工业体系上,力争从生产工艺的源头和过程中阻止污染物的产生。X公司的设备多、占地大,涉及核电、火电、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能源装备领域,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液、废气和热量,因此应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提高并推广绿色钢管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在能源回收和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与相关企业和地方社区的合作。
2.合理选择供应商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协作,企业必须慎重选择其合作伙伴。通常国外领先企业会根据自身要求和环境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供应商在这些指标方面的数据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为选择供应商提供科学依据。选好供应商后,企业还应思考如何与供应商构建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绝不是监督和评估供应商,应是指导和支持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
3.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是指在原有供应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和资源指标,对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是从经济效益、顾客服务、业务流程、绿色环保、信息共享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4.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许多时候企业总是因为退货、换货蒙受巨大损失。如何有效减少废物,使产品再次利用,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退货,以减少企业损失,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5.企业自身的管理
第一,企业高层应提高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参与。应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各级部门有专门负责人,以便形成从上而下的管理网络。
第二,打造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
第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系统地治理污染,并且实施目标管理,构建并贯彻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四,切实贯彻ISO 14001体系标准。从物资的采购,到生产、入库、运输全过程控制污染,努力减轻个环节的环境负荷。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绿色供应链管理能为X公司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而非障碍,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满足当前和今后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二来企业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
三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环境管理的难度和企业所承担的环境风险,同时也是我国企业应对未来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更易达到环保标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第一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