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主题。国家在高中教学改革中提倡高中教学要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素养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要挖掘自身潜力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将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做到统一。这其实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目标是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为一体。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最基础的体现就是生命观念,生物观念在生物学角度来看具有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它主要传递给学生的是生物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体现了一个物竞天择的原理,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多样性和稳定性。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好习惯,从而了解更多的生物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理性思维

一个严谨的理性思维一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是形成生命观念的主要方法,理性思维是集认知、动机、行为、方式、品质为一体的一种逻辑性思维。然而生物当中的理性思维并不是简简单单对一种生物的认知过程,它是非常复杂的,且灵活多变整体性比较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尊重事实,凡事以科学为依据,求真务实,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探究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2]。

(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报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任何一门学科包括生物学科都要经历从学习知识到立德树人再到最后的社会责任的这个过程,它与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生命观念息息相关,也是培养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最终的社会体现。

二、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观念没有转变过来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对生物学观念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主要的是提升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素养。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这样他们以后走出社会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个人价值。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来教授学生知识,所以短时间内固化的教育模式还很难改变,而且学校每学期都给教师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些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所以教师为了更快捷地达到教学目标就采用课堂教授法,让学生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忽略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再加上很多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只是表面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这就导致核心素养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淡薄。所以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将培养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成绩相融合,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达到国家要求的生物教学新标准。

(三)学校教育模式固化

很多学校一味追求提升学生成绩,以高考科目的分数占比来安排学生的课时,因此给生物安排的课时也比较少,但是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学校就会要求教师以应试为主,这就大大减弱了教师采用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积极性。像生物学科一般要求的课外活动比较多,但是为了压缩时间,很多课外活动被取消了,这就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对生物学科探究的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策略

(一)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分析方法,采用核心素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巧妙地将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与教授的学习内容进行统一和结合[3]。首先要从教授的核心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将生物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充分融入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当中,让学生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展开学习,将生物生命观念的四大内容运用到具体概念上,然后让学生融会贯通,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对所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而且也可以结合前后课时所学的其他概念进行统一性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充分理解生物当中的每一个现象。然后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且挖掘实验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地实验和探究,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生物阅读,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生物书籍,提高学生的素养,并且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当前高中的生物学情进行分析

现在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关注,而且国外很多学校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要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我们的生物教学当中,必须要根据国内大多学校各自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其他学校在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本土化。所以在进行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了解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特点,然后再在生物教学当中慢慢融入核心素养,锻炼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慢慢地将传统的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一堂课都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却一味地采用台上讲台下听的模式,让整个课堂变得相当严肃没有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一定要融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学习内容当中,然后再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效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己的心得,从而使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四)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当中,实验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主要部分,教师要采取课堂内容为主课外实验为辅相结合的教授方式。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且解决问题。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与大自然中的现象相结合,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认识到生物的美妙性与有趣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将大自然中的生物与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了解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

(五)善于归纳总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总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总结归纳,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再过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加深印象。因为生物学科是一个集理论知识和实验为一体的学科,所以教师给学生总结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实验探究的具体设计方法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要观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态度和认知。最后,教师还要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也是检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标准。

四、结语

随着国家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出台,很多学校也由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比较漫长,但是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有着非常大的意义。高中时代正是树人立德的阶段,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对生物课程的改革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荣.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240.

[2]王剑锋.针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情境设计对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88.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生物图文转化;能力提升;有效教学策略;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2-02

1.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问题的提出: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学科部分的选择题第五题: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当年这个题目得到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认可,认为是这份卷子的亮点之一。它考查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复习重点,早巳广为学生所熟悉。在平时的训练中通常利用胚芽鞘的弯曲方向来判断生长素的影响,但是本次命题利用学生常见的生长图像,以曲线图的形式别出心裁地要求用弯曲角度来分析实验结果,这种逆向考查方式在平时练习中是较少见的,新而不怪,只是在图文转换方面有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典型的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内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以及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在2009年暑假厦门市生物学科培训中,新高一生物教师对这个题目的难度预测值是0.37,而据参加高考改卷教师提供的数据,根据全省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此题难度仅0.24。说明考生此题完成效果并不理想。而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生物图文的转换是综合能力考核的主旋律。

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和学习,精美的插图仅仅是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专业性较强的老师也不愿意去花时间研究,学生也只懂得欣赏其精美之处,而无法读懂其内涵。如何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挖掘、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2问题研究的意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生物图形的转换,创新。而对于初始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生物图的识别、辨析是很难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生物图认知能力的提升,要从初始学习阶段高一年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托,长期有意渗透,学生在图形、图表的信息表达方面将有较大优势,也能为学生将来的高考这方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生物图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既能培养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又有利于其高考成绩的提高。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强调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做、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生物学科中生物图形,是学科知识直观具体的呈现形式,是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诠释。笔者在实施生物图形教学中,试图借助生物图形有效教学策略(如生物插图、图片、图像、图形、图表等教学策略),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开展优化生物图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设计图式校本作业,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图形策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有意义的生物学习。一言以蔽之,本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图形策略学习,将师生的注意力从习惯的教,转移到感性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转移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题上,重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物教与学的优化。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核心概念教学 中学生物

【中图分类号】G 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84-02

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以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学用来分析、推理、判断以及解释本学科基本规律的依据就是一系列的核心概念。积极有效的核心概念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点考虑问题、用创新的精神探索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探究的教学方式,结合概念图,通过比喻或模型,并借助现代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有效地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的体会做一些体验和探讨。

1、我国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科学素养指的是公民们参与经济活动、实践活动以及社会活动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知识、研究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课程标准还重视学生在现实背景的环境中对生物科学核心概念进行学习以及深入理解的过程。

2、需要核心概念的原因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主动的学习

现行教育制度对生物学科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对该学科更加忽视。学生们要么觉得生物不重要,要么就采取被动的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对生物毫无兴趣可言。而课堂教学时,教室们也仍然倾向于向学生教授生物学科的事实、原理等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的分析,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科学研究式教育模式旨在解决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有限的大概念来对探究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

2.2 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该学科的教学中,就不应该一味向学生教授大量生物学事实或者理论。因为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要成为生物学家或者以生物研究为职业。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则会对其在学校、在社会上遇到的与生物学现象有关的时间和现象的理解产生很大的帮助,并可能成为他们在相关事件中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3、围绕核心概念开展生物教育的措施

3.1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写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材编写、老师教学课程开发以及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应该着重突出核心概念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材的编写同样也应该围绕核心概念进行。传统教材一般根据学科主题进行编写,并以主题下的概念、原理以及案例为主要内容。但是,这种组织方式给学生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是散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时对核心概念进行把握。而围绕核心概念进行编写的教材则选择以日程生活、前沿科技等内容为主题,每一主题都可以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使其能够通过该情境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解,进而理解相关的次级概念。

3.2教师教学的视角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应围绕核心概念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而且,教学活动也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生物学科的发展和前沿进展相结合。而对于核心概念的呈现,既可以结合文字、图片以及实物等内容,又可以引入科学发展史,还可结合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展开。核心概念教学要求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和新知识、新概念建立联系,这就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相异概念(前概念)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并转变这一现象。

3.3 考试评价的视角

无论是终结性评价还是形成性评价,如果只是以封闭的尸体作为评价形式、以事实和理论作为评价内容,那就很难引起学生对核心概念学习的重视。这样的评价也会导致学生很容易在考试后大量遗忘死记硬背住的事实和理论,而教师以为学生已经都学会了。因此,在评价中应该采取更灵活一些的方式,除了书面测验,还可以包括探究活动、实习作业等;除了简单封闭的试题,更应该有开放性试题;而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生命科学中,所有的规律、原理以及方法都需要借助于相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够清楚地表述出来。而概念则是人脑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象一般特征及其本质的抽象反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准确、深入地掌握和了解概念,既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智利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加大对概念教学的重视,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是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生物学相关原理和规律解决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遇到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秀红,历晶.运用科学史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本质观[J].化学教育,2005年12期

[2]吴剑平.新课程中教学与共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1期

[3.]王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向度[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以人为本;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85-01

从1978年以来,高中生物教学就几经改革,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经历了大起大落。高考要考时就教、就学,高考不考时就不教也不用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长期以来,高中的生物教学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靠满堂灌,靠死记硬背那些考点,使本来实践性、趣味性都很强的生物课变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们必须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把生物教学引领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在学生现实生活背景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这是由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在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无“人”,把学生当知识的接收机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和探究性都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物生命科学在社会、生活方面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它的价值也越来越高。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比如:食品和农业、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疾病与医生、健康与保健、经济活动等都与生物学有关。

英国的生物教材也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1] 。因此,对生物学的教学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必须在学生现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下实施教学。这既是由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也是世界科学课程的发展方向。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让学生具备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于把人放在了教育的第一位,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人的天赋,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使其都能得到相应能力的提高。

现有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由于高考生物所占分数比例较低,使得学生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学校在生物学科的资金投入也相对不足,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根本无法开展,为应付考试,教师长期实行满堂灌,学生则就死记硬背重点、难点,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生物的快乐,逐渐丧失兴趣,对课堂上记住的知识很难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教学中“无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能力从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育中处处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善于观察、归纳和总结,具有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对于中学生物这种科学课程,它具有科学性、过程性、开放性和社会性的特征,与生活、社会联系非常紧密,非常适合对上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学生尊重科学,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记住,这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形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事实、养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既然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一些生物现象引人到教学中,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中的核心理论。引人社会上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同学们从生物学的观念去讨论,比如现今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在讨论中既能训练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基本理念中的首条内容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在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其有个性的发展。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有关科学教育的生活目标,如标准A要求:选择科学内容,修改与设计课程,使之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其他能力和他们的经历;标准B规定:科学内容必须嵌入各种适合学生的发育水平、有趣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形式[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能够把新的生物科学和技术引人到教学中,开阔学生的眼界,激起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重视探究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感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施教,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克服疲劳学习,让他们会学、愿学、主动学,从而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适应生物科自身的特点和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转变观念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概念教学;实验教学

引言:

对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整合性研究,其前提都离不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命题,是指“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扭转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一切的僵硬模式,使学习的目的得以体现,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自我。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

高中生物,虽然内容较为浅薄且基础,但依然处处充满了生命科学的基本要求,其对于生物学核心素养概念的明确依然是极其重要的,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点:

其一,是尊重生命的生命观。什么是生命?生命是“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与生俱来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尊重生命的生命观是要求对于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动关系,以一种审慎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解论证。因此,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应当在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对于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定与平衡、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能够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认识生命现象,解释生命现象。

其二,是理性的思维逻辑。生物学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对于科学的思维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们具备有归纳与总结、推理与演绎、批判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等自然科学的思维逻辑,严谨、审慎、诚实、认真,基于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够学好生物。

其三,科学的探究方法。对于生物学研究,注重实践、观察,不盲从、不轻信,以客观数据说话,以正确的实验理解。

其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科的研究,在高中阶段,尚属于基础,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性。生物学科的学习,必须具备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和关爱生命,尊重和爱护环境,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生物实验。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概念教学为其基础,同时也是传统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概念教学,就是理解生物教学中许多重要的概念。以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在无机物那一课中,我们学习到了水的概念,知道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这两类。这一知识点的关键,就是掌握结合水、自由水这两种水的概念。什么是自由水?它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的那种可以自由流动的水,这一类水占大多数。比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当中所涉及到的水,大多数都自由水。那么什么是结合水,就是在细胞当中已经与其他的物质相结合的存在,已经作为细胞存在结构的一部分。理解这两种水的形态至关重要,他的概念清晰,不仅是能够了解这两种水的区别,更是有利于理解什么是是新陈代谢和新陈代谢中水的的变化。那么在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候,自由水的含量会升高,而在新陈代谢降低的时候,自由水的含量也就随之降低。此外,还有自由水的生理功能,其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而且是是一种运输介质,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同时也可以调节体温。在调节体温这一知识点上,我们知道为什么发烧的时候,人要多喝水,其实就是要加快自由水的流动,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尽快的把病毒排除。由此可见,掌握概念知识非常重要。传统对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讲的一方面,即讲解知识点,然后附带进行拓展。在新教改的背景下,这一传统的模式遭到了否定。还是在上文中对水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们对于水本身的作用进行自主学习,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举出相关的例子,然后由老师来判断是否正确,经过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对概念知识把握的更清楚。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

与概念教学相对的,是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其本质其实是对于知识点的具体认识,以便于加强掌握。例如在在呼吸作用的实验当中,学生通过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具体实验,来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其是植物在细胞内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易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种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产生ATP,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通常来说,简单的概念教学,并不能让同学们对于呼吸作用有个深入的理解,而实验教学,则可以通过物质的测定、前后对比,来清楚地暂时呼吸作用消耗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当然,在传统的教学里面,实验教学的内容,多数以老师演示为主,学生的作用主要是观察,理解。在新教改的过程中,这一过程也变成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设置实验的步骤,并进行动手实验,从而使实验的实践性大大增加。很多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理解实验的步骤,并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深化这些理解,从而加强了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教学模式

所谓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将这两类教学模式变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概念教学促进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来强化概念教学,从而整体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成效。例如在上文中所说的水的分类和呼吸作用的实验当中,二者原本是不相干的两部分知识内容,但其内在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在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产生的水,就是自由水。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的有机物彻底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许多的ATP,或没有氧气参与的无氧呼吸,最终还是产生水。而与呼吸作用的实验相反,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实验,即光合作用的实验。在光合作用实验当中,植物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和水,然后进行光合作用,呼出空气,其过程上与呼吸作用是相反的。这些实验当中,水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而存在并参与其中的。那么对于水的概念的理解就极其重要。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某种程度上来说,概念教学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概念。例如如果不能够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概念,在之后凡是涉及到水的知识点当中,都会存在问题。而同时,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于概念的理解。例如在上文中,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实验,与水的参与,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于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教学更上一层楼。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将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分离所不同,新教改之下的教学方法,是将二者紧密结合,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来促进能力的提升,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当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这一方法已经进行大量的普及,其意义非凡,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针对“核心素养”进行的教学以及卓有成效,尤其是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了将概念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整合教学,在传统的教与新时代的学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新的整合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由此也为高中教育的改革开辟了一条可供启迪的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邓永鹏. 利用“七步逐层推进法”进行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生物;改革;目标;角色;地位;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对学生进行科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生物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执行者和推进者,必须转变教学方式、理念,必须遵循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顺应时展的需要,重视和突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正确认识课程目标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物学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目的,而是建立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形成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开发学生智慧相统一的过程。尤其要注重观察教师是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包括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加工、利用能力,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能力和技巧,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汲取不同意见作决策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处理和解决个人和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科学与技术、社会相互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目标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这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对生物教育价值的追求。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从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来看,纵向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横向是学习、探究和练习。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生物教师及时作好角色的转变,担当引导和参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揭示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再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杈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核心特征。

三、重新审视学生地位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其中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多重任务,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三位一体得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成为生物学学科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的先开始概念、规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重在“做”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由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学生也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经历“做”的过程才能深刻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的水平,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分类、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培养学生对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表达与交流、预测、推论和假说以及从事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教学方式变革

1.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常规,包括实验常规、听课常规、看书常规,作业常规;二是结合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指导学法,如把观察与思考的联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点、线,面、网结构化的学习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推理的方法:用辩证唯物观去认识问题的方法等。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