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信息管理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信息管理特点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化;internet;动态性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67-02
一、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当今我国的各个企业正在高速发展中,其中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更是不可忽视的,结合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特点,构建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在构建的基础上,能够认清整个流程和行业特点,进行专项的信息化建设,如供应链管理进行信息分享后带来的成本减少和效率提高,都提示我们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分享和实时动态更新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平台,企业内的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分享和实时动态更新,达到多部门高效合理的合作,减少时间和成本消耗。而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分享和实时动态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连接了整个供应链上企业节点运作的缝隙,实现无缝连接,达到资金和时间成本损耗最低。
二、国内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大型企业的供应链中,已经开始有基于internet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构建,但是在整个流程的管理上还没有十分完善,我国当今的供应链信息管理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的缺陷:
(1)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动还不够畅通,没有完善到信息在整个供应流程中的主线流向,容易断节,这对于企业与客户或者供应商与被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造成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消耗,影响了整个流程的高效性,从而使客户满意度降低。
(2)企业生产信息的更新不及时,市场得不到相应需求。这是由于当今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实时性更新的不足,造成企业的生产信息与市场的需求信息脱节,给企业的订单量造成一定损失。
(3)在对订单的轻重缓急上没有做到信息及时汇报,供应链没有对紧急订单等情况作出相应措施,从而失去一些重要客户群。
三、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信息系统构建思路
(1)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划分
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概括设计,划分其体系结构。由于供应链中始终有一个企业为主要企业节点,可以以其为中心,向各个生产商、零售商、客户群等结构进行延伸,绘制体系结构图。该系统需要建立基础数据库,可以通过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进行建立,存放各企业节点的基本信息。各企业也要通过数据库技术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及时进行更新。
各企业要通过asp、jsp等先进的网页制作技术构建自己节点的供应信息流的网页,与自己的数据库进行连接,使得网页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增删查改,并实现扩充功能,从而方便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其他节点企业能够实时的了解到此企业的动态。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划分
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板块:企业内部部门间的信息管理、各节点企业间的信息管理、整个供应过程的信息集成管理。
企业内部部门间的管理主要是利用该企业构建的数据库和网页平台,通过动态信息,在各部门的合作和计划上进行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安排,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节约成本。
节点企业间的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internet对于各个企业的web服务器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和更新,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语言规定交换信息的种类、格式、甚至可以规定一定的访问权限,从而使供应信息能够在一定的隐秘性上得到充分的共享,以便安排。
信息的集成管理主要是对整个供应过程的个企业节点的管理子系统的一个连接,从而实现真正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达到真正的高效。
(3)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图设计
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整个流程的清晰分析,绘制出流程图,这需要从各个企业间的信息流、资金流、企业节点流等不同的方向上进行绘画。绘画出的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在构建信息系统的时候有清晰的逻辑思路。
(4)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构建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对各企业的数据库和整个供应链的基本数据库进行构建,对于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信息表,产生不同的视图。整个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具备完整性等约束条件。数据库还应该具有扩充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扩充数据,也对一定人员具有一定的操作权限,同时在数据类型的确定上一定要严谨。
(5)管理信息系统的网页设计并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asp、jsp等网页技术来制作动态网页。在服务端上制作动态网页,客户端提出申请查看该网页,服务器端通过HTML的解释,发送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如果具有一定的权限,可以在网页上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各个企业制作的网页上的功能是基于该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外部信息交流的所有合体,可以有一个给内部员工登陆的登陆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保密。
整个供应链的网页是一个动态实时的网页,它与其他企业的数据库和网页相连,进行实时动态的信息更新。上面的信息是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必要信息,也有每个企业的运作流程和运作时间等信息它与中央基本信息数据库直接相连,与其他企业数据库间接相连。
(6)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
该部分主要是对基本成型的系统进行测试性运行,发现不足和缺陷,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善和更新。
四、结语
本文中提出的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能够适应中小型企业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在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方面大大减少由于人工以及非智能化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1]杨拴强,林丽玉等.基于网络化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价值工程.2010.5.
[2]唐业富.信息管理系统与供应链管理.万方数据.2010.3.
[3]黄梦醒,潘泉等.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矿山机械.2006.6.
[4]张云涛,温浩宇.应用Web Services降低供应链信息系统总拥有成本.现代情报.2008.7.
供应链信息管理特点范文2
Abstract: The proces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iry supply chain based on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perception layer, network layer, application layer ,the dairy supply chain risk is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And the dairy supply chain risk index system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i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economic loss value and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 risk, the comprehensive attribute values for each risk events are sorted with OWA operator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main existing dairy supply chain risk is got.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the control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about how to control the dairy supply chain risk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industry in China.
关键词:RFID;供应链;风险识别;OWA算子
Key words: RFID;Supply chain;Risk identification;OWA operator
中图分类号:F274;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62-03
0 引言
我国物联网技术不断取得进步,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供应链中原料生产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了产品信息管理的效率,加强了对供应链风险的控制。由于乳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控制的迫切性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RFID技术在乳品行业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必要性。RFID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建立可追溯的乳品供应体系,对各环节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并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反馈。
自从“三鹿事件”以来,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同时,对于乳品供应链的分析和控制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步。刘俊华,芦颖[1]综合评价了乳品供应链的安全状况,指出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方升[2]分析了供应链各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乳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杨静,熊峻凌[3]分析了乳品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同时提出乳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策略。姜方桃[4]以蒙牛企业为例,从奶源、仓储、配送、销售等方面探讨了蒙牛企业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另外,高永超[5]在乳品供应链中对RFID应用标准中规定的射频系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和验证,为食品企业部署射频识别应用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李祁[6]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乳制品追溯系统,实现了乳制品在整个产品供应链的全程追踪和溯源。张智勇[7]通过建立乳制品供应链的可追溯系统,利用RFID技术实现乳制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RFID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加强乳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但是学者对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的风险特点和评估研究较少。本文对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的风险进行分析,在RFID乳品供应链运作流程的基础上,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对RFID技术下乳品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风险控制建议。
1 RFID下的乳品供应链运作流程
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对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RFID读写器有效记录乳品供应链各运作过程的质量安全信息:对养殖^程的信息进行记录,有效控制饲料质量、保证奶牛健康状况、卫生条件,从供应链上端加强质量的监控和风险的控制;对原料奶生产过程的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和监控,提高生产过程操作的规范化、运输与储藏设备的合格化;对乳品加工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有效控制加工条件和包装条件;对销售过程信息进行记录,提高了配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加强了对运输和储存条件的监控。同时,RFID技术的使用,便于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提高售后服务的效率和整个乳品供应链的产品质量监控。同时,RFID读写器借助计算机系统、互联网、各环节服务器、中央服务器进,实现各环节主要信息的储存、传递和共享,加强了应用层各主体的供应链信息的交流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信息的监控。
2 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图2)
RFID乳品供应链的感知层存在以下风险:RFID读写器故障风险,RFID读写器负责各运作过程的信息记录和存储,RFID读写器故障阻碍了整条供应链的质量可追溯功能的实现和对风险的有效控制;RFID读写器对各环节信息记录不全面风险,乳品供应链各运作环节涉及到多方面的质量安全信息,信息记录不全面将影响到供应链对养殖条件、生产条件、加工条件等信息的全面监控;信息分析不准确风险、监控与修正不及时风险,RFID技术的使用能较好实现对信息的记录,不能较好实现对信息的准确分析,同时不能规避信息分析、监控与修正不及时的风险。
RFID乳品供应链网络层风险类型下的风险事件主要有: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不完全风险,由于RFID技术的局限性,造成供应链中奶农、乳品加工和销售企业等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存在信息丢失、互联网故障、服务器运行技术等风险。
RFID乳品供应链应用层层风险类型下的风险事件主要有:奶牛养殖和原料奶生产风险、乳品加工风险、乳品运输和配送风险、乳品市场变化的风险、售后风险以及环境风险。奶牛养殖和原料奶生产风险指奶牛健康状况风险、饲料来源风险、原料奶质量风险、奶农资金风险、信誉风险等;乳品加工风险指技术风险、设备更新风险、财务风险、劳动资源风险等;乳品运输和配送风险指运输和配送安全风险、效率风险、成本风险等;乳品市场风险指乳品市场需求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售后风险主要指售后退换货、申诉等风险;环境风险主要指乳品行业环境风险、自然灾害、政策改变等风险。
3 基于OWA算子的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风险评估
3.1 OWA算子的计算步骤
OWA算子[8]对风险评估指标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强,且风险影响较大的风险评估,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风险因素具有种类多、波动性大的特点,适合采用OWA算子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3.2 基于OWA算子的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风险评估
根据供应链各主体企业历史数据和管理者的经验,总结得到RFID技术下乳品供应链各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值和发生的概率(如表1所示),OWA算子加权向量w=(0.75,0.25)T
在感知层风险事件中,对信息分析不准确、对各环节运作的监控和修正不及时两大风险最为突出;在网络层风险事件中,各环节之间信息传递不完全风险、服务器运行技术风险两大风险最为突出;在应用层风险中售后风险和运输风险较高。同时,在RFID技术的使用下,感知层风险事件和网络层风险事件的综合属性值平均值水平均高于应用层风险事件。相比于应用层风险,乳品供应链的感知层风险和网络层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3.3 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风险控制策略和建议
根据对RFID技术下乳品供应链风险的排序和分析结果,提出以下风险控制策略和建议:
①完善信息管理体系。RFID技术的使用,实现了乳品供应链信息的及时记录和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从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供应链信息的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了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风险。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应完善对信息的分析功能,加大信息的检查和审核力度,同时建立信息安全报警和反馈机制,在记录信息不符合各环节设定的质量安全条件时,能得到及时的监控和修正,从源头上减少供应链风险的发生。
②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建立共赢机制。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仍然面对着各环节信息传递不完全的风险。供应链各主体应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共赢机制,实现市场信息、生产信息、加工信息的共享,下游的乳品加工企业应加强和奶农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奶牛养殖的资金扶持,实现供应链主体多方共赢。
③加强运输和配送管理。RFID技术下乳品供应链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运输和配送风险,供应链运输主体应加强对运输和配送的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降低运输、储存、配送的库存,提高物流效率;运输和配送主体应加强对于运输和配送的信息技术开发和使用,降低运输与配送的安全风险。
④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完善逆向物流系统。RFID下乳品供应链应加强售后服务质量的改善和逆向物流体系的完善。乳品具有保质期短、消费者质量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品牌较多等特点,因此不合格乳产品的召回和逆向物流成为乳品供应链的一部分。供应链主体应加强逆向物流基础建设和路径的优化,加强逆向物流风险管理,从而减少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浪费。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并建立供应链风U指标体系,然后基于OWA算子对RFID技术下的乳品供应链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了各风险类型和风险事件的风险值大小排序结果,最后针对各风险的特点,提出加强乳品供应链风险控制的策略和建议。RFID技术的使用加强了乳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和质量可追溯功能,然而该技术的使用下,供应链仍面临信息管理风险、运输风险、逆向物流风险等风险。我国乳品供应链各主体应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加强乳品供应链逆向物流管理、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不断完善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对乳品供应链风险的重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刘俊华,芦颖,李燕霞,长青,白宝光.基于模糊测度的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绩效评价与控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21-128.
[2]方升,周敏.基于供应链的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控制[J].广西轻工业,2008(12):6-7.
[3]杨静,熊峻凌.乳品供应链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31-34.
[4]姜方桃,程丹.我国乳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以蒙牛集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253-254.
[5]高永超,钱恒,刘丽梅,商昌彬,杨作明.射频识别应用标准在乳品供应链中的适用性分析和验证[J].中国乳品工业,2016(06):32-35.
[6]李祁.基于物联网的乳制品追溯系统研究与开发[J].农业网络信息,2014(05):21-24,29.
供应链信息管理特点范文3
一、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围绕农产品经营为核心,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流通等多个环节。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农产品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先进入产地市场,再进入运销批发商,运销批发商将农产品分散到地方销售市场由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是一种单项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参与者众,系统复杂;信息化程度低,时效性强,农户盲目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运作协调性差,流通成本高,价值链增值困难;交易环境差,易形成二次污染;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与消费者需求矛盾。
2.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农产品渠道主体是分散的农户、发育不完善的合作组织和规模小、数量少的龙头企业,流通渠道成员之间大多数处于产销分离阶段,不能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导致合作化水平低,渠道关系不稳定。其次,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间信息流通不畅。供应链上缺乏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的统一信息平台,以至于各个经营环节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由于系统环节较多、运作主体层次多、电子商务应用滞后等,造成商流、物流、信息流缺乏协同效应。再其次,政府对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建立运行缺乏整体统筹与宏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功能发挥。最后,由于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间大多数是“一次性买卖”,各环节只考虑自身利益,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各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难以被有效记录、传递和储存。
二、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1.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建立在商务平台上的互联网节点,能够把政府部门、金融以及企业组织聚集到一个虚拟的中心市场上进行商务活动,可以使企业在产品的供应链上实现互利合作。
如图1所示,电子商务平台体系结构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商务基础平台: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运行环境以及管理工具,可与多种类接口连接。(2)内部信息系统:基于WEB、B/S架构等技术组建,主要为用户提供信息,作为用户决策的依据。内部信息系统一般作为基础构建电子商务平台。(3)电子商务服务平台:ο钟械墓δ苋砑进行集成,增强系统服务功能,为企业或用户提供公共服务,支持企业或个人进行交易洽谈等商务活动。(4)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该部分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部分,是协调、整合信息、货物流、资金支付、关联、高校流动的重要场所,为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具体支持。
2.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如图2所示,电子商务平台基本架构主要由信息管理系统、供需管理系统、交易管理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四部分构建而成。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云计算、网络、信息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了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价值流能够融合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使各环节无缝对接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供应链中生产商、加工商、供销商、物流公司以及消费者都是平台的直接使用者,通过平台实现协同运作。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接入电子商务平台,为其运行分别发挥监管作用和支撑作用。
(1)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数据库、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是参与者的信息管理中心,同时是整个平台的核心服务组件。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各农业网站的市场、技术、政策等信息以及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实现了农产品网络化市场的推广。同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供应链上参与者间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参与者可以进行信息的查询、以及管理等工作,从而实时掌握市场信息,合理安排生产计划。(2)供需管理系统:融合先进的 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DRP(分销资源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是供应链各参与方协同运作的关键,主要包括渠道管理、客户管理、运作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功能。供需管理系统通过多功能接口技术与参与者的信息管理平台相连接,以确保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实现信息共享,加深各主题间的协同运作。(3)交易管理系统:基于EDI(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平台可以实现产品推广,交易管理、订单管理等功能。消费者与供应链各参与者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进行在线沟通、咨询,在线订单,在线支付,实现整个交易流程的电子化,提高供应链各主体的运营效率。(4)安全追溯系统:安全追溯系统基于RFID等物联网技术手段建立,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各环节中的活动信息进行管理记录,可以保证消费者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信息,为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是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追溯系统能够约束参与者的农产品生产活动,可实施缺陷产品召回,促使生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产品的安全质量。同时,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有助于提高产品供应链效率,提升品牌形象。
供应链信息管理特点范文4
关键词:服装行业、供应链安全、物流、策略
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是当今国际物流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可靠,同时又能维持供应链应有的效率,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服装行业也不例外。随着近几年中国服装业发展速度趋缓、服装业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出口市场风险系数提高等问题日益显现,许多服装厂商已把关注重点放到服装企业供应链上,但由于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管理等环节的不合理整合,导致库存过大、物流成本过高、反应速度过慢、退货繁琐等一系列问题,威胁到供应链的安全。
服装供应链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问题
服装供应链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顾客连成一体的模式。目前,传统的服装供应链模式是直链状态,只有相邻公司之间存在信息共享,导致需求放大、库存过高,降低了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商发出的物料发生了延迟甚至不可得,导致服装企业由于物料短缺而生产瘫痪;交通基础设施、车间设施、仓库及办公设备的延迟甚至不可得,妨碍了操作继续进行的能力,增加了物流运作成本;供应链中信息或通讯基础设施的缺失,导致无法对供应链操作进行协调,破坏上下游需求的共享。
面对中国服装行业的特点,传统服装供应链模式出现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
①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包装、运输、库存、配送和退货等物流环节的大量工作,时间压力非常大。如果市场反应速度慢,服装企业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传统服装供应链上企业多、产业链长,上下游的企业群体较难控制管理,并且资金链长、回收期慢,在成本、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IT技术没有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形成真正链接,信息无法共享,产品仅仅停留在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②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传统服装供应链效率低下、生产周期长,难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事实上,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就是进行“订单管理”,在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下是很难进行的。
③合理库存问题
由于服装产品的季节性和流行性,导致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短。以休闲装为例,订货会每年开6~8次,而产品的上市销售时间不过两三周。如果一款休闲装上市一周销不出去,就有很大的库存积压。服装供应链的理念是要尽量降低库存,但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目前在服装供应链中,由于环节多、信息不畅,经常出现库存层层放大的情况(图1)。因此,服装企业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合理控制库存。
④供应商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服装供应链中,供应商数量多,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没有针对性,造成不必要的成本。例如,供货有次品率问题,企业收到的物料中能用于生产的实际量低于预计需求量,需要二次采购,势必影响到服装生产,特别是服装周期短、流程连续性强的生产;供货存在延迟期,服装企业为了保障生产而提高库存量,或提前采购。此外,由于供应商多,各环节难以协调,经常出现供应短缺。
新型服装供应链模式下的安全策略
结合服装行业的特点、目前服装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以及供应链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服装业的供应链可采取图2所示的模式。在新的供应链模式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减少供应链的不安全因素:
①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
服装企业为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柔性生产、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必须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在此之前,服装企业要对采购品项进行定位,为不同的采购品项制定不同的供应战略,与供应商建立相应的关系。服装采购品项的定位如图3所示。
日常型采购(非关键性采购):这类品项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风险、机会、影响力都比较低,供应货源非常多,一般在供应链中不存在供应的风险。大多采用普通件的战略、公开投标的传统购买机制,但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杠杆型采购:具有IOR级别低但支出高的特征。这类品项的供应商也很多,买方的消费权力很高,因此,降低采购价格和其他交易成本是采购的主要目标。应选择那些能为公司降低价格及总成本的供应商,同时公司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压价、要求优惠待遇等方式进行杠杆调节。
瓶颈型采购:10R高,但支出低,能提供这种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很少,所以在供应链中这种品项的风险很高,但公司可以通过多样化、选择额外的供应商、替代的产品以及公司自己设计或与其他供应商合作等方式,降低对这类品项的依赖风险。
关键型采购(战略采购):IOR很高,支出也很高,只要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整个供应链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针对该品项,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供应质量和连续性,把供应商纳入一种长期供应关系。
进行采购品项定位后,还要对供应商的能力和表现进行绩效评价,尽量减少在供应链中由于供应商而带来的风险。
②建立物流网络
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面料采购、供应、生产为主的内部物流和以产品运输、配送为主的销售物流。选择物流公司、建立物流网络,对供应链的安全有很大作用。新型供应链中的物流网络如图4所示。以物流公司为中心,可以弥补生产者和用户、供应商在时间、空间等所有权分离,有利于制造商、零售商、用户的纵向联系,提高市场反应机制,以减少供应链的不安全因素。
选择物流公司时可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考量:价格因素(运输价格、库存价格、其他价格、增值服务等),时间因素(到各地的时间以及时间的观念等),服务(订单的满足率、破坏率、物流网络的覆盖率等),商务(交货方式、付款方式)。
通过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络,可以弱化因批量订购和提前期而形成需求放大效应,降低订货成本、运输成本,满足、批量、多品种的需求。在这个模型中,实行了“订单管理”,根据零售商的订单进行生产,有效控制库存量;同时,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使得上游企业有能力延迟或加快送货。
③加强销售商的控制
销售商是连接服装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的纽带,是在供应链末端实现产品向客户流动的经济实体,因此,服装企业有必要加强销售商控制,通过与销售商建立联盟关系,将有助于服装企业提高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作效率。在新型服装供应链模式中,对销售商的控制包括:销售商放大供应链需求效应的控制、销售商销售情况控制、产品信息共享控制、销售商提前期的控制、销售商观念的控制。
④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协调各供应环节
供应链信息管理特点范文5
内容摘要:顾客关系管理是餐饮连锁业运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首先对餐饮连锁企业顾客的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消费者就餐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餐饮连锁业顾客需求信息管理的内容,最后提出了餐饮连锁业实施顾客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餐饮连锁业 顾客关系管理 需求信息管理
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管理消费者的信息资源,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和顾客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更大程度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挽回失去的顾客、保留现有的顾客,并不断地吸引新的顾客,挖掘并牢牢地把握住能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消费群体,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优势。
顾客处于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的终端,它能推动整个餐饮连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餐饮连锁企业与传统单店经营的餐饮企业相比优势之一是餐饮连锁分店分布在不同的多个区域,能够获得不同区域更多的顾客。这些顾客是餐饮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顾客进行管理,与顾客建立一种相对稳定和密切的关系,时刻了解顾客最新的消费需求动态,赢得顾客的消费忠诚,从而实现餐饮连锁企业和顾客的价值增值,达到双赢。
顾客关系管理是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延伸,它能帮助餐饮连锁企业减少营销体系中的中间环节,通过新的扁平化营销体系,实现餐饮连锁企业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从而降低销售成本。但是,在现实操作中,许多餐饮连锁企业在进行顾客关系管理时,盲目性、随意性、非科学性的成分很重,大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所以,餐饮连锁企业亟待需要用一种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来重新进行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消费者就餐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把握顾客需求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饮生产和营销活动,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对顾客的类型、顾客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等特点有所了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认知特征主要是对产品的概念的认识和评价,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如消费者的认牌购买风格等。
具有不同购买动机的餐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不一样。按照购买动机可把餐饮消费者划分为便利型就餐者、求廉型就餐者、求实型就餐者、求新型就餐者、感情型就餐者、社交型就餐者、商务型就餐者和习惯型就餐者,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顾客到餐饮连锁企业进行消费的行为和消费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顾客本身的因素、餐饮连锁企业的因素以及其它因素。顾客的因素包括顾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餐饮连锁企业的因素包括餐饮连锁门店的地理位置与内部就餐环境、餐饮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服务质量、餐厅的卫生条件、餐厅的美誉度、餐饮连锁企业的知名度等等。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调研而形成的2003年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中,被调查者光顾餐饮连锁企业时对餐厅的卫生条件、餐饮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以及营养健康等因素特别关注。其它因素包括顾客与餐饮连锁门店的距离等。
顾客需求信息管理
餐饮连锁企业制定合理和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各层次的需求,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和市场份额,是在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充分了解顾客消费需求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的。顾客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顾客期望和超越顾客期望。顾客基本需求是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或基本功能,如果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顾客最基本的需求,顾客将会失望,然后离去。顾客期望是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仅仅具备必须的属性或基本功能,还能满足顾客潜在希望得到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旦得到了满足,顾客就很可能成为回头客。超越顾客期望是指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或者满足顾客从未体验过的需求,这种超越可能给顾客带来意外的惊喜。
餐饮产品具有不可储存和即时性,即顾客点菜后才进行餐饮产品的生产,而且产品即时消费;餐饮产品的原料又具有易腐烂等特性,这些特性都决定了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每个餐饮连锁分店每天的销售量,从而进行原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原料的过量或缺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而失去顾客。这些都要求餐饮连锁企业要对顾客的需求信息进行管理。因此,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对顾客需求信息进行管理,能够使餐饮连锁企业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比竞争者更快、更有效地向顾客提供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顾客需求信息的管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
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收集是顾客信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餐饮连锁企业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的渠道很多,包括直接与就餐的顾客闲谈、组织市场调查、网上留言调查、顾客点菜信息获取、顾客意见反馈以及其它渠道等。其中市场调查、顾客的菜单信息是最为重要的来源,尤其是菜单信息,它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顾客短时期内的消费倾向。
顾客需求信息的分类与分析
顾客需求信息的分类与分析是对收集的顾客需求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与分析,主要是把顾客需求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从而进行统计分析、顾客需求趋势分析以及需求关联分析。需求信息统计分析是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分析顾客的年龄、家庭状况、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等,从中了解哪些菜式比较受欢迎、什么时段会出现就餐高峰期、顾客需求的季节性变化、消费者的消费额度、顾客的基本需求与顾客期望等等。需求趋势分析是通过分析获得的信息,预测消费者短时间或一段时期内的餐饮需求倾向和趋势。需求关联通过集成有关的信息,分析不同餐饮产品之间的销售关联度,即了解顾客喜欢什么样的餐饮产品搭配等等。
由于顾客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在分析这些顾客信息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连续性和时效性。
顾客需求信息的共享
顾客作为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的末端节点,其需求信息也就成为餐饮连锁业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源头之一。需求信息的透明是整个餐饮连锁业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基石,实现顾客需求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地减少最终市场需求信息沿供应链向上传递过程中的波动程度放大现象(即所谓的“牛鞭效应”),使供应链上的成员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和配送计划,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最终顾客的满意度;同时,顾客信息的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餐饮连锁企业与其它供应链成员的相互信任,有利于稳定双方的长期合作。
把顾客需求信息与销售数据、存货数据、生产调度数据、需求预测数据以及配送计划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汇集到餐饮连锁企业总部的信息控制中心,使该信息中心形成一个具有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等功能的系统。由该信息中心根据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频度、企业的商业机密与信用度、业务合作时间的长短、关系的密切程度等决定信息的公开程度,从而实现不同合作伙伴对信息的差异化共享。
顾客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采取顾客类型细分策略
顾客关系管理可以简化为这样一个过程: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增进关系,或者是吸引顾客――留住顾客――升级顾客。根据著名的20%-80%营销法则,企业经营利润的80%来源是20%的重要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而不同的顾客对服务水平和服务类型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对于不同类型的顾客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差异化服务策略,而重点放在比较重要的20%的顾客身上,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对顾客的信息加以分析,可以把顾客细分为忠诚顾客、偶尔消费的顾客和潜在顾客。忠诚顾客数量占餐饮连锁企业总顾客数的比例比较少,但是能给餐饮连锁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对于这类顾客,餐饮连锁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对他们给予必要的折扣优惠,经常地和这些客户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掌握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对一营销”的个性化服务,并听取他们对于本企业在服务、菜品质量、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正,使这些顾客真正成为餐厅的忠实顾客。偶尔消费的顾客数量比较多,但是消费额比例不太大,对于这类顾客,餐饮连锁企业必须依靠高品质的餐饮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他们,找出企业各个方面与他们需求之间的差距,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改进,提高他们对餐厅的满意度,以此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促使他们增加消费的次数,进而成为忠诚的顾客。对于潜在的顾客,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购买动因与消费价值观念,发掘他们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需求,吸引他们来餐饮连锁分店消费,并以高质量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留住他们。
对顾客类型进行细分,重新进行目标市场的定位,了解不同顾客的餐饮消费需求情况和目前的满足情况,能发现对哪些顾客的服务需要进行较大的改进。通过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差异化与层次化,区别对待重点客户、特殊需求客户,使得客户服务更有针对性和经济性,从而实现餐饮连锁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以及顾客满意。
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
顾客满意度是用来衡量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受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便于企业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建立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不仅仅局限于顾客对餐饮食品的口味、价格合理性、食品多样性、服务质量、卫生条件、店面位置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还要分析顾客预期质量、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感知价值以及顾客忠诚等多个方面,从而建立完善的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通过定期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测定顾客的满意程度,不断地设立改进目标, 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调整餐饮连锁企业的经营活动。
把顾客信息管理纳入供应链信息化系统中
对于大中型的餐饮连锁企业来说,为了全面、准确、快速地了解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开发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把顾客信息管理纳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中是很有必要的。餐饮连锁业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和主体之间都是双向联系,扮演着双重的角色,而顾客是推动整个供应链前进的动力,既是这条链的开始,也是这条链的归宿。因而把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加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系统,使供应链形成一个闭环,良性地循环下去。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顾客基本信息管理、顾客需求信息管理、顾客满意度评价、信息反馈与共享等。
参考文献:
1.杨铭铎,华庆.论餐饮客户关系管理模式[J].商业研究,2004
2.陈学军.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J].消费经济,1999
3.涂永式.四类不同购买行为的餐饮消费者[J].中国商贸,2001
4.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3年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R].2003
5.朱忠华.顾客――服务三角形的中心[J].中国质量,1999
供应链信息管理特点范文6
1.1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中条形码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利用条形码对货物进行信息读取和识别的基础之上的,条形码技术也一度对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其应用的实践深入和信息化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新要求,其存在的局限和问题越来越多。首先条形码的易损性使得其兼容性和可读性较差,造成了物流配送中心货物信息和相关物流信息较低的采集率和准确率,订单数据不规范,货物盘点周期较长以及库存货物损耗较高等;其次,条形码技术不能有效的满足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配送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不能为物流配送业务中相关主体间的业务协调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从而使得物流配送中的配送能力相对于动态变化的客户需求来说缺乏应有的弹性和柔性。
1.2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中RFID的优势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建立在无线电技术之上,其在货物信息读取和识别中具有很多优势,诸如可以读取不可见的货物标签,可以不在精确对位下实现快速读取,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货物标签的信息读取、写入和修改,同时在数据防伪和数据安全中还有很多优良表现。建立在RFID基础之上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经营运作成本的降低和运作效率的提升;可以为库存中的每件货物提供一个唯一编码,防止货物假冒行为的发生;大幅度提升货物配送过程中物流信息的准确度;可以在供应链环节上下游成员中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将货物当前物流状态和空间形态快速存储下来。因此,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实现物流信息精确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流配送的快捷和柔性反应。
2面向供应链的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分析
2.1以零售服务为基础的供应链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主要面向零售商物流服务,囊括了从原材料物资采购、生产制造、加工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货物配送、产品回收及信息管理等一系列作业,因此必须从供应链运作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物流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本文引入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来构建物流配送中心面向零售业服务时的业务流程和内容,如图1所示。从图1来看,零售物流配送业务主要包括订单需求管理、货物库存管理、货物运输管理和货物配送支持管理等内容,考虑到我国商品零售业供应链运作的现状可以得出面向零售业的物流配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即货物入库、货物存储、理货和出库。
2.2基于RFID的零售业物流配送业务系统框架
零售业物流配送业务的四个主要环节中每个环节的物流管理和控制的内容各不相同。货物入库环节的关键在于保证入库货物信息的准确和完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注重入库货物的验收规划及其流程设计上;货物存储环节的关键在于实现存储货物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完好性,为此要做好库存货物盘点制度的设计和实现对库存货物信息的实时处理;理货环节的目标是根据配送订单需求及时地将货物整理好能够即刻实施配送任务所需要的状态,为此就需要实现对配送订单需求信息和储存货物信息的实时处理;出库环节的目标是确保根据配送订单需求将符合需求的货物送达到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为此要实现对配送订单需求信息与等待发货区域的整理和匹配。根据以上分析图2给出了基于RFID的零售业物流配送业务系统框架。
3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3.1系统设计目标
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中起着核心枢纽作用,它不仅链接着供应商、生产制造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其他相关客户,而且通过信息共享手段有机地将存储、捡货、理货、收货、加工、流通、配送等环节整合起来,从而来控制和安排各种物流资源高效率地运作,同时对相关业务信息和客户信息进行基于商业智能的分析以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面向商品零售业提供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应该能够有效地满足各种便利商店、连锁超市对货物的销售需求,同时还应该将相关货物的商品信息和库存信息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上游供应商,以帮助其及时正确地制定各种补货计划,从而保证各种零售商店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商品供应。配送中心还应该对各个零售商店的销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帮助其制定各种货物采购计划和进货数量,从而在此基础上来制定自己的货物配送计划,并最终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细化运作和管理。
3.2系统功能分析
图3给出了基于供应链的面向零售商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结构组成,该系统将面向零售商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划分成了五大模块,即客户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与原材料物资供应商、货物承运人、客户以及其他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联系和信息沟通,将外部的供应链环节与物流配送中心的内部业务职能有机地链接起来,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订单管理系统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客户的货物配送订单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后续环节诸如货物库存信息、客户信用资质审查、货物发票管理、货物分拣归类分配等进行处理从而做出如何履行订单的决策。卓有成效的订单管理可以帮助供应链相关企业实现库存管理的优化、缩短订单履行周期、提高订单履行绩效,从而加速仓库货物的周转速度。库存管理系统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涵盖了从货物入库开始直到货物出库为止的所有环节,包括货物分拣、上架、加工、包装、捡货路线、工作量安排、捡货员职责划分、库存水平控制等环节,同时使用一些库存管理控制的先进方法和思想来提供库存管理水平。配送管理系统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货物运输车辆的调度、零散货物的拼车与整装、运输路线的优化和选择、在途货物的跟踪和监控、客户意见投诉的处理以及运输费用的计算和控制等。财务管理系统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配送成本费用的计量、应收应付货款的记录与登记、发票的开具、货物对账单证的整理和收集、货款收付等财务核销管理等。
3.3系统架构设计
(1)层次结构。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划分为3个层次,即数据层、业务层和决策层,每层的关系及其包括的内容见表1。数据层存储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业务层处理对来自数据库中的报表信息、合同信息和票据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商业应用指将来自业务处理所得的信息应用于实际配送业务,诸如仓库作业计划、运输路径选择、库存管理实施;系统控制指对物流作业中的智能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对其完成动作指令和执行结果等情况进行反馈;决策层是指通过构建物流配送作业分析模型来辅助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物流战略和计划的制定。(2)系统架构。图4给出了面向零售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图4所给出的系统架构从底层至上层依次包括以下部分,即系统安全环境、基础信息设施、支持平台、物流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应用、信息展示、客户端以及外部链接系统等。系统安全环境可以保护系统免受外部攻击威胁和非法入侵,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基础信息设施构成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平台,它主要包括一系列RFID设备仪器、条形码标签、GPS设备、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相关网络协议等;支持平台的作用和功能是保障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它可以对系统性能的优化、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系统的管理和可靠运行以及相关应用的可操作性提供支持;物流服务平台可以为相关物流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维护提供辅助,从而简化相关应用程序开发的流程和任务;物流服务应用是该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它负责整个系统物流服务核心业务的逻辑,定制各种物流作业流程,并通过对业务单元组建的调用来完成各种应用;信息展示主要面向各种商用应用终端,为其制定具体的信息表达方式和显示模式,将物流服务应用中的各种逻辑计算结果提交给客户端系统并负责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客户端是客户与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媒介,包括各种浏览器、移动终端设备、java客户机等;外部链接系统与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主要包括银行的支持网关、客户认证中心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系统等。在构建面向零售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时,根据零售物流服务货物配送的特点,一般会包括多种类型的技术架构,其中建立在WebService基础之上的集成式B/S架构模式最为常见。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