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英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英文论文范文1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是事务所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也是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保障,所以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一方面,具有较大规模的事务所,审计经验较为丰富,注册会计师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比较容易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小所相比,大所的独立性更强,不会因为害怕流失客户,而向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客户让步;另一方面,大规模师事务所为了保持自己的长期竞争力和声誉,不会因为个别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去承担审计失败的风险。所以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2.审计收费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般而言,审计收费越高,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机会和空间越小。审计收费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而收取的等价劳动报酬。当然,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审计收费相应也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就越容易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换而言之,会计事务所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也会承担较高的审计压力和审计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事务所也会提供出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更多关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就更容易识别出企业是否为了某一利益群体在刻意安排经济业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3.审计意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方面,会计事务所不会轻易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因为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事务所将会承担较大的流失客户和诉讼风险。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对自己审计意见附有连带责任负责,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也会出具相应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也越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一旦被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公司的股价、声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受到证监会的处罚,所以一般上市公司不会轻易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综上,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4.结论
审计英文论文范文2
在我国,行业中的恶性竞争所导致的过低的审计费用会对独立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迫使事务所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雇佣更多的初审人员来代替注册会计师,以损害审计质量为代价来减少审计成本,这样有可能无法查出重大的审计问题,即便发现,也有可能迫于审计费用的压力而与被审单位合谋。
(二)审计收费的费用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这里的费用结构指主要是指某一客户的付费占整个事务所收入的比例。当某一或某几家客户所提供的审计收费占事务所整个费用收入总和的比重很大时,该事务所就有可能单纯从利益出发,屈从于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将很难保持独立性。
(三)审计收费支付时间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费用的拖欠对独立性的损害非常严重。所谓拖欠审计费用,一般是指在连续审计下截止签订本年度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尚未完全支付上年度审计费用,在变更审计下对前任事务所尚未完全支付审计费用的行为。拖欠的审计费用是对今后年度审计工作的影响,说明上市公司和事务所之间存在着非本年度审计费用外的经济利益关系,形式上与实质上均未完全独立。
(四)审计收费的披露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英文论文范文3
(一)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独立性较差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一般都是采取企业领导直接管理的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就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管理者的制约,不利于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全面开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从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中挑选,甚至主要是在财务会计部门中选择,未能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制度原则,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无法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审计工作。会计审计工作的组织结构、管理权限以及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独立性较差的问题,势必会对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审计方式落后
当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上,仍然是采取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这种防弊查错的事后会计审计方式,无法形成事前以及事中审计监督,造成会计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约束监督管理的实际效果较差。
(三)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早已步入了信息化,因此对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财会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工作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办公能力。然而,我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较大,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造成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二、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管理完善策略分析
(一)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由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约束,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确保企业会计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针对企业会计审计机构的管理建立一种新的审计管理模式,可以采取建立审计委员会的形式,避免审计管理机构在某部门或者是某管理者的单独管理下,将审计委员会作为相对独立的机构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能够不受干扰的开展实施,进而提高审计效果的真实可靠性。
(二)明确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重点,改善业务处理方式
提高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必须明确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重点就是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资金流动使用、利润分配、会计核算、业务决策以及风险管理所进行审计监督,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提高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在审计的业务处理上,则尽可能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利用数学模型、统计抽样、投资分析等数字信息加工技术和方法,形成全面的审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掌握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以及管理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三)进一步的拓宽企业会计审计的范围
现代企业通常都具有经营业务范围相对较广、职能部门划分较细的特点,因此,针对现代企业的这些特点,应该进一步的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以实现对企业整体的有效审计监督。首先,在审计工作的关口设置上,应该将关口前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以及业务决策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动态审计,确保能够全方位的实施审计监管。其次,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针对每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数据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全面细致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果,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四)建立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审计人才队伍
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审计人才的支撑,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应该按照新型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需要,打造高水平的审计人才队伍。对于会计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能廉洁高效的、坚持原则、不受干扰的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在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结构的调整上,应该选择业务素质能力高、结构知识全面以及信息化业务办公能力强的人员补充到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队伍之中。再次,应该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强化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通过聘请优秀专家学者授课或者是组织员工外出学习的方式,将新的会计审计理念、方法带回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完善的审计体系。
三、结语
审计英文论文范文4
关键词:审计轮换制度;审计质量;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一、前言
审计轮换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指注册会计师对某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并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年限做出限制。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是一种更为彻底的轮换制度,指的是对会计师事务所为某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做出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制度下,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为某一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达到一定年限之后,上市公司必须更换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
中国目前实施的是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中国证监会2003年10月8日颁布的《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证监会计字[2003]13号),明确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具体的轮换方式。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签字注册会计师、审计项目负责人连续为某一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证券及期货经营机构、证券及期货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美国实施的是会计师事务所轮换,2002年《萨班斯法案》规定:负责某公司审计项目的合伙人或负责复核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须以五年为限进行轮换。
按照DeAngelo(1981)对审计质量的经典定义,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的联合概率。其中,审计师是否能发现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是由其专业胜任能力决定的;而审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后是否进行报告则取决于其独立性。可见,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师的独立性两个方面,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越强,审计质量就越高,反之则较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外的审计轮换制度指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就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是否能提高审计质量,历来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肯定观点
(1)能大大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Mautz和Sharaf(1961)注意到,长审计任期本身并不直接损害审计质量,但是可能带来审计独立性问题,即会在无意间损害注册会计师的诚实公正,这是对独立性的最大威胁。
美国参议院Metcalf委员会(1976)表示:“事务所强制轮换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种方法”,认为“公司与其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长期关系将会导致事务所与其客户管理层的利益密切相关,从而事务所独立发表意见变得困难,进而给审计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对事务所进行定期轮换。
Dopuch、King和Schwartz(2001)认为定期审计轮换制度无论在单独实施,还是与强制审计保留制度共同实施,均显著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在这两种制度都不实施的情况下,审计独立性最差。
(2)可以控制审计任期过长带来的职业懈怠。Mautz、Sharaf(1961)和Johnson、Lys(1990)都发现: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时间越长,对自己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形成思维定式,审计工作变得过于程式化,不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情况,对审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Knapp(1991)在调查审计委员会成员对事务所规模、任期以及审计策略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看法后发现,在审计委员会成员看来,当审计任期较短时(1~5年),审计任期与事务所发现错误的能力正相关,而随着任期的增加,审计任期与发现错误的能力负相关。
2、否定观点
(1)不能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虽然美国《萨班斯法案》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任期做出了规定,但没有要求强制轮换,美国国会要求国家会计总署针对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可能对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研究。该研究表明,这一制度将为上市公司带来额外的财务成本,而且新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前任事务所积累下来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制度方面的资料,因而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并非能够增强审计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政策。Dunham(2002)认为,新轮换的审计师缺乏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经验特点了解,缺乏对特定客户的专门知识的积累,因而其保持审计独立性的能力受限,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2)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Bates、Homer L.等(1982)以67家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客户关系对审计师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进行审计师强制轮换的样本组的重要性水平显著高于进行审计师强制轮换的样本组,从而反对轮换事务所。Carcello和Nagy(2004)发现,财务报表舞弊较容易发生在审计合约的初期。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师对客户更加熟悉,更有经验,有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和判断。
(3)加大审计成本。美国审计总署GAO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潜在影响的研究报告(2004)发现:几乎所有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富》1000公众公司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GAO认为,如果考虑到额外的财务成本、以前对公众公司审计所获得的经验的损失以及当前正在实施的改革,事务所强制轮换可能并不是加强审计师独立性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4)增加审计失败的风险。Palmrose(1991)认为,在新获得审计业务开始的几年,更容易遭遇审计过失的诉讼,主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乏识别客户特殊风险和问题的足够经验。这里所说的经验是指注册会计师拥有的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特定客户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专有性资产。
另外,有些学者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审计任期并不损害审计质量,相反还能抑制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Johnson和Reynolds(2002)使用异常应计的绝对值以及应计持续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了事务所任期与盈余管理、应计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较长审计任期的财务报告质量并没有下降,审计任期的延长不会损害审计质量。Myers和Omer(2003)使用非正常应计项目绝对值和当前应计项目绝对值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指标,研究了审计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审计任期越长的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与流动性应计的绝对值越低,说明较长的审计任期能够抑制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目前理论界对强制轮换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对强制轮换所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且主要是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近年来也有所发展。
1、肯定观点。认为强制轮换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的学制,主要认为该制度可以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例如,熊剑、罗晨燕(2003)指出,审计轮换制度可以从提高审计独立性、减少审计判断偏误和保持审计职业谨慎等方面提高审计质量;何红渠、潘春霞(2004)和吴粒、张璐(2004)认为,我国应当实施更为彻底的事务所轮换制度,以适应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状况;兆华(2005)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被审单位与事务所的“共谋”作假行为,认为事务所定期轮换制是发现“共谋”作假的最佳制度设计,对治理“共谋”作假是有效的,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实行事务所定期轮换制的迫切性。
2、否定观点。与持肯定观点的学者恰恰相反的是,有学者认为审计轮换制度不但不会提高审计质量,还会增加初次审计成本。如邓宇星(2003)认为,从长期来看,并无证据显示审计轮换制能够获得其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的益处,反而它可能有损审计质量,增加成本。
夏立军、陈信元(2005)以沪深股市1996~1998年期间可能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ROE介于10%和11%之间的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任期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审计师任期增加不会削弱审计独立性,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事务所而言,还会增强其独立性,对审计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李爽与吴溪(2006)考察了证券市场中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自然轮换规律,以及强制轮换政策的执行情况与产生的初步影响。研究发现,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的效果是有限的。
3、中间观点。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审计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不足的一面,不能简单地认为审计轮换制度与审计质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如余玉苗发现,在长审计任期情况下,既存在损害审计质量的因素,也存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因素;夏明会(2002)认为,审计师轮换的优点是能直接或间接提升审计独立性或提高审计质量;缺点是有损学习经验效应和增加审计成本。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轮换制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实证研究,但是都没有对审计轮换制度是否提高审计质量形成一致的看法。
国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更多的是拿出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结论来看,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审计轮换制度会损害审计独立性,造成职业懈怠,增加审计成本、审计失败风险进而损害审计质量,或审计轮换制度可以提高审计质量但提高有限的观点,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也多显示较长审计任期反而会提高审计质量,因此更倾向于反对审计强制轮换制度。
国内学者在这一问题上似乎表现得模棱两可,审计轮换制度到底能否提高审计质量还不得而知。国内研究缺少实证,且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也基本沿袭了国外的模式,实证研究的结果同国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即不支持审计强制轮换制度。
但是本文观点认为,审计轮换制度能够提高审计质量,我国应当实施更为彻底的事务所轮换,只是任何一种制度本身不能单独的发挥其作用。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审计轮换制度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立军,陈信元,方轶强.审计任期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1.
[2]李兆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5.3.
[3]刘启亮.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4.
[4]桂良,汪犁,凌志雄.强制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征文.
审计英文论文范文5
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对审计风险的计量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根据上式,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如下缺陷:
1.1只定性分析审计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只是定性地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风险。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考虑了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环节,并用公式来描述审计风险的概率,无法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即计量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金额的可能性。
1.2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方法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主要原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请求因素、社会宏观法律环境因素等。
1.3无法描述道德风险审计案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完全是由于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态度有时也会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人们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发展外,亦开始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的审计模型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企业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主体接受贿赂;审计主体为了经济利益压低价格有损同业等。
1.4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不完整随着审计风险含义的扩大,审计风险控制就不能只局限于审计过程和所审计的对象,必须把审计风险的控制放在一个系统中全面把握,还应考虑审计环境影响、人员因素及后果等。审计风险范围也应扩大为审计主体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和会计行业风险,还包括审计结论利用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以及赔偿风险。
2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
2.1认定层次风险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2.2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简称战略风险)。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2.2.1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2.2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而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也将审计引入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2.2.3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也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例如毕马威国际(KPMG)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BMP),专门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关键经营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结果。BMP提供了一个审查影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2.2.4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一一排除。而该模型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
3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应用框架
3.1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审计风险可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可能性一般按概率来进行表述,如极小可能的概率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很高,独立审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消除会计报表的错误和不确定性;缩小或消除社会公众合理的期望差距。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但独立性最终体现在注册会计师独立承担审计风险责任方面,因而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它只能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用数学概率表示应不超过5%。
3.2分析战略风险在确立了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应该控制在5%以下之后,应全面分析战略风险。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有效性和会计报表的关键认定是否合理、合法。新的国际审计准则列举了28种可能暗示存在舞弊风险的环境和事项(IAASB,2003)。
3.3分配剩余审计风险评估完战略风险概率后,可按照传统的方法分析认定层次的风险概率,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是重大错报风险概率。最后根据确定的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得出关于剩余审计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的概率,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范围,即可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满意程度。
审计英文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速套路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陕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的迅速扩大。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07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7万公里。另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业务性质的多元化趋势包括:①处于建设期的建设项目企业②处于经营期的营运管理企业;③高速公路养护、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生产安装,收费、监控及通信系统的设计维护,服务区经营、物业管理等副营企业。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日益形成的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多元化的业务范围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2004年l1月19日,交通部以第12号令的形式了经修订的《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下简称《规定》,并于2005年1月1臼起施行。《规定的实施,是规范交通行业内部审计行为,促进和加强交通行业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和动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既包括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电包括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贯彻落实《规定》的精神,是摆在当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前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建立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内审体制
1.把握职能,明确目标。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多元化,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然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目前内审职能仍然受我国内审起步阶段“作为国家的代言人”的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审职能与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界定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一方面使内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规定对内审职能的最新定义是:交通经济监督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评价和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为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现经济目标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行为。通过新定义,可深刻了解到内部审计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向企业领导提供真实的控制信息,使企业在管理中目标到位、措施得力、管理有效。因此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是内审的主要目标。
2.拓展范围,准确定位。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基础设施,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仅靠政府有限的投入和交通规费的补充已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增长,必须广开融资渠道引入银团、民间乃至海外资本,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股权多元化、国际化应是势所必然。另外,由于高速公路自身发展的程度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风险来自多方面,传统的财务审计已远远不能适应经营者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影响内部审计的方方面面,迫切要求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等领域深入。
管理审计在加强企业内控基础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形势,内部审计必须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内审要找准定位,充分利用内审人员对企业相对熟悉的有利条件,以服务为目的,以监督为手段,扎实服务,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内审工作才有生命力。
二、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具有高度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内审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
我国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多数来自财会队伍,专业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②审计手段落后,远程审计、计算机审计涉足甚少。③缺乏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审机构设置种类多样:有的设立了专职的内审机构,有的将其并入财务或纪检监察部门。许多内审机构势单力薄内审的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
面对新的形势,首先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领域的拓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及IT审计人才。二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三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发挥作用的关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目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有的受总会计师领导,有的受总经理领导,有的受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双重领导,有的受监事会领导,有的受董事会领导等。从表面上看这是形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内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结合我国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1.善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经济业务量也不断扩大,每年一次的现场审计监督手段已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如今,计算机己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资财会和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加之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物资供应商、金融机构、税务部门等外部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伸入“网络”空间。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企业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内部审计的科技投资力度,使内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Et进入信息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尽可能减少、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积累经验,积极攻关,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新方法、新技术。
远程审计是利用审计数据接口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得被审单位的原始数据,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运用审计软件分析判断,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或在网上公布审计报告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EDP)进行审计,即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②计算机辅助审计,即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
目前,能够适用高速公路企业的审计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大多数企业均不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如何对那些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推动交通内审信息化建设,笔者建议,吸收全行业既有计算机基础理论水平、应用能力又有内审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实践与理论研讨活动,对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攻关,总结和推广计算机审计的专家经验等,势在必行。
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内审部门多种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1.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型的不利因素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为了提高运作效率,需要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内审部门也不例外。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问题在我国提出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简单,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①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深受其独立性、权威性特征的影响,而这些特征的强弱多由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和内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②内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③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绩效评价一般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④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计量,用定性方法又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⑤内审部门提供的咨询服务依赖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作业单位的具体行动,很难评价咨询服务的质量。
2.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型的设想原则:保证指标的有用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把握考核重点,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多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实现多种构建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作业范畴为对象,将内审作业细化,针对具体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另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时间长度设置短、中、长期考核指标。再一种方法是利用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首先界定内审部门可以影响的企业绩效目标,接下来分析内审部门要作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目标,把这些成果作为内审部门的考核标准。
总之,就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现状而言,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迅速扩张的要求。因此,面对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迈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扎实服务才能破冰前行。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刘步存.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邱胜利.网上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