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管理原理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管理原理的优缺点

科学管理原理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教师 自我管理 促进 专业素质 提升 内涵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2-02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首先是员工素质的竞争。"那么在学校这个市场里,社会多元化、校际间竞争激烈、家长教育消费选择、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等,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深深体会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是多途径的,而实现教师自我管理愈来愈突显出其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教师的自我管理

谈到自我管理,可能有人认为它是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在企业中,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员工个体对自己本身,即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这种管理是主动的、自动自发的。

同样在学校也是如此,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教师个体能积极主动地准备、参与、执行,甚至还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什么事都做在前面;而不是社会、学校领导、家长强加的,是自己形成的自我追求动力,当机遇一旦来临,就有成功机会,因为机遇永远垂青于时刻准备的人!

二、教师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1、学校发展的现实。

我校虽是一所具有较久办学历史的市级示范高中,无法跻身于名校之列。但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现有4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人。学校教职工160人中,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中学一级教师62人,硕士学历6人;其中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教坛新星"1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优秀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37人,省市优秀班主任12人,淮南市"教坛新星"2人。28人获得国家、省、市级模范(优秀)教师、称号。虽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对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学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身在这样一所学校,决定每一位教师不得庸碌,不得庸才!如果不求上进,安于现状,就会庸庸碌碌一辈子,甚至处于个人专业死地,被淘汰出局!

2、教师的自身成长。

在这里,我想到了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如今,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那么,在教师自身成长中,我们怎样捕捉到这只"蝴蝶"呢?教师只有实现自我管理,才能从入门期一步步走向稳定更新期;从普通走向优秀,走向卓越!不被社会抛弃,不被职业抛弃!

3、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

教师自我管理往往是被忽略的,大多重视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者。自我管理能力强的教师不仅能高绩效地完成工作,而且能够以自身的楷模作用带动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班级学风浓厚,学生和谐成长;自我管理能力弱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大多缺乏计划性,比较盲目随意,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权威感和信任感,班级缺乏凝聚力。所以教师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决定着一间教室的质量如何!

三、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途径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没有目标就是无头苍蝇,教师实现自我管理也是这样。

l、规划教师职业个体目标。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这一职业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较高,但因为学校组织规模小,教师的跨学科流动也难于实现,很多教师常常觉得工作了一两年后就可以看到二十、三十年后自己的样子。因此,教师更需要克服职业倦怠,规划自己成长目标显得尤为必要,要在大目标下分出小目标,一年年分步实现大目标: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导师……它们就像一座金字塔,成功的目标发展可以使教师获得人生满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2、自我反思。

⑴了解自己价值观:价值观是教师对是非、善恶等的判断,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个体的行动进行指导、约束、规范。如,现在最敏感的绩效工资改革,与其说是教师群体关于评价与分配的博弈,不如说是教师个体灵魂的挣扎,考量着教师价值观的厚度。

⑵发现自己优缺点:大家都熟知"木桶原理",个体如果从自己的长处出发,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如果是从自己的短处出发的话,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⑶了解自己学习方式: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与消化知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擅长的学习方式、需要的学习环境也是不同的。一位很有成就的老师说:"请投资自己的大脑!在浙江山村教书时,我用20%工资买书;在成都时和扬州时,我年平均购书万元--这是一个正性增长,一个长远投资…… "这一点对我们老师很有启发。

3、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随着城市和乡镇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学校和学生都越来越少,教师开始富余了。也就是说,教育内部人才市场的形成具备了条件,哪些教师可以上岗,哪些教师要交换出去分流出去,都要由市场说了算。其实市场这只手虽看不见却是可以推测的,从需求中推测你的价值。如果你被你的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需要,你的价值就会很高,你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总之,教师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教师自身成长,还对学校组织整体效能的提高和目标的达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一切都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有力彰显。每位教师只有从"自我"角度出发,加强自我管理,使自己专业强大起来,才能在这个时代,在一方校园,在一间教室,去赢得职业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开拓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新途径,丰富其新内涵。

参考文献:

[1]《科学管理原理》〔美〕弗雷德里克.泰勒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科学管理原理的优缺点范文2

一、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

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的10项指标,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吸取了西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精华:一是吸取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层层分解的思想;二是吸取了平衡计分法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的思想,体现了全面综合管理的理念。但笔者认为,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按规模大小把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型。有人认为,企业规模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也不同。但笔者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对绝对指标及企业净利润有影响,而该绩效评价体系中除了个别非财务指标外都为相对指标,使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了可比性,因此划分企业规模在绩效评价方面没有任何意义。

2.虽然把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但还不够,具体表现为非财务指标数量太少,权重太小。

3.没有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指标权重,而是笼统地把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80%,把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20%,有“一刀切”之嫌。

4.财务指标以传统的会计利润为中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充分吸收EVA的思想。EVA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业界提出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企业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EVA=税后经营利润-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将研究开发费用、顾客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并在受益期内摊销,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它的突出贡献在于既要考虑债务成本,又要考虑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净利润大于资本成本时才真正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

5.操作方法过于繁琐。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具体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导致其获取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从根本上违背了管理的本质。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战略管理思想的应用

笔者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为依据,由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此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了修正。这套管理方案注重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中的作用,突出战略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1.新方案只按行业而不按规模提供指标数值。

2.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如IT行业由于自身技术含量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应加大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3.运用EVA的思想,把资本成本放在与债务成本同等的位置上,同时又注意应用的简洁性。新方案用“有效利润”代替“会计利润”,有效利润=税后净利润-Σ(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投资人将资金投于企业,其目的在于获得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所以只有当税后净利润超过投资人把钱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称之为有效利润。有效利润的计算公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够精确,但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其简洁易行的特点,方便了它在企业中的推广,如EVA的计算公式精确入微,但由于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反而妨碍了它的推行。

为了清晰阐述“有效利润”这一概念,现举例如下:某制药企业于2000年3月4日设立,设立之日A投资20万元,B投资26万元,C投资50万元。2002年3月31日A又追加投资14万元,新加入的D投资10万元,又知2002年全年该企业实现税后净利润30万元,假设2002年银行存款利率为10%,求2002年该企业的有效利润。

有效利润=30-[20×10%+14×10%÷12×(12-3)+26×10%+50×10%+10×10%÷12×(12-3)]=18.6(万元)。

由于用有效利润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利润,所以一些与利润有关的指标计算公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所有者权益。

4.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避免“利润陷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论证单一目标的谬论时指出:目前关于目标管理的大部分生动的讨论都着眼于寻找一个正确的目标。这种寻找不仅会像寻觅点金石一样徒劳无益,而且必定是有害的,会产生误导。管理企业就是平衡各种各样的要求和目标。鉴于此,新方案对非财务指标更为重视,大大提高了其在指标总数中的比重。新方案把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财务状况、市场实力、内部经营管理、创新与发展,不再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而是把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列示,防止了次优化行为的产生,如公司为了得到较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少了对优质顾客的赊销,以致带来大量销售收入的流失。本方案可以消除这种次优化行为,有利于管理者从总体上把握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所有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此方案不仅是一种测评体系,还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取得突破性竞争业绩的管理体系。

5.在目前国家仅公布国有资本金绩效数据的情况下,新方案的实施可以其为依据,并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求得财务指标的最后分数,非财务指标的计算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为准。但是该法自身也存在缺陷,现举例说明如下: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为: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此公式正确,但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另外,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如右表中流动比率的实际值过高,仅此一项的分数就达到75分,掩盖了其他不良指标。新方案克服以上缺陷:①改进实际分数的计算公式。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分数=[1+(实际值-标准值)÷标准值]×权重。②避免以偏概全。新方案在最后的管理报告中给出了单项指标的评分等级,一目了然,使管理者在分析问题时不仅注意总体,而且顾及了个体,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选择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