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创新

在当前的社会下,人们的生活以及各项生产活动都充斥着科技信息化的色彩,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迅速地引进了适用性较强的数字多媒体设备,并且全面地发挥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简化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十分喜欢新颖会动的事物,因而对传统的纸质课本阅读学习的兴趣并不高。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地展开教学,以新颖灵动的信息技术教学图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流程,拓宽学生的语文思维及想象范围,打造一个活泼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引入不仅可以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能够多方面地促进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基础上享受愉悦的知识接受过程。相比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灵活,能够科学地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枯燥的课本内容立体化地展示出来,具有较强的灵动性,而且能够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迅速调整多媒体展示内容,便于进行整体教学的衔接。同时,信息技术可以通过PPT或者多媒体影像将课本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能够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适当培育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知识的融合,将教材之外的知识广泛地吸收和筛选进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也可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设多种趣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切实地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运用

1.以灵动的教学画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他们会根据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进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所学的语文知识,但是往往由于认知的缺少,只能对部分内容进行理解,而且当下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在课文中夹杂了一小部分图片,但还是缺乏全面的灵动性,无法对学生的理解产生深切的画面感,其教学效用就会大打折扣。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找到相关联的图片及影像内容,直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学习的热衷度,也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对三年级下册课文《女娲补天》进行讲解时,由于这节课文的故事性十分强,教师可以实时找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播放,带领学生共同观看和探讨整个故事发生的起因及结果,并在播放后适度提问一些相关的教学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故事的整体印象,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

2.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本身具有较的模仿心理,喜欢对大人的语言进行学习模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能够使他们耳濡目染地形成独特的学习兴趣和思想素质,并且由于小学生刚刚达到基本的认知水平,在各方面还有许多的欠缺,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其主要的心灵及各方面能力的成长就孕育于语文等科目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能够使课文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能够间接地给予学生心灵的艺术气息,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情感,逐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3.信息技术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创新融合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和活力,但是,仅仅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还需要运用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健全学生思想的过程中同步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各方面才能的发展。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本已经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和优化,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如果仅仅依赖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容易出现教学内容的不全面,实际的教学效率并不会得到太大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多方面的教学,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七律・》时,教师可以优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背景介绍,接着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理解,从而全面地优化教学质量。

总之,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紧追时代的潮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而逐步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2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观念问题是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部分领导、教师(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观念陈旧、认识落伍,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领导者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果领导者重视,那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如果领导者不重视,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那么这个学校的其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也不会很认真。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甚至是教育局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太重视的,他们大部分都关注升学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不重视,也不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对信心技术教育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就低,特别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打印、复印、排版,维护学校的网站,有时还得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等,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重,做的都是一些杂活,课时经常被占用。其他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杂工,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同: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虽重要,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但和升学比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以后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根本就没用,上课就是玩,浪费时间。

2.资金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加之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解决,它还需要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可以有效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在前期需要买设备,中后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软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开发,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少资金,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消费的课程。有的中小学还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每学期只是将课本发给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连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排,课本发给学生自己看;有的学校排课,但是无上机安排,仅仅是照本宣科。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供大家使用。走访发现,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少并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如此差,软件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有的是用光盘、幻灯片和磁带等形式进行,有的学校就只能“照本宣科”,有少部分学校不开展,让学生自学。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3.师资短缺问题严重

农村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条件限制,教师待遇等因素,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一直很难。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专门师资,且在城郊、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也可能会有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就很少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农村教师招聘难,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真正学教育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因此,存在很多教师即担任语文或者其它科目的教学,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他们只是凭借自学或者是在职培训时所学到的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开始给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设备维护、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等等,都比较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难,以至于数量少,师资短缺。年轻教师,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发展,造成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少,缺乏新鲜血液,创新也就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的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凭借以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4.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农村很多基础设施都落后于城市,这是经济落后所造成的,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城市的脚步,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的软件资源也自然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兼容性差,教师基本上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甚至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或者有少数计算机却没有联网。在这种条件下,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教师购买现成软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求教师自行开发教育资源又是强人所难。贵州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造成外面的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的零起点,使得教师忽视了一些已经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现在农村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计算机,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操作计算机,而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有的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而有的到初中才开始,甚至有的到高中了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绝大部分都是采取零起点 设置,这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没意思,那些课程都学过,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上课等于玩游戏的想法。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操作和使用,教学模式单一,很少做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同时发展。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操作和使用,比如:动画制作,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做,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却闭口不谈。其实不是不谈,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理论知识匮乏,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导致所教的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机械学习,很难培养学生自主的获取、加工信息能力,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型为主,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

转变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对于领导者和教师,我们应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到信息技术开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和学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根本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改变他们唯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当今知识量剧增,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唯一判断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信息社会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观念。

2.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贵州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能快速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集资金,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尽早建设好,让信息技术教育尽早开展。经费不足造成农村学校在购买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远远不及城市,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政府对于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加大投入,尽量缩减信息鸿沟。农村学校也不能坐等政府的拨款,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应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并尽可能地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常规设备的配置、设备的更新、软件的配备、设备维修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生存和发展,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才能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急需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较高,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引进时就必须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招聘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对于在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培训,且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希望提升哪些方面,从而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改进培训计划,培训过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以后培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4.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资源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眼2?演教师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且教师在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避免教师劳动的重复性,教师应该多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以地区为单位,一个地区的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对于开发出来的劳动成果,应放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库中,这样,这个地区甚至是所有人员都可以享用,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或者也可以几个或者几十个学校共同开发一个教育资源库,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这几个或几十个学校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供这些学校共享。毕竟让农村每个学校做一个教育资源库是不现实的,这样以地区或者以学校联合而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库,可以包含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学习。

5.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农村中小学因为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如果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因此,零起点的教材编写是很好的,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怎么教学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采取讲授型的模式,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并不等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只是操作练习,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阻碍了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尽早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眼参考文献?演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策略;应用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其应该深层次的把握和挖掘教材;应该以情夺心的课堂语言将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王国;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思维空间,让快乐在数学的天空中翩翩飞舞。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学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课堂教学效益是改革的核心问题、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需要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特点以直观形式讲解抽象内容,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逐渐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能力。

一、快乐式教学概述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改革要求可知,目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老师,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育人为本,在教学中,学校、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式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同时,快乐式教学常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平等的教学关系,并利用多种媒体,以知识点、教材为背景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快乐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认知、感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并受学生、教师评价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爱护、关心学生,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轻松地、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快乐式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分数认识”的时候,我们创设情境: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一起去取经的路上,为了解渴弄了一个西瓜。现在的问题出来了,只有一个西瓜他们四人怎么去分呢? 调动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把一个西瓜分成两份,然后两人一份; 有的学生会说: 把一个西瓜分成两半。然后把每半再分成两半。这样就可以得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的结论了,让学生思考其中每一小份与整个西瓜的关系,学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再对答案进行补充。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习效率高。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有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因此,运用快乐式教学,教师应从教材自身的“快乐因素”入手,利用直观教学工具,使用动态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让学生亲身感受面积的概念。可以拿出一本课本放在书桌上,课本的封面让学生用手摸一下,看一下。然后告诉学生你们所感受到的、所看到就是一个面积的。然后用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让学生感受一下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利用实物配合说明面积的概念。

(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验数学乐趣

从教育本质上而言,教育的目的是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知识内容简单,在实际生活中多运用到小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快乐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实际生活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感受生活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四边形的特性”时,我可以与三角形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在学习三角形时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呢? 让学生想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大家可以找到好多。如商店里的推拉门在拉开的时候就有很多平行四边形,然后我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些木条和钉子,亲手制作一个四边形看一下有什么特性,很容易得到四变形很容易改变形状,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教学中,从身边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在快乐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四)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评价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极为重要,教师鼓励的眼神、表情、语言等可对学生产生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回答正确的同学肯定、赞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在教学中,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不能漠然置之,应给予其积极回答的鼓励,鼓励学生下次积极发言,设法减轻学生因发言不好造成的心理压力,并在以后的课堂中,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快乐。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心理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氛围中主动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4

【关键字】小学数学;阅读;综合能力

说到阅读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想到文科教学,总想起那些经典名著等,殊不知在数学教学中也需要加强阅读教学.实践教学证明,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还可以在阅读中感悟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科学有效地阅读,这是小学阶段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然,数学学科阅读与文科阅读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严谨性,需要学生认真体会,仔细辨别.对于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式方法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一、抓实阅读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将阅读教学渗透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积极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本身可以积极探索阅读教学课堂的新模式,让学生从行为上习惯数学阅读,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教师不仅仅有效引导他们阅读有关数学素材,还可以让他们回归教材,对数学概念、性质等抽象的数学内容反复咀嚼,仔细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很多教师发现在实施阅读教学环节时,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题目进行阅读及分析,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后立马终止了阅读行为,但是教师对阅读的质量进行检查时,很多学生说不出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抓不住阅读素材中的本质问题.因此,抓实阅读教学环节,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仔细阅读,认真体会,理解阅读素材中的核心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留出阅读时间,还需要从外部环境入手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一,根据阅读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比如,对于一般性了解的内容,让学生大声朗读;对于数学概念、性质等,可以让他们默读,不仅提高阅读的准确性,还可以将句中的知识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与理解.

第二,标记强调,区分记忆.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在需要阅读的地方进行标记,做到阅读过程中强化理解.

第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数学学科中的思考,一般都以阅读为前提,引导他们充分阅读、主动思考,充分感知阅读素材,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是阅读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在阅读中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其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原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突出数学教学中的阅读环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数W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数学阅读的思想理念,教会学生用“看能力”获取知识、加工知识,从而得到升华之后的知识.

二、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解题的前提首先是阅读,引导他们认真阅读题目表述的内容,阅读中抓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善于抓住解题的突破口,这些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阅读.但在平时的测验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的解答往往不太理想,甚至对于题目中的条件不能准确把握,还有一些概念、性质记得很熟,但应用起来错误率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大多归咎于学生的粗心,却很少会想他是否真的读“懂”了题目.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目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读出题目真正的含义,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读出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在练习课时,我会让学生先默读题目或齐读题目,再对题目进行分析.问问自己,题目中要求干什么?再针对要求进行解答.遇到解决问题时,更要注重阅读,找出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及暂时不需要的信息,加以区别分析,从而选取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有时还会让学生“说题”――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说题”让学生清楚地用语言表达数学的解题程序;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解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

三、将课内阅读向课外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5

一、了解大纲,以“纲”为“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指路灯,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明确大纲中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清楚地认识所教年级的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心中有谱,从而有目的地制订教学计划展开教学活动。如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数与计算;(二)比和比例;(三)几何初步认识;(四)统计初步认识;(五)应用题;(六)实践活动;(七)整理和复习。我总是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力求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总趋势。

二、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

1. 明确教材的承前启后和重难点、关键

要分析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作基础的,它怎样为教学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作出铺垫,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中重点是什么。要弄清楚教材是怎样通过典型例子来揭示关键性问题,还要找出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与已学知识相混淆的难点,教学时怎样才能突破难点。例如,《圆的面积》的教学,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科书直接提出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的问题,我考虑到“化曲为直”则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问题情境: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让学生激起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再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如何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圆面积的推导方法,体验“化曲为直”。

2. 弄清教材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

练习题对数学有着特殊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对练习题的研究,是钻研数学教材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要研究练习题与教学内容的配合情况和练习的目的要求,弄清哪些是巩固本课时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发展题,哪些是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对于练习题难易程度,前后联系份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层次、有坡度的各种练习,才能收到应有效果。如《比的应用》,在备课中,我先设计了练习一中的第1、2题,因为这两题才是例题的对应练习;再完成试一试习题,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到“双基”去;最后完成练一练的其它习题,形成技能及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这样安排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6

一、深刻把握数学课程的宏观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探索,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教学内容不仅仅满足给学生准确的结论,要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呈现要注意新鲜感、多层面和多样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当迸发着思维的火花,应当是充满着探索的艰辛和发现的喜悦。从这个角度出发,考量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就会发现许多课堂提供的素材性例子还存在着假思维或浅表思维的现状。我们要从课程的高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处理,让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

例如《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材给出的是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数据,要求学生算出比值并谈谈自己的发现。多次的教学经历让我发现,这一教学活动素材过于简单,结论过于封闭,学生已经很熟悉的教学内容不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受具体数据的干扰,始终从具体计算进行分析,得到速度一定的结论,缺乏对“变量”和“不变量”的宏观认识。经过查阅初中物理和数学教学的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我先让学生分别用量杯量出水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然后分别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中,任意选择几个已经盛水的杯子,按照盛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排开。然后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水面的高度竟然形成了一条倾斜着的直线!”学生很惊讶。接下来,我让学生根据水的体积猜测高度,根据高度找对应的水体积就很轻松了。最后再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正比例的意义自然凸显了出来。

爱迪生曾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著名的“椰壳效应”也很好地诠释了教学素材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鲜活程度仅仅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还要赋予这一内容更多的内涵,让她承载更多的过程性、思想性的目标。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程视野,时刻站在课程的高度看学科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

二、深度演绎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前后知识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知识之间并不都是并列存在的,而是有着主次之分,呈网状式结构,即知识结构。其中,有的知识处在知识结构的中心位置,具有极强的广泛联系作用和统摄功能,由这一知识点能够衍生出其他知识、迁移出规律,对其他知识点而言,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一致性,即核心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还要善于分辨出核心内容的主要方面,从关键处突破,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稳固的知识“生长点”。

学习“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带领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后,启发谈话:“以前我们也研究过类似这样的一个乘法、两个除法的算式,还记得吗?”学生回忆起了二年级时根据图形写一个乘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例子,如:3×2=6,6÷3=2,6÷2=3。也有学生立刻想起了单价、总价、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等。我引领学生进一步观察、探究,他们发现其实都是用每份的数量乘以份数得到总数量,用总数量除以每份的数量得到份数,用总数量除以份数得到一份的数量。然后我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自己的想法,学生说出了a×b=c、c÷a=b、c÷b=a等。我再让大家谈谈这里的每个字母可能表示的是哪些变量呢?学生思如泉涌,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内化。原本很平淡的一节课最后变得那么的富有韵味。

将数量众多的一般性知识“聚合”于与之相关的处于基础地位的数学核心知识之上,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实践表明,小学数学中一些定律、法则、公式等,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其直接的指向就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模型。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知识“发散”的积极作用,通过创设多变的问题情境,让核心问题置身其中,让问题形式表现出多样性和多边性,带领学生多维度解读,建立广泛的联系和本质性的认识。布鲁纳认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越基础、越概括,对新知学习的适应性就越广泛。用一般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来解释和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最能让学生接受。课程标准明确了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充分说明建立模型是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部分。

三、深入解读数学教学中的儿童发展

近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提出的问题一般都不是突然的想法,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后表达出来的。他们提出问题后总是期盼答案和自己的经验保持一致,他们十分相信自己的逻辑,并据此来构建世界的一切。“效率主义者”并不这样看问题,他们主张用成人世界里的具体活动来组织儿童的学习过程,用成人的思维来编制课程目标和教科书,教育的真正中心是教师和教科书。面对儿童的问题,如果成人一味的从自我认识中去简单解释,这样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会扼杀儿童发散性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思维力和理解万物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深入的解读学生,多倾听学生的讲述,从中把握学生的思维走向,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方向;多让学生解说,借此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做到集思广益;多让学生自学。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学数学要倡导“自学—辩论—总结—导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一位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问题:如图,用小棒摆三角形,如果三角形有a个,请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数。

老师先让大家独自探索,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答案的情况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大组,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学生给出的的答案千奇百怪。有学生认为是:3+(a-1)×2,先摆第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以后每摆一个三角形要2根小棒。也有学生认为是:3a-(a-1),将所有三角形都看成用了3根小棒,然后减掉多出的(a-1)根。还了有学生认为是2a+1,事实上每个三角形都只用了2根小棒,只有第一个三角形多用了1根。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家认为这些解法都是有道理的,于是有学生提出来:既然小棒的根数是一定的,为什么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却不一样呢?这些式子之间是不是相等的?大家再次投入到了仔细的观察和紧张的演算、讨论当中。

苏霍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实有效的教学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唯一要做的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在这方面,优秀的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思想,并想办法将其展示出来。比如,上述教学,在第二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的追问,怎么知道多出的是(a-1)根的呢?学生可能是这样思考的,可以先把这些三角形分开来,就能看出后来的每个三角形各少1根;或者先摆出分开的三角形,每个用小棒3根,然后将它们合起来组成现在需要的图形,可以看出后面每个三角形多出了1根。这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点部分,是大多数学生存有疑虑之处,要尽力展现过程,凸显问题性和思考性。这样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