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村融合;景观规划

1 引言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客体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磅礴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涌现出村庄边缘化和空心化、生态环境恶化、传统农业衰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对乡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因地制宜地选择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探寻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以推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2 景村融合模式探研

2.1“景村融合”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借助游客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乡土亲情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但当前乡村旅游纷纷涌入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破坏、文脉断裂、传统村庄沦陷的行列。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是避免以上情况的有效措施,即用“景村融合”的方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实,实现乡村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2.2“景村融合”的模式

“景村融合”是将景区与村庄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村庄内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村庄的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村庄与景区的空间互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是“景村融合”的主要模式。

2.3“景村融合”的路径

“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平衡居民与游客的利益诉求,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与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步规划。“景村融合”的主要路径有: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树立景区与村庄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3 实践: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位于登封市西北十三公里处,地处嵩山腹地,三面环山,与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隔路相望,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型美丽乡村。现状雷家沟村地势险要,用地复杂。村庄呈小片长带状、零星点状分布,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较差。

3.2 规划思路

本规划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修缮改造古民居群及历史文物,美化亮化村域环境,整治山地农耕设施,建设“禅修”养生基地,借鉴“景村融合”的开发模式,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3.3 总体定位

雷家沟村紧邻千年古刹少林寺,区域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少林寺的发展无形中带动着周边旅游文化的建设,雷家沟村则占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雷家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总体定位以少林文化为背景,将雷家沟村打造成一个集农、禅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观光、佛学禅修文化教育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3.4 组织结构规划

本案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将整个整合结构划分为“六区、一街、一园、一中心”:

3.4.1农业体验观光区:村庄入口现有土地为一般耕地,在此处打造农业观光园。在该区域中开展牛犁地,石磨磨面,石碾碾米,男耕女织等游客互动项目,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3.4.2民俗文化体验区:以废弃的雷家沟老居民区为依托,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修缮整治农家老宅,建造民俗文化体验区,将几近绝迹的农村民俗、耕作农具、农家技艺、本土手工艺制品等的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特别是中老年游客找到儿时的记忆、久违的乡愁……

3.4.3农耕休闲采摘区:以雷家沟东洼及百草岭的丘陵、坡地为主,就地取材将田埂进行梯田改造,美化生态环境以提升观赏效果。以原生林果、苗木为基础,联合农、林科研单位,在保留村庄原有林果业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逐步形成以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为主的多功能旅游休闲体验区。

3.4.4禅修养生区:将废弃的养鸡场区域改造为禅修堂、文化艺术展馆、道德讲堂等,集中形成禅修文化养生区。聘请得道高僧、知名传统国学文化学者到此讲禅论道,并定期举办书法、古典音乐、国学讲堂等活动。

3.4.5传统武术研修区:“禅”、“武”是少林寺的精髓,雷家沟村位于“禅武圣地”的腹地,具有非常浓厚的禅武文化底蕴,亦是村庄的特色和灵魂所在。本案以太子沟下现有的武校“少林罗汉院”为依托形成武术原生态展示区、传统武术研修区,定期举行少林武术研修、表演,以此作为吸引游客光临的一大闪光点。

3.4.6现有文物保护区:雷家沟现有的永泰寺、永泰寺塔及其附属景点已基本成型,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针对这些重要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后期再加大宣传力度,并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3.4.7素食文化街:为最大限度的开发资源,充分利用沟壑的现状地形,计划在雷家沟的沟壑底部内依沟而建素食文化街,招商引进各具农家乡土特色的风味美食,打造素食文化专区。建筑风格与改造的居民区保持一致,以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街区步行道内由上而下潺潺细流曲折而过流入荷花池,在景观荷花池旁设置以少林禅武文化为背景的雕塑小品。

3.4.8传统体验园:将刁家沟老村庄和现有土地做为传统产业基地,在此展现农业农庄特色,用比较原始的农耕方式,让人们可以回归田园生活。

3.4.9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景区的第一门户区,为游客提供停车、问询、租赁等旅游服务。建设与景区相配套的多功能商务服务区,以特色美食、禅武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集住宿、度假、会议为一体的商务服务中心。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涵盖范围很广,涉及村庄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塑造、生态保护、村庄文化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善等方方面面。基于“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规划在规划旅游景区层面通过对村庄的功能及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等,丰富了现行村庄的规划内容。关于雷家沟美丽乡村的规划依托村庄的区位优势、自然风光和纯朴民风,把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和传统的姓氏文化作为项目的核心资源,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期以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从而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明,刘 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

[2]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

[3]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J].地理研究,2015.

[4]林若琪,蔡运龙.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J].人文地理,2012.

作者简介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乡村景观;园林;设计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在买房置业时,不仅会关注室内的研究设施,同时也开始重视室外环境的质量。这需要园林建设的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聪明才智,将乡村景观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一、当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开始充分认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园林景观建设以及乡村景观的保护方面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更加注重活力与生机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当前,我国乡村景观在建设、设计、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将生态环境与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起来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布局与生态优生原则,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二)园林规划理念更加成熟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科学管理与创新发展相关结合,根据建设施工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发展现状等实际状况,初步形成了一套可行性强、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二、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国内乡村景观建设的相关设计人员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设计规划方法落后、设计理念陈旧等方面,造成一部分城市乡村规划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并且乡村规划缺乏科学性,一些工作态度不够负责的建设人员可能还存在着无视政府规章制度的问题,并且有关部门没有做好制约与监督方面的工作,这些是目前制约我国城市乡村建设质量提高的主要不处因素。

(二)乡村景观建设缺乏技术创新

缺乏创新几乎是我国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城市乡村景观设计领域来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方法、措施、手段、技术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制约了乡村景观建设中新方法、新工艺的开发。另外,建筑市场上一些先进的建设材料供应不足,间接造成了乡村景观建设的质量无法进一步的提升。城市乡村建设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人工的美化,乡村景观建设的施工工作难度很大。

(三)生态环境效用与城市景观建设缺乏统一性

由于国内许多施工企业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缺乏相关主以及经验的支持并且思维观念比较落后,只是将乡村景作为一项城市形象工程来进行,严重忽视了乡村景观内在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除了提高的城市部分区域观赏性之外,几乎没有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任何方面的改善。甚至在景观视觉效果上,由于没有充分兼顾到城市的整体格调,乡村景观的设计没有与城市整体风格相一致,造成外观上的突兀与不协调。

三、保护和延续乡村景观的基本措施

(一)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乡村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从整体的发展规划出发,结合发展需求以及当前现状,综合运用多种景观设计手法来发掘出深厚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建设并完善了现代化的乡村绿地系统,建设出了一整套环境优美、质量良好、指标先进的生态系统,结合先进的基础设施、游乐设施、景观雕塑以及相关的乡村绿化作品,突出了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在乡村系统绿地的建设上,创造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布局方式,比如混合式绿地、楔状绿地、带状绿地、块状绿地等,既彰显的风土人情,也改善的的生态环境。

(二)引进先进的乡村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

由于目前我国地乡村景观建设在技术上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提升乡村景观建设水平,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工艺,综合运用多种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引进的施工工艺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与发展,将其他相关学科的思维理念引申进来,综合运用音乐喷泉、仿生学、霓虹灯、电子产品等设施,增加建设与乡村规划的现代气息。

(三)更加重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乡村”是一种新的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国内许多施工企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针对“节约园林”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同时也通常都潜移默化地将“节约”思维融入到设计方案中,比如当前许多园林景观都含有太阳能照明、RED、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污水回收等系统设施。乡村景观的原有特征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内心表露,是普遍情感的再现。 就乡村景观的延续形式而言,要能够在有效摸索当地特有自然元素后,巧妙地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来。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乡村建筑物来点缀空间。设计人员在点缀过程中,看起来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而且能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受。

四、结语

要提高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水平,重点在于建设规划的技术创新,将生态环境效用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对植物的品种以及园林修建的地址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杜绝以往园林建设规划中出现的轻管理、重建设的现象。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立足于长远,遵循艺术性、科学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园林景观的外在形象与基础设施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原则。

作者简介:黄凯迪(1994.8-),男,籍贯:湖南常德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文海.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中国园艺文摘,2015,01(08):140-14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持续深入,为了能够改善在乡村中的生活、生产需求,不断改造乡村的风光、建设自然的乡村景观,进而展现出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风景园林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开始使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规划乡村的景观,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提升乡村的环境,进而让乡村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让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1 乡村景观的概念及构成

一般来说,乡村是代表不属于城市的地区,指的是社会生产力较为独立、有着独特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特点的区域。乡村和城市由于原始部落的发展不断产生,可以按照聚居的情况,对景观进行分类,有乡村景观、自然景观与都市景观。从景观的特点上来讲,乡村景观和都市景观相比,更加自然,受到人类的干扰程度较少;而和自然景观相比,乡村景观具有人文的氛围。从地区的特点上来看,乡村景观指的是在都市之外,有着人类聚居的区域。乡村景观的特点就是依靠农业进行生产、具有田园文化,可以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求。

在乡村景观的构成中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乡村人文景观、一种是乡村自然景观。乡村人文景观大都表现在农业为主要的生产和村庄的景观,表现着在这地区中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乡村自然资源是代表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基本的条件,是代表乡村地区中低于特点的景观。

2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景观及教育功能等多种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原则:

2.1 规划与保护原则

在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保护乡村景观。比如农村耕地是乡村景观中的重点,也是国家的主要资源,因此,在其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损坏耕地。乡村景观中很多河流、山川等自然资源或者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受到了破坏就很难得到恢复。所以,在规划和实际中要做到规划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2 开放性原则

乡村景观应该是社会共享的资源,应是被人们享受的资源。所以,要保证乡村景观的开放性,使其能够观赏、接近、享受,避免出现个人或者家庭式景观。

2.3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需要把乡村景观和人文、自然等因素相结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环境、生产、社会发展、旅游等相关因素,更深入地规划和设计放乡村景观,同时保证乡村景观的特点。

2.4 历史性的与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有着不同的历史性的和地域性。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区域的特点,保证地区中乡村的特色。

3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主要意义可以从以下3点看出:第一,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建设,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时来说,乡村景观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是建设美好国土的开始。在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能够重视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乡村的视觉感受,提高乡村景观的价值。第二,乡村景观是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的景观,属于乡土风景,能够显示乡村的气候特点、土地资源、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动态情况,让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景观的特点,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以及历史内涵。第三,乡村景观是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下而产生,有着十分和谐的美感,其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给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能让相关的设计人员不断产生新的思路。第四,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人类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其中包括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其对城乡系统布局的科学调节、乡村资源和景观环境的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绿色发展、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塑造品牌产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结论

随着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和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需求,乡村尽管已经开始成为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产生新的思路,促进规划和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 学,2006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旅游开发;景观规划;扶欢镇

一.扶欢镇乡村景观现状

(一)扶欢镇概况

扶欢镇位于綦江县东南部,全镇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2500亩。扶欢镇四面环山,内部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扶欢坝之称,是綦江县的重点产粮区之一。全镇出境通道有四条,其中经“两扶”公路到綦江县城38公里,40分钟车程可达县城,两小时车程可达重庆,渝黔铁路境内通过。镇内新开辟了溱溪路、宜春路、高滩岩路街道。

(二)扶欢镇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

景观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1]。扶欢镇已建成有两大基地:一是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年种植面积4000亩。二是以优质大萝卜为主的10000亩精品蔬菜基地。另外,退耕还林4678.8亩(其中麻竹1700亩、花椒2967.8亩),新发展 3000亩优质辣椒项目和2000亩新种花椒项目。另外,扶欢镇工业园区位于万盛区关坝镇和綦江县扶欢镇之间。扶欢镇自然景观经过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基本形成了三种区别明显景观类型,见表一。

综上所述,扶欢镇乡村景观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整体表现为一个生态良好的乡村聚落景观。扶欢镇四面环山,内部平坦,部分民居散乱地分布于“环山”之下,农田则规整地分布在“平坝”之上,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但是,扶欢镇居民住宅整体布局过于分散,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视觉感受,新建住宅受新农村建设的误导,城市化倾向严重,丧失了巴渝建筑的整体风格,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2)农业景观类型丰富,层次分明。扶欢镇四面环山而内部平坦,溱溪河穿境而出,构成了綦江区独特的地貌单元,地貌类型多样。内部农业景观从“平坦”的水稻田到“环山”的竹林、花椒林等,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景观格局。但是,扶欢镇农业景观布局较为混乱,缺乏合理的规划,没有形成规模。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规模化成片种植,增加景观的视角震撼力。

(3)局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景观结构有待优化。扶欢镇工业园区的投入使用,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溱溪河水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出现了鱼虾死亡等现象;园区周边垃圾遍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另外,园区内高大的厂房与扶欢镇乡村景观不协调,严重影响视觉感观。

(4)理想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3个层次的功能[2]。扶欢镇旅游景观功能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住宿条件、餐饮、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急需解决;区域内部可进出性差,特别是内部交通系统,道路泥泞,路面铺装基本上没有;旅游项目设置单一,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

(5)乡村景观意象模糊,“城市化”倾向严重。受新农村建设的误导,扶欢镇居民住宅整体城市化倾向严重,丧失了重庆民居独特的建筑风貌。一些公共空间表现出了“城市小广场”的特征,高大的建筑的合围、外来的树种引入、浮华的地面铺装,这些城市化的元素严重削弱了乡村的元气,使得乡村固有的文化遭到冲击。同时,扶欢镇煤化工基地对其乡村景观意向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扶欢镇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

(一)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方法

生态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最关键的地区,但又脆弱又经不起破坏,并且破坏后难以弥补[3]。因此,生态环境敏感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加强对这一区域的保护。扶欢镇煤化工基地就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基地内部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生态功能几乎缺失,所以在完善基地景观其他功能的同时,重点完善景观的生态功能。

(二)完善乡村景观结构的方法

斑块、廊道、基质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对于乡村景观而言,斑块可以是农田、居民点、草地等,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等,基质可以是森林、农田、居民点等。景观的结构决定景观的功能,然而扶欢镇乡村景观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景观结构不够合理,造成了景观功能的缺失。因此,相应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完善景观结构,对一些景观功能薄弱的环节进行重点补充,保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顺利进行。具体的做法就是增加斑块和廊道的数量,把所有林地、草地、河流等都纳入景观规划设计的范畴,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

(三)创造人工景观的方法

规划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严格控制建筑斑块盲目扩展,建设宜人的乡村居住环境[3],这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独具魅力的聚落景观将会对游客产生强力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同时,在保证乡村景观生产和生态功能的同时,实现乡村景观的旅游功能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应的方法是从旅游功能的角度创造人工景观。

三.扶欢镇乡村景观规划

(一)乡村景观意象规划

乡村景观意象是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4]。扶欢镇四面环山,内部平坦,部分民居散乱的分布在破碎的山体之下,内部良田万余亩,溱溪河穿境而过,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扶欢镇是传统的农业镇,水稻种植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其他农作物种植基地正在逐步建设完善。整体形成了一个山水共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聚落景观。在乡村景观意象明确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乡村景观规划中,继承和保持传统景观和景观意象是景观规划的最高原则[7]。因此,我们提出了扶欢镇的景观意象:“山城江南,水乡扶欢”。

(二)乡村景观格局规划

扶欢镇四面环山,内部平坦,溱溪河夺境而出,构成了扶欢镇独特的地貌格局。内部主要交通从西向东连接了扶欢镇和关坝镇,而扶欢镇工业园区则位于扶欢镇和关坝镇交界处。由此,构成了扶欢镇一圈二轴三区的景观格局。一圈指扶欢镇“环山”森林景观圈,二轴指溱溪河沿线河滨景观轴和“扶关”公路沿线住宅景观轴,三区指“平坝”内部的观光农业种植区、休闲农业体验区、以及煤化工业园区。通过对“一圈二轴三区”的景观设计,努力营造出“山城江南,水乡付欢”的景观意象。

四.结论与讨论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求对乡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景观意向,然后对乡村景观的整体格局进行规划,规划以彰显景观意向为主要目的,最后通过具体的景观设计来体现乡村意向。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乡村景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过程基本一致,乡村景观规划是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表现内容。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扶欢镇乡村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旅游的形式对扶欢镇土地进行再利用,在保证乡村土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的同时,强调了乡村景观的旅游功能,对扶欢镇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区域范围过大,在规划设计中只能对主要景观区域进行了分析设计,这是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但是本文基本上把握住了扶欢镇整体景观格局,包含了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Forman R.& Godron M.Landscape ecology[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86.

[2]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3:39-4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低成本;自然;乡村度假区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72-1

1 乡村度假区规划设计的原理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乡村度假区景观规划中可以将景观在空间上分为“基质”、“廊道”、“斑块”三个部分。在对度假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时,广大的地面生态系统背景可以作为“基质”,接待服务设计基地和人工景点可以看做“斑块”,道路自然就可以作为“廊道”,这样就可以形成“斑块”、“廊道”、“基质”的排列图式。

2 乡村度假区规划设计原则

聚集原则。乡村度假区内的景点、休闲活动设施、服务中心、住宿餐饮、商业服务设施在空间上要体现出一定的聚集性,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以产生规模效应;功能原则。乡村度假区内的规划与设计,要突出最重要的使用功能,这是所有原则中最重要的;有序原则。

3 乡村度假区的主要景观设计

3.1 斑块的景观设计

建筑与环境的契合。度假区内的建筑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环境共生,除了满足自身的使用功能,建筑的本身也要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其与周围的环境、地形地貌相适应,构成和谐优美的风景。

3.2 廊道的景观设计

保护地形,这是廊道设计的首要原则。按照度假区的地形规划设计廊道,不仅仅可以保护地形,还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成本资金,在不破坏原本地形的基础上还可以降低成本,何乐而不为?度假区内不同斑块之间都有廊道的连接,注意保持廊道和斑块植被结构的相似性,以保证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满足斑块之间种植的需要,保护景观整体的生态功能;在线路的选择时,尽量利用现有的自然通道,同时避开度假区内的生态脆弱区;在道路的施工方面,尽量使用自然无污染的材料,比如木材、石板等,如果在度假区的所在地有天然的优势,最好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又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度假区内有些天然的优势,自然廊道,如林带、河流等,既是景观中能流,物流的通道,同时本身也具有娱乐价值,因此在度假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时,应着重优化设计,在日常的运营中注意加以保护和管理,避免人为的破坏。

4 度假区规划中的生态技术

4.1 先天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度假区先天自然条件,应当尽可能的保留,可以使游客更切实的感受到大自然,对于较为脆弱的自然环境,更应该减少对它的破坏性改造,同时加以维护和修复。

4.2 生态造景,通过后天努力实现生态与景观的二位一体

景观生态化。景观生态化指的是景观构筑以生态和谐为出发点,使其满足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相应的景观生态技术则包括生态材质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能耗技术应用,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与技术等;生态环境景观化。生态环境景观化指的是借助原有生态环境,生态造景等方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其兼具生态和景观的功能。

4.3 旅游要素生态化

游乐生态化。游乐生态化指的是把原生态背景、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植物进行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技术生态化。在旅游开发中,引入生态、低碳技术,包括低碳交通、雨洪利用(如雨水湿地、雨水花园)、乡土植物和材料的应用、自然清洁能源(光、水、沼气等)利用、有机农业技术、材料的可循环使用等;功能设施生态化。将度假区内的功能设施进行生态化处理,生态环境景观化、景观生态化和生态技术为一体,全方位体现生态性。

5 乡村度假区的模式

观光型:主要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景观规划时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绿色景观,且通过后天提升和再加工打造新的绿色景观环境,打造成吸引游客的绿色景观;休闲型: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展示范围等;民俗体验型: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康体疗养型: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6 乡村度假区的规划特色

6.1 度假区的景观规划要与当地自然景观融合

度假区的景观规划应当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将原有的特色文化融入度假区的景观设计中;更为重要的自然景观,应当保留原有的样貌,再加工打造,使其变得更加与度假区的景观相协调;其次,可以降低很大的施工成本,又可以展现当地的自然风貌。

6.2 乡村度假区应突出轻松、健康、周末之家的气氛

乡村度假区大多建设在城市周边,节假日游客较为集中,度假区内尽可能规划出大面积的空地,既可容纳大量的游客休憩,也可以减少对绿化景观的破坏;使游客能感受到宽敞的空间,能够有轻松愉悦的心情,家人温馨相聚的场所。

6.3 注重绿色、环保、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全球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明确提出低成本景观,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建造的概念,可谓是景观行业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强调,也是对景观可持续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乡村景观;本土文化;民族属性

中图分类号:U41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这是著名诗人孟浩然在一千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盛唐时期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就像是一幅中国田园风光的山水画。诗中不仅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景,也体现出田园生活的简朴亲切,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朴实自然的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还是现代,还是经过多少朝代的更替和战争的洗礼,中国一直有着美丽的乡村景观以及源远流长的乡村本土文化(图1-1)。

图1-1中国美丽的乡村景观

Fig1-1Chinese beautiful rural area

一、乡村景观的概念

想要了解乡村景观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景观,景观最初的意思是指乡村地区的风景或者景色。在19世纪初时,国外有一个学者洪堡德(A.yon Humboldt) [1]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到地理学科中,他认为景观是由文化要素和土壤、植被、地貌、气候等自然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宏观的综合体,这种理解大部分是从生态角度去考虑的。而乡村景观是景观这个综合体中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人为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景观是人类聚落的一种形态,它的名称的来源是相对于城市景观来说的,并且乡村景观有着与城市景观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乡村景观所指的地区都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也可以将乡村景观理解为人类干涉自然环境的结果和记录。

二、乡村景观本土文化的属性

乡村本土文化属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了解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所以笔者将乡村景观中本土文化的属性概括为以下几点:

1、生态性

乡村景观中的本土文化则是通过乡村景观这个载体表现出来。自然环境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中的自然受人类干预与城市相比要少的多,而这点也说明了乡村景观具有生态性,并且这种生态性也属于乡村景观中本土文化所表现出的特性。在我国传统乡村地区,潺潺的流水、清澈干净的小溪、鸟的叫声等等都反映了乡村景观中自然生态的特点。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落后,乡村周边的自然环境都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样貌,形成了旅游特色。但是由于政府的对乡村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大量的森林遭到砍伐,因而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导致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也是规划者们在设计时没有遵循乡村景观的生态性所造成的后果[2]。

2、地域性

乡村景观文化的产生是以景观作为物质基础的,而乡村景观的差异性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民族主体的差别而产生的,所以地域性是乡村景观中本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性。中国南北地区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也非常的显著,而南北乡村中的本土文化也是不太相同,这就是本土文化的地域性。中国内陆以及沿海地区的乡村景观也是不太相同,这是由于两个地域农民的生产方式以及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由于气候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建筑也不一样,南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观也不一样,而这种差异也说明了乡村景观中本土文化的地域性。

3、民族性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本土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造成乡村景观的差异主体就是民族之间审美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些差异说明的乡村景观本土文化的民族性,由于民族之间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了各个民族乡村景观的独特性。民族的审美意识以及人文思想则是对自然实践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结果引起了每个民族的乡村景观独特的构成因素以及组成形式。乡村景观中本土文化民族性的独特性是我们在乡村景观规划中要加以注意的[3]。

4、时代性

马克斯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乡村景观的本土文化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不同以及物质环境的发展变化,乡村景观中的本土文化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的属性是乡村景观本土文化的时代性。而本土文化的改变影响到乡村景观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生活模式的改变以及建筑环境的改变等等[4]。乡村本土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表现模式,既表现在物质上同时也表现在非物质层面上。在过去乡村里有很多迷信思想的存在,这些思想对居民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科普知识的普及,迷信思想在乡村中很少出现了,从而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乡村景观本土文化也由于时间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5、继承性

在哲学中我们了解到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因而乡村景观本土文化也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而每一次本土文化的变革前进都是建立在前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在历史中可以发现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域内的本土文化都是建立在前期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下去的,每一段时期的本土文化都是相互关联着的,并且本土文化的发展也不会终止,并且本土文化为了适应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笔者把这种特殊属性称之为继承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乡村景观的本土文化在发展中也不断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那些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本土文化必然被淘汰,然后吸收一些新的元素组成新的乡村景观的本土文化。乡村景观的本土文化产生其实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就表示出本土文化的继承性。

参考文献:

[1]陈威.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同济人学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6

[2]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