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1

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w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如何在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观察规律,发现数学问题;也可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比如在新课程各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先观察再说一说。如:观察一张纸多厚,再观察10张、30张、50张有多厚,然后拿出一叠(1000张)纸,让他们观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哪些地方见过"0"。这方面,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说出诸如"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0";"在温度表上见过0";"电话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不但体会了数的含义,而且初步建立相应的数感。

2.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在五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再例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1000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

3.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思想的均衡发展

3.1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如果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运用就等于不会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他们学会知识,更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和运用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好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学习素材,比如说课本中的"填一填"、"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数学广角"等内容,这些实践活动侧重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时践,他们就能逐渐运用各种已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2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仙居横溪小学 吴伟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针对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良好开展的课程教学基本理念,同样也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本质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反映数学的价值和本质,充分体现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的理念和总体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正式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当中,不能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培养,还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问题教学情景当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就需要将现实生活和数学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多多留意当前数学教学中能够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那个汇总设置这样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并且,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当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提倡运用多元化的课堂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的重要要求,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都不能够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同样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中也是这样。教师教授知识是小学生获取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当时并不是唯一的获取途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倡导构建个人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构建更高的知识体系。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思想,并且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整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渗透策略

G623.31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符合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深入到小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要想提高英语这门学科的质量,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其要多与学生沟通,密切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学生之间要相互沟通。所以,了解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

我们以“How do you get there? ”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和回答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即“How do you go there”的学习和训练,这个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能快速熟记短语“by+交通工具”以及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兔子舞”游戏,教师放兔子舞的音乐,让全班学生排成长队,后面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随着音乐的指令“Left-Right-Go-Turn around-Go,go,go”,队伍开始慢慢向前移动,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这为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第一步。

二、重视品德培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增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这门学科是由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品德教育的运用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量,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我们以“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I like …….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 my favorite season is……”等句型,并W会如何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来描写一年四季的天气特征、衣着特点和活动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与学生共同打开来自amy的邮件,并阅读邮件中的内容。Amy在信中提出了她最喜欢的季节、衣着特征和活动内容。在邮件附后,amy希望同学们能给她回信,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征。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也愿意给amy回信。在学生回信的过程中,便于学生与amy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生掌握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全身投入到英语教学中,从教学中学习到更多与品德修养有关的知识。

三、增加课外阅读,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由于受到课本内容的限制,大部分文章都不太完整。当学生在理解不完整的文章时,他们会遇到重重困难,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力。针对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我们以“Let’s take a trip”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be going to句型,并能利用该句型来复习旅行用语。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走出出生的城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鉴于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通过阅读让学生阅读图书馆中的旅行书籍,学生能看到外面的大城市以及每个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这样一来,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本节课的英语单词、词汇和句型,并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对于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四、总结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教师要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

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知行合一;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一、陶行知“知行合一”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行为决策机制和认识架构的优化,当学生的主体认识模式能够与自身的行为意识相匹配时,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知行合一既可以看做是学习者应该达到的学习标准,也可以看做是教育者应该做到的教育标准。它不仅强调言行一致,行为认知与理论素养要相互统一,更深刻指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要紧密联系,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正确的理论认识。如果单纯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知行合一”强调的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行为主体是老师,老师应有的职能是教授学生做人,向学生传递知识,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那么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标准下,老师所要发挥的职能便是“教学合一”。这就要求老师要将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要将二者融汇一体,要突出教育的引导性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能够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迎合学生的预期发展期望,关注学生的个体认知模式,根据学生行为决策机制的不同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二、“知行合一”的价值认知意义

“知行合一”价值理念作为一种源于生命个体价值、意识习惯、认知模式而形成的思维引导方法,对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有着重要影响,决定着个体的意志和心理水平。因此老师要以加强学生的素质引导,通过强化学生的行为认知架构在内部建立以学生个体意志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构建主义认为,学生个体意志的培养是促进个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成型的根本动力。而意识形态的成型往往与思想教育有关,所谓“思想意识决定态度命运就是如此”。思想意识作为一种主观意愿、主观判断标准很难形成统一性的认识,只有才采用“知行合一”引导方法对学生个体意识进行强化,健全其价值认知架构,才能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态势。

三、“知行合一”教学理念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外部培养途径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知行合一”

在知行合一教学理念框架下,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能促进其形成个体认识逻辑,能够学会交流和沟通,更能促进其形成感官思维,能够在生活和生活中形情感和人文意识。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其学习,提升其认知意识一直都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伴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提出,将“知行合一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成效。这就要求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突出课堂教学的引导性,能够立足实践统一言行,通过强化自身管理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给学生树立榜样1。同时“知行合一”就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要相互统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促进学生主体认知结构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组织架构,以此来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学习认知模式。

2.建立素质教育引导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价值差异建立素质教育引导机制。素质引导是现代个体教育实施的最佳途径,基于个体学习路径的选择进行思想引导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其思想架构有著积极意义。在素质教育时代中,基础教育体制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思想引导作为学生素质优化的最佳途。学校管理层要充分重视先进思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健全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引导机制来深化学生的素质建设2。

3.坚持思想创新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生教育中坚持“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促进小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还要坚持思想创新,以创新性的方法和理念为引导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改革已成为了热门话题,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体系、教育体制、文化体系都需要以改革为导向,调节内部不适应的生产力关系来优化发展效率。学校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是如此。在思想创新和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领导层要坚持思想创新的观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素质、表现能力改革自己内部的组织架构,一方面要调整管理体制与素质教育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部分,优化二者在行为模式上的结构组成3。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层要以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为根本,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要将二者的精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打造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以此来优化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引导各个部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学校内部良好的人文氛围。

四、“知行合一”教学理念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途径

1.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促进小学生“知行合一”,形成核心素养,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价值认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展开学习,老师不能再居于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否则会影响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扩展,长此以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相应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能提高集体合作的学习效率。

2.以创新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促进小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其年龄偏小,思想比较活跃,他们对教材、对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是正常的,应予以保护,不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更不能要求他们循规蹈矩,迷信权威,迷信老师,让学生一点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也没有。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思想创新,要尊重学生思想的权利,要给予学生想象的权利和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创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让他们的心灵获得释放,让他们能够与老师做朋友,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在“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影响下,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就要结合学生认知思维的不同,优化外部环境,通过建立素质教育引导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来塑造校园人文氛围,进而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创新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长林,孙海生,陈国华.核心素养的结构和社会文化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5). 

[2]蔡清田.“国民核心素养”转化成为领域/科目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5). 

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新课改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得到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于学科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开展教学,教师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更为细化、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常态的数学课堂彰显精彩的学科特质,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学生数学思维,使其养成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1]。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如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及游戏情境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动画及图片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刺激学生感官,使课堂活动更加有趣。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学生对于钟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停留在表面认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利用钟表,引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学具等教学材料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的闹钟显示为7点,床头柜电子闹钟显示的时间也是7点。这两种实物是生活中常见的闹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钟表上的秒针、分针和时针的意义。教师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钟表时间的读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钟表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拨动钟表活动,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小明的一天”作为主线,让学生在特殊时间拨动钟表,使其显示的时间和特殊时间一致。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二、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所学知识,也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对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控制,确保学生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具体课堂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层次、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主题,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同时,实践活动不应仅局限在课内,教师还应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之外。例如,在完成“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折纸、画圆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除动手类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又如,在完成“可能性”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彩票中奖和商场抽奖等问题;在完成“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通过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找到人文素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契机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达到丰富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2]。第一,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时,可适当引入数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第二,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第三,教师可将各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重要性,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拓宽其知识面。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引入与圆相关的历史知识,介绍我国“天圆地方”的传说,如此,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在圆周率的讲解中,教师还可以重点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他将圆周率精确到了第七位,一直到16世纪才有其他数学家打破这一记录。如此开展教学工作,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乐趣,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能获得与数学相关的历史知识,体会到数学学科历史的悠久,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数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四、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担当在核心素养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给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第一,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灌输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具备良好的责任感是当今社会的要求;第二,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小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与其他成员积极配合,保证任务完成效率;第三,为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竞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成员能认真、高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优胜的小组将会获得“有责任小组”的称号。例如,在讲解“运算律”知识时,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小组长。课堂上教师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计算习题,只有所有成员均单独正确解答习题后,才算完成小组任务,而哪个小组完成任务时所用的时间最短,即为获胜组。笔者发现,各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均积极思考、认真作答,虽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学生不会解答,但在小组长不放弃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的号召下,其他成员给予该学生积极的帮助,最终在小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缩短了整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时间,这样,在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合作精神的同时,还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借助这样的课堂任务设计,笔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给予各小组成员不同的计算任务,引导各成员在认真负责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责任心,给予其他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当今的社会,使其认识到不仅在学习中,在社会上自己也应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更好地提升。

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15-01

所谓信息素养,就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和利用信息的修养和技能,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的处理能力。

小学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的,这个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的小学生的信息兴趣和意识、信息技能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等的基础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论述。

一、创设课堂的信息氛围,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通过创设信息技术的氛围,使小学生们在计算机前,充分感受到网络的奇妙,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置身于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信息世界,通过上网,让小学生们感受到计算机和网络与现代生活的密不可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一种能有效处理各种事务的工具,使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和网络的实用性。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并制作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网页,每次讲课前,打开网页,学生们就会点击读取“今日信息”、“上节课的疑问”、“老师信箱”等等栏目,学生通过对这些网页的浏览,增加了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探究意识,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切实搞好信息的起点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能

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育的起点,小学生能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来进行所求信息的检索,是小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之一,文字输入、编辑和上网是处理信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使小学生对计算机运用自如,也会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真实地体验到信息技术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所应该达到目标。小学生喜欢活泼、动手性强,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比如,在教学“汉字的输入练习”这节课时,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笔者引入了《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打字游戏,使小学生在玩中加强了指法的练习,文字的录入能力也在玩中得到了提高;再如,在教学“复制”的内容时,笔者首先输入了一个学生肖厚泽的名字,然后对同学说:“老师能把肖厚泽三个字变成很多很多个,你们相信吗?”这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笔者经过几次复制,屏幕上便出现了很多很多的“肖厚泽”,然后笔者问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复制’,复制的方法就是老师演示的这样,大家要不要自己试试啊?”,学生们兴趣霎时调动起来,在复制成功后,他们的心里产生了无比的快乐和成就感。

信息网络的海洋博大浩瀚,小学生能在其中高效、准确地搜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表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做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对搜索、引擎、收藏等等运用自如,使学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体验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极大方便和效率。比如,在学习利用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些课时的内容时,笔者安排学生在网上查找了“小学生必须知道的法律小常识“小学生应该知道的47个礼节”等等,学生通过在笔者引导下的查找,很快掌握了搜索、引擎等方法,通过引导他们浏览一些小学生的网站,他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快乐,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信息素养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学会课本中指定的收发电子邮件、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网上讨论交流等内容,是使学生学会信息交流主要途径,老师要通过运用综合性的任务驱动,安排学生运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开展多种活动。真正利用好信息技术来培养好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