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范文1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数学自学辅导
一、做法
1.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1)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
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
①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②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③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2.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3.实验的开始阶段狠抓了以下工作
(l)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学习。(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
4.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简单原理,介绍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5.自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形成在实验后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后,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概括、归纳、小结。结合课本,首先指出:自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远大的学习目标,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顽强的自学毅力,坚定的自学信念,还决定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怎样自学,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练习?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检查?善于求师等问题分别地进行介绍,以便完善自学方法,进一步形成自学习惯。
二、几点体会
1.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学习心理学理论指导实验,搞好实验
实践中我体会到,这项实验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领导下的实验,要以心理学作指导才能对九条有效的学习学原则和七条教学原则,运用自如。掌握教育机智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素养,因此应加强教育科学的学习,研究,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善于灵活运用。
2.传统教学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的关系
任何创新都要有合理的继承,不能一概否定,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就是在总结继承传统教学中许多合理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项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如果能巧妙地动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实验是会取得成效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也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关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讲
我认为,教师应讲其精华,讲其所需,不是罗列、复述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应通过讲,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本身并无过错,从孔夫子开始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老师的讲,现在的问题是讲的太多太杂,重点不突出,学生实际不甚了解,只好罗列书上已有的知识,泛泛而谈的讲,大黑板大黑板的写,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本来学生已经懂和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老师还在反复的讲,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真正希望讲的有时又一带而过,中、差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现在的教改实验,就是为了改变上述不合理、低效率的局面。在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中教师要把功夫花在约十分钟的精讲、巧讲上。
4.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初探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恰到好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形式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它符合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心理原则。
(1)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其它心理活动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外界事物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理解速度快,灵敏性高,因此接受知识既较快又较牢固。
(2)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容易接受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有益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自学以视觉器官为主要手段,刺激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消失,便于学生对接受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也就是说,对所学的知识可以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能加深理解。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59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在初中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特别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一部分学生是不会学,他们看上去很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生怕漏掉什么,练习也一本一本地做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以至最终丧失信心。
实践证明,他们就是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基本的学习习惯。每一个学困生,都有其困难的理由,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但是往往是因为习惯上存在缺陷。因此,推动学生数学学习,就要在改变学生原有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上下功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我们改变困境的一个突破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必要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如果教学失去有效性,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同样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也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如果不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不利。从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看,尽管不少教师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可是没有培养起下一代良好的个体素质,学生只会“死学”,而最终导致“学死”。学生有了知识没有实践,或者不会实践,甚至有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督促下才能学,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会学。这些弊端的存在,从小的方面讲,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讲,对提高民族素质无益。
从社会的需求来看,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速度也随之加快,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初中教育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这些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识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并取得一定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品质,是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把我国建成世界强国的一项奠基工程。而良好学习习惯正是实现这一工程的必要手段。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成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处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时时运用。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抓好的基本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山区里有一对父子,以打柴为生,每天上午父亲赶着马车拉着柴禾到城里去卖。在去城里的路上有一个急转弯,每当快到这里时,坐在车后的孩子就大声地提醒父亲说:“爹,该拐弯了”。他父亲一拉缰绳,一举鞭子,牲口就很快拐弯了。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父亲生病不能赶车,他只好赶着马车去城里卖柴并给父亲买药治病。当走到这个急转弯时,他再喊吆喝,马就是不拐弯。这时他突然想起喊道:“爹,该拐弯了”。马很快就拐弯了。这就是动物也会形成“习惯”。动物尚且“习惯成自然”,何况人呢。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 认真预习的习惯
“学贵自悟”,有目的的预习读书是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教学中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学习效率当然很低。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预习或预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不到预习对听课带来的好处,更看不到预习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学能力,他们害怕磨刀会误砍柴工,不如等到上课听老师讲就行了。二是对初中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依赖性强。有的同学认为上小学时自己的成绩很好,可到了初中,感觉很吃力,有时花了好多时间,效果也不明显,成绩老上不来,心里着急,不知怎么办。这类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初中学习,没能及时调整,仍像在小学一样依赖于教师、等待着教师给予帮助,不知道初中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而不能自觉主动去预习。三是对数学不感兴趣,过去数学成绩差,不想学,因而对数学学习无激情,更谈不上课前预习。四是缺乏指导和训练,缺少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比如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使大多数学生细读之后就能理解,从中培养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建立适当的检查职责,书写简明的读书笔记等,对检查中有知识缺漏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使之一起前进。对预习的指导还必须与心理辅导相结合,才能克服上述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 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熟悉教学内容,以新课标为准绳,潜心研究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要站在全体学生的立场上,权衡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单位课节的重点与关键,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
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易受感情支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上新课前的几分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新知识转化成一些有趣的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展开新课的教学。
其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听课效率。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专心听讲,将学生的努力和教师讲课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要培养学生学会听,学会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小结。
再次是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勤摘笔记,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概念繁多抽象,课堂容量较大,初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头脑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给予“动”的机会,约束精力的分散,是一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刚开始时,课堂上要给学生明确提出哪些需要记,哪些可不记,并要留有适当时间让学生抄写,防止学生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
3. 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作业字迹潦草,马虎粗心,解法单一,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地,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1)要养成做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要明确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2)养成审题的习惯。在强调学生作业时要认真审题的同时,我在讲例题时,经常有意识地先问学生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作为审题的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3)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经常对学生阐明做作业的意义,教育学生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或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宁可以后抽时间补做,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4)规范作业的习惯。规范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但要求按时完成,还应要求像例题那样规范。通过订正、指导,逐步养成规范作业的习惯。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努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去进行好习惯的培养,并把习惯教育落实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范文3
关键词:中学数学 衔接 学生
初中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学习内容由算术转到代数与平面几何,内容更加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学习方法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初中生进行预习,会记笔记,善于总结教师的思路等。初中生一时也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如果这种矛盾不能尽快解决,初中生就要出现掉队现象,因此,由初一起就要抓好入门教学。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组织有趣的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代数和平面几何的兴趣。如猜数学谜语、做游戏、智力测试等。可以介绍数学知识的小用途,也可以讲述数学家的生平轶事等。如结合乘法公式的学习举行速算比赛,使他们体会代数的威力;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使他们体会代数比算术的优越性。学习平面几何时,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强调自学,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向他们推荐自学书籍,指导他们写好读书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钻研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等。学生通过自学,会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发现难点,在听课时可以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理解作对比,有助于思维深刻性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对于概念一定要把握住它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定理,一定要弄清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和结论的要点;对于公式,要弄清推导过程及使用范围。如果不会思考,不懂分析和归纳,就难于找出书中深刻的东西和要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好知识的小结工作,数学知识是有一定逻辑系统的,只有掌握了有关概念、定理等的逻辑关系,才能深刻领会其含义。做好有关概念关系的小结,就可以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中去把握概念;做好有关定理的小结,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等,就为使用提供了方便,在解决问题时,思路就灵活。
三、注意突破入门难点
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通读小学数学教材,掌握初中生的学习基础,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继续和发展,第一章阐述了代数初步知识,重点介绍字母代值问题,到代数式等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复习归纳和延伸,突出了“代数”的特点;第二章阐述负数及有理数的引入,扩充了数的范围,介绍了相反数、绝对值等重要的新概念,并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算法则、运算规律进行概括总结,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升华;第三章进入了代数式运算的学习及代数式的应用,重点突出方程知识的学习,整个知识结构呈现逐步展开、递进加深的特点,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
注意在初一代数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言必有据的推理习惯。这不但是学好代数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为学习平面几何打下了基础。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证明的思想。
四、加强基本功训练
要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初中生采取“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对初中生必须保证课堂上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只要精讲才能为多练创造条件,而多练是为了巩固精讲的内容。
初中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集中体现在培养解数学题上,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一基本功训练,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训练科学的解题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加强“双基”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析与综合、归纳与类比、特殊与一般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普通存在于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功的思维方法。
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要重视基本理论的教学。如在代数的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会按照运算法则进行数与式的运算或死记步骤去解方程,而是要求学生掌握代数这一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要把知识作为一种产品或一种结果灌输给学生,而要把知识作为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倘若把现实世界比作数学发展的土壤,那么数学中的一切基本概念则是数学理论的种子,由种子的萌发,而生长发展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因此,传授数学知识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数学概念。通过对若干特殊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一个概念之后,还需对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认识,这可用变换条件法或对照比较法进行,如: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教学中,为了区别它们,可将图形的位置加以改变,让学生去分辨。
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代数教学当然涉及大量的计算,平时要求学生在运算时注意推理,注意步步有据,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加强代数的论证教学,也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范文4
摘 要:现今的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农村数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如何将“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为此,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进行了几点有益的尝试,下面将对其进行讨论。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想要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就要先明确什么是学困生。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学习中存在各种问题,达不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学困生往往表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善于跟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上有一定惰性等方面。
一、造成学困生的原因
要将“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就要从根本入手。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智力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情感方面、性格方面等。“学困生”大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情绪型。反映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诸如环境改变、升学、考试、读书所带来的困惑、迷茫、失落、焦虑、抑郁。有的,甚至是毫无原因的周期性情绪低落。第二类是方法型。比如,如何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做题、如何做好总结等。其实这两类往往是相关的――因为缺乏基本的方法,所以才会造成情绪上的波动,而情绪上的不良波动,反过来又阻碍了自己的行动――学习积累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就要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进行转变。
二、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有益尝试
1.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由于学生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荣誉挂钩,很多教师都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优等生身上,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对学困生有一定的“成见”。作为合格的教师,不应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应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水平,在关心优等生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学困生同等的对待,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心。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衔接性较强,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导致上课听不懂、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更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实施差异教学和差异评价,充分照顾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2.小组化教学,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中,以优等生为主、中等生为辅帮助学困生转换学习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在这种模式之下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帮助和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可以看到他人在学习中的好习惯、好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3.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的作文所呈现的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为,退步了就责打,进步了就表扬。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是盲目而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责,赏识鼓励而不过分纵容。
考试分数一直是评价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而由于学困生无法达到与优等生同样的成绩,教师往往就对其“冷眼相待”。这种评价方式片面强调结果,忽略了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更应该转化这种评价标准,不应当只是对学生进行横向的对比。对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当注重纵向的对比,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对其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以获得更加长久的进步。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的评价,也应该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4.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家长过分关注学生在班级、年级的排名,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还会使学生对学习、考试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厌学、弃学情况的发生。学困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习惯有密切的联系,要想找出W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就一定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纠正又需要学生家长发挥监督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弥补相互之间的教学盲点,为学困生转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鼓励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心关注学困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范文5
数学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或数学讲座上,根据学生水平,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须在教材范围内且与大多数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有关,在课外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由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教师或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论,进行归纳小结,可采用教师在课堂上或数学讲座中总结规律,解答疑难,也可由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小论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谈出自己学习心得或独特见解。从而引起对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动机,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来说,也起到引导他们正确学习方向的把关作用,防止无目的不切实际的“乱学”。
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怎么能测出这棵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做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在听课的过程中预习时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同时还要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范文6
一、新教学手段的运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育学中,教育学者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了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就接受式学习而言,主要是指学生获得经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他人的传授或是讲解而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传授者过度依赖,进而缺乏独立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所谓的发现学习,则是指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索而得出,其学习效率相对接受式学习而言要低一些,但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这类题,当时那位教师并没有照本宣科,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题,而是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的 “模仿型”学习,而转向了“创造型”学习.多鼓励学生,不可因为错误而批评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放开手脚,大胆地尝试各种解决方法.
二、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学生虽然小,但是都有自尊,都好面子.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动不动就在全班批评学生,学生肯定会有抵触情绪,这样的批评教育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其实有时把学生拉到办公室里进行批评教育也不太合适.学生在办公室众多老师目光的包围下早已不知所措了,哪里还知道你在批评教育些什么呢?而且有时候,办公室的老师会你一言我一语的替你“教育”学生,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下,学生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批评学生可采取就近原则,就在班级外走廊上、或操场的角落,这样既躲开了大多数学生的目光让他不觉得丢面子,又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这个班这样不行,那样不好,老是抱怨.这样的牢骚只会让学生对你很反感.因为老师连这个班都不是真心喜欢,学生怎么会喜欢你呢?问题肯定多多少少都会有,老师一定要耐心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大声在班里呵斥.要知道有理不在声高嘛!
三、关注学生,善于评价
所谓“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也说明教师的教,归根到底还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这也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相适应.在下面这一个案例中学生的这一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培养.在上《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一课时,某数学教师执教时他向学生出示这样一个研究性课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板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呢?”这个问题既是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又是学生较难独立完成的.但经由老师提出问题后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积极引导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演算,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位老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并且还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小组长收集每个同学的发现,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这道题.老师给与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大为增长,探索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凸显,同时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公平公正,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