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审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审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审计论文

采购审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合同审计;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

企业常常出现因经济合同签订、履行而遭受损失的现象,把经济合同,特别是支出性经济合同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可以把住资金收支的关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国内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以物资采购合同为例,从提升合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出发,以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概念的新诠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其中价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首次提出的,与IIA1990年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相比,内部审计的目的由“监督和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2]。这标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引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方向性旗帜。

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组织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方面不同的是:第一,传统的内部审计不注重为组织增加价值,它开展的许多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讲是不增值,或者虽然增值,但由于所耗费的资源和成本大于增值所带来的价值,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不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能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重点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第二,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消耗者,是一个费用中心,它不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3];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致力于价值增值,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通过给组织提供有意义的审计结果或有价值的建议,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第三,传统的内部审计为组织间接增加价值的事实往往受到忽视,由于它的定位只是一个费用中心,不计量收入,人们的计量记录只有内部审计花出去的钱;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所不同,它的定位是一个利润中心,成本的耗费有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也有衡量和记录。

二、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现状

经济合同是法人、经济组织等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而以书面形式签订的协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合同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物资采购合同是以材料、设备等为标的支出性经济合同,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占经济合同中的绝大部分比例,其签订是否合理合法,履行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成本与资金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合同在签订、履行、结算等方面容易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签订虚假经济合同,套取资金。物资采购合同主要是由企业的计划部门和物资、生产、维修、科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签订的,如果缺乏监管,有些企业内部的合同经办人员可能会为了谋求私利与合同的对方当事人相互串通,签订虚假的经济合同,套取企业资金,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价格虚高,合同条款表述不清。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未按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价格,应该采取招标方式而未进行招标,对价款组成部分的包装费、运输费缺乏明确约定等等。此外,合同条款内容未按规范进行表述,容易使合同双方在供货时间、标的物规格及费用的负担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合同条款执行不严,违约责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条款中违约责任的规定形同虚设,不能严格予以执行,有些企业由于计划、仓储与验收、生产部门脱节,导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现对方单位没能完全履约或者在货未到全的情况下全额付款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损失。

4.将自身具有加工能力的业务外包,导致资金外流。有些合同标的物的技术含量不高,在企业内部完全有能力完成,没有必要进行外包,但由于在合同审批管理环节上并不严密,出现企业现金流逆转现象。

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展合同审计的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要作好物资合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合同审计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事实上,企业内审机构对合同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合同审计的力量薄弱,很多企业偏重于财务审计和基建审计,没有单独开展合同项目审计。因此,需要处理好有限的审计人员与大量、繁杂的合同审计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二是事前审计与事后监督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只是在物资采购合同履行完毕后进行事后监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检查作用,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4],对经济合同实施事后审计,不仅发现问题难,而且处理问题难,挽回损失更难。因此,需要处理好事前发现控制与事后监督处理之间的关系。

三是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关系。经济合同,特别是物资采购合同的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事项,财务收支、财经法规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的内容兼而有之,科学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尚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需要处理好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内耗之间的关系。

三、对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实施增值型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审计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借助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对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和方法可就以下4个层面予以探讨。

(一)合同审计重心前移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实现“改善和增值”,与提出并实施审计建议进而影响公司整体价值相比,为企业减少资金的流失,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是一种更直接的增值途径。就物资采购合同而言,物资采购合同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法律生效,任何人难以更改。审计人员对合同的审计,必须在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前进行。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能够体现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职能,是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要,也是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因此,重新设计审计程序,将合同审计重点从后端评价移向事前把关,具有及时性、主动性、预防性的特点,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更改,无疑是获取审计效果的最有力、最可行的途径。在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中,应采取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策略。

签约审计——事前审计。其一,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盲目采购、虚假采购和扩大消耗、虚增成本等问题,为防止不合理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浪费现象,按照先平库、后采购的原则,审查采购计划的真实性、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二,贯彻订货选厂、产品选型、质量选优、价格选廉、运距选近、供货选快、服务选佳的宗旨,作好合同条款和价格的审计。

结算审计——事中审计。结算审计是物资采购合同价款或酬金支付之前的最后一关,针对经常容易出现的高于合同约定结算、不按合同条款履行、结算手续不完善、结算多付款等问题,应该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作到物资验收单、运货单、发货票与合同书约定“四相符”;入库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与合同约定“五相符”。

消耗审计——事后审计。作为一种跟踪审计手段,主要目的是监督真实消耗,通过核实计划量与实际用量之间的差距,防止实物短缺、物资散失及变卖行为,实施专项审计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总之,内部审计全面介入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过程,将审计重点前移,有利于将经济合同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堵塞经济合同漏洞,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信息化审计技术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物流全过程,点多、面广、渠道繁多,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要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大量繁重的审计工作,必须采用信息手段为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创造优越的条件,建立起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计工作平台。针对合同审计的特点,一方面,应进一步统一合同示范文本,实现实质性合同条款局域网络数据传输,建立合同审计部门与合同签订单位关于合同条款的网络接口,确保合同条款及时、准确的网络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建立合同签审网络操作运行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合同签审制度,构建“不经审计,不得签订合约;不经审计,不得结算付款”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构建闭环回路,使签约审计和结算审计工作实现网上浏览,网上查阅,变人工核对为网上查看,变手工签字为网上点击,增加业务的公开和透明度,将审计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确保合同审计时效和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再进一步,合同审计职能还可以镶嵌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建立计划管理、经营业务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配送管理、物资编码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包括物资编码、物资需求信息、物资商情信息、合同文本、物资价格、库存物资信息等数据库。主要实现计划的网上传递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网上确定、订单的自动形成、价格的自动比对、合同及结算审批的网上控制、供应商信息的自动控制、网上招投标业务、各种信息的查询统计及报表的生成等工作。

(三)重点关注合同价款审计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往往关注高风险领域,不在低风险领域浪费时间,其出发点是,随着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审计技术的采用,原先一些潜在的经营风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了。一个动态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动态的风险态度,审计人员应该对非程序性、非常规性的事项更感兴趣,并通过实施审计来增加价值。正如ITTHartford保险集团总审计师HowrdMasbacher所说,其审计部“正努力对商业事务更加敏感”,“除非有商业风险,否则我们不会审计。我们的审计部要通过具体的、真切的披露为本公司创造价值[4]”

物资采购合同是一种支出性经济合同,从风险分析上看,在审计过程中,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履约时间、地点以及履约方式等,基本上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进行程序化的文本性审查,在采用合同文本网上传输和网上签审等信息化手段审计技术后,审计功能将作为物流过程的一个必经环节,虚假合同、履约不力等问题能够被内部控制系统发现并很好解决。同时,由于物资采购合同的履行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的价格受供求关系以及市场行情的影响,变动比较频繁,是敏感因素,因此,也是审计中的高风险因素。

为确保物资采购合同价格审定的科学、合理与公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价格审查方法。

1.价格咨询法。对于价格变动频繁且市场用量较大的通用材料,以及价格相对公开的产品,利用上网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掌握当期价格的升降幅度以及变动因素,从而提供合理的市场参考价格。

2.中标价格法。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对大宗物资、大宗材料,采取货比三家的招标采购方式,落实中标价格和中标品种。

3.最高限价法。对政府定价的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且价值较低的物资,根据历史资料,直接实行最高限价。

4.价格库应用法。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凡是已经签约过的价格全部存放在价格数据库中,随时调阅、随时修正,实行自动比价。

5.成本测算法,对新产品和特殊加工制作产品,实施成本测算,依据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标准,测算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科学确定产品价格。

(四)发挥部门间协同效应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的敏感问题较多,为减少内耗,适应开展具有建设性的增值型审计工作的需要,合同审计部门必须抛弃以往以查处问题为宗旨的审计理念和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实行参与性的审计策略,既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能越俎代庖,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理运用,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理解,与被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起探讨改进问题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并带动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步发展。

首先,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审计与合同主管部门审查的关系。审计部门与合同主管部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把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在具体工作上,应各有侧重。合同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合同的谈判、起草,负责合同条款内容的审查;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重点应放在合同价款、标的金额的审计上,对有问题的合同条文有修改建议权,对合同价格不合理的有权建议变更,同时对合同主管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其次,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经办单位(物资供应、建筑施工等)的关系。合同经办单位是经济合同的当事人,最了解物资产品的性能、用途及消耗使用各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应让经办单位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充分听取并尊重经办部门、经办人员的意见,避免主观武断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目标与经办单位的组织目标也是一致的,通过审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为经办单位降本增效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黎英.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财经论丛[J].2005,(4):59-65

[2]AnthonyWalz.AddingValue-creatingValueHasBecomeaMatterofSurvival.InternalAuditor[J].1997,(2)

[3]詹姆斯.罗瑟,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倪卫红,贾文勤,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采购审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 推行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及科技现代化,企业经营面临着无限想象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随之不断增大。同时,自2008年3月以来,美国华尔街原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相继宣告破产,美林集团被收购,到我国2008 年9 月“三鹿奶粉事件”无不反映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漏洞。由此可见,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监管层与企业的重要任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已经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为了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西方国家对其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已取得大量成果。许多国际巨头公司均已成功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并取得显著成效。而在我国,理论界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探讨层面,实务界也在探索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法,但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阶段。因此,进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内部审计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目前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各单位中未得到有效推广

据山东经济学院刘洁在其2006年3月《财会月刊》发表的《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审计》中指出:在包括制造业、银行金融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院校、医疗、交通、建筑、通讯、能源等120家被调查单位中,仅有7.25%的被调查单位开展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充分表明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一项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模式并未有效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其给予了关注并不断开展探索,但尚未完全成熟。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意识不强,审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

根据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三分之二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会计专业,只有少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审计专业,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单独的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审计人员,而由其他职能处室的人员兼任。而且审计部门人员技能单一,大多是由财务转入审计岗位上的,他们熟悉财务工作,对风险审计工作却比较生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单一知识结构的内部审计人员导致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效率低下,甚至审计方向不明确,内部审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因此,很难实现对单位风险的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

3.内部审计的“粗放型”或“行政化”的审计模式是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进行过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其次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基建审计,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以帐项、制度为主的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审计,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还停留在对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监控,而且由于大多数内部审计部门机构的设置都是因行政干预而建,并非出自本单位管理发展的需要,审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审计都由领导决定,行政色彩鲜名。这种“粗放型”或“行政化”的审计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着力把“粗放型”转型为“精细化”的内部审计方式上。

三、K高校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分析

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近十年来受到审计业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为了使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在审计业界和企业得到广泛使用和有效的规避企业风险,本文结合K高校的应用实例来作进一步的论述。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单位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学校的业务流程,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到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持续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

1.K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设计与分析

(1)――根据K高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在物资采购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整合的领域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键的起始点为:评估K高校是否已设定了一个适当的目标,以及K高校是否具有一套充分的程序用以识别、评估、和管理那些对实现组织整体目标有影响的风险。进而研究学校经营现状、行业环境等外部环境,通过初步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制定审计计划。

K高校将物资采购战略放在一个着重关注的位置上。这是因为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不断增加对高校教育物资的投入,物资采购量大,供应商复杂, 物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高校采购腐败案件不断涌现,很多知名部属院校也不能够独善其身。管好用好采购资金直接影响学校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站在采购角度上思考学校所设计和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适,从而使之与采购活动的环境相匹配。为了达到学校发展目标,必须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采购活动进行战略控制来规避风险。风险分散于学校的各个领域,因此,对已经发现的每个风险的管理有效性都进行审计,是内部审计资源和成本效益原则所不允许的。但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有重点地开展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的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无漏洞及管理层舞弊造假的驱动,所处的经营环境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以防范风险为中心,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通过量化的测定,将审计风险降到合理水平;因此,K学校对以下这些风险大、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做出了重点审计。

①审计对象:大型设备、采购价格、应付账款、采购资金投入、采购费用、其他相关部门。

②管理风险:筹资风险,招投标风险,合同风险,选供商应,选设备风险,管理能力,验收风险,货款支付,运行成本,设备保险,帐实不符,重复采购,采购人员私定价格,超预算,技术风险,到货是否及时,支付方式等。

③审计风险点:帐实情况,是否及时验收、入库手续,货款是否按合同支付,设备质量情况,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设备利用效果,超支情况,大型设备事前论证,费用支出真实性,各部门的协调,为教学科研服务意识等。

(2)物资采购领域中教研设备购置费的审计重点变化――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整合的工作重点

在进一步确定物资采购领域内的审计重点时,K高校把焦点放在了教研设备购置费的投入上。K学校每年的物资投资千万元以上,占学校物资购置费比重的80%左右。是影响学校经营资金正常运行的关键点,如此巨大的费用一旦管理失控,给学校带来的经营风险可想而知。同时,对于教研设备购置费,K学校也采取过不同的内审方式:

第一阶段:财务审计,关注教研设备购置费投入的真实性。(事后);

第二阶段:财务、设备利用效果审计,增加了对投入效益的关注。(事中事后);

第三阶段:管理、管理风险审计,增加了对预算的监管(事前事中事后);

从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中可以看出,学校内审由事后检查逐渐向“事前识别风险”的方向发展。加强风险信息的监控,并将结果评价始终贯穿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事前事中事后”的模式使风险管理工作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控制系统,使学校能及时识别有损于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各种风险,将学校的价值增长、风险和投资回报相联系,使学校战略与学校接受风险的态度一致,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3)由学校审计实务归结出的风险管理审计流程――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整合的工作审计流程

K学校风险管理审计流程

风险管理审计的总目标是审计部门和人员按照学校风险管理方针和策略的安排,以风险管理目标为标准,对学校在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性和合理性审核,使损失发生后所需的资源与保持有效经营必要的资源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帮助学校实现整体目标。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围绕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三大重要组成要素“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反应”进行再监督 。使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与合理的风险管理程序发挥了互动效应。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给学校带来的影响

从K高校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使内部审计在该校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提供鉴证服务到兼带提供咨询、管理、建议服务;从审计时点看,由事后检查,到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从审计对象看,由单一的财务审计到展开财务、利用效果、管理、管理风险等各种审计。这些审计的进行都是把制度和流程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主要内控环节的抽查审核,来评价学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恰当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全方位介入学校的风险管理,从而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表现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由对制度控制转向风险防范,进一步提升了学校风险管理的地位。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审计方式是从目标确认与分析开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影响本单位目标实现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最后引出控制风险的方法。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成为学校管理中的关键流程,使得测试控制不再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而是确认和测试管理风险的一种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的焦点是控制固然重要,但分析、确认、提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也是该校内部审计的焦点。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始终把那些风险大对学校实现目标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作为审计的关键点。上述案例就是通过对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的物资采购活动进行审计,从中发现物资采购活动的问题,并找到物资采购活动中的机会。可以发现,这种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学校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的。

其次,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迁移到事前审计,改变了学校内部审计的性质。评价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风险管理以及治理过程的不同。风险管理是制定策略的基础原则,是对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害学校利益的事项的进行的管理,因而是事前的;而提供控制保证通常是事后的。内部审计部门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促进和协助,充分体现了内部管理层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再次,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运用,把学校的年度审计计划与风险战略目标融合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目前的风险,确保审计计划与发展目标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因此,学校内审人员会站在更高角度即:最高管理层的角度,关注学校方方面面的风险,并且从自己职责的角度,协助管理层有效履行其风险管理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及时发现,并对学校显现和潜在的各类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最后,上述案例中的审计模式遵循了从目标到风险再到控制的过程,注重高风险领域;重视与学校发展目标直接相关的风险分析,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评估学校风险管理时,不仅关注内部控制的符合性,而且优先选择高风险领域的控制,并且着眼于具体控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估。此时,内审部门不只是强调控制,而是通过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达到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学校整体经济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学校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了学校的风险管理的监督者。

四、在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目前还很薄弱,但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就我国目前情况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已经先后颁布实行了27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但这些法规、规章还远远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因此,想要更好的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必须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为此,需要有关法律和审计部门共同努力、研究,出台适应内部审计发展要求的法规、规章。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审计部门事前参与企业项目的预算

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表明: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内部项目等环节进行有效调控,而且内部审计不仅仅要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更要紧的是转为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应引起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高度关注,让审计部门参与企业项目的预算,由单纯的事后评估控制转变为事前参与风险管理和过程监控。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建立内部审计的监控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的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联网。利用计算机网络不仅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各项审查内容,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审计、财务和预算部门的联系网络,实现网络畅通,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实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健全目标项目的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当积极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将内部审计重心由财务预算审计转为战略控制,由控制导向向风险导向转变,负担起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大责任。不仅加强重点项目的内部审计,也要关注小项目的风险审计,现代企业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业务涉及面也在不断加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极化,经营地点的分散化等已经成为内部审计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健全和完善目标项目审计是相当必要的。

5.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为基础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给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法律法规、金融知识、经济管理、统计、会计、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对审计人员不仅要加强有关风险技巧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还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成为一支既具现代知识素养又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高素质队伍。

五、结论

综上所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新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校的风险管理,同时也适合企业的风险管理。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监控,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管理活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相互协助、相互约束的有机体系。与国际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践相比,我国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践尚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涉足企业治理领域还不深。但它仍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含义解析现[J]. 商业时代,2006(27).

[2]刘文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0(22).

[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一通过解读IIh2001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 [J].审计研究, 2004.2.

[4]于秀丽.基于风险导向视角探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J].中国外资,2010(8).

[5]李菊君.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6]罗冬梅.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 湖南: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7]田蕾. 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

[8]谢忠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运用[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采购审计论文范文3

一.基础建设

2011年是我校各项改革迅速发展的一年,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我们搞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我们审计处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完善自我,提高认识的原则,努力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构,调整人员结构。

1.参与制定了学校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学校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2名(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一名同志获高级会计师资格。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审计队伍。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校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 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派一名同志随同教育厅考察团赴法国等国外学习考察,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

三.参与后勤改革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我校后勤集团已逐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改革的规章和措施,同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一道,对集团每个中心进行了成本核算,并结合外校经验,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各项定额标准,为推动学校的后勤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参与校办产业改革

科教兴国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给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高校校办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校办企业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企业内某些同志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致学校利益于不顾,很难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会同财务处、企业管理处一道,参与制定了校办产业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对校办每个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家底,改善了经营环境,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经济效益,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采购审计论文范文4

一、建立制度,有章可循

市供电局领导重视内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市供电局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市供电局财务收支审核办法》等六项内审制度,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内审计划,紧扣目标

为了强化内审监督和服务,使内审活动与经济活动环环相扣,每年年初由内审机构提出初步内审计划,经过部门集体讨论,找准内审工作切入点,制订内审工作年度计划,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划、财务收支审计计划、绩效审计计划等,促使内审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突出重点,力求成效

市供电局根据行业管理要求和本部门实际情况,连续几年开展新农村电网电气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审计,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对这些工程进行审核,并出具《工程造价报告书》,审计成效明显.审核了424个工程项目,送审项目金额6145万元,审定项目金额5953.6万元,核减项目金额191.4万元,核减率为3.11%;1月—11月审核了311个工程项目,送审项目金额5983.69万元,审定项目金额5797.22万元,核减项目金额186.47万元,核减率3.12%。此外,该局还开展了试点性其他类型的绩效审计。

采购审计论文范文5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采购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提出了在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改进中找到关键点,并且将关键点逐一的进行改进,从而使企业的采购活动能下一个高效稳定的状态下运转。

【关键词】

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关键点

1 采购流程内部控制措施的改进思路

作为一名采购管理者,在采购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与采购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因此采购管理者要想直接地对采购物进行控制的难度很大,但是采购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合同、资金及相关制度的合理把握来实现对采购的活动及物品的有效管理。

基于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措施的改进思路,应该首先去解决关于采购合约的管理问题,进而在采购活动过程中去严格地控制采购流程中的关键点与关键内容,确保整个采购活动在一个顺利和高效的运转环境下运行。

2 采购流程中关键点的控制措施

在对采购流程进行内部控制时,应纵观整个采购流程的全局来选取其中的关键点,并加以控制,同时要突出强调采购流程制度化的管理思想。

采购流程中的应重点关注请购、订购、验收以及审计等环节。

2.1 请购环节的控制

众所周知,请购环节是企业里采购管理的起点也是重点,其中包括提出采购需求和描述采购需求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主要的目的是要明确需要采购的物料或服务的特征、数量及时间。

当发生采购需求时,请购的部门要在规定的请购期由经办请购的人员依据库存管理的基准和请购的预算,并参考库存情况来开具请购单,并注明请购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需求日期等,如果对请购品有特殊的工艺要求,还应当给予相应的注明,若有需要还应该附上工艺图纸等。

采购单应该进行系统的分类,把采购日期相同且是由同一供应商供应的物料,采购部门应该采用以一张采购单来采购的方式来出请购。当发生了紧急采购的情况时,请购的部门应该在请购单的说明栏中注明原因,并加盖“紧急”的公章。当然,这种紧急采购必须事先得到有关主管领导的许可,对由于紧急采购引起的各项额外的费用,也都应该详细地记入该请购部门的请购费用里。对于办公通用型采购的物料,应由采购管理部门按各个部门的月耗用及库存实际情况来填写请购单。

2.2 订购环节的控制

订购环节是采购整个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采购价格的确定和采购条件的谈判、订购单的发送三个主要部分。订购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明确采购的权限设立,也就是说必须首先指派企业中非常熟悉市场的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来确定货源和控制订购的单据,而不是由企业的使用部门来确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控制购货订单的几个重要的方面。

(1)订货环节首先必须对定单进行恰当的编号,这是为了确保以后能够将定单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便企业的会计对所有购货定单进行记录和处理。

(2)当准备妥当定单时,就应该向供应商发出定单,但是在发出之前必须先由检查人员对定单的授权进行确认,以及检查订购单的有效性,以确保采购工作订购环节的有效性。

(3)检查工作之后,应该派人员对定单的编制过程和定单的内容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包括订购的价格、数量和金额的计算等。订购的价格则需要根据以往的订购记录与订购经验来确定价格的真实性,以保证定单的正确性。

(4)在完成了办理订购手续后,应将办理好的定单一式三份,一份用于登记部门对请购单位进行登记工作,第二份回执给请购部门对购货定单的内容进行确认,第三份用于验收部门作为在收到货物时的验收的凭据的标准。

2.3 验收环节的控制

采购流程的验货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根据的标准进行的催货部分另一个是在收到货物后,对货物进行验收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中,在收到货物后对货物进行验收是必须的控制环节,但是验收这种事后控制的行为无法对可能发生的货物的短发、漏发、错发及货物品质问题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所以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对定货前样品进行确认、定单跟踪、或派专人去供应商处对货物进行检查货物。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处理制度,来对不合格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当遇到采购的货品达不到预先的要求的情况时,应该由采购部门组织会议,应包括检验部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及技术部门共同参加,并收集各部门的评审意见来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法,比如退货或者让步接收,还应该根据由这批货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的大小来决定是否保留这次供货的供应商的供货资格。

在收货过程中,必须依据之前提到的购货定单的副本作为验收的依据。根据检验的流程,检验部门人员对到货的物品进行抽样检验。验收的报告必须由专门的验收人员去填写并对验收报告进行编号,并对验收的报告的副本应该分送至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采购部门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掌握货物的记录、供应商的信息、运送人员的信息和定单号码等。

在验收环节中,对于可能发生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去解决。比如当发生超过定单数量的进货时,验收人员请示有关领导,并得到相应的批准,才能够进行入库工作。但是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生了货物的短发、漏发和错发等情况,则验收员必须马上通知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来及时的确保会计工作的处理和追货工作。

2.4 审计环节的控制

采购流程中的审计环节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货款的支付工作和保证准确记录审计信息的工作,审计环节的是为了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舞弊问题的发生。采购的审计具体工作很复杂,比如确保采购业务的有效合法性、确保采购的货物的价格合理、确保核算采购成本正确性、确保采购记录真实性和完整性。整个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是完成采购工作后的凭证、采购程序和达到效益,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公司的各种管理标准能够在各个部门中有效地执行。

审计环节的控制应该设计成对整个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将监督的重点放在制定计划、订立合同、检验货物的验收质量和对于货款的支付四个环节上。另外,还应该提倡进行面向全体员工的全方位的监督行动,对于行政的监察、财务的审计工作、制度的考核工作中发生的舞弊现象给与坚决的打击。

采购审计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全面加强财务工作 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及内部控制的需求,各公司的财控工作已更进一层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并已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公司财务控制中,物资管理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本人结合各法规的学习心得及实际工作,针对物流控制的课题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全面加强财务工作

1.要有全面财务管理及实际操作经验的主管执行此工作。他的做法及改革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公司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要赋予他人相应的职权,以便开展工作。

2.财会部门的会计人员要明确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压力,事事有人管。当然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才有利于长期提高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一个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

3.会计人员要做到所管辖的账目、账账、账物相符,及时保质保量地上报各项财务报表,真实合法地提供各项财务数据。

4.认真履行财务监控职能,与相关部门建立好物资单据的交接、监管、控制的管理体系,与物资设备管理部门、采购供应部门、产品销售部门要经常沟通,及时协调,形成制度。发现问题,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严格按制度办事。

5.加强成本核算,严格各种支出费用审计,定期搞好财务分析,及时反映资金物化运动中各环节情况,当好领导参谋。

二、加强采购管理

1.选择合格称职的采购人员。一个好的采购员既要了解公司的经营和生产,还要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知识,了解原材料的市场行情,熟悉财务制度。为加强控制,有关管理人员同样要熟悉市场、销售渠道及有关知识。发现采购人员有违规舞弊行为应立即调离岗位,及时处理,甚至除名,决不姑息,决不能让其在经济上占有任何便宜,并追究责任。

2.建立物资采购计划和审批制度。公司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有具体的采购供应计划。具体物资采购时,应严格按照“先申请、审批再采购”的原则办事。无申报审批手续的,仓库不予验收,财务不予报账,一切经济责任自负。“先斩后奏”的做法,要淘汰到底。否则,“例外”的事情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