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出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的出路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1

关键词: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sight, directly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e city and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light slightly urban road landscape zone the design process of common, and combining the NaL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landscape design case of "valley language apartments" urban garden road que part of some of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Keywords: the city botanical garden, the road landscape zon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中的园林道路景观带,它是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方面重点强调交通功能外,另外关注的一个重点,它要求路面设计以及周围的环境景观能够融入自然景观中,营造一个人文景观一体化的道路景观带,是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的整体建设,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尚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城市发展的问题,诸如道路景观雷同,特色不明显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性化道路景观空间不足。在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景观效应,而忽视了居民的感受,而且,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园林道路景观的设计根本。

1.2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不能和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等统一协调的现象,导致缺乏统一而又有序的道路绿地景观群落,使整个道路绿地景观缺乏系统性。

1.3绿化带数量不足。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扩建速度剧增,交通压力骤增,原有的接到扩建困难巨大,因此,对道路绿地进行拓宽,改造,进行绿化的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在绿化上也存在绿化设计方法简单,绿化树种单调,生物多样性不足,趋同性比较严重。

1.4功能设施不健全,环境质量度不合格。在道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一味的注重交通功能,而忽略了道路两侧各种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完善,建设道路绿化系统也不健全。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墙上广告随意乱贴等等,城市道路环境“重车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停车点,以致停车挤占人行道等。

2.项目现状:

项目位于安徽南陵县,是我国的 “青铜之源、米市之仓” 。“谷语春晖”案例方案共有六条景观路,其中包括龙池路1km,涌珠泉路1.1km,花山路1.6 km,大屋路1.7 km,黄盖路0.6 km,丫山路0.6 km,绿化总面积16.9公顷。

项目位于新发展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道路、绿化区域完整,但道路绿化区电线密布,现场土壤基本为粉质粘土,植物品种过于单一,无生态效应更景观性、系统性。

【图01现场照片】

二、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理念

1.规划设计原则

1.1注重生态优先原则

由于城市道路景观带是狭长的线型空间,自然环境复杂,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湿地、植被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维护良好生态功能的同时,再灵活运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展现强烈的景观性,使道路景观带不仅具备观赏的功能,还兼具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功能。这就要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条件、生态植被、市政设施、建筑等因素,选择合宜的道路形式、方向,尽量避免或减少对道路沿线的原生态景观的破坏,以保持城市景观道路环境效应的完整性,保证本地区的物种生态平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1.2坚持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道路设计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以构建绿化生态廊道,从而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学原则,自然植被具有丰富的组合,复杂的结构和循序渐进的动态演替等特征。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因此,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配置方式建立起来的复层群落结构为设计理念,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自然体系及乡土特性物种的空间生存和延续,同时还能抵御外来危险物种的入侵。

1.3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除了考虑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景观功能外,更要注重城市道路的生态环境功能设计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能量,绿色建材,保持生态平衡,通过生态环保与节能来设计。首先是城市道路线形设计、人行道结构、竖向与朝向等,应有利于采光、通风、透气和排水;然后植物绿化,选用冠大叶密、抗性强、吸尘滞尘能力强的树种,有利于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最后道路边坡由硬化防护改为绿化防护等,以增强道路舒适性和环保效果。

2.项目规划目标、理念与框架:

2.1规划目标——遵守以上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打造南陵门户形象、感受南陵文化景观风貌与展现园区工业特征成为本次规划设计的目标。

2.2规划理念——

2.2.1规划目标结合理念:以生态空间、绿色道路景观理念为主,营造南陵经济开发区重要的道路景观中心,使之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主要载体。

【图02规划理念概念图】

2.2.2规划框架结合理念

【图03道路框架景观分析】

【图04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三、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2

[关键词] 社会保障宏观经济困境

社会保障制度自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建立以后,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效仿,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但工业国普遍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许多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我国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了诸如收入分配不均、资源浪费严重及内需不足等经济问题。因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必需,也很紧迫。

一、从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对经济的关注一般集中在经济的增长、失业问题、通货问题等方面,本文将就这几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

1.鼓励消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借用西方经济学收入循环流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用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M表示进口,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J则表示对收入循环流的注入,W表示为对收入循环流的撤出,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表示国内消费。从而:

J=S+T+M,W=I+G+X

一般地认为,注入最初超过撤出越大,国民收入的增加将越大。从而如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从以下几方面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其一,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形之中会增加政府的支出,从而政府支出G增加,注入J增加,进而需求增加、企业收入增加、家庭收入增加。企业应对需求增加生产,使用更多劳动力和其他资源,产生所谓的乘数效应。与此同时,税收增加、储蓄增加及进口需求增加,即撤出增加,直至J=W为止,经济重回均衡。用公式表示:

GJ>WYW直至J=W为止

经济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均衡;其二,虽然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拥有的存款超过了1万元,但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已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而因为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收入悬殊造成了高收入者不想消费而将收入储蓄起来,低收入者想消费却苦于没有钱。社会保障制度被认为具有公平分配的功效,势必能通过转移支付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现状,从而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并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因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于高消费者,使得消费C增加,储蓄S减少,用公式表示:

SJ>WYW直至J=W为止

储蓄减少,消费增加,出口、投资、消费的畸形比例得以纠正,多动力的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其三,社会保障帮助失业者培训,不仅提高了合格就业者的质量也增加了存量,从而提高了潜在产出水平,为今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其四,劳动者因为有了保障,对未来更有信心,总体消费倾向提高,内需同样被拉动。

2.解决失业的有效途径,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开始自负盈亏并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以取得竞争的主动,企业纷纷减员增效。原本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隐形失业得以释放显形,劳动力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富余劳动力,即下岗工人;另一方面,随着二元经济被打破,许多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出现使原本不容乐观的城市就业情况更加紧张,竞争也更加激烈。另外,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也加入就业大军,这部分的劳动力因其之前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所以暂时的失业对其自身的伤害要远远少于前两种。从而在解决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前两种人的失业问题,其次,再考虑新进人员。失业保险的保障对象为缴费人员,即参加工作后失业的人员,保障其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并加以培训以适应新工作岗位要求,从而达到降低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在处理失业问题的过程,与国家处理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优先次序是一致的。

3.减少通货紧缩压力,挖掘经济发展潜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在总量上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除1989年国家经济体制作重大改革而引起的投资额减少外,各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大大地刺激了投资的增长,其中1993年增长率为61.8%,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近年来,尽管各项经济政策逐步成熟和投资的有序化发展,投资增长逐渐趋于平缓,并且稍有回落,但截至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仍达44.4%。然而,投资是不稳定的。一旦投资需求降下来,而出口、消费需求没有及时有效增长,那么总需求将下降,则国民收入将成倍下降,进而失业率上升并导致通货紧缩缺口。失业率的上升将令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上升,社会保障支出随之增加,社会总需求不会因为失业增加而进一步萎缩;同样的道理,如果经济过热,产生通货膨胀缺口,由于政府税收增加、社保支出减少,可以冷却过热的经济,缩小通货膨胀缺口。故而,社会保障制度又被称为社会的“自动稳定器”。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出路的思考

1.保障范围过窄,发展不均衡

我国多数城镇职工未能享有社会保险,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种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隐患。因而,目前应该尽快提高社会保障范围:第一,尽快地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从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农民工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很多农民工和城里人同工,却没有一样的待遇。第二,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2002年至2004年初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征地5600万亩,4000多万农民因此失去土地。现在失去土地的农民不会少于5000万人。这些人,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就业很难,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就非常迫切。第三,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在灵活就业人员中,一部分是下岗失业职工到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就业,或者打零工、小时工等,收入不固定、工作单位不固定。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部分大学生,一部分文化水平、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就业的人员,也采取了灵活就业的方式。而原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能够连续缴费的人群,所以对待灵活就业人员应该设计更好的、更加灵活的制度。第四,在农村普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和城里人不一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低一些,因为农民有承包地,可以种粮食、蔬菜。从补差来看,各地农村也有差别,平均起来,实际补差每个贫困人口一年100元~200元就可以了。亚洲开发银行认为按我国农村贫困人口2700万计算,有27亿元就够了。

2.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杜绝平均主义,提高缴费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中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换句话说,如果货币从高收入阶层无偿转移给低收入阶层,那么社会总福利将增加。更进一步说,当绝对平均分配时,社会福利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这说明社会保障将一部分收入从富人手里转移至穷人手里的机制是有道理的,但是绝对的平均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是行不通的。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除了社会公平之外,还要求经济公平(要素的投入要求相应的回报),即效率。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全的以社会公平来配置资源是无法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是无效率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生产力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因而当前我们必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期今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社会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一方面,就是现阶段保障的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低缴费水平低,人们负担得起。配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能较好的调动人们缴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新网:《我国GDP仍由固定资产投资拉动》[ol],省略/pubnews/doc/read/xxck/154606543.119199762/

[2]李生祥 丛树海:《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J].《财政研究》,2004年(1):第10页

[3]HARVEY S.ROSEN:《财政学》(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JOHN SLOMAN:《经济学》(第四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3

[摘要]目的:研究Ⅳ型胶原酶心包经上预处理对小鼠“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降糖作用及GLUT4表达、分布的影响。

方法:小鼠“内关”穴上方5mm心包经上注射Ⅳ型胶原酶,30min后,“内关”穴注射胰岛素,间隔5min后测血糖,取骨骼肌用Northernblot方法观察GLUT4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研究GLUT4分布,并与心包经旁预处理组、蒸馏水心包经上预处理组相比较。

结果:Ⅳ型胶原酶心包经上预处理几乎完全阻断“内关”穴注射胰岛素的降糖效应,其对骨骼肌GLUT4mRNA表达无影响,但可使GLUT4从胞内储存部位向细胞膜转运减少。

结论:Ⅳ型胶原蛋白参与了从胰岛素穴位注射到GLUT4再分布进而产生快速降糖作用之间的信息传递。

[主题词]梭菌胶原酶/投药和剂量;心胞经;穴,内关;血糖;胰岛素/投药和剂量

EffectsofPretreatmentofCollagenaseⅣinPericardiumChannelon

DecreaseofPlasmaGlucoseLevelandExpressionandDistributi

onofGLUT4afterInjectionofInsulininto“Neiguan”

PointQianDongsheng,ZhuYifang,LuoLin,etal(Departmentof

Pharmacology,NantongMedicalCollege,Jiangsu226001)

[Abstract]PurposeToobservetheeffectofpret

reamentofcollagenaseⅣinthePericardiumChannelondecreaseofplasmaglucosel

evel,expressionofGLUT4mRNAanddistributionofGLUT4a

fterinjectionofinsulininto“Neiguan”

(PC6).MethodsCollagenaseⅣwasinjectedintothePericar

diumChannel5mmabove“Neiguan”(PC6)inthemouse,andinsulinwasinjectedinto

“Neiguan”(PC6)30minuteslater.After5minutes,plasmaglucoselevelwasdete

rmined.Meanwhile,expressionofGLUT4mRN

AanddistributionofGLUT4inskeletalmuscleswereinvesti

gatedwithNorthernblotanalysisandimmunohistochemicalmethod.ResultsP

retreatmentofcollagenaseⅣinthePericardium

Channelalmostentirelyblockedtheeffectofreductiono

fplasmaglucoselevelduetoins

ulininjectioninto“Neiguan”point.Althoughitdidnotaffect

theexpressionofGLUT4mRNA,theGLUT4incytoplasmicmembranewasdecr

easedmarkedly.ConclusionCo

llagenⅣmayparticipateinthemessagetransmissionfrominsulini

njectiontotherapiddecreaseofplasmaglucoselevel

causedbyredistributionofGLUT4.

[Keywords]ClostrdiumHistolyticumCollagenase/admin;

PericardiumMeridian;PointPC6(Neiguan);BloodGlucose;Insulin/admi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70896)经穴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实质尚不清楚。胶原蛋白为细胞外间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不仅参与细胞运动、增殖和分化等细胞行为,而且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生物分子间的作用[1]。胶原蛋白是否参与药物穴位注射后的信息传递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课题组初步研究表明,“内关”穴注射药物后的药效变化与胶原蛋白特别是Ⅳ型胶原有关[2]。本研究拟在心包经上用Ⅳ型胶原酶预处理,观察其对“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降糖作用以及葡萄糖转运体蛋白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表达和分布的影响,以进一步证明胶原在经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ICR小鼠,20±2g,雌雄各半,由南通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苏动(质)98025,苏动(环)98062。

1.1.2试剂Ⅳ型胶原酶(Sigma公司);胰岛素(徐州万邦生物化学制药厂,批号:99052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Trizol试剂为Gibco公司产品;HybondN+尼龙膜为Amersham公司产品,随机引物标记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α32P]dCTP购自北京亚辉公司;含葡萄糖转运体4(GLUT4)cDNA质粒,由南通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郑震林博士惠赠;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cDNA质粒,由南通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刘飞博士惠赠;山羊抗GLUT4多克隆抗体和HRP标记驴抗山羊二抗购自SantaCruz公司;ABC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方法

2.1分组及测定血糖取禁食12小时的ICR小鼠,用OneTouchⅡ型血糖测定仪(强生中国公司产品)测定空腹血糖水平,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①Ⅳ型胶原酶经上预处理组(A组):“内关”穴上方5mm,心包经上注射Ⅳ型胶原酶0.1mg(0.02ml);②Ⅳ型胶原酶经旁预处理组(B组):“内关”穴上方5mm,心包经旁开2mm处注射Ⅳ型胶原酶0.1mg(0.02ml);③对照组(C组):“内关”穴上方5mm,心包经上注射蒸馏水0.02ml。各组动物均在预处理30min后“内关”穴注射胰岛素0.05ml(2U),5min后,测定血糖,观察各组血糖下降百分率。

2.2RNA提取及Northernblot分析上述动物测血糖后立即处死,迅速取大腿肌肉组织,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总RNA经甲醛变性胶电泳后,毛细管法转移至尼龙膜,80℃固定2h。含GLUT4cDNA质粒经扩增、提取、酶切、电泳、回收,得到GLUT4cDNA,随机引物标记[α32P]dCTP。尼龙膜于65℃预杂交、杂交(预杂交液:0.2M磷酸盐buffer(pH7.2)、1mMEDTA、1%BSA、7%SDS、15%甲酰胺),洗膜后-70℃放射自显影,所有样膜经洗脱探针后用GAPDHcDNA探针再杂交,作内参照以校正RNA上样量,最后图像分析杂交信号进行光密度(A值)扫描。

2.3免疫组化实验取大腿肌肉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厚4~5μm。切片经二甲苯脱蜡、系列酒精水化,0.1mol/LpH7.4PBS缓冲液洗涤3次,滴加蒸馏水新鲜配制的3%H2O2,室温5~10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BS洗3次后,用正常血清封闭,室温10min;吸去正常血清,滴加1∶50山羊抗GLUT4多克隆抗体,4℃过夜,PBS洗3次;滴加HRP驴抗山羊IgG(1∶200),37℃30min;PBS洗3次后加ABC试剂,37℃30min,0.01MPBS洗3次,加DAB显色液,室温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蒸馏水洗涤,苏木精复染,分色,系列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3结果

3.1Ⅳ型胶原酶心包经上预处理对小鼠“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降糖作用的影响结果见表1。Ⅳ型胶原酶“内关”穴上方心包经上预处理几乎完全阻断“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5min的降糖效应,而同等剂量Ⅳ型胶原酶“内关”穴上方心包经旁预处理对“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的降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3.3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见图2(见封3)。3组动物骨骼肌细胞胞浆呈棕色反应,但Ⅳ型胶原酶经旁预处理组(图2B)及对照组(图2C)骨骼肌细胞胞浆膜上棕色线条较深,表明GLUT4在胞浆膜上有较多分布,Ⅳ型胶原酶经上预处理组(图2A)骨骼肌细胞胞浆膜上棕色线条较浅,表明GLUT4在胞浆膜上分布较少。

4讨论

胰岛素小剂量穴位注射具有快速强大的降糖作用,其初始药效与静脉注射同等剂量该药相当,与血药浓度、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无明显相关,这已为诸多实验所证实[3~5]。胶原蛋白为细胞外间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有初步实验表明,Ⅳ型胶原与经络信息传递有密切的关系[2]。本实验结果表明,用Ⅳ型胶原酶心包经上预处理,能明显阻断胰岛素穴位注射的降糖效应,Ⅳ型胶原酶心包经旁预处理组的阻断作用不明显,这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观点。

葡萄糖跨膜转运是由葡萄糖转运体家族(glucosetransporters,GLUTs)实现的。在肌肉等组织,胰岛素刺激快速显著的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主要是由于GLUT4再分布造成的。在胰岛素作用下,GLUT4迅速从细胞内储存部位分布到细胞膜上,发挥转运葡萄糖的作用[6,7]。但未见胰岛素穴位注射后GLUT4表达和分布的变化以及Ⅳ型胶原酶对其影响的报道。

本研究中,3组动物GLUT4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研究显示,3组动物骨骼肌细胞胞浆呈棕色反应,Ⅳ型胶原酶经上预处理组骨骼肌细胞胞浆膜上棕色线条较浅,表明GLUT4在胞浆膜上分布较少,而Ⅳ型胶原酶经旁预处理组及对照组骨骼肌细胞胞浆膜上棕色线条较深,表明GLUT4在胞浆膜上有较多分布。

本研究结果提示,胰岛素“内关穴”注射后,产生快速降糖作用,而这种降糖作用的机理不是由于GLUT4产生增加,而主要是由于GLUT4再分布造成的。用Ⅳ型胶原酶心包经上预处理,能明显阻断胰岛素穴位注射的降糖效应,亦能减少GLUT4自胞内储存部位向胞浆膜上转运。我们认为Ⅳ型胶原蛋白参与了从胰岛素穴位注射到GLUT4再分布进而产生快速降糖作用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至于Ⅳ型胶原蛋白如何参与信息传递有待进一步研究。

5参考文献

1刘秉慈.细胞外间质.生理科学进展,1996;27(3):221

2邵政一,朱毅芳,陈霞.胶原酶预处理对内关穴注射胰岛素降糖作用影响.中国针灸,2000;20(3):169

3邵政一,刘祖舜,丁斐,等.“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对去臂丛神经小鼠、STZ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研究.现代应用药学,1987;4(4):7

4丁斐,刘祖舜.大鼠内关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升压作用机理初探.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16(1):9

5徐济良,黄金华,邵政一.大鼠内关注射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与血药浓度的影响.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20(1):20

6Livingstone,C,Lyall,H,andGould,G.W.HypothalamicGLUT4Expression:aGlucoseandInsulin

SensingMechanism?Mol.Endocrinol.1995;107:677Marsh,B.J,Alm,R.A,Mclntosh,S.R,etal.Molecu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4

在我国历史推移的过程中,无数朝代伟人都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建筑,以不同的风格开启了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璀璨的大门。而南北方因为地区差异和气候水土的问题,所以其建筑也有着极大的区分。一般来说,南方主要是以地面建筑为主,干栏式建筑在此也较为常见,而北方却以穴居建筑为主要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史的发展中,从创始阶段、成型阶段到成熟阶段,建筑特点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从追求建筑的遮风挡雨到之后的庄严宏伟,都体现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艺术建筑的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阿房宫是其建筑类型的代表。而后来汉武帝大肆修建宫殿的过程中,对于皇宫的建筑也成为了令人们叹为观止的大型建筑艺术工程之一。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多种建筑类型,表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建筑特色。这些有着较为完整成熟的建筑体系,对于后世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巨大,无论是对于砖石和拼合梁柱的大量使用,还是施工机构的双轨制设计,都给予了现代景观设计者较多的灵感,令其能够借鉴古代建筑的特色探寻新的景观设计出路。

二、景观设计中对于古代建筑的利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景观设计作为美化环境以及生活氛围的重要方式,需要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寻找灵感。我国古代建筑作为我国历史中瑰丽的珍宝,其有着优雅、庄重、宏伟等多种特质,对于其基本的建筑元素进行运用,可以保证景观设计能够更加满足人们对于该设计的需求。下面,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从多种角度探究古代建筑的特色。

(一)建筑木材利用

在我国建筑历史中,对于木材的运用非常广泛。其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美观性,还能够针对自身想法进行不断地修缮,所以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会运用不易变形的木材进行景观构建,能够保证提高建筑的亲切感,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人为景观。通过木材的运用,能够衬托多种景观在生活中的特性,保证景观设计的持续建设和能源节约,提高环境的舒适度。保国寺作为我国著名建筑,是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因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大气与生物共同作用导致大殿内常年出现渗漏。但是经过长期合理的维护,所以能够屹立千年,存留于世。在现代建筑中,挪威建筑师就曾经以此木构建筑为雏形,进行了上海世博会挪威馆的设计。在该设计中,利用了木胶合板技术,以木材的舒适美观性为出发点,让观赏者亲身感受了现代景观中建筑与自然地完美融合,每一种风景,都成为了健康、简约的代表。

(二)彩画、雕刻利用

我国的绘画历史发源已久,无数古代建筑都曾经以精致的绘画、完美的雕工获得世人的惊叹。这个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与建筑的融合,能够达到栩栩如生、灵动自然地装饰效果,提升建筑的独特性、魅力性。无论是色彩斑斓的彩画还是庄重宏伟的雕刻,都能够表现出建筑的气势和精雕,其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成为了中国建筑的一大代名词。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彩画以及雕刻艺术,可以增加景观设计的气势,凸显风景以及建筑的精巧、恢弘,提升景观建筑档次。故宫作为古代建筑中以彩画和雕刻闻名的建筑之气,无论是殿内的石像还是和玺彩画,都说明了这个宫殿曾经的壮丽和雄伟。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都会将亭台水榭周围防止石雕,在院落之中放置彩画。游历这样的园林景观,仿若让游客置身于千年前的盛世繁华之中,体会中国古老的雕塑绘画文明。

(三)结构轮廓利用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庙宇宫殿,都有着其独特的轮廓和变化多端的建筑结构形式,在达到建筑与环境互相衬托的情况下,达到东方特有的神秘、繁复效果。一般的古代建筑中,外观可以分为上下中三层,无论是屋顶、基座和柱子,都是通过重叠的组合以及木块、玻璃瓦穿行的。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保证建筑的承载效果良好,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古典装饰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将这种结构以及轮廓进行转化,突出其漂亮的弧面以及舒缓的曲线,进行现代建筑的中的搭配。在解决了建筑受力问题的同时,还达到了设计场地、设计环境以及设计本身的完美结合与设计平衡,保证了在体现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美观性以及舒适性,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三、景观设计对于古代建筑利用原则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5

关键词:地域文化;形态认识;丰富意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45-01

21世纪景观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出奇形怪状的形态。标新立异,本身没错,但是无厘头的创新,更让人们头昏眼花;人们也常常报以走马观花的态度。建筑的趋同性,已使地方特色,民族风貌受到威胁。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充分挖掘民族民风,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之中,才能找到出路。作为设计师,需要读懂这种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去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新形态。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武星宽教授,在中国景观建筑的地域化、特色化上做出了突出的成果。在他的一系列以“河套广场”的景观设计作品中,透露着浓烈的蒙族文化特质,成功地将地域文化抽象并巧妙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下面,我将就武教授的“河套广场”景观设计系列,用最常见的形态认识方法逐层解析,写下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感。

一、客观具象中的提炼

内蒙古,最具象征意义的当然要数“敖包”了。在武教授的“河套广场”系列景观设计中,一种由“敖包”演变而来的形态特征就被广泛应用。拱起的穹窿对于外界空间是一种扩张的形态,向外膨胀,饱满,是内部空间向外张拉外推所造成的结果。一方面,这种扩张的形式并非偶然,与蒙族人的勇猛无畏,洒脱不羁,不断开拓的性格相应。另一方面,这种向外扩形式的形态也表达着一种哲学思想。中原常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说法,宣扬的是一种“非扩张”“内敛”的处世哲学,认为这才是最能保护自己的方法,却导致晚清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蒙古族用扩张精神创造了疆土辽阔的大元帝国。

二、抽象元素中的形式美

正如前面的这一部分都讲的是景观设计中的“形”,而接下来对“态”的解析才是景观设计的精髓。武教授在这处理形的变化和统一关系方面显得得游刃有余。大体势态处于静止,端庄大气;着小处动态的起伏,充满生命力,既体现庄严的秩序感又不失生动的灵气;以水平线条为基调,让垂直线作为视觉中心出现,在面的构造上多利用洞口的韵律与节奏营造虚实相生的空间感。

内蒙古地域特征,不论是草原,戈壁,雪山,都显得空旷宽敞,所以,天际线和景观建筑与大地的连接线,在形式美感上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系列的设计作品中,武教授将大部分天际线处理得低矮、相对单纯、清晰和空旷,根据景观建筑的不同需要,强调不同的感觉。刻意将大地与建筑的接触线尺度增大,使下部呈现较大的体量,让整体建筑显得更稳定,同时与周边的环境和建筑在形态上保持呼应,给人雄浑壮丽、气势磅礴的空间感受。

三、美中创造的丰富意象

武教授作为身在异乡的蒙族人,用景观设计将蒙古地区的磅礴壮丽,恢宏的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传达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之情。

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大地之间找到人的一种认同,一种归宿。这就是景观设计中要传达的文化价值,让人们能从简单概括的外形中读出千姿百态。这也是武教授在做这系列“河套广场”景观时,一再强调的,设计要有故事可说,才会让单薄的外形有了浑厚的基础,才会耐人寻味,才能走进观赏者心中。

这些由“敖包”转变而来的特色景观,无不让人联想到圣山与成吉思汗的故事, “红格尔敖包”的传说,还有希拉穆仁草原牧民的传说,让人想到蒙族“祭敖包会”的传统习俗,想到他们骑着骏马在无边无际的草原驰骋的飒爽英姿,想到他们身披战甲,勇猛无畏。这些都是“河套广场”系列景观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武教授在空间概念中,将思想文化中的宇宙观与自然观、宗教与伦理、理性精神和审美观念都融入了设计中。另一方面,跳出文化地域的限制,再次审视这系列景观,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像是一个个太空外来者的旅行飞行器,让人都会猜测它的来历,充满神秘感。

从以上三个方面上看,景观设计与设计师的社会素质、经验、感知程度、文化修养紧密相关,武教授以个人的审美感悟,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设计艺术作品,再一次向世人呼吁,文化是联系民族的精神纽带,通过维系民族的团结和凝聚,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宁和稳定。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从武教授的景观设计表现手法中获得灵感,将地域特色文化运用到设计中,让民族文化如百花齐放,呈现我们国家的多姿多彩,向世界的人们展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淀积的灿烂文化。

参考文献:

[1]潘锋.金石磅礴,以神造型――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城雕“河套人”为例,浅析武星宽景观设计艺术[J].魅力中国.2011(5).

[2]王长艳.论蒙古族传统和谐文化及其现代价值[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文中祥.浅析地理因素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4]李宏剑.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1(8).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6

关键词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98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34-02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并重新组构产业价值,使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 相关概念

1.1 工业遗址

所谓遗址(Sites)即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1]。套用上述概念,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就是人类工业活动留下的遗迹,其中包含2层含义:一是工业遗产[2](Industrial Heritage),属于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棕地[3](Brownfields),属于可改造再利用的闲置工业土地资源。

1.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审美启发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闲置荒废的工业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建筑、废弃工业设施、废弃材料、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景观要素。其内涵不仅仅是将废弃的工业空间改造再利用,而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遗址的艺术处理,延续场地的工业文化特色。

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

2.1 发展历程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兴起,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国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4]: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参与废弃地的更新实践,矿区更新运动与大地艺术结合;20世纪80~90年代,生态思想与生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标志着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成熟;21世纪初,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美学思想的普及,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繁荣。

在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历程中,德国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废弃工业设施的循环利用和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促成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容纳和集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和理念,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实践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5,6]。

2.2 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相继出现了工业遗址观设计实践,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外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德国的鲁尔区是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典型,对于鲁尔区的复兴与其中的景观设计案例是国内关注的重点。王向荣[7]最早介绍了鲁尔区中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和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含蓄地指出当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大胆探索并使用能“体现当代文化的设计语言”。丁一巨[8]多次介绍了欧洲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实例,特别是对德国做了丰富的研究,提出了“工业化的花园王国”概念。刘抚英等[9]结合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现场调研,重点分析了公园设计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景观整体布局、生态对策、尊重自然演化进程等方面的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张艳锋[10]介绍了杜伊斯堡钢铁厂的改造,以期为国内类似的废旧工厂找到理想的开发模式。李建斌等[11]重点对德国工业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旧有工业景观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业景观设计和建设2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模式。罗萍嘉等[12]则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2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设计手法。

此外,张杰[13]从政策、规划思想和开发实践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伦敦码头区改造的发展过程,深入探讨了这一改造与英国总体经济结构变化尤其是伦敦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孙晓春[14]则对理查德・哈格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这一划时代的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他“在利用中合理保护”的做法值得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类似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学习和借鉴。虞莳君等[15]认为菲尔德设计事务所为纽约市清泉公园设计竞赛所作的获奖方案“生命景观”,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工业遗址再生的新范例。张健健[16]认为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竞赛获奖方案“树城”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废弃地的恢复和重建方面,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中国最早改造工业遗址最成功的范例,其设计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更多地吸取了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等现代西方景观设计手法,表现出人们在生态学更新设计思想、美学和艺术思想、多元化思想3个方面的追求,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简圣贤[17]分析了歧江公园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认为设计师对于场地的认识与解读存在不足,过多地强调改造和再生而忽略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张艳锋[18]从建筑、文化和产业等不同角度对沈阳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振兴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手法。朱建宁等[19]介绍了改建日照市银河公园的指导思想,以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脉作为设计重点,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与现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园。俞孔坚等[20]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和设计案例,探讨了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业棕地的生态恢复和工业遗产的利用途径,在满足大型会展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景观。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型的都市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机,体现了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新思路。于雪梅[21]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探讨了在旧厂房与旧仓库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的途径,并对如何保护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了思考。李飞[22]把欧美出现的大多数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成果归为后工业景观的园林,认为这种园林流派立于功能主义之外而继承了文化。

对工业遗址的改造是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思想影响从“环境生态原型”生发出来的[23]。包志毅等[24]对土壤基质改良、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种植技术3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生态特别是植被恢复角度探索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反映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不同的着眼点和理论背景。周曦等[25]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的观点,对当前设计领域的所谓“生态设计”等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3 结语

工业遗址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是具体解决城市健康而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手段,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景观设计领域,而更多的属于城市及全世界范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学术领域和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更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中国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工业遗址景观价值的认识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造成目前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再利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人们在对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景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特色,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展开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45-49.

[2]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R].Paris:TICCIH,2003.

[3] 牛慧恩.美国对“棕地”的更新改造与再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1(2):30-33.

[4]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5] 蔡海燕,彭震伟.德国埃姆歇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从埃姆歇园国际建筑展(1989-1999)到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2000-2010)[J].现代城市研究,2007(4):82-88.

[6] 迪特・哈森普鲁格(德Dieter Hassenpflug).德国在后工业时代的区域转型――IBA埃姆瑟公园和区域规划的新范式[J].刘崇,译.建筑学报,2005(12):6-8.

[7] 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2):50-52.

[8] 丁一巨,罗华.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J].花园与设计,2003(10):11-13.

[9]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11):77-85.

[10]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1] 李建斌,王重亮.德国工业景观建设[J].工业建筑,2008,38(1):45-49.

[12] 罗萍嘉,钱丽竹,井渌.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J].装饰,2008(9):67-69.

[13] 张杰.伦敦码头区改造――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再生[J].国外城市规划,2000(2):32-36.

[14] 孙晓春,刘晓明.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中国园林,2004(3):11-15.

[15] 虞莳君,丁绍刚.生命景观 从垃圾填埋场到清泉公园[J].风景园林,2006(6):26-31.

[16] 张健健.从废弃军事基地到城市公园――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及其启示[J].规划师,2006(3):94 -96.

[17] 简圣贤,何志华.我国工业遗址设计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园[J].园林,2006(11):14-15.

[18]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9] 朱建宁,郑光霞.采石场上的记忆――日照市银河公园改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7,23(1):18-24.

[20] 俞孔坚,凌世红,方琬丽.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J].建筑学报,2007(2):27-29.

[21] 于雪梅.在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J].德国研究,2006(1):55-80.

[22]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J].城市规划学刊,2005(3):95-102.

[23] 苏龙,金云峰.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J].规划师,2005(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