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1

1.1回访的方式

回访的方式主要分为四种,即例行性回访、季节性回访、技术性回访和一对一回访。例行性回访一般是按业主比例以电话询问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当反映的问题比较少时可以考虑一年召集一次;如果业主反映问题的频次较高,则必须没每半年举行一次,目的就是要及时掌握和了解业主在日常使用中的用户意见,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季节性回访通常针对雨季常发的排水工程、制冷工程、通风工程和屋面的防渗漏问题,以及冬季的热力循环系统和业主采暖工程等进行回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由施工环节造成的质量缺陷。技术性回访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在项目施工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技术性回访一般还要召集项目的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和材料供应商等部门一同参加,通过回访其使用效果和技术状态,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并为今后施工工艺的完善和推广工作寻找依据和措施。一对一回访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业主所开展的个性化服务,一般主要是围绕问题反映相对比较集中、施工中对局部因素把握不准、设计变更对日后使用可能带来影响的一些环节,通过回访和善后处理来确保正常使用,并像处理好“医患”关系一样建立起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沟通渠道。

1.2回访的内容

回访内容主要是结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包括:屋面、窗台、厨房和卫生间是否有渗漏水的现象;厨房和卫生间的管道是否有跑冒和滴漏现象;UPVC下水管道是否开裂渗漏,接口是否严丝合缝;房屋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以及门窗是否产生变形和关合不严的问题;墙体和地面是否有开裂现象,并判断是否属于正常的伸缩裂缝;电器管线是否安全接驳,照明设备是否存在忽明忽暗现象(接线松动);空气开关及漏电保护装置是否灵敏有效;外墙粉饰面是否有开裂和剥离现象,外墙饰面砖是否有脱落的可能;建筑单体的总体外排是否存在有倒泛水的现象等。

1.3回访的基本要求

依据建筑法规定,保修时间自竣工验收完毕之日的第二天起计算,基础(含隐蔽工程、地下设施)、主体结构是终身保修,保修时间按照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防水和防渗漏是5年;供热、制冷是2个自然采暖期和供冷期;电气、给排水、设备安装、装修等是2年。其他保修事项由双方自行约定执行。

2建筑工程回访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2.1渗漏

渗漏经常出现在以下部位,如地下室渗漏、厨房、卫生间渗漏、屋面渗漏、外墙外保温渗漏。渗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致使使用人无法正常使用。造成渗漏的原因很多,如:施工工艺不完善、防水材料质量不过关、设计、施工缺陷、防水细部处理不到位等。(1)地下室剪力墙、顶板渗漏治理:首先,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认真细致地检查,渗漏水主要是由于结构层存在孔洞、裂缝和毛细孔。堵漏前,必须查明其原因,确定其位置,弄清水压大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案。遵循堵漏的原则是:先把大漏变小漏,缝漏变点漏,片漏变孔漏,然后堵住漏水。堵漏方法和材料较多,如水泥胶浆、环氧树脂、丙凝浆液、甲凝浆液、氰凝浆液等。(2)屋面、厨房、卫生间渗漏治理:查找主要渗漏部位,分析渗漏原因,制定处理方案。重点是防水细部未按规范施工,如屋面的落水口、出屋面烟道、管道等,厨房、卫生间地漏,蹲便的连接口,管道周边等部位。由于坡度不够,造成倒泛水的要进行重新找坡,再补做防水层;对于接口不严的要重新封堵;屋面收口开裂和管口周边以及个别部位防水高度不够要补做防水层。(3)外墙外保温渗漏治理:经过多年回访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窗框周边、混凝土剪力墙穿墙螺杆孔位置的渗漏。对于窗框周边,在迎水面使用聚合物砂浆封堵,窗边再打密封胶。对于混凝土剪力墙穿墙螺杆孔采用室内方法修补,首先清除孔内的涂料及杂物40~60mm,并将螺杆孔表面凿深20mm、扩大10mm,使用聚合物砂浆分两次填补,第一次填补35mm,第二次填实即可。也可采用防水砂浆和堵漏材料封堵。最后,根据墙面面层材料进行修补回复。

2.2水泥砂浆地面裂缝、空鼓、起砂

(1)裂缝分为强度裂缝、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有材料强度不够、楼体不均匀沉降等。对于空鼓、起砂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清理不干净、砂子的含泥量严重超标、砂浆强度不够等。(2)水泥砂浆地面裂缝、空鼓、起砂的治理:根据地面裂缝、空鼓、起砂的程度,确定治理的方案。对于轻微起砂的水泥砂浆地面,对基层进行清洗处理,再采用108胶、水泥各占50%,加水调制成腻子状,进行两次满批,每批完一次必须用120#砂纸打磨,并进行洒水湿润养护一周。也可用聚合物砂浆满批。对于水泥砂浆地面裂缝,采用环氧树脂封堵,再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对于水泥砂浆地面空鼓,一般只有返工重做。

2.3混凝土散水面层裂缝、沉陷、膨胀

造成混凝土散水面层裂缝、沉陷、膨胀的原因主要是基层处理不认真,没有严格按规范施工,如:混凝土散水基层建筑垃圾未清理完、三七灰土未过筛、分层厚度超规范、未严格控制含水率,冬季施工措施不到位等。另外,设计对室外排水系统不重视,使散水边常期有雨水、绿化水侵泡,造成混凝土散水面层裂缝、沉陷。对于混凝土散水出现质量问题,只有返工重做。

3结束语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2

【关键词】住宅小区;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 住宅小区常见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屋面、墙体、卫生间、厨房渗水

屋面渗漏

1.1.1 屋面工程的质量好坏,除设计和选材外,关键还在于施工。经不完全统计,引起屋面渗漏的原因,施工就占到40%左右,因此,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依据设计图纸、规范,并结合屋面结构的具体情况来编制施工方案,制定好施工顺序、操作工艺、节点处理措施及检验要求等。“施工方案”应经监理审查确认,并应严格按“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与验收。

1.1.2 卷材防水层的收头处理,是防水效果好坏的关键之一。但是,在小区住宅中由于防水卷材施工班组不正规,在防水卷材施工中,存在着节点施工不规范,施工作业不规范等情况。在抽样检查中曾发现,在卷材粘贴前有未刷冷底子油导致卷材形同空贴无法起到相应的防水作用的情况。防水施工班组在管道四周等部位卷材的粘贴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水从防水薄弱处渗水。

1.1.3 平屋面与墙体交接漏水情况较为普遍。平屋面上口是露台或者从屋面檐沟处渗水到下面房间,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差,渗水部位存在建筑垃圾在浇筑时未清出就浇筑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结构层留有空鼓以至于渗水的产生。

1.1.4 不少4CM厚刚性屋面出现收缩裂缝存在漏水隐患,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未按规范要求留下伸缩缝导致热胀冷缩后刚性屋面产生温度裂缝破坏防水层。

墙体渗水:

住宅工程由于外墙洞眼封填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渗水较为普遍。

由于施工现场对该类外墙附属构件的成型质量重视不够,易出现该类构件表面积水现象,导致墙体渗水,现场在保证滴水线2%的排水坡度,并宜大于2cm的垂直高差。

卫生间、厨房间渗水:

卫生间、厨房间渗水主要存在于管道与地坪交接处四周、烟道四周。在投诉中也发现一住户卫生间大面积渗水,经分析主要是该住户处浇筑混凝土时建筑垃圾未清除干净导致混凝土楼板中间存在空洞导致漏水的产生。卫生间、厨房间管道四周漏水主要是因为施工班组在吊洞时未按规范要求使用细石混凝土、粗骨水泥砂浆掺适量膨胀剂分2层进行吊洞,而是使用纯水泥浆进行一次成型吊洞,由于纯水泥浆强度过大导致收缩严重产生裂缝,导致大量管道四周出现漏水情况。

1.2 墙体、地面裂缝:

关于墙体裂缝和楼地面裂缝的投诉墙体裂缝主要存在于原墙体施工时留下的施工洞,窗台下面的横向纵向裂缝。楼地面裂缝主要存在于4公分细石混凝土地坪产生的收缩裂缝和应力裂缝。

原施工洞处抹灰出现裂缝主要是在抹灰时未按规范对原施工洞周边使用钢筋网片进行补强导致墙体抹灰收缩裂缝的产生。

窗台下面产生横向裂缝经查主要是施工单位未按图纸要求在窗台下口设置混凝土压条并未对压条与砖墙交接处使用钢丝网片进行补强处理导致窗口处出现剪切裂缝和收缩裂缝。

地面裂缝4公分细石混凝土地坪产生的收缩裂缝和应力裂缝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未按规范要求及时留出伸缩缝导致收缩裂缝和应力裂缝产生。

2 住宅小区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

2.1 屋面、墙体、厨房、卫生间渗水的防治

屋面渗水防治:

屋面渗水常见于屋面上、下水管、地漏、烟道等管道外壁渗漏。维修方法:沿渗漏点上部管道周边规则切割方形缺口至结构层,观察四周下部基层材料有无水迹或明水(上部已二次装修时,可先切至原防水层―水层楼地面)。采用堵漏王三道对基层进行防水处理。

厨房、卫生间渗水防治:

维修方法:一般都为基层积水,且渗水位置结构面较低。维修方法先应对渗水位置上部面层(屋面)定位,规则切割方形缺口至结构层,清理彻底,采用堵漏王三道对基层进行防水处理。并需对今后可能引起积水进行引流处理。

外墙渗水

维修方法:沿渗水部位规则切割粉刷层,剥去粉刷层,清理彻底,观察渗水源,并检查对应外墙面砖勾缝或外墙涂料施工质量。

2.2 墙体、地面裂缝的防治

凿除开裂墙体大白涂料后,使用500MM宽抗裂网格布对裂缝进行粘贴补强后干燥后刮两次腻子补平后按室内原内墙做法完成。

地面裂缝往往是因为地坪未按要求留伸缩缝,因混凝土地坪热胀冷缩或混凝土收缩产生先使用切割机按规范6*6M进行留伸缩缝,然后在凿开地面开裂处用细石混凝土对开裂处进行修补。

3 总结与启示

3.1 加强事前控制从设计上施工工艺上减少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

应在图纸会审之前对住宅工程常见的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采取针对性性的预防措施。例如,由于现在住宅工程中门窗渗水出现的情况相当的频繁,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难以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工程质量,故采取门窗后装的施工工艺,可以在窗台粉刷完成后由工程管理人员检查窗台室内外标高差正确,排水坡度方向正确再安装门窗避免了先装门窗后粉刷容易导致窗台室内外标高没掌握好雨水倒灌的问题。又例如,屋面防水往往采取SBS防水卷材防水。SBS防水卷材防水本身是拥有比较好的防水性能的材料,但由于现在的防水施工版主良莠不齐,大量采用劣质防水卷材,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十分严重。而在紧张的施工过程管理中要有效控制好这种偷工减料的现象应该说是很难的。故建议在以后屋面防水防水材料建议采用防水涂料,只要把好防水涂料质量关应该说防水涂料的施工质量相比SBS防水卷材更容易控制。

3.2 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来提高施工质量。加强过程验收工作,采取前后工序的过程验收,每做好一道工序验收后以后才能接着做下一道工序例如:屋面施工,屋面结构板浇筑好以后先检查屋面结构板是否还存在着质量缺陷如果有整改完成后接着做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施工质量检查合格后以后再做保温板铺设然后再做刚性屋面施工,刚性屋面施工完成检查合格后屋面施工才算最终完成。

3.3 加强验房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整改

在工程最后的分户验收工作中是最后的收尾工作,在这个工作进行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消灭每一户的质量问题,争取把一个无施工质量问题的房子交到业主手中。

3.4 加强物业公司对业主正确装修的引导

在住宅小区产生的各种投诉问题中,有很多是由于业主不正确装修导致的问题。目前市面上不少装修公司、装修队都是非专业的游击队。他们为了施工方便在铺设瓷砖时都是采用干铺法施工,这样的施工方法虽然铺设速度很快但由于瓷砖下面都是疏松的沙子在装修卫生间时,他们把瓷砖铺设高度高于原地漏和墙面防水层和门口地坪高差导致水都渗入面砖下面的沙子中导致卫生间发生渗水情况,不少装修公司在装修中错误填盖露台上的沿沟导致大雨时排水不畅水倒灌入室内或渗水到下面业主家中。

业主装修前物业公司应做好装修管理引导工作要求业主采用正确的装修方法不得破坏原有的结构排水系统避免装修后露台漏水产生纠纷事故。

参考文献

[1]陈章洪主编,王副主编,建设单位(甲方)代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韩素芳主编,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治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加上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导致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现象,这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筑结构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涉及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受力能力、结构运行等多方面。因此,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防治措施,对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一、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裂缝类型主要有一下几种:干裂、塑性收缩、沉陷、温度裂缝。

1、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养护期后的两周左右容易出现干缩裂缝,当其受到外部条件影响时,如果内部适度变化,则变形小;若水分损失多,则变形大。其形态主要为平行线状或网状,多为0.05~0.2mm。

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在凝结前,由于失水较快产生的。此种裂缝一般的状态为中间宽、两端细,并且或长或短、连贯互补,最短长度为20~30mm,最长达2~3m,宽约1~5mm。

3、沉陷裂缝

该类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结构地基的土质较松、不均、回填土渗水造成不均匀沉降是主要原因。沉陷裂缝具有贯穿性或深进性,其裂缝走向和深陷情况有关。小裂缝的走向一般和地面垂直或呈30~45 度角扩展,大裂缝会有错位;其宽度则和沉降量正相关,且基本不受温度变化影响。

4、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的出现是经过一系列温度、拉力等的变动过程而产生的。由于混凝土体积大,内部聚积大量水化热不易散发,这会使其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但其表面散热快,进而导致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增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这样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极值,从而裂缝出现。

二、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

1、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果源于材料的质量问题,主要在于水泥、石沙等的劣等质量。混凝土开裂可能是由于水泥强度不足、超期或受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2、混凝土配比问题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到其混合配比情况的直接影响,而这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这里所说的混合配比不当是指水泥用量过度、水灰比不当、含沙量不当、外加剂类型不当等,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3、施工问题

施工问题导致裂缝出现的情况比较常见,比如水泥结块、混凝土干缩、水分蒸发等都是造成裂缝的重要因素。另外,模板构造不合理、支撑强度不够、漏浆、支撑地下沉等也会造成裂缝出现。因此,混凝土裂缝可能产生于运输、搅拌、浇灌等各道程序中的每个差错。

三、裂缝防治措施

1、施工技术准备

在进行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中,首先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抗”和“放”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以此来防止结构断面突变导致的应力集中,积极采用一些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例如在混凝土中掺一些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等。同时,水利施工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构造钢筋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异常,便要及时的与设计人员联系交流,进行变更处理。

2、设计合理的方案

根据各种混凝土允许产生的裂缝宽度要求来设计施工方案,能有效控制裂缝产生。同时,配筋方案也有较大影响,钢筋间距密而直径细的钢筋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实现原材料质量达标

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等级,配合好的石沙原料,同时防止使用强度较高的水泥,并且减少水泥用量,可以使原材料的质量达到建筑标准。

4、添加外加剂防止裂缝

外加剂的使用可以防止混凝土开裂,若其得到正确使用,工程质量能得到保障,并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可以得到提高。减水防裂剂是一种常见外加剂,它的作用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调整水灰比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减少水泥用量,而水泥用量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率,减少的部分可用骨料加以补充;使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恰当,防止水泥迅速水化热而导致塑性收缩增加。

5、加强施工质量

混凝土裂缝的防止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尤其体现在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上,以减少早期的收缩。具体做法是对构件的湿润养护加以控制,采用流水或者蓄水的方式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间为14~28d。同时,在施工中还要考虑大体积水泥水热化的问题,除了降温措施,还要防止水化热集中出现。此外,要采取蓄水保湿的措施,如覆盖布条、薄膜、麻袋等方式,在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对其进行养护,以避免其因为内外温差大产生裂缝。而对低下结构的混凝土,应尽快回填土,有益于防止裂缝出现。

6、修补裂缝

表面修补的方法对处理深进裂缝、表面裂缝、大面积细小裂缝都有效。可以增加细石沪宁图或沙浆应对分布较广的表面裂缝。具体的做法是,先将裂缝周围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再沿深进裂缝向内凿成15~20mm、宽150~200mm的凹槽,之后用钢丝刷和高压水清洗且洒水至湿润,再用1:2的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并控制厚度为10~20mm,进而抹光。最后用水泥净浆和1:25的水泥沙浆交替抹压几遍形成防水层,覆盖并洒水即可。

7、施工监测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变形度的测试监督工作,及时将现场情况进行反馈,一旦发现异常,专业人员要先进行讨论,然后及时的进行补救、解决措施。另外,要做好混凝土性能改善的工作,加强对抗裂能力的提高和养护。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于预防裂缝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贯穿裂缝的形成,发现情况后再做出更改,由于保持结构整体性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防止贯穿性裂缝的产生,一旦发现此类裂缝的出现,不能盲目采取补救工作,要先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和各项数据,对产生的条件和原因、问题等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下修补细节及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卫太.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预防处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0).

[2] 刘洪霞.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0(24).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4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

1、路基破坏

路基边坡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造成市政道路路基强度与稳定性不足,甚至失效。路基破坏常见的形式有填方路堤沉降破坏与挖方路堑边坡破坏,其中前者还包括全部或局部出现下沉,纵横向的开裂以及整体滑动或边坡滑坍等;而挖方路堑边坡破坏主要包括坍塌,滑坡等。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路基形式,如果设计者没有充分了解当地水文、地质、气象等典型性,设计时按照一般路基选用常用横断面形式与地基处理方法,就更容易造成路基早期的严重破坏。

常见的路基变形和破坏如下:沉陷,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造成局部路段破坏。路基沉陷有两种情况:路基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路基发生的向下沉陷;地基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填筑前未作处理或换土,造成承载力不足,地基发生下沉,引起路堤下陷。边坡塌方。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地面较光滑未经凿毛或挖筑台阶,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处理,在受到水的浸润或荷载及自重作用下,使填筑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坡面向下移动,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不良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2、面层不平整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上。沥青混合材料配合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较大,就可能导致路面产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会造成路面松散的情况产生。同样如果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路面问题而当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含水量大、温度高,造成搅拌不均匀,会致使路面难以铺成,温度过高还会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3、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也是常见的路面病害。最常见的裂缝是局部龟裂,是由基础沉陷或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规则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基本上属于难以避免的裂缝。不论是刚性的路面还是柔性的路面,其本身的热胀冷缩必然会反映在路面的开裂上来。规则的裂缝不及时封闭处理,常常成为龟裂的源头。所以,公路路面采用水泥、沥青等材料铺设时,必须注意材料特性,科学合理的混合各种施工材料,为避免公路路面受压时变形,尽量选用收缩性小的材料。由于材料会受含水量及塑性指标影响,因此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购买材料,若需掺加防凝减水剂,则需按要求使用适当剂量。另外,在路面的板块混凝土如果振捣不够,容易产生分层离析,造成裂缝的出现。所以在进行振捣时,要闭着重对容易产生不密实的部位加强振捣力度的控制,防止混凝土分层现象出现,能够有效的预路面产生断板或开裂现象。

4、路面松散类病害

此类病害常见的有路面坑洞与松散两类。当路表水通过沥青路面缝隙进入路面结构层内,在车辆荷载的反复泵吸作用下,积水不断冲刷路层,使得路面层沥青粘度降低,然后集料松散脱落,出现坑洞。此外,当路面设计压实度或者施工压实度不够时,在超量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导致面层沥青粘结力下降,出现坑洞也是常见的。松散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集料跟沥青混合料二者之间的粘结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力考虑充分,或者集料与沥青之间的搭配不当造成的。再者,如果设计时对于车流量考虑偏小的话,后期车流量超过设计限值,在陡然增加的车辆荷载作用下,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力由于受力超限而失效,也是造成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松散甚至是拱起破裂的原因之一。

二、道路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1、边坡防护与加固的治理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公路路基路面对病害的处理原则,因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是出现病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影响边坡强度的因素很多,首先从边坡施工材料的选择来看,边坡防护的材料有植物,刚金水泥以及各种混合防护材料,相应的防护就有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防护和综合性防护。众所周知,植物具有防治水土流失,调控气候的作用,植物防护的具体做法即在防护栏周边种植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植物,形成一层生物保护层,减缓坡地水土的流动速度,有效地保护了路基路面。一些植物具有监控和吸收污染物的功能,生命防护层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净化了空气,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工程防护可以弥补植物防护重的不足,因为坡地附近还有不适宜种植植物的土壤带,这时候可以运用工程防护手段,保证不遗漏任何防护点。柔性防护措施主要是在现有防护的基础上,增设防护植物网和铁丝钢筋网,进一步加强防护效果。综合性防护实质就是这些防护措施的配合,综合性防护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

2、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边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边坡在复杂的地质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变形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危岩、位移、倾斜,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边坡变形与失稳。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边坡变形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

3、岩溶地区路基治理

3.1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应尽量设法绕避,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

3.2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进行加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构造物踌越;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置排水通道。

3.3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土洞应先判明土涧是否仍在发展对于已停止发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进行评价,需加固时宜采用注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4、市政路面裂缝的治理

4.1裂缝修补

路面裂缝形式多样,开裂是路基路面施工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处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缝宽不足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性裂缝,且缝口较宽时,采取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采用条带罩面法。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

4.2接缝修补

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质量,对杂物填充较多的纵缝,必须用切缝机切割,其他缝也应用铁铲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对加热型填缝材料,按规定进行熔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加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材料老化或流动性较差。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方向均匀浇灌加热后的填缝料至缝填满为止,灌缝深度至少应大于1.5cm。灌缝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保证填料与缝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根据填缝料性质,做好施工交通控制工作,待填缝料冷却后开放交通,以免其被行车粘掉。坚持周期性养护,根据填料有效使用寿命,对全部构造缝进行全面清缝和普灌,其后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进行补灌,保证构造缝全部密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病害状况,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天气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突发的病害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以往的经验,做好治理工作。其原则就是能够提前预防就要做好防御工作,不能够预测的就要以最小的投资和最优的施工方案进行治理,减轻路基路面病害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的不便。

餐卡文献

[1]江涛.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4,08:150.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5

【关键词】道路桥梁 结构病害 裂缝修补 加固增强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桥梁病害成因分析

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存在的一些常见病害有:钢筋锈蚀、伸缩缝破坏、桥面裂缝和支座破坏等。

(1)锈蚀病害。钢筋锈蚀是影响桥梁结构寿命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钢筋锈蚀主要是发生了电化学反应。钢筋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可使钢筋免受锈蚀。氧化膜的破坏直接导致了锈蚀的发生。混凝土的“碳化”、大气污染以及混凝土过高的cl-含量都使得混凝土中pH值下降,钢筋表面氧化膜处于酸性环境中,逐渐被腐蚀,这样氧化膜便被破坏了。对于以钢筋作为抗拉材料的混凝土桥梁来说,截面积的减小会直接影响结构的抗弯能力。钢筋锈蚀还会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锈蚀物外流,在结构表面形成锈迹,影响结构美观。由此可见,钢筋锈蚀对桥梁结构的危害十分严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2)冻融病害。冻融现象也是造成桥梁病害,影响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和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西部地区受天气影响极易产生冻融现象,长期反复作用易造成结构产生裂缝。有些桥梁进行了加固处理,新浇混凝土和后补混凝土结合不好,易产生裂缝,而冻融作用又加剧了这种作用。冻融病害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引起:一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二是桥梁本身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高,排水设施存在缺陷;三是后期养护薄弱。

(3)伸缩缝病害。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伸缩缝病害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设计不周引起的伸缩缝损坏。桥面采用了“搭接角钢夹橡胶条”式简易伸缩缝装置系统,缝顶与现浇桥面混凝土同高,上铺沥青混凝土。由于设计中着重强调了解决桥面在伸缩缝处的平整度问题,忽略了桥面混凝土与桥面板的同步伸缩,因此,通车后,沥青混凝土表面沿缝出现不规则开裂,冬季加宽,夏季拱起。在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桥面铺装层(或路面表层)由缝处向里逐渐剪坏,出现啃边或大范围的坑槽,给日后修补带来了更大的困难。2)由于选型不当引起的伸缩缝损坏。3)由于桥墩台施工及梁(板)预制尺寸导致实际板端预留间隙与设计间隙悬殊而引起伸缩缝损坏。4)设计与实际伸缩量不符引起的伸缩缝破坏。这样导致在伸缩缝处夏季出现沥青桥面拱起,冬季出现沥青混凝土桥面沿缝严重开裂的现象。5)板式橡胶伸缩缝由于施工误差或橡胶板破坏引起的伸缩缝处严重跳车。6)板式橡胶伸缩缝或钢板伸缩缝由于伸缩装置混凝土施工先于两端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而引起伸缩缝尾端跳车。7)“反开槽法”施工操作不认真引起伸缩缝处跳车。目前运用“反开槽法”施工修筑的伸缩装置有毛勒缝或暗式伸缩缝等。“反开槽法”施工虽然从理论上解决了伸缩缝端头跳车的问题,但若施工时操作不当,车辆通过时仍有明显的反映。8)材料选用不当引起的伸缩缝损坏。

(4)桥面铺装病害。桥面铺装病害,包括不规则的网状裂缝,较规则的纵向、横向裂缝以及较严重的破裂等病害。这不仅增加了维修费用,甚至导致大面积翻修。同时,桥面铺装直接承受高速行车的冲击、剪切与磨耗,并直接承受气候的影响,日晒升温、日落降温,并与主梁(板)存在一定的变化差异。所以桥面铺装的受力不仅定性分析困难,尤其难以定量计算。桥面铺装层的受力复杂,病害时有发生。因此,对桥面铺装层的设计和施工均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5)其他病害。裂缝是桥梁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病害。调查研究表明,桥梁结构还有其他病害,如:支座病害、混凝土保护层不足、失效、疏松、胀鼓、裂纹甚至脱落;混凝土碳化速度快,碳化深度已达到钢筋表面;桥面排水不畅,防水层无保护层,损坏严重,泄水管质量不过关,施工质量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异性很大;混凝土收缩裂缝、桥面板自然磨耗、材料的老化、大型车辆超载严重、冬季融雪时化学药剂的渗入、建桥时施工质量等诸多影响因素,也是加剧桥梁病害的重要原因。

2 桥梁加固的一般流程

传统之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之方法包括桥面铺装补强层加固法、增大截面和配筋加固法、锚喷混凝土加固法、体外张拉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钢筋)加固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增设纵梁加固法、增加横向联系加固法。在桥梁结构发生病害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加固维修或者更换。桥梁加固工程一般应遵循以下工作程序:

结构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确定—加固设计—施丁组织设计—施工—验收。

结构可靠性鉴定,主要是对病害结构的病情诊断。加固方案好比处方,加固设计是现行规范及有关标准对加固方案的深化过程。加固施工是对被加固结构按加固设计进行加固的施工过程,对于大型结构加固,为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 桥梁加固增强技术

桥梁的增强改造可以分为裂缝修补和对桥梁结构的加固增强,下面介绍其特点及其适用的场合。

(1)裂缝修补技术。裂缝修补的目的在于恢复结构物的防水性和耐久性。

(2)桥梁加固增强技术。本文以最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的上部结构及其常见的加固方法进行说明。

(3)桥梁结构加固新技术——锚喷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6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科学的发展,混凝土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生和财产安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1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1 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七是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九是在大面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十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十一是预留温度收缩缝。十二是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5mm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十三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十四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2 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控制及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低热水泥的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加强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1.3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mm,较长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的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控制及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1.4 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主要控制及预防措施: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1.5 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主要的控制及预防措施: 一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三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通常的预防措施:一是在浇筑混凝土前,严格检查钢筋保护层,保证其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确保钢筋绑扎牢固且位置准确,避免振捣混凝土时钢筋移位而露筋。二是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石骨料配制混凝土。三是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密实。四是拆模后及时处理混凝土的夹渣、蜂窝和麻面现象。

2 混凝土裂缝处理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2.1 表面修补法

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2 灌浆、嵌逢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

2.3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2.4 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2.5 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和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2.6 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3.1 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3.2 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3 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4 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19-5号房交付以后,业主在装修期间发现一、二层4间楼板有通长贯穿裂缝,楼板底面施工期间混有垃圾导致混凝土疏松脱落,同时业主委托工程检测中心对混凝土强度取芯检测结果为C21,设计强度为C25,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经分析研究认为:为满足该结构的正常使用、安全和耐久性,建议对该户四间楼板混凝土裂缝、楼板混凝土脱落疏松部位进行修补,强度不足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4.2 处理方案

总体设想:混凝土由于细微裂缝将来会继续开展,水及潮湿空气会侵蚀钢筋,钢筋锈蚀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同时会影响将来的使用功能,为保证耐久性及钢筋不锈蚀,为此对裂缝采用低压灌浆;楼板底面脱落的混凝土及疏松的混凝土凿除后采用环氧砂浆修补,保证楼板的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为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楼板底面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楼板。

4.3 施工过程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4.3.1 基底处理:

混凝土表面,应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处理:

(1)原混凝土的粘合面,可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刷除表面油垢污物后用冷水冲洗,再对粘合面进行打磨,除去1~2mm厚表层,直至完全露出新面,用压缩空气除去粉末或用清水冲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洗表面即可。

(2)对于环氧砂浆修补的混凝土面,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再用硬毛刷沾洗涤剂洗刷表面,或用有压冷气冲洗,待完全干燥后即可涂刷粘结剂。

(3)混凝土表面有孔洞时,先凿掉其表面砼的薄弱层及松动石子。清除碎渣,并用水冲洗干净,配制强度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以上的环氧树脂胶修补。

(4)石子的不平整混凝土表面,需将表面凸出的石子凿掉,用混凝土角磨机将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基本平整后,按普通砼的表面要求处理。

4.3.2 涂底胶(FP胶)

(1)按主剂:固化剂=2:1的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台秤计量,人工搅拌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保证在1h内用完。

(2)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指触干燥为准)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4.3.3 找平

(1)用括板精心涂刷、括平,基本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

(2)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FE胶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较大高度差且无法打磨平的部位应用FE胶填补,形成过渡坡度,尽量减少高度差。

(3)转角处也应用FE胶修补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

4.3.4 粘贴

(1)待找平层FE胶固化后(以指触干燥为准),进行碳纤维布粘贴。

(2)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及层数裁剪碳纤维布,除非特殊要求,碳纤维布长度一般应在5m之内。

(3)调配、搅拌粘贴材料FR胶(使用方法与底胶FP相同),然后均匀涂抹于待粘贴的部位,在搭接、混凝土拐角等部位要适当多涂刷一些,涂层保持均匀,厚度基本一致。

(4)粘结碳纤维布,在确定所粘结部位无误后剥去离型纸,用特制流滚子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使FR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多层粘结应重复上述步骤,待碳纤维布表面指触干燥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5)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901胶,并撒砂子便于粉刷。

(6)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不小于200mm,搭接处保证粘结牢固,不得出现空鼓。

4.4 质量要求

4.4.1 须有材料的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材料检验证明。

4.4.2 现场配置的封缝、涂刷材料、环氧砂浆,应现配现用,不得一次配置,分批使用:各组分称量准确,严格按照配比设计要求。

4.4.3 每一道工序结束后均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的验收记录,如出现在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工。

4.4.4 施工前需做两条缝的样板,总结、积累经验后,再大面积施工。

4.5 质量验收

4.5.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技术要求逐道工序验收。

4.5.2 灌缝是否饱满。

4.5.3 环氧砂浆修补是否符合要求。

4.5.4 碳纤维粘贴是否空鼓等。

4.6 经处理后,回访业主基本满意。

5 结论:

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鞠丽艳, 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混凝土,2002年05期。

[2]郭仕万,肖欣,赵和平, 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 ,山西水利科技,2000年04期。

[3]李颢;邴晨,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才智,2009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