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下列两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

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为了解决如上所说的问题,我以为有两种教学策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2.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3)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4)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数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3.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必须“从最后一名抓起”,应“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主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研讨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学会欣赏。 转贴于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1.思维的深刻性

(1)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2)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能独立作出证明,明确定理,公式与其它知识之间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

(3)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以后能够总结规律和方法,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2.思维的灵活性

(1)培养学生思维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向,灵活调整思路以克服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联想,长于发散,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

(3)强化数学语言教学,注意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的互译训练。

3.思维的敏捷性

(1)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2)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2

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我常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但我却启发学生:仙翁的指头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拿来使用是否灵呢?可见,我们更应该学到仙翁的点金之术。古人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笔者这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积极自学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特别是,要运用数学学习阅读法,即不能像语文阅读一样,从头看到尾。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已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的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做好数学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简言之,数学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的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二、教学生学会听课

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一个学生在中学上数学课的总数大约有五千多节。把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积累起来,这将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必须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首先作好课前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解的条理性,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学生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第五,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练习本要随时准备,并要保存完好,以便复习使用。每节课都要针对所学内容,认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1、带着问题听课;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3、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4、踊跃回答老师提问。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听课的要求。

三、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应及时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复习的基本内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另外,针对每天所学内容,多练题,勤巩固。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它将完成预习和上课所没有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把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得如何,由复习效果决定。

四、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难

学生提问的重要性是大家所知道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课堂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专门让学生提问。不管学生提的问题如何,是否有意义,都要从正面进行鼓励。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李政道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考试考得好不好是一个技术问题,反应快的人可能考得好一些,但是反应快慢并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自己会不会提出真正的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

另外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情;教学策略;知识背景;能力水平

一、引言

学情影响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学情分析”产生的背景是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当前的学情影响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认真研究分析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及实际需要,依据当前的学情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促使教学走向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对“学情”内涵的理解

所谓“学情”,主要是指在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的对学习过程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这种因素包括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特征、数学活动经验及能力水平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凭借自身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或技能去理解它们,所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背景应当成为学情所包含的因素之一。第二,由于班级里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不是均衡发展的,总处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水平,所以认知、感悟事物的思维特征也不完全相同——有的擅长依靠具体、形象的实例来领悟学习内容,有的喜欢借助严谨、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来理解学习内容。因此,学生的“思维特征”是构成学情的又一重要因素。第三,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比较青睐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往往会习惯地采用自己熟悉的、已有成功经历作基础的活动方式和途径,所以,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也是学情所包含的因素之一。第四,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哪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哪些困难必须在得到教师帮助的情况下才可能克服……这些情况都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关,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学生的“能力水平”自然也成了学情的重要因素。

三、依据学情,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学情”的观察、审视、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之上。

1.依据“知识背景”选择教学策略

“知识背景”包括数学知识、技能以及一些基本的方法,它是学生在接受某一新的数学课程内容时的凭借与依赖。比如,学习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需要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作铺垫;学习方程需要代数式及其运算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作支撑;学习运用方程、不等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之前,学生必须掌握解方程、解不等式的技能;学生具备了有理数运算的相关知识之后,才能进行概率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处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才能应用统计数据解释一些现象……总之,学生的知识背景制约着对当前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要想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策略,就务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

2.依据“思维特征”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思维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之中,而且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时,应当选择“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活动策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着陆点”,使学生理解性的活动落到实处,而不是机械面生硬地模仿、识记。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进入深层次时,凭借较为具体的形象、活动更能加深对知识的领悟。譬如,有理数运算总会给学生留下抽象的印象,似乎是一种按照既定的规则所做的数学游戏。倘若这一内容的教学仅停留在“数学游戏”这个操作层面上,就无法提高学生对运算的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相反,如果将一些具体的事物、活动运用于学习过程之中,就会收到显著效果。比如,让学生练习用一副三角板(一个是锐角度数分别为30°和60°的直角三角板,一个为等腰直角三角板)拼出大小不同的角,并讨论:能够拼出最大的角、最小的角分别是什么?总共能够拼出哪些角?要求通过计算来佐证自己的结论。此时,加、减法运算就分别与“拼接”和“切割”两种组合方式建立了联系。这种教学策略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依据“活动经验”选择教学策略

成功的活动经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包括选择理解、掌握新知识的方法、途径。教学策略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就会使其领悟新知的过程“事半功倍”。例如,对刚刚开始研究几何图形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小学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往往会被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此时,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采用他们所熟悉的直观操作方法,展开对图形性质的探究,促使他们尽快进入研究状态;相反,如果一味地强调初中数学应当突出“数学的抽象特点”,要求学生从“抽象证明”开始学习几何,那就从“根本上”割断了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活动与过去的数学经历之间的联系,使得数学学习“事倍功半”。

4.依据“能力水平”选择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之上,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不能忽略学生的“能力水平”。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知识,经过自主活动,完全可以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比如,对于探究图形性质类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并不复杂的图形,要求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的方式展开探究,而不是以演示的方式将结果直接告知学生,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不易使学生透彻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能够借助独立思考和或跟同伴交流合作能够完成的任务,教师不宜包办代替——否则会无情地剥夺学生应有的发展机会;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及时到位,指点迷津——否则学生将无法顺利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教学设计理论的指点,认真研究学情,依据当前学情预设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堂效率不高,学生考试成绩较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一直以来数学学科是学校教学中的短腿。随着课改的实施和高效课堂的打造,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力和学习成绩,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它指导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每节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切实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师生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包括课的内容、及其延伸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此类数学问题,课上如何让学生动手操作,到何种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课下作哪些准备,这些都是在备课过程中应想到的。课后进行反思,写出课后小记,要写出通过实践,自己准备的课是否成功,失败点,不足及改进方法和学生的高见。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如在七年级教材中,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时,对于问题的引入,没有生硬地去介绍直角坐标系,而是通过创设学生座位的确定这一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他们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再到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但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事物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活动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身边的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学习内趋力,进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翻转课堂 策略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尤其社会信息化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不断走向信息化和网络化。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在生活中经历着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走向信息化、互动化和网络化,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丰富的求知途径,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延伸到课外或家庭中,实现持续性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正是在信息化教学氛围下应运而生,它极其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能够切实根据学生需要传授教材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探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做好翻转课堂目标定位

对于初中数学翻转课堂而言,做好目标定位是首要任务。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获得成功,完整地将教学内容演变给学生,就必须能够对每一节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新的定位意识,尤其是课外翻转课堂的目标定位。数学教师们可以通过视频录制和视频软件来将自己的上课过程及时录制下来,或者引用其他著名教师的高效课堂视频,让学生们在课后,回到家中下载这些视频并观看,做到教学视频资源随时随地共享。但是,教师切记视频时间不可过长,要做到“短小精悍”,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巩固最重要的知识点,充分提高其学习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科学计数法》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做了如下目标定位:(1)科学计数法基本概念理解:(2)科学计数法基本形式掌握;(3)科学计数法基本运用于计算。为了完全贯彻翻转课堂理念,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资源共享,我利用Quick player软件的视频录制功能将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课过程及时录制了下来并进行了分层剪切,将科学计数法的概念难点、计算难点以及形式易混淆点及时剪切下来,让学生们在课后回到家中,并在做作业前及时下载视频观看,保证其对课堂重难点的掌握。

二、搭建翻转课堂自学平台

翻转课堂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教育行业蓬勃发展的结合产物,它具有互动性强、学习资源丰富、资源共享性高等优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灵活搭建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培养学生们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上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能够将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教学作用最大化,教师一定要注意保证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质量,要及时关注学生们在平台上的自学动态并与其积极交流探讨,做好自学答疑,让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学质量,这也是整个翻转课堂平台实践的关键。教师们要指导学生们利用该平台软件灵活调控自己的自学节奏,如会看、暂停、快进等,同时要组织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反馈训练,让学生们将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疑问记录下来并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与教师交流,教师做好答疑。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就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翻转课堂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平台上含有丰富的理论讲解视频资源以及例题、习题等等,学生们可以在平台上不断端丽自主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平台上有一道题:“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其油耗与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油耗与路程之和恰巧等于油费,在行驶到200公里时,油费为500块钱,求该轿车的行驶速度?”它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们将方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数学思维,有的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障碍,他们通过QQ与我进行交流,我利用方程模拟软件带领他们有效解决疑问。

三、翻D课堂综合评价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而言,综合评价体系必不可少,而翻转课堂模式也不例外,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去合作交流,让学生们践行学习成果展示,使其能够在翻转课堂中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并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就各自如何在数学翻转课堂上高效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进行经验分享,经验分享的方式以双向访谈、成长档案、成果论文等众多形式为主,充分贯彻多元素质学习理念。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们对自己能够形成反馈认知,促进其持续性进步。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是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它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具体学习需求来调控教学节奏。但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中,大部分数学教师无法正确运用翻转教学策略,导致整体翻转课堂的教学发展方向发生了较大的偏差。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育发展状态、学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课堂课外教学活动的衔接要求极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着力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讨高效、灵活的教学实践方法,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 (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为本的教学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从考试要求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而忽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味地讲解、训练,学生听、记,缺乏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依赖教师,形成了思维的懒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学为本位的教学观,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能具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能形成创造性,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在同一哟尾斡牖故遣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做的现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数学教学策略的重视,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积极开展高校课堂的建构。

一、强化新课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建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调动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单纯的导入数学知识是每一位学生都不愿意面对的,更不用说调动学习兴趣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放置到生动活泼的情景教学模式中去,既有声音的感染又有图片的形象化展示,加上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的动画教学视频,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欢乐氛围中热情高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积极尝试各种问题的解答,我们也可借助丰富多彩的故事引导拉开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序幕。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此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产生于我国,增强自豪感。讲到黄金分割法,可以介绍其数学家华罗庚借助“黄金分割定律”进行研究与推广的事迹,还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乐于学习,充满学习热情,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制定多样且合理的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教学方法的把握上不是很到位,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需要教师教学方法的辅助,我们重点从教师的层面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首先明确重点,学会选择性数学教学与讲解。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明确学生依然存在困惑的,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要重复讲,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解决的要引导而不是直接讲,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难度超纲的知识不要讲。

其次,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转化,其实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与老师的讲授密切相关,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器具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转化。例如,在讲解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时,可以制作一个形象性的有教学针对意义的数学教学课件,通过鼠标的灵活控制实现线段到射线到直线的自由转变,学生在记忆这几种图形时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教师要善于营造讨论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活跃情绪,让学生在积极探讨中明白数学定理,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可以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变形与重组,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形式进行公式的推导与验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更加深刻与牢固。

三、适时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课堂知识的弹性扩展及课后的巩固把握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与知识不够丰富,课堂伸缩性差存在一定关系,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与练习空间。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积极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源,对这些搜集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筛选,对课堂教学有用的资料放入收藏夹,在上课时灵活补充。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证明数学知识时,在进行例题讲解后教师可以适当拓展,采用动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对应角相等,那么能否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在展示完基本的例题后,可以借助一定的信息工具,为学生调取与证明点相符合的三角形证明动画,让学生按照动画操作提示进行操作,发现其是否重合,从而判断该理论的正确性。

四、积极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强素质教育关怀

要想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建构,积极做好教学策略的创新,教师还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论知识的背诵,新课改背景下更注重学生动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向,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掌握定理不是重点,学生灵活运用才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教学策略的创新中,要求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集体分组讨论中探究问题,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进行引导与讲解,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明显弱化。结束语:新课改指导下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都是崭新的改革与尝试,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创新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思索。初中作为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一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只有在尊重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敢于尝试,才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