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调查报告范文1
在课堂内外创刊30周年之际,一直关注青少年成长状况的该社推出了2013年中国青少年成长调查报告,相关数据形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网络游戏以及兴趣爱好、假日游玩、消费等成为当今青少年关注的重点。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调查报告的总撰稿人徐永恒介绍:这次的调查报告,基本反映了90后青少年学习、生活、心理等成长的方方面面,对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了解目前他们的成长状态中有很好的帮助。
调查全面,学生参与度高
据悉,这次调查方式为问卷式,分别在《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上刊登调查问卷,同时,在课堂内外官方网站设立2013中国小学生成长状态调查专区,点击后进入相应的问卷调查栏目。问卷的统计采取随机抽样统计。另外,通过网上调查专区填写问卷的,其调查数据自动进入信息统计库。这部分青少年必须是有上网条件和上网时间。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往往来自城市和城镇,在周末集中上网的比例很高。一些青少年在回寄问卷的时候特别写信说明,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但因为住校上网受限制,或者上网填写问卷需要注册,不如直接寄信来方便。
2013年青少年成长调查从今年1月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共回收邮寄以及网络有效问卷超过十万分。采样范围包括中国内地所有地区,来自生活于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问卷占大多数,其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这部分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自我认知。
网络游戏并不是狼来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中小学生对于网游的选择上更加趋于理性,每周玩两个小时网游或者基本不玩的小学生占到了64.21%,这一选项在初中是84.30%,高中生则达到了88.37%。
66.67%的小学生、72.36%的初中生和62.06%的高中生认为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不沉迷就好。网络游戏在中学的盛行度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重。
韩寒不敌郭敬明,鲁迅成为中学生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
与80后和90后作家之间的竞争相比,现当代作家之间的选择则显得平和许多,初中阶段的前三名分别为鲁迅(50.75%)、冰心(39.20%)、朱自清(29.40%),高中段的鲁迅仍旧成功成为第一(33.87%)、余秋雨则以21.37%的支持率紧追其次,金庸的排名是第三,支持率为19.19%。
90后消费更显理性,国货整体不如国外品牌
在消费分栏调查中,71.10%的高中生和68.86%得初中生认为质量是第一位的,价格其次,但在外形、款式与功能上,初中生更注重前者,说明针对初中生的产品在外形设计上要更加前卫时尚,满足他们追求酷的性格特点。高中生则没有太多区别。
在同时的2013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排行榜可以看出,在消费领域,在休闲衣物、食品等方面,国货整体支持率要高于过国外品牌,出电脑品牌外,绝大多数电子消费类产品均是洋品牌的天下,而国货品牌仍未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多数中学生承认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消极心理
在关于心理方面的调查中,68.49%的初中生和78.11%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心理比较健康,但有时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其中69.75%的初中生和67.84%得高中生认为已普遍出现过焦虑情绪的体验,同时,来自身边人的影响(尖子生、学习竞争、找不到朋友)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个别人产生自卑、嫉妒、封闭心理。
面对这种心理焦虑,极少数同学作出的类似离家出走、自杀或犯罪等极端行为,对此,大多数高中生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成绩不好,学习、升学压力太大,其次是心理有障碍,认为是因为家庭不幸、不适应社会、失恋的比例要低于初中生的选择,说明高中生更愿意从当事人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今青少年普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老师
青少年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解读;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CNNIC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7-0003-05
自2008年3月开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都会一份《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上年年底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针对6~24岁的青少年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目前已经发表了五份报告。这些《报告》提供了青少年网民上网的基本数据,是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基础和背景。本文基于CNNIC五年《报告》数据,描述了中国青少年最近五年的上网行为发展变化的情况,并丰富了原报告对数据的背景解读和分析纬度,有助于相关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一、青少年网民群体规模
在2007年底,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人数是1.07亿,到了2011年底,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32亿,占总体网民的45.1%,是所有青少年人口的64.4%。这里所说的青少年包括处于该年龄段的非学生青少年。
从图1可以看出青少年网民人数逐年上升,相对于全国网民上升趋势而趋于平缓,仍是主要的网民群体。城乡青少年上网人数增长的幅度在2008~2009年度曾经有所接近,但最近两年又拉开了距离(见图2),且有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不知道是否与农村集中在县城办中学有关。对照图3地区青少年网民比例图,可以看到最近两年中西部青少年网民比例有明显提升,这也许与国家重视中西部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关。青少年网民的男女性别比例五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51:48左右。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最近几年里,低龄网民人数在增加,尤以十几岁的网民增加为多。截至2011年底,12岁以上的青少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比例的92.8%(见图4)。因此,了解青少年在哪里上网,花多少时间上网,以及在网上都在做什么,对于学校和家庭的因势利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青少年上网行为特征分析
随着宽带入户等小区改造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可以在家上网了,加上国家要求网吧不允许接受未成年人上网,导致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逐年有明显的减少(见图6),但是仍旧有39.3%的青少年在网吧上网,且网吧始终是农村青少年第一上网场所。
2007年的调查数据揭示在学校上网的青少年只有14.5%,在2010年达到42.9%,其增幅明显超过在家上网的增幅,这表明最近几年学校信息化环境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各地政府和学校都加大了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有接近九成的青少年使用台式机上网,同时有近五成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2009年因为3G技术的发展,手机变成了中国青少年第一上网工具,2011年底有80%的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中学生(12~18岁)手机网民占47.5%,大学生(19~24岁)有49%。相对于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网,农村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超过城镇青少年,从2008年的51.9%到2011年的81.6%,都领先城镇青少年网民2.2个百分点。2011年的报告比较了各地区青少年上网的设备,发现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接近或超过使用台式机上网的人。
2010年苹果iPad,随后不少厂家都推出了平板电脑类产品,图7中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也在提高,这大概是平板电脑普及的缘故。
从每周上网时长来看,小学生基本上在6小时左右,中学生在10小时左右,大学生在19小时左右,非学生的青少年上网时间较多,在22小时左右,五年数据变化不大,也就是2小时/周的增量,这大概与学生学习压力有关,能够支配的上网时间是有限的。
三、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分析
青少年在网上主要做些什么事情?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网上参与的活动是否具有明显的成长阶段特征?城乡青少年网民以及中西部青少年网民在网络行为方面有什么差异吗?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的网络应用,这些青少年网民的吸纳普及速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1.小学生网民的网络行为特点
CNNIC2007年的《报告》没有单列小学生,而是将18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归为一个群体进行分析。在2008年后开始将小学生单列。
几年来,小学生排名第一的网上活动都是玩游戏(86.3%),明显超过中学生和大学生(见图8)。这点也容易理解:许多低龄儿童对计算机的认识就是从玩游戏开始的,特别是iPad普及后。另外,不少中小学生平时上网会受到限制,上网打游戏往往是家长对其辛苦学习的奖励。
对于小学生网民来说,排列第二位的活动是搜索信息(76%)。使用搜索引擎在大中小学生网民中都是排列在第二的网络活动。从图9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上升很快,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要求,而且中学似乎先于小学两年左右。
小学生网民排名第三的网络活动是使用即时通讯(74.3%),近七成的小学生都是即时通讯用户,有个人空间/博客的小学生网民达到五成,三分之一的人会上社交网站,使用电子邮件的人逐年减少,在论坛发帖的比例变化不大,一成左右(见图10)。
比较意外的是有近一成的小学生网民会在网上购物,有3%有网上银行,5%有网络支付行为。考虑到CNNIC的调查数据有一些来自网络用户自愿填写,也许其中有人乱填?
青少年调查报告范文3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做好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工作,省关工委组织调查组从2002年10月下旬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开始,先后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鸡西、绥化等6市,会同市关工委的同志深入到15个区、4县(市)和基层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分别召开了有党政领导同志、有关部门及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总的看,所到市、县的关工委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广大青少年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各级党委给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特困学生。据对2个县、2个街道、3所中学、1所小学校的不完全统计,在校生中有特困生15598名,占在校生总数的9.5%。这些特困生缴纳不起学杂费,买不起学习用品,甚至连吃饭都比较困难。
2、辍学生、流失生。现在中小学生辍学、流失现象值得注意,特别是农村比较严重。据对一个县的调查,在小学阶段辍学、流失的学生占20%,在初中阶段辍学、流失的学生占50%,巩固率仅占一半。有些辍学、流失生流浪街头巷尾,染上不良习惯,甚至走向犯罪,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据齐齐哈尔铁锋区调查,在有劣迹的青少年中,30%是初中没毕业的流失生。牡丹江市少年管教所对20名16岁至17岁劳教人员的分析,有17人是辍学生。
3、初中没考上高中,高中没考上大学的落榜生。2002年,全省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取各种大专院校占70%。而初中毕业考上高中的只占39.8%,特别是县里高级中学少,又过于集中,农村初中毕业生能考上高中的数量很少。据对一市一县的调查,市里有42所中学,2001年农
村报考高中的学生1733名,考取448名,占25.8%,县里有18所中学,报考高中的1501名,考取473名,占31%。据省少年犯管教所调查,在近两年关押的少年犯中,初、高中毕业没有升学的就有797名,占全所青少年犯的61.7%。
4、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子女。据对2个区、l个街道、6所中小学校的调查,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子女有3080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5%。其中:父母双亡的孤困少年儿童95名,占3%;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子女有645名,占21%;父母离异的子女2340名,占76%。这些孩子由于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约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些人甚至丧失生活和学习的信心,经常出没于网吧和“三厅一室”,在一些有劣迹行为的人影响和教唆下,违法犯罪。
5、有严重不良行为和“两放”青少年。据对4个区、2个街道、3所中小学的调查,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劣迹青少年479人。其中,齐齐哈尔铁锋区有246人,占青少年总数的7‰。他们有学不上,有业不就;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小偷小摸,酗酒赌博。另据对3个区、l个县、2个街道的调查,近几年,劳改、劳教的“两放”青少年827人。由于接茬帮教和安置、管理工作跟不上,有些人又重操“旧业”,重新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牡丹江市劳教所分析,在全所552名少年犯中,重新犯罪的就有265名,占48%。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社会上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虽然情况比较复杂,也不是只有以上几种类型。但从总体上来说,他们中90%以上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尚未成熟的年龄段,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发展的潜力很大,助其一臂之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成为国家未来的有用之材。就是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和“两放”的青少年也是处于教育、挽救、改好率最高时期,只要多给一些爱,多关心、多帮助他们,就能收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效果。因此,切实做好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各级关工委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工作。
二、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做好救助工作
l、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捐资助学。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失学,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保证他们完成学业。大庆市关工委对四县一区一院的536名特困生与市内二级单位结对子进行救助,直至完成学业。绥化市关工委组织企事业单位与特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仅2002年全市共捐资544万元,对28143名大中小学特困生进行了捐助。齐齐哈尔市从上到下形成了4条特困学生资助线:一是政府资助线,三年各级政府累计拨款519万元,及时救助灾区特困生;二是社会资助线,市五大班子领导带头与贫困生结对子帮扶,每人每年400元,社会各界共资助450多万元;三是教育资助线,学校对困难学生免收学杂费,师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同学间开展“手拉手”、“二帮一”等救助活动,全市共捐助2千多万元;四是基金资助线,市政府出台了《资助特困初、高中学生资金筹集的使用办法乱设立资助特困学生的专项资金。这些措施有效地资助了特困学生,使他们完成学业。
2、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做好辍学生、流失生重返校园工作。一是在群众中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同时依法制定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的有关规定,实行责任制。富裕县从2000年起,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制定相关规定,常抓不懈,使辍学流失率由13.6%降到3.5%。二是组织离退休老同志配合学校做好辍学、流失生及其家长的工作,有效地控制辍学生和流失生。绥化市关工委组织“五老”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使157名高中生、4815名初中生、3685名小学生重返校园。三是农村中学增设专业技术课,培养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劳动者。呼兰县大用镇中学85%以上的毕业生升不了学、学生流失率高达20%。针对就业无技术、致富无门路等问题,进行了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增设养殖、种植、农机维修、服装、商服等专业课,并备有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使学生既学到了文化课、又学到专业实用技术,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3、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做好落榜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对初中没考上高中、高中没考上大学的落榜生,要从战略高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疏导、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一是积极办好各种职业学校,吸纳更多未考上高中的“落榜生”入校学习,既能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又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二是举办各种培训班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哈市动力区两年来通过办技能培训班等形式先后培训了1127人次,其中90%以上找到了工作。三是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做好疏导和管理工作。对那些可以到社会就业的,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找职业、谋生路。
4、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结合,做好家庭结构不健全子女的培育。一是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绥化八中有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父母双亡的学生252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5%。针对这些学生,学校组织教师和同学把自立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教育贯彻到全部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三项工程:(1)承包责任工程。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领导承包,列入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展爱心、关心、诚心、热心和细心活动,给其体贴和尊重;(2)全面发展工程。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爱好,细心发现优点,因材施教,使个性获得充分发挥;(3)心理教育工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他们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二是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五个“不得”: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人单独居住;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三个“应当”即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对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的监督制度,对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教子有方的典型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履行职责或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责任,并选择典型公开处理;对经教育仍不改悔的监护人,申请法院判决,强制其履行监护人责任,情节严重恶劣的,撤销其监护人资格,把那些家庭失教的孩子从家庭中剥离出来,为他们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那些不能很好履行监护职责的家庭,抚育孩子健康成长。哈尔滨市香坊区新城街道辖区内有不健全家庭子女126人。街道关工委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走上邪路,对无人管护的孩子聘
请了家长。每次确定家长时,关工委都召开聘请大会,并建立档案,确定专人负责与他们联系;经常走访,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定期总结,及时表彰,充分调动了家长真诚关爱的积极性,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5、积极开展帮教工作,努力挽救失足劣迹青少年。组织老同志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两放”青少年开展帮教活动,促使他们改过自新,成为社会有用之人。齐齐哈尔市由综治委牵头,司法机关和关工委组织积极配合,建立青少年维权岗342处,对失足劣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学法、懂法、守法。还组成失足劣迹青少年帮教小组4770个,成员12758人,与5020名失足劣迹青少年结成帮教对子。经过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全市失足青少年改好率达85%以上。
三、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的参谋助手作用
1、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做好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工作,是各级关工委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
作。县以上关工委要组织力量,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本地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具体情况和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具体工作方案或工作计划,报请党委、政府批准,按照各有关部门的职能进行分工,明确任务,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总体推进,同心协力做好对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雪中送炭”工作;要经常了解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工作;要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做好需要特别关心青少年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影响和辐射作用,不断推动这项工作向深广发展。
2、加强指导,抓好基层。县以上关工委必须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要指导基层关工委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和本单位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登记造册,建立起动态管理档案,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把需要救助的青少年逐人落实到救助单位和救助人身上,明确救助任务和责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成绩显著的要总结经验,给予表扬奖励。要搞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教育青少年的浓厚
青少年调查报告范文4
一、某地区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发生率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统计,2010年-2012年该地区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人数分别占当年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47.0%、52.5%、53.7%;分别占当年“两抢一盗”犯罪总人数的38.0%、41.9%、43.9%。可见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在各类青少年犯罪及所有“两抢一盗”犯罪中均占相当大的比例,且两者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以结伙犯罪居多,2010年-2012年三五成群结伙地共同实施“两抢一盗”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分别占当年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总人数的65.1%、64.2%、73.5%。
(三)“两抢一盗”犯罪中涉案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多系无业、待业的青少年。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统计,2010年-2012年该地区涉嫌“两抢一盗”犯罪的青少年中,无业的青少年占当年涉嫌“两抢一盗”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4.2%、74.2%、69.4%,可见无业青少年是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的主要群体。
(四)“两抢一盗”犯罪中涉案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父母均在外的留守少年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其中,2010年有7人,占当年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总人数的29.1%,2011年、2012年该数据则分别为30.2%、36.6%。
(五)“两抢一盗”犯罪中涉案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2010年-2012年涉案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分别有17人、26人、26人,分别占当年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70.8%、83.9%、72.2%。
(六)“两抢一盗”犯罪中涉案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绝大部分皆是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由于该基层检察院所在的地区以农业区为主,2010年-2012年在涉案的共91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85人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比例高达93.4%。
二、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成因分析
对该地区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成因分析如下:
(一)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自身素质不高,其分辨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由于缺少辨知是非能力和判别对错的能力,致使青少年在实施犯罪时基本不受内心的道德谴责和外在的法律约束,大部分涉案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很少有耻辱感、罪责感,有的甚至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如该基层检察院在2012年7月份办理的一起7个少年抢劫案,7个少年犯罪嫌疑人中16周岁的有3人,15周岁的有1人,14周岁的有3人,该7个犯罪嫌疑人在某天夜里对某高中先后爬墙外出的学生以言语威胁实施抢劫,共抢了13名学生的价值3700多元钱的财物。在承办检察官对该7名犯罪嫌疑人讯问时,其无一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未使用暴力,尚属情节轻微,并且认为自己只是向那些学生们借点钱花花,不算犯罪,认识上的偏差最终导致了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自身无收入或收入不能满足享受欲望,不惜使用盗抢手段非法获取财物来满足自身对物质享受的需求。在该基层检察院2100年-2012年办理的青少年“两抢一盗”案件中,涉案的无业青少年占了一半以上,而且高达90%以上涉案的青少年又是来自农村,这些青少年一方面易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变得贪图享受,过份追求消费享乐,另一方面又因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一技之长身而致使收入水平难以满足享受欲望,从而走上了盗抢的道路。如该基层检察院2012年12月办理的谢某盗窃案,16多岁的谢某辍学在城区一KTV打杂工,看到周围的人都用着品牌手机,便想自已也要有买一部,但每月仅800多元的收入难以买得起,便萌生了盗窃的念头,于是趁来KTV娱乐的客人不注意,先后顺手牵羊拿走了多名客人的三星、苹果4等品牌手机共8部。
(三)择友不慎,讲求所谓的哥们义气以及盲目从众心理致使大部分青少年随众盗抢。在该基层检察院2010-2012年办理的青少年“两抢一盗”案件中,大部分属于共同犯罪案件,三五成群地结伙作案是青少年盗抢犯罪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部分青少年参与犯罪并非出个人意愿,而是因为经受不住团伙中其他成员的鼓动,因为好面子和哥们义气,也盲目地随众参与作案。如该基层检察院2011年办理的一个四人抢劫摩托车案中,韦某(15周岁)在街上撞见经常在一起玩的杜某等三人(均16岁),得知杜某等人要去抢摩托车,本来想不去的,但杜某说不去就不够朋友,以后遇到事都没人帮,韦某不得已就答应一起去,当实施抢车时,韦某又在杜某的鼓动下对被害人实施了殴打。
(四)家庭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盗抢道路的重要原因。该基层检察院所在的地区属于传统的农业区,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挣钱,往往将孩子留在村里。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管教,留守在村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犯事。正如以上统计,在该基层检察院2010-2012年办理的青少年“两抢一盗”犯案件中,涉案的青少年里父母在外的留守少年分别占了29.1%、30.2%、36.6%。由于父母在外,留守的青少年缺少了来自家庭的应有管束和教育,加之自身心理不成熟极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比其他的青少年更易走上犯罪道路。
(五)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薄弱。正如以上统计数据所显示,2010年涉案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当年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70.8%,2011年的占当年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83.9%、2012年的占当年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72.2%。因此,从事“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辍学混迹于社会的孩子,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法制观念薄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只知道自己行为是错误的,但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性,犯法后多数人还不知身犯何罪。
三、防治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的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治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上帮助青少年筑牢防线。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增强其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理想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其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及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其能够以正确的人生理想排挤拜金、享乐主义思想,从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途径。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家庭关怀和管教。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父母要加强同青少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注意进行因势利导的管束,同时,要根据子女的需要及时提供生活费等必要开支,使其不至因经济拮据而通过非法的途经获取钱财。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使其知法、守法,从而不违法。一是对于在校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授课、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进行,二是对于流失于学校、混迹在社会的青少年,则应注重对其基本法律知识的灌输,定期组织司法人员对其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或组织人员广泛到社区、村屯开展法制宣传。再是对于已被劳教或者被判刑的青少年,应由司法机关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其找出犯罪的原因,帮助其接受改造,减小再犯的可能。
青少年调查报告范文5
[论文关键词]社会调查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当前我国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国各地区和有关人士的重视。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就我国目前的实施现状而言,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制度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都存在很多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一般理论的阐述结合作者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工作实践,提出完善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建议。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之立法现状及不足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06年)第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其平时表现、家庭情况、犯罪原因、悔罪态度等,实施针对性教育。”第十六条规定:“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主观恶性、有无监护与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衡量其社会危险性,确定是否有逮捕必要,慎用逮捕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第十六条规定:“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听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人、辩护人、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人的意见。可以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等情况,为办案提供参考。”这些规定体现了社会调查制度在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中的运用要求。但是,同样也反映出我国现行社会调查制度主要只是涉及了调查主体、调查范围以及应当形成调查报告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调查方式、手段、措施;调查启动的时间;调查人参与诉讼的方式、时间、诉讼地位、权利、义务;调查报告的内容、属性、法律效力、使用、保管等诸多重要问题,在制度上均无明确具体的规定。
司法实践中适用社会调查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依据问题。对于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有可能适用缓刑的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实行判前社会调查,这仅是司法部门的一种实践探索,现行刑事诉讼法尚未对此作出规定。司法解释的少许规定也较原则,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社会调查实施的程序以及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程序,实际操作上随意性较大,不够统一。第二,社会调查报告的真实性问题。制作社会调查报告的出发点是保证量刑的公正性,但是,量刑的公正要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准确性为前提。如果这种社会调查报告为部分人利用,内容不真实,必将会影响量刑的公正性。
二、检察机关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报告的效力未受法官重视
社会调查报告提出的量刑建议往往比较原则,主要是对法律的强调,表明关爱未成年被告人的立场和态度,为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法理上的困境。关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是必须制作,还是可有可无,应当进一步明确。笔者认为,从体现量刑规范化工作的精神实质出发,为确保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量刑的准确和公正,全国要求应该统一和明确,即规定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必须具备,而不能可有可无。
(二)适用范围有限,不能贯穿少年司法整个过程
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了社会调查报告的实践中的混乱。首先在适用对象上有局限,从各地的做法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未成年犯罪案件都会适用社会调查,有的只是局限在犯罪事实较轻具备管制或缓刑条件。其次适用的阶段,从目前各地的规定来看,调查报告只对未成年罪犯的量刑具有一定作用。另外未成年犯罪的特殊性,就要求社会调查报告在处理未成年案件时,要影响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定罪、量刑、减刑或者假释以及帮教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三)检察机关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构建思考
1.明确调查报告的性质。社会调查报告为刑事审判中的道德调查, 是量刑的参考因素, 不影响定罪。故检察机关参与制作社会调查报告,只能作为量刑证据不可作为定罪证据使用。
2.建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在具体实践中,社会调查的工作重点确定为“三段式”服务,即庭前调查、参与诉讼、跟踪帮教三个过程,基本作法包括五个方面:(1)调查员的选任。在笔者所在院青年检察官联合会中选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工作,选任条件为具备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工作作风严谨、认真,具有一定法律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未成年人特点,热心于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工作,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或在共青团组织中负责青少年维权工作的人士。(2)调查方式。社会调查员深入到未成年被告人或未成年罪犯的学校、家庭、社区、村委会、工作单位等地,走访家长、教师、亲友、邻居、同事。经与公安机关的协调,社会调查员可以持证到羁押场所会见未成年被告人。(3)调查内容。社会调查员调查未成年被告人及未成年罪犯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实施被指控犯罪前后的表现等非涉案情况,
多方面、深层次地反映和分析其犯罪原因和心理演变过程。对调查的内容均形成了调查笔录,在此基础上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被调查人的性格、成长经历、成长环境等,对其犯罪原因进行分析,对落实监管和矫治措施提出建议。调查一般在十日内完成并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3.明确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具体适用
(1)社会调查在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一般而言,作出不起诉决定中的“犯罪情节轻微”应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评判,客观方面体现在对被害人,对社会实际造成了的伤害,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可以从犯罪原因、犯罪动机及其成长背景、一贯表现、家庭和社会关系、人格特性等方面来综合分析。因此,在审查起诉阶段,社会调查报告是作出是否需要提起公诉决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寻找未成年人最佳处罚方式的重要依据。又如检察机关可以依据心理测试的结论,综合判断未成年人的社会危害性等,以此作为对该未成年人是否提起公诉的依据之一,并制定出适合未成年人个性特点的帮助和矫治方案,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防止其再次犯罪。
青少年调查报告范文6
(一)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现实生活、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交流的活动,是学生将所理解的科学转化、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态度转变和精神提升的过程。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和提出疑问并在解决困难与矛盾的过程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探究能力。
(二)科技创新活动是在实践中加强对科学认识和技术的掌握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多种发明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将各学科的知识与前人的理论融会贯通,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和方法的真本领。
(三)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领悟学习的方法,从而具有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思维技能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从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技能的训练,激发了青少年极大的科学热情与兴趣,从而使他们从中受到探索求知的教育,形成创新意识,激励自己去发现和再发现。
科技创新活动在德育课中的实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社会实践项目,既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活动,又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学习体验活动。笔者将其做为德育课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开展,主要由申报项目、确定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含举办主题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评价等环节组成。活动时间原则上是一学年。
(一)申报项目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印发科技创新活动资料以及讲授科技创新技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四周内,各班完成活动小组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各组限报一至两个主题,使用申报表进行书面申报。
(二)确定主题各活动小组上报项目后,指导老师将依据项目主题需体现的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创造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是那些前人没有提出来或者前人已经提出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指导老师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查新,来确定所选的主题是否具有创造性。科学性要求选择的主题要有事实根据,实事求是。可行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可操作性强,立足现有的或经过努力可能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三)开展调查研究主题确定后,各组制定出活动计划表,开展约一学期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中,主要由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总结整个过程,教师在此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
(四)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结束后,各组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整理调查数据就是将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制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和实践结果等。(五)总结评价调查活动结束和报告撰写完毕后,就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自评就是学生评价自己通过此次科技创新活动,在思想方面得到的启示,在知识方面得到的收获,在能力方面得到的提高。互评就是学生评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包括评价组员的协作精神、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师评就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等。
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德育课教学效能
(一)结合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开始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将结合德育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关于国计民生的课题,通过了解活动主题的背景和确立活动目的,学生就能深入地了解国家的需求、人民的期望、公民的责任。如开展“关于社区老年人文体生活现状的调查”时,学生在研究活动背景时,就深入了解到本市老年人对文体生活的迫切需求与活动设施的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需“关注老年人文体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社会”的呼吁,表达了对社会的关爱。而在确立课题研究目的时,也可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如在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时,学生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目的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要“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了自我的责任感。
(二)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实践中获取科学的数据。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收集调查资料。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调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好地培养了中职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在开展“中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的调查”时,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就深入地了解到中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中职学生无法顺利就业。通过调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而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不会存在过高的择业期望值,并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来拓宽就业渠道。实践证明,参与该研究课题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都比较顺利。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设计并组织各种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形式的活动。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总结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提高了组织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尝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实践中形成了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和感受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如在开展“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时,就举行《快乐社团,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弘扬社团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竞赛活动,举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论比赛,进行《走进社团文化》的专题采访活动,创建《中职学校社团建设情况调查》的论坛等,这些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既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总结及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活动结束后,通过及时归纳总结,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将实践结果升华到理论高度,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在完成此项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学生通过对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支出进行调查,然后整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树立正确消费观,引导学生科学理财——关于汕头市中学生理财情况的调查》,提出家长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校应进行理财知识的普及,学生自身需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从而科学理财的建议。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需要学生运用“调查、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研究的方法,要求学生善于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把归纳和演绎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技创新活动是以个人兴趣为引导的团队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开展主题活动、整理调查数据到撰写调查报告,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成员们必须具有团队精神,懂得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与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每个成员都融入团队,一起构想方案,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克服困难。如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时,就举办“爱心送关怀”系列活动——汕头市福利院爱心探访活动,该活动包括“捐爱物,献爱心”活动,成立了爱心小组、“爱心送关怀,倾听爱的声音”活动这三个部分。而在号召本校学生捐物,与汕头福利院联系并探访孤儿等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面对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最后终于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活动得到福利院的表扬,而爱心活动也引起学生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高,培养了企业最重视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六)通过总结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对成绩考核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为了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如实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补短,增强自信心。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组员的优点,而避免犯相似的错误。通过师评,指导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