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运输的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的调研报告范文1
一、参加对象
局党组成员,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二、调研时间
调研活动总体安排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调研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和调研的主题确定,调研时间要集中安排。
三、调研主要内容
调研活动要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步伐、建设富裕和谐*”和“交通改革攻坚”这个主题,重点围绕市委“四进四访”要求,以及我局《活动方案》提出的调研目标、开展的“百、千、万”实践活动的方法,结合各自分工和单位职能特点,精选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活动。以下课题供参考: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作用。
2、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创新举措,完成“一路、二桥、三站、四线”的建设任务,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3、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完善农村公路客货运输网络,推行建、管、养“一体化”发展思路,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4、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积极、稳步,多渠道、多方式搞好费税改革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保证国家燃油费税改革顺利完成。
5、认真履行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职责,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妥善解决行业稳定问题,实现我市交通的有序运营。
6、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企业改革,整合企业自身有效资源和社会资源,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企业稳定、发展创造机遇和寻求活力。
7、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文明执法活动,加大执法规范化管理,巩固治理“三乱”的成果,不断提升行业形象。
8、各单位在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建设上,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理念,保证上级政府的决策、决定畅通和落到实处。机关工作人员在完善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四、调研方式方法
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根据各自工作分工选定一个课题,各参加单位主要负责人根据本单位职能选定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深入到基层单位、站场班组、实地察看,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忧、所思、所盼。
2、通过召开见面座谈会、民情沟通会、民主恳谈会、设立意见箱,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群众对调研活动的知情范围。面对面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尤其倾听群众对“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步伐、建设富裕和谐*”和“交通改革攻坚”的意见建议。
3、通过梳理了解到的真实情况给发现的问题把“脉”,理清哪些是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那些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哪些是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上级政策调整才能解决的,找准问题的症结。
4、通过对基层调研单位调查解剖,结合交通系统各单位的情况,分析交通不同单位存在的不同问题,找出其共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
5、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症下药,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形成书面调研报告。
五、调研要求
1、做好调研准备。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局工作安排,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按照调研的单位、主题、时间、步骤、任务“五明确”的要求,周密制定调研方案,确保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交通运输的调研报告范文2
上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推动着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敦促着道路运输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做好交通运输事业,提升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道路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好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
【关键词】道路运输 信息化 发展 研究
道路运输信息包含道路旅客信息、道路货物信息,还有一些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行业等信息。道路运输信息化是把与道路运输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些信息做出处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道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的全程进行优化和控制,使道路运输行业利益最大化,推动国内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因此,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智能化的自动实现管理的道路运输信息化体系非常重要。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道路运输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进程
道路运输服务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国民经济体,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道路运输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发展阶段、综合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几个历程。
1.1 起步阶段
我国的最早的计算机源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的相关设备。信息技术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引进的,经过逐渐普及,信息化建设发展至道路运输行业。上世纪80年代,交通运输部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发展规划方案,成为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走向信息化运营的重要标志。
1.2 探索发展阶段
我国道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交通运输部进行信息系统工程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信息化建设使道路运输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壮大,道路运输行业逐渐步入智能化控制管理的阶段,为交通运输事业优化管理方式起到巨大地促进作用。
1.3 综合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进入综合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国家实行“十五”、“十一五”计划,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道路运输业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这个时期内,国内多个省市的道路运输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把服务流程、管理流程优化整合,实现信息共享、网上办公、电子档案存储等功能,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快了对道路运输信息综合开发利用。
1.4 全面发展阶段
在“十一五”计划实施期间,道路运输行业实行信息化办公取得了有效发展,进入“十二五”计划实施后,进一步的提升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信息智能化、现代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使道路运输管理能够更好地对道路运输资源进行利用,有效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2 制约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更好发展的情况
近几十年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更好发展的情况:
一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由于一些单位没有精力和人力对信息技术知识开展系统化地培训,或虽然有短期的培训,但是无法达到广泛了解的程度,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达不到充分了解、专业化的水平。工作人员无法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就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是信息技术使用率较低。道路运输管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实用性的技能,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部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媒介上面,办一件工作需要在好几个部门间奔波,影响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的体现。
三是信息化设施投入有待提高。虽然现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大发展,但是有些部门的设施和设备更新,跟不上工作需要的速度,导致一些信息化管理标准与规范无法实施,无法有效整合利用信息资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3.1 希望提高道路运输信息建设组织保障能力
希望主管部门主动负责,依据科学管理体系,对庞大又复杂的信息资源加强管理维护,明确对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加强人才管理,使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能够全力以赴,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引领信息化建设。
3.2 希望发展示范、试点工程
在近几年信息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上,一些信息化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效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因此,继续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和综合性的信息平台等试点工程,对促进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会有典型示范功能。
3.3 希望各部门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中,设备落后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因素,希望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建设与管理。
3.4 希望制定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机制
希望管理部门对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制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建立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项目的政策,以及相关机制,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性保障。
4 结束语
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信息化管理方式相比传统管理方式,可以更加公平公正地调整道路运输行业,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缺点,更进一步地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使行业和谐稳定运营,为构建高效高质、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道路运输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优质的运输系统与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峰,王志喜.浅谈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现状[J].中国科技博览,2010(13).
[2]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自治区交通厅.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Z].北京: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009.
[3]刘敬青.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30年发展回顾[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
交通运输的调研报告范文3
一、认真加强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年来,我能认真参加区委、区人大党组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特别是认真学习和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按照区委的部署,开展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根据党所肩负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使命,对党的建设作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积极参加区委中心组学习和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自觉执行党风廉政规定。三是认真学习《监督法》和《安徽省预算监督条例》。自《监督法》二00七年实施以来,为搞好财经工委成员的学习,我先后购买二十余本《监督法》和复印了二十余套《安徽省预算监督条例》发给每位工委成员。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并组织财经工委对口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如区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招商局一起学习,特别是对《监督法》“第三章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逐条逐句学习。通过对《监督法》的学习,相应提高了本人及工委成员的监督意识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质量。
二、围绕区委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
1、认真做好政府几个法定报告的审议和审查。我与财经工委成员依据《监督法》和《安徽省预算审查条例》先后对区政府二0一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二0一一年预算草案、二00九年财政决算报告和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二0一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二0一0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和议案等五项报告、议案进行了初审。并对上述几个报告均提出了初审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审议区政府二00九年财政决算报告时,针对长期困扰我区财政的诸多矛盾并没有好转、财政收入的总量不大、工业企业对财政贡献率偏低的状况、部分有较大收支的部门年初未编制采购预算、财政预算约束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是加快发展工业园和老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增加经济、财政总量。二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力,积极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高综合预算的调控能力。三是加强税收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缴。四是加强对有较大收入部门及单位的延伸审计、扩大审计面。五是要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对区经济工作的影响和要高度关注房地产、建筑业的动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与会各位常委会委员、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2、积极组织工委和人大代表视察和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一年来,先后组织财经工委和农业与农村工委对区工业企业改制情况,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区农村存量土地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针对区企业改制、新农村建设进展较为缓慢,资金使用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3、组织工委及相关人员对长淮镇经济发展情况多次采取召开座淡会、深入到镇、企业,实地查看,并先后到合肥包河区大圩镇、江西南昌青山湖区湖坊镇学习考察。就长准卫镇现状及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及规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组织财政、税务、交通运输水务、工商等部门对区交通运输企业税收变化情况进行了调研,就运输企业税收逐年增幅较低、企业外迁、物流场地少、规模小、奖励比例偏少等问题提出了就如何发展壮大运输企业,增加税收收入,提高奖励比例等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区政府高度重视。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交通运输的调研报告范文4
原因:区际经济发展失衡
报告认为,“春运”难题主要根源在于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东部沿海地区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春运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全国1/3的人口流动,其对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结构形成空前的压力。今年的雪灾正好与春运重叠,让春运更显无力。显然,若不从根本上扭转区际经济发展失衡的格局现状,我国的春运‘窘局’仍将年年延续。”
分析:应急机制救灾能力脆弱
报告认为:“现有的应急机制和救灾能力是如此的脆弱。”其原因:第一预警应急信息不对称,警示性的信息并未被交通、煤电等部门及更多民众知晓;冰雪灾害发生后,气象预报、交通封闭未能与车票预售系统有效连接、互动,没能及时把信息传递给旅客。二是应急机构或者没有常设,或者权威性不够,在灾难迹象发生时,难以迅速启动预警机制,难以有效调动各种媒体警报,停止或减少人流的盲目移动。三是应急动员能力不强。重大灾害形成后,全民动员工作环节和救灾物资储备及生产能力储备不足,高速公路缺少大型施救设备和应对雪灾的专家及专业队伍,高速公路的预警手段有待加强、车辆分流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应急联动机制缺乏。地方政府与中央部门出现不同声音;政府应急机制与企业应急机制缺乏联动和呼应;跨区域信息联动机制更是亟待加强。
建议:加强应急物资供应能力
交通运输的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技术 培养方案 调研报告
中图分陈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80-01
电气化铁道技术是指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运营、维护和施工技术。电力牵引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越性,被国家确定为轨道交通牵引动力的技术发展方向。
1 调研目的
为了紧跟电气化铁道技术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高端技术岗位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深入企业了解当地电气化铁道技术发展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学历情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企业对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确定提供基础素材,为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建设、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市场检验标准。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内容及质量。
2 调研方法及内容
为了使调研结果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采样时将调研对象按行业、企业特点分为三大类,即铁路企业、地铁企业、轻轨企业。本次专业调研采用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主要与企业的主管领导、人事管理部门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和步骤,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发展前景,二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三是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就业岗位。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及发展前景
为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铁道部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建设规划目标确定为12万公里,客运专线1.6万公里,电气化铁路7.2万公里。截至2012年底,沈阳铁路局现有54座牵引变电所,7座开闭所、40座分区所、32座AT所,接触网8738.312条公里。电气化铁道除了在铁路干线上应用以外,在城市交通运输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干线、工矿运输等方面也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沈阳已建成2条地铁线路,大连、长春、哈尔滨的地铁线路也在建设中。
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铁路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和机会,高职院校担负着为铁路行业和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3.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高铁作为高技术、高科技的产物,它的架设和使用需要大量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由于专业性较强,高等人才比较匮乏。按照我国平均每公里铁路需要维护人员20人的标准,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仅维护就需要26360名专业人员。铁路行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约占62%。按照人保部的要求,“十五”末期这个比例就该达到70%。在“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约为36万人,缺口达14万人,
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服务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共识。到2015年前规划建设70条城市轨道线路,总投资逾8000亿元。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全国范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员的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态势,以沈阳地铁为例,一号线正常运营每公里要配备60至80名工作人员,全线28公里总人数为2200多人,到远期2020年,沈阳地铁运营里程将达210公里,届时将直接带动近1.7万人就业。
3.3 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主要岗位主要是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维修电工等岗位,可拓展的主要岗位为技师、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供电调度员、供电安全监察;车间、部门管理岗位。
接触网工主要承担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设备安装、日常检修、故障分析处理、施工等工作。变电所值班员主要承担变电所设备的巡视、变电所设备的操作、防火防爆急救处理、变电所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工作。变电检修工主要承担变电设备检修、小修、大修工作。电气试验工主要承担电气交接试验、电气预防性试验、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试验设备维修保养等工作。维修电工主要承担电气控制电路安装、检修、低压电器设备故障处理、防火防爆防雷急救处理。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具备钳工、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规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接触网运行检修与施工能力及故障处理能力;变配电所值班、运行与检修能力及故障处理能力;电气设备的试验能力;工厂企业电气设备及电力系统线路的安装与维修能力;牵引供电系统调度管理能力。
4 结论及建议
4.1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可知,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主要面向电气化铁道、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工矿企业的供电领域运营、施工与管理第一线岗位群,培养掌握牵引供电系统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从业素养,胜任接触网运行与施工、变配电所运行检修及电气设备试验、工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4.2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构建基于电气化铁道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1.专业群技术平台
以培养岗位群所需共性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基础进行构建,主要由机电类的基础课程组成,包括机械识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铁道概论、PLC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等。
2.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核心岗位为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维修电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立足职业岗位要求,通过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合理归并工作过程中比较接近的工作领域设置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开发项目课程。专业项目课程包括: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运行维修与施工、牵引变配电所运营与维护、高电压设备测试、电力监控等。全部为专业核心课程。
4.3 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例如,变电检修--变配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检修--接触网运行检修与施工;高压设备试验--高电压设备测试;变电所值班--电力监控。
4.4 对专业师资配置的建议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建立1:1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4.5 对专业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按照 “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教学型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
周艳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铁道工程系供电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参考文献
[1] 张桂花,童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6).
交通运输的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能力培养;本科;实践教学;评价模型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45-05
一、背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实践教学培养,针对实践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求学生到企业学习的时间、面向工程实践完成本科毕业设计或研究生学位论文[1]等等。旨在通过学生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包括三部分[2]:基础实践,主要包括:(1)通识教育课程实验、课外实践、职业拓展等;(2)专业实践,主要包括综合型实验、研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等;(3)企业实践,主要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企业实践、毕业实习等。本文将教学活动归纳为五类,分别为:专业实习、企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由于实践教学包括的教学活动类型多样,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分别侧重于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但是对不同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估往往采用定性分析方式[3],如陶永健等[4]通过企业调查获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院校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但定性分析方法很难说明差异性,且主观性较强;刘国繁等[5]采用毕业生课程成绩、大学生创新竞赛成绩和毕业后业绩三方面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总体而言,对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能力培养差异的定量分析较少。
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出为导向,需要各高校举证已开展的本科实践教学能够支持相关能力培养要求,显然以往主观性和定性评价方法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注的达成度评价支撑不足。因此,对不同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是否能够建立定量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评价的结果如何使用以便发现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均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依托学生自评和本科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调查数据,建立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模型,并以同济大学2012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对象,进行能力培养效果的综合评价,结合定量评价结果,梳理实践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的方向与具体建议。
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模型
(一)评价模型构建
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关注学校与学生互动,以增强培养效果[6]。因此,在构建评价模型时,综合考虑校方与学生的评价,将教学活动效果用学生不同能力提升打分表示。即首先由学校对各个教学活动期望培养的能力进行重要度分析,然后划分权重,再由学生进行自身能力提升情况自评打分,最后综合得到教学活动效果评价指标。模型表达如下:
综合得分=∑能力项得分×对应的整体权重
式中:
综合得分:对某项教学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分数越高,说明该教学活动越有效;能力项得分:某一能力项提升情况的平均得分,由学生自评得到;整体权重:某一能力项在对应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权重。
(二)实践教学对应的能力培养项选择
李卓宝等[7]认为高校需要培养人才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王孙禺等[8]将学生能力分为内部适应性和外部适应性两部分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在内部适应性中,包括了知识掌握情况、创新能力、学位论文质量评价;而在外部适应性中,包括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本团队对交通工程师职业发展能力研究认为[9],在本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时,需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类: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基本工程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学习能力、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
基于以上研究,结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能力分项,将本科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能力分为八项:工程知识运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工具使用能力、人文素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八项。
(三)能力项权重确定方法
由于在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模型中,一般能力项划分和学生样本数量并不会很大,且本文建立的模型教学活动重要度较为确定,因此考虑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分层权重。
层次分析法有三个步骤:确定评价体系、构造判断矩阵、求解判断矩阵并检验,以下分别进行具体叙述。
1.确定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至四层,最上层为目标层,中间层是准则层或指标层,最下层为方案层。根据对实践教学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将最上层定义为基于某教学活动评价的目标层,将中间的指标层对应实践教学活动培养能力分类:专业型能力、综合型能力。最下层的八个具体能力项对应关系为:专业型能力由工程知识运用、实验设计、设计开发、工具使用四项对应,综合型能力由人文素养、团队协作、问题分析、终身学习四项能力对应,见图1。
2.构建判断矩阵。采用T.L.Saaty教授定义的重要度1―9标度,比较对象间的重要程度,为各个对象赋值如表1。得到所有对象两两之间的重要度后,可以获得重要度矩阵[10]。
刘长鑫[11]通过网络问卷获取的重要度指苏急裙乖炫卸暇卣螅坏撕煜嫉[12]通过专家评定重要度构造判断矩阵。本文以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采集到的学生能力培养数据为例,按照学院给出的实践教学活动和能力对应表以及重要度等级划分,根据重要度标度的计算方法,重新计算不同能力项之间的判断矩阵。
3.检验矩阵合理性。计算同一层级因素对最高层的相对重要度,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二阶级以下的判断矩阵本身就具有一致性。对于二阶以上的判断矩阵采用对比一致性指标CR进行一致性判断。
各指标层的判定中,如果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判断矩阵的构建是可用的。
三、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验证上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笔者所在的教学研究团队对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6届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效果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排除漏填、填错等情况,获得113份有效问卷。采用调查数据和上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对不同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能力培养效果评价指标计算和深入分析。
(一)调查情况概述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共有5类实践教学活动,分别为专业实习(包括测量实习和企业认知实习)、系列创新活动、课程设计、企业实习、毕业设计,采用学生自评的形式。每位学生为自己在某项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某项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分,在问卷中,每一项能力的满分10分,最低为0分。
通过统计可以得到学生自评的各教学活动影响能力平均得分情况[13],如表3。
(二)各能力权重的确定方法
判断矩阵构建依据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各项教学活动在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分级表3.4[13],由表中数据可见重要度在0―0.5之间波动。根据9标度重要度划分方法,从整体层面将期望值分为9个等级,从而得到能力项之间的相对重要度。然后计算各层级的权重,进行检验后发现,均能通过一致性检验,见表4―表7。
(三)评价分析
参考学生自评成绩分布,结合常用的成绩分级方法,将教学评价综合得分分为效果极佳、效果较好、效果合格和没有效果4个等级,大于8.5分为效果极佳,7―8.5分效果较好,6.0―7.0分为效果合格,小于6.0分为效果较差。因此,当综合得分高于6.0时,说明该项教学活动培养效果基本达到学校的期望,基本完成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1.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活动得分偏低,仅得到了5.893分。在整体权重中最大的工程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均只得到了6.0分,而占权重较小的问题分析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反而得到了相对较高的7.6和7.8分。
可以看出,在专业实习中,学生的完成情况与学院预期的相差较大,可能需要在教学活动培养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
2.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综合得分达到了7.229,大于7.0,说明整体培养效果较好。
创新活动的培养目标较为均衡,每一项能力的整体权重都相差不大。除了设计开发能力以外,整体权重较大的能力项得分均超过了8.0分,而其余权重较小的能力项得分均较低。横向对比后,建议关注设计开发能力培养方面。
3.课程设计。
创新活动综合得分达到了7.138,大于7.0,说明整体培养效果较好。
在课程设计中,培养目的明确,工具使用能力的整体权重达到了0.4675。但除了工程知识运用能力,各项能力的得分较为均衡,在对学生的深入调查中发现,课程设计这一教学活动对工程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提升十分明显,可以说课程设计巩固了工程知识的掌握。
4.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的综合得分未7.007,刚刚超过7分,虽达到较好水平,但得分较低。
由评分表可以看出,企业实习的培养效果针对性并不好,权重较大的问题分析、人文素养、终身学习三个能力项得分均未超过7.5分。而权重较小的工程知识运用、工具使用、团队协作能力项得分均超过了8分。
从学生得分可以看出,企业实习对专业型能力的培养效果更好,可以调整企业实习的培养方向来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综合得分达到了8.712分,超过了8.5分,可以说培养效果极佳。
在毕业设计中,各项能力得分均超过8分,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综合理解并应用大学四年的知识,因此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四)持续改进建议
将五项实践教学活动培养效果汇总形成表13。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得分超过8.5分,效果很好;创新活动、课程设计、企业实习三项活动分值在7―8分,培养效果较好;专业实习的培养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差距,各能力项整体得分都偏低,且权重最高的能力项得分仅在6分,实习综合得分低于6分,实践教学活动培养效果较差。因此,专业实习的教学活动内容设计需要进行调整。
由上节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培养能力分项分析可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各项教学活动在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分级表4结构基本合理,除企业实习以外的大部分实践教学活动侧重于专业型能力,需要微调的部分见表14各单元格括号中箭头显示,表示重要度上调,表示重要度下调。
重要度分级微调单元格理由梳理如下:
1.在毕业设计活动和创新项目活动中,学院重要度分布与学生自评情况契合度较高,保持关注,重要度分级不建议调整。
2.在课程设计活动中,工程知识运用能力学生自评得分达到了8.6,说明在实际培养中,课程设计活动能较好地增强学生的工程知识运用能力。但在评价指标计算后整体权重仅占0.0808,建议上调课程设计活动中工程知识运用的比重。
3.专业实习活动对能力项培养的针对性较弱,培养期望完成情况差,首先需要进行教学活动内容调整和改进。其次,通^得分与权重对应关系可知,应上调问题分析能力的重要度;下调工程知识运用、实验设计两项能力的重要度。
4.企业实习对工程知识运用、工具使用两项能力项的提升得分最高,但整体权重仅分别为0.0136和0.0467,因此对该两项能力的重要度进行上调。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的本科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模型同时考虑了学校的培养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培养能力自评结果,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达成进行了量化分析,能够对学校实践教学活动培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活动内容提出调整方向。
本文分析所依托的数据在采集周期和样本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应届毕业生,对一届的学生四年进行一次性调查,若出现调查偏差难以进行修正,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可以缩短调查周期,即在本科四年歇息过程中增加一次调查或者在每项实践教学活动后及时进行活动效果调查,再与毕业时的调查进行互相修正,一方面提高模型准确性,一方面提高数据评价的针对性。
本文获取的数据样本均来自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可以通过扩大调查范围,增加调查样本数量提升模型的评价质量。同时,在调查问卷中,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活动安排重要度和合理度的评价,以便辅助判断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态度和感受,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2013,(6):49-61.
[2]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6):213-215.
[3]谢建,褚丹,葛涵.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22-125.
[4]陶永健,冯军,龚胜意.企业维度卓越工程师标准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2016,(1):39-42.
[5]刘国繁,曾永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25-26.
[6]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02-106.
[7]李卓宝,王孙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若干特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3):22-25.
[8]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
[9]吴娇蓉,李淑明,叶霞飞.基于职业发展能力的交通运输工程师培养要求分析,工科研究生教育创新与改革探索[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10]赵焕陈,许树伯.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11]刘长鑫.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远程教育评价体系研究[D].渤海大学:刘长鑫,2015.
[12]邓红霞,甘泉,张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评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94-96.
[13]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学活有Ч调查分析报告[D].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