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教育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教育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职业教育 时代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HAO Xiaohui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facing the aging speed is fast,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s not in decline, the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labor advantage. In the context of an ageing society, occupation education advantages gradually emerged, such as education, low cost, short time of education oriented by employment etc. Therefore,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occupation education should expand the educational ideas, adding to the old professional,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solve social problems.
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 occup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ment of times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现在正处于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数量增长快的社会发展阶段。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一个国家60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这个国家就进入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2013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数量达2.02亿,老龄化水平已达14.8%。①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②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我国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生产力及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③尤其是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备、健全的老龄化社会保障机制的背景下,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医疗费用加大以及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2 职业教育具有的优势
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劳动者,侧重于劳动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相比其他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的匮缺,使得我国当前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大多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难以满足生产一线对技术开发、应用管理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更是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即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学术型人才供过于求。④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具有普通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职业教育的成本相对较低,收益较大。从时间和金钱的支出和收益上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明显的区别。职业教育每年的学费约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而且政府还有另外的补贴。目前,职业教育大多实施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前4~5个学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环节后,便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⑤这样,缩短了教育时间,降低了教育成本,但同时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人口,提前了劳动年龄,使社会经济收益较大。其次,在就业上,职业教育也有着一定的优势。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希望学生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后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可以靠掌握的技能找到工作,并可以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90.4%,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⑥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也一直保持在95%以上。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形势向好,且薪酬有所提高。
3 人口老龄化对职业教育的时代需求
3.1 发展职业教育增加有效劳动力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人口红利不再,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2015年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下转第14页)(上接第10页)龄人口加速上升,而且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⑦比如在北京市老龄办的《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按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9.4%。老年抚养系数意味着除去15岁以下的青少年后,每3.4个劳动力要抚养一位老年人。以后抚养系数还会不断增大,直接创造资源的人越来越少。
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尽早加入到社会建设大军中,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社会急需直接创造资源的大量有效劳动力。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人口质量代替人口数量,培养有效劳动力,填补劳动力短缺的缺口,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老龄化社会的竞争能力。⑧
3.2 发展职业教育适应老年产业的需求
老年产业又叫“银色产业”,是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它从生产、经营和服务三个方面为老年人提品或劳务,是一个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同时又由他们参与的产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而且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应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以满足老年人养老、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老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时代需求,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老年产业需要大量的涉老职业技术人才,在护理服务、日间照料、特别养护院、福利机构、辅保健设备等方面提出很大的需求。有统计显示全国每年需要的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管理、老年养生保健等方面专科以上的专业人才至少在1万人以上(不包括大量的从事老年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⑨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形成大量的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特别多,在我国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问题的解决面临很大的压力。尤其长期照料服务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急需专业性人才。⑩因此,职业教育应加强在老年医疗护理、老年养生保健、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设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懂得老年人护理技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社会服务人才。当前,我国来势凶猛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我们须建立起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抓住重要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是解决社会问题、顺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改革重点方向。
注释
①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
②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1-05-14.
③ 王伟.未雨绸缪应对未富先老[N].经济导报,2007-11-05.
④ “层次”之痛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12-10.
⑤ 孔祥富,柳淼,潘玉山.对中职校“2+1”教育模式与“2.5+0.5”改革趋势的思考.江苏教育,2012(9):23-25.
⑥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07-16.
⑦ 我国人口红利期将结束30年后两劳力养1个老人.中国经济网,2010-09-09.
⑧ 周俊山,尹银.对人口老龄化下的职业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49-52.
老年教育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 降压保健操 高血压 老年人 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4-0053-03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0%,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多[1]。郭吉平等于2004年对上海市奉贤区≥40岁居民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6 108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3.80%[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市社区人群高血压平均患病率为28.50%。而多项研究已经证实,2/3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2006年开始,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高血压社区干预工作,其中包含在社区推广降压保健操。为了解降压保健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我们于2012年进行了效果评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上海市华泾镇共有13个居委会,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居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本人自愿,知情同意;④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能参加日常运动锻炼。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共114名,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即干预组37人,健康教育组35人,空白对照组42人。
1.2 方法
1.2.1 运动干预组
选用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编制的降压保健操,由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专员负责教习降压保健操并进行督导。降压保健操共有8节,分别是梳理五经、推摩桥弓、震颤放松、升降开合、左右穿掌、摩运太极、按摩丹田、拍打放松,通过自我点穴按摩与全身练习相结合,舒经通络、行气活血、平肝潜阳,控制血压。要求干预对象每天早晚练习降压保健操1次、每次15~30 min,每周不少于5次,干预时间为1年。每周接受课题组团体督导1次;每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3次,记录在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上。
1.2.2 健康教育组
健康教育组患者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进行危险分层并分组管理,常规血压随访,进行健康教育。
1.2.3 对照组
除卫生服务站定期测量血压外,不进行其他干预。
1.3 评价指标
血压控制效果评估分为优良、尚可和不良。1年内>9个月血压6个月血压140/90 mmHg为不良。高血压控制率:优良+尚可/高血压人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各组平均收缩压比较
经过降压操的锻炼,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干预前后各组平均舒张压比较
三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干预后各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1.08%,60.00%,33.33%,控制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8,P
3 讨论
大量研究报告表明社区干预可以减缓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速度,增加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4-7]。社区降压保健操的运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取得同样的降压效果。在进行为期1年的降压操干预后,干预组平均收缩压控制效果要好于其他两组。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也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原因可能是社区一般的健康教育只是传播知识,而降压操将干预付诸于行动的结果。
由于影响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次干预的时间又不长,所以舒张压的降压效果不是很明显,有待进一步观察。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较多,研究结果表明,收缩期血压的升高能加速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存预后[6],所以本研究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高血压降压保健操由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编制而成,是一种通过自我点穴按摩与全身性练习相结合的保健操,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舒经通络、行气活血、平衡阴阳的效果,进而能起到平肝潜阳、控制血压的作用。
老年人空闲时间相对较多,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养生保健,加之目前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往往能够比较好的执行医生所建议的干预计划。通过降压保健操锻炼,不仅增强了体魄,放松了心情,扩大了交往,打通了经脉,也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促进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适合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防治方法,如果配合规范用药、健康教育、平衡营养,一定能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12): 919-922.
[2] 郭吉平, 黄久仪, 曹奕丰, 等. 上海市农村社区人群高血压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15): 1267-1269.
[3]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1): 11-29
[4] 王丽娜, 曹丽, 张敬一, 等. 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2): 125-129.
[5] 于凤梅. 运动干预防治高血压的机理研究进展[J]. 四川体育科学, 2010, 6(2): 30.
[6] 朱永锋, 张娟, 邓军, 等. 县级城乡高血压病防治的流行病学研究[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0(1): 36-37.
老年教育研究报告范文3
悄悄要了你的命
俗话说“人怕不动,脑怕不用”,久坐不动不仅会导致肥胖等生活方式病,还会直接减少人的寿命。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长时间看电视已经像抽烟和肥胖一样,成为盗取人们寿命的重要因素。
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1.1万名成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发现,每看一小时电视,寿命就会减少22分钟。如果把看电视所诱发的各种死亡因素考虑在内,一个人平均每天看电视6小时,将减寿约5年。
同时,这个研究还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每看半小时电视与抽一支烟的危害程度相似。因为,有研究表明,烟民的预期寿命比非烟民平均短约4年,换算起来,每抽一支烟会减寿约11分钟,所以与每看半小时电视对寿命的减少大致相当。
吸烟是诱发肺病的重要因素,而长时间看电视则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现代医学发现,一个人在坐了4个小时后,身体会开始发出有害信号,此时调节体内葡萄糖和脂肪量的器官会开始罢工。而且,长期坐着工作或是工作中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会高出经常运动者一倍。
为了预防疾病,很多沙发一族喜欢集中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其实,这样并不能逃离病魔的阴霾。因为,集中而剧烈的运动虽然可以短暂的提高新陈代谢,但并不能使已经处于器官完全恢复活力。所以健身房里的挥汗如雨,不如每工作45分钟就起身走走,对健康更有益。
看电视原本是一项休闲放松的消遣活动,但是物极必反,成天泡在电视前也会变成一件危险的事情。医生建议,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成年人每天不超过5小时。
小动怡情,大动伤身
运动是生命的加油站,但运动也是要讲究科学的,并不是越多越剧烈就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限制和条件,在避免运动伤害的前提下,实现延年益寿的功效。例如,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当是活动,而不是运动,更不宜剧烈运动,这才是保持长寿和避免痴呆的重要因素。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小组,对197名年龄为7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身体检查,目的是通过测量活动能量消耗(AEE),来研究体力活动对预防老年痴呆和延长寿命的影响。AEE不是指剧烈运动,而是像漫步、骑车、做饭、打扫卫生等类似的活动。对老人的测定包括方向感、注意力、语言和记忆等。
近三年的跟踪检查发现,处于活动能量消耗最高、中间和最低三种情况的老人,脑功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5%、4.5%和16.9%。换句话说,久坐不动的老人脑功能下降最多;活动较为积极的人群脑功能下降较慢;而每天消耗AEE最多的人,90%能够保持多年不变的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推测,体力活动能防止老年痴呆和增强体质的原因在于,运动可以提高神经营养因子释放和神经元生长来保护大脑细胞,还可通过加强生物运动功能支持大脑生长。同时,体力活动能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人体血糖和胰岛素的调节,以及保证足够的新鲜血液流入大脑。
书中自有长寿丹
人的活动不仅限于肢体,高级的脑力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方式。多读书和拥有较高学历不仅是一个人有文化有品位的体现,而且往往能获得好工作和高报酬。另外,学习的另一项好处就是能延年益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其寿命就更长。
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小组对美国3000个县的居民,进行了“过早死亡”情况的研究。所谓“过早死亡”是指,75岁以前发生的但可以预防的死亡。这项研究观察的项目十分全面,包括肥胖、吸烟、饮酒、运动、性生活等,甚至将不同地区快餐店的密度也纳入考虑。结果发现,在排除了种种影响健康和长寿的因素后,受教育程度明显与人的寿命有关。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过早死亡率低35%。尤其是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明显在幸福度和寿命上都高于教育程度偏低的人。
老年教育研究报告范文4
近日,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而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然而近年来,算盘好像从人们的生活里消失了一般。2001年教育部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原因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为学生减负。这意味着“零零后”们可能不知道珠算为何物。
食文化世界遗产达到6项
近日,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正式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食文化世界遗产达到6项,其他5项为“法国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传统美食”土耳其传统美食“keskek”以及日本料理“和食”。
中国仅24%老人靠养老金生活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了中国老年人状况。数据显示,老年人口中有30%的人还在劳动,在农村这一数据达到40%。从1990年至今的20多年里,城市老年人的
在业率一直下降,现在保持在5%左右,但农村的在业老年人口却在增长,目前为40%左右。据专家介绍,在我国已经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以后,2010年能够靠离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只占到24%。其中,在城市靠离退休金生活的老人达到2/3,但农村只有4.6%的老人能靠养老金生活,有41.2%的农村老人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依靠家庭成员供养的比例达到47.7%。
古代公务员的“官邸制”
自秦汉起,中国古代的赴任官员就由国家提供住房。不过,那时的官员住房不叫“官邸”,而叫“官舍”。居住官舍不仅是一项福利,也是一种政治待遇。官舍如此“尊严”,在一定程度上与它的位置有关。自秦汉以来,各级政府主要首长的生活区域都圈定在各自的衙署内,俗称“内衙”或“私宅”,并用屋宇式的宅门同以大堂为中心的办公区域划出界线。一般情况下,官舍也随居者的调任、贬谪或告老还乡而收回。
越富裕的人寿命不一定越长
人们通常认为,生活越富裕,人的寿命越长,但荷兰最新研究报告了这一观点。研究指出,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越好,年长者的死亡率也越高。这份报告分析了包括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美国和欧洲等国在内的19个发达国家1950~2008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和死亡率,发现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1个百分点,70~74岁男性人口死亡率提高0.36%、女性增加0.18%;40~45岁男性人口死亡率上升0.38%,女性增加0.16%。专家称,这一研究结果让人非常意外。报告作者猜测,经济发展蓬勃时,年轻族群面临更多工作要求,因此比较没有时间关心或照顾年长者,这或许是年长者死亡率升高的因素之一。
佛祖生于公元前6世纪?
美国、英国与尼泊尔等国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考古队最近报告说,为揭开佛祖诞生时间之谜,他们在摩耶夫人庙内进行挖掘,结果发现了一个此前未知的木结构寺庙遗迹,放射性碳技术等测试表明它是一座公元前6世纪的建筑。佛教古籍记载,释迦牟尼出生时,其母亲摩耶夫人曾手攀蓝毗尼园中的一根树枝。而最新研究表明,这个木结构遗迹的布局与其上的砖造庙宇相同,中央包含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其内部确实存在古代树根。专家认为,这项考古发现有两大意义:首先,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它不是用砖或石头,而是用木头建造的,它第一次让我们了解到早期佛教建筑的模样;其次,这个木建筑表明释迦牟尼可能出生在公元前6世纪,或许有望帮助解决有关释迦牟尼出生时间的争议。
金钱并非越多越幸福
最新研究发现,金钱可以买来快乐,不过这快乐是有限度的。据报道,英国华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时,国家幸福指数也会上升;但是随着财富继续增加带来了更高的欲望,幸福感反倒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导致失望。该校和明尼苏达大学发表的联合报告说,在富裕国家,这个“甜蜜节点”是人均GDP大约3.6万美元;在这个数值过后,随着想要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消费,导致紧张和焦虑增加,人们幸福的感觉反倒降低了。该调查发现,在人均GDP低于6700美元国家里,获得最高生活满意度的人数会比人均GDP达1.8万美元的国家少12%。但是,一旦国家跨入人均GDP达2.04万美元的门槛,财富带来的幸福感的提升就不那么明显了。
美洲印第安人有欧洲血统?
一具埋葬于东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马尔他的古尸,给人
类学家们带来了两大意外发现,并最终揭示美洲印第安人有欧洲血统。据报道,这具古尸是个小男孩,死于2.4万年前。人类学家的意外发现之一是,小男孩的DNA跟西欧人的一致。这显示,在最后一个冰河时期,来自欧洲的人类在欧亚大陆上东行的距离比之前估计的要远。虽然马尔他男孩的皮肤和毛发没能保存下来,但他的基因显示,他应该有着褐色头发和褐色眼睛,皮肤上有雀斑。另一个意外发现是,他的DNA跟当代印第安人的DNA吻合比例大概在25%。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最先抵达美洲大陆的是与东亚人有血缘关系的西伯利亚人的后裔。而现在,似乎第一批到达美洲的是到过西伯利亚的西欧人和东亚某地人的混血。专家估计,通过基因流动的形式,14%~38%的印第安人的祖先都源于这一支古老种群。
老年教育研究报告范文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8)04-0083-03
2008年6月4日,“第四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筹备会暨老龄化背景下的女性高等教育研讨会”在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纪尾井町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新西兰和日本的数十位大学女校长、女性领导和专家共襄盛会,探讨了女校长论坛的筹备事宜和老龄化社会中高等教育和女性的挑战与发展等问题。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的创立,旨在汇聚世界各国大学女校长的力量,搭建一个切磋交流、商谈合作、分享智慧的同际平台。主题是“和谐世界文化多样――大学与传媒的责任”。
为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运行机制,经民政部建议,论坛挂靠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并在第三届论坛筹备过程中,联合多所国内外高校的女校长,组织成立了“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为论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在每两三年定期召开的大会之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行一两次双边或多边小规模论坛、专题会议或调研考察。2007年11月,在新西兰梅西大学召开了大洋洲分论坛,主题为“女教师培养与女性领导力的发展”;此次在日本城西大学召开的亚洲分论坛,主题为“老龄化背景下的女性高等教育”。
木届论坛开幕式上,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校长水田宗子和千叶县知事堂本晓子分别致辞,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女性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期望。
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刘继南、美国夏威夷大学希罗分校校长张蕴礼、新西兰梅西大学前校长甘丽雅、日本御茶水大学副校长内田伸子、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北京外国语大学前校长陈乃芳、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薛光、全国妇联原组织联络部部长马延军,从女性领导者的角度,介绍了老龄化社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并就老龄化背景下女性高等教育的现状、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刘继南认为,为了缓解社会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女性高等教育要更多地考虑女性的特质,针对女性需求开设专业与课程。无论是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就意味着,女性高等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其使命要从使女性获得知识训练、社会参与的机会,转向以此为基础的涵化女性特质、发挥女性优势的方向上来。同时,大众传媒的启蒙和传播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大众传媒的变革包括:一是将老年问题和女性问题联系起来,在二者辨证联系中回应老龄化背景下女性高等教育的新情况、新要求;二是要将女性真正视为社会主体和言说主体,为她们提供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三是把握时代脉搏、把握女性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直接服务于女性高等教育、社会角色教育和生活方式教育。
美国夏威夷大学希罗分校校长张蕴礼基于她开设老年医学课题的经验,介绍了“大学应该如何帮助老年妇女改善生活品质”的建议。她提出假如妇女积极参与终身规划,尤其是获取一个更高的学位并保持经济独立,就有可能延长健康独立生活的年限。夏威夷大学希罗分校在改善老龄妇女生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给妇女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发展了终身教育学习学院,募集私人资金为45岁以上的妇女建立辅助中心等。张蕴礼校长建议,把老年医学加入到各领域课程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刑事司法以及卫生医疗中尤为重要。年长的女性,可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库,同时发展校友导师项目、终身学习项目以及代际项目。
新西兰梅西大学前校长甘丽雅首先介绍了导致澳洲老龄化的凶素,并指出老龄社会中的女性,依年龄段不同,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亦灵活多样。与其他国家相比,老龄化社会中的澳洲女性婚嫁既晚,生育亦迟,所以无形中便有更多机会继续进修。而家庭规模的缩小,意味着妈妈们可以从冗繁的多子女教育中,腾出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已为人母的妇女,有更多闲暇继续深造,从而达成现有技能的更新或发展别的一技之长。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为着兴趣而继续求学的澳洲老年女性人数将不断攀升。她呼吁,老龄社会中,高等学府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电大或夜大要做好准备,适应这一即将到来的重大变革。
日本御茶水大学副校长内田伸子在发言中指出,性别歧视在当今的全球化社会中依然存在,因此,通过缩小性别差异来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势在必行。目前,御茶水大学正在试图招收各个年龄层次的女学生。学校的教学理念也正在转变,将接受已经成家的女性,特别是老年女性,从而把学校从只为青年学生服务的教育中心,转变为各年龄层民众的知识殿堂。
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分析了高学历老年群体性别分化态势与发展趋势,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女性越来越平等地与男性一起共享社会教育资源,为未来高学历老年群体性别生态走向和谐有序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受市场经济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调解效应、女性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过重负担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诸因素的影响,女性在进入就业市场与职业发展上,面临比男性更多的障碍,这可能导致未来高学历老年女性社会保障的缺失,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性别失衡。岳素兰校长认为,中国老龄化存在着民族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以及老龄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退休后晚年生活时段的性别差异,等等。针对这些特征,特别是针对高学历老年群体的性别差异,需要探讨和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积极老龄化”战略和措施。第一,考虑到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紧迫性和针对性,需要有长远规划;第二,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确保性别平等就业政策的落实,鼓励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吸纳女性就业。在对中国老龄化现实状况进行充分评估和预测的基础上,及时给出预案。第三,实行男女平等的弹性工作年限,充分发挥高学历老年女性的潜能,避免老年人力资源的浪费,减轻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财政负担。最后,应提前对老年人口的成人教育做出应对方案。从长远来说,形成一个针对老年群体的多层次的、包括性别分层的终身教育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校长陈乃芳就如何发挥大学退休教师的作用,与在座的各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指出,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单纯地为老年人做好生活保障,不如因势利导,将银发人才导入现代化建设的大军。在中国,大学退休教师就是这种人才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潜力的人才资源。她介绍了对北京、山东、广东三所大学的调查,其结论是:首先,绝大多数退休教师愿意并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其次,退休教师具有专业知识特长,除了继续为本校服务以外,还能面向社会方方面面;再次,虽然以增加经济收入为目的的人数比例不算高,但事实上是凡参加各种工作的人都有经济收益。最后,退休后不愿再做工作的人数虽然只有14%,但她们中相当部分是因为体弱多病或承担着繁重的家务。政府与有关部门应更关心、照顾她们。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薛光则以老年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分享了她的思考与心得。她认为,影响老年知识分子社会价值开发利用的因素,既包括思想观念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更包括性别因素。因此,相关的对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老年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2.制定和完善政策体系,使老年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开发利用制度化、规范化;3.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速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第三产业。
此外,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社会性别女性学研究所所长矢木公子和中国传媒大学媒介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刘利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向论坛提交了详细的研究报告。矢木公子以《少子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女子教育》为题,指出现代日本社会急需重新评价20世纪后半叶确立的社会体制,建立并完善少子超老龄社会的基础法律框架和政策,同时建立有效措施强化女性教育。
老年教育研究报告范文6
(一)教育目的的特殊性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晚年生活需要积极充实的生活基础,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高低跟老年教育休戚相关。老年教育的性质跟一般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大不相同,不需要取得学历和证书,不用于以后谋取职业,其目的在于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保证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肯定,实现全面发展,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效力量,为社会发展发挥余热。
(二)教育方式和途径的灵活多样性
老年教育可以依托高等教育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进行,尤其是当下数量较多的社区办学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概括来讲,老年教育的办学格局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多元化。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目前很多的老年大学往往采用这种方式。但是针对老年的需求和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老年教育提供方便。随着网络的普及,老年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老年教育。通过相关网站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远程的教育以及在线问答。老年人一般自尊心比较强,因此,在实现老年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老年人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讨论、自由对话的形式,鼓励老年人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与他人交流分享,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氛围民主自由,可以保证实际效果。
(三)教育过程有针对性
1.课程设置上的针对性
老年人差异性很大,他们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工作类型、社会经历、家庭环境差别很明显,因此,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而细化动机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在设置课程时,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层次明显,既应涵盖文化方面的知识来拓展内容和视野,又要包括医疗健康知识来自我保健应对一些小的疾病,同时又要覆盖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程,例如插花艺术、花卉栽培种植、老年瑜伽、书法绘画、适用老年人的拳法等,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强身健体。现在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因此,老年教育中,要加强关于一些突况和事件的应对教育,以防出现意外,避免悲剧的发生。另外,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目前老年教育应加强死亡教育以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尤其是好友、配偶)之死,理解生与死都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
2.教育氛围创设的针对性
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的特殊性,身体不如年轻人,而且精力往往有限,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还担负着接送孙辈孩子、做家务的任务,因此,要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为老年人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情境,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统筹兼顾家庭和学习,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空间,制定舒缓的教学步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开展耗费过多精力和体力的课程或活动,通过相关辅活动保证学习效果。
二、城市老年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教育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事业,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年教育的优势,为城市老年人搭建一个有效平台,丰富老年人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应当积极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老年教育的新特点,进一步对老年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一)整合资源,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合作办学,切实保证“老有所教”
1.统筹发展独立的老年大学
目前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加大力度努力办好老年大学,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老年人求学的需求。
2.开展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是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满足老年人就近方便入学的需求,应当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企业在老年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在老年人数量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比如运动场地、使用频率不高的办公室等,缓解老年教育的压力。
3.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向老年教育开放
我国各类高校的教室大多都有空位,这部分资源闲置就会浪费,因此,凡是有潜力有能力的高校应向老年人逐步开放。一方面鼓励高校直接办老年学院,实施非学历、非学分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既有资源开设与老年教育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学校可以收取适当成本费和培训费用。另外,凡是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规定和政策,适当放开,准许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旁听课程。
4.大力加强基层老年教育建设
老年教育的重点在基层。居委会、社区老年学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老年教育应坚持就近入学为原则,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场地以及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条件。另外,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作为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老年群众组织———基层老年协会是基层开展老龄工作的重要力量和组织载体。在考虑并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社区老年人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按照便于管理、服务老人的原则组建老年协会,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功能和作用,关注老年人,倾听老年人诉求,反馈老年人意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切实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二)优化课程,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内容,切实保证“老有所学”
老年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应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紧密相关,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情况、家庭情况等紧密相关,因此,应具有满足老年人需求、灵活设置的特色。课程目标的确立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实际操作过程中,按照层次多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思路,设计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教育内容,避免开设理论性较强实用性欠佳的课程。力求形成覆盖文化、艺术、科技、保健等知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保证老年人既能及时了解和把握新形势的变化,跟时展不脱节,做新时期新时尚新面貌的老年人,又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修养和身体素质,更好地装点生活,促进家庭成员、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晚年幸福感明显提升。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老年人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学习领会能力,可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使老年人对号入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灵活多变,积极举办各类培训,形成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培训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老年人学习的质量,促进老年人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时间安排上,尽量避免占用老人做家务、接孩子的时间,做到照顾家庭、学习两不误。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需求、身体状况和理解接受能力,旨在培养老年人达到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技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三)充分发挥专长,挖掘能量,切实保证“老有所为”
老年人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给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机会和设施,使他们继续为家庭、社区、社会作贡献;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在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优势。老年人退休前所从事的工作大不相同,发挥同龄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往往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此,通过搭建相关平台,动员或者聘请觉悟高、能力强的老年人从事合适的工作,扩充老年教育辅导员队伍,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另外,可以借鉴老年人的阅历经验为年轻人进行言传身教和必要指导,发挥老年人在道德、生活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弘扬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切实保证“老有所乐”
有关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引导老年人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动员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组织老年人开展群众性的老年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老人们的爱好和才艺有充分发挥的舞台,努力为老年人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创造条件。要考虑到老年人健康状况和需要,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经常开展内容高雅健康、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类活动。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把握过传统节日的契机,利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和庆典,弘扬传统文化,强化老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社会化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