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运营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化运营计划

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1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园 服务体系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79-04

作为创新服务业重要内容的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从1987年首家试点开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孵化器在我国已由当初的科技成果转化战术路径,上升为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最有效的战略性工具和载体,孵化器的功能亦逐步得到拓展和完善。

截至2010年,国际上企业孵化器约5000余家,其中欧洲1200-1300余家,美国和加拿大1000余家,亚洲1700余家。美国孵化器企业平均孵化场地面积0.34万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20家,86.5%是非营利机构(2001年);欧盟平均孵化场地面积0.58万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24.7家,77%是非营利机构(2001年);中国也超过1000家(2009年,纳入国家科技部统计范围的有772家),平均孵化场地面积3.76万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65.43家,绝大多数为各级政府投资举办的非营利机构。

深圳的科技企业孵化园均按市场机制进行运作,无论是孵化器建设、还是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以及配套的种子孵化基金设立所需的资金,均依靠经营收入和银行贷款等市场途径来解决。

市场化运营是深圳科技企业孵化园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大创新,本文就其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一、市场化运营新型商业模式概述

围绕科技企业孵化园服务体系构建和服务价值链的延伸,深圳为入驻孵化器的科技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逐步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种子期投资+孵化社区(科技地产)”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

(一)以科技企业孵化作为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业务基础

在孵化器网络体系和孵化社区拓展过程中,众多企业在深圳和深圳周边地区新建孵化器。其余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项目将由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投资建设。深圳以输出品牌和管理、延伸孵化服务链方式,掌握孵化器和加速器的管理运营权、在孵科技企业的期权和优先投资参股权,并通过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运营的收入分成,做大孵化器网络化经营的收入规模,以做优科技企业孵化为基础、以在孵科技企业“服务换期权”和“持股孵化”为方式、以孵化器和加速器社区建设为补充,稳步推进全国性孵化器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科技企业器创新服务价值链的有效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种子期投资作为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盈利手段

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深圳建立“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专业孵化”孵化器创新服务体系,设立为孵化器配套的种子孵化基金。通过孵化器创新服务的“服务换期权”价值链延伸,与在孵科技企业建立以股权为纽带的互动发展关系。形成孵化科技园获得分享在孵科技企业成长硕果的机会与机制,构建起孵化科技园投资参股孵化器在孵优质科技企业的盈利渠道。

(三)以孵化社区(科技地产)新型业务作为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孵化社区(科技地产)业务通过延伸孵化器创新服务的价值链,将孵化器和加速器配套设施建设与科技地产业务有机结合,为孵化器和加速器入驻科技企业定向开发配套的住宅和商业等设施,帮助中小科技企业解决发展空间、法人地址固化、做实资产账户、企业骨干员工安居、工作人员日常生活服务等问题。同时,通过孵化社区的建设与运营。获取科技地产开发和配套商业设施经营的收益,缩短孵化器和加速器项目投资的回收期、弥补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人驻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的亏空,有效协调孵化器和加速器社会公益性与企业化经营逐利性的矛盾。

二、三大主要业务的商业模式

(一)科技企业孵化业务

1 管理模式。由企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行“平台开放式”的三级管理体制:在企业设立决策层,主要负责孵化器和加速器业务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管理运营制度制定等重大决策;在科技企业孵化园内设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部门或与合作伙伴设立孵化器运营公司,具体负责相关战略规划、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孵化器和加速器日常事务的处理;在管理部门和孵化器运营公司一线组建专业化的孵化管理运营团队,整合资源为孵化器和加速器入驻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创新服务。

2 业务对标标杆。孵化器网络体系建设运营,寻求以国内如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连锁经营”为对标标杆;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寻求以上海杨浦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创新机制、团队作用、搭建通畅平台聚合创新服务资源”模式为对标标杆。

3 运营模式。以企业为基础,建立团队职业化、孵化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孵化器管理运营模式,构建有鲜明特色的孵化服务体系和业务专长。通过品牌和管理运营模式输出,打造全国性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网络化体系,吸引优质中小科技企业入驻孵化,使企业孵化器网络体系成为知名的自主创新基地。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积极争取利用、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打造各类公共专业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类专业创新服务协作平台,依托这些平台构建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专业化综合运营能力。每个合作项目都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设立独立法人的项目公司负责合作项目的管理,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项目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公司的管理运营、防控风经营险。

4 投资模式。孵化器和加速器网络体系建设,除在深圳市及周边的孵化器项目由科技企业孵化园直接投资建设外,其余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项目多采取输出品牌和管理模式进行。

5 盈利模式。通过稳步扩大孵化器网络体系的规模,提高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入驻率,实现孵化器和加速器物业租赁收入的稳定增长,保证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正常运转;再根据在孵科技企业对创新创业服务的实际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创新和商务服务等,延伸、挖掘创新服务的增值环节和收入增长点,改善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运营的收入结构。

(二)种子期投资业务

1 管理模式。设立为孵化器配套的种子孵化基金,发挥经营孵化器和加速器、了解和掌握在孵科技企业资源的优势,通过创新创业服务的延伸,稳步推进在孵企业的“服务换期权”和“持股孵化”工作。采取引进专业人才、培训在职人员、聘请投融资顾问相结合等方式,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园种子孵化基金管理运营团队。联合相关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提升创新服务体系的投融资功能。

2 业务对标标杆。种子期投资业务,以本地企业为标杆,如深圳清华研究院的“企业孵化+风险投资”模式为对标标杆。

3 运营模式。借鉴其他创业投资公司的经验,建立健全符合种子期投资特点的项目投资管理办法、投资项目筛选与评估体系、业务流程、阶段工作目标要求等制度与程序,并采取与有实力和行业经验的投融资机构、地方政府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投资项目的筛选、评估和投资参股(行权)工作,提高种子孵化基金业务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工作的风险。

4 投资模式。实行孵化器入驻科技企业签署孵化协议制度、用法律协议确保对孵化器人驻科技企业的服务换期权和优先投资参股权。种子孵化基金对项目的股权和期权投资,均按科技企业孵化同投资管理办法中风险连带责任条款的规定,每个投资项目中企业占出资总额的50%、员工(包括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投资团队、员工)和其他创投合作伙伴占出资总额的50%。

预孵化器(种子期孵化):对经筛选、评估的预孵化器人驻企业,提供为期两年的孵化场地(3个桌位或30平方米以下的场地,第一年免费、第二年减半收费),并与所有人驻企业签署含有孵化服务换期权条款的预孵化器孵化协议(占人孵企业注册资金额度的10%-20%,在约定的期限内,对发展状况好的企业行权参股、并安排进入孵化器接力孵化,发展状况不好的企业、租赁合同到期后淘汰迁走,有效规避种子期企业(项目)高失败率的风险。

孵化器和加速器:对新申请入驻的科技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园与所有新入驻企业签署含有在企业增资扩股时,企业有按与其他创投机构同等价格优先投资参股的权利(占企业股份2%~5%)条款的孵化协议;对已入驻的在孵企业,争取与其签署同样的孵化协议。

5 盈利模式。采取种子孵化基金投资参股、孵化器和加速器物业租金折股、孵化器和加速器物业评估作价入股等方式,拥有一批高成长性优质科技企业股份,借助这些中小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带动科技企业孵化园股权资产的快速增值,在时机成熟时,以企业上市、股权转让、期权转让、企业并购、股权回购、分红等方式获取股权投资回报。

(三)孵化社区(科技地产)

1 管理模式。科技企业孵化园孵化器网络体系的孵化社区项目,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管理方式,无论是独资、参股或输出品牌和管理(合作伙伴出资建设)的孵化社区项目,都由独立法人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建设与运雷。

2 业务对标标杆。孵化社区(科技地产)业务,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园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创业人社区”模式为对标标杆。

3 运营模式。在孵化器和加速器拓展过程中,科技企业孵化园利用品牌和科技企业(项目)优势,根据在孵科技企业对发展空间、创业创新服务、商务和生活配套等方面的需求,代表在孵企业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给予孵化社区项目建设运营专项扶持政策,采取科技企业孵化园独资、参股或输出品牌和管理(合作伙伴出资建设)等方式进行建设运营。对加速器物业和配套的住宅、商业设施等物业实行租、售、租金折股、物业作价参股等综合经营方式。

争取国家科技部和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支持,整合产权交易所、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投资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为入驻科技企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孵化和加速服务。

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2

从1988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开始,基因组学应用的壮阔前景开始展现在人类面前。近几年来基因测序市场飞速发展,从2007年的7.94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9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被用于临床医学服务,代表性的应用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华大基因(300676.SZ)是国内这一领域的代表企业。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华大基因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进行科研和产业布局,致力于助力和加速科学创新,减少出生缺陷,加强肿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实现精准治愈感染,助力精准医学。

公司依托世界领先的生物信息研发、转化和应用平台,上百台高性能测序仪,质谱仪和大型计算机,为数据的输出、存储、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华大基因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在国内主要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和医学检验所,并在香港、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设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实验室,已形成“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网络布局。

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独立实验室、制药公司等机构,以及国内外的各级医院、体检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公司客户。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境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家科研机构和2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300多家;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合作的海外医疗和科研机构超过3000家。

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和产业发展,华大基因已建立含有新一代组学技术,特别是基因测序和质谱检测领域的人才中心、标准中心、研发中心、样本中心及数据中心。公司已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全产业链资源的多组学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医疗服务运营商。

凭借一系列突出的竞争优势,并且伴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华大基因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4-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3198万元、131870万元、17114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852万元、27205万元、35001万元。2017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8784万元,同比增长27.99%;净利润为9697万元,同比增长29.88%。

多项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华大基因具有技术优势、资质优势、基因检测实验室规模和布局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临床研究优势、基因组数据库优势和全球布局优势。

华大基因将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其中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HPV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及遗传病基因检测为典型实例,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医学基因检测中心之一,并获得广泛认可。

华大基因已经与全国上千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其拥有全球先进的基因组研究平台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完全具备筹备大型基因组学实验平台能力,有能力建设基因组临床应用转化平台,可提供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生物学数据分析及报告解读能力的系统解决方案。

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3

自媒体成长计划和微博商业化有一定的关联,业内都知微博在商业化道路上探索了很久,如今这个计划能给业内带来什么影响呢?自媒体人对微博的这个计划态度各异,以下是笔者对此的看法,欢迎业内人士拍砖。

解读微博自媒体成长计划

优化产品机制。对长文的和阅读进行优化,自媒体作者可以通过文章形式直接长微博,并可以插入视频、音频、有声照片等内容,博客及知乎等平台上的内容也能以长微博形式同步到微博上,不必在多个平台之间来回切换。这个产品上的改进,可以让网友阅读、作者等变得更加简便,从而提高内容的传播与阅读效率。

完善自媒体推荐机制。新媒体计划上线后,自媒体用户申请认证时可以选择1-2个行业分类,微博确认其申请的分类与的内容是否一致以后,会为这些自媒体账号贴上相应的“标签”,微博将通过找人页推荐优秀的自媒体账号,这个推荐对于刚入行的自媒体非常有利。

自媒体商业化。新媒体计划中,微博会提供广告分成、话题合作和商品售卖三种形式。并且为了不对用户造成干扰,广告不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里,而是出现在微博正文与互动区之间。比较人性化的是,自媒体作者拥有自主权,不仅能选择专注领域,也可拒绝不愿接受的广告。

微博官方消息,自媒体用户申请认证、进行内容和粉丝管理的自主管理系统将在5月底上线,微博自媒体成长计划也会同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广大自媒体人的福音。

内容生产决定自媒体发展

微博理解的商业化模式,架构在整个微博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具备商业化的可能性,都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媒体,最好的运营模式就是将传播的各层面商业化,而最主要的则在于内容的生产上。现在各平台都能感觉到自身的势单力薄,更重要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各大平台推出的开放平台正是这个原因,开放平台的目的是吸引相关领域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做事,也正是这些开放平台成就“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可能性。

在内容生产方面,微博自媒体的新计划是鼓励每个行业的“专家”用户,这里面包含很多微博早期发展起来的行业粉丝大号与微博大V,大号吸引了很多粉丝,并且善于运营。

这里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微博在对于专家的认证与界定方面,譬如某些笑话类大V算不算专家?他们可能有很多的笑话资源,但是他们相对相声演员及相声创作组来说,算不算专家呢?在某些领域,粉丝大号与行业专家可能会有所重合,应该有所区分。

自媒体商业化能否推动微博商业化进程

在自媒体商业化这个问题上,至少会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个是新浪微博这个平台本身的商业化运营,另一个是现在自媒体圈所提的自运营。自媒体的运营,到目前还有很多微博大号在做转发广告的事情,而且收入不菲,但是微博里经常潜入广告内容,读者会很反感,甚至会取消关注,一定程度上而言,微博内容采取流量点击付费的形式,对微博大号也是个喜讯。

对于微博平台的商业化运营,目前微博的增值收入已经占很大一块,包括微博会员、微游戏等。现在自媒体内容要商业化,对自媒体是好的,而对于读者,虽然微博说做了足够的优化,能否保证读者的体验,还要等到自媒体复制计划真正上线才能知道。

从百度百家到微信广点通,对于自媒体人的商业化推动,都是把内容的传播量转化为物质上的激励。目前正在尝试广告收入的自媒体平台,很多人对广点通的效果并不看好,百度百家除了真正的名人专栏被长期推荐,一般的百家作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如何让真正的让原创内容的价值有所体现,并且不会降低原创作者的积极性,同样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4

虽然当前我国的云计算市场总量绝对值仍较小,但相关数据显示,其增长率高达73%,远远超过了全球市场25%的平均水平。用户对公有云服务的认知度、满意度都为我国云计算进入快速增长期提供了条件。近期,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为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颁布了多项实质性措施与优惠政策。作为我国云计算商业化道路的领航者,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公司)通过在我国各地云计算中心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推出“云商城”等带动云计算产业链整体发展的市场举措,正将云计算内藏的财富挖掘出来。

信息消费目标已确定

云计算商业化进程大提速

日前,国家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并要求各级政府将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同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数个“万亿级”信息消费目标的快速实现。

如今,云计算已逐渐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行业用户亟需高品质的云计算应用与服务来促进运营模式转型,提升经营能力,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颠覆式冲击。但是,企业与行业用户普遍缺乏获得云计算应用与服务的渠道,无法通过采购云基础设施、云计算应用等来构建完整的云应用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对云计算有深刻理解,并能构建云应用生态系统的厂商来提供整体方案和服务,帮助用户跨越云计算应用障碍。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表示:“曙光公司经过了艰苦的技术准备期、市场推广期。无论云计算概念有多么先进,或者理论层面的价值有多么光彩夺目,但用户并不屑于讨论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的云计算,他们更关心云计算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如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全信息时代,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态、运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能够提供海量数据处理和富有弹性管理的云计算,则肩负起了人们对信息处理、数据价值挖掘的需求,其背后巨大能量正在被释放出来。”

云计算中心遍地开花

云商城再创新机

云计算只有走出实验室,成为经济车轮向前滚动的推力,这座储量无限的金矿才能吸引更多的淘金者。深谙此道的曙光公司在企业、社会、民生等领域,正逐一开拓云计算服务,并在包头、成都、哈尔滨、南京、无锡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城市云计算中心。这些城市云计算中心不仅促进了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创新,还有机地和本地产业发展环境结合起来,为推动区域市场的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多重科技动力。

另外,依靠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云计算中心积累下了强大的技术与运营优势,曙光公司掌握了包括云基础设施、云计算操作系统、云安全、云存储和云服务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与产品,其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已经给众多公共部门和企业用户带来巨大收益。此外,曙光全力打造的三条云服务产品线(高性能计算云、电子政务云和商业计算云),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推出了包括渲染计算、地震资料处理、虚拟数据中心租赁、协同办公等在内的数十项云服务产品。最新推出的曙光云商城,不仅有机地将云计算产业链串联起来发展,还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个可选择的云服务内容,这项被业界称为云计算“超市”的服务,成为鼓励信息消费的典型案例。

云商城在云计算商业化进程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历军表示,云计算商业化主旨只有一条,就是将产品与用户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经过三年的运营筹备,曙光构建了独特的商业化模式。不同于一般网购商城,云商城不只是提供各类应用的购买服务,还能为用户构建整套云应用生态系统。ISV等合作伙伴扮演的角色是供货商,从这里,中小企业的用户不但可以购买产品或服务,还可以构架企业虚拟私有云或混合云系统。

云商城开放灵活

生态环境接地气

对一个成熟的云计算商业化运作平台来说,用户的应用模式应是多样化的。用户不仅可基于互联网使用曙光公有云服务,也可通过曙光的城市云定制虚拟私有云系统。云商城具有独具特色的运营系统,采用开放灵活的生态型模式以及“化云为雨”的接地气模式,能够快速整合合作伙伴资源,提供开放的应用生态系统,支持行业和企业客户需求导入和方案流程,提供从架构到运营的深度服务。

另外,云商城还采用三种合作模式,即租赁模式、合营模式和孵化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特点选择不同模式。其中,孵化模式特别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用户。通过深度合作,曙光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渠道和用户资源,并在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上,设计出符合用户自身战略的个性化商业模式。

云商城汇聚了曙光公司云服务成熟的门户、云应用生态系统,可以为商户提供云解决方案的验证平台和应用创新的孵化器,并构建有独特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技术架构和应用生态系统。云商城刚运行不久,就吸引了众多企事业组织的加入,包括方物软件推出的FronwarevDesktop云桌面系统、永中软件全力打造的优云移动办公平台、英才智搜的招聘管理云服务及简历精确云搜索应用、引跑(INTPLE)推出的中小企业客户价值管理云平台、辽宁众信同行将移动互联与云计算融合的全方位云服务平台,以及科大讯飞的语音云、为数字创意行业提供集群云渲染服务的渲云、爱乐优和莱科的智慧教育云、城市监测云、智能交通云等。

云商城消除了一些合作厂商缺乏后台设施的担忧,有利于他们开拓更多用户和业务。对于平台供应商而言,曙光公司联合了大量的SaaS合作伙伴,构建云平台生态环境,并提升整体服务层次。已经使用云商城服务的企业用户代表表示:“曙光的云商城采用开放、灵活的生态型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携手合作伙伴,在开放的平台上共享资源。根据我们公司的业务特点,云商城提供的需求导入和流程非常接地气,这种‘化云为雨’的商业化操作方式是我们需要的。”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介绍

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5

日前,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邮件证实:新浪已完成新的架构调整,无线事业部移动微博产品和技术团队,原微博商业化产品和技术团队并入微博事业部,由副总裁王高飞担任总经理,直接向曹国伟汇报工作。原产品事业部视频、博客产品和技术团队划归门户板块,与相关的门户运营团队合并,门户板块由COO杜红执掌,执行副总裁陈彤继续负责门户运营工作,向杜红汇报工作。

原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将负责独立的产品创新部门,并直接向曹国伟汇报工作。业内知情者猜测,在新的组织架构中,他与陈彤已被排除出新浪微博的管理层之外。原因是成立3年时间之久的微博遭遇商业化难产,让新浪其他高层心生不满。

在人人网、腾讯微信、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都缺乏一个明确的商业盈利目标时,曹国伟亲自上阵,就能带领新浪微博走出一条崭新的商业化道路吗?

盈利难

中国互联网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拥有用户,盈利是迟早的事。腾讯、百度、360等企业的成功,是这句话的最佳注释。但在国内的社交领域,这句话却不再灵光。无论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还是人人网、天际等社交网站,都没有找出一个盈利模式。

对于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运作,曹国伟嘴上说不着急,但其实他比谁都着急。从它诞生到现在,新浪一直在探索微博的商业化运作。据知情者透露,微博商业化是目前新浪内部迫在眉睫的大事。对于一个拥有4亿用户的互联网产品,新浪没有理由让其闲置。

新浪一直在探索微博的商业化道路,3年时间中推出了数十款产品,但无论是微话题,还是微直播、微公益、微游戏、微搜索、微群、微吧、微刊……效果都不明显。

促使新浪加快微博商业化运作,在于新浪本身遭遇资金压力。财报显示,2010年,新浪净收入4亿美元,净亏损1910万美元,而到了2011年,新浪的净收入虽然达到4.8亿美元,但净亏损却达到3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新浪净收入2.4亿美元,净利润只有195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328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净收益。

为缓解来自投资者的压力,曹国伟只能加快微博的商业化探索步伐。去年4月,新浪推出微博品牌广告的展示广告系统。这一系统基于社交和兴趣图谱推荐引擎,将品牌内容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7月,新浪微博内测微博推广,可将企业广告微博在用户信息流中顶置显示;新浪微博还计划推出自助广告系统,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

但这些尝试收效甚微。去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广告收入为1000万美元,占整个集团广告收入的10%。据曹国伟在财报会议上的介绍,目前新浪微博大概有80家广告客户,其中75%-80%都是老客户,只有20%左右的新客户。

为最大限度地缓解财务压力,尽快使微博业务盈利,新浪还将目标对准了个人用户。去年6月,新浪宣布将推出“新浪微博会员制”,开通会员需要付费,价格是每月10元。消息一出,“激起千层浪”,抨击声不断。

显然,曹国伟对于微博的商业化运作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可执行的方案。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会化媒体广告预计需要一些时间来调节市场,新浪也需要时间来微调广告推荐引擎,积累用户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微博广告收入的速度会加快。未来是美好的,但留给新浪的时间不多了。

调整背后的压力

新浪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标杆之一。微博的出生,给了新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新浪的江湖地位与日俱下。

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中获悉,在当年的5月,新浪在成都召开战略会议,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和CFO余正钧在会上提出了在国内做一个与Twitter类似的“微博客”的想法。

这一提议让与会的高层兴趣浓厚,当即讨论如何结合新浪的优势在国内创造出一个与Twitter同样影响力的产品。曹国伟和余正钧认为,微博所具有的媒体特性,与新浪的基因是一致的。原因是Twitter在2009年迎来发式的增长,成为全球重大事件的第一平台,聚集了大量的名人和草根。而新浪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门户,拥有明显的媒体优势。如果嫁接成功,肯定能为新浪这家老牌门户网站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新浪对Twitter模式进行了研究后,结合中国用户的特点以及自身资源进行整合,短短3年时间内便聚集了一大批用户。曹国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4亿。受益于微博的巨大人气,新浪的股价2009年只有30美元左右,而到2011年达到130美元。

微博的成功,不但让新浪重新成为人们发放各种信息的平台,也让它拥有了其他门户网站不一样的社会地位。它成为社会救助与传达民意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其上开设官方微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鉴于此, 新浪CEO曹国伟充满底气地向外界宣布,新浪正从一家传统的媒体网站,向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应用平台转变。

据曹国伟介绍,2011年新浪为微博投入了1.1亿-1.2亿美元,而2012年的投入超过1.6亿美元。但让曹国伟和公司其他高层失望的是,巨额资金的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寄予厚望的微博业务空守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却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商业化道路。如何盈利成为新浪头上的一道枷锁。

更让曹国伟难堪的是,微博不但迟迟无法在商业模式上取得成功,而且它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如今却显示出疲态。在竞争对手腾讯开发的微信面前,它显得应对不足,风头逐渐趋弱。

在门户广告增长愈发艰难,以及竞争对手的步步进逼下,新浪急需打破这一瓶颈。互联网行业人士洪波认为,新浪微博商业化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这是导致了原新浪微博负责人彭少彬在这次调整中淡出微博和门户两大核心部门的关键原因。彭少彬的变动,其实是在为自己过去对微博商业化不盈利负责。

社交网站的通病

新浪通过人事架构的调整以及公司业务的调整,能否在短时间内使得微博业务盈利,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留给业界的担忧是,在社交网络都难以盈利的今天,曹国伟的变革能带来多大的收获?

作为社交网站的先行者,Facebook和Twitter至今也在为如何盈利而发愁。特别是Facebook自IPO后,由于一直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盈利模式,其股价大跌,完全没有上市之前的风光。

对于新浪微博来说,其商业化路径同样艰难。鉴于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坊间仍对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最近,研究公司Maxim将新浪目标价由45美元下调至44美元,并重申对其“卖出”评级。显然,微博在商业化上的诸多尝试以失败告终,以及来自微信的冲击,让这个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令投资者失望。

作为公司董事长兼CEO,曹国伟不可能不知道微博业务面临的困境。在向公司内部发送的邮件中,曹国伟说,“公司原来从PC向移动延伸的业务架构以及按职能线划分的组织架构,无论在战略布局还是在执行效率上,已经很难适应移动时代的市场竞争。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并迅速作出改变。”据了解,新浪调整后的战略核心是“移动为先” 。

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6

(一)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引进外资银行

1980年以后,为改变建国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银行制度,国家重新组建了交通银行,这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又陆续建立了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十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它们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和人员总数等方面远不能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但其资本、资产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并不逊色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呈现出较强的经营活力、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良好的经营效益。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立和发展,不仅引起银行体系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探索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道路,为推动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打破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对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回顾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大成就是实现了国家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分立,打破了一家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局面。但另一方面,国家专业银行仍然实行行政性的管理体制。尽管银行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行融通和运作信贷资金的权力,但这一“权力”的行使只能在国家下达的信贷计划这一“笼子”里行使,是否遵守和完成国家下达的信贷计划,仍然是考察评价银行和银行管理者的关键。

(二)组建三家政策性银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

应该说,在当时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专业银行制度是适应我国银行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而产生的一种过渡性体制,作为国家宏观金融调控的主要传导渠道,它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于专业银行是全国性的银行,既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需要,执行国家信贷计划,发放政策性贷款,又要承担执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任务,因而难以充分实现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化经营。当时,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政策性信贷与商业性信贷混淆经营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银行贯彻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也不利于国家政策性业务的开展。为此,1994年国务院先后批准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将原来由四大国家专业银行承担办理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剥离,推动专业银行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化。

(三)补充资本金,剥离部分不良资产

1998年8月,中央财政发行了27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来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在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的基础上,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1999年又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优势和特殊的法律地位,通过债务重组、上市、拍卖等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回收,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1999年至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约1.4万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为其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4年3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的通知》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从2004年起,银监会各级监管部门将建立对工、农、中、建四大行不良资产的全面监测和考核制度,对四家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持续监管,以促进四家银行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设,强化信息披露

1998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管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2001年,中央银行正式《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的五级分类方法。它根据银行收回贷款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并将后三类视为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能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的信息披露,更准确地识别和显现贷款的潜在风险,及时跟踪贷款质量。

二、股份制改造是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是股份制改造的重要前提

依据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型金融运行机制,即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调控体系,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国有银行商业化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按市场化要求重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如何理解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与股份制改造?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方面要点。

1.股份制改造将促进商业化改革进程

通过股份制改造,重构国有银行股权机构,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为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创造条件。在进行一系列的国有银行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监督之后,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将国有银行的经营运作定位为一种市场行为或商业性活动,加强股份制改造对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促进作用。

2.股份制改造与商业化改革相互渗透

一方面,股份制改造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在国有银行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后,才可能说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是成功的。总之,股份制改造与商业化改革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理念。

(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借鉴

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独资银行不同,其资本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在经营管理上也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对银行进行经营管理。可以说,在银行经营模式上要比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先进,是国内银行中比较有活力的商业银行,具体的先进之处则体现为:

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一套有激励、有约束、高效率的企业经营机制。产权的多元化比产权的单一化更有利于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更有利于建立起经营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即使是在国家控股的条件下,由于其他股东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中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存在,特别是有权转让股份,这对企业的控股者(国家)也是一种制约。

(三)股份制改造是国有银行改革的主流方式

1.完善银行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

在既定的制度条件下,资本结构是企业治理的基础和依据,企业治理结构是资本结构的体现和反映。治理结构是通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经营管理概念,一般表现为企业所有者、董事(含监事)与经理人员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重点是股东与管理部门的关系。

国有商业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则进行市场化经营,需要具有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而维护银行资本结构的良性发展正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为了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国有银行制度和管理创新,如债转股、银行表外业务拓展、降息鼓励储蓄分流等。以上这些措施的顺利开展,需要在一个良性发展的体制平台上进行,因而需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资本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实行股份制,通过调整资本所有权结构,有利于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优化资本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2.实行企业化改革增强竞争力

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按照完全企业性质的实体来运营,不存在一个清晰的现代银行企业盈利模式。打破行业垄断,实行遵循市场经济体制运作规律的银行企业化改革,虽然短时间会涉及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高。股份制改革的内容是要明确界定银行资本的数量、增资渠道和方式,同时建立董事会和总经理职位,明确各自的职责,以此为基础,充分提高银行资本运作的透明度,服从公司严格的法律规范。

3.非银行类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