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1

内容摘要: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以数据为主的信息管理的有效性,而信息又有着其自身的产生与消亡的生命周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在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本文以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的惠普为例,说明加速信息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带给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并提供相应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供应链管理 优化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信息管理模型,认为信息有一个从产生、保护、读取、更改、迁移、存档、回收的周期、再次激活以及退出的生命周期,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的管理需要相应的策略和技术实现手段。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在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在信息不同的生命阶段实施的不同管理方法则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中信息数据流动的过程

一笔业务信息从客户订单下达开始,就诞生了,此时的信息拥有的价值较高,许多相关部门的人员都要对信息进行存取和处理,当一个订单完成以后,该笔信息的价值开始逐渐下降,此时将它转存到低成本的存储介质中可以节约成本。而当该笔业务发生后续服务问题,此时企业又需要该条信息的内容,把它重新激活,提取到高效设备中。随着质量保证期期满,这一信息的价值又重新下降,直到一定期限以后,退出它的生命周期(见图1)。

(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企业每天都面临着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挑战。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再是如何保存信息,而是如何让信息发挥效力,尤其要面临一些具体的数据处理问题,ILM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保持长期数据访问的连续性。业务和法规要求使企业必需潜在地花费很长时间来提供数据访问。因此,这就必须要求具备经济高效的针对数据保护、存档和记录管理以及业务连续性的解决方案。

2.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存储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有效性在不断降低,需要不同级别的存储。第一次创建数据时,属于运营阶段,并且可以定期访问。然后进入过渡阶段,该阶段无法像前一阶段频繁地访问数据。最后,数据到达存档阶段,此阶段中数据很少被访问。用户在这些阶段对信息的需求在改变,因此管理信息的方式也应随之改变。

3.如何控制存储成本。存储需求根据数据类型而各异,因此需要具有灵活性,以改变企业的存储系统,从而确保特定数据集的存储和管理水平与信息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相一致。

4.如何符合法律和法规的遵从性。企业需要遵守控制电子记录管理的各种法规,如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和患者病历。如果企业涉及任何一种形式的诉讼,则能够访问已保存的电子信息同样至关重要。

5.如何控制和管理数据量。当今数据量迅速增加,其速度超过原始存储成本降低的速度。为需要保持服务级别目标,同时控制管理成本的IT经理们造成了严竣挑战。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满足一定客户服务水平条件下,为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信息流的畅通与及时是实现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优势是确保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前提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确保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问题。其中首先需要的就是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技术是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在于应该传递什么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响是什么?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否作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

(二)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载体

供应链管理的载体有两个,其中之一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它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企业内部网,也称局域网(ntranet)。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营销、库存等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管理。其二是建立企业外部网,一般使用Internet,以便与上下游企业快速沟通,快速解决问题。包括订单体系、管理体系、库存查询等,通过公共游览器可以游览所有公共信息,满足信息的逆向流动。

(三)信息流的通畅与及时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

供应链管理中涉及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更多是来自企业外部,包括上、下游供应商、客户、渠道等等各种实体,能保证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是现代竞争的主要支撑。供应链管理采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最优流通渠道使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在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

(四)信息处理的准确、有效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要形成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从而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

ILM实施的成功案例分析

作为一家以突破性技术进步为本的巨人公司,惠普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专有技术工具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盈利。该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技术文化,能在供应链中取得领导地位,技术是其强大的后盾,HP将其归功于信息管理的成功。2006年,惠普推出了一系列ILM新产品与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了ILM的应用范围,同时升级了原有的产品线,满足客户在ILM领域里的新需求。惠普全面利用当今经过验证、可靠以及灵活的方案与架构,提供完整的、以应用为核心的ILM方案,并保证方案能够随时间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而扩展,为用户提供最大化的投资保护。从信息创建、管理、恢复、交付到删除的全生命周期内,惠普公司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无缝,完成所有的工作。企业用户在采用了惠普的ILM解决方案之后,一方面实现了简化管理,另一方面在控制领域也不会有任何牺牲。

惠普的ILM解决方案包括管理应用、存储、业务记录以及其它内容,以支持智能高效的成长企业。它提供全面的ILM解决方案组合,从而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捕获、管理、保存和提供信息。它的解决方案涵盖信息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并由它全面的服务提供强大支持,使得整个供应链管理实现优化,具体方案有以下几点。

(一)采购竞争优势

在惠普,“采购竞争优势”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的系统部署,并且实现了一个系统只有一个主数据库。其中信息处理的电子采购(e-sourcing)启用最久,电子采购以网络为基础,提供实时交互的采购解决方案。该系统提供投标、开放式拍卖、反向竞拍、私密拍卖等功能,也可以处理报价申请或密封式投标。过去,惠普已通过电子采购系统支出了300多亿美元,甚至有些部门有超过80%的采购是通过它完成的。

(二)电子拍卖(e-auction)

惠普在全公司着重推广使用电子拍卖。可以在直接、间接以及服务采购领域,已经进行了800场次的拍卖或电子采购活动。

这些举措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工作中需借助电子表格和电子邮件的环节。休梅克说:“这样效率更高,也更安全。”接着,惠普要求公司的采购经理都使用加密信用卡,通过因特网进行采购。所有电子采购工具共享一个数据库,同受安全和审计保护。惠普认为这样可保证网上采购的实施。

(三)电子优选(e-optimization)

惠普在其电子采购方案中加入了更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电子优选,这是HP率先应用的专家级采购工具。以生产记忆存储产品的某厂商为例,其产品由几百个部件组成。当供应商报价时,系统通常会有几百个报价作为参考。最后,它要针对供应商确定采购额分配。所需部件种类繁多,系统如何才能优化采购配额?这对信息管理是个极大的挑战。运用电子优选这一新工具,这一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和容易操作。

电子采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供应商不仅可以竞价,还能向买家展示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要素。惠普的采购部门寻求最合理的价格,但是还需要了解其全球技术元件供应商是否能够达到惠普对质量、交货、技术标准的严格要求,能够确定价钱之外的关键参数让采购部门能更全面地把握形势。

(四)精密的成本控制

针对特定市场和产品,惠普采用了精密的成本模型。模型可以为计划工程师提供欲采购部件的具体“应该花费”(should cost)信息。这让惠普得以去关注那些关键的成本动因,把握总成本对自身产品产生的影响。有了合适的工具,采购部门可以更少地依赖谈判,而更多地借助信息,从最合适的供应商处拿到最合适的部件。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有效运行实施

企业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IT基础构架,首先要做好信息分类、整合和保护等方面工作。然后是整合,整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提高业务连续性。第二阶段是针对应用的ILM,实现对文档、图像、单据等固定内容的管理。第三阶段是跨应用的ILM,对复杂的信息管理进行简化,实现自动化的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不同的管理策略,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信息价值的目的。其中分类和策略服务是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信息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服务等级,将不同的信息存放在不同的地方;业务连续性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实施业务连续性方案时,应针对不同的信息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进行分门别类地分析。同时,备份和恢复这两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每天定期做数据备份,但对于数据可不可以恢复,多长时间可以恢复,通常考虑得比较少,这需要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分类进行设计。

目前针对技术方面的整合,业界已经形成共识,即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一个存储池,当出现应用需要存储空间的时候,就为其分配一部分资源。此外,信息价值在不同生命阶段也是不同的。如何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存储策略,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这是整合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杜国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2

关键词:工程技术部供应链管理

1前言

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以及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经济发展战略初显成效等因素将影响油气行业的未来发展环境,特别是__在石油工业战略接替地位的确立,以及提出的“1521”发展目标,对工程技术部的生存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临的良好机遇主要有:一是国家能源需求为工程技术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西部特别是__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为工程技术部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市场条件;三是油田的支持为工程技术部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四是公司实力的提升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生产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二是技术和质量需求越来越高;三是经营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四是公司自身在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核心技术不成规模,市场竞争优势不强,还有自身的思想观念等因素。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调和总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在企业持续重组的情况下,工程技术部如何能得到持续优质高效的发展是面临的一个课题。

2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

2.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

所谓供应链,是指在向最终用户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顾客等相关实体的活动及相互关系的网络。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为了使供应链整体成本最小、效益最大而对相关实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方法。供应链管理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所有与供应链相关的作业,实现顾客满意度最大,供应链各成员效率和效益最优的目标。

据有关资料统计,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0以上。

2.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可以从存货管理的方式、货物流、信息流、风险、计划及组织方向的关系方面来讨论。

从存货管理与物流角度来看,在供应链管理中,存货水平在供应链成员中协调,以使存化投资与成本最小。传统的管理方法是把存货向前推或向后延,其结果是造成某个或某些节点企业存货投资增大和成本增加,影响节点企业竞争力,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从对成本管理的概念来看,在供应链管理中,是通过注重产品最终成本来优化供应链。传统管理中节点企业一般只注重本公司发生的成本和竞争对手的生产成本,不太意识到它们与供应商的关系如何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成本。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需要风险共担才能实现;从计划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的计划表现为上、下游节点企业在计划中的参与性和协调性要明显于传统管理;从组织形式角度来看,供应链组织形式出现了战略联盟与合作。

2.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1)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调和总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供应链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供应链物流的其它成本费用,各成本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总成本最低化目标就是整个供应链运作与管理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最低化。

总成本最小化目标不是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库存的转移,而是使整个社会库存总量减少。这就需要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运用集成化管理思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服务、缩短时间、提高品质与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是可以兼得的。

(2)作用

一是可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联结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优化管理,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相关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需求信息沿供应链逆向准确地迅速地反馈到生产厂商。生产商据此对产品的增加、减少、改进、质量提高、原料的选择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供求良好地结合。二是可促使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动因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应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则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越需要现代化。三是可降低节点企业库存成本和供应链的流通费用。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减少库存量,减少了资金占用,从而降低库存成本。供应链通过各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简便的流通渠道,大大缩短流通路线,有效降低流通费用。

(3)基本要求

一是信息资源共享。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是其在市场竞争的重要后盾。供应链管理大量采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最优流通渠道使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在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客户的需求。在供应链管理中,一切均是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运作。供应链管理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通企业的整体协作,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加快物流配送速度,从而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快速高质量的服务,将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信誉,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扩大客户需求。三是实现多赢。供应链管理条件下,企业走出了自身的范围来看待供应链网链上本是竞争对手的其他企业。供应链上的名企业形成了融会贯通的网络整体,在这个网络中,各企业仍保持着个体特性,但他们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合作,实现多赢的结果。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程序一般应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

存与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客户服务管理,或归结为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与整合。

3工程技术部供应链管理现状

在采购管理方面。工程技术部目前基本定位为油田生产保障型后勤生产服务单位,主要表现为投资审批周期长,采购运行环节多,供应厂商战略联盟体系未形成,造成同一时期内相同业务都要按相同程序完全运行一次,造成内部运行成本增加、外部厂商不确定性增加,不容易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行。

在组织机构方面。工程技术部业务流程基本上处于工厂调度、科室管理的模式下运作,还未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各用户来工程技术部办理业务单据,要到多个部门办理一个项目的业务,客户在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受制于资源状况。在生产计划与组织中,由于本部与前线服务点的生产能力未认真进行优化调配和设计,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当服务和产品在现场使用时,也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和职能界定,易造成利益冲突。信息流在工程技术部与客户之间不完整、不对称,未形成融合的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关系。

在标准化方面。对于产品的订货技术条件已初步形成了系列技术规范或标准,但在该系列标准是否完全适应__深井、超深井钻井工艺的要求,以及该系列标准是否做到了先进性与经济性匹配等两个方面未深入科学的进行研究。在推行环节中,基本实行了标准化管理,但对新工艺、新技术吸收消化方面还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现场使用环节中,钻具业务、井控业务有一部分标准,但工具业务、泥浆技术服务业务未上升到标准层次;同时,已有的标准适用性不强,钻具业务的相关标准就未得到有效执行。

在人才与观念方面。供应链管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人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首先,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刚刚引入,缺乏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再次,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对人员观念的影响,对开放式的供应链管理的观念转变还需要时间。其次,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理念,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需要许多综合型人才,这些都需要准备。

在与供应厂商的合作方面。由于受投资管理和采购管理体制的影响,虽然公司主要产品有相对稳定的供应厂商,但在供应厂商的选择、评估及合作的紧密度和合作的方式两方面来看,都是在临时性与纯粹的商务层面进行,还未深入到合作联盟等供应链体系要求的紧密关系。

4工程技术部供应链管理设想

4.1与供应厂商的合作研究

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一是,建立供应商战略联盟体系,甲方承诺市场,乙方承诺服务,信息共亨,风险共担,双赢双利。二是,以参股或控股某生产厂家,或购买某厂家的某产品生产线经营权等方式进行资本合作。三是,以期货方式购买某产品进行贸易合作,该形式主要是基于油田内普遍存在投资决策同期长而市场变化快的情况,先以期货拥有市场可能紧俏的某项或几项产品,当其它油田有需求时便可出手,实现既可租赁也可销售。工程技术部在该项目合作中拥有的优势主要是对产品在现场应用的适宜性有第一手资料,只要加强与科研究所的合作深入研究,就可以上升到指导产品研发及生产的技术标准。“三类企业卖产品,二类企业卖专利,一类企业卖标准”。拥有标准在当今国际社会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对标准的掌握,运用紧密的合作方式,以长期分批的订单确保要供应厂商及时生产,及时供应。

4.2区域内竞争对手合作方面研究

在__区域市场内,工程技术部可作为管材工具租赁业务板块的领先者或领跑者的地位,应不断强化这种地位,并要发挥这种优势的经济价值。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深井超深井管材工具标准、维修检测标准、服务标准等标准系列,不仅引导并满足用户的要求,而且提高进入者门槛值和已进入的成本消耗,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选择或淘汰竞争者中小规模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以“双赢”思想为理念,以共同利益为础,通过兼并、股份制、合作等形式,组建区域性的服务公司或联合体,快速做大做强管材工具租赁业务板块。

4.3与油田用户的新服务项目合作研究

在项目选择上,要跟踪世界前沿钻井技术,结合__深井超深井钻井工艺的技术难点进行筛选和推广,并以解决钻井工艺的难度、降低钻井成本、给油田创造价值为原则,重点项目包括欠平衡及空气钻井工艺及技术、打捞工艺及技术、泥浆技术等。在项目推广时机上,要按照超前储备的原则,准备油田未想到或正在想的而又需要的项目,要实现这种时机上策略,仅靠工程技术部现有队伍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出路在于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机制,具体办法是:聘请或聘用国内甚至国际的专家,组建专家队伍体系;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大学、西安管材研究所、华北钻井研究院等签订年度合作或项目合作协议,组建技术研发支持体系;整合油田工程技术力量,组建技术研发的宏观管理和组织体系。在项目运行策略上,以掌握核心技术占有市场为主要策略,以国际有实力的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为主要手段,以雇佣、租赁、合作的形式掌握工程技术队伍为主要办法,解决我们工程技术服务中施工队伍、技术支持、日常运作、争夺市场等环节的问题。

4.4实施隔合型服务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

1)改善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和物资配送系统。第一,生产管理系统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制定工程技术部内部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以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的形式分别下达,监督各部门计划是否正在得到有效的执行。通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在不断调整完好物资的库存结构,使库存能准时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二,完善物资配送系统。一方面,完善物资配送系统的选址调配工作,在本部基地和前线三个支撑点之间确定各自的配送能力。库尔勒基地以高技术含量、全面的生产服务能力为重点建设,轮南基地以小钻杆修理、现场技术服务支撑为重点建设,库车基地可以大钻具修理、现场技术服务支撑为重点建设,塔中基地以应急保障和现场技术服务为重点建设。另一方面,建立起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手段物资配送系统,把各点的配送计划和需求有效地联系起来,把各自配送的物资状态处于有效监控之下。第三,建立以单井服务档案为主要手段的配送跟踪系统。以现场技术服务、物资配送为主要内容进行记录,加强对配送在用物资的跟踪,加强现场技术服务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有

效性。2)创新管理方法。一方面,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方法,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用户的意见,了解业务发展,采取预防性措施,加强质量过程控制,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通过服务质量回访、服务质量座谈会、问题调查、与用户技术座谈、技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收集各方信息,采取预防性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推行租赁业务计算机管理、无损检测数据网络化管理、井控装备和井下工具技术数据电子化统计等方式,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型管理模式,逐步推行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

3)创新服务方式。首先,推行靠前服务,现场解决客户需求。一方面,制定《钻具现场管理规定》、《井控现场服务工作细则》、《钻具现场探伤周期》等现场服务办法和规范。另一方面,增加前线点服务功能,补充现场服务人员,实现租赁物资现场交接,开展巡回检查服务和跟踪技术服务。其次,推行精细的人性化服务。对井控装备、工具在送井前都进行清洗、喷漆、做标记的工作,并随设备配送使用说明书、试压合格证、跟踪卡,对送井钻具配送资料包,便于用户了解相关数据和历史资料,以便更好地使用和维护。于细微处见真诚,人性化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再次,发挥技术优势,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主动跟踪油田生产进度,及时收集用户生产需求,主动联络、主动上门提供技术咨询等相关服务,帮助用户解决生产难题。

5结论

一、在运行机制、人员、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4个方面做好准备和完善,以利于深入推广供应链管理。

二、在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以筛选、评估优秀供应厂商为主要方法,建立起具有战略合作意义的供应商团队。

三、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对流动资产以加强生产计划和控制为主要手段,提高物资的周转率和利用率;对零配件以代储代销、确定库存临界点为主要手段,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以合理分配生产能力为手段,调配好基地与前线站点的布局。

四、在供应链物资配送管理中,对现有的生产布局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配送效率。

五、要以差异化战略为思路,以虚拟经营为主要组织形式,不断形成新项目、新技术,提供新服务。

六、在供应链管理中,应重点研究4个要素,即价格、质量、技术和配送时间。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3

【关键词】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供应链

一、VMI概述

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市场竞争,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供应链的各个不同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库存策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扭曲现象,影响供应商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是同步进行,传统的库存控制就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由此产生。所谓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以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形成的交付货物的方式为基础的库存管理模式。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精心设计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而且客户还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状况,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和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VMI管理库存下供应商代替客户履行管理库存职责。在订单管理模式下,运营流程为:客户根据需求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供应商根据订单组织采购、生产和交货;在VMI中,供应商不再根据订单发货,而是基于销售分析和客户库存情况组织发货(二者的区别见图一)。

供应商做出组织生产的决策不依赖于订单,而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主。VMI管理库存一方面节约了客户的库存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使供应商能更好的掌握市场需求动向并根据实际的或预测的消费需求进行及时补货,体现了供需双方的一种合作性策略。

二、实施VMI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VMI有多种情况,有的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VMI,有的是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VMI,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力求最大限度的优化供应链,根据实际情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成功实施VMI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合作性原则。实施该策略时,相互的信任和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必须能坚持良好合作的原则,才有可能实现该管理;二是互惠原则。企业为什么要实施VMI管理库存,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互利互惠才是重点;三是连续改进原则。任何策略都不会是最完美的,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以达到最佳才是最正确,才能使供需双方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

在满足了VMI管理基本原则的情况下,VMI管理库存内容有:

1.建立供应商和客户合作框架协议。为了保证VMI实施的正常进行,双方应共同协商制定合作协议,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和库存管理的有关参数,如最低库存、安全库存、货物所有权、信息传递方式等。

2.组织机构调整。在有了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供需双方都要进行一定的机构调整以适应VMI的实施。

3.构建信息系统。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结构,VMI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供应链中供应商与需求客户之间的快速响应关系,如果信息传递失真必将导致过量库存、库存短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供应商需要详细掌握企业的产品销售信息和库存消耗信息,掌握库存消耗的规律,为达到这一点,VMI需要高效率的信息系统提供保障。

4.最终客户建档。通过建立客户的信息库,跟踪客户购货行为,可掌握不同客户的需求变化情况。

5.建立监督机制。VMI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合作方在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为保证VMI的顺利实施,监督机制必不可少。

三、实施VMI的步骤

1.评估和选择供应商。在选择VMI的运行模式之前,必须选择恰当的供应商,VMI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供应商的经验和对VMI方案的专业化程度。当供应商了解到所服务的企业的目标后,他将考虑怎样设计出最好的VMI系统去满足双方的需要。所选择的供应商不仅仅要有运行VMI系统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处理所服务的企业在生产中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原材料的能力。如果匆忙实施VMI,由于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的发生,可能使合作双方都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2.选择正确的运行模式。最能有效的实施VMI的方式是将不同的模式结合在一起,进而适应不同的环境,达到理想的的运行效果。这些模式有费用项目库存模式、委托库存模式、就近仓储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等。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复合型VMI系统尤为重要,其上游可能存在多个供应商,如果针对每个供应商单独建立VMI系统,尽管VMI系统可能由其供应商进行主体投资建设并且进行管理,但是生产商不得不面对企业中仍然要保留大量的VMI系统操作与维护人员,并且不利于对供应商运行状况的统计。

3.与供应商建立合作框架协议。在选择了正确的模式之后 ,必须形成正式的文件报告,这个文件将成为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确定可以同其客户开展VMI之后,和供应商一起通过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和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如EDI或互联网)等。

4.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的变革。这一点很重要,供应商管理库存法将改变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如果VMI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并没有触及业务流程的根本变化,仅仅是原有物流某些处理环节的计算机化,VMI将很难得以真正的实现。只有充分利用IT技术,从面向流程、组织的角度,对物流活动中的不合理环节大胆地实行变革才能使VMI得以真正的实现。

VMI显然能够帮助诸多企业获得了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使供应链的得到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成功实施VMI,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一方面配合供应商开展VMI,另一方面从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VMI达到优化供应链,为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4

一、农村物流组织结构再造

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农村物流组织结构向扁平式智能组织结构的方向发展。扁平式智能信息管理的基本特点:

(1)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农村物流组织结构再造要求有一个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技术平台,这个技术平台应具备这样一些基本功能:①多协议信息接入;②智能化信息分类识别;③自动发出相应投递指令;④自动通知协议第三方;⑤自动发出管理监督指令;⑥网络资源协议共享;⑦客户信息独占。整个物流网依托平台实现高效、迅速、准确无误的运转。

(2)扁平式智能管理。由于有上述技术平台的支撑,信息传递环节减至最少,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的纵向管理过程缩短。形成一个扁平的管理结构。同时,所有信息均汇集到技术平台,由其进行集中自动处理,实现中心智能化控制,从而使整个物流网络成为一个扁平式智能管理架构。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的现状是:参与者众多,素质参差不齐,既没有一个可供众多参与者使用的公共信息系统和平台,也暂时没有实力强大的企业去加以整合。根据目前农村物流组织结构模式的现状以及现代物流组织结构变革趋势,我国农村物流组织的组织结构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市场渠道的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淘汰,对农用品市场参与者和渠道组织优化组合,以求使用较少的社会人力资源,更好地进品和服务的供求对接。

(2)授权问题。由于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企业物流管理的趋势向着更加集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网络应用及分布式信息处理的发展.要求进行授权,将物流职责推向组织底层。

(3)管理人员的参与范围:在传统的物流组织结构中,业务部门执行每天的运作,而职能部门则从事计划和监督。而现代物流组织中,管理人员在所有层次上同时卷入了计划和运作。

(4)团队精神。信息网络的互联并不能保证企业运作的有效性和协调性。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既给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求每个参与者具备协作和团队精神。

(5)学习型组织。物流模式从一体化到供应链管理,是从平面管理到立体管理的过渡,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多变,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要求。

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则更加强调社会化的组织问题,即通过物流企业和资源的整合。减少农产品物流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次数和交易费用,提高商流和物流效率。建立有效的、开放式的、大众化的公共物流及商流信息平台,使信息共享。减少信息损耗和失真。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信息。

二、农用品物流流程再造

农用品物流流程再造实际上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物流系统优化和(或)企业外部渠道整合,提供更加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物流的集成化成为供应链的一体化。也就是说,通过调集和组织企业自身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使企业的物流流程得以优化,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

l、企业流程再造的目标

企业内部流程再造本质上是通过对不断发展创新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如互联网等信息技术,CRM、ERP等管理技术的)使用,把企业内部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创建一个企业流程的全面解决方案,以使系统运作最优化。农村物流企业流程再造有三个目标:使客户获得增值服务,即所有的努力必须集中在对客户的增值方面;有利于工作物流效率;通过对流程的综合,达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的基本内容

流程再造要结合农村物流的特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基础,对农村企业物流业务程序进行信息化改造,以适应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六类主要的业务流程的协调连接:订单管理、仓储与分拨、运输与交付、退货管理、客户服务以及数据管理与分析等。

(1)订单管理。此项业务包括接收订单、整理数据、订单确认、交易处理(包括信用卡结算以及赊欠业务处理)等。

——确认订单来源:当企业接收到一份订单时,企业的物流系统应能自动识别该订单的来源以及下订单的方式,统计顾客是通过何种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完成的订单。当这一切工作结束后,系统还会自动根据库存清单检索订单上的货物目前是否有存货。

——支付处理:在顾客提交订单后,还需要输入有关的支付信息,物流系统应能自动处理信用卡支付业务以及赊欠业务。如果客户填写的支付信息有误,系统将会及时通知顾客进行更改,或者选择其他合适的支付方式。

——订单确认与处理:当顾客的支付信息被处理后,物流系统会为顾客发送订单确认信息。在这一切工作就绪之后,物流系统将会对客户的订单进行格式化,并将订单发送到距离客户最近的仓储中心:

(2)仓储与分拨。包括:

——分拣:当仓储中心接收到订单后,系统能根据订单内容承担起分拣、包装以及运输的任务。

——存货清单管理:仓储与分拨中心同时负责存货清单管理以及存货的补给工作,并由企业物流眼务系统进行监测,并能提供有效的库存管理信息,使企业保持合理的库存。

——运输与交付:这一步骤包括了对运输的全程管理,如处理运输需求、设计运输路线、运输的实施,供通过互联网对货物运输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的服务等。

(3)退货管理。退货管理业务承担货物的修复、重新包装等任务,这个过程需要进行处理退货授权认证、分拣可修复货物、处理受损货物等工作。

(4)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包括了售前和售后服务,同时还包括对顾客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的回复等工作。处理的内容包括存货信息、货物到达时间、退货信息以及顾客意见。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业务步骤,这项工作与订单管理、仓储分拨、运输、退货管理等环节有密切联系,需要相互支持。企业应该有能力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呼叫中心向顾客提供全时段的客户关系管理服务。

(5)数据管理与分析。对于顾客提交的汀单,企业物流系统有能力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一些深度分析报告。这些经过分析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便随时调整目前的市场营销策略。

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处理,还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持,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呼叫中心的建立、仓储分拨中心的建立、组建运输力量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是自己投资和外部租赁,自己管理;也可以全部外包出去。这要根据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的战略方向而定。

3、企业外部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下游企业组织构成的网络。供应链不同于传统的分销渠道,它以物流与市场营销为中心,重视供应链上所有参与者,包括客户的客户和供应商的供应商,重视上游组织和下游组织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供应链的管理就要对原材料和产成品由供应地流向消费地的所有参与者和所有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整条供应链最优化。通过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将给参与企业带来以下好处:①改善协作关系性质,变敌对竞争为合作共享;②缩短配送的前置时间,提高配送效率;③通过无缝链接,减少交叉作业误差,提高配送可靠性和及时性;④降低库存水平,降低农产品损耗率;⑤有利于标准化的实施,减少产品质量问题;⑥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可提供稳定的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从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现状来看,农村物流相关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需注意以下问题:

(1)观念更新。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成员对于合作、联盟、共享、多赢等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观念上的一致是供应链联盟建立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将供应链的理念传达给未来的合作伙伴,使各参与方能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减少和消除未来合作中的沟通障碍。

(2)建立联盟。发展伙伴关系和建立联盟关系是企业物流外部资源整合及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在传统业务渠道中,企业与其上下游业务伙伴是一种对手间谈判的关系,而物流联盟的建立则可使其变为合作关系。建立农用品供应链的战略联盟,可以通过分享信息和制定共同计划(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减少渠道成员的风险,大大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在我国农村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中,已蕴含了这种战略联盟关系的萌芽。当然,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联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和质的区别。催生我国农村物流供应链联盟,需要培育和发展巨型农业生产和流通性企业集团,通过他们的实力、规模化运作达到聚合企业的目的。

(3)社会支持。农村物流体系中供应链联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企业或少数企业的推动是不够的,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引导,国外先进企业的带动,企业物流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提高,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素质的提高等。特别是农产品供应链涉及众多农户家庭,情况则更为复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管治;管治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全球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1997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电子商务会议上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并界定了电子商务的研究对象就是电子商务活动[1]。那么,如何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管理、如何构建电子商务管理体系,一直是电子商务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现状来探讨和研究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1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观察和理解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新的视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1997年!1998年以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9年!2000年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进入以企业应用为主体的第三阶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大致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认识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第二部分主要是概括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旨在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第三部分是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从宏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从微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集成人、财、物、信息、时间、环境等要素系统,构建电子商务的完整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构建只是解决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有与无的问题,但缺乏系统性。

2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从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三大方面来构建。即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包括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篇和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篇。

2.1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主要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职能、构成与定义来探讨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应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管理的构成、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范围与任务、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等内容。

(2)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在电子商务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组织管理体制与传统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的联系与区别,确立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以及与管理机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关系、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意义、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优化标准;电子商务的趋势变革、电子商务组织结构的设计思想、电子商务组织结构模式与组织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电子商务的人事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生产与物流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营销管理制度等内容。

(3)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规则。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系统结构,来研究其活动组织要素及其组织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电子商务系统与社会电子商务系统的连接工具、电子商务系统内部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外部的运营与连接、电子商务系统分散网络化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方案等内容。

(4)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电子商务运作流程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程序规范。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来探讨各环节中的运行平台、操作技巧,实现运行管理的科学规范要求。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流网络平台、知识流网络平台、资金流网络平台、物流网络平台、契约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外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内模式、企业流程重组含义及其内容等内容。

2.2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内容是电子商务管理研究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有关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环境、客户等要素系统组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资源管理等内容[2]。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宏观层面,要认识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行动的管理地位,从而实现管理战略素质的培养。电子商务经营战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经营战略分析、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环境、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方法等内容。

(2)电子商务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离不开资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的构成及其利用,来认识各类资源的特征,各类资源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构成、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物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管理、电子商务运营资本含义与特征、企业资本运营原则与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案例分析等内容。

(3)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信息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血液,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成,来探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检索、利用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化目标、信息源的概念、信息源的属性、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集与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等内容。

(4)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是支撑电子商务活动的运动基础,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流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要认识物流的组成与功用,了解物流的运动过程,学习物流运动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的内容及其地位作用、第三方物流业、企业自营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方式、企业物流运作内容与原则、企业物流运作理念与目标、企业物流运作的主要方法等内容。

(5)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资金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柱。对资金的综合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本质内容。因此,要从认识资金流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来探讨资金流的运行过程及网上运行形式和资金流的运行程序及规范。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资金流的构成、网络经济对资金流管理的影响、企业资金流管理体系建设、现代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发展、MRP系统的资金流管理、ERP系统的资金管理等内容。

2.3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方法是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因此,我们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探讨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方法,从资源管理角度来认识和运用ERP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价电子商务活动成效,以达到深化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管理的目的。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ERP系统方法。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实现,它强调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投入品、半成品、成品)、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3]。ERP系统方法主要包括ERP系统方法的形成与发展、ERP的模块结构、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ERP的功能与局限等内容。

(2)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4]。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行协调和集成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组成、供应链的特点与功用、供应链管理(SCM)含义、供应链管理(SCM)层次、供应链管理(SCM)原则、供应链管理(SCM)步骤与技术支持等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6

[关键词] 项目 物流成本 管理 分析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提供的是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对物流相关资源耗费进行的计划、控制、分析与协调。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对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确定物流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实施物流成本控制,可以改善物流的管理水平,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物流系统管理结构的构成: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物流管理由这三个层次间的协调配合来实现:

1.管理层: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统一计划、实施、控制。管理层需要做出各种制度的设立,设定即期或远期目标并做出决策规划、进行系统的控制并做出绩效评价。

2.控制层。其任务是控制物料流动过程,主要包括订货处理与客户服务、库存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用料管理、采购等。

3. 作业层。其任务是完成物料的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主要包括发货与进货运输、装卸搬运、包装、保管、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没有形成系统的综合网络,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大,物流设施落后和老化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仓储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且观念上对物流成本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物流管理成本过高等。下面总结几点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理论上,我国物流业相对发展不成熟,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不足,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物流成本管理的成果,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我国国内物流成本特点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上缺乏理论的具体指导。在行政管理上,物流的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完善。

2.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不够。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总体上比较陈旧、设施老化,物流仓储、运输过程中集成化、机械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3.物流行业仓储、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这一现象,也和设施基础的薄弱有密切关系,导致现代化作业的操作程度低,目前多数物流程序的操作主要靠人工,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存货成本高,物流效益低下,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4.行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水平落后。大部分物流管理者管理素质及业务能力不高,对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不甚熟悉,只了解表面现象。不少管理者观念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

5.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差。不重视信息化改造,不重视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及物流技术的引进。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水平不高。

三、物流活动几乎渗入到了所有生产活动的管理之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而物流成本的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提升企业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甚至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对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的分析和研究,以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是目前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下面我们对如何做好物流项目的成本管理,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控制进行大体的分析,以促进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

1.从管理观念上,要树立物流成本的整体概念,即控制物流总成本。物流总成本是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是有效管理物流过程的关键。对物流成本的计算,除了通常所理解的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费用外,还应包括流通过程中的基础性设施建设的投资、库存的维持等一系列费用。要采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与方法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寻求整体成本的最小化。

2.要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使各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得到准确、迅速地进行。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快速传输,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各部门、不同企业,和不同个体间根据获得的信息快速分工,各取所需,快速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这大大节约了信息传递与市场沟通的成本,从整休上控制了物流成本的发生,使物流在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上快速协调。传统物流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在现代物流中将得到克服,并且无形中提升了物流服务的水平。

3.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高效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使整个供应链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组织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通过供应链管理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管理。这需要不同企业间互相协调工作,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4.提高物流管理的团队建设。物流成本的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人的工作,是管理决策者、环节控制者和作业具体实施者共同协作的过程。要对物流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交流经验,增强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要设立合理的企业激励与奖惩制度,进行有效的约束,并促进积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进入我国商业领域的大集团公司要求我们提供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同时国际较强水平的物流服务企业加剧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这也大大冲击着我国的物流行业市场,使得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加快研究、加快基础建设的完善、更新观念,用更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