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科学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科学原理

中医科学原理范文1

关键词: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 中国企业 建议

泰勒作为一名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长期观察工人工作的时间、动作,发现工人在工作的时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于是他试图创造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力图改进管理,提高效率。因此,可以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诞生是人类管理学科的一次质的飞跃,对西方各国的工业生产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生产力有了空前的发展。其原理的很多方面在对于管理并不完善的中国企业来说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浅析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理论

1.科学的工作方法与工具

科学管理原理是来源于实践的,它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工人工作的情况,发现工人在工作中出现的“磨洋工”现象的原因。泰勒对工人工作的时间、动作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工作方法,并完善了工作所使用的工具,然后使以后的工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都形成标准化,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2.科学的挑选工人

将最适合的工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由以前的工人挑选工作变为现在的工作挑选工人,做到人尽其才,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工人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3.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泰勒的管理体制中出现了传统生产活动中没有的管理人员、事件测评人员、教师、任务管理人员等,他们和工人互相沟通来共同分担工作责任,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样就解决了工人承担过多责任的问题。

4.将于工人之间的监督关系转变为协作关系

泰勒认为雇主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雇主与员工之间对立关系持否定态度,科学的管理是要确保雇主和工人事业的高度繁荣,应该是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这样的劳资双方关系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5.注重激励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泰勒发现,如果说一次酬金要等到一个多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发到工人手中,那么没有人会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他指出,要有效激励工人的积极性,就必须在工作完成之后及时进行激励。而且他认为激励的手段可以多样化,福利和晋升等都可以作为激励的一方面。

二、科学管理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意义

1.推进生产流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科学的、标准的生产流程是产品质量的最有力保障,这正是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一。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在追求企业数量的同时更需要追求企业的质量,创造出世界名牌,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毕业借助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全面推进生产流畅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2.有效的员工培训

泰勒在100年前就提出了需要对工人进行科学的培训,这种思想在西方企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然而在中国的企业里,员工的培训工作做得仍然很不到位,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即便是将培训列入企业日常工作中去的部分企业,其培训的效果也让人难以恭维,这样就是我们的企业缺少与西方大企业竞争的实力。

3.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

泰勒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在我国的一些成功的企业,激励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就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激励状况却不容乐观,具体存在以下几点缺陷:一是,激励手段单一;二是,激励的资金落实时间过长,泰勒在100年前就提出激励的及时性,而在许多中国企业现在仍然难以实现;三是,激励的不恰当性,要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对象和适合的激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正确执行企业的激励,才会最大程度地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劳资矛盾。

4.将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

泰勒提出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应分离,在100年之后的今天,这个思想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在企业的内部要有明确的分工,不能让生产技术专业的人员去管理公司的财务,同样也不能让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员去知道产品的生产。然而缺乏明确的分工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企业仍然屡见不鲜,比如,对于矿山类企业来讲,给企业创造利润的单位就是采矿单位,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要想晋升高管层就一定要在采矿单位工作过,这就出现了采矿专业的人才去管理财务和人力这样的不合理情况。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要有明确的分工,将合适的人才放到适合的岗位。

参考文献:

[1]泰罗著,蔡国上译.科学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2][美]彼得・W・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鸿.《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中医科学原理范文2

论文摘 要: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学生记忆课文难的原因,联系心理学实际,重点分析记忆规律、遗忘规律、学习认知、目标激励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出指导课文背诵的有效方法。

背诵是一种语文基本技能,从心理学意义上看,它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即熟记教材的记忆活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把它扭曲成为“死记硬背”,使这种学习方式走上了歧途。对于背诵内容重要与否。背诵篇目长短,背诵方法是否得当等缺乏重视。只有撑握背诵规律和方法,认真探索阻挠背诵心理因素,背诵课文才能成为“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下面将逐一探讨之。

一、明确背诵目标,整体把握背诵内容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当学生主体意识到缺乏状态,并且出现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景时,这种缺乏意识就被激活,形成具有激活功能和维持与调整功能的动机。实验证明。单位时间背诵效果和背诵者的努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在规定的早读课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荷塘月色》中第四段的背诵内容。那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而如果背诵时没有这样的目标,大部分学生则难以完成。因此,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要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使学生把握整体和方向。提高背诵效率。

二、理解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心理学指出:理解了知识本质上的记忆,其保持效果明显地优于死记硬背。理解是基础,熟记是结果。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这些课文,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记忆的能力。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记忆术)指导学生背诵,仅供参考。

①重点词语联想法。这表现为抓文中重点词语和每句话开头的词语。例如《赵州桥》一课,第二自然段写桥的雄伟,第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在背诵第二自然段时,要抓住表现“雄伟”的词语:“桥长”、“大桥洞”、“小桥洞”。在设计上抓住“既……又……”这个长句,在背诵第三自然段时,要抓住表现美观的几个分句:“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作为记忆凭借。②理清层次法。从内容的角度说。要注意背诵的流畅性。选择适当的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能促进学习。背诵之前要注意对背诵内容进行分析,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层次之间的内部联系,注意层次之间的衔接。可以提高背诵的效率。③多形式朗读法。背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而朗读是发声技巧、节奏和语调的综合运用。

三、克服遗忘。促进背诵的流畅性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司的著名遗忘曲线显示了以往的规律:人们对事物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所以学生学到知识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才能巩固。遗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原因(重创、疾病、酒精影响、营养不良等)、记忆痕迹消退、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理论等三类。因此,采取具体的抗遗忘的传统策略和现代化策略更有必要。

①培养自主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自主学习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去思考,去记忆,去填补。②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识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如教师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时,分别配以音乐,学生手脑并用,边听边写,反复几遍,一般学生就能吟诵自如,且极富情感。③减少干扰,加强复习,尝试回忆。遗忘基本上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凡是纳入个人的活动之中并对人始终具有意义的内容是不会遗忘的。特别是当前行的活动或后继的活动很复杂或与当前的活动在内容上相类似的时候,抑制现象便表现出来。第一,从一种材料过渡到另一种材料的时候必须稍为停顿,停止智力活动稍事休息;第二'避免同时背诵相似的材料,以免引起干扰。第三,对话和文章应该间隔地进行记忆。根据遗忘的规律,保持了的信息很快就开始遗忘,需要及时地复习。提高信息的加工水平,使信息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如指导学生背诵《敕勒歌》,让学生边大声朗读边想象,眼前仿佛展现出远山、蓝天、旷野、草浪、牛羊、牧人,耳畔仿佛听到了风声、草响、羊鸣,在诵读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草原自然风光的辽阔壮美。之后让学生反复背诵,及时默写,效果不言而喻。

四、发挥激励作用。加强记忆信心。培养良好记忆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期间,受激励的程度愈高,学习的动力愈大,且有长期的正向效应。因此,在指导学生背诵中充分运用激励手段,形成激励机制,也是提高学生背诵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践中首先要经常运用榜样激励、需要激励、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激励方式;其次要加强记忆信心。坚定记忆信心,主动而愉快的学习,容易使学习者进入自动状态。从而加强对遗忘的抗拒:最后要培养良好记忆习惯。在学生有了热情和自信心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诵读方法的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是化整为零:二是强化记忆;三是注重检查。例如学荀况《劝学》篇,选人教材只有三段。诵读时可以分三步:第一步是朗读。先指定三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分别朗读这三段,再分组朗读,每组朗读一段,最后全班齐读全文。其目的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出句读,了解全文内容和结构的概况。第二步是分段朗读。学生分别反复朗读4至5遍后,基本能记住。并要求能概括段落大意。第三步是全文朗读。有了前两步的基础。学生合读全文2至3遍,背诵全文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语文教学呼唤背诵,语文教学要肯定这种教学方法,背诵对学生昕、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背诵”并不等于“死记硬背”。教师要根据背诵的心理学,根据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语言积累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成功学习法》主编:解庭晨、戚庆庠、李有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

中医科学原理范文3

2008年,__市中医院迎来了建院30周年庆典。该院新病房楼落成,经济收入突破5000万元,国家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款1650万元已经到位;该院获得全省中医院先进单位,全省中医院管理年活动验收全省第四名、地市级医院第二名……回顾__市中医院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加强医院规范管理,促进医院特色优势的发挥,是该院发展的成功经验。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前提

预则立,不预则废。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十分重视规划建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事求是,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方法,提出了医院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制定了建院以来第一套相对完善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其不仅标志着该院办院理念的转变,而且成为该院现代化中医院发展建设指南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

该院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质量控制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与各项举措的有效实施,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专科人才梯队;充分发挥院内外专家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特色专科的规范建设;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和先进经验,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形成了“中医要精,西医要新,中西医结合”的业务建设新格局,使医院整体业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同时富有专科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在制定规划的同时,该院还认识到:好的制度+不执行=零,从而形成了“医院领导带头、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使该院内外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并取得了全年经济收入由2005年的1800万元到2008年的5000余万元的发展成就,实现了市中医院经济发展史上的腾飞。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

该院高度重视并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强调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围绕“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三大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着力营造人才培养平台和发展空间,强力打造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名医队伍,努力培养各专科发展的领军人物,是该院实现“名医、名科、名院”目标、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核心建设。该院建立了“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即将重点人才送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进行重点培养;中层人才,送到省级名院定向培养;一般人才,则在院内进行“三基三严”轮岗培训。2006年以来,该院大规模地派出临床、医技科主任、业务骨干和各科护士长进修学习以及进行多种形式的中短期学术培训数十次,使他们在专业知识结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与发展思路等方面,成为了一批推动医院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3年来,该院坚持走“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道路,引进高素质本科生50名和研究生8名,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10余名,招收优秀护理人员80余名,大大弥补了前些年人才流失导致的人才不足,加强了专科力量,填补了学科人才空白,为该院专业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整体业务发展注入了活力。

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现行“以药养医”的医疗补偿机制下,生存问题则将各类中医院逼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中药价格的低廉,中医治疗收费的单一,无不表明中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不适应。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中医院西化之风愈刮愈烈,中医特色日渐退去。没有了特色中医院,便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经不住市场的考验。因此,多数中医院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难。而“三名医院战略”的提出,为该院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该院紧紧抓住业务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专科、专病、专药、专门人才、专项技术”战略,大力推行“人才、专科、特色、标准”业务建设举措,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道路,紧紧围绕国家中管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要求,在大力推进业务建设的同时,掀起了该院重点专科建设。从基础条件、基础管理、临床能力、特色优势、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六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建设,努力打造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中医特色专科。

中医科学原理范文4

(一)档案归类不清

由于专职档案员对此项业务工作不够了解,一开始不了解学科建设的周期性与材料产生的特点,把其归类为文书档案或科研档案,导致归档材料分散不成套,无法体现学科档案价值,而且还给利用带来不便;上级档案管理机构不了解,没有相应的业务指导。(二)收集归档不全制度不健全,归档范围不明确。科教科只重视检查验收,忽略其历史价值;材料分散在各职能科室;重要业务档案未能真实反映;上级验收重点学科时未要求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

二、重点学科档案管理

(一)档案归类

重点学科档案应单独设类保管。

1.归入文书类档案不妥。重点学科是近年来新兴的建设项目。本院2004年开始进行第一个重点学科建设。档案部门与学科建设人员开始不十分清楚学科建设特点,移交与归档按文书档案的年度进行。至第二年、第三年才发现材料的产生规律与性质特点,利用时感到材料分散不成套,查找费时。检查学科建设时认为档案组卷不科学系统,不符合文件材料整理原则。导致重新拆卷后再分类组卷。

2.归入科研档案不妥。虽然重点学科与科研档案在材料成套性、材料种类、形式、涉及科室多这几方面性质相同,但它们也有以下不同之处:

(1)文件内在联系方式不同。重点学科建设周期固定为

3年,科研课题时间长短不一;科研课题内容比重点学科单纯,各文件的联系以纵向性为主,内容呈线性连接;而重点学科建设档案涉及范围广,建设目标要求的六大内容中文件内在联系呈现纵横交错状,是完全不同形式的档案。

(2)地位与历史价值不同。科研课题其成果代表一点。重点学科建设涉及六大内容,其成就代表的是面。

(3)形成者不同。科研档案以课题为来源单位,围绕的是课题。重点学科建设档案以整个学科为单位,围绕的是整个学科建设。因此,医院重点学科档案应作为新的门类保管更为妥当。

(二)落实措施方法控制收集归档

1.管理制度约束法。制定重点学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以归档制度强化具体落实。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学科档案分级管理体系。归档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管理,激发学科建设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制定学科建设验收考核必须先行档案验收制度。

2.归档范围明确法。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根据重点学科建设考核标准,制定学科档案归档范围,并不断调整、完善。在具体制定归档范围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尽量详细、明了,材料按类别分门别类地列出,各兼职人员收集材料范围分别加以落实规定。

3.收集方式可控法。根据学科档案产生特点,档案部门既要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归档,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法设法采取有效的收集方式控制材料归档。如:针对学科建设文件产生于多部门、多个不同阶段以及文件的多样化。就采取网式收集方法,弄清文件产生于何处,档案员可发挥机构的三级管理体系,通过向科教科收集,实行各部门预立卷;针对重点学科建设周期较长,在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根据文件的不同特点,采用零星收集与整体收集相结合。

4.日常监督指导控制法。重点学科建设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具有周期长、阶段性强、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有预见性、计划性,树立文档一体管理理念。必须把握时机,及早介入,从源头上抓起。进行早期控制、阶段控制与全程控制。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中兼职档案员的职责,实施“四参加”、“四同步”管理。

中医科学原理范文5

部分研究结果表明[1],重症疾病患者抢救期间,重症科室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但重症科室的患者病情较严重,抵抗力较差,大部分群体有潜在内科疾病,且长期服用抗菌类药物导致院内感染率较高,造成机体发生耐药性,影响病情康复,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及可行的护理对策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部分学者研究证实,传统护理的重点在疾病治疗方面,忽视环境、护士及疾病自身等因素对院内感染产生的不利影响,未得到患者的认可、满意,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分析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是2017.1-2019.12,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80例重症病房患者,男女比例是49:31,年龄13-84岁,均值是(47.58±11.29)岁;体质量18-26kg/m2,均值是(23.35±5.16)kg/m2。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的80例重症病房患者,协助完善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按照院内感染相关规范,查阅知网、万方及维普等学术网站,结合患者病情需求制定调查表,查阅病例后认真登记结果。整理并统计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再次核实感染病例的实际诊断结果,最终获得调查结论。

1.3观察指标

统计研究对象发生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的例数。

2结果

80例重症病房患者经研究发现,出现院内感染有26例,感染率是32.50%,其中呼吸道感染14例,占53.84%;切口感染4例,占15.38%;胃肠道感染5例,占19.23%;泌尿道感染2例,占7.69%;其他感染1例,占3.84%,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3.1引起感染的原因

①环境原因。部分研究结果表明,重症病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室内空气不流通,且患者流动性较大,若护士未及时行室内细菌检测、消毒隔离等操作,极易引起病房内感染概率增加。

②患者原因。一般情况下重症病房内的患者病情危重,行有创性检查及治疗能稳定各生命体征,但极易破坏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给病菌入侵提供机会,且大部分重症患者存有免疫力低下、精神高度紧张及情绪低落等情况,使院内感染概率增加,老年重症患者大多伴有内科疾病,住院时使用导尿管,且院内滥用抗生素导致院内感染概率增加[2]。

③医护人员原因。部分医护人员未按无菌要求行相关操作,如与患者接触前,未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标准的职业防护,未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标准进行操作,诱导患者发生感染现象。

3.2护理对策

①环境护理。保持重症科室绝对安静、采光充足,病床与病床之间采用屏障分隔,有条件的医院可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严格杜绝空气感染,且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彻底清洁消毒医疗器械,每日采用紫外线对病房行两次空气消毒,采样检测操作台面、室内空气,有效控制并预防院内感染现象。其次,严格限制进入重症病房的人数及次数,进入人员着专用鞋、口罩及衣帽,避免外界因素引起感染,且医护人员行无菌操作时,严格规范洗手,与不同患者接触时均需严格洗手,且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减少污染物存放[3]时间,确保患者的安全。

②专业培训。定期对重症科室的医护人员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阐明感染原因、传播途径等,加强其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必要时行预防、控制等操作,达到维护患者健康的目的。

③呼吸道护理。利用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对患者行吸痰操作,严格掌握吸痰技术并行定植吸痰操作,吸痰时旋转吸痰管,一边吸痰且一边拔出,每次行吸痰操作时要控制在15s内完成。借助引流、叩背及翻身等操作促进排痰,预防发生肺部感染现象。每隔两天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及时去除冷凝水,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现象,且利用环氧乙烷清洁消毒呼吸机有关的器械,定期行细菌检测并加强管道护理,行侵入性操作前认真洗手,降低感染几率[4]。

④口腔护理。每日对患者行两次口腔护理操作,减少口腔内的细菌,避免细菌移动引起感染,长期住院者对口腔中的分泌物行细菌培养操作,按照最终结果合理选择口腔药物,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中医科学原理范文6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74-02

目前国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1,2],如何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3]。2010年,我院首先开始尝试在重症医学科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在职护理人员及住院患者。ICU护理人员共32名,其中4名男性,28名女性;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5.8岁;平均工作年限8.37年;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16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7人,护士8人,未定职人员10人;护士长1人,N3护士6人,N2护士8人,N1护士7人,岗前实习护士10人。

1.2 护士分层管理的做法

1.2.1 护士分层次使用

实行护士岗位责任制,根据ICU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技术水平、职称和学历等要素对全体护士进行综合考评,体现按岗设人、能级对应的原则。根据ICU实际情况,设立病区护士岗位(办公护士、准备护士、治疗护士、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层次设置三级护士(N3)、二级护士(N2)、一级护士(N1)三个层次。

1.2.2 制定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

①三级护士(N3)职责: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本组急、危重、特级及疑难患者全部护理工作;负责本组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按质量评价标准指导并检查下级护士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负责本组心脏术后护理、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及监护;组织并指导本组每两周查房、讲课一次;负责N2、N1级护士的培训工作;按时参加护理部、科室组织的各项培训及考核;负责实习生带教工作;积极撰写论文;负责落实本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措施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②二级护士(N2)职责:在护士长领导下和N3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本组急、危重、特级患者全部护理工作;在N3级护士指导下行心脏术后及血液净化技术的护理;负责新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负责指导本组N1级护士工作,协助、配合护士长、N3级护士妥善处理突发事件。③一级护士(N1)职责:在护士长的领导和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病情稳定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上级护士;能在N3指导下组织查房;协助和配合上级护士进行危重患者护理或抢救工作,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2.3 护士绩效分配

护士绩效分配按岗位系数、工作量、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安全等综合指标进行分配。岗位系数占30%,其中N3级护士系数为1.5,N2级护士系数为1.0,N1级护士系数0.8,办公护士岗位系数为0.7,治疗护士岗位系数为0.6,准备护士岗位系数为1.0;工作量占50%;满意度占5%;护理质量占10%;护理安全占5%。

1.2.4护理排班模式

临床护士实习弹性排班制[4],将班次设为两班制,8:00-18:00;18:00-次日8:00,最大限度减少交接班次数,保证患者安全。将全体护士按岗位划分为办公班、准备班、消毒班、外勤班、治疗班和责任护士岗。责任护士分成五组,每组由1-2名N3护士带领若干名N2、N1护士和若干名岗前实习护士组成,每组护理人员保证新老搭配、高层级与低层级搭配,保证了工作量大、夜班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配置,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全程、个性化的护理,保障了医疗安全和护士的身心健康。

1.3 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评价指标

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三类:①护理质量:资料来源于护理部组织的月度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危重症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培训操作,每项指标采用百分制评分。②患者满意度:资料来源于护理部组织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工具为自制问卷,问卷由3个维度(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服务)共15个条目组成。每季度调查一次,样本量为住院患者的50%以上,由患者自行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每份问卷以百分制计算。③护理安全:资料来源于护理部的护理安全统计报表,主要指标包括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的例数和发生率。以上各项资料的时间范围均为2008年-2013年,其中2008年-2010年为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前阶段,2011-2013年为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阶段。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PIDATA数据库,由两位大学生进行双遍录入。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方法,以a=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见表1

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危重症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培训操作等8项护理质量得分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且测量前后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安全比较,见表2

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护理投诉、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均出现了下降,且测量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3

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得分由95.43分提高到了97.81分,且实施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3.1 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研究显示,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分层管理,岗位职责明确,每个护士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完成工作,各司其职,护士有精力和时间观察病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得到更加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5];完善责任护士分层竞聘方案,根据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竞聘上岗,体现能级对应原则,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定期考核、评估,建立了竞争机制,促进护士不断提高自我业务能力,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按岗位系数、工作量、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等指标核算奖金,体现多劳多得,调动了护士工作主动性;临床科室实行科学的弹性排班制度,保证了工作量大、夜班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配置,保证了护理质量[6]。

3.2 护士分层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研究显示,分层管理实施后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分层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护士分层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研究显示,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及创新潜能,改善了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提高;N3级护士工作经验丰富,负责科室重病人管理,各项业务操作娴熟,技术过硬,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患者更满意;护士分层管理,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保证了工作量大、夜班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配置,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全程、个性化的护理,保障了医疗安全和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S.E.O’Connor,J.Pearce,R.L.Smith,D.Vogeli,et al.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Pre-registr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Validation and piloting of competency base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newly qualified nurses.Nurse Educatiln Today,1999,19:334-341

[2] Yvonne Robb,Valerie Fleming,Christine Dietert.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nurses:a literature review.Nurse Education Today,2002,22:293-300

[3] 莫美英;陈小玲;郑清淼.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中国医学工程,2014年5月第22卷第5期.

[4] 李亚兰,丛媛,侯亚芳.护士分层管理在外科病区的实践体会.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2月第13卷第2期.

[5] 盛芝仁,麦一峰,周红娣,柳春波,陈谦,陈冬萍,陈娅莉,宋晓萍.护士分层管理的实施和体会.护理与康复,2013年2月第1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