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

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文1

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指的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涉及了很多内容,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建设、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同一种信息的存贮、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变化的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当今社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仅是加快经济和社会全球化的需要,而且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需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保存和传递,促使资源共享的实现;第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快速通道。档案事业是企业及其它单位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奠定档案事业的关键环节。在档案管理的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内部和外部需求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顺应档案工作的变化就必须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第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实现高效率管理及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信息化管理大大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而且节约了很多资源[1]。

2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2.1档案管理信息化与档案资料数字化的区别

我国档案管理相关文件指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广阔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证综合体系。同时可以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解为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同时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及依靠相关管理法规的一个综合体系。但是我国关于打过了信息化的理论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解为档案资料数字化,这最终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很多信息可能因为格式、质量等问题不能成为共享资源,这就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2]。

2.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益问题

虽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可以间接地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这就意外着它可以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档案资料也在不断地增多,传统的档案管理根本满足不了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这也就意味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降低了人们查找档案的差错[2]。

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促使档案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的关键。档案资源也是分种类的,好的档案资源属于那种可以直观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体发展情况的。因此,对于档案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应该做到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档案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整理与组合是档案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档案整合、整理包括基础性整理和研究性整理,具体又涉及了物理资源整合、应用系统整合以及数据资源整合。档案资源整合的真正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一个资源共享、行业协作以及提升原有资源价值[3]。

3.2增加资金投入,增设软、硬件设施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依靠软件和硬件设施来实现,因此有关单位需要大力地提供技术支持,将现有的软件、硬件投入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而且还要加强对新型档案管理软件及硬件的开发,争取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最大的技术支持。

3.3加强现代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规划、计划都需要通过实际执行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亦如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来实现,但是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还不具备可以胜任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无论是能力还是学历都无法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想要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训来建立这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3]。

3.4制定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

任何事务要想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就需要做好发展规划。所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做好发展规划,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这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尽早地做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只有做出发展规划接下来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有章可循。这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相关单位一定要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同时及早地做出行动。

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地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42-02

一、地方图书馆的现状――图书馆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

与我国的书刊出版规模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反,图书馆的书刊订阅数量基本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图书馆在有限的购书经费下为了照顾到各个阶层的读者和专业人员的查阅需求,只能采取撒胡椒面的方法,结果是连有些专业的核心期刊都难保证,这使有些科研人员在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时都在抱怨馆藏不足难以满足科研的需求,造成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不再依赖院图书馆。而普通读者也很多因为图书馆的图书缺少新书及所订报刊太少也渐渐减少光顾。

二、互联网上丰富的社科信息资源

与地方图书馆文献资源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互联网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根据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2%。在这丰富的信息资源中不乏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学、教育等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

三、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信息资源。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局限,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其价值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它不会必然地、无条件地、自动地变成“资源”和“财富”。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整合技术或者甚至未考虑过整合问题,许多开发出来的网络信息资源尽管独立使用效果好,但在整合使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相反,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可以使往来信息的强大功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因而实现理想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尤为必要。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是指在庞大的因特网信息群中根据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要求,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组织,使用户浏览或查询。在进行上述的工作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通过浏览因特网、查阅书目、报刊等相关工具或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其优点在于链接站点由人工筛选,相关度较高。其缺点在于效率低,难以采集到相关的URL

自动化采集。一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在数据库中查找信息的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手段,它将因特网的网站或网页进行收集、组织、整理,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因特网,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其优点是其数据的产生简单、方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但其产生的数据有可能比网上资源本身还大,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搜索引擎解决了非文本、图书、压缩文件、音响、动画文件等的索引和编制问题。采用这种方式,查准率不高,用户难以找到实际有用的相关文献。二是由专门的采集软件来完成。其工作原理是,从一个或一组URL开始,访问该URL并进行本地检索,同时记录该URL,然后再以这些新的URL为起点,继续进行本地索引,直到没有满足条件的URL为止。在记录新的URL时,可以进行分析判断,去掉不需要的URL。其优点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采集比较完整。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人工采集和采用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三)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l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4.网络信息资源的系统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能够被分享、重复使用和分析,能够被改装、拷贝以及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网络空间也可以为用户提供集合的、筛选的、选择性的多种服务,这些都为人类从整体上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行的工具。但再好的科学技术假如失去科学合理的管理为支撑,也无法达到目的。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管理体制与之不相适应,不同的系统的信息服务网络林立,没有协调为一个整体,无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信息资源网络发展欠协调,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分散、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这就意味着用户要获得有效的、完整的检索结果,就必须做相当多的工作,这也同时增加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难度。实际上,这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相悖: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需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上可知,相互不协调就是制约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瓶颈。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中,笔者建议采用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

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云计算资源 资源整合方法 应用服务模式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专业课程教学都需要计算机资源,因此,现代高校的计算资源建设在教学硬件设施投入比例中越来越大,各种计算机机房也应运而生。但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相当频繁。各个高校投入大量经费在这些硬件设施上,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面临更新换代的困扰。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体现其重要价值。同时,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安装各种专业软件,并进行杀毒软件及操作系统更新等,这些日常运维过程往往重复低效。尽管各类网络备份软件及还原卡等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房的日常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但各个高校的机房管理仍然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多、管理工作复杂、设备使用效率普遍不高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软硬件资源整合应用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增强公共计算资源的共享服务能力,提高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同时能简化高校公共机房的运维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服务工作质量。

二、高校软硬件资源整合现状

目前,高校软硬件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硬件资源配置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统一管理。

随着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每年都会更新或增购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资源。正是这种逐步增扩的管理模式,导致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

2.各类教学相关软件数量繁多且更新快,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量大。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面向设备适应能力,学校除了要求常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软件外,往往还通过各种专业课程进行各式各样的行业软件教学。这些软件不仅数目繁多,而且更新快,导致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量较大。

3.软硬件教学资源不平衡。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资金仍然不足,使得大多数院校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只是注重显性的硬件建设,对软件投资较少。

4.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每个高校都需要购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样会存在很多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并且设备升级和维护成本较高。

5.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

各院校间缺乏宏观统筹,教育资源建设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自成一体,相互不能兼容也不方便共享。

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软硬件资源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云计算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在传统网格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基于虚拟化技术,对基础设施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以节省系统投资,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用户对信息组织形式的认知过程和使用信息的行为方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信息服务提供形式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云计算的信息服务提供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实现了可以随时随地、按需使用、按需服务和按需支付的供求模式。

高校软硬件资源整合应用云平台的系统架构模型可采用层次较为清晰的架构模式,即NIST提出的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三层云计算服务模型,基于该系统架构, 整合下层的各种计算、存储及通信资源,并为上层的应用开发与服务提供支撑平台。NIST的这种云计算定义方式已得到了大多数业界厂商和组织的认同。因此,我们参考了NIST的云计算架构系列,构建了校园软硬件资源云计算系统架构(如图1)。

图1.校园软硬件资源云计算系统架构

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软硬件资源整合方法

软硬件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了运算资源、存储资源及通信资源等的深度整合。

1.运算资源整合。

云计算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硬件就是大量串联起来的计算设备。这些计算设备可以是专用的服务器系统,也可以是其他的计算主机。在高校公共计算资源的整合中,主要是对计算机公共机房中各类主机的计算资源整合。

通过Mapreduce等云计算处理技术,可将高校公共计算资源池中各类主机的计算资源整合成一个大的运算处理系统,充分实现云计算平台的效用性,并对大规模计算集群采用具有大规模、可伸缩性、数据可重复性以及容错和平衡负载等特性的串联技术;同时,为了维护各主机之间的负载平衡,系统将计算工作平均分配到运算主机上,也避免了大量密集的计算主机串联会带来主机散热问题。

2.存储资源整合。

存储资源整合是云计算平台中进行数据集中式管理的关键环节。作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实体,除了提供高性能的计算以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以满足用户对不断增强的信息存储的需求。

在对公共计算资源整合过程中,可通过HDFS等分布式文件系统,将各个计算主机上独立的存储整合成一个虚拟的大存储系统。HDFS是被设计成适合运行在通用硬件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和现有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很多共同点,但它和其他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HDFS是一个高度容错性的系统,适合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HDFS能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同时,HDFS放宽了一部分POSIX约束,来实现流式读取文件系统数据的目的。

3.通信资源整合。

由于公共计算资源整合过程中有大量的服务器群和超容量空间的数据存储与交换,因此,通信资源的整合决定了系统能否可靠运行。正由于这样,不仅要求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之间使用超高速网络连接,同时,对客户端的网络速度和频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软硬件资源云应用服务模式

从服务的不同层面,可将应用提供分为云文件系统级、虚拟化层、计算模型层、数据库管理层以及用户应用与开发层等。

1.云文件系统层面。要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公共计算资源的整合应用,必须有一个底层的云计算操作系统。采用开源Hadoop的文件系统HDFS,以实现对基础设施层的数据存储与访问,并进一步对外提供操作系统层面的数据服务。

2.虚拟化层面。虚拟化层面是公共计算资源整合云平台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层。为了构建更为开放的系统平台,本文采用广泛应用的开源虚拟化软件XCP(Xen Cloud Platform)将基础设施中大量的PC计算资源虚拟成多个并行可操作的虚拟计算平台。正因为这种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底层物理资源与上端的应用程序数据之间的松耦合化,以支持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应用需求。

3.计算模型层面。评价公共计算资源整合云平台系统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计算能力。为此,可采用MapReduce模型构建一个简单便捷的应用开发计算模型,并通过Gemfire等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系统实现高性能、高可靠的大应用计算支撑。

4.数据库管理层面。面对教学科研中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需求,公共计算资源整合云平台需要具备对各种海量动态的数据处理支撑能力。因此,可采用开源Hadoop系统的数据库管理HBase系统,以支持对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包括海量数据快速检索分析与挖掘处理等。

5.用户应用与开发层面。公共计算资源整合云平台建设的目标是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类分布式弹性计算支撑,同时,也基于该平台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教学科研相关的应用服务。为此,平台应基于WebService及IaaS等用户应用开发层的相关技术,以提供平台内各类数据资源的信息检索查询服务、高性能弹性计算服务、云端数据存储管理服务以及基于云端的应用开发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江务学 张璨 王志明 云计算及其架构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然科学,2011,(4):575-579。

[2]朱惠娟 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05-107。

[3]李毅 基于Hadoop平台的局部线性嵌入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1。

[4]刘贯南 云计算时代学习环境的整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文4

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高级工程师黄以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最关键的应该是以业务协同为中心。

茂名市信息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庞严冬:政府信息办要弥补以条为主时所欠缺的横向互联和业务协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培训处处长董国平:在投入资金以后,应探索如何完善城市应急管理来的运作机制。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副主任王威:应急管理系统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先进越好。

广州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志丹:任何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要看成一个战役。

4月9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3人氟乙酰胺中毒,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调运解毒药品;

4月16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一煤矿透水,12人被困;

4月16日,紧急启动四级响应,应对四川严重风暴灾害;

4月16日,上海一工地发生食物中毒事件,62名工人被送往医院就诊;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两起校园枪击案;

4月16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发生一起火车与小公共汽车相撞的交通事故,13人死亡,6人受伤;

……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突发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

城市应急的问题是城市管理过程中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应急功能,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现代城市必须加强应急管理,而应急管理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4月18日,《中国计算机报》举办的城市应急管理圆桌论坛吸引了相关专家、企业和用户,围绕城市应急管理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1如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曾有一个电子政务培训班,希望在城市应急管理方面统一认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方案,但效果很不理想。在总结的时候,大家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所讲授的内容并没有和各位学员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其实反映了城市应急管理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脱离个性谈共性。

没有任何两个应急事件是相同的,并且不同城市之间的应急需求也各有特色。因此,城市应急管理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某些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是为了保一方平安的,这种系统是综合性的,并且层次比较高。城市的应急中心或信息中心所建立的应急管理系统一般属于此类。即便是这种综合类的应急管理系统,在一些特殊区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区域,更多地呈现出为产业发展服务的特点。此外,还有一些为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领域建立的应急管理系统,以及为奥运会、世博会等特定事件建立的应急管理系统,所有这些系统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南宁市是我国较早建立应急管理系统的城市之一。据了解,去南宁参观学习应急管理系统的人已不下万人。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副主任王威总会向前往学习的人说,城市应急管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因城市的客观条件不同而不同,系统的方案设计要与各个城市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比如,100万人口的城市与1000万人口的城市之间,或者经济欠发达城市与经济发达城市之间,其应急管理系统的构架就会不一样。有的城市各个部门的子系统已经建立得非常完善了,为实现应急管理所需投入的资金数量可能就不会大了。应急管理的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有的城市是由政府直接管,有的则委托给信息办或公安部门管理,还有的也可能会委托给公司来运营。

但是从信息系统的建设角度看,其实应急管理是有很多共性的。如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呢?答案主要体现在应急管理的方案设计中。

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黄以宽认为,共性的实现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资源的共享、流程的联动以及统一的机制,推进业务协同,进而实现共性。为体现城市重大风险应急的共性与个性要求、避免预案间的孤立与冲突,可以将城市预案体系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和单项预案。

2如何推进应急资源整合

对一个城市来讲,如果应急管理所需要建设的硬件基础设施,比如: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视频监控、800兆通信网和指挥车等都已建设完毕,是否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应急管理已经可以奏效了呢?

其实不然。这还面临着资源整合的问题。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战略项目总经理潘迪认为,推进城市应急管理,并不在于缺少资源,关键在于整合资源。在整合资源方面,业务比技术更加复杂。充分挖掘、合理高效地配置现有资源,贯穿城市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以资源整合带动城市应急系统建设,是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应急管理的现实选择。

应急资源的整合是多方面的。在应急系统建立之前,首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资源整合,包括:组织机构、信息渠道、协调网络、救援队伍和保障系统等因素的整合,以便做到高度统一、有效指挥、紧密配合、快速反应,最终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合力。

现阶段,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生产事故应急、消防、交通安全、海上搜救、紧急医疗求援等力量,成为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应急救援机构的运作相对独立,这些部门的应急系统也一直处于分散管理、各自为战的状态。发生紧急事件后,各机构相互间无法进行很好的配合与协调,也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协调、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机制。

这种协同困难难在什么地方?有关专家认为,归根结底是条块分割问题。这里面有“强龙”,也有“地头蛇”,要把“强龙”和“地头蛇”捆在一起,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果希望所有的体制问题解决好了以后,再去建应急管理系统,那就等于陷入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两难选题。

这一组织机构难整合的问题体现了体制机制的问题。体制问题是推进应急管理的首要问题。加强城市应急资源整合,离不开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的保障。科学的应急管理机制,不但能使应急管理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能使政府及公众的应急行为更加自觉和有序,从而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战略项目高级业务发展经理张红芬给出的思路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基于业务流程建立专业联盟。也就是,基于现有的权力分配结构,搭建一个最合适的、能够把各个部门调动起来的应急指挥体系。城市的综合应急管理平台要能够与卫生、交通、治安等专业的应急系统联动起来,并且综合应急平台、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三者,要建立动态的专业联盟。联盟生成之后,就要得到政府的授权,在发生突发事故时,执行相应的任务。比如:一个事件发生之后,联盟要启动预案,依据既定流程,对相应的人进行任务分配,每个人可以调动的资源都是有定义的,运用这些资源就可以执行相应的任务,彼此之间分工明确,协调一致。事情结束之后,联盟自动解散,当再次发生事情时,联盟再次自动生成。

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城市应急管理是跨部门的综合性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客观上要求整合应急信息资源,加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条强块弱,如何在条块建设不平衡的体系中,加强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是当前推进城市应急管理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电子政务条强块弱的一个表现就是每个政府部门都建立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孤岛林立。信息孤岛是否是应急管理过程中推进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合作的障碍呢?广东省茂名市信息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庞严冬认为,各个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强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然后才能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建立共享与协同的合作关系。茂名市在推进城市应急管理的过程中,以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先后协调了40多个部门。

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完整的应急管理系统应将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火、防震、工商、税务、城管、救助等公共服务部门纳入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当城市出现新问题或事件时,系统如果不能通过增加数据和调整流程来适应新的业务,就会降低应急管理系统的综合业务支持能力,这对加强这些部门之间的应急信息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市在建设应急指挥系统的过程中,就将分散在市属各委办局的信息、通信等应急资源加以利用,逐步建立起依托图像监控、无线调度、有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综合保障等五大技术系统的市应急指挥平台,初步具备了对社会面的监控、现场图像的无线传输、视频资源整合、无线通信指挥调度、有线通信集中指挥调度和各类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

3如何实现产业化运作城市应急事件可能并非是一些惊动各个方面的大事件,也可能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一些急需社会力量来救助的小事情。

对于诸多此类的应急需求,政府提供的应急服务很难全面照顾到,也缺少足够的资源,而社会力量则有其用武之地。据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曹宁川副所长介绍,我国把紧急救援分为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等四大类,政府有相关的部门负责这些应急事件。对于其他的一些应急事件,我国将探索用产业化的方式实施紧急救援。

国外已经在采用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实施紧急救援。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紧急救援产业化运作的论证与探索。据曹宁川介绍,他们现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种:建立紧急救灾物资产业园,促进紧急救灾物资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引导社会力量生产与存储救灾物资,实现救灾物资储藏于民,减轻政府的负担;面向老年人、农民工或其他困难群体,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救助卡,鼓励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参加联合救助体系;实施紧急救援的品牌管理,通过授牌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紧急救助。

目前,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正在规划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把加盟到紧急救援体系中的相关主体有机联系起来,建立社会紧急救援机制,促进紧急救援的产业化发展。

在推进应急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运营和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核心问题,涉及到商业模式和投资回报。南宁在推动应急产业化发展方面采取了联盟的动作。为应对和满足国内急剧增长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产业化市场需求以及后期维护与服务,南宁软件园联合若干家公司成立了城市应急联动产业联盟,使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中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确,咨询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市场推广、项目监理、系统维护、用户培训等环节分别由联盟内相应的专业商家负责。产业联盟还整合资源,为联盟内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平台及其他软件工业化生产所需环境。

应急市场不仅体现为应急服务市场,也体现为应急产品市场。曾有数字预测,应急将会给中国的IT业带来数千亿的市场。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如何实现以业务协同为中心的应急管理是此次圆桌论坛的热点话题

4紧急与非紧急是否应该一体化

虽然应急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但并不是时常发生,在没有应急事件的时候,应急管理系统该如何发挥作用?

南宁市和茂名市在紧急和非紧急的应急管理问题上,有点不一样。

南宁市经历了先合后分再共享的过程。一开始运行的时候,南宁市把12345市长热线融合到应急管理系统里,但是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应急管理系统接收了大量非紧急事情的呼叫,占用了应急资源。于是,2004年南宁市把12345热线分离出去,成立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受理市民投诉、维权、城市管理、卫生等非紧急的求助电话,变成两套交换机,分出去以后,应急这块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如果有事件需要做紧急与非紧急互相转变的时候,就通过语音互联的方式进行相互转换。

后来,南宁对应急联动又分别建立了两个小的分项系统,其中一个是南宁市防洪防汛指挥决策系统,这个系统做出来以后,很多资源可以进行共享,但是又是相对独立的,当洪水来的时候,可以给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在经过一系列分拆之后,现在用来实现应急管理的数字南宁指挥平台下面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指挥中心:一个是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用于处理紧急事务;第二个是便民指挥中心,就是12345热线,承担非紧急救助的便民服务;第三个是数字城管。这三个部分要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城管要对所有的井、路灯杆都编上号,到时候市民一报警,接警部门就可以马上确定非常精确的位置。南宁市甚至还打算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上都实现共享,今后这三个中心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可能都是一拨人,政府的编制也不用增加了。

城市应急管理还要强调应用效益,充分发挥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功能。城市应急管理不是一种孤立的应用,要体现平战结合的原则,平时注重应急信息管理和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战时强调应急指挥决策。

而茂名市一开始就强调紧急与非紧急要一体化。所谓“应急与非应急一体化”,是指在应急管理和非应急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应急管理系统与非应急管理系统的高度整合,无缝联接,并通过相应的协调机制,实现各种应急处置部门和非应急处理部门的一体化协同与联动。

庞严冬认为,紧急和非紧急,或者说应急和便民,在本质和目标上都是 “便民”,服务对象都是民众,服务主体都是政府。并且紧急和非紧急所需要的资源都来自同一个信息资源管理平台,GIS系统统一提供给应急和便民的部门使用,政府网站体现的是应急和便民管理,其后台则是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分工,无论是应急还是非应急,都要接受监察部门的监察。茂名市信息化基础比较好,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成熟,基于诸多因素的分析,茂名市最后得出结论:紧急和非紧急是可以一体化的,也是需要一体化的,还必须是一体化的。

在茂名的做法里,应急管理平台要完成数据交换,应急与便民都是独立的系统,只不过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把两者互联互通起来,彼此并没有混合在一起,也没有相互替代。各个系统原来该做什么事情,现在还做什么事情,不会出现110还要负责疏通下水道的问题,那是便民的事情。茂名应急与便民服务一体化,不仅体现在两个系统的整合,也体现在资源一体化、人员一体化和安全一体化,并且是整个政府统一协调指挥。

无论是南宁的做法,还是茂名的做法,其实最后都走向了共享,并在体制机制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手段的推动,弥补了机制的不足,逐步形成联动的机制。

这种基于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紧急与非紧急一体化运作有什么好处呢?庞严冬认为,共享应急与非应急的各类信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非紧急事件恶化、扩大、升级之前控制事态的发展,及时化解矛盾,防止转化为紧急事件。此外,通过应急部门和非应急部门的联动机制,第一个接到指令的处警员发起其他部门的联合救助,使求救者同时获得所需要的全方位救助,从而减少城市公共安全危机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链接

应急管理与应急联动的区别

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构成一个闭环

应急联动建设的目标,是建设能支持应急响应的公共性联动平台,实现应急响应所需的通信调度、信息交换、业务整合和知识支撑。然而,“应急联动”的发展要求不止于简单的联动规模的扩大。“联动”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应该服从一个更大的业务目标――那就是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联动解决的是对突发事件的即时性响应和联合处置,而应急管理是有目的、周期性的管理活动,由应急预防(含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等四个阶段构成一个管理闭环。审视目前相对形成某些“模式”和一定范围“共识”的应急联动系统,其重点都在于对“应急响应”阶段指挥、调度的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以及一些“准备”阶段的辅助;而对于“预防”和“恢复”两个重要阶段的支撑,以及用于形成管理闭环的反馈,都落在了“应急联动”的概念之外。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一个集约化的应急管理平台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办公厅的“总值班室”、“应急办”,还是“应急联动中心”,还是专业化的指挥中心;它们的支撑工作平台都要指向一个逻辑上一体、且能互相衔接的应急管理流程。也就是说,“应急管理”的逻辑应该成为政府的“大脑”,而各种形式的与应急相关的信息系统,则形成政府的“四肢”。

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 会计事务所 合并 可行性分析 内部治理

一、引言

纵观我国的几次合并浪潮,不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信永中和、大信、立信等,但合并失败案例也有,如中天勤案例等,中天勤鼎盛时期,拥有员工320名、注册会计师近百名、上市公司客户超过60家,年均业务收入超过6000万元,在深圳排名第一,全国位列五强,但2000年却因为银广夏事件而崩塌。我国事务所推行做强做大,首选的是进行规模化的合并,但进行规模化合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合并对比分析典型两个合并案例,即合并成功的信永中和合并香港何锡麟案例与合并失败的中天与天勤合并成中天勤的案例,指出目前合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二、合并存在问题――基于案例对比分析

1、合并出于政府管制力量的推动

在合并过程中信永中和与香港何锡麟的合并是出于主动的,而中天勤却是因为政策所驱。1998年政府推行脱钩改制,由于由中天和天勤两家都是由政府部门所办,出于被动进行了合并,但“中天”与“天勤”两家事务所仅仅是形式上的合并,并没有整合彼此原有的资源和结构,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没有整合成一体、统一共识,彼此各自管理,甚至在审计报告上,也仅以“中天勤A”和“中天勤B”做出区别,最终导致了“银广夏”案件的悲剧。

纵观我国事务所的几次合并浪潮,都与监管部门出台推行脱钩改制、证券资格、做强做大、H股资格的相关政策文件有一定关系,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在事务所合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过于干涉,使市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与国际“四大”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合并不同。假如不合理的实施一些强制性的政策手段,对事务所的合并强加干涉,势必会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进行有序的市场化发展产生阻碍。再者,真正的实质合并绝不是组织结构的简单统一,若想充分发挥出效益,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磨合演变过程。

2、合并前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

信永中和与香港何锡麟的合并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02年一次药业审计项目中,它们之间就有过合作的经历,这为信永中和合并香港何锡麟做了铺垫。信永中和选择何锡麟作为合并对象时,一方面,考虑到香港的一个宏观背景环境,当时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往来频繁,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上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何锡麟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夙愿很强,因为,当时香港地区90%以上的上市公司被“四大所”垄断,而本土所的规模一般不大,所以它们联合的愿望也很强烈。但是中天于天勤的合并完全出于被动,没有进行合并前的可行性研究。如果在合并之前缺乏实施充分可行性研究的自觉性,很可能出现形式上的合并或者合而又分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会计事务所不仅不能做强做大,反而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如何使事务所更加注重合并前的可行性研究,以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事务所合并的内外部环境,将是克服目前困境的关键,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才能真正走上壮大规模、提升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做强做大”。

3、合并后运作机制没有相应建立和完善

信永中和与香港何锡麟合并除了同样要面对体制和文化的磨合,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因此,信永中和的发展路程也很艰难,这是信永中和与大多数合并会计事务所共同面对的短板。但中天勤面对此问题时,并不是努力解决,而是由其发展,在其审计报告上,也仅以“中天勤A”和“中天勤B”做出区别。这也从侧面说明,合并后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可以一个一个解决,若由其发展不予解决,则会出现下一个中天勤。合并后的整合问题主要是包括企业文化、质量控制、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等方面。

在企业文化整合方面,信永中和并没有做好,信永中和合并香港何锡麟后,因为事务所文化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员工的行为在很多方面都不和谐,致使许多员工选择离职。

质量控制方面,是诸多事务所合并后都会出现的问题,由于“木桶效应”的存在,其执业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水平最低的那一事务所。如果事务所在合并后没有统一的执业标准,往往难以对合并后的相关变化进行快速的适应,那么出现审计失败情况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就是一个审计质量没有得到强化反而变弱的表现。

客户资源共享方面,在合并之前,香港何锡麟拥有3家H股、9家B股的审计客户,合并后信永中和承接了香港何锡麟的业务,使得信永中和进入了B股、H股的审计市场,说明信永中和与香港何锡麟的客户是共享的。但是,一项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客户资源是否做到共享的调查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后资源达到完全共享的只有8%,完全为共享的占到15%之多,而少部分共享的占到61%,可以看出像信永中和一样共享客户的并不多,事务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事务所并没有对客户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和管理,通常在合并后各事务所仍然分别管理各自在合并前拥有的客户资源,未能建立各方可以共享资源的管理组织机制。

以上涉及的几个问题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后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注意,很可能就会像中天勤一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改进建议

1、规范政府政策的引导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发展的确需要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但这并非表明政策应当在事务所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可以适当调整部分硬性规定,增加一些柔性政策如:增加人才培养的鼓励政策和本土所走出去的鼓励政策,同时积极鼓励本土的大所多与非“四大”的国际事务所合作,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发展,以改变数量众多、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实力不强、无法与“四大”抗衡的不利局面。

2、充分做好合并前可行性研究

合并在初始阶段应当全面详细地了解合并对象,比如合并前适当地进行一些业务上的分工协作,在建立了良好的默契之后,再对合并的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如在盈利能力或服务提供能力上彼此是否匹配方面,业务领域方面以及客户对各事务所服务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对于客户满意度方面的了解,通过评估客户保持率,可以有效判断客户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还可以对客户进行随机电话调查。

当最终确定合并时,可以事先做出适当的合理预期,比如通过SWOT分析法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别分析,判断其是否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否能够扩大业务领域等,最终明确自身的合并目标以及合并后的发展方向等。

3、规范合并后内部治理

(1)有效推动合并后文化整合

由于不同事务所具有的发展经历和背景不同,因而适合的整合方式必然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一是注入式,即在被合并事务所中培育、植入合并方的文化,以对其原有文化进行改造;二是融合式,是指对合并各方的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新文化,其主要特征是会出现一些各方文化要素的相互渗透和共享;三是新设式,即对合并后的事务所文化进行全新的建设,很少保留或者不保留合并各方的原来文化。文化整合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无论使用上述何种方式,都必须要以文化宽容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对待发生的冲突,及时对冲突进行沟通协调,还要放远眼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种团队精神、一种相互协调的内部文化。

(2)强化质量控制,铸造品牌形象

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打广告、塑造品牌,因此,审计质量是最重要的。事务所可以通过建立一套规范执业标准来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通过构建完善的审计内核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审计质量,另外在品牌铸造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第一,集中单一市场,就是指选择一个细分市场,集中事务所主要或全部精力经营。第二,精选专门市场,事务所可能在多个细分市场都有获利的可能性,而出于分散经营风险的考虑,选择几种细分市场优于选择单一细分市场;比如,德勤专门设置“客户服务专责合伙人”职位来贴近中等市值客户公司,专门推出了一个全球“中端市场管理委员会”,特别研究适用于这类公司的审计咨询工具和方法体系。第三,服务专门化,事务所集中做好一种服务,并力争提供给各种客户,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某种服务树立很高的声誉;例如:安永细分了13个专门行业,覆盖了《商业周刊》全球1200强公司的所有业务领域。第四,市场专门化,事务所专门为某一客户群提供各种需要,一旦某一潜在客户成为现实客户,就设法使他成为长期客户;或者只在某一区域,某一行业提供各种服务;在以上这一客户群中树立品牌形象和威望,以辐射到其他客户群,例如:毕马威的金融和工业领域是其细分行业市场上的服务强项。

(3)有效进行客户资源整合管理

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客户进行统一管理,使参与合并的事务所之间达成客户资源共享,这样更能与客户保持持续性的沟通。合并后建立的客户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计划,并将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在事务所中予以推广应用,征求合并各方的意见,从而进行完善。

(4)着重加强人力资源整合管理

一是加强有效沟通。沟通有利于使全体员工尽早明确事务所的战略目标,只有将合并意图与发展目标明确传达,员工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利于目标早日实现;沟通有助于增进事务所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促使伙伴关系的结成,消除或缓解不必要的消极和恐慌心理,达成合并的目的。

二是缓解员工压力。员工的心理在合并之后发生变化,非常不利于事务所发展,因而,尽力缓解或者消除合并给员工心理带来的压力和不安是事务所在合并之后进行人力资源整合的首要任务。

三是留住核心人才。对于事务所而言,合伙人和高级经理是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因为合伙人拥有大量客户资源,而高级经理拥有丰富审计经验。事务所在合并后应该审时度势,在合并后整合阶段、甚至合并之前,就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那些对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留住。

四是实行员工激励。在帮助员工缓解压力的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激励,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同时建立起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晋升和薪酬机制,才能增强员工主动性、积极性。

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地铁;网络化运营;车辆;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天津地铁2、3号线开通运营,标志着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众所周知,在各个专业系统的运营初期,故障发生的频率比较高,由于网络化建设是集中跨越式发展,网络化运营的初始阶段恰恰是很多线路运营的初期,网络化运营和初期运营两个因素组合在一起,对整个网络的可靠安全必定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如何做到多线运营下的高水平应对,高标准延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系统性课题。就车辆而言,随着其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体现出规模效益,一定是车辆在网络化运营环境中的关键目标所在。最为重要的是完善维修管理模式和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体现规模化效率和效能。

2 车辆的维修模式

车辆的维修模式基于三方面内容确定:

2.1 维修工艺制度的采用

采用周期预防性维修(定期维修),故障性维修(事

后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原则和标准基于车辆零部件

磨耗、变形、损伤规律的全面维修计划,涵盖所有电客车上对故障发生与工作时间有密切关系的定期预防性维修。故障性维修,就是对故障发生不危及安全,且通过连续监控可以在故障发生后进行维修的零部件,以及系统部件运用中发生故障后的维修方式。

2.2 维修组织模式的划分

根据车辆维修工艺制度的原则和标准,我们将车辆段从功能上划分为定修段和厂架修段,按照网络化运营资源共享的原则,在车辆检修组织架构设计上,结合车辆段的功能划分,采用“分散维修与集中维修相结合”的功能设置模式,和“一线、二线、三线”维修组织模式。

一线维修是分散维修,即将定修修程以下车辆的维修和运用的各项工作作为独立运作的人员机构、维修体系机构,负责配属车辆的定修及以下修程的维护检修和故障临修,并组织车辆段、停车场的运作、库房管理、洗车、镟修、应急救援等工作,保持每1条线路运营的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

二线三线维修是集中维修。二线维修即厂架修作业由设立的大修厂管理,实行一厂辖多地。因为车辆大型、专用、特种设备基本集中用于厂架修作业,所以将厂架修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线网规划中车辆检修检修资源整合的思路。同时将3条线的大型检修设备(镟床、洗车机、架车机、天车、空压机等)进行统一管理,在大修厂设立设备车间,专业试验台等设备配属给大修厂检修车间,由检修车间负责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设备车间建立台帐进行归口管理。三线维修就是区别于一线二线维修以“现车修、替换修”相结合的维修实施方式,将一二线的可维修部件统一维修管理。

图一:车辆维修模式简图

2.3 委外维修方式的选择。需委托专业团队维修的三个参考因素:

2.3.1安全可靠因素:安全关键系统或部件等需得到安全可靠认证的大型维修,例如空气制动系统关键阀类部件等。

2.3.2技术技能因素:缺乏必要的检修、测试设备或无必要配置专业设备且工艺技术较复杂的项目,例如轴承的检修等。

2.3.3成本控制因素:技术难度较低或一般、人力配置较大、工时耗用较多,且委托维修成本不高的项目,例如风道清洁、内装地板翻新等。

3 车辆的维修策略

地铁网络化运营环境下,客流将大幅增加,管理幅度将迅速扩大,对运营组织,维护保障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不断并快速提高,因此为适应不断增长的运营保障能力需求,针对车辆系统,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维修策略(详见图二),以安全、可靠性、成本为关键研究要素,制定我们的管理措施,保证车辆系统网络化运营的安全高效。

图二:车辆维修策略简图

通过图二的描述,我们明确了以下四点内容:

3.1 系统的安全保证

针对安全保证的管理内容,即对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列车维修的部件安全,进而保证乘客安全,最终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关键在于安全风险找准(加强安全风险的统计覆盖面与纵深),应对措施完善。

3.2 可靠性分析(质量管理)

可靠性分析需要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优化管理。保证检修的质量,也就保证了列车运行的安全,落实了维修部件的系统安全保证。

3.3 成本效益

成本对于车辆维修部门来讲,关注点在于维修计划的合理编排,不过度、也不减少维修列次,在于人员工时的合理配置,力求最少最精干,在于确保质量、安全前提下的合理部件替代,合理的部件寿命延长;另外在保证列车安全、可靠基础上提高列车使用效率,提高现有列车的总运能,即“维修机会的利用”,继而相对降低运营成本。

3.4 维修机会的利用

维修机会的利用实际是随着对成本效益的要求,对提高列车运能的要求,表现出的生产管理模式,简单说,就是尽量减少列车扣停时间,增加列车运用投入,搜寻各种非运营或非高峰期时间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作业。天津地铁可以采用利用非高峰时间――“维修窗”作为列车的维修时间,且保证规程、改造项目内容在一个维修窗时间内完成,高峰时间不再有扣修列车。这里涉及到我们以安全、可靠性的数据分析进行车辆规程的重新拆分、整合、优化,涉及到维修计划编制的制度更新,涉及到人力资源调整配置。

4车辆的维修资源共享

网络化运营车辆资源共享,是大规模的车辆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大容量、高效率、集约化应该是地铁系统网络化运营的本质特征或者说是最终目标,从香港地铁的车辆资产及使用效率上可略知一二。

表一:香港地铁车辆资产运营情况

通过表一的数据,可以说明:

1)香港地铁线路长度普遍较短,但配属列车数量较多,数量上大概是公里数值的2倍,且全部为8辆编组列车,共106列,848辆。

2)香港地铁列车运用效率高,能够达到高于96%,扣修率和备用车率低,低于2%(4条线同时共备用2列车,体现了初期设计时的车辆同型共享);直接缩短了高峰期的列车运行时间间隔(最短时间间隔为105秒,一般为120秒)。

3)香港地铁每条线设置1个车辆段,且体现了大修程维修的场地网络化共享(4条线106列车大修全部在1个车辆段完成)。

以天津地铁为例,天津地铁目前具备3个大型车辆维修基地及3个车辆停车场,按照网络化运营的资源共享配置了李明庄车辆段为4条线路车辆大修基地,基本实现资源共享的部分工作,体现规模效益。设想如果按照车辆部件大修基地概念,会对多线维修的资源利用集约化、对于配件物资的统一、便捷、高效的管理起到更大和深远的作用。在目前车辆系统整体大修基地设备设施共享前提下,考虑更进一步建立车辆部件维修资源共享的机制。

4.1建立部件大修基地的四项原则,即哪些部件适合进行部件基地性维修。

4.1.1 系统部件数量大,零部件数量大(体现物资采购、管理的集约化)。

4.1.2 需要配属的维修设备成本高、种类数量多,且设备统一性好。

4.1.3 部件维修的专业技能化要求高。

4.1.4 适合大部件级替换修方式进行(因为运输与维修所需时间不能满足一个大修的停修时间要求)。

4.2针对以上原则,初步可以确定转向架、轮对,电机,制动,电子部件等可以进行基地性统一维修任务。

4.3另外,可以将部件维修基地视为配属加工制造厂,基地自身的发展可以通过承接外地铁公司的维修任务来完成。

5车辆的维修信息化管理

“管理手段信息化”是网络化运营高效、高质、共享的完成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标志,其目是在车辆临修、日常维护、定期,特别是架厂修维修过程中,对数量种类繁多的部件及大量的维修数据,更好的建立统计体系,便于数据的开发、利用,进而成为高效、优质维修的重要支撑。此文简单概述维修信息化系统的五项分类子系统,具体内容不在详述。一是日检、月修、定修、架修管理系统(包括报表台帐、检修记录、故障信息收集);二是维修计划管理系统;三是质量分析与反馈系统;三是技术档案管理子系统;四是物资配件管理子系统。

6车辆的技术标准化

为实现以上四个方面网络化车辆运营管理的相关工作,车辆的技术标准化是其重要的技术和管理支撑,有利于建立网络化运营下统一的车辆管理技术规范,利于长期有效的车辆运营安全风险辨识和质量关键点控制,降低人员技能风险。同时更好的实现车辆维修人员、司乘人员网络化各线路间的灵活调配;利于进行车辆设计、生产、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项目环节的跟控,制定统一跟控标准,长期有效的指导车辆项目前期工作;利于车辆维修资源的调配、共享;利于车辆部件的经济性替代或国产化研究工作;利于乘客对车辆服务设备的长期认知和有效应对。

根据目前国内车辆应用及选型,很难做到车辆的绝对标准化,绝对的标准化也不利于车辆技术的发展。我们暂且从车辆选型的角度进行标准化可行性分析。

6.1 车辆选型标准化

参照《地铁设计规范》及《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并减少非标结构尺寸的应用,保证车辆限界的一致性,力求轨道交通各线路间车辆的互联互通。

6.2 部件接口的标准化

部件接口的标准化是指车辆电器和机械系统、部件安装接口实现标准化。车辆各系统的选型、供货厂商可不同,但要保证与车辆的安装接口一致,做到不同型号的系统在车辆上的通用性、互换性。

6.3 部件结构的标准化

部件结构的标准化在车辆标准化工作中较难实现,由于系统供货厂商不同,造成系统和部件结构千差万别,而选用同一生产商同一型号产品又不利于业内的竞争、技术的进步。需要我们尝试进行与各系统供货商联合制定统一的结构要求,来满足车辆维修零件的互换性的研究。

7 结语

为适应并更好的实现网络化环境下的地铁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从五个方面内容,简述车辆网络化运营的应对方向和措施,在地铁的网络化发展大势下,清晰梳理车辆系统的运营管理的特点,创新管理方法,力求在新的时期,在车辆安全运营基础上,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与维修.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王曰凡.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的车辆资源共享[J]. 机车电传动,2007,9(5):1-3.

[3]顾伟华.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与资源共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6(8):15-19.

[4]朱沪生,毕湘利.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2(8): 1-5

[5]王曰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4):1-7.

[6]茆佳能, 徐永能.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信息系统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7]郭欢,陈峰.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研究. 铁道工程学报,2010,1( 1):99-102

[8]张振淼.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9]邱伟明.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管理探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2): 25-27

[10] 陈城辉,徐永能,傅晓莉. 南京地铁全效修修程重组优化技术研究. 铁道机车车辆,2010,30( 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