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1

一、引言

旅游业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发展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作为了一种重要的力量。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为其他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餐饮业等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旅游景点较多的地区,强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的旅游产业也在不断的向国外进行延伸。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满足自身的最为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外,同时也在不断的追求精神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及相关渴求度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旅游业的最初起源于二战过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中,旅游业占的比重较大,根据相关的统计,早在上个世界80年代,旅游业就已经在当前较为发达的国家成为了一种发展较快的产业,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在最近几年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能够较好的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本文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为例,研究旅游业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二、旅游业发展的所带来的经济功能分析

根据经济学相关的角度角度对旅游产业进行分析,旅游产业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是通过对物质进行观赏所形成的,消费者可以有偿的对文物进行观赏,从而可以进行消费,使消费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这种方式有利于对产品的生产资金进行积累,可以使游客从传统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是游客的心情得到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及相关的方式,进而在愉悦的旅游过程中可以放松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具体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促进当地及国家整体旅游业的发展,有一个地区发展至另一个地区。第二,对于较为贫困的地区而言,可以结合当地自身所具有的旅游特色,发展当地旅游业,以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结构化发展,形成一种结构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来促进当地经济能够进行顺利正常的进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劳动力,使剩余的劳动力从事这种旅游业工作。可以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首先,一年内不同出游次数的顾客在旅行社服务创新个性化要素方面的重要性期望认知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预期出游目的不同的顾客在旅行社服务创新概念性要素和个性化要素等创新要素的期望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出游了解信息途径不同的顾客在旅行社服务创新营销性要素和技术性要素等创新要素的期望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再次,关注服务要素不同的顾客在旅行社服务创新保障性要素和移情性要素等创新要素的期望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不同出游形式的顾客在旅行社服务创新个性化要素和移情性要素等创新要素的期望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能够较好的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第三,旅游业能够加快农业的发展,旅游业带来了顾客对当地土特产进行购买的能力,从而可以促进当地在农业加工方面的发展。

三、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为主导作用,使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再依赖于单一化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旅游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带来的是单一化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时是一种良好的产业的发展观念与发展理念,能够促进经济较快较好的发展。它带动了相关的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例如在服务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是旅游产业相关化的发展,如果游客到本地区进行旅游,一定会在本地区进行住宿,提高这种餐饮方式与生产化的发展水平,作为一种较快的发展理念,游客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对自己的旅游路线做出适时的调整,因此,也需要有关部门适时的向游客反映景点的旅游状况,不断的提高旅游信息产业的信誉度,应及时的向有关部门反映,根据游客的情况,适时的调整对策,加强空港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方位,不断的提高旅游产业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及相关的方式,进而在愉悦的旅游过程中可以放松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产业也是一种较为密集的旅游型产业方式,通过不断地加大劳动输出的方式,改变更加优质的劳动力,提高产品的有效型。同时,可以将国内旅游与国外旅游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打造品牌旅游计划。结合我国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较为贫困的地区,应加大财政的投入,努力通过发展经济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能够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一种较快的良性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旅游行业的良好较快的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2

作为一种最为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很多人将低碳旅游归纳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活动,也就是在开展相应旅游活动的同时,将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行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得旅游与社会经济和公共环境效益处于一个同等的高度上。笔者分析,低碳旅游的方式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低碳旅游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与传统的旅游相比,低碳旅游突破了以往纯消费、纯损耗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优化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旅游模式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2)低碳旅游将在旅游者、交通和资源三方面进行突破,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注入减少能源消耗的理念,譬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其鉴定的指标清晰明了,具有广泛的发展范围。(3)从实现的手段分析,低碳旅游的手段重在维持和保护,在开发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将遗弃的资源再回收,实现局部可持续发展,既不加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还能够创设低碳的环境,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1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到位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低碳环保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到位,衡量一个企业是否采用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看这个企业的整个环节是否达到了减排、低碳的标准,而不能片面的评价低碳经济的概念。

2.2 低碳技术的发展落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低碳技术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指标,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低碳技术还不成熟,发展也比较滞后,缺乏创新能力,国际先进的技术难以引进,我国缺乏有效的政府激励制度,低碳技术的成果也难以推广,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我国的低碳运行制度的实施管理也比较落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和信息标准达不到不统一,非标化相当普遍,人才的障碍也可以归纳为技术障碍的范畴。

2.3 发展资金的不足

低碳经济是以新能源代替旧能源,而开发新能源所需要的成本比较高,对于我国的发展国情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实现低碳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到现实因素的牵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2.4 基础实施的障碍

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较大的改观,和我们提出的低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相比,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的进程。

我国旅游行业引入低碳旅游理念之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使得旅游低碳模式更具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其他发展的前景也越具可观性。首先是我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类型多种多样,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随之我国内需的扩大和相关结构政策的调整,低碳旅游可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损耗,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内需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其次是在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之后,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旅游方式,将会使得旅游资源被不断消耗,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倡导自然和谐的理念,低碳旅游也将应运而生,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具发展前景的支撑。再次是低碳旅游以生态文明的姿态出现,超越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形成高效循环的产业体系,另外,低碳旅游还通过资源节约机制的建立,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开发机构,实现旅游行业可行配套体制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低碳旅游的发展从单纯的旅游领域升华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上,缓解了旅游行业与自然资源进展的局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3.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措施

3.1低碳理念推广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循环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内在发展,低碳旅游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倡低碳消费、绿色保护和回收利用等理念,作为低碳旅游的执行主体,旅游单位要在旅游者旅游的过程中,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改变以往旅游过度消费和损耗的模式,譬如旅游饭店、景区、商场等方面,一方面是倡导节能和减排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为旅游者提出环保消费的建议,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政策措施方面,我国相关的旅游行业部门和主体要予以积极的配合支持,创建合作模式的联动机制,各县区的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创设有利的宏观旅游环境以及内在调整机制,为低碳旅游的健全发展提供政策条件,也能够快速引导公众参与。而事实上,无论是低碳理念的推广,还是政策措施的扶持,都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促进环境的优化和提供人文的关怀,激励和引导旅游主体参与低碳旅游的建设。

3.2建设低碳旅游设施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笔者建议纳入筹资渠道、合作方式和经营发展多元化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发展当中,譬如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质量、容量和承载力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形成内外兼修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的同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融入以下三种旅游低碳模式:首先是景区环境卫生的加强管理,目前的旅游景区很多环境死角没有进行清理,降低了旅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因此,进行定期的清理,譬如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为了减少环境卫生清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要鼓励景区周边学校学生为景区进行义务清理,在与学校交流的同时,将低碳理念也融入到学校当中。修葺损坏的卫生设施,要增加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其次交通方式的选择也要鼓励低碳化,譬如选择铁路、公共交通、环保型骑车、步行,尽量减少自驾游,在某些景区限制自驾车辆,以减少自驾车辆产生的含碳量和气体排放量。最后是减少一次性旅游用具,譬如瓶装水、袋装食品等,鼓励旅游者自带水果和食用当地的应季蔬果,以减少大量的资源消耗。

3.3旅游人才的培养

低碳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发展的潜力,但其发展最终需要大批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为了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笔者建议通过开展旅游院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模式,加强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研究,将相关的规划研究落实到人,为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3

引言

自2000年9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将北京故宫等20处国家级著名景点门票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地方以来,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不断攀升。2004年11月,北京6处世界遗产景点门票价格上调后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黄山风景区、九寨沟风景区等著名景区门票也先后涨价。此次涨价波及范围广泛、影响程度深远,引发了我国学者对门票价格及门票经济的研究。随着2012年进入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景区价格3年一调整的解禁期,我国学者再次对景区门票问题开展研究。

笔者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对2004年以来篇名、摘要、关键词含“门票经济”“门票价格”的期刊进行检索,共搜索到90篇,其中与门票经济相关的有34篇,与门票价格相关的有64篇。门票价格的研究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主要研究内容有: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门票价格的管理、门票价格的制定、门票价格的模型,对其主要是技术层面的研究。学者对门票经济的直接研究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门票经济产生的原因、门票经济的影响、门票经济的转型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学者关于门票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与总结,以期能更加清晰地认知国内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几点研究展望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一、文献内容回顾

(一)门票经济的概念

门票经济概念的提出来源于门票涨价的事件,因为门票非理性的涨价行为,导致旅游经济在旅游经营过程当中被片面的理解成旅游门票收入。在旅游发展的初期,在不科学的开发观念、开发模式下,门票收入是景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被片面理解为门票经济。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旅游的外部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形成的门票经济模式与发展旅游的环境不相适应。门票经济模式成为我国旅游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门票经济尚未有标准的定义。有学者认为:门票经济是主要依赖门票涨价赚钱的发展模式。有学者认为:门票经济是在特定的旅游市场内,经营者和管理者以收取门票为主导盈利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旅游经济体制。还有人认为:门票经济是一种资源经济,是依赖资源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最大化攫取资源的经济方式。

门票经济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它是一种短视行为。门票经济深层次反映的是景区体制机制的落后、景区发展模式的落后、景区经营水平的低下。这种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性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产生门票经济的原因

在搜索的文献中,对产生门票经济的原因进行专门研究有三篇,但在对其他方面的研究中对产生原因都有所阐述。高舜礼从经济学、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来阐述其原因,提出景区门票定价已普遍市场化、政府调控作用有所失灵、观光性旅游消费占较大分量、旅游业还处于初级化阶段是产生门票经济的原因。曾曼琼认为造成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经济的原因有弥补经费不足、景区的经营目的错位、控制拥挤、保护景区需要、景区管理体制方面。罗燕认为原因是经营者缺乏长远发展的观念、管理体制问题、景点门票外包市场运作方式、资源独特性优势。姜甜认为产生门票经济的原因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附加收入少、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旅游景区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蒋昕、曹流利用路径依赖理论解释门票经济形成机制,他们提出门票经济是内外在机理作用下形成的。外在机制是以团体观光旅游为主的“点线旅游”的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决定了景区门票是回报投资的主要利益来源。“点线旅游”的产品单一,购物、娱乐等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了旅游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景去消费。内在机制是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

笔者对产生门票经济的原因做了总结见表1:

(三)门票经济的表现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门票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三年必涨”的怪圈,往往三年时间一到,景区调价的消息不绝于耳。2013年的《2013年我国4A、5A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中国所有5A级旅游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部分甚至超过300元。如此昂贵的票价让游客触目惊心。

宋丁概括门票经济的表现有:门票泛滥、门票乱涨价、门票腐败、门票依赖性。姜甜认为门票经济表现在:门票收入比重大、门票涨价快、门票价格过高。周丽洁,熊礼明指出:门票泛滥、门票价格高、景点门票涨价随意性。

(四)门票经济的弊端

门票经济是低端的旅游发展模式,它并不是旅游经济。门票经济阻碍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罗燕认为门票经济对整个旅游市场形成不良竞争、使客源市场萎缩、部分景区可能成为“贵族景区”、对相关服务行业收入也造成不利影响。王伟伟认为门票经济直接造成客源市场流失,长期以往限制国民潜在需求的增长和旅游需求良性循环,间接造成社会公平缺失、旅游经济畸形发展。周丽洁利用供求定理分析“门票经济”的不经济性。孙钦明指出门票经济不利于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弱化了旅游景区社会公益性、强化了旅游市场恶性竞争。秦合岗指出门票经济侵犯游客消费权利、在游客经济和心理上影响出游积极性、游客人身危险增加、景区处于混乱状态、影响景区和经营企业形象。刘旭东,冯明义认为门票经济剥夺广大民众基本权利和国民福利、国内财产外流、损害当地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不利于社区关系的改善、影响游客心态和满足程度。

笔者对门票经济的弊端整理如表2:

(五)门票经济转型发展

门票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是长久之计,政府、企业经营者、行业、学者都认识到门票经济需要转型,在十几年间,政府出台了不少措施来转变门票经济模式。如:2008年国家推出“限涨令”、2012年国家发改委作出门票价格三年一提调整的决定、2013年《旅游法》出台、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都对门票经济的转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对门票经济依赖度大,对其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学者对门票经济如何转型问题一直很关注,也是今后关注的重点。

李文峰提出要改革创新景区管理机制体制,理清景区资源属性并分类管理,地方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经营管理者应更新景区发展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阮修星认为地方主管部门要转变发展思维,坚持景区公益性优先的发展理念,减少“揽金”冲动;景区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摆脱“门票经济”,走出一条“靠人气带动消费”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宋丁提出加强对高端旅游模式的明晰认识,旅游要素项目及相关延伸产业全面、合理规划、投资,以游客为本,大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崔凤军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西湖传统旅游城市实现新生的过程,分析了西湖免票带来了西湖整个经济的盘活。郭立珍提出了“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化。姜甜提出门票经济模型要向产业经济、目的地经济模式转化。孙钦明在产业融合视角下提出要发展旅游产业经济、复合经济。

笔者对门票经济转型发展对策总结如表3:

二、研究局限

我国学者对门票经济研究的局限性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学者对门票济的研究虽然有研究,但研究的少且层次较低。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门票价格的研究上。第二,学者对门票经济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原因、影响、对策,多是定性研究,较少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来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第三,纵观十几年对门票经济的研究,突破性较小,研究角度局限。第四,我国学者对门票经济的原因、对策分析的研究主要是从景区、政府角度阐释,却较少从旅游者角度考量,使得研究内容广度不够。

三、研究展望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4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34-02

一、旅游品牌对旅游业及旅游经济的意义

旅游品牌是一个可以被旅游者信任并认同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或旅游企业的标志,依托在旅游资源或地域色彩上,是融合景区自然、历史、文化、个性等的综合体现,包括质量、管理、服务、形象、文化、广告等要素。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当某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后,旅游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这个标准,旅游业将迎来持续发展的空间。而发展旅游业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达到15%~20%{1}。旅游品牌的创建,不仅会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而且会带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旅游品牌对旅游业及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石林风景名胜区来看,旅游品牌创建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体现在:

第一,带动旅游产品的销售,增加旅游产品销售收入。游客在石林景区购买旅游产品时,首先都会了解产品的质量、性能等,而了解主要通过旅游产品的信息来传递。旅游产品的信息性,使得旅游品牌成为影响游客购买旅游产品的重要因素。某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游客购买的意愿就会强,反之则弱。

第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顺应游客的消费观念,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景区收入。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逐渐转向精神消费,很多游客更加注重旅游消费中的价值感受,旅游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因而游客更倾向于对列入国际和国家名录的著名旅游胜地的探访和特色旅游项目的参与,对信誉好、实力雄厚的旅行商的选择,对星级住宿、名牌导游、星级服务的需求等等。石林景区只有创建了适应游客旅游需求的旅游品牌,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

第三,提高石林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好应对国际竞争。加入WTO后,我国的旅游市场不断放开,国外的旅游企业也纷纷进驻,例如一些知名的国际旅游社、旅游饭店等。石林的旅游企业要想在和国际旅游企业的竞争中立足,必然要求创建知名的旅游品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二、石林风景区旅游品牌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发挥现状

1.旅游品牌创建现状。石林景区凭借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奇的民族文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知名度实现了由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变,从根本上巩固了石林旅游在世界旅游品牌中的声誉和地位。石林景区历年所获资格认证及荣誉见表1(只列出其中一部分)。

旅游品牌宣传方面,石林景区积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户外广告、公交电视、主题活动、会展营销、文化营销、合作营销、宣传品制作等宣传营销手段,借助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了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加大了石林景区旅游品牌宣传,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促进石林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旅游品牌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发挥现状。石林景区在旅游品牌创建和品牌宣传方面的付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石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石林景区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2亿元,综合收入20亿元;2011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1亿元,综合收入23.3亿元;2012年接待游客335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2亿元,综合收入5.7亿元;2013年接待游客367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6亿元,综合收入30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逾30亿元。

尽管石林景区的旅游品牌创建初见成效,然而目前石林景区还存在旅游产业经济仍然以单一自然观光型“门票经济”为主角、难以留住客人、旅游复合型“综合经济”尚未形成等问题,这和石林景区旅游品牌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石林景区旅游品牌在推动石林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品牌意识不强,经济观念薄弱。石林景区地处西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使得石林的商业环境也不健全。因此,人们的市场创新观念缺失,景区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盘活。石林景区比较重视旅游品牌创建工作,然而由于思想观念闭塞、创新不足,经济观念薄弱,因此创建的品牌和市场经济发展有一些差距,使得旅游品牌在效用方面发挥不充分,对旅游经济的贡献自然难以充分体现。

(2)品牌营销模式创新不足,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有待提升。开展各种旅游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塑造旅游品牌,要提高旅游品牌效应,必然要求旅游品牌能够与游客实现有效的沟通,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然而,石林景区在旅游品牌信息传递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品牌沟通力弱,旅游品牌在吸引游客方面的效果不够好。这从一定层面上说明,石林景区旅游品牌在营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创新不足,旅游品牌形象没有充分树立起来。由于和消费者即游客的品牌沟通不足,旅游服务不到位,没有全面重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反馈意见,因而旅游品牌对石林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品牌实施不力,品牌效用发挥有限。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石林景区管理仍然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旅游经济发展中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旅游企业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对景区旅游品牌的效用发挥造成束缚,给旅游品牌的实施也带来诸多不利。加之没有完全掌握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征,旅游品牌形象更新不及时、旅游品牌实施过程策略不当,使得景区的旅游品牌优势没有全面凸显,影响了对旅游经济的促进效用。

三、充分发挥旅游品牌在旅游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全面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石林景区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旅游品牌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在营销中树立旅游品牌的营销意识,通过走旅游品牌发展之路,促进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首先,在旅游品牌中注入文化内涵,彰显旅游品牌的文化价值。通过做强文化产业基地、开发文化产品体系、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保护文化资源等措施,延伸旅游产品的功能,从而使景区旅游品牌的价值得到有效地提升。

其次,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观念。石林景区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在积极培育自身旅游品牌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培养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观念和品牌拓展意识,这样才能为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2.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模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首先,提高品牌沟通力。要确保旅游品牌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传播,就要实现旅游品牌与游客之间的全方位沟通。石林景区有关旅游企业通过反复与游客进行旅游品牌沟通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说服游客,让游客能接受景区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沟通效应。同时通过沟通效应,逐步完善旅游品牌,把旅游品牌的沟通力转化为旅游企业的生产力,为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全面提升旅游品牌的利润。

其次,在旅游产品营销的全过程之中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在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要有效整合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定价以及促销策略等。(1)整合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形象。有效协调影响旅游活动整体消费价格的因素(如旅行社、旅游饭店以及交通运输等),开展联合促销或者价格促销等活动。(2)整合服务形象。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重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使旅游消费者在旅游体验中形成口碑,使他们对旅游品牌形成一定的满意度与依赖感,从而塑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3)整合旅游环境设施形象。对景区的排污、供电、供水系统以及银行、娱乐场所等机构与设施的形象整合,并有机结合当地居民的精神风貌,形成旅游品牌形象的附加产品,从而为旅游产品增值。

3.创新旅游品牌实施过程策略。

首先,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在品牌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给予旅游企业在旅游品牌创建、旅游品牌营销方面更多的自主权,让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找到最佳的旅游品牌推广策略,最大限度发挥旅游品牌的效用。旅游企业通过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改善、企业形象重塑等,可以更好地诱发游客的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实现把旅游品牌更好地推广出去的目标。

其次,充分注重旅游产品的整体观念,实施旅游产品品牌策略。旅游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吃住行游购娱)、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石林景区的旅游产品应更加重视形式产品(旅游产品的品质、形态、价格、商标、旅游类型)和延伸产品(附加服务和利益),因为游客更注重旅游服务过程中的信用和服务。所以,石林景区要想充分发挥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就要注重旅游前、中、后期的整个过程,注重产品的整体观念。

最后,实时地更新旅游品牌形象。由于旅游产品具有生命周期性特征,因此石林景区的旅游品牌形象也须实时地更新,通过开展旅游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设计,例如创新旅游地设计、举办旅游地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地形象创新等,促进旅游品牌形象的创新。此外,要实现旅游品牌生命周期的延长,就要在旅游品牌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例如石林传统文化的民俗、民族风情等,通过品牌文化旅游企业、品牌文化旅游线路、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品牌文化旅游节庆等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实现石林景区旅游品牌的长久延续。

总之,石林景区在旅游品牌创建的基础上,要注重实施旅游品牌的营销,整合营销策略,大力加强旅游品牌的传播力度。在旅游品牌的推广过程中,加强营销理念、营销战略、营销传播渠道以及旅游品牌文化效应的有机结合,实现旅游品牌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旅游品牌效应,真正发挥出旅游品牌对促进石林旅游业、石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5

一、旅游循环经济概述

旅游循环经济是涵盖旅游的开发活动、旅游活动和旅游区的工业、农业等各类社会活动,包含着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在各种新型技术支持下,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所谓“3R”原则,在各产业内部和各产业之间形成多产业链、多闭合循环路径,并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实现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再修复五原则的旅游模式。

旅游循环经济要求在发展旅游过程中, 告别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在涉及环境、资源与社会的旅游循环经济系统中,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采用清洁生产的方式, 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过程中,实现旅游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二、杭州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杭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资源和环境依托型产业。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为游客塑造丰富、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的依托。但是,旅游资源和环境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其自身的价值。这一特点从本质上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循环利用,对旅游环境进行严格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没有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杭州旅游业解决生态脆弱和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不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圈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不容忽视。从2006-2010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由102.02万人次增长到275.71万人次,年均增长10.9%;旅游外汇收入由9.09亿美元增长到16.9亿美元,年均增长16.8%;接待国内旅游者由3682.14万人次增长到6304.89万人次,年均增长1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由471.24亿元增长到910.85亿元,年均增长17.9%。为了促进杭州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旅游发展计划, 迫切需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构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

(三)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依靠科技、有利环境的产业形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资源和能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杭州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循环经济缺乏应有的认识

目前,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大多数旅游工作者来说,循环经济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人们对它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意义还缺乏了解,研究、宣传、普及的任务相当艰巨。

(二)旅游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经济管理具有综合性,涉及旅游、财政、物价、公安、交通、文化、劳动和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但是,目前旅游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限制了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职能不明确,职权比较弱,难以实现对旅游经济的有效管理,这就造成了旅游经济管理水平参差不一,难以形成强大的旅游经济管理合力,影响了旅游环境的改善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也影响到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急功近利与亡羊补牢式的开发

一种开发模式是为开发而开发,对资源只开发、不保护,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全基于经济利益。不仅在资源开发之初不考虑环境和资源问题,在某个已经开发的资源遭到破坏后也没有及时进行保护和弥补,经营者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再去盲目地开发下一个景点,如此循环直到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完全破坏。另一种模式是为保护而保护,即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初完全没有考虑3R原则,当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时才意识到保护,这种开发和保护模式是消极的,属于亡羊补牢行为。3R 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在补救过程中必须贯彻才能达到恢复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产品供需错位是经济开放型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自然会被市场淘汰。一些旅游景区由于缺乏独特性设计,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客源随之慢慢萎缩,难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业的高失败率,难以实现人、自然环境和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的良性运转。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应以循环经济新视野去思考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四、杭州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一)改变传统旅游形式,实现旅游生态化

“旅游生态化”概念的提出,不是名词的变换,而是立足点的转移,即从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的形式,转移到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开发经营全过程的生态化。具体做法包括:景点(区) 、游乐设施、酒店、餐馆、厕所等的建设不能污染环境。如建立绿色饭店,实行旅游绿色消费,保证这类食品是绿色健康食品;创建生态商店,专营各种天然物品;开展生态交通,尽可能地使用太阳能或电能驱动的交通工具;实行经营生态化,运用计算机网络功能,开设网上旅行社,实行网上订房和电子机票,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纸质的损耗;实行管理生态化,提倡绿色认证,推行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生态旅游企业资质认证、生态旅游产品认证等。

(二)加强科学管理, 强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 保障资源永续利用。积极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和各种新型旅游产品。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和评价, 对高品质的、稀缺的、脆弱的旅游资源实行严格的保护性开发。加强旅游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管理与科学利用,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有序地引导生态旅游,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科学管理,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旅游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建立旅游项目立项的生态与景观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和相应的保护与修复资金的补偿机制。

(三)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促进生态环境伦理的建设

宣传教育具有信息传递、舆论导向和监督、规范公共行为和普及知识的功能, 是实行公众参与的前提。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 树立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 才能使政府、企业、旅游者和社区公众提高对规划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并将有关规定落到实处。倡导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正常运行正是为了维护人类的自身生存和根本利益的道德观念; 树立关爱环境、节约资源本身就是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后代、关爱全人类的生态环境伦理观。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加强生态环境伦理的建设, 尽快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体系, 以利于旅游循环经济的推行和发展。

(四)建立健全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要有完善的发展政策作保障。在国外, 循环经济的发展都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实施, 如日本的绿色采购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等。我国依照外国经验也建立了相应的循环经济保护法,如2003年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节能法,用法律武器约束开发者和旅游者的行为,达到对旅游循环经济保护的目的。通过借鉴先进国家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并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补贴等多种经济手段,从改变成本入手,借助市场机制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旅游经济刺激模式,使其自觉地推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形成旅游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 使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也切实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6

1、宏观旅游经济的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的综合。它总的概述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旅游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旅游者是指旅游活动的主体,主体条件产生出了具备必要的旅游动机之外,还需要有课支配的、用于旅游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旅游者的活动一般是从旅游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旅游景点,并离开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开始,到参加旅游活动之后返回到常住地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对旅游景点产品的选择,购买和消费;旅游者从购买产品到体验产品,结束体验与返回常住地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旅游者在体验旅游产品过程中的额外消费等,组成了旅游者活动的所有内容。

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让旅游者顺利的体验旅游产品而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活动。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经营者的活动,范围广,内容多,复杂性强。因此,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活动,也是其经济活动的关键性活动。总的来说,旅游经营者的活动可以分为:旅游社及酒店的经营活动,旅游交通的活动,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等等。各部门的活动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统一与市场经济体制中。

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是保证宏观旅游经济顺利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实施的部门主要有: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非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有:行政管理,监督,领导,宏观调控以及旅游咨询和矛盾协调等。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有效的创造的稳定的旅游经济环境,保证了我国旅游市场的稳定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2、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逐渐走向正规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旅游活动也具备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从一般分析来看,现代宏观旅游经济活动主要有双重性质的特点。

审美享受。审美享受是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直观因素。旅游者选择旅游产品是为了得到体验,一般而言,旅游者的体验主要有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体验、移情体验等等,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旅游体验,都是旅游者从旅游产品中获得审美享受的表现形式。因此,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直观分析来看,它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特征。

购买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经济活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宏观的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容来看,旅游者的活动不再只是单纯的审美享受的活动,而是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交换活动,即向旅游经营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市场交易活动。随着旅游业得不断发展和完善,旅游经济将日趋复杂并日益完善。

二、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1、我国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发展及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旅游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方面,国内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来自国外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中国的旅游市场逐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尽管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从宏观方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作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主要是一些相关的法规文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旅游法律体系;另外,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完善,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经济市场,不能很好的起到法律调控的作用。

②、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不高。旅游经济作为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其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经济活动主体的服务意识,然而,从目前我国宏观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来看,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旅游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③、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严重。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主要有:一个是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景区由于旅游者个人行为及旅游景区保护意识不到位,导致景点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在宏观旅游经济中,其经济环境遭到破坏,欺诈现象,哄骗现象等不诚信的市场交易现象较为严重,对旅游经济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介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的问题,要求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颁布适应新时期的,现代旅游经济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法律环境。

②、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从宏观方面来看,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一方面是旅游者的服务意识,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景区严格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作为旅游经营者,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还是旅游景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最后的服务带给旅游者,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创造和谐的氛围。

③、加强旅游经济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奖惩,维修,定期检测以及景区容量的限制等方式在做好景点的保护工作;两外,加强对旅游市场经济环境的维护,坚持宏观调控,坚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三者结合,以建立稳定的旅游经济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