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信息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信息技术范文1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曾经遇到过许多类似的问题:老师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时,发现教给学生的越多计算机技术,学生给老师“捣乱”的情况也越多;当教完课本知识后,无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方面进一步升华……我们也不难发现,为了降低管理成本,许多计算机教室装了还原软件,甚至把所有硬盘都进行还原保护,为了不让学生游离到学习之外,有的计算机教室还把因特网切断,把学生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当中……这也许就是许多信息技术课堂上德育教育的缺失造成的。那么怎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注重养成教育
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在上完一节信息技术课后,经常还要自己或者和值日生整理机房的显示器、鼠标、键盘、桌椅等等,为下节课上课的同学做好准备。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改变了这个策略。首先,第一节上机课,我先跟学生讲明电脑室的作用和组成,让学生初步明白电脑的工作原理,并且知道为什么要做好平时计算机的整理养护工作。而后,再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怎么开机、关机、整理自己的位置。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训练后,教师在把一些学生自己动手整理过的照片通过大屏幕让学生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对照。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会做到整理自己的座位,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二、直视现状加以引导
如今,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天网络上有许许多多的信息在更替,如果一味只是把学生“堵”在象牙塔里,这是不可能的,更是掩耳盗铃的。所以,只有直视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是非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如,在谈到计算机能为干什么时,学生往往第一个念头就是上网、玩游戏……这时,我让学生先通过网络、问长辈、查报纸等手段了解计算机能为人类做什么,当学生再进入课堂时,他们就会自己发现除了上网、玩游戏之外计算机还有许许多多的功能,这时我就把学生这些收集来的信息加以整理归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上网、玩游戏不是不对,而是要适可而止,而除了这意外,计算机还可以帮助他们制作画图、制作动画、和远方的亲朋好友聊天等等功能。所以,与其把学生“堵”在象牙塔里头,还不如把学生“放”出去,教给他们辨别是非的本领,这样以后遇到新生事物时,他们就不会再茫然了。
三、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接触计算机伊始,都会有一股浓烈的好奇心。那么怎么把学生这股子好奇之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呢?这个问题就摆在了信息技术老师面前。笔者结合学校的特点,开设了一个“菜园子”网站,让学生都到这个网站进行登记注册。通过这个网站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到蔬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了解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菜园子”的种植情况,闲暇之余,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偷偷菜”,这一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此外,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还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菜园子”网站添砖加瓦,可以是一种蔬菜的生长习性,也可以是一种农具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是烹饪一种菜肴的方法……。通过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学生不但会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巩固了信息技术,更重要的让学生体验快乐,和他人分享快乐。
四、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不应知识课本上的内容,还应深层次的挖掘课本当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软件的介绍中树立民族自信心目前中国人所使用的软件,虽然大部分是由外国人研发出来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大部分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等,应用软件如office系列、图形处理软件等等,但我们中国人所编写出来的优秀软件也越来越多,除了如QQ、金山公司的wps系列,超级解霸系列,以及如瑞星、金山毒霸等一些杀毒软件外,我还会叫同学们搜一搜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软件”,从而同学们知道了“用友”财务软件、FTP软件“网络传神”、“家家通”等应用软件,也知道了“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道了“金山公司”,知道了“王文京”……,知道了我们自己有那么多优秀的软件,也知道了开发一个软件的艰难,为了我们国产软件的发展,呼吁广大同学多多使用、多多支持国产软件,并鼓励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将来有志涉足中国软件产业。
教育信息技术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这样解释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1.基础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传统学科相比,其应用范围更广,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传统学科的教授也广泛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数语外、理化等基础课程的基础。
2.应用更快
传统学科的学习与应用需要定量的积累,而信息技术学了就能用,它偏向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能很快运用计算机进行常规操作。
3.内容更新很快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跟随信息行业飞速发展着,它的教材总是比社会应用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把最新应用介绍给学生。
4.手脑并用,强调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技能性,只有动手实践操作才能学会。
5.教学手段多样化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图文声像并茂,特别是网上远程教育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直接与最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网上给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一对一
辅导,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可见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信息技术能力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才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上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苦学之不如好学之,好学之不如乐学之”,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一个活泼的环境,吸引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乐于去学。例如,最近我们正在进行Powerpoint的学习,关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报道很多,同学们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了解了有关地震的许多知识。先通过自主发言让学生讲述关于地震的一些常识,然后发表各自对切身经历余震后的一些感受,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踊跃发言,老师根据发言内容将其分类,然后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类别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内容幻灯片,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然后相互之间交流协作,通过自己加工创新,最后形成一个作品。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又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光盘、网络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又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查询、检索,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从“爱学”到“学会”,然后“会学”,最终“会用”就是教育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它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信息技术教育中在学习制作课件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再如教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充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造出别具一格富有想象力的图画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全面培养学生手眼心脑并用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教学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打字训练始终是个难点,熟练的键盘操作,规范的指法输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长时间单纯的训练打字又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大。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学生与学生比,学生与教师比,比英文字母的输入,比拼音声母、韵母的输入,比汉字的输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和老师比赛,结果学生总是输给我。究其原因,“单指禅”远不如十指总动员。此时让学生知不足再努力,过一段时间咱们师生再比比看。学生的好胜心强,为下次能战胜老师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机会上机练习,提高打字速度。此时的打字训练已由过去的枯燥无味变成了学生各自的内心需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善于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积累、更新,学生才能快速高效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掌握现代化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造就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向永.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2001.
[2]高文.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上海教育.
教育信息技术范文3
英文名称: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2117
国内刊号:11-5678/TP
邮发代号:82-67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教育信息技术范文4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思想素质
德育教育不是一门普通独立的课程,而应该是一个漫长的领悟过程,它必定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因而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都扛起德育教育的重任,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被社会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把好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德育观,首先要把好自己的信息技术道德教育观。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崇高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身心审美能力。这些从教师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往往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例如教材在讲述完一个或一节知识点后,一般都有相应的阅读材料,介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成就等知识,一般都是字体比较小的文字,供学生自己阅读,可以充分发掘这块内容,比如在讲到计算机处理器芯片的时候,以往只有TNTEL和AMD,都是国外的产品。现在我们苏州常熟龙芯梦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龙芯电脑是我国首款可规模化量产、具有自主研发CPU技术、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电脑,具有简洁易用、绿色无毒、节能低耗的特点,适合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又比如在学习完WORD绘制图片或者使用PHOTOSHOP制作图片的时候,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相关图片的制作和修饰,借助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给母亲或者父亲画一幅画,制作一张贺卡,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苏州近几年每年通过网络举行了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的评选,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苏州教育行业的优秀代表的事迹,同时参与投票,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也了解自己心中的理想教师,同时让学生体会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三、合理利用网络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方便,同时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各种不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图片和视频,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广告使人昏头转向,形形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管理,建立网上德育基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构筑新的精神防护墙,帮助引导学生甄别信息的优劣。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第一,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在技术方面,可以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把一些不适合学生浏览的网页屏蔽,在学生的浏览器中显示该内容不适宜浏览等字样,帮助学生辨别信息的优劣;在管理方面,班级要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教育引导,有不良的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纠正。第二,毕竟在学校这个小的社会环境可以做一些人为的设置,阻断不良信息的出现,但是学生毕竟还是要走向社会的,重在培养学生在信息多元和个人独处时的道德选择力和自控力,提高学生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用主流社会的道德规范占领网络的思想阵地,已是大势所趋。教师要积极引导,转变学生的网络观念,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四、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在整合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信息技术范文5
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
1.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通过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地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我,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活用进行评价和完善。
对信息科学的理解不是单纯理论上的,知识内容上的理解。应能通过信息科学的理论,指导信息活用时合理地选择信息手段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并能对它们进行有效地评价,用以完善信息活用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以信息科学的理解是信息活用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解,不可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活用。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和完善是指导信息科学基础学习的重要根据。
2.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情况,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曾经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过程。在根据处理的结果决策问题时,发现这种决策与逻辑的分析,与以其它方法进行决策的结果相矛盾。经过反复评价、研讨,发现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是错误的。显然,计算机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理解和信息的分析。
3.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
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对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对信息的情感、对信息的道德与伦理、对信息的责任与态度以及信息安全与信息犯罪的认识与态度。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涉及大量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有些人甚至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机器和软件的操作技术,这是一种错觉。各种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应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予以选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具体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可能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就不可能完善具体的操作过程。某种操作技能只有在一下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发挥作用。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对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
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使用计算机,需要使用一定的软件,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工具的使用是在解决问题算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彩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表应只看到任务的完成,不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如果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应驱动的知识学习。
(4)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教育信息技术范文6
一、小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
校本层面的信息技术整合推进模式。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是学校层面落实“整合”实效性的能力保障,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校本层面推进“整合”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1.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素养的静态结构分析。小学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时,是以其教育基本理论修养、教学理念和教师角色的改进等其它一般性能力和素养为基础的,但除此之外,“整合”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系统的要求。信息技术整合素养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构成: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2.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理论建构和实践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其自我职业发展的研究普遍发现,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的校本实践;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总结;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的同行交流、合作;专业引领。除了职前教育外,其余因素均属于教师培训和自我职业发展的范畴。“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下述前后相继的行为链:“教师在专业引领下进行系统教学设计——在系统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校本实践——在校本实践过程中开展教学反思并与同行进行交流研讨——新一轮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校本实践”。
3.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实施流程:(1)专家报告,专家——教师研讨。(2)以教师为主体,合作教学设计。(3)展示、交流、评价教学设计方案。
二、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学科教学或者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原来可能比较狭隘,过多的使用讲授式,今后我们在一定的情况下使用讲授式,因为讲授式不可能完成新的课堂所赋予的任务,提倡要增加探究、体验、实践、包括一定的研究学习,最终形成小学课堂教学的多样的这样一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
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先从对整合的理解和推进整合的意义、目标谈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性质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落脚点是学科教育改革,实现什么目标呢,在各科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是一个核心的内容,通过这种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同时还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解决问题的工具。除了这个以外,培养学生的兴趣素养。
2.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但是不是说用了信息技术,学生学习方式就一定能拓展,关键是用的是不是科学恰当,用的好可能能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用的不好可能还促进不了。用的好的话,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的思路来设计的话,它比没有信息技术变革还快的多。
3.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如果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就必然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如果分层教学,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教师的身份必然会从一个简单的讲解者要转向教学过程中设计者,转向教学过程实施中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疑问的解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