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产保险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产保险报告

财产保险报告范文1

(一)副省级城市的自身优势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确立了主导地位

1.地域优势。****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境面积2****71平方公里,下辖南关、宽城、二道、朝阳、绿园、双阳6个城区及农安、德惠、九台、榆树4个县(市)。****市公路、铁路、航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新建的现代化龙嘉国际机场已投入使用。优越的地域条件,使****市经济和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在全省其它城市中居于中心地位。

2.人口优势。20****年末,****市户籍人口72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15万人,同比增长0.64%,人均可支配收入8900元,同比增长12.6%;乡镇人口409万人,同比增长0.94%,人均纯收人3906元,同比增长14.5%。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市经济和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优势。

3.产业优势。****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五大基地。著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一汽大众座落在****,20****年,汽车产业产值占****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汽车产业的崛起,为****市经济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4.文化优势。20****年,****市共有普通全日制和各类成人高等院校37所,招收学生12.8万人,年底在校生34.2万人。****有独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97个,专业技术人员45.2万人。****电影制片厂是我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新建的“长影世纪城”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世界级电影娱乐园”。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市经济和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依托。

(二)****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年,****市国内生产总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742.9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同比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21285元,同比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0亿元,同比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712.7亿元,同比增长13.9%。进出口总额53.2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市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给振兴****市经济提供了历史机遇。****市政府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是:20****年,调整改造初见成效,老工业基地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到2007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将取得显著成果;到2010年,将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8000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00亿元左右。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左右,农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初步实现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未来15年内,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国家将在投资项目、资金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吉林省以倾斜,而受益最大的将是****市。****市财产保险市场理应发挥做大做强的领头羊作用。

(四)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蕴涵了巨大潜力

20****年末,****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0.4亿元,同比增长9.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91.5亿元,同比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3亿元,同比增长13.0%;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93.8万平方米;新增私人小汽车3.6万辆。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增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二、****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状况特点

(一)市场主体逐步多元化

****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初期,主体单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处于完全的垄断状态。1985年后,中国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增多,****市财产保险市场的主体也有所增加。截止20****年,有人保产险、平保产险、太保产险和天安产险4家;20****年,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挂牌营业;20****年,大地产险设立分支机构。至此,****市财产保险市场主体已达6家,初步形成了多家并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市财产保险市场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保费收入持续增长。1980年保费收入315万元,1990年保费收入6673万元,2000年保费收入36574万元,20****年保费收入58072万元,保持了逐年增长的发展势头(见表1)。

(三)保险功能日益凸显

随着****市财产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日益凸显。承保金额20****年比2000年增长175.27%;赔款支出20****年比2000年增长58.78%;5年平均赔付率60.47%。特别是一些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给予经济补偿,在灾后恢复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见表2)。

三、****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偏高

****市财产保险市场虽然几年来经营主体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仍然偏少。尤其同经济发达城市的差距更大,外资公司没有进驻,仍是中资公司一统天下,市场集中度偏高。从****市财产保险市场份额分布看,人保产险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较为明显(见表3)。

(二)经济水平欠发达

在吉林省区域内,****市作为省会城市,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比省内其他城市快,****市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应当快于其他8个地市级城市。但是,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从2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排位看,****市居第13位,略领先于东北的哈尔滨、西部的西安,与东南的厦门、东北的沈阳接近,同排位居前的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企改制不到位、改革开放步子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经济的发展。****市经济欠发达,****市财产保险市场也欠发达。

(三)保险覆盖面不广

20****年,****市财产保险密度为68.20元,保险深度为0.36%,与东北的沈阳、哈尔滨;西部的成都;中部的南京、济南;东南的广州相比,除保险密度一项指标略高于哈尔滨外,其余均低于这6个副省级城市。这说明****市财产保险市场的覆盖面不广,还蕴藏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四)业务发展不均衡

20****年,****市财产保险市场保费总额58072万元,比20****年增长19.33%,但业务发展不均衡。从各险种发展速度看,货运、机动车险增幅较大,家财、企财、责任保险等业务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家财险达30.74%。从各险种占比看,20****年,机动车辆险占62.33%,居市场主导地位;企财险占16.09%,居市场骨干地位;其它险种占比很小,家财险仅占1.98%。业务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反映了市场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说明各家财产险公司的业务结构不合理,亟待调整(见表4)。

(五)保险产品创新不够

1.产品缺乏个性。各家财产险公司推出的产品数量不少,但多为传统性产品,设计单一,真正满足市场需求、适合客户购买、贴近群众生活的产品并不多。

2.费率缺乏灵活性。保险总公司设计产品多从全国的普遍性考虑,统一的费率很难适应各地千差万别的特殊情况,执行难度较大。

3.条款缺乏通俗性。保险条款专业性强,有些术语群众读不懂,理解不准,容易产生误解,导致索赔纠纷。

4.开发权缺乏地方性。省、市级公司开发地方性产品权限有限,不利于抢占市场。

(六)公众满意度较低

20****年,****市对15个服务行业进行了民主测评,社会各界反映保险行业的主要问题是:保险理赔时承诺不践诺、理赔时间长、办事程序繁琐、服务态度差、服务行为不规范、查勘定损欠科学、人员业务技能较低等。虽然这次测评涵盖的是产寿险多家主体,但不能否认,****市各家财产险公司在服务上仍存在诸多令公众不满意的现象。

(七)保险人才馈乏

1.国有公司人才断档。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国有保险公司人员以部队转业和社会调入为主,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保险专业人员很少。机构体制改革前,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公司进入以能否收保费为原则,使许多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被拒之门外,出现人才断档。几年来,公司通过业余、函授、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素质,但金融、保险、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很少。

2.新设公司人才短缺。新设立的保险公司白手起家,急需各类人才。从人才市场招聘大学生,某些专业人才需求可以满足,但这些人缺乏保险从业经验,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据初步测算,目前保险公司要培养一名业务骨干,至少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为解决燃眉之急,新公司只好用高薪、高职、高待遇等承诺从老公司挖人,尤其有多年保险经历的人才更为抢手。

四、****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保险公司的发展对策

1.做大规模。在业务发展思路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业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增长幅度,防止大起大落。在业务领域拓展上,围绕为****社会经济服务这个中心,突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扩大业务的辐射面。在业务发展布局上,在巩固挖潜城区业务的同时,抓住****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体系的契机,以相对滞后的县域保险为侧重,探索服务“三农”,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提供配套保险服务的新途径。在展业渠道建设上,开拓高效率、低成本并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的多种销售模式。加强产险营销团队建设,扩大个人业务;在充分发挥经纪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作用的同时,大力开展银行、邮政等行业系统业务,内外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销售渠道创新。在保险宣传上,要立足公众,加强对外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增强群众的风险保障意识,树立保险消费观念,激活潜在的保险需求。

2.做强盈利。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克服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又要防止重效益、轻规模的倾向,要追求有效益的规模和有规模的效益。在业务结构上,合理调整车险与非车险业务比例,在发展效益型车险业务的同时,加大企财、家财、责任、货运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力度。在成本核算上,坚持全面预算管理,认真执行成本、费用、薪酬预算指标,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对盈利险种给予财务支持,允许超标准手续费列支,依法纳税;在风险管控上,严格执行承保权限管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认真执行核保质量考核标准,做好商业分保,加强应收保费管控,严格理赔质量管理,落实防灾防损工作。

3.做精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授权经营,自觉遵守《财产保险市场行业自律公约》,依法合规经营,做到不违法,合大规,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数据基础管理,确保业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和数据系统间的无缝连接。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冲破计划经济思想束缚。在用工上,面向市场,招聘各类专业人才;破除身份界限,业绩突出的非在编骨干可聘为在编员工;实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打开用工出口。在用人上,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系统内打破公司、部门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分配上,完善以业绩管理为基础的分配机制,按岗定酬,按绩付酬,体现以业绩论英雄、效率优先、向一线倾斜原则。

4.做优服务。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作为保险工作的出发点,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帮客户之所需,为客户排忧解难,用真诚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产品开发上,细分市场,改造传统险种,开发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导向性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潜在保险需求。在销售渠道上,着力发展行业和个人营销业务。探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保单,开办网上投保、核保和远程理赔等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在服务作风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教育,践行服务承诺,杜绝误导销售,靠晶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对策

1.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实施机构、经纪公司、公估机构管理规定,鼓励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形成规模。推广中介发票,严格从业人员资格认定,规范经营行为,惩处保险欺诈。

2.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根据中介公司业务量大小,规定其缴纳相应的信用保证金,当出现失信行为时,以信用保证金承担责任,用经济手段制约中介人履行诚信原则。

3.实行失信惩戒制度。对那些不守信用,欺诈客户,哄抬手续费,扰乱市场秩序的人,不仅在经济上予以处罚,还应从声誉上予以制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人员,不得再从事保险业,确保信用体系的有效性。

(三)保险监管机构的发展对策

1.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吉林省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其中,对****市财产保险业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步骤和发展措施进行统筹规划,解决政策性问题。

2.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完善保险市场准人机制,鼓励中资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外资保险公司,扩大保险市场开放程度。

3.加强偿付能力监管。逐步建立符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制定监管会计准则,统一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计提标准和计提方式,保证保险公司足额提取风险责任准备金。

4.强化市场行为管控。监督经营主体和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对市场反映强烈和投诉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检查,重点查处弄虚作假、欺诈误导和违规经营行为,营造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

5.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范围,规范信息披露程序,建立中介机构和人“黑名单”档案,提高市场透明度。制定机动车辆、家庭财产等主要险种的《投保提示》,通过投保前向投保人提示收益和风险,规范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提示投保人应履行的义务,共同构建保险信用体系。

6.完善产品审批制度。简化保险产品审批备案管理手续,鼓励保险公司建立贴近市场、效率高、反应快的产品开发机制。探索建立由政府扶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高风险行业雇主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积极推行保险条款的标准化和通俗化,条款更简明易懂,便于客户理解和购买。

(四)保险行业协会的发展对策

1.督促行业自律。督促会员单位依法合规经营,对会员单位执行公约《寿险行业自律公约》进行有效监督,约束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保险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和《保险服务质量达标单位认证办法》,推进保险市场诚信建设。

财产保险报告范文2

1 中药材产业现状

内丘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有王不留行、柴胡、荆芥、金银花、知母、黄芩、连翘、枸杞、射干、邢枣仁等50多种。全县种植中药材8.5万亩,其中:王不留行种植3万亩,柴胡、金银花、知母、黄芩、连翘、荆芥等中药材2.5万亩,酸枣种植3万亩。惠及全县5个乡镇2万多农户,中药材总产达到9331吨,销售额达到1.08亿元。《本草纲目》记载的“邢枣仁”即产自我县,是道地药材“邢枣仁”的原产地,享有“世界枣仁看中国,中国枣仁看内丘”的美誉。我县柳林镇成为全国最大的酸枣仁集散加工基地,年加工酸枣70万吨,酸枣仁3.3万吨左右,产值60亿元以上。

全县中药材种植大致可分为五个地带:

一是王不留行种植带。以五郭乡山凹村路申合作社、内丘镇西邱村新湾合作社为中心,以丘陵、平原干旱地区及退耕还林地区的五郭乡、柳林镇、大孟村镇、内丘镇为重点,采用订单形式实施王不留行种植。中药材“王不留行”,别名奶米、麦蓝草等,为1年-2年生草本石竹科麦蓝菜属植物。供药用的王不留种子形状似油菜籽,具有行血调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等功能,特别对治疗胆结石症颇有疗效,货源较为紧缺,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元-6元。

王不留行多野生于荒地、路旁,耐干旱耐瘠薄,也可与小麦一起生长,适应性极强。亩产量稳定在150公斤-300公斤之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很有借鉴作用。

二是金银花种植带。以大孟镇联丰果木公司、南赛乡鹏超合作社为中心,辐射带动大孟村镇、南赛乡、柳林镇发展金银花种植。金银花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和气候的选择并不严格,以土层较厚的沙质壤土为最佳。山坡、梯田、地堰、堤坝、瘠薄的丘陵都可栽培。繁殖可用播种、插条和分根等方法。在当年生新枝上孕蕾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根系发达,生根力强,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处都可种植,故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亩栽300株,成年树每株鲜花产量按保守数值6市斤计算,300×6=1800斤,亩产1800斤鲜花, 5斤鲜花出1斤干花,即亩产1800斤÷5=360斤,计180公斤。全国药材批发市场金银花的批发价格,现统货(花蕾)为160元/公斤,统货(花)为70元/公斤。每亩金银花的干花纯利润12400元(减去成本后)。

三是柴胡、黄芩、知母种植带。以南赛乡扁鹊药园、布谷药园为中心,辅射带动南赛乡、柳林镇、金店镇、官庄镇发展柴胡等种植。

柴应性强,能耐旱,耐寒,怕水涝。人工种植宜选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土,通风良好的地块为最好。柴胡的繁殖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法,大多采用直播方法。适应性很强。耐寒能在田间越冬,喜阳光、怕积水,对土壤要注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地生长较好。柴胡生长期为1―2年,如条件适宜,一般1年可收获,亩产干品100公斤。1年生的质量好,柴胡皂甙总含量高;2年生的产量高,折干率为1年生的3倍。亩产干品可达100―200公斤以上。按一般市场价元/公斤,年亩收入元。生产成本:化肥款元(其中亩施复合肥元、硫酸钾元、过磷酸钙元)耕地款元、浇地元、农药元、种子款元,共计投入元,去除成本,每亩纯效益3000多元。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茎,有清热燥湿安胎凉血的作用,别名黄金茶,用来泡茶喝,有清凉败火、消炎去暑的功能。黄芩适应性很强,不怕严寒和干旱,荒山荒坡、树林、野地都能生长。黄芩亩产200-350公斤,亩效益2800-4900元。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味苦性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能,主治口渴烦燥,肺热咳嗽,结核病发热、热性病高烧、糖尿病、大便干燥、小便不利等。知母野生于向阳干燥山地、丘陵及固定沙丘上。适应性很强喜温暖,耐寒、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质土壤为好。一般亩产干货200―400公斤。平均亩效益在1000元以上。

四是连翘基地。以柳林镇苏寨沟林果园为龙头,辅射带动柳林镇、南赛乡、五郭乡利用地埂(埝)发展连翘种植。连翘为木犀科植物,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连翘常生长在海拔200~2000m的半阴坡或向阳坡的疏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生态气候环境,具有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枝条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观赏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每亩定植222株,每株产商品连翘2-3千克,每亩产连翘450-600千克,当前市场价格12-15元/千克,每亩产值5000-8000元。

五是天麻、i苓种植带。由侯家庄乡岭西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侯家庄乡孟家坪村、桃园、七里会、百草坪等村利用天然森林资源,发展天麻、猪苓珍贵药材种植。

猪苓野生在海拔1000―3000米的阔叶林带,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栽培猪苓,只要温湿度适宜。栽培猪苓可在山地林下,也可在房前、屋后、塑料大棚栽培,林下栽培在10-40度南坡及西坡的阔叶林下,栽培3―5年可收获,我县一般挖窖栽培,猪苓窖的规格是长宽各70厘米,除50厘米二年生每窖可产干品2公斤。二年以上采挖,每窖可产干品10-12公斤,按市场价50元/千克计算,二年生每窖效益在100元左右,二年以上每窖效益在500-600元左右。

几年来,内丘县共创建17个中药材示范园区,创建面积17000亩以上。生产中药材主要品种为枸杞、金银花、黄芩、知母、王不留行、柴胡、板蓝根、丹参、桔梗、瓜蒌等。我县在中药材品种的多元化、种植的规范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商品化道路上力争迈出新的成功步伐。我县的邢枣仁、王不留行早已种植成功并闻名全国,特别是近几年主打品种王不留行为全县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面积、产量及产值也占到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份额。但药材效益的最大化与风险也同时并存,适当增加品种有利于降低风险,所以我们在主打品种上加大规范化种植力度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扩大金银花、黄芩、知母、、丹参、桔梗、 枸杞等药材品种的种植面积,循序渐进地推进中药材种植的健康发展。

在狠抓品牌建设,打造内丘道地药材的同时,积极与神威药业、安国中药材市场、扁鹊制药等企业合作,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引进经济效益好、生产价值高的品种。目前,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中药材示范园创建模式已成为山区群众学习的样板。

2 产生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种植中药材亩收入1000-6000元,和种植一般农作物相比,平均增幅50%以上。

社会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中药材,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率,为增加丘陵山区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生态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有效调节种植结构作出了榜样;绿色、生态的生产模式对保护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主要推进措施及出台政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农业局长柳东红为组长,农业局副局长袁连海、财政局副局长富艳坤、卫生局副局长石志坚为副组长,三局有关科、站、室负责人为组员的中药材示范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县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以中药材专家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创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各示范园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创建工作和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2 明确实施主体。示范园创建单位必须是注册登记,并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明确技术员和指导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等相关工作。县级农业部门,是示范园创建的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制定技术规程,培训、指导、督查示范园完成项目目标,做好资金审核、总结评估、初步验收等工作。

3.3 树立创建标牌。按照省级要求的统一样式和规格在显著位置树立标牌,标明建设规模、主导品种、生产目标、关键技术、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人等,示范展示创建成效,宣传工作开展,接受社会的监督。

3.4 建立工作档案。创建方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生产档案、农资统购统供、工作总结制度等文件资料齐全、完整,并分类立卷归档。

3.5 加大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力度。县级财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惠农项目资金,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为创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主动联系科研部门、技术院校,邀请安国中药材专家艾庆虎、张鹏越、定州市中药材专家赵健合等对示范园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等方面技术培训。

3.6 强化工作督导。县农业、财政、卫生部门联合专家组不定期对中药材示范园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到位、技术服务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确保创建任务目标完成。

4 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

通过加大中药材种植力度,在调节我县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土地流转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意义上推动了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1000余个劳动力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工作中的亮点和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W习、多培训 针对不同品种中药材生长关键期进行中药材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同时发放中药材配方施肥卡片、中药材禁用高、剧毒农药名单等技术明白纸。从根本上树立生产绿色药材理念,从根本上杜绝中药材生产污染源,确保中药材质量,为打造内丘道地中药材奠定基础。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 组织中药材种植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创建模式、经验、技术;聘请技术专家艾庆虎、张鹏越、赵建合等来我县进行现场或开班培训。确保中药材生产技术实行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找不足、强优势 找准位置,端正态度,查找自身不足,虚心求教,及时整改;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地理环境、绿色生态等优势,科学规划,多方位运作,加大投资,完善初加工、深加工设备,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量、质量,增加收入。

四是创品牌、提效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品牌效应。在提升中药材产品产量、质量基础上,注册商标品牌,加大宣传投资,扩大知名度。从而增加合作方,拓宽市场渠道,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5 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5.1 中药材种植单位或组织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发展规模和进展程度不一。

5.2 中药材种植人员素质偏低。 素质影响着产业发展进程,素质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两个极端”:一方面,盲目加大投入建园,目标明确性全靠上级精神牵引,容易导致产业示范园整体合格、漂亮,但实用性、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工作扎实,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确实好,但形象工程建设不过关,档案、台账完善不到位。

6 下一步工作建议

6.1 逐步加大产业发展资金补贴额度;

6.2 增加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次数;

6.3 多印刷、发放中药材种植指导技术手册或资料;

财产保险报告范文3

[摘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当前,我国产险公司由于诸多原因,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挑战。产险业应加快业务发展速度,争取好的规模效益;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合理降低成本费用;扩大资金运用总量,尽力提高曰报率;不断增强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的效益观念,将分配和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盈利水平。

一、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挑战

在我国加入WTO之前,保险条款和费率基本是由保险监管机构统一制定的,并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加之当时保险市场的竞争主体不多,竞争不甚激烈,各家公司正常经营一般都有较丰厚的利润。我国加入WTO之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保险监管机构逐步取消了统一制定条款和费率的做法,改由各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自主地制定各种条款和拟定费率,实行费率市场化,这一改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费率市场化后,由于价值规律开始发生作用,以及目前各公司间的竞争主要仍在价格方面,长期形成的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惯性影响,目前,中国大陆保险市场上的各险种费率普遍快速走低,很多险种的费率已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赢得市场,各家公司都相继扩展了保险服务领域,加大了服务的投入;由于竞争,从中介组织取得业务的价格不断攀升,居高不下;在竞争中,一些基层公司为了完成保费任务,暗箱操作,违规退费,乱支、多支手续费等等。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保险费率走低;另一方面承保费用提高,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经营利润率,使获利空间变窄了。

保险公司获利的另一渠道是资金运用收益。国际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曾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其收益率较之以往有所下降。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尚在构筑中,投资风险大,以及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专业人材缺乏等原因,政府对保险业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一直持谨慎态度。目前,保险投资渠道依然偏少,受股市低迷的影响,2003年以来,投资回报率也有所降低。

在机动车险改革之初,曾有人撰文称“保险业的暴利时代将结束”,对是否曾有暴利另当别论,但可以说财产险较高的利润率已是昨日黄花,不论经营者多么的不情愿,现今,产险已处于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时期。如果说过去粗放经营管理尚有利可赚的话,现在,非精细的经营管理则可能无利润或亏损。

二、现阶段如何提高盈利水平的思考

(一)加快业务发展速度,争取好的规模效益

在承保利润率降低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要取得相同量的利润,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更多的保费收人支持。要争取多盈利,唯有加快业务发展步伐,不断地扩大业务规模。当前,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惠及13亿人民小康社会的实践,要求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险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这对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做大做强保险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快业务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保险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经营风险必须能控制住风险。所以,保险业必须正确处理保费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没有保费数量的增长,谈不上发展,但保费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与效益,就会步人贫困化增长的歧途,使保险业的经营处于困难的境地,最终制约业务的发展。业务上规模,必须建立在有效益的基础上,在利润率低的情况下,业务规模上去了,还是可以争取到好的经营成果的。

(二)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

当前,财产险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是竞争激烈,而引发激烈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险种竞争过于集中,尽管财产险险种种类不少,但竞争主要还是围绕着企财、机动车、货运险展开的。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短期健康险等险种,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业务量不大,发展速度缓慢,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在这些险种的发展上下大气力,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适销的新险种就会形成一个市场,保险业应加快实施产品开发战略,一方面修改那些不太适销的老产品,使之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制新的保险产品投放市场,扩大保险市场容量。一般来讲,新产品上市后一段时间内,竞争不太激烈,其费率与保额的匹配优于老产品,盈利空间相对较大。再者,其发展空间大,容易形成规模,增加业务总量。

(三)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卖出的是保单,经营的是风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稳健经营,是争取好的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首先,要认真开展以核保、核赔为中心的全面业务内控管理,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核保,要将那些不可保风险坚决剔出;认真核赔,在充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减少骗赔、诈赔案件,挤干赔案中不应有的“水份”,合理降低赔付率。其次,要加强再保险工作,根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和公司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细化各险种的自留额标准,将超出自留额标准的大的承保项目和高风险业务适时分保出去。通过分保,既扩大了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分散了经营风险。第三,要重视开展防灾防损工作,要整合必要的资源(人力、财力),支持承保单位开展防灾防损活动,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安全教育,主动配合承保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尽力减少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率,在取得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降低赔付率,减少赔款支出。第四,要加强承保业务的风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险种结构,对有效益的险种,大力发展,扩大规模;对赔付率高的险种,要及时查找原因,调整对策,降低赔付率;对那些难于获利,又一时扭亏无望的险种,要尽快淡出市场,待条件成熟时,再伺机发展。

(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合理降低成本费用

在经营活动中创利,除了大力发展业务,降低赔付率外,还应合理地降低成本费用。合理降低成本费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开源,即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人均保费数量,使成本费用率相应下降;二是节流,即合理减少费用开支,降低费用率,二者都不可偏废。从节流的方面考虑,要降低成本费用,首先,在思想上要教育全体员工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整个经营活动中,要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要加强各级公司的成本预算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稽核监督。对降低成本成绩突出的分支机构和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本费用失控,严重超标的分支机构和相关人员给予批评和相应的经济处罚。

(五)扩大资金运用总量,尽力提高回报率

资金在运用中才能增值,我们要利用当前政策所允许的资金运用渠道,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在安全和效益的基础上,扩大资金运用总量,争取相对较高的回报率。从发展趋势看,保险公司应该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逐步放开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此,保险业应加快培养和引进投资理财方面的人才,认真学习国外保险业的投资经验,不断完善投资运行机制,在投资收益上有更大的作为,不断加大投资收益在整个经营获利中的比重。

财产保险报告范文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县春耕生产有序进行,通化县委、县政府严抓“抗春旱,保春灌,保春播”工作,制定并下发了《通化县2012年“一抗双保”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一抗双保”工作服务组。组织农业、水利部门领导和专家下乡调研,对严重缺水地块采取打水源井和修建临时小塘坝等手段解决春播用水问题。全县春耕物资储备充足,并且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的农用物资。全县农机具保有量23553台(套),检修合格率达到100%。春耕生产资金1.2亿元,其中农户自筹资金5000万元,金融贷款资金7000万元左右,再加上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全县春耕生产资金充足。

2.抓技术,保单产

备耕期间,组织水利、气象、农业专家针对“一抗双保”工作录制电视讲座,并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一周。印发3000份抗旱指导意见宣传单,通过入户指导发放。组织县农业技术专家和各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结合本乡镇实际,以抗旱技术及耐旱品种选购和备耕过程中的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进行科技培训,每个技术指导员培训10户示范户,每10户示范户带动20户身边户,保证户户有技术明白人,从而提高春耕生产科技含量。截至目前,全县共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280期,培训农民5.3万人次,印发各类学习资料3万份,为抗旱备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和技术保障。

2012年推广粮食新品种40个,推广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8万亩,玉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10万亩,玉米垄侧保墒栽培技术2万亩,高油、高蛋白优质大豆栽培技术6万亩,地膜玉米9649.6亩。强化水稻育苗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大棚育苗技术,紧紧抓住备耕有利时机在全县推广钢骨架育苗大棚1100栋,提高苗田利用率和水稻旱育苗水平。今年将结合玉米“双增二百”活动继续推广地膜玉米栽培、玉米垄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增效技术,使全县玉米每亩增产200斤,增收200元。2012年计划全县粮食产量达到3.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3.抓订单,保增收

通化县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一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户,市级龙头企业22户。2012年农作物订单面积15.1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0%。其中甜粘玉米订单5万亩,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优质水稻3.6万亩,可为农民增收720万元。由龙头企业带动,可就地安排农民工就业8000人,可为农民增收7000万元。

4.抓指导,保服务

备春耕期间由主管县长和农牧局长带队,先后6次深入到全县各乡镇进行调研,了解农户想要什么样的技术服务,想发展什么样的好项目;并要求县农技推广中心搞好全面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屯,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农民选购耐旱品种,推广农业抗旱技术,把各项有效的抗旱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

粮油高产创建项目是全省增产百亿斤粮食重点项目之一。在活动中,通化县确定了江甸镇、英额布镇、金斗乡和三棵榆树镇为创建活动地点,辐射带动西南片乡镇近10万亩水稻和12万亩玉米。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结构,在选择确定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制定了实施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措施,建立了活动保障奖励办法,对参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乡镇在各项惠农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并将高产创建活动纳入全县“乡镇千分考核”,对在活动中工作突出的乡镇给予加分奖励,保证了创建活动高标准完成,促进和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工作。

财产保险报告范文5

关于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协商报告

2019年4月份,由分管副主席牵头,农业与环境资源委员会组织农业、经济界委员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在深入祁家庙镇官路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圣源药业等加工企业和江能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赴岷县学习考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就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召开委员界别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和企业负责人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各有侧重地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听取了委员发言。现将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上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中药材产业基地”目标,,按照建设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先行先试的要求推进发展,依托全县中药材道地、地产特性,发挥种植规模优势、适宜仓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以及区位市场优势,紧扣脱贫攻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着力构筑集中药材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

一是药源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干药8万多吨。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建成以会川、祁家庙、上湾、田家河、峡城等乡镇为主的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种植基地;以新寨镇为中心,辐射庆坪、北寨、大安、秦祁等乡镇的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白条党参种植基地;以莲峰镇为中心,辐射路园、清源等乡镇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黄芪种植基地,形成了地域特色显明、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户均3亩以上,发放奖补资金1051万元,户均1550元。鑫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1000万元的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在新寨大坪、会川本庙、莲峰团结分别建成了较高水平的党参、当归、黄芪种植及育苗基地。

二是加工企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县上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在渭源工业园、会川工业园引进和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73家,其中通过GMP认证的企业30家,在主产区不断发展壮大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合作社,达800多家,建成中药材热风烘干房180座,全县中药材年初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其中引进甘肃佛慈、天津红日药业建设的中药配方颗粒及精制饮片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建成投产后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业具有带动示范效应,对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完善。投资3.1亿元建设的会川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全县形成了以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会川、莲峰、新寨三个中药材产地市场带动发展的中药材营销网络体系,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16亿元。有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十多个省市的中药材客商常年在渭从事药材购销生意,县内从事药材贩运3000多人,建成中药材类电商网点 530家,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中药材市场交易体系日趋完善。   

四是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及县内的一些企业(合作社)与省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推广的富硒黄芪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当归膜侧斜植栽培技术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生产水平,每年组织中药材无公害种苗繁育、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达3万多人次。完成了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和白条党参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渭源白条党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党参、黄芪、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一些企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不断引进推广中药材种植、采收机械,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为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如祁家庙镇农民康玉林发明的“向上官路”牌中药材覆膜机2018年获得国家“实用型技术专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药材栽植覆膜劳动力强度大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无公害标准化药源生产基地建设水平需提高。近年来,培育的渭党1号、2号,陇芪1号、2号等良种繁育基地很小,生产量较小,主要以群众自繁自育循环生产,当归种苗以漳县、岷县、宕昌等地引进为主;在党参、当归、黄芪大宗药材种植基地,存在未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规程种植的现象,农家肥用量越来越少,主要以二铵、尿素为主,连续多年重茬栽植,多数耕地土壤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地力下降,病虫害易发多发,产量、质量下降;遮阳网党参育苗和膜侧种植当归、党参等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不高;尚未建立健全道地药材追溯体系和保护措施,外地货源大量涌入,对地产药材市场占有率造成较大的冲击,未形成优质优价机制。

(二)加工率较低,产业链条短,整体层次需提升。我县中药材缺乏上档次、大规模、高水平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渭源工业园、会川园引进建成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全、达不到环保要求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产品主要为中药材饮片等初加工,且全县道地药材在县内加工为饮片销售的不足30%,大多以原药出售,附加值不高。个别商贩依然运用硫磺超标熏蒸贮存,严重影响着中药材的品质。中药材主推品牌效应尚未完全凸显,没有深入挖掘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未打造出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中药材种植、储藏的自然条件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交易市场配套设施落后,服务功能需完善。与周边县市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相比,我县的渭水源、江能交易市场规模较小,缺乏大型、智能的贮存库房,静态仓储能力不高,物流配送能力不足,快速的品质检测设备、人员尚未配备齐全,市场的信息准确性、时效性较差,市场辐射区域有限。同时,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强。   (四)协同发展保障要素薄弱,推动合力需加强。一是科研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县直业务部门、乡镇农技推广、加工企业、合作社缺乏从事种植、加工技术研发、推广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人才保障跟不上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二是部分合作社组织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对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企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一些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作用发挥;四是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少。

三、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确保道地中药材的品质优良。要以引进大型制药企业及县内中药材加工经销企业在我县建立药源基地为突破口,规范和提升农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经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农村“三变”改革进程,在不同区域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党参、当归、黄芪道地大宗的药材种植基地,建立推进标准的药材规范种植技术规程,倾斜安排实施灌溉设施配套、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方面的项目,改善立地条件,加大农家肥、有机肥用量,进行休耕、轮作倒茬栽植,减少化肥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研究和探索推广运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实现优质高价,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农业技术部门要高度重视种子、种苗繁育研究及推广工作,以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项目为抓手,真正做好中药材品种选育和“渭党”、“岷归”、“陇芪”系列良种的选育和种苗繁育,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供给能力;重视牧儿山秦艽等知名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驯化和利用。

(二)着力提升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县上下要把做大做强中药材加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作为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推进。县上相关单位要尽快配套完善工业园区供热、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小企业扶持发展政策,在招商引资、证照办理、融资、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要继续谋划引进国内外大型中药材生产企业的同时,支持和动员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达产达标,加强中药材保健品与医药产品的研发,培育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药材拳头产品,形成产地初级加工、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配方颗粒等高端产品和饮片同步发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道地药材的加工率持续提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相关业务部门要向省市反映并争取出台甘肃省中药材饮片规格地方标准;充分利用国家将我县大宗道地药材党参、当归、黄芪纳入药食同源管理的先机,有关企业及早做好申报批复等前期工作。

财产保险报告范文6

近日,中国保监会下发通知,正式启动财产保险公司条款费率事后备案制度改革。今后除法定保险产品,机动车辆保险产品,投资型、理财型、分红型保险产品,短期健康险产品,保险期间一年以上的保证保险产品、信用保险产品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需审批或事前备案的保险产品外,各财产保险公司依法经营的其他保险产品,均实施事后备案管理制度。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鼓励和推动财产保险公司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开发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各财产保险总公司开发、引用或修订的保险产品,总公司应当在批准销售后的7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进行事后备案。各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可以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开发、引用或修订在本经营区域内使用的保险产品,并在销售后的7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保监局进行事后备案。

这位负责人强调,各财产保险总公司要加强对分公司保险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产品开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省级分公司开发保险产品的积极性。各公司在鼓励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保险产品风险管理责任制。各财产保险分公司应建立保险产品风险管控机制,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应及时向所在地保监局报告。各保监局要加强对所辖地各财产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的监管,建立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事后备案管理档案,确保当地财产险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