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改革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改革措施范文1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改革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因此带来了大量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地方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责任。而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应用广泛的、重视动手实践的课程,如何对该课程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适合地方院校实情的计算机应用创新教育改革措施,以供广大地方院校学习参考,具体如下。
二、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创新教育改革措施
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通识课,主要讲解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办公软件、网络等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具体措施讨论如下:1.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部分。这一部分首先通过收集网络上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未来计算机的一些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给同学们直观的认识。然后讲解每一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参数。之后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导购网站,如京东、中关村等完成三种不同档次在预算范围内的计算机的配置单。如9000元内的面向专业图像制作的计算机,6000元的中档机,4000元的低档机。学生一是要了解需求,二是要利用所学的组成原理知识,三是要利用所学的参数评价标准。完成后,学生将配置单交给老师,由老师评分。对评分较高的配置单,由老师向同学们点评、讲解。这样的配置单任务,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贴近实际,由学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2.办公软件部分。目前常用的办公软件是Office,而其中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最为常用。对于Word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求职表格、规划方案、杂志编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以案例形式讲解其中文字编辑美化、表格编辑美化、图片编辑美化等效果的操作和实现。学生动手完成自己特色的求职表格、规划方案、杂志编辑、宣传手册等。教师考查其中使用的操作技巧、美观程度、创意程度,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点评。这些作品首先由学生完成后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然后教师对应进行点评。对于好的作品,教师做出推荐供全体学生学习。这样一是形成创意的观摩学习,二是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于Excel而言,对于这一部分的创新教育,可以采取教师讲解报表的制作、统计分析表、学生成绩表等表格,重点是公式的应用,格式的美化等。学生动手完自己特色的求职表格、规划方案、杂志编辑、宣传手册等。教师考查其中使用的计算技巧、美观程度、创意程度,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点评。类似地,这些作品首先由学生完成后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然后教师对应进行点评,特别是一些新颖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的应用,如对学生成绩分析表采取同时能反映学生月考平均成绩变化率和月考平均成绩分的双轴图表就比分开成两个的更加美观和有创意。对于好的作品,教师做出推荐供全体学生学习,对于其中的制作难点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点评,并要求学生设计完成具有自己创意和特色的数据分析功能。对于PowerPoint,首先采取教师讲解工作汇报、招生宣传资料、学校风景介绍等演示文稿的制作,重点是素材的选取,布局的设计,配色的搭配,格式的美化等。学生动手完自己特色的工作汇报、招生宣传资料、学校风景等,也可以是自由选题,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同样上传到世界大学城,再由老师点评。对于优秀的作品,由教师推荐并分析其中的特色和技巧。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创意制作,师生互动点评等方式,Office软件的教学不仅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鉴赏能力。3.计算机网络部分。这一部分的创新教育采取“做中学”的方式。我们采取的是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世界大学城空间,空间的设计和美好需要应用到网络标记语言。同时关于空间制作和美好有很多网络资源可以利用,也要用到网络搜索功能。学生空间主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仅仅是专业课程还可以是自己的爱好和生活情况,需要设计、制作或收集图形图像,flash,视频,电子资料等多种素材,然后利用大学城空间语言进行设计与美化。制作后的大学城空间由老师进行评价打分,对制作优秀的空间进行推荐交流学习。通过学生对学习空间的制作,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将网络知识进行“做中学”,在通过评比式的交流互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这些措施已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了3年。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三、结语
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在地方院校进行创新教育改革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该课程实施一套基于内容的改革措施,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套措施适合推广到其他地方院校进行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宏博,李颖.《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2017,(1):56-57.
[2]彭昱忠,元昌安,宁英烈.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新途径[J].Research&ExplorationinLabo-ratory,2016,35(9).
教育改革措施范文2
21世纪是一个人才与技术激烈竞争的时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技术、全方位的人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要求我们的教育培育出更多具有现代素质的高水平人才,而恰恰多媒体教育技术却能够更有效、更快捷、更全面地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但一些社会现状却屡屡不尽人意,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举步维艰。
1.落后的教育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崛起,应运而生的还有私学,传统教育也就开启了它的篇章。传统教育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老师的口头教授与课本相配合。几千年来,教育模式几乎没有变化。直到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迅速崛起,逐步走入了课堂。然而,一些思想较保守的教师仍然固守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另外,一些学生面对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变化无法适应。例如,较大的信息量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压力这些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多媒体教育不能更深入地发展,给其发展增添了阻力。
2.滞后的教育技术设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偏远山区以及落后的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师的教学素质较差,不太了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这些地区往往教学条件较差,一些应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失,使多媒体教学无法正常开展。除了这些,我国的多媒体教育设施水平总体较差,一些先进、前沿的设备并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综合这些滞后的教育技术手段,无疑给教学深化改革带来了困难。
二、教学深化改革措施
1.正确定位教育手段。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技术,都只是教学手段,都是课堂教育的辅助手段,不能忽略课堂真正的主体——学生。如果过分地夸大教学手段的作用,就会忽略了教学主体,反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将教学内容格式化、统一化,不能使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适当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加一些实事政治内容;同时也要“投其所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作相应的教学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更愿意接受课程内容。
2.加强对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讲课期间,尽量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即时地对课件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们可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尝试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一起,丰富课堂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
教育改革措施范文3
关键词:日本;大学;教育;改革;高等人才
日本大学实施教育改革的原因
今年来,虽然日本的大学升学率正在不断攀升,但是愿意念大学的高中生却逐年下降,许多学生会选择在中学毕业后就直接从事社会的工作,而不愿意进入大学接受传统的大学高等教育,日本的大学招生情况极为不妙,成为了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难题。不仅如此,当代的日本年轻人对于自身的发展以及对高等教育的期望都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不同。随着日本社会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年轻人的思想也随之越来越开放,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与老一辈的日本人截然不同,而企业也对高等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导致了大学不得不进行适应时展的教育改革。学生们已经不太喜欢从前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而是更希望痛过实际的项目与课题来锻炼培养出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他们不但追求在大学期间学习到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渴望在大学期间能够锻炼出自己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从前传统的老师单独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育已经得不到当代日本年青一代的认同,他们更加推崇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相比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他们更加倾向于接受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能够到处应用到的知识与常识。
为了满足当今日本社会企业对人才更高的要求,以及青年学生们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大学就一定得进行相应的改革措施,以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其变革的主要方向是积极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应用型人才。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就飞速增长,成为了自主研发高端前沿科学技术的科技强国,在大学教育领域,也从原来不断的借鉴西方的先进教育思想与方案开始,继而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多种高等教育模式,例如高等专门学校与短期大学的成立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创新巨作,日本在高等教育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研发符合国情与本国现实情况的教育模式都收到了全球教育界一致的称赞。大学教育改革的第二项重点就在于要注重开拓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如今全球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合已经成为了如今不可抵挡的大趋势,经济贸易的往来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故大学生们作为高等人才一定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眼光,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日本大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了在新时代培养出符合时展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日本开创了普通的四年制大学、短期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与社会上的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受到社会认可与欢迎的实用型高等人才。具体实施方案是:将大学与企业想合作,培养教育产学相结合的高等人才,使得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再是像从前只是一味地学习专业日理论基础知识,而不关心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与学习,解决了学生们与社会脱轨的棘手问题。通过学校与社会上的企业共同合作的高等人才培养模式,从一些良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学生们中挑选合适的培养对象,让他们加入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为他们提供了真实的将来就业环境,使得他们将在学校习得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和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相结合,今后毕业后就不会难以适应社会上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加快地融入到社会群体中表现出最优秀的自我。其次,日本高等教育尤为关注工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制造业兴国策略是日本一直以来走上致富的强国道路的秘诀,优秀的工业技术人员能够大力推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的技术水平名扬海外,获得荣耀。一般四年制的大学的工科专业、短期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都一直致力于对工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锻炼。由于要培养出优秀的工业技术人才,必须要锻炼其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工业实际运行能力,所以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来为这些学校的工科专业购买所需的实验设备与仪器仪表,并且给予他们做科研或科创项目的资金援助,以便于他们能够在学校既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扎实,并且对各种实验设备与仪器仪表熟练使用,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促进学们对专利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领悟。政府给予大学更多的科研与科创经费,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科创与科研中去,学生们参与了各种科创与科研活动后,对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本专业的自主学习,从而摆脱以往被动的学习心态。另外,众所周知,日本的服务业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非常注重对服务业的发展,因为服务业相比农业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名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国强民富提供快捷的道路。在青年大学生中培养服务型人才就显得极为重要,日本的大学对服务型人才在课堂授课期间不但对他们进行传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更注重教导他们对于社会的了解,知道社会行业的发展现状。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们在大学毕业后更好地踏入社会的服务行业,从事服务的岗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个人的贡献。
总之,日本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时展的特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对大学教育改革的计划,从教材,教师,教学设备,培养模式与策略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革新与开创,使得日本的大学教育更加受到了社会教育界人士以及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与认可,而其培养的年轻大学生们也受到了社会众多企业单位的欢迎,成为了国际教育界一个成功改革的典范。
参考文献
教育改革措施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体育教学 改革措施
一、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一直在我国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体育教学,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中职教育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与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国家相关部门也表示体育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的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是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出来的中职体育教育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中等职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局限性。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1]
二、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导致其在中职学校中的运行和发展得到了限制。关于中职教育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目标设计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是针对刚刚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适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其教育目标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目前来说,中职教育中更注重职业技术的学习,学生和老师基本都一致认为技术的学习才是教育的重点,体育只是技术学习的调味品。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育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体育教学应该强调身体健康第一的理念,促进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学习。但是,很明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并不受重视。因此,为了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改变其体育教学目标。[2]
2.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体育教育的内容决定了体育教育的效果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感兴趣程度。而长期以来,由于体育教育的教育体系不完整,国家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并没有明确全面的规定,这也就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中内容的局限性与单一性。在中职体育教育中,课程安排大多是单调枯燥的,项目单一且学习时间过长。而且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体育课程,如:跆拳道、散打、网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了解很缺乏。同时,由于课程内容趣味性不足,学生上体育课往往缺少积极性,很容易出现逃课旷课现象。
3.师资力量匮乏,教师关于体育教育的观念落后。
在中职体育教育之中,师资力量匮乏是一大难题。首先专业的体育教育人员本来就不足。其次,体育教育项目往往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对各项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本身就是一大难题。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年轻教师比较少,这就导致新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发展,老的教师通常教育理念比较保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课堂缺少趣味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忽视了学生其本身对体育的兴趣。
4.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育的场地器械不足。
体育教育中器材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想成功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就必须有足够的场地与器材的支持。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度较低,因此,在体育器材场地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很大程度的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器材的匮乏又很大程度的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单一,这种恶性循环一直影响这体育教学,另外,体育运动场地的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的进行一些体育想项目,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日常体育运动的时间。
三、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目前各个中职学校中体育教学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因此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势在必行的,经过研究调查,其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中职学校师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3]
中职学校中师生对体育教育的忽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少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更新师生关于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是体育改革的基础。要让师生明白中职学校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还必须促进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进行体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师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2.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中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往往还没有开始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很必要的。教学内容的设立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体育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
师资力量的匮乏是限制中职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应该注意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随时让教师学习新观念、新方法。另外,还需要引进大批的专业人才,因为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要想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必须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因此,要想实现体育教育改革,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四、总结:
体育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虽然体育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现状并不乐观,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要相关部门坚持以正确的教育目标进行体育教学,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职教育体育教学将会的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桂祥.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走向[M];体育科技文献通报.7-8
[2]、董世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3]、胡敬蕾.浅谈兴趣在职专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教育改革措施范文5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调查分析;改革措施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急需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中学教师。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师资的摇篮,应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面,加强师范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突出教师教育的课程之一,是师范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实验技能综合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它在提高学生从教技能,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1]显然,“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
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化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由此可以看出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要改革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中学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验素质和创新的能力。而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高等师范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我们对山东省部分高师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我们对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烟台师范学院、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德州学院、泰安学院、潍坊学院、山东教育学院、菏泽学院、滨州学院、枣庄学院、济宁师范专科学校14所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和教师,就该课程的各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这些院校分布在我省的各个地区,能够反映出我省“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培养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调查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个别电话访谈和部分座谈。
调查内容包括: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验设备及条件、师资情况、教师和学生的实验素质和认识水平、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等方面。
(三)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回收率为88%;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包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高师院校的化学实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师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也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影响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
1.实验课程的独立设课
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便于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验锻炼;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就必须进行单独考试,必然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还可以保证实验学时,防止被理论课挤掉的现象,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设计、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可见,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从调查中可知,有67.8%的院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进行了独立设课,这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教师素质有较大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的师资力量虽然单薄,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从二十多年前多数院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化学教学论教师,到现今都有了专业教师,而且人数正在逐渐增加,33人中高级职称占53.1%,中级职称占25%,初级职称仅占21.9%,博士约占9%,硕士约占25%,说明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3.师生对实验课程比较重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的学生和化学教学论的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调查统计得知,100%的教师和87.8%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在整个高师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作用(见表1)。“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教育功能认可项目调查见表2;实验能力的培养认可项目调查见表3。从表2和表3可以看到,学生对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及设计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表 1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
在整个高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重要(%)
教师
52.2
47.8
0.0
0.0
学生
43.2
44.6
11.0
1.2
表 2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调查问题
教师(%)
学生(%)
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16.7
39.8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73.3
63.6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73.9
74.1
培养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
95.7
71.8
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80
78.7
表 3 实验能力培养认可项目调查统计
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
创新能力(%)
设计能力(%)
教师
93.3
83.3
48.7
80.0
76.7
学生
89.7
72.9
50.6
70.2
81.1
4.授课方式多样化
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教师正在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调查发现,教师授课大多采用引导思考(33.4%)、重点讲解(43.5%)、师生讨论(43.5%)、自主探究(32.6%)等授课方式,这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实验考核较全面
实验考核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及实验技能的有效手段。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师对实验考核采取了多种方式,主要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内容分别见表4和表5。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只采用笔试考核的仅占8.7%。这样的考核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 4 实验平时考核办法
考核内容
课堂提问
操作评价
指出错误
检查实验报告
演示讲解
分数(%)
43.3
70
50.1
76.7
56.7
表 5 实验期末考核办法
考核内容
实验操作
笔试+实验操作
口试+实验操作
笔试+实验操作+口试
笔试
分数(%)
73.9
53.5
26.1
10.5
8.7
(二)影响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
1.师资力量较薄弱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调查问卷看,本学科的师资力量令人担忧:14所院校中,有两所院校有3位化学教学论教师,仅有一所院校有5位,其余院校都是2位或1位。随着每年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本专业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有的学校因师资力量不足,不得不停开实验课。实验教学质量要提高,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而教师整天忙于上课,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资料。研究、改进实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重视不够
从有关教师的访谈中可知,“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在高校普遍不受重视:有32.3%的学校仍没有单独设课;大部分学校安排上课的学时仅为40学时左右,只有两所学校超过50学时,这与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无法比较,那些课程均在80学时以上;有53.3%的教师认为该实验课学时偏少,68.1%的学生选择开设的实验课题数偏少。显然,由于课时少,安排的实验个数少,学生做的实验就少,并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63.3%实验内容是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却很少,使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3.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
实验室是师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由于实验室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教师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所以有71.3%的学生反映实验室平时不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不开放,就不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不能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选做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不能使那些对实验研究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使那些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到实验室寻求解决。由此可见,实验室不开放,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不利的,从而影响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4.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
许多大学生仍习惯于死记硬背,机械学习,做实验时往往是“照方抓药”,仅仅是完成实验任务而已,不愿进行实验的改进与探究。42.7%的学生没做过探究性实验,55.4%的学生没有自行设计过实验,仅有44.1%的师范生在实验课以外偶尔设计过实验,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知之甚少,实验研究能力较差,毕业后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或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缺乏实验教学评价措施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对实验课几乎没有什么评价措施与指标,教学质量高低不分,奖罚不明,教师仅凭自己的责任心来指导实验。大多数教师只按照书本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课外较先进的方法或实验的多个研究方案几乎不探索研究,不向学生介绍,对所教的知识很少拓宽创新,使学生得不到有关实验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方法,导致某些学生遇到实验问题时,束手无策,缺乏应对措施。
四、改革措施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虽然有所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不完善的方面,甚至还存在某些弊端。下面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就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学教师是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高师院校应重视师范生即未来中学教师科学素质的培养。要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高师院校就必须建立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院校仅有1~2位化学教学论专业教师,这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师范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各院校应重视这门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发挥整体功能,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设置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尤为突出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突出教师教育的实验课程之一,应该得到重视。但目前仍有部分学校没有单独设课,大部分学校安排课时数偏少。要跟上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就应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改革,进行独立设课,增加课时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便于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才能开出更多的实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验锻炼,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设计、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主要是讲授法即“应答式”“填鸭式”方法为主,侧重于教师的传授,学生消极的接收,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实验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违背了教学规律,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法、自学指导法、发现法、问题讨论法等方法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也应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中。
(四)增强实验内容的探究性
科学探究是我国新课改的一个重点、亮点,改革后的课程强化了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作为即将走上中学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更应具有探究能力。目前,师范生所做的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探究性实验较少,这极大地影响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中,增强实验内容的探究性是培养师范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探究的内容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教学讲演实验的探究,等等。[1]在这些内容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师范生的探究能力。
(五)增设实验改进和实验设计的内容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创新之一是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研究者(不再仅仅是执行者)。[3]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实验并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演示时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分析问题,并不断改进和设计实验。对实验的改进和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应该选入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难度较大的典型实验,训练学生改进实验的能力:选一些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此来改变目前学生实验研究能力较差的状况。
(六)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4]这种评价观直接影响着“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实验课程是一门学生显性的实践活动课程,任何单一评价方式的结果都不利于指导教学。因此,实验课程评价既要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显性的外部成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与内在情感。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中,应当使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5]平时考核内容包括预习报告、问题讨论、模拟试教、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纪律卫生和合作情况等;期末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创新、问题答辩、环保处理等。评价方式要改变过去完全由教师评价的方式,而采用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全面评价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验过程的实效性,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
面对新时代对创新性教师的需求和挑战,创新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形态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未来化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地培养功能和学科的优势,高师院校理科教育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中学教师,从而开创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熊言林,江家发,阎蒙钢,等.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尝试[J].化学教育.2006,27(1):42,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李远蓉,李凤艳,卢一卉.构建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内容体系的新思路[J].化学教育.2006,27(1):45.
[4]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育改革措施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改革;举措
贯彻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三年来,我们在认真学习解读《纲要》后发现,新《纲要》提倡的是:“开放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合作教育”、“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终身教育”等先进的教育观念。这与旧的教育思想和旧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强烈的撞击。笔者所在的全州县城关完全小学幼儿园在实施《纲要》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探讨、实践、总结经验,摸索出几项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新举措,并为教师、家长、孩子们所认可,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园的具体做法:
一、打破集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分组教学活动
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过程只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机械记忆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的集中课堂教学模式已为广大教师学生所接受,幼儿园也不例外。而现代先进的幼教观念提倡的是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观察、尝试、体验、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课程改革就是要寻找一条更适应幼儿发展的新路子。打破集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分组教学活动就首当其冲地成了我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措施。
结合目前经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首先在幼儿一日的作息时间上作了一些改动,把过去的晨区活动时间从8:00分延长到9:15分,让教师们更好地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分组教学活动。两位配班教师共同协商,为每周分组教学活动选择内容,把一些无法在主题活动中整合的知识、需要巩固练习的知识技能、操作活动等,统统可以放在分组教学活动中进行,如:计算教学活动,以小班“一和许多、一样多”为例。在晨区众多活动中设一组(约5~6人)进行“一和许多、一样多”的教学活动,给幼儿提供上些活动材料(够5~6人用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一和许多、一样多”的区分和比较,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掌握,可以让他离开去其它区活动,(掌握一个离开一个)。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继续辅导,直到其掌握为止。这样既不浪费能力强的孩子参加其他活动的时间,也不会因幼儿园太多教师无法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再如:手式活动——折纸,教师和幼儿坐在一起给他们讲解、示范折法,教幼儿如何看折纸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尝试着折,这样可经让幼儿看得更清楚,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辅导幼儿,避免了以往手工活动中多数幼儿不会折,常常离开座位跑到教师身边,要求教或帮他折,教师身边围了一大群的幼儿,那些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不敢到教师身边,时常会被教师遗忘,而得不到辅导。
二、经年段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改教研活动
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实质就是要落实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开展教改教研活动是落实教育行为改变的具体做法。教师们通过学习、观摩、讲座、实践、交流等方法来转变观念,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市级、园级公开观摩活动
1.市级公开观摩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由教研组长等审阅教案,然后进行预教,选出优秀的课题作为市级公开课(以主题和课改内容为主)教师机会平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园内公开观摩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报名参加市级公开课的教师可不上园内公开课),按照园内公开课安排的时间进行(以主题活动和课改内容为主)按本班教学进度进行,组织全园教师听课并进行评析。
(二)业务学习
1.以讨论问题的形式为主。问题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对课改教研某方面的不理解等问题由教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提出,并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讨论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文章交流与推广。改变以往学习时念文章的做法,由每位教师自学去选择有关教研、课改经验、教育技能、教师先进事迹等方面的文章学习,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说说自己的的心得,可取之处,并推荐难同事。
3.讲座
(1)外出学习的教师回园以后要向全园教师介绍学习的心得体会,并把有关内容向教师们进行讲座。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讲座(光盘)。以往我们的做法是集中教师具体看光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现改为分别由一位教师个人看光盘(VCD)做笔记,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对年段教师进行讲座。
三、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根据新的教育观念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挖掘和有效利用纪念日的教育价值,将会对幼儿的社会学习和社会化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我园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一)儿童安全教育日活动
3月27日是儿童安全教育日,我园组织师生走上街头,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展出了生活中基本安全常识图,安全标志图,伊拉克儿童面临的空难图片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儿童具备初步的责任感,既关心自己,又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二)世界地球日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抓住了这一教育的有利契机,组织部分幼儿上街,开展了以“让地球充满生机”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活动目的旨在让大家认识环境保护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培养幼儿关注社会,关心环保的意识。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表达了热爱地球母亲,渴望优美环境的美好愿望。
(三)世界环境日活动
6月5日是世界宣传环境日,我园组织大班的部分幼儿上街宣传,分发环保倡议书、现场作画、还进行了由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服装,进行了“时装秀”表演。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四、充分利用就近资源,自然资源、家庭资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和家庭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亲子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和信任,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关爱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家长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利资源。因此,我们开展了多项由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
1.春游、秋游的野外亲子活动。根据季节的特征,组织由家长参与的春游、秋游活动。我们采用自愿报名参加的形式,利用周末家长休息时间,老师、家长领着孩子到野外的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秘密,秋天的果实。感受不同季节带给大自然中树木、花、草以及农作物的不同变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不同叶子的种类,数量和颜色,认识落叶,树和常绿树以及常见树木的名称等等,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奔跑,无不欢呼雀跃,大自然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而且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课堂,置身于大自然中幼儿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认识季节的这一教学内容。孩子们在观察、感受、体验、探索过程中,自然的、轻松的、愉快的接受了。野外亲子活动家长为老师解决了与孩子密切交流、平等合作、增进感情的机会。
2.参观军营的亲子活动。参观军营的亲子活动是由家长建议的,家长们觉得现在的孩子娇气、霸道、不听指挥、不守纪律、不收拾东西、依赖性强、做事拖拉,有必要到部队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感受。我们觉得这是一次利用地方资源、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服务的好机会。于是,家长主动为我们联系好车子、地点、中餐等事宜,到连队武警战士联欢,还参观了战士们整齐干净的宿舍,观看了战士们叠被子(豆腐块)表演、队列表演、武术表演。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叔叔纪律严明、行动迅速、听从指挥、认真学习、安静进餐的好习惯,珍惜粮食的好品质。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学做的情感。
3.亲子活动比赛。在“六一”儿童节前亲子活动比赛,分年段进行,老师把比赛项目分布后,家长孩子回家商量,以家庭为单位,自愿选择项目和自愿报名,报名后,家长和孩子在家要经常练习,协调配合。这一活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融洽关系,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合作能力。
(二)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助教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产生的新的教学活动,它有利地促进课改的不断深入,是课改行之有效的有利资源。
1.走出去的家长助教活动。利用家长的工作单位,职业特长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服务。如:小(1)班参观奶牛场的家长助教活动。小(1)班豆豆孩子的家长在吴家塘奶牛场工作,老师与之商量想到奶牛场参观,家长十分热情的答应了。在参观过程中助教家长给孩子介绍了奶牛的食物,最喜欢吃的东西,如何挤奶,还特意为孩子们安排了参观全自动化挤奶的过程。这一助教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整个参观过程,生动有趣,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