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增产增收”为主题,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构建新型畜牧业科技推广机制。逐步建立科技人员服务到场、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畜牧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活动目标

1、组织畜牧系统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农村联系养殖场户,根据农民对畜牧业科技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建成养殖示范场户,并辐射带动周边的养殖场户。

2、示范场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场入户率达到100%,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

3、引导养殖场户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探索和建立不同产业科技入场入户的有效途径与模式。

4、建立科技人员服务到场、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畜牧业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及工作要求

(一)集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3月8日—19日为集中活动时间。活动期间,组织和动员各单位开展以培训班为主要形式的各类送科技下乡活动,解决养殖场户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新品种、新技术。集中活动期间,在每处镇至少举办1期科技培训班,按照科技下乡暨生态养猪技术专家组责任分工进行指导培训(见附件1),培训计划由各相关科室、站所提供,并将培训计划表(见附件2)报生产科。

(二)深入开展科技人员联户活动。组织畜牧系统所有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联系养殖场户,通过上门服务,解决所联系养殖场户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广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为养殖场户提前信息、良种、规划、建场、市场预测,产中饲养、管理、投药、喂料、防疫、疫病诊治、品种改良,产后产品加工、销售等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养殖场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在全市建成在设施、品种、规模、粪污处理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的养殖示范场户。

局属业务科室、站所至少联系1个镇(街道)(附件3),科室、站所内科技人员原则上从本单位所联系的镇(街道)区域内选择规模养殖场(户),每名科技人员要与2处养殖场户(小区)结成对子(填写附件4,并于3月18日报生产科)。科技人员每年至少到场户现场指导4次以上,至少为场户解决1-2个生产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并填写“科技人员技术指导方案落实情况表”(见附件5,于5月末和11月末报生产科)。

(三)启动2012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通过对养殖场户系统培训和现场指导,使受训农民成为我市现代畜牧业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农民科技培训要求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一年内一镇(街道)不得少于1次,每次授课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农民培训总量一年内不得低于300人次。

(四)以项目实施为活动载体。紧密结合目前全市正在实施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奶牛生猪良种补贴、发酵床生态养猪场改造等项目,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进场入户。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送科技下乡活动是畜牧兽医系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成立由局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把送科技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构建长效机制。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大力营造送科技下乡和农民学习运用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设以技术指导单位为龙头,畜牧业科技人员为主力,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科技示范场为基点的新型畜牧业科技入户服务网络,构建科技入户长效机制。

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文2

工作总结

忻府区10万农户,33万多农业人口,是忻州市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2004~2005年度我区实施的以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专业、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专业和温室蔬菜大棚高产种植技术专业为培训内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省农业厅,把2004年度的“山西省农业科技下乡入户工程启动仪式”放在了我区奶牛养殖业发达的义井乡真檀村举行,这不仅是对我区农业部门的高度信任、对全区农业科普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区乃至全忻州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促进。自承担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二00四年~二00五年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版权所有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阎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未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来、区团委书记李文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建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山西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04年冬2005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200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05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有关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05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05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⑴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⑵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3)玉米品种优化技术(4)玉米化控技术(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奶牛高产养殖技术、:(1)奶牛品种改良(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3)奶牛高产养殖(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版权所有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曹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04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文3

报来《省县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悉。根据项目评估单位中国扶贫发展中心评估认为“项目建设方案、工艺技术方案可行,经济效益分析基本合理”。“项目总体上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设计合理,提出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可行,能够起到一定的科技扶贫效果”的评估意见。经我局审查,项目文本按照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的评估建议及我局的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原则同意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地点、规模以及项目组织管理等内容。项目批复如下:

一、项目建设地点及项目扶持对象

项目建设地点为县街子镇。项目直接带动肉牛养殖户300户,其中街子镇塘坊村50户、三立方村135户、牙门曲乎村25户、团结村50户、查汗都斯乡新建村40户。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良种母牛引进、配种室和青贮窖建设、配种器械购置、良种牛冻精购置及种植、养殖户相关实用技术培训等内容。

1、良种母牛引进

引进规模:引进西门塔尔良种母牛200头,与企业已引进的100头母牛,形成繁殖母牛300头的良种牛繁育规模。

2、配种室和青贮窖建设

新建砖混结构配种室3间、60平方米;新建砖混结构青贮窖1000立方米。

3、冻精购置

根据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规模,购买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2000支。

4、设备购置

购置配种器械2套42台(件)(见附表1)

5、技术培训

培训养殖户、饲草种植户480人,为每户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主要培训内容:肉牛饲养管理技术、饲料配方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秸秆氨化技术、青饲料调制技术、饲草种植、收割、晾晒等培训内容。

三、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258.95万元,其中:

1、项目建设投资

项目建设投资227.5万元。其中,新品种引进及技术培训等194万元,仪器设备购置4万元,土建工程2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8.5万元。

2、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根据养殖业特点,项目流动资金包括饲草费、精料费、配种费、防疫费、水电费和饲养设施使用维护费等,按年最低周转天数120天估算,需流动资金31.45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58.95万元,其中:科技扶贫项目资金15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08.95万元。科技扶贫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西门塔尔良种母牛132万元,购置细管冻精2万元,农民技术培训补助12万元,配种器械购置4万元。(详见附表2)

四、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年月─年月

五、项目目标效益

项目建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龙头企业统一组织带动下,采用引进、繁育优良品种牛和杂交改良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改良项目区当地低产牛种,提高项目区肉牛生产良种化率。通过肉牛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对项目户进行养殖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增效、贫困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把项目区建成良种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对周边地区的肉牛养殖业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项目建成后,繁育基地将存栏牛500头,其中能繁母牛300头,育成牛及后备牛200头。每年为项目户提供良种母牛105头。项目直接带动养殖户300户,实现项目户户均2头西门塔尔纯种繁殖母牛,1头杂交改良母牛的良种化生产规模。项目户户均实现纯收入6876元,人均1375元。间接带动项目区农户发展饲草种植业,进一步优化当地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化生产。

六、项目建设运行机制

县扶贫办为项目建设管理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为县白驼清真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组织运作,带动项目区养殖户参与完成项目实施。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采用“订单农业”的经营形式,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契约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期,300户项目户通过带动企业以低廉的价格(1500元/头)每户得到1头良种母犊牛,采用“以牛换牛”的形式,由企业为每农户提供10月龄良种母犊牛1头,农户给企业返还13-15月龄架子牛1头,供企业育肥后出售。使300户项目户达到户均2头西门塔尔纯种繁殖母牛的生产规模。同时通过推广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技术,对项目区农户现有的生产母牛实施级进杂交改良,提高其生产性能。企业负责对项目户饲养的牛进行疫病防治、饲养方法培训、配种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形成企业和农户双双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

七、要求

(一)地、县扶贫办要认真履行项目管理职责,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实行财务报帐制。要统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监督工程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保证项目按既定的目标持续、高效发挥效益。

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文4

县先后被确立为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实施工作中,近年来。通过强化领导、强化管理、宣传学习、强化宣传,走出了一条生猪养殖科学发展之路。年被省政府评为“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先进单位“

为顺利推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提供保证

一、强化领导。

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科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一是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管理和监督,以及项目工作进度检查、总结和验收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监督、技术指导、财务管理三个工作小组,为“生猪良种补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制定切实可行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项目实施要求,出台了XX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对供精单位招标、技术培训、组织管理、补贴范围、收费规范、督查验收、资金拨付等方面作了详细明确规定,使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对我县的畜牧科技人员采取“一对一“方式联系供精单位,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督促工作。依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分工、明确职责,全县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落实一级的工作格局。

为顺利推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二、强化管理。

县畜牧水产局和县财政局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随机抽查,一是强化动态管理。对12家供精单位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对供精站规范化建设、公猪生产利用的质量管理、项目资金补贴兑现情况、人工授精台帐、人工授精收费单管理等方面的监管。二是强化台帐管理。要求人工授精台帐要有畜主签名并按手印、填写联系电话。并填写能繁母猪配种卡,配种卡上注明最高配种收费规范和畜主签名,确保养殖户真正受益。三是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项目补贴资金的发放坚持多配多补、少配少补、不配不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制定收费和服务收费标准,并严格按制定的规范执行,实行两费分离。一旦发现有不按项目规定操作的现象,经查实后,一律取消项目资格。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金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置,以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为顺利推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增强动力

三、强化学习。

县从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入手,为把生猪品种改良工作落实到畜牧生产发展一线。加大对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工作力度,提高人工授精水平,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证。一是培训学习。县从基层动物防疫站、村级动物防疫员中挑选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防疫员,进行统一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了5期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参与培训的人员近120人。经严格考试考核合格后,有40位同志择优聘请为人工授精员,统一持证上岗。二是取经“学习。县两次组织人工授精技术员到省级畜禽规范化创建示范场XX县松艳农业生态发展园参观学习,相互交流,交流互动中提升人工受精员的技术技能。三是比武“学习。为整体提升人工授精员的技术技能,年举办了两次人工授精技术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强抓学习,提升技术技能,使人工授精员能为广大的养殖农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文5

一、优化履职促发展

(一)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明显。一是产业发展高起点。2013年以来,我局重点实施四产业、四工程、四园区、一基地发展战略,依托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强农惠农富农项目,在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双带动下,通过采取独具特色庭院经济式、集中联片式和联建入园式、生猪150自繁自养模式、林下养殖12233模式、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参与、农户入驻、公司代养的大园区、小业主和六统一、一保证等发展机制,全县已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个、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引入、培植金富农业、双佳现代、鼎望食品等龙头企业7个,新塘林下、垚垚珍禽、勇富禽业、建峰等畜牧专合组织达到37个,规模养殖场入专合社达到2912户,入驻率占规模养殖场的73﹪。创建无公害畜产品14个、有机畜产品2个。二是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成导向。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产村相融、种养结合,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星级养殖场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已创建星级养殖场300家。以两分三池一利用、有机肥生产等方式,通过猪+沼+果(蔬、种植)种养模式,粪污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推进双佳现代农业等28家规模养殖场(小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4个挂牌养殖企业的污染限期整治。

(二)动物疫病综合防制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有效引导稳定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推行村聘村用村管,并通过专题培训、选送高校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综合素质,建成体系健全、技能精湛的动物防疫力量,狠抓动物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与疫情和流行病学监测,全县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每年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已实现连续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真空。以畜产品安全0事故、动物卫生执法0错案、行政复议案件0申诉、监督管理全覆盖、执法培训合格率100﹪为目标推动标准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以普法宣教盲区‘0’、案件查处错案‘0’、群众权益错位‘0’、法治培训合格‘100﹪’、执法监管覆盖‘100﹪’为目标推进法治畜牧五深入(法治深入基层站,服务管理标准化;法治深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规范化;法治深入专合组织,养殖发展优质化;法治深入农户,安全意识常态化;法治深入屠宰场点,加工经营自律化),采取不定期全面检查和突击抽查方式,以瘦肉精为重点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杜绝了违禁药物添加行为发生。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五书制度,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加强对病死畜禽五不一处理的监管,有效减少了病死畜禽的胡乱抛弃等行为的发生,有力保障动物卫生安全与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密切群众优作风

(一)群教活动显实效。根据走基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带头七进、四走访,广泛征求意见与自查互评相结合,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整改情况、制度建设进度,通过各类会议(局务会、党小组会、工作例会等)、政务公开栏、局域网公开,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对整改落实情况的民意测评,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班子整改事项共10个,已完成整改5个,其余5个为长期坚持事项;班子成员整改事项共38个,已完成整改16个,其余22个为长期坚持事项;制度计划34个,已制定并贯彻执行。通过整改落实,我局2014年会议比2013年精简10﹪;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减少87﹪;调整清理多占办公用房112.3㎡;压缩三公经费1534元;班子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增多,凝聚力和团结协作、和谐共事意识进一步增强;局机关办事流程简化公开和行政权力全面公开,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工作效能明显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二)阳光行动优管理。经全面梳理,我局行政权力共253项:其中行政审批(行政许可)8项;行政处罚213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强制17项;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14项。我局完善了行政权力目录,编制了权力清单,制作了股室(站)工作手册和办理审批流程图、动物检疫执法自由裁量标准,在单位党务政务公示栏、腾讯(新浪)官方微博、市公众信息网、县电子政务大厅公示公开。凡法律法规规定及上级业务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服务大厅受理、审核、核准、发证均在畜牧局窗口完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实现审批与监管相对分离。2013年以来未接到一起关于行政审批服务的投诉。

三、追本溯源明症结

(一)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偏大,待遇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防疫的效果和质量。个别官方兽医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业务水平不高。

(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承担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与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诸多繁重业务,无办案经费、执法车辆、专职执法人员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同时,个别镇畜牧兽医站存在被动执法的情况,对服务管理对象没有达到全覆盖监管,造成一些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力查处,部分地方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程序落实不到位,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较为突出隐患。

(三)养殖污染治理滞缓。2013年以来,我县畜牧业发展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养殖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养殖业投入大,风险高,受市场行情和疫病双重风险影响,畜牧养殖效益极不稳定,养殖业主对面源污染整治的认识和投入不到位,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和减排任务与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土地制约影响发展。受工业经济发展影响,目前,我县境内现有存量土地都属于基本农田,发展设施农业特别是兴建规模养殖场圈舍和管理用地几乎没有可用土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畜牧经济发展。

(五)财政资金压力较大。由于本级财政困难,近年来,县本级财政投入畜牧经济发展的资金相当有限,而有些国家补助资金也迟迟不能兑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投入的积极性。

(六)技术推广覆盖面不宽。每年按计划举办各类养殖培训,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对象都是以规模养殖户为主,对规模以下养殖场的培训力度不够。在走访调研中,群众反映最多的还是缺防疫、养殖技术。

四、理清思路强整改

(一)健全机制,夯实队伍。动员部分年轻返乡农民工加入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积极争取各级支持,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尽快制订《县官方兽医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和查处官方兽医的违规行为,不定期开展培训和业务技能测试,继续开展行业业务技能大比武,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政治硬、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二)规范监管,常态严抓。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以联合执法助推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局纪检组、督查督办室不定期开展督查督办,实行突击检查和日常例行检查相结合,规范服务管理对象的生产经营行为,依法查处涉牧违法行为;同时,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变被动执法为主动出击,规范执法,适时公开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畅通、举报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厉打击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吃、拿、卡、要行为。

(三)综合利用,生态发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消除认识误区,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二是在现代畜牧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把污染整治作为重点,在产业基地选址、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体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按照畜-沼-农(林、果)模式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技术相关要求,建好、用好、管好三池(沼气池或化粪池、污水沉淀池、干粪储存池),严格执行养殖场舍与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三同时原则。

(四)积极协调,科学规划。强化与国土等部门协调,利用国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契机,把不适宜种植业发展的二、三台土和效益低下的望天田、撂荒地从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为设施农业发展预留空间。

(五)全力争取,严格政策。一是跑部进厅,积极争取省以上国家项目的支持,缓解本级财政压力;二是严格按照国家项目政策,加大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力度,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兑现。

(六)多位一体,技术落地。一是制作养殖与动物防疫技术手册(宣传单、明白纸),扎实开展畜牧科技5511推广活动,利用业务工作开展、走访调研、科技三下乡等方式,加强新技术新品种宣传推广。二是利用村村响、新农通、走进乡村、政风行风热线等实时宣传养殖新技术、预警动物疫病流行趋势。三是广泛征求、制定年度畜牧培训方案并全面公示,让有技术渴求的群众充分知晓并及时参加培训。充分发挥各镇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桥头堡作用,以镇村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养殖实用技术培训。

五、合理建议推发展

(一)涉牧项目整合要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畜牧项目基本都是国家惠农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时就要求直接到农户,而国家政策、补助标准在网上都是很明确的,养殖户都全面清楚。建议县上在研究项目整合时,一是要充分考虑整合项目实施区域是否能够容纳畜牧业、是否有业主实施;二是要考虑专项资金用途,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不得挪作他用;三是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兑付财政补助资金,避免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放宽土地使用政策。一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进一步增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对自身土地(或流转土地)用于畜牧业的使用权和调配权,将畜禽养殖用地和动物屠宰、加工、仓储、办公等畜牧业相关用地纳入农业用地管理,在非禁养区、限养区和基本农田保护性耕地内,采取灵活政策,在当地土地满足畜牧业纳污能力的基础上,鼓励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二是重新划定和调整永久性基本农田范围,将土壤瘠薄、水源奇缺、种植成本高、产出低的二(三)台土、望天田从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作为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用地或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用地。

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范文6

一、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充分发挥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作用,加强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排查,继续落实日排查报告制度。加强消毒灭源,积极指导养殖场(户)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改造升级。助力生猪稳产保供,加强对养殖场(户)生猪复养技术指导,做好复养前养殖场(户)综合评估,积极开展实验室检测。组织开展对养殖场(户)的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宣传推介成功防控经验、复养关键技术、恢复发展的好做法。严格疫情报告与核查,防止瞒报漏报,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科学开展疫情处置,做好善后工作。

(二)做好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一是科学制订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继续推行“散养户春秋季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按程序实施免疫”的防疫机制,确保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防疫消毒面积100%。二是加强免疫技术培训。在春、秋季集中免疫前,各村要及时组织防疫人员及养殖场驻场免疫人员进行免疫操作技术培训,确保免疫操作规范;同时严格按规定运输、贮藏和使用疫苗,建立免疫档案,确保疫苗有效使用率80%以上。三是强化督导和免疫抗体监测。镇农牧站对强制免疫等防控重点工作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反馈,提出解决方案,积极配合处理,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的各项部署,积极进行宣传,做好畜牧兽医人员及畜禽养殖场人员自身防护和畜禽生产生活环境消毒,切实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和有效供给。督促养殖场(点)常态化推进员工疫情防控、环境消毒、防控知识宣传、防控物资准备等方面工作,确保畜禽养殖场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加强布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控。一是做好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以村为单位,推进布病、结核病“两病”净化场、净化区建设。做好布病净化方案,重点做好羊场布病监测,监测面要达100%,布病阳性畜依法严格实施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阳性场监管,逐步达到净化标准;做好犬只模底调查和狂大病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大犬只免疫抗体监测力度,及时开展免疫效果评价。二是分类指导开展猪1型链球菌病、圆环病毒病、猪丹毒、牛出败、羊痘等常见疫病的免疫工作。

(五)抓好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调工作。科学制定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合理调整定点监测点,进一步优化监测区域布局。严格按照“五结合”原则,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的定点监测、日常监测、集中监测,继续加大监测采样的数量,确保场点选择的科学性,提高监测抽样的代表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持续开展非洲猪瘟和人畜共患病等病种的专项监测和紧急监测。定期召开疫情分析评估会议,加强监测流调结果的分析、应用,促进乡(镇)间信息共享,科学研判主要动物疫病流行态势,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为防控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收集、及时规范报送监测流调信息,着力开展追踪调查工作。

(六)强化疫情报告与核查。严格规范疫情报告。进一步健镇、村、组三级疫情报告网络,确保疫情早发现,并及时按规定程序上报。严格核查疫情,对收到的疫情举报线索,要及时核查,做到件件有记录、有枝查、有反馈、有建档。果断处置疫情。一旦发现提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处置,同时做好善后工作。

二、着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一要完善机构队伍,夯实体系基础。做好村级动物防疫技术人员业务操作技能培水平,着重优化村级防疫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保障村级防疫人员的待遇,保证基层防疫队伍的稳定性。二要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良性运转。加强对基层兽医业务工作指导,建立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基层防疫队伍,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调动和激发基层人员投身于动物防疫事业的积极性。

(二)加强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快实验室考核达标建设,规范执行兽医实验室质量

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全力确保实验室规范有序运行和无生物安全事故发生。适时开展检测技术和生物安全培训,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提高检测数据准确性。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提升检测效率。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确保突发疫情时,能及时、统一、合理调配、正常使用。加强应急值守,充实应急队伍人员,确保发生疫情时能迅速反应,有效应对,积极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动物疫情的处置能力。严格疫情报告程序,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规范报告疫情。一旦出现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规范处置。

(四)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邀请专家、教授等以课堂授课、现场操作等方式,层层开展免疫、诊断、采样、检测等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基层防疫人员业务技能。镇主要对村、养殖场兽医等防疫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基层防疫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培训。

三、其它重点工作

(一)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净化。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非洲猪盘区域净化工作,大力鼓励创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村建设。以种畜禽场和大型养猪场为重点,优先净化垂直传播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推进规模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