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社区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社区工作总结

城市社区工作总结范文1

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针对性、透明性公开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四项原则。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可以建立应届大学生参加社区工作、作为报考公务员必要经历的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定期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作为提拔晋升必要经历制度;建立“社工俱乐部”或“社工之家”“社工论坛”网页;建立经济待遇与工作年限和考核挂钩机制;建立基层政府与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促进和谐的优势与作用。

关键词: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

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究的通知》(民办函〔2008〕34号)精神,本课题组申报了自选课题《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社工关怀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立项后,我们在已有的前期调研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五种类型的调查。1、基本情况调查;2、问卷调查;3、个案访谈;4、座谈会;5、跟踪调查。

通过全面调查,掌握了系统的定量数据和资料。在现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理论,对构建社区工作者关怀机制的现状、社区工作者基本情况、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进行了多视角的剖析与研究,并提出构建社区工作者关怀机制的路径新选择,形成了《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社工关怀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报告。

一、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和激励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存在着四个矛盾:其一,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低,而街道和政府有关部门布置给他们的工作过于繁杂,工作负担过重。其二,既要满足上级对工作的要求,又要令居民满意,两者有时难以兼顾。其三,经济和社会地位低,而居民对他们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高,处境较为尴尬。其四,心里觉得工作有价值有意义,而自身所处的地位较低,导致竞聘时态度积极,上岗后工作消极状况的出现。

以上矛盾的产生固然有众多的原因,但关怀和激励机制的阙失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普遍开始重视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并且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提高了,个别地方还开展了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培训活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形成一个长效性的、完善的关怀激励机制。

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普遍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本课题组对14个省(直辖市)民政网站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4个省(直辖市)民政网站有“民政论坛”栏目,但均没有设“社工论坛”专栏。全国唯一的社工论坛在国家民政部网站上。在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的工作总结等文献中,均未发现有关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及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了解到,政府人员虽然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辛苦等,但对解决这些问题重视不够,重视较多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能不能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

3、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不适应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关怀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近年来,开始注重党内关怀机制建设;在和谐社区建设方面,也有学者关注对居民的人文关怀问题。但是,对社区工作人员关怀和激励研究的人很少,也很迟,并且还处在不系统不成熟的探索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工作人员属于弱势群体。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帮助指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突出问题。

二、社区工作人员基本现状、心理需求、思想动态等调查资料的要点解析

1、来源与构成

愿意做社区工作的,大都属于就业困难群体,也就是弱势群体。企业下岗人员、个体户、打工者、找不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是社区工作者主要来源。在564名社区工作者的简历中,下岗分流人员占42.74%,个体户或打工者占20.03%,大中专毕业生占22.22%,还有少数的军嫂、单位抽派人员。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一)

项目

类别

数字

比例

项目

类别

数字

比例

下岗分流

241人

42.74%

2年以下

81人

14.28%

个体打工

113人

20.03%

3—7年

386人

68.57%

大中专生

125人

22.22%

8年以上

97人

17.14%

其他

85人

15.07%

性别

40人

7.09%

169人

30.02%

524人

92.01%

395人

74.08%

年龄状况

20岁以下

51人

9.09%

治面貌

党员

172人

30.55%

21-40岁

359人

63.6%

非党员

392人

69.45%

41岁以上

154人

27.3%

递交申请

105人

26.90%

平均年龄

38岁

未写申请

287人

77.10%

文化状况

本科(在读)

47人

8.32%

大专(在读)

329人

58.33%

中专(高中)

188人

33.33%

性别比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在月工资(补贴)平均不足600元的地区,性别比严重失衡。男性只占7.09%,女性则高达92.01%,缺乏性别上的优势互补;而月工资(补贴)平均800元的地区,男性为69.54%,女性为30.46%,这个性别比就较为合理了。

2、整体素质和经济生活状况

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较高的,基本符合居委会建设要求。有68.57%的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66.65%的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5.71%的人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有30.02%的人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这是和谐社区建设极有利的优势。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对入党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党员占30.55%,而非党员高达69.45%。非党员中递交入党申请的只占26.90%。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二)

月工资或补贴(元)

配偶职业

500—799

800—1000

平均

工人

企业

职员

机关事

业人员

其他

528人

36人

630元

149人

132人

117人

67人

93.62%

6.38%

26.47%

23.52%

20.58%

11.76%

家庭月收入(元)

家庭人均生活费

月工资(补贴)期望额

2000元下

2000—

3000

3000元上

最低

最高

最低

最高

87户

262户

116户

365元

1520元

1000元

1500元

18.75%

56.25%

25.03%

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接近于当地雇拥劳动的最低工资,普遍依赖于配偶的收入而生活。月平均工资(补贴)为630元人民币,只占当地在职人员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多,相当于当地超市营业员的工资。

配偶的收入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柱,主要是工人、企业职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18.75%,2000—3000元之间的占56.25%,3000元以上的占25.03%。家庭人均生活费最高的是1520元,最低的只有365元。综合分析,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基本处在当地社会中等偏低的状态。这种生活上对配偶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社区工作人员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

一方面经济待遇低,另一方面工作负担又过于繁杂。社区工作人员不但要在办公室内接待各种来访,每天还要上门服务、入户进行信息调查,居民档案、各种信息资料等都由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干不完的活”“没早没晚”“没有节假日”“没有规律性”。[①]以淮南市为例,社区工作人员数与居民数之比为526﹕1。在这样一个比例面前,社区居委会确实难以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精力都用在尽力完成政府布置的工作上了。

3、工作态度、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三)

问题

选项

答题

比例

问题

选项

答题

比例

工作

热爱

程度

很热爱

73人

13.04%

工作

中常

有的

情绪

愉快

416人

73.91%

较热爱

343人

60.87%

郁闷

465人

82.61%

不好说

98人

17.39%

生气

196人

34.78%

不太热爱

49人

8.69%

焦虑

172人

30.43%

很不热爱

厌烦

73人

13.04%

工作

理想

程度

理想

74人

13.04%

愿意

替换

工作

小学教师

433人

76.92%

不好说

417人

73.92%

公司白领

217人

38.46%

不理想

73人

13.04%

街道职员

87人

15.38%

工资

满意

程度

很不满意

491人

86.99%

大堂经理

43人

7.69%

较不满意

49人

8.72%

营业员

有些满意

24人

4.29%

满意

社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是较高的。在对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调查中,对本职工作很热爱、较热爱的占73.91%,说明大多数对本职工作有热情和工作责任心。但是,一个严重的事实是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工作。有86.94%的人对本职工作不好说、不理想,有86.99%的人对经济待遇很不满意。热爱程度和理想满意程度存在着极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必然会导致心理冲突和心理纠结,有“鸡肋”感受,从而徘徊在矛盾之中。

社区工作人员普遍有自卑感和“相对剥夺感”。“工资低,不能自立。”“居民冷嘲热讽,甚至辱骂、殴打。”在工作中经常受到的委屈有:“居民不理解,领导不了解”;“居民把怨恨发到我们身上”;“工作难度大、忙人,但体现不出成绩和效果,得不到认可”;“领导不能体会我们工作的辛苦”。[②]等等。

从情绪上看,也有一个矛盾现象。在工作中有愉快情绪的占73.91%,郁闷情绪的占82.61%,生气情绪的占34.78%,焦虑情绪的占30.43%,厌烦情绪的占13.04%。良性情绪和不良情绪同时高程度并存,说明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多种不良情绪同时存在,比例高达30.43%,说明他们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社区工作人员们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既合理又现实,使调查人员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可敬、可同情之处。经济待遇上,他们期望达到1000—1500元,仍然是低于当地在职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知识更新上,希望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技巧、电脑、心理辅导、居民服务、人际交流与沟通、业余娱乐等知识。对政府和领导,“希望真心体谅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不要老是批评。”另外,还提出了“增强协作”“统一口径”“有法必依,让遵纪守法居民看到法治的公平”[③]等等非常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四)

按理想程度给右边职业排序

小学教师

①小学教师

左边是排序结果

居委会

②公司白领

护士

③街道办事员

营业员

④大堂经理

大堂经理

⑤居委会

街道办事员

⑥护士

公司白领

⑦营业员

4、几点结论

第一,高素质的弱势群体对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影响和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在社区建设这一特殊岗位上的弱势群体,其影响又是重中之重。激怒之则安全隐患生,激励之则和谐势头涨。

第二,社区工作人员“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待遇太低”,生活水平基本处在当地社会中等偏低的状态。这种生活上对配偶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经济待遇,壮大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前提。

第三,良性情绪和不良情绪同时高程度并存,说明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他们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对知识的渴望,对经济待遇合理的有节制的要求,对政府和的殷切期盼,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赤子之心,诚恳之情。我们一定要爱惜这个优秀而又困难的工作群体!

三、建立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的路径新选择

(一)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的指导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关怀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的机制,主要包括关怀激励、目标激励、反馈激励、奖惩激励、榜样激励、政策激励、竞争激励、领导行为激励。要全盘考虑。

2、针对性原则

建立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考虑实用性。必须符合社区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符合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

3、明性公开化原则

主要是政策透明公开,内容透明公开,程序透明公开,运行透明公开。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原则

社会上办学、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资源相当丰富,应该充分利用,以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二)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方案研究

1、建立应届大学生参加社区工作,作为报考公务员必要经历的制度

大学生毕业后首先在社区服务2-3年,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公务员准入证”后,才可报名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是充实了社区工作队伍,缓解了居委会工作压力。二是使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经受了基层实际工作的锻炼,多了一个宝贵而又难得的人生经历。三是给社区带来了新鲜空气,对社区文化建设作用不可低估。四是缓解了就业压力。

2007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就提出:“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等经过法定程序,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④]”

2、建立国家公务员定期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作为提拔晋升必要经历制度。国家公务员3—4年一次,下到社区(村)工作出2—3年,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回原岗位工作或提拔晋升。公务员被提拔前的公示,一定要在他所工作过的社区张贴公示榜,并进行民意测评。这样做也有很多好处:一是加强了社区工作力量并节约了经费开支。二是能够有效“精兵简政”,充分利用过剩的人力资源。三是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官员的民主平等意识。四是防止和腐败。

3、建立“社工俱乐部”或“社工之家”“社工论坛”网页

制定钢性措施,要求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民政网都要有这类的网页;每个市(地)也要有一个这类的网页;最好是每个区(县)的政府网都设这类的网页。网页上可以设置心理咨询、论坛、征求意见和建议、有关领导直接和网友交流等内容,甚至可以设“社工交流圈”“社工博客”。这有如下好处:一是可以及时掌握社工思想和工作状态;二是使社区工作者有一个情绪宣泄的合理场所;三是便于上下通气,信息流畅真实;四是拉近了政府、领导、国家公务员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距离,及时地听取合理化建议。

4、建立经济待遇与工作年限和考核挂钩机制

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岗级制度,根据不同的岗级给予不同的经济待遇。同时与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这方面安徽铜陵市做了有益的尝试,他们新出台的《意见》规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由基本工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职业资格津贴等部分组成。2008年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工资确定为每月810元,岗位补贴正职为每月200元,副职为每月150元,委员(专干)为每月100元。职业资格津贴由县、区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后按照“小步快跑、逐步提高”的原则,以2008年调整后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基本工资为基数,按企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的平均增幅,逐年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生活待遇,力争2010年达到全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5、建立基层政府与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作机制

基层政府往往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对于社区工作人员“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缺乏有行动的关怀和帮助。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必须进行利益捆绑,使街道工作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实行人才合理流动,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升迁”到政府机关,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分流到社区。甚至可以取消街道,缩小区(县)管辖面积,壮大社区居委会力量。

6、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促进和谐的优势与作用

社区工作人员是城市居民工作、生活、思想动态的感受器。居委会除了接待来访外,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工作——“入户”,即登门了解居民情况。居民的婚丧嫁娶、迎来送往、迁进迁出等都在居委会了解情况范围内。很多情况都是社区工作人员首先能够感受到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直面社会的优势,在预防和处理紧急事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功能目前只是潜在的,人们并没有发现。不过这个功能的实现还缺少一个机制——信息采集、分析、处理、预警机制。由社区居委会承担起这个功能最合适。

参考书目:

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耿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3.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12.

4.詹成付.《关于社区建设工作的几个问题》2007.8.

5.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6.郭强.《中国社区建设报告2007》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7.彭勃.《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变革》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8.徐联仓.《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

9.韩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①]访谈.淮南市基地社区居委会部分成员.2008.7.6.

[②]访谈.淮南市龙眼社区居委会部分成员.2008.7.10.

城市社区工作总结范文2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四大奋斗目标”和“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点解决“看病贵”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全县卫生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半年工作总结

(一)农村卫生工作

1、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实施第二轮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要求,我县新招聘了6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2、今年争取到第一批扩大内需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及辅助设施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100万元,三汇镇、涌兴镇中心卫生院各50万元。

3、对白兔,鹤林,静边镇,清溪场镇,三板,土溪镇,岩峰镇等七个卫生院扩大内需建设,总投资633万元,预计八月底主体工程竣工。

(二)城市卫生工作

1、县医院外科大楼改建,系香港政府灾后援建项目,待香港政府提交立法会通过后实施。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开展工作,在基线调查、慢病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均按规定的方案进行,先后派出15名医护人员到省市培训全科医师、全科护士。

(三)公共卫生

1、加强了疾控中心和县医院传染科的设备装备,加快了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

2、进一步落实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先后印发了《县卫生系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县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工作计划》、《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和疫情处置预案》、《县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预检分诊会诊转诊制度》、《县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修订了《县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3、加强了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了医疗救护、救灾防病处置等组236个,落实县、镇、乡应急人员共340人,同时组建了卫生应急专家组数据库共49人。对机关工作人员、县属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和应急办主任以及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或公卫科长共100余人,进行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和考试。

(四)新农合医疗制度稳步完善

1、参合资金筹集。今年全县参合110.97万人,参合率为97.3%,筹集资金7610.88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纳221.94万元,县财政补助440万元,中央补助3597万元,省财政补助3350.94万元全部到位。

2、参合农民补偿。今年1-5月累计受益人数325225人次,补偿金额4468.4万元。其中:门诊288029人次,补偿金额485.37万元;特殊门诊4661人次,补助金额98.42万元,县内住院补偿27796人次,补偿金额3043.46万元,县外住院4749人次,补偿金额841.15万元。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看病贵”问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工作的通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收到较好效果。

(五)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有力

1、圆满完成了与我省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我县公民闫勇和与其接触的有关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和居家观察任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好评。

2、加强了狂犬病防制。今年初,全县有犬46484只;1至4月底共灭犬10467只(其中限养区犬只503只,伤人畜犬88只);现有犬只35726只(其中新增犬692只,观赏犬164只,警卫守护犬72只)。在现有犬只中,免疫犬25584只,免疫率72%;办证犬19491只;栓养犬21031只。犬伤暴露857人次,犬伤暴露后规范处置857人次,规范处置率100%;发生犬伤牲畜1例。处理违反《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行为13起,实施行政处罚13人次,处罚款850元。

3、对结核病、艾滋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加强了宣传、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了管理,落实了责任。

(六)妇幼卫生工作成绩显著。

1、4月21日,在达州市妇幼卫生及社区工作会议上,我县荣获全市2010年度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两个一等奖。

2、新生儿疾病筛查2300例,筛查率达到42.15%;对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妇幼医生68人进行了妇幼卫生报表网络直报培训。

3、努力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今年1—5月,住院分娩率为80.13%,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6%;高危孕产妇按规定程序转诊率达98.5%;高危孕产妇管理695人,管理率达99.86%;产前检查率92.88%,产后访视率92.47%;系统管理建卡率92.38%,卡册回收率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1.75%;新法接生5078例,新法接生率99.98%,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0‰;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20/10万;婴儿死亡52例,死亡率10.4‰;新生儿建卡5010例,建卡率达98.6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01%,生长发育监测率99%。

(七)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为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今年对乡村医生业务知识进行了集中培训、考试、考核,为全国首次乡村医生换证、注册奠定了基础。

2、加强医院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公开服务承诺,公示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地让病人来则安心,走则高兴。

3、抓继续医学教育。今年上半年已发放好医生网卡563张。对乡村医生远程教育学员进行了模拟考试,为毕业考试打下基础。其他进修培训工作正常进行。

(八)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1—5月,全县共计无偿献血892人次,献血量达29.59万毫升,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九)卫生执法力度加大

1、对医疗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成立了两个清理整治组,分别由杨汝奇副局长和瞿海林副局长带队,对全县医疗市场、娱乐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节假日期间出动卫生监督员210人次、车辆50台次,按照《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检查餐饮业285家、超市4家、农家乐13家、酒店5家、娱乐场所10家、旅游景点2个,对存在的问题,责令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节假日居民食品卫生安全。

3、认真开展打击餐饮消费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出动卫生监督员138人次,监督检查785家,监督乳制品49个样、火锅底料12个样,样品合格率100%.

4、对全县123所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学校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岗率达到97.7%,对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把整改落到实处。

5、加强了医疗机构、血液制品监督管理。出动卫生监督员319人次,车辆41台次,检查医疗机构216家,取缔非法行医4家,责令停业3家,警告12家,限期整改15家,没收药品73个品种,没收器械20件,罚款5.34万元。

(十)中医工作不断加强

1、开展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培训师资60名,分批对全县6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7所村卫生站确定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目前,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正按照局安排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2、为全县中医药在岗临床人员100余名(50岁以下)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培训报名。

(十一)医疗行风明显好转

1、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印发了《2010年全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要点》,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2、按照县纪委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和“卫生系统商业贿赂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3、加强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药品价格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收费透明度。严格执行《达州市医疗服务价格》规定。

4、实行首诊责任制,医务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仔细诊断治疗。医生对不属于责任范围内的,引导病人到相关科室进行诊治,无推诿患者现象发生。

5、医务人员对病人实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少了大处方,滥检查的做法。

(十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1、我局组织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正副职领导多次学习《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管理办法(试行)》,《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围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我该怎么办?”开展了深入学习讨论,明确了责任及过错责任追究,每个职工自觉把责任落到实处,主动把责任区清扫得干干净净,办公室设备存放得整整齐齐,窗明几净。

2、坚持每周五对责任片区进行集中清扫和日常卫生监督,保证了责任片区整洁、有序。在日常卫生监督时,我们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的、意义向广大居民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功德意识,引导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十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3月27日,卫生局召开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观动员大会精神,同时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印发了《县卫生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日程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方法、要求。做到按规定动作进行。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领导撰写调研报告15篇,党员干部写学习心得300余篇,办学习专栏8期,信息简报36期,宣传标语8条。全体干部职工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县农村卫生基础差,底子薄,诊疗水平普遍较低,卫生服务能力依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亟待提高。

2、医技人员短缺、基层人才引进难和流失严重,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招聘困难。

3、地方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缺乏,不能适应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县委、县政府“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

2、坚持不懈地按要求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2010年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3、接待处理。全面完成积案化解年任务;完成县人大、县政协的提案、议案。

4、全面启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程。各医疗单位要按照5月26日《全县妇幼卫生暨社区卫生工作会》上的要求,将妇幼卫生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5、抓好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资料积累,做好审计准备,按时搞好竣工验收。

6、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预案,落实应急设备设施,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有效控制传染病。进一步做好各类重点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要求做到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8%。

8、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培训妇保人员,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降至55/10万和1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50%以上。

9、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第一年方案实施第二周期医院管理活动,落实医院评审、评价制度,制定惠民医疗措施、开展惠民医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好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严格医师、护士的准入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按期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0、努力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做好巩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成果,力争中医门急诊量达到县、乡、村门急诊总量的40%;积极建设中医特设专病、专科,走特色效益之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新成果的运用。

11、不断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卫生法规的社会普及度、认可度和接受度;落实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检查,打击非法行医,保护群众健康权益。

1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选拨培养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促进卫生事业更好发展;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妥善解决农村和城市人才问题,探索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的有效办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