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1
2013年度小课题立项申请表及开题报告
负责人 陈林志
学 科语文 学历本科 职 称:中学一级教师
年 龄43
参加工作时间 1991.7.1
QQ号80642646 邮箱806426462@qq.com
新浪博客网址
课 题
名 称
农村初中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小课题其他成员
姓 名
职 称
工 作 单 位
陈林志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汪晓菊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陈博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罗长安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选题缘由
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内涵,探索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要求、与意义,研讨农村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的途径与方法;
2、立足本校,通过对班主任的评价研究和班集体的评价研究,梳理学校的现有规章制度,改进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摒弃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地班主任选拔、培训、评价、管理的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4、将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和教育反思等基层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成果表达方式引入课题研究中,增强我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教育科研走近一线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上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5、通过课题研究,试图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新事物引入我校并努力使之在农村初中学校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
二、研究专题:
1、班主任专业学习模式的探究
2、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探究
4、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
A、文献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与内涵。
2、班主任成长规律和因素。
B、自主发展研究:
1、班主任自我成长探究、责任、工作方法。
2、特殊学生的教育,班风的形成。
3、班级文化的建立。
C、培训策略研究:
1、培训策略研究。
2、班主任工作展示。
D、评价机制研究:
1、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2、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法、班级评价。
3、班主任论坛。
E、管理策略研究:
1、班主任资格聘任标准。
2、班主任工作过程管理办法。
3、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F、成果对比分析:
1、班集体对比分析。
2、班主任对比分析。
四、研究的方法及工作安排
A、问卷调查法:
1、班主任工作心态、工作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 汪晓菊陈博 罗长安
对象:本校2/3现任班级班主任
方法:问卷调查、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2、班主任专业水平调研
责任人:汪晓菊 陈博罗长安
方法:班主任工作方法介绍。
工作呈现:班主任工作经验集,疑难问题汇总。
3、班集体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 汪晓菊陈博
对象:中心学校班集体和九年制学校班集体
方法:现场查看、学生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时间:2013年3月
工作意义:
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使我们明确研究的重点,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工作要求:
1、各调研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准备材料。
2、按规定时间完成调研任务。
3、及时拟写调研报告。
4、收集过程资料。
(二)文献法。
责任人:陈林志
学习内容:
1、班主任工作职责。
2、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优秀班主任事迹。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理论。
4、班主任素质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人员:集中学习陈林志
自学;全体教师
学习呈现:学习心得汇集。汇总 陈林志
工作意义:
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引领
工作要求:
1、集学: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每次确定学习主题、主学人、主讲人,拟定三个月集学计划。
2、自学:在集学的基础进行,全体教师必须坚持自学,拟写学习心得。
(三)行动研究法。
责任人:汪晓菊
1、班主任自主发展研究
人员 全体课题组成员
内 容(1) 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博 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安全教育方法集
内 容(2)评价激励方法研究
负责人、汪晓菊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激励策略案例集
内 容(3)家访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家访心得集
内 容 (4) 小助手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小助手培养案例集
内 容 (5)学困生的转化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学困生转化策略集
内 容 (6) 特长生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
工作呈现:班主任特长学生培养策略集
内 容 (7) 心里辅导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
内 容 (8) 班级文化建设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文化建设论文集
内 容 (9) 班级管理策略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管理建设论文集
内 容 (10) 留守儿童教育
负责人、汪晓菊 陈博
工作呈现: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集
意义: 通过班级工作的行动研究,使班主任教师在实际工作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工作要求:
1、全体班主任教师和课题组老师必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积极撰写心得、案例和论文。
2、子课题负责人,要按时完成案例论文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积极组织相关评选工作,选报优秀论文参加上级的评审工作。
(四)实验法
1、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培训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
2、方法: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进行比较、分析。
工作呈现:形成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材料。
2、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2、方法:根据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要求及农村小学实际拟订《建民办中心校学校班主任任职条件》(试行草案),在实践中研究。
3、工作呈现:形成《建民办中心校班主任任职条件方案》
3、班主任评价机制研究
1、责任人:陈林志
2、内容: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作用。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方案。
4、班主任队伍管理研究。
1、责任人:陈博罗长安
2、内容:研究班主任聘任方法、过程管理以及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四)、研究的意义
1、以此项课题研究,统摄我校的班主任工作,从“班主任专业化”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此项课题研究,将有可能为我校打造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型班主任队伍。
3、本课题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条例》的顺利对接
单位
审查
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区)基础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1.申请课题教师必须在新浪开题博客;填机号、QQ号、邮箱地址、博客地址;
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2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
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走进农村,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新居,一条条宽敞通达的水泥马路,昭示着各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走进农家,功能齐全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常食品。这一切都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民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是赌博的风气越来越盛,不但形式多样、品种复杂,而且赌资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风也颇为流行。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精神空气和淳厚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有效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解决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氛围
首先应从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开始兴建。我县虽然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和阅报栏,但有的还是流于形式,书刊、报纸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要多为农民订阅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让它们充分发挥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剧团,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于民间文化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方便优惠,还应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真正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推广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信息,广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宣传、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读书看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一定思想觉悟、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开展如“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活动,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歪风邪气将会自然而然得到抑制,封建迷信的流毒也会自动销声匿迹。农村的精神空气就会得到净化,文明程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只有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教育农民,才能真正吸引农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导农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3
1 充分认识妇女在文化构建中的独特地位及优势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文化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环境和妇女的紧密联系使妇女在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与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承担着更积极的角色。在我国,女性既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也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她们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对文化建设所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直接影响。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充分认知与发挥妇女在文化建设以及在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独特优势,是文化建设的要求。
昭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区级文化单位即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和鹤舞高原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17个乡镇3个办事处综合文化站等二级构成。区级文化单位现有人员112人,其中女60人,占53.6。女性中专学历14人,占23.3;大专30人,占50;大学16人,占26.7。女性50岁以上3人,占5;40岁~49岁11人,占18.3;30岁~39岁23人,占38.3。20岁~29岁23人,占38.4。乡镇综合文化站现有97人,其中女30人,占30.1。女性学历中专12人,占40;大专10人,占33.3;大学8人,占26.7。女性中50岁以上4人,占13.3;40岁~49岁8人,占26.7;30岁~39岁15人,占50。20岁~29岁3人,占10。
从上面全区从事文化公共服务人员性别数据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妇女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之一,无论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妇女既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同时在就业、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占了很大的比重,妇女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两性地位平等,关系协调,达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妇女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着力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开创妇女事业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
2 发挥妇女在文化建设载体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妇女作为文化建设载体的主力军有其独特的视角与作用。
昭通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古遗址、古墓葬、碑刻、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的记忆遗产分布于全市十县一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转变的战略部署,昭阳区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文化富民、文化提质、文化兴区这一主线,文化发展环境呈现出“政府主导、协会配合、全民参与”的全新格局。昭阳区先后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区”、“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区人民积极支持配合区委区政府实施“文化强区”努力奋斗的结果。其中,更少不了昭阳区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
1、妇女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性越来越强。近年来,妇女群众广泛参与到业余爱好性的和专业性的各类文化活动中来。昭阳区每个乡镇均成立有1支业余文艺队,参与者女性占到92以上;城区现有6个文化活动广场“大家乐”,每个广场均有3支以上业余文艺队带领群众跳起广场健身操,参与者女性占到93以上,每天傍晚参与健身操的群众达2600人次。全区开展“百场演出进社居,千场演出进”活动,即昭阳区鹤舞高原演艺有限公司每年赴全区182个社区、行政村开展送戏下乡百余场次,乡镇业余文艺团队赴自然村开展千场演出。其中演艺公司有女性演员26人,占总人数的62;业余文艺队女性占92以上。昭阳区目前基本形成了集戏剧、歌舞、管乐、民俗、健身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广场文艺演出格局。除板龙灯舞、傩戏、四筒鼓舞等必须男子参与的业余文艺队伍外,其他各类文艺团体中均是女性成员,其中82的业余团体的负责人为女性。
2、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事实上,昭阳区妇女对文化生活是长期热爱并积极主动参与的,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是台上唱主角。昭阳区广场健身操成员95以上是女性,如木兰健身操协会、迎丰文艺队、文联艺术团和花灯协会等成员均是女性。二是领导挑大梁。昭阳区文化馆的馆长、鹤舞高原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均是女性。在文艺表演中则以女性表演为主。三是创作有热情。大型情景诗《鹤舞高原》中女性演员占76。民族健身操《拽脚舞》、《回族健身操》的编导、主演全部是女性。成功编导完成昭通首届彝族文化节“彝族分支圣地 神奇乌蒙昭通”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就是由文体局女局长和鹤舞高原演艺有限公司女董事长共同主导。
3、妇女参与文化建设获得的成果越来越多。昭阳区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积极踊跃,成果也颇为丰硕。2010年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文艺演出中,参演节目喜获昭通市妇联颁发的“最佳表演奖”。 在代表昭通市参加全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比赛中,参赛的五个节目,获金奖2个、银奖1个、铜奖2个。2011年新创民族舞蹈《回族健身操》参加全民健身日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比赛获得少数民族健身操规定套路二等奖。2012年编排剧节目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青年演员舞蹈大赛,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在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电视舞蹈大赛中,演艺公司的技巧类舞蹈《跳老虎》作为昭通唯一有参赛资格的节目入围决赛,获十一名。演艺公司代表昭通市参加中国昆明福保文化艺术节,展演节目获二等奖。这些奖项的取得,都是女性编导、女服装,以及女演员成果的展示。
3 妇女参与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活动影响有待扩大。由于昭阳区财政吃紧,政府公益性文艺演出和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文艺活动,受人员、经费和文化设施制约,造成活动人员少、散不能形成规模。各地社区文化活动发展也不平衡。
二是组织中的人员老化。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成员主要是以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主,64个业余文艺团队中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年轻人相对较少。
三是缺乏专业辅导和系统化培训。即便每年区文化馆都对业余文艺队伍中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但要实现全部专业辅导和系统化培训,受环境、资金等因素制约,难以普及。加之在组织中缺少懂文化、热爱文艺的带头人且年龄偏大。所以演出的规模偏小,节目单一,艺术品位不高。
4 进一步推动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环境的建议及对策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妇女的文化素质决定民族的未来,没有妇女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氛围,离不开妇女这个“半边天”。妇女要从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从妇女的实际需求出发,凝聚妇女、带动家庭、联动社会,发展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唱响和谐旋律,积极促进妇女与男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妇女组织在参与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使命。
一是引领妇女广泛参与,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围绕文化强区建设,昭阳区文化部门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妇女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及社会活动,社区业余文艺团队每年都要参与全区大型群众广场文艺演出,并组织各文艺健身团队,参与省、市的各级文体项目的比赛,引导妇女在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愉悦身心、共同进步的同时,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
满足。
二是激发广大妇女的创造力,在文化建设中贡献聪明才智。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绝大多数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来自最基层的普通妇女群众,她们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出了大量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节目的素材来自最基层,反映的是最基层的老百姓的生活、愿望和要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也吸引了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要加强活动的策划和创新,注重增加活动的文化含量,使活动成为凝聚人、教育人、娱乐人的重要载体;要注重激发妇女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使妇女文人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做到让文化走进普通百姓,让群众共享文化大餐。而且,妇女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受益者,她们在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的同时也共享了文化大餐的丰硕成果。
三是引导妇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活动中弘扬文明风尚。妇女组织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明风尚有机融入到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之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御腐朽文化,倡导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社区精神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优秀的社会公德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如在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中创造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积极创建文明家庭、特色家庭活动及美德进农家、廉政文化进家庭。
四是推进妇女教育培训,满足妇女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现有业余文艺团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尤其要注重对文艺骨干的培训和辅导,并制定中长期培养规划、抓实抓好,着力提升文化队伍建设的品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让妇女在参与中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根据妇女求知、求富、求美、求乐、求健康等不同层面的需求,组织举办知识竞赛、劳动竞赛、讲座咨询、文体竞赛、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等。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大力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
五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保证,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备有助于妇女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应继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为丰富妇女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妇女的基本文化权益。
参考文献
[1]绥化市妇联:《肇东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省妇联研究室》2012年05月16日
[2]岱山县妇联:《对妇女组织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作用的调研及思考》,岱山县妇女网(http:///),2011-03-28。
[3]杨敏:《浅谈如何发挥女性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营口市妇联网(http:///),2012-11-01。
[4]兰干乡党委:《现代文化为引领 构建农村妇女和谐幸福新生活时》,(http://),2013-7-15。
[5]张丽丽:《努力构建先进性别文化 促进女性与城市和谐发展》,上海女性(http://),2011-4-29。
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4
一、活动内容
1、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本地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了解我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3、走访调查身边的先进基层党员,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4、农村地区的同学,深入调查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村目前存在的其他问题。
5、城镇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城镇居民中低保户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6、调查了解本地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改革现状。
7、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服务,如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8、结合实际,到厂矿、社区、健身中心等地方开展传播体育健身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要求我校在校学生都要加入到实践调查活动中来,开学后要交上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校团委将根据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若干名、、“优秀实践(调查)报告”若干名,颁发奖品及证书,对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同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我系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了力,特组织学生开展xx年那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有关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关注社会
二、指导思想
活动要紧紧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我部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规范,明确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要切合“学会感恩 体验成长 共建和谐 关注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特色实践服务和服务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争取建设一批基于长效机制、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和服务社区平台。
(一)家庭体验。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在暑假期间,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每天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外加一项其他家务劳动。另外强调必须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一位洗一次脚,深深体会一回长辈们的艰辛。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服务社会要从回报家庭做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体验
角色体验。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为导向,依托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在某一具体岗位上,从事一天以上的社会工作。要结合自我实际,盘活各种社会关系,主动出击,拓宽渠道,开展岗位体验、社会兼职、勤工俭学等活动,创造的实践机会。
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5
一
依法为基层党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决策提供法律服务,是人民法庭参与和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我市人民法庭立足党委政府社会管理的实际需求,探索建立四项报告制度,努力为基层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建立涉诉矛盾纠纷分析年报制度。各人民法庭将帮助地方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主攻方向,2009年,我们推出人民法庭涉诉矛盾纠纷分析年报制度,年底组织全市40个人民法庭为辖区134个乡镇(街道)分别量身定做涉诉矛盾纠纷分析年报,对各地涉诉矛盾纠纷基本情况、典型案件处理结果、矛盾纠纷的成因特点和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山改进社会管理、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对策建议。部分人民法庭在年报的基础上还开展了季报工作,进一步加大通报频率。该项制度的推出,有效地帮助了乡镇党委政府了解掌握辖区矛盾纠纷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年报成为乡镇党委政府加强和改进相关领域社会管理的重要决策依据,江苏高院肯定和推广了这一做法。
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平安报表制度。2010年,我市人民法庭推行“平安报表”制度,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各人民法庭定期梳理统计辖区各乡镇万人成公率、民转刑案件数、涉诉情况等各种基础信息,制作成项目齐全、数据精准、内容具体的平安报表,及时报送给乡镇党委政府,帮助党委政府了解掌握当地社会稳定现状。通过制作和发放平安报表,对矛盾多发易发的乡镇提出一般警示,对存在社会稳定风险的地区给予重点指导,以此促进乡镇党委政府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防范社会稳定风险。
建立重大事项评估报告制度。各人民法庭强化法律预警功能,坚持关口前移,对乡镇的一些重要决策,有选择地参与法律风险评估,确保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防止党委政府的决策出现法律上的偏颇而留下矛盾纠纷隐患。同时,认真评估诉讼中发现的对抗性矛盾对社会管理带来的负向影响,适时向辖区党委政府汇报通报,提醒党委政府做好风险防范准备。此外,各人民法庭还利用自身的法律资源优势,为党委政府实施的项目引进、工程建设等重大事项提供适合的法律咨询、法律帮助和法律服务,促进这些重大事项平稳运行。
建立重点问题调研报告制度。全市各人民法庭密切关注基层改革发展稳定在司法审判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充分发挥司法调研的作用,及时主动地开展前瞻性的调查研究,形成详实、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为辖区党委政府加强相关领域基层社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各人民法庭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农村土地征用、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金融担保等基层社会管理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辖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其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作。
我们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完善推动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努力把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导入正轨。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健全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我市各人民法庭积极拓展纠纷解决新思路,不断探索纠纷解决新路径。强化诉讼调解和诉调对接,通过共享资源、共建机制、共谋举措等办法,实现r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依法保障和支持各类调解组织开展调解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大调解的作用,实现了各类纠纷的有效分流。全市40个人民法庭全部建成人民调解工作室,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指导员,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解决方式和维权途径。积极鼓励和扶持民间调解,充分利用农村德高望重的贤达能人在区域范围内的声望和权威,邀请其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促进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
围绕提升自治能力,健全完善基层自主管理机制。政府行政管理的逐步转型,使各类社会组织的自治管理功能不断凸显,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更多的社会管理事务需要依赖基层社会组织去执行,提高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十分重要。我市人民法庭主动延伸职能,把提高基层社会自主管理能力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层面。各人民法庭大力支持基层自治组织发挥社会管理功能,通过巡回审判、法制宣传、送法下乡、审务五进、指导民调等方式,提升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处理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通过组织法律培训、指导行业规范等方式,引导乡村各类农户协会、行业协会规范管理、自律管理。
围绕维护农村安定,健全完善综合治理协调机制。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既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必要保障。作为基层综治的主要成员单位,我市人民法庭坚持综合治理“一盘棋”原则,注重与其他综治成员单位的日常沟通、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努力提高司法手段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份量。各人民法庭通过联动、对接、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与地方党委政府、综治成员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的联动机制,推动平安盐城、法治盐城建设。同时,全市两级法院主动与综治主管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将涉诉化解率、民转刑发生率、万人成公率等司法指标纳入乡镇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实现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综治管理由消极向积极、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人民法庭的每一项司法服务一定意义上都是参与社会管理。近年来,我市人民法庭集中精力抓好“三项建设”,努力提高司法服务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推进诉讼服务组织建设。全市法院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人民法庭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人民法庭布局,特别是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增设港口法庭,调整开发区法庭,形成“半小时法律服务圈”。为满足基层社会管理的需求,去年全市两级法院均新设诉讼服务中心,专为群众提供诉讼引导、立案审查、联系法官、收转材料、案件查询、法律咨向、诉前调解、判后答疑和接待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2010年全市两级法院全面启动并当年全部完成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民间文艺组织;品牌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22-01
一、大麻镇当前农村文艺工作状况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近年来当地村民参与各类文艺活动的积极性较高。目前由村民自发组织形成的民间文艺团体近五十个,如舞龙队、千斤观音、扇子舞、秧歌队、腰鼓队等等。另有省级非遗项目大督旗,非遗技艺项目三个:舞大刀、钢叉、方天戟。我镇每年清明前由村民自发组织文艺行街活动,所有的民间文艺团体都会参加行街,已成为当地重要节日习俗之一。目前,我镇民间文艺组织主要采取自行组建运作(包括资金、设备及人员)的管理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1.表演者老龄化,节目质量不高
目前,我院民间文艺组织中的表演者大多数年龄在45岁以上,年轻一代对于现有的民间文艺(如舞龙、秧歌等)基本不感兴趣更不愿意参加。年龄偏大使得表演者记忆力和身体素质明显不足,同时缺乏专业的表演培训,因此这些民间组织的节目质量一般不高,难以达到专业水准。
2.节目内容陈旧,缺乏发展创新
由于表演者并非专职,许多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演出,因此节目内容多年不变,较为陈旧。由于缺乏专业的演出人员,节目创新也无从谈起。而且通常一个团体只能表演一类、几个节目,使得民间团体的表演集中性难以突出。
3.排练演出的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民间团体均为自发组织,在排练演出的硬件设施上缺乏资金投入。如音响设备质量较低、服装道具不专业等都直接影响了团体品牌化的建设。
二、民间文艺团体品牌化的发展思路
(一)当地政府应当加大重视与扶持力度
大麻镇当地政府应当正确认识民间文艺组织在居民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和支持。对于现有的文艺团体,当地政府应当进行积极引导其正确发展。同时在经费、人员、技术指导上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年轻的表演人才参与到民间文艺节目中来。譬如乡镇文体站应当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提供相关设备、场地,对民间团队的节目编排与演出多提出建议和提供专业的指导。
(二)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带头作用
居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同一般的团体一样,团队中都有着一个或几个文艺骨干。他们或是具有加强的组织能力,或是具有较高的节目编排表演水平,可谓是组织中的核心人物。目前民间团体存在着管理涣散、演出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民间团体在走品牌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主心骨作用,加强团体凝聚力、规范团体管理、提高表演者的节目编排表演热情。
(三)民间组织应当积极加强自身建设
民间文艺组织在品牌化建设的道路中还应当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对于设备设施不足的问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和当地文体站的支持。在节目编排中,应当大力进行创新,多创造经典的积极的,能够反映当地生活实际,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新作品。只有贴近群众生活的才能真的获得群众的共鸣与认可。针对表演人群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各团体应当积极引进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能增加作品的创新度。
(四)积极引入市场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文化事业应当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才能确保民间文艺组织的长效健康运行,有效地解决其生存和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应当鼓励民间团体采取规范化的股份制经营管理。充分借鉴民间文艺团体向艺术团发展的成功经验,鼓励外来的个人或企业资本进入,投资团体建设,参与经营。二是鼓励民间团体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提供文艺产品或服务,大力开展商业演出活动。以内涵丰富的高质量节目,积极活跃于当地各类商业宣介活动中,从而打响自身文艺品牌,获得良好的品牌声誉,争取出镇出市出省。
三、结语
目前,大麻镇的民间文艺组织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在市场化运作的大环境下,当地政府应当加大重视和扶持力度,团体本身应当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同时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开展商演活动,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从而走出一条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