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课总结

数学课总结范文1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是紧张而又收获累累,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校本教研的同时,把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出色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标进入课堂,走进教师的心。

面对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无疑给每一位数学教师置身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学期初我们组织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在各年级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标的教育教学工作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做好教研教学工作。

本学期数学课组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活动,并能经常听取老教师的教诲,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制定好期终复习计划,培养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在本学期全镇五年级数学科质检中,在科任老师的辛勤和学生的努力下,我校获得全镇第二名。

三.扎实开展科组教研、学习交流活动

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和老师们商讨,制定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应用题的教学研究。每月的前三周是进行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交流,第四周则是进行各年级典型错例的收集及配套练习的交流。使得科组老师对不同年级存在的典型问题都有所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的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上都能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提高,我校在第九周进行本校教学检查、第十七周镇教育组对我校进行教育教学检查。主要检查老师的备课环节和作业布置、批改情况,做到层层落实,级级管理,尽可能把工作做好、做细。通过检查受到镇教育组的好评和肯定

数学课总结范文2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讲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其实这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有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学生面露难色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位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要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着数学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3、5,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学生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早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2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 )=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及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记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数学课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总结

1、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

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4、趣味性总结。

数学课总结范文4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如此等等,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四边形内角和是180°×2,五边形内角和是180°×3,六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2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数学课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中学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最初的排斥到接受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从方法僵硬到创新课堂教学,从一开始的应付到现在的积极思考,中学的课堂教学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笔者就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总结

1.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改变,更加靠近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原来的落后观念,树立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很多教师摆脱了以前固有的老师教学生学的陈旧观念,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注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数学教师特别是更多地开展一些教学的活动,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特别是开展一些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调动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数学中的概率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自进行投掷硬币的实验来加深对概率问题的理解,并且能够让学生了解合作的意义所在等。像这样的活动既能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塑造自己的知识结构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数学教师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更多的数学老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数学教学,将一些数学演示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数学原理发生的过程。在过去多媒体刚刚引进课堂教学中时,很多老师因为不会使用而让多媒体成为摆设或者只是运用多媒体进行一些很小范围的试题展示的工作,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应用多媒体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二、对现存问题的反思

1.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让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教学场所。教师要从课堂上的主宰者成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不再是以往的一问一答,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道路,完成角色的转换。

2.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现在的人教版的教材中也很注意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要注意开发和研究数学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开发教材内容,可以和其他教师一起来探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将教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扩展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

3.教师要真心地去爱护每一个学生,并且尊重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将课堂的教学完成得更好。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像关心学生的长辈一样给予学生以应有的关怀,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特别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加关心,而不应该听之任之,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应该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数学的困难在哪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上面对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成绩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其中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我们的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保持自己的成绩并且不断改善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将中学数学这门课程上好。也希望通过对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总结能够为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促进整个中学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蹇福英.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12).

数学课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经验;课堂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披着羊皮的狼"。她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一些公开课用之者更甚,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心,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授课教师已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老师已从以前的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且爱学数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允S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看到了教师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新课改使我们面临挑战

我们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还有一些问题,提出让同行共同磋商: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四、一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哪些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获得成功的机会。

(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一节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