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1

>> 大连市中职学生营养午餐现状调查 大连市甘井子区小学食堂午餐营养状况调查 大连市高中教师业务需求调查报告 大连市高校散打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大连市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大连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研究 大连市中小学生伤害情况调查 大连市某公立医院400名体检者体检需求的调查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学生营养餐午餐用餐现状及改进需求 大连市普兰店湾污损生物调查 营口市某私立中学学生午餐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大连市金州区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调查 大连市开发区韩国留学生的业余生活调查分析 对大连市部分高校学生加入理论研究类社团原因的调查分析 关于实施学生营养午餐工作调查报告 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现状调查分析 大连市职业女性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连市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大连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大连市中职学生营养午餐需求调查 大连市中职学生营养午餐需求调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申永奇 孙立夫 钟蕾")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为了了解大连市中职学生对营养午餐的需求状况,采用问卷星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希望食堂能提供自助餐,有丰富的蔬菜、水果,新鲜的鱼、肉、蛋,菜品味美适口,有多样主食,有汤或粥,色彩搭配有食欲,最看重口感和卫生状况;期待学校能提供营养的相关知识或课程,认为营养午餐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连 中职学生 营养午餐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27-03

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学生营养午餐是保证学生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措施,在于若木等一些著名营养专家的积极呼吁和极力推动下,我国最早于1987年在杭州市定安路小学开始学生营养午餐的试点推广工作,在经历十余年的不断推广和完善之后,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于2001年联合《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的关于学生营养餐推广的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学生营养餐是指以保证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为目的,生产单位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在严格卫生消毒条件下给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符合营养标准的色、香、味俱佳的配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城市试点的初步经验表明,推广学生营养餐应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动员各有关部门、生产企业、中小学校、民间团体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地经贸、教育、卫生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推动学生营养餐工作由点到面、由城区到近郊、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乃至发达乡镇,积极稳步地开展,防止一哄而起、放任自流和无序竞争。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做好学生营养餐工作的模式和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现如今,学生营养餐推广工作已经走过15个年头,大连市作为我国开始推广学生营养午餐较早的城市之一,也取得了诸多成绩。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午餐推广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大连市12所中等职业学校565名学生,男性191名,女生374名。

2.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设计电子问卷,对学生营养午餐的需求进行匿名调查,网络平台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结果

1.学生对供餐模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希望是食堂自助餐的学生占73.3%,希望是食堂套餐的学生占12.2%,希望是校外企业统一供餐的学生占4.1%,希望自己解决午餐的学生占10.4%。见表1。

各种供餐模式各有利弊,就学生营养餐供应来看,笔者认为按照营养标准设置的套餐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

发育,但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食堂自助餐的模式,这说明我们营养套餐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

2.学生对营养午餐最看重什么

调查数据显示,对营养午餐最看重口感的学生占39.6%,最看重菜品数量的学生占7.4%,最看重营养搭配的学生占22.0%,最看重卫生状况的学生占31.0%。见表2。

学生是营养午餐的食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对营养午餐最看中的项目则是供餐者今后改进工作和努力的方向,此项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对营养午餐看中的项目进行排列,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3.学生对营养午餐的菜品、适口性及色彩搭配的需求(此项为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提供多样主食的学生占60.0%,认为应提供新鲜鱼、肉、蛋的学生占76.1%,认为应提供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学生占81.2%,认为应提供汤和粥的学生占55.2%,认为所提供菜品应味美适口的学生占64.8%,认为所提供菜品应色彩搭配有食欲的学生占48.3%。见表3。

大连市作为较早推行学生营养午餐的试点城市之一,已经走过15个年头。本课题另外一项调查报告中在对学生进行营养午餐现状满意度调查时,结果是不及格,笔者在思考,是不是供餐者提供的营养午餐和学生对营养午餐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以前三项为例,60.0%的学生希望营养午餐提供多样主食,而现状是48.7%的学生只能吃到白米饭这样的单一主食;76.1%的学生希望营养午餐提供新鲜的鱼、肉、蛋,而现状是26.2%的学生居然在学校午餐中从没吃到过鱼;81.2%的学生希望营养午餐能提供丰富的蔬菜和水果,而现状是我们的营养午餐几乎不会出现水果。

4.学生对营养知识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非常需要的占36.5%,认为不需要的占10.6%,认为无所谓的占35.9%,学校已经开设相关课程或老师经常讲的占17.0%。见表4。

2005年7月16日在中国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学生营养餐高层论坛上的“上海宣言”中指出,“营养和教育是决定学生素质的主要因素,两者共同决定着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综合发展的能力,以及未来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此项调查中,虽然认为非常需要营养知识的学生只占36.5%,但也是几个选项中最多的,这个结果告诉我们非常需要营养知识的同学占多数,而认为不需要和无所谓的同学则证实了我们营养教育的严重缺失,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有17.0%的同学已经接受到营养教育。

5.中职学生对营养午餐和身体健康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十分重要的学生占76.6%,认为有点关系的学生占16.5%,认为没啥关系的学生占4.8%,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2.1%。见表5。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营养午餐对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结果是可喜的,但仍有少数同学对营养午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极少数同学认为没啥关系,这是十分危险的,这也暴露出了我们营养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三 结论分析与讨论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连市中职学生最希望的午餐供餐模式是学校食堂自助餐;对营养午餐最看重的是口感和卫生状况,其次为营养搭配和菜品数量;认为营养午餐中应提供丰富的蔬菜、水果,有新鲜的鱼、肉、蛋,菜品味美适口,有多样的主食,有汤或粥,色彩搭配有食欲;非常期待学校能提供营养的相关知识或课程;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营养午餐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2

在重庆生活50多年、身材偏胖的王萍到北京旅游时发现,一向很难买到合身衣服的她,竟很容易在北京的商场中买到。甚至比她“魁梧”好几圈的,街上也大有人在。

王萍的感受甚至得到了官方数据的验证。近日,由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的“2015中国肥胖指数”阶段研究成果显示,中国肥胖人群分布呈现出由北向南而逐步收紧的趋势,东北地区更成为中国胖人的聚集区。

三成国人超重

国际通常将身体质量指数(BMI),即体重除以身高平方作为超重或肥胖的评价标准,当BMI大于或等于25为超重,大于或等于30即为肥胖。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京钟告诉《t望东方周刊》,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牵头成立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曾对中国21个省市和地区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通过汇总分析24万人的BMI、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相关数据后发现,中国成年人的BMI超重临界值应为24;而BMI一旦大于或等于28即可视为肥胖。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肥胖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问题。2012年进行的全国营养调查发现,中国不但有30.1%的成年人体重超重,更是有11.9%的人已属肥胖人群。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30年里,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更是增加了47%,几乎是成年人的两倍。

2015年11月,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指导的《2015青少年健康体重管理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青少年中,平均6个孩子中就有1个体重超标。中国疾控中心一项连续20年对儿童体重的监测发现,有50%的小学生肥胖者和将近70%的中学生肥胖者会在成年后仍然肥胖。

胖不胖还要看腰围

尽管中国的肥胖数字已足够惊人,但多位专家都表示,中国以往的肥胖调查大多基于BMI指数,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加入体脂含量或腰围评价,将有更多人加入到胖人的行列。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对肥胖进行了重新定义,从原来的“一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修订为:“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由此可见,脂肪含量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重要标准。

王京钟对本刊记者表示,亚洲人的脂肪分布与欧美人群存在较大差异,甚至体脂含量也会比同体重的西方人高出一些,有相当一部分亚洲人尽管体重处于正常范围,但腰腹部却已堆积了过多脂肪。

“我们在用BMI评价个体时经常会遇到数值不够敏感的情况,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把腰围视为一种判别手段。”他指出,男性腰围不应超过85公分、女性腰围不宜超过80公分,否则即为超重。

北方肥胖更突出

“2015中国肥胖指数”阶段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的肥胖人群分布呈现出由北向南而逐步收紧的趋势,北方胖人偏多,南方胖人较少;东北地区更是成为中国胖人的重灾区。

“以辽宁为例,当地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非常突出,肥胖率比全国高出7.3%。”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健告诉《t望东方周刊》,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在2012年进行的调查显示,贵州省成人超重率为24.6%,肥胖率为7.0%,两项数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向本刊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北方地区减肥人群的肥胖率平均在35%以上,而南方地区的减肥人群肥胖率平均只有27%;其中河北、内蒙古、新疆、山东和黑龙江地区的减肥人群肥胖率都在37%以上,位列榜单排行前五名,而包括福建、浙江、江西和广东在内的南方省市减肥人群肥胖率则相对较低,均在25.5%以下。

气候与饮食或为主因

“中国的肥胖地图的确存在从东到西、从北往南肥胖率越来越低的特点。”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鸣看来,高纬度地区因为天气较冷、人们运动减少、代谢较慢,很容易出现肥胖率偏高的情况。

“北方超重率高于南方的现象与地域气候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客观因素相关。”李鸣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在高寒地区,多吃少动的习惯或是造成东北地区肥胖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而南方地区天气偏热,当地人新陈代谢速度较快,肥胖率也就明显偏低。她特别指出,曾有调查显示,海南是国人身体最苗条的地区。

除天气因素,肥胖还与当地饮食结构息息相关。“北方人偏爱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同等重量的馒头热量要远高于米饭。”李鸣说。

另外,沿海地区经常会食用海鲜;而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人大多还是更习惯摄入猪肉、羊肉等高热量红肉,这些都是导致北方肥胖情况更加严重的重要成因。

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小学生 零食 零食安全 分析与建议

1前言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中的缺陷,分析造成这种缺陷的因素,在丰富小学生及家长合理营养的知识,减少儿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记名调查问卷方法对研究对象(广州市罗家桥虹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2变量的定义

本研究的结果所获得的资料为计数资料,知晓率一对问卷中问题回答正确的人数/有效回答该问题的总人数,形成率一持久拥有有利健康行为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态度,正向率一持有利健康态度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总人数156人,其中男生共82人,占52.6%;女生共74人,占47.4%。五年级学生共87人,占55.8%;六年级学生共69人,占44.2%。

2.2受调查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2.2.1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晓情况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报告的知识内容,参与人数,知晓人数,知晓率情况详见表1。

2.2.2小学生选择零食时的态度

小学生选择零食态度的调查的态度详细情况详见表2。

2.2.3小学生的零食行为

小学生零食行为调查行为内容,参与人数,该行为形成的人数及其形成率情况详见表3。

2.4受调查小学生的家长对于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和行为的情况

家长对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以及调查情况详见表4。

2.5受调查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2.5.1性别及年级与态度的关系

性别及年龄与态度的关系调查情况详见表5。

2.5.2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在是否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是否会用零食代替三餐上的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6。

2.6受调查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在孩子吃零食上的态度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7。

3讨论

3.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3.1.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接近八成小学生知道食品色彩不是越鲜艳越好,食品不是味道越好越对身体有利,零食配料中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是安全的;但是,能后理性看待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知道造成零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存在着生产商、销售商和自身原因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知道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的小学生较少,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如此低的知晓率是有待提高的。

3.1.2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选择的态度是正向的

虽然在前面我们分析发现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掌握不够,但是,调查显示,小学生在选择零食时普遍能持正向态度,超过八成小学生买零食时会看厂家及品牌的相关信息,会认准了食品安全标志(Os)才购买零食,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能够注意到其中的食品添加剂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但是我们发现,还有少部分小学生不会在意这些问题。

3.1.3广州市小学生在零食行为方面是有喜有忧的

行为指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饮食的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喜的方面,调查显示,82.1%的小学生不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广州市的小学生从路边摊购买零食的形成较低,仅有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广州市有89.7%的小学生的家长只允许孩子偶尔吃一下零食,这就会导致孩子不会有习惯去路边摊买零食;另一面,62.3%的小学生的零食来源是有家长的参与;第三,广州市经济发达,72.3%的小学生会从专门的零食专卖店或大型的连锁超市。

忧的方面,仅有48.7%的小学生在口渴时会选择喝水。

3.2广州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分析

3.2.1性别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男女性别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2.478,P=0.298>0.05,可以认为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至X=7.731,P=0.021

3.2.2年级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0.298,P=0.682>0.05,可以认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零食对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到X=5.564,P=0.018

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知识上的知晓率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在形成率上五年级的小学生要高于六年级的小学生,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3.3广州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的形成有赖于家长的正确的引导,调查显示,2.7%的家长对儿童零食持支持态度,6.4%的家长持反对态度,89.7%家长持允许偶尔吃一下的态度。

4结论

(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的总知晓率为51.3%,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晓率没有差别。(2)有89.0%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持有正向态度。(3)广州市小学生对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的总形成率为69.2%,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上瘾和解渴方式的行为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零食代替三餐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此方面就有显著性差异。(4)有89.7%的家长允许偶尔吃一下零食。

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身体健康 体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44―03

世界范围内,由于对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体育为健康”口号的提出,各国体育课程的改革都突出增进了健康的目标。《课程标准》是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行,并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关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名称增加了“健康”二字,说明不仅重视对健康知识的传授,还更加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1世纪是科技腾飞时代,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进入数字化,脑力劳动的工作需求加强,竞争意识、工作节奏和生活压力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样生活状态的背后随即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疾病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身体健康目标领域的理想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对比,分析《新课标》身体健康目标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用于指引《新课标》的实施和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1 《新课标》的理论基奠

1.1 身体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追求的理想

健康是指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等。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翻、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新课标》课程目标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目标中明确表明: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在应付时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和技能体能,这里主要谈论健康体能。健康体能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几个生理方面。笔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身体健康目标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较高的运动技能、教学经验和生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锻炼,关注和发展学生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变化,使其最好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全面合理地安排体育锻炼内容,能达到提高学生体能和降低传染性疾病入侵的目的,预防后天性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形成。

1.2 身体健康目标的科学指引

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这一物种为了生存与和平不断的进行战争和进化,方从“猿猴”转化为现有的“人类”。身体是人体活动的主要躯干,外部环境的干预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何种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才能塑造更加健康强壮的体魄呢?在《新课标》中,我们将保健知识,塑造形体,发展体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纳入身体健康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体育保健、运动生理和营养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外部形态内部系统的影响,从而学会运用科学的体育手段帮助自己锻炼和学习,充分发展个人体能、机能和身体素质。

其中,体能是指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灵敏、反应、平衡、速度、有氧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等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包括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描述身体特征,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认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期,适当的了解保健知识有助于正确地看待身体形态的变化和保待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根椐《新课标》的规定,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灵敏、反应、平衡、速度、有氧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身体成分等素质,不同的水平阶段应具有不同的锻炼重点。

2 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践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仅包括课程标准本身科学的理论支撑,还涉及到政府与地方的配合,学校实地情况的分析,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渗透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以下是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2.1 理论与现实脱节

从新课程改革到2013年10月1日截止,通过互联网搜索的方式,检索到的各省份相关辅助实施和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文件不到20份。很多指导文件仍然延用的是旧课程标准指导。为了进一步追踪《新课标》实施的力度,笔者查阅了各省份及地方的教育局官方网站,《新课标》出台后的指导性文件也寥寥无几。经访谈获悉,每个地区关于《新课标》的印发文件也仅有调研组一份。这说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没有发挥它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地方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制行力度匮乏,《新课标》身体健康目标的达成更让人质疑。

部分教师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制脱离了现实,可实施性不强。党林秀等学者关于这个问题做过调研凹,“您认为备课最困难的地方”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学目标的设定占21.7%,教学内容的选择占28.5%,手段方法的选择占43.8%;“您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存在的最大不足”的调研结果显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占28%,可操作性差占23.9%,内容笼统令人无所适从的占23.4%。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应用与实践存在分歧。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们不能充分认同《新课标》的内容,在不认同的基础上更达不到课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

2.2 课程资源的配备不足

课程资源又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其中,最直观的体育课程资源就是场地器材与教师。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体育教师数量是保证开设体育课和进行有效体育教学的人力条件。场地器材的配制方面城乡差距较大,城市相对来说较为合理,但农村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这对《新课标》要求的不同水平阶段应掌握的运动技能根本没办法实现。

另一方面,全国很多地区存在体育教师编制短缺。从“2011年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获悉。全国约有40万名体育教师,90%的在中小学任教。各地区仍然普遍存在体育教师缺编情况。就北京来说,中小学体育教师约有7000人,其缺编比例达15%至20%。新课改后,中央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的体育锻炼课相继增加,使原本处于缺编状态下的体育教师工作量猛增,很多教师每周授课超过30节。以中学体育教师为例,每周体育课14节、体育活动10节、课间操4节、训练10节,总计38节,平均每天在操场上要站7个小时。在教师资源稀缺,工作负荷增大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运行新课标将困难重重。

2.3 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借助体育教师的专业组织(如体育教师教育学院、职前的体育教师培养机构、体育教师发展学校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获得系统的、专门化的专业知识,获得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从教过程中实施体育教师专业自主,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一名较好的体育教育专业工作者。如果体育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就不能熟练掌握《运动生理学》中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而也难以达到科学的指导《新课标》所提倡的身体健康的目标。

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需要体育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锻炼学生的体能,如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等。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指向性,有计划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但有学者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少数的教师精心设计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只是常规教学,也有极少数的教师没考虑或不安排。笔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身体健康目标的达成,除了需要政策的大力跟进以外,教师也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多设置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教学内容。

2.4 学生体质健康下降

《新课标》从2011年试运行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学生体质状况是否有无改善是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下图是对闽南师范大学2013级662名非体育专业新生作的体重监测,评价指标是依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是随机抽取,他们来自全国各个省分。其中,营养不良的学生有10%,体重较低的有47%,肥胖和超重的各占7%和4%,正常体重的仅有32%。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体重处于非正常状态。其中,21%的学生体重过高或过低分别走向两个极端。所以,两年多的新课改还没有达到它所期望的理想状态。(见图1)

于此同时,大学生的体能状况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好转。从下图可以看到,体能所包含的耐力、柔韧、速度、爆发力、肌肉力量等仍有27%、2%、40%、17%和42%的学生不及格。其中,耐力、速度和肌肉力量不及格现象最明显。说明,学校开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达到健身的目的,体育运动中几个主要的体能没有得到发展。(见表1)

分析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并没有完全的实现,对于《课程标准》身体健康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落实。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和肥胖等问题,成为现在《新课标》有待解决的新生问题。如何使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等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3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身体健康目标领域的理论构想与达成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地方相关部门或学校对《新课标》实施力度不够。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透彻,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指导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配制短缺将不利于《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全面实现,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数量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从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部分成效,但并不能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成功的,因为又出现了一些新生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志敏,杨旭东,蔡宝忠.解读“健康”与“健康第一”思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

[2]王健,马军.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学校出版社,2006.

[3]张丽.改革开放二十年居民生活水准与大学生体质状况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600-602.

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5

摘 要 随着目前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是高中的主要教学课程之一,在高中关于体育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奇百怪,不过自从模块教学在高中得到实施和开展之后,我国的体育教学得到了一定的突破,本文就体育模块教学在高中体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 体育课程 模块教学

高中实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也是极其高的,不仅要从新课程的新要求出发,明确新课程赋予人们的新思想、新目标,而且要从根本上掌握编制体育模块教学的依据和原则,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模块教学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开展;不过模块教学在我国的运用极少,还未能被大力普及,不过相信体育老师只要能够在自身的领域,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将会使得体育教学的质量越来越高;相信模块教学将能够让高中的体育课堂保持着生命的活力,并实现最后的高质量教学。

一、体育教学中模块教学的应用

模块教学虽然应用不广泛,但是应用的时间极早,最早的是出现在20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中,研究探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注重技能组合的模块教学模式。调查分析,技能模块的教学模式自出现后,就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将新模板与高中体育的活动、实践、理论等各方面结合起来重新组成的一种结构体系,这是体育教学里面的一种创新与改进。这次高中体育课程的相关改革(实践、运行、活动)等都与教学的模块保持着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模块教学的出现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转折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不单一,将多种功能和价值都完全容纳,使学生从综合素质出发,在生理和心理都能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运动来增强自身的体质锻炼;并且提升与保持在体育方面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上发挥所长,尽展风采;撇开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提升学生的技能与活动动手能力,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保持着终生体育锻炼的爱好,向健康、积极、活泼的体育方向发展;保持着21世纪人具有的注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体育课堂上开设模块教学不仅能够保证体育课的内容不会单调,并且能够保证体育课堂向着开放、独立、综合、多样的科学方向发展。

二、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运动、忽视体育本质

高中的《体育与健康》的要求是让学生向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体育锻炼是对他们身心健康得到改善的主要途径,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应该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注重体育课堂的多样化,改善体育课上的单调性。不过针对目前的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很多老师在教学模式上明显存在着错误,他们一味的只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却不注重运动的技能;安于现状、纸上谈兵、没有创新意义,也没有注重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改进与提升;并且只是注重学生对于某项运动有没有兴趣,却忽视学生能否承受这种运动量,对学生是否有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并且部分体育老师对目前的新课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致认为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要求仅仅在于高兴、娱乐等各方面,却没有正视学生的运动技能的重要性,所以这种过于注重运动、忽视学生的运动技能的行为将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过于注重兴趣、忽视项目意义

学校开展选项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运动和项目,然后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课堂就是课堂,不能够总是偏离课堂的方向,一味的跟随着学生的兴趣走,只会让学生选择一些他们觉得趣味性较高的运动项目;没有一定的竞争力,只会让学生注重跟随着自己的意愿我行我素。针对这些现象,老师没有一定的解决措施,也没有具体的、科学的、正确的方案去引导学生,跟着学生的兴趣走,必然会使得很多具有高技能效果的运动项目因学生的兴趣缺乏而被忽视;并且模块教学只是针对一些运动项目反复的进行开展,没有创意和针对性,这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与技能都得到了限制,根本就不符合现在新课改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

(三)过于注重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指导

自主学习在现在的课堂教学可以说已经是一种教学的主要措施和途径,但是过于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使得学生过于独立,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学习方式里面,自己掌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活动时间的安排,学习的进度等多种运动项目的安排;所以大部分人理解为学生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与项目进行自主的练习与培训,老师围绕其旁督促学生的运动情况,运动纪律等。但是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一个阶段的,他们处在身心没有发育到位的年龄,无论哪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点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便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都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毕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他们没有一定的经验,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在这个阶段里面,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才能够实现的;学生也只有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自主学习。

(四)不完善的评价体系

部分学校在体育成绩上的考核评估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分数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努力的标准。他们总是将学生文化课的考核分数与技能课上的考核分数结合起来对一个学生做出评估,却不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否有进步,是否在努力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考试中的一些项目就需要考虑到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如“投掷铅球”在这一项目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存在体质差异,有的学生体质较差,倘若与其它体质较好的学生的考核要求是一样的,那么注定就会失败,使得考核评价制度缺乏了一定的公平竞争性;所以多注重平时课堂学生的进步与努力的程度,让考核评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模块教学在体育课上的运用

(一)注重学生的课标精神、改变观念

全面掌握和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含义,掌握课程蕴含的基本韵味和理念,明白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对身体健康有益处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树立起终生体育锻炼的爱好,明确判断什么样的体育运动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对自己的锻炼没有多大的益处;并且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开展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懂得从运动中感受乐趣。

(二)避免自主学习的虚假、促进自主

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这种举措并没有落到实处,因为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规定的需要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学分的运动项目,学生都会挑选这些进行大力的训练,虽然他们并不喜欢这些运动项目。不过如果学校和国家没有将一些运动项目纳入必修学分的情况下,这种对学校的场地或者运动的器材等都会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没有太多的可供学生利用的器材进行自主选择;但是倘若国家规定某些运动项目需要纳入必修分数里面,而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的情况下,说明学生的运动器材是比较齐全的。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倘若真的要实现自主学习与选择,就要进行调查报告,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调查报告的内容应针对男女生的不同体制和爱好调查不同的运动项目,然后将其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到学生一般最喜欢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对其进行重点关注。真正的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就要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着手,开展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

(三)注重主体引导、挖掘学生潜能

在进行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明白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不同的锻炼方法、技巧、和益处;并且针对学生的体质和现状选择学生适合的运动项目。当学生锻炼某一项运动项目到一定的时间段的过程中,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训练程度的不同,选择下一个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且从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的开展里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运动项目保持一定的兴趣,并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项目里面去。另外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这也是促进学生锻炼积极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鼓励他们进行独立运动锻炼、团体运动锻炼。明确他们在体育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每一处运动细胞激活,用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上面;并且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评价、总结,正确处理在运动项目中出现的压力和负担。

(四)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形成多元化评价模式

学生普遍都对教师按照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行为感到不满,教学内容由教师来定且仅由最后考试一锤定音的状况必须改变,课改后在实行选项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学分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含健康教育专题和田径运动各1学分)是学生必须完成部分;而选修部分学生根据兴趣每完成一个模块学习修得1学分,这样更能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教学中老师加强个别辅导,师生互动,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多激励,让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愿意运动。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运动的教学方法多的不可计数,这里的模块教学模式只是其中一种。当然模块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这就需要对症下药,相信模块教学能够化缺点为优点,让体育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兰芳.对体育模块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41.

[2] 李丽萍.高中体育单元模块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J].体育教学.2006.5.

[3] 李守祥.模块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

[4] 曹军,张延峰.试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目标的构建与达成[J].中国学校体育.2009.4.

关于身体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6

柔道技术动作教学体会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世界中存在的万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我们在探究事物时,只有在明确地了解其存在的内在规律,按照其规律发挥作用的特点,才能找到解决事物发展存在问题的突破口。在柔道技术动作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同样蕴含着这样的发展规律。通过分析柔道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我们会发现,柔道技术动作的教学在具有普通教学规律的同时,还存在着竞技体育项目的特殊规律。在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我们只有在把握柔道技术动作内在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采取相对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柔道技术动作的训练活动都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要领,使之可以具备基本的对抗能力,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关于柔道技术动作教学阶段的相关分析

(一)柔道技术动作学习的重要阶段

通常情况下,柔道技术的学习过程可以总结为:感知阶段、泛化阶段、熟练阶段以及机械自动化阶段。在实际的柔道技术动作教学活动中,处于感知阶段的新学员往往都是通过观察老学员的技术动作、对抗技术以及防守策略,来进行自我感知的相关训练,使自己对柔道技术动作有一个大致的感知过程。当新学员对柔道技术动作观察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可以进行泛化阶段的训练了。在泛化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柔道教练应在注意帮助新学员进行柔道技术动作规范变形的相关训练,使其可以为以后阶段更高层次的柔道技术动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此后,新学员会在柔道教练的的指导下,便可以过渡到熟练阶段的训练活动中。在这一学习阶段中,柔道教练应重点训练新学员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以及动作的节奏感,强化新学员对柔道技术动作的连贯性以及规范性的掌握程度。最后一个学习阶段是机械自动化的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新学员在对柔道技术动作规律的理解以及柔道技术动作掌握程度,都会较先前的水平高出一个层次。相对而言,这一阶段的柔道技术动作难度也是最大的。

(二)柔道技术动作学习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过后,新学员对柔道技术动作的掌握水平基本可以达到初级阶段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因此,新学员必须在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基础之上,找到自身突破柔道技术动作要点的关键。实现柔道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节奏感程度的最高要求。在柔道技术动作训练的四个阶段中,学员必须努力掌握所有的技术难点,以便可以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对抗能力。

二、柔道技术动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柔道技术动作在对抗中的作用

在柔道技术动作及教学活动中,柔道教练会在整个柔道学习的过程中,向学员传授得意技术动作、联络技术动作、抢把解脱等技术动作,为学员积累在对抗动中的技术应用基础。柔道技术动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涉及了对学员在对抗技术动作的考察与指导的相关活动。在柔道技术动作的教学活动中,柔道教练会在柔道技术动作的教授过程中,引导学员积极地进行抢把,以期通过抢把的方式,占据双方对抗的优势。在达到抢把的目标之后,柔道教练就应及时地引导学员开始与对方进行对抗。

(二)柔道技术动作在对抗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抗的过程中,学员能否利用自己的优势带动对方的重心,是获取对抗胜利的关键之所在。当自己遭遇对方抢把的状况下,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奋力挣脱开对手对自己形成的包围。并在对方未施展柔道技术动作之前,控制对方的把位,才有可能反劣势为优势。因此,在柔道技术动作的教学应用活动中,柔道教练在讲授以及示范技术动作后,要注意观察学员柔道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以及熟练程度,对学员的对抗技术以及策略进行专业的指导。

三、鼓励柔道技术动作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一)避免柔道技术动作过于单一

在柔道技术动作的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自己的柔道技术动作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加自己在对抗中的防守难度。在柔道对抗中,双方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以自己的技术优势以及技术策略,来占据对抗的优势。否则很容易被对方控制,致使自己难以将技术动作完整的发挥出来。在柔道技术动作的对抗活动中,获得对抗胜利的基本前提除了需要学员具有一定的柔道技术水平,还需要学员具有过强的心理素质。使之可以在柔道技术发挥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能够依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与对方持久对抗的心理准备,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二)提高柔道技术动作的成功率

在柔道对抗中,学员通过提高技术动作的成功率,可以大大增加自己获胜的可能性。在柔道技术动作的选择方面,应尽可能做到让对手出其不意,避免过于缓慢的动作,增加对方的攻击机会。同时,在对抗中要避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主要动作和盘托出的状况发生。注意提高自己技术动作的隐蔽性,给对方留下猜想的空间。在对方进行动作试探时,更可以以假乱真,通过给多方制造使用技术动作的假象,来提高自己对抗的优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柔道技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柔道教练应在了解柔道技术动作内在规律的基础之上,在柔道技术动作教学活动的每一阶段,帮助学员进行强化训练,使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阶段教学的具体目标。并在学员柔道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方面作出及时的指导,使学员在了解柔道技术动作内在规律的基础之上,熟练地掌握柔道技术动作的技术要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柔道技术动作的教学活动,还需要依据学员的身体素质,合理地设置柔道技术动作的相关课程,使社会中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柔道技术的学习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为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朝芳,杨有泽.浅析女子柔道联络技术动作的应用及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