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服装设计;课程考核;实践类课程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现代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较多的实践类课程,其最终课程考核环节,一直都作为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授课完成后,在评价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时,也离不开课程考核。因此,探索出若干与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考核方案,在现代高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创新意义。

一、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最终考核环节所存在问题

1.教师个人审美标准往往成为“参考答案”。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与艺术呈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导致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最终的作品也是千式百样,教师亦如此,人生经历的不同,导致了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评阅,存在着明显的个人倾向,以至于在传统的服装设计实践课程中,最终考核的评价环节往往以授课教师“讲作品”,学生“听意见”的模式为主,教师的意见占据主流,成为了“参考答案”。2.缺少监督,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完成实践作品。在传统的服装设计实践课程中,学生作业的受众及评价人往往是教师个人,学生将作品完成上交给老师,老师进行评阅并给出分数,即完成了教学过程。学生对于自己作品创作构思、创作过程以及创作结果,仅师生之间互知,他人并不知晓。这就导致某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少监督,以应付式的态度完成实践作品,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二、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拟提出若干考核方案,探索适应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符合专业特色,并且行知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1.改革考核方式,以展览模式进行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考核。服装设计专业许多课程都是基于动手绘画及制作基础之上的,课程作业大多数都有较强的可展示性。教师在授课完成后,可将学生创作的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展出,并把展览作为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为最终考核的依据。本人已经在《服装画技法》这门实践类课程中作过尝试,以学院展厅为平台,邀请学院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及院系学生,通过观摩、研讨的方式来进行作品评价。在展览过程中,请班级干部对观展师生进行随机访谈,让他们评选出哪些是好作品,并说出好的理由。教师可以在参考上述访谈信息的基础上,对课程做出最终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给学生们带来学习的动力与激情,也有助于帮助老师从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2.以团队为单位,将分工合作纳入考核标准。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大多数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式训练。团队模式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高。团队模式可以让团队成员之间实现有效地监督,并提升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的主观意愿,为学生创立了更加企业化的环境氛围。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如同一个个企业项目,需要学生自己组合成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团队内的学生因个人能力不同,其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这就考验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考核环节,不仅要考虑到最终作品的优劣,而且要慎重考察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并要求每一位团队内部成员要给其他成员表现进行相互评分,以此作为教师课程最终考核的重要参考。3.利用新媒体,以移动终端为载体进行学生互评。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每个高校学生的“标配”。课程可以在移动终端建立相关作业互评板块,并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学生把作品传到移动终端,并邀请除本班学生外的其他阅读者共同互评。本人已经在《服装陈列设计》这门实践类课程中作过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置作品互评板块,并制定相关制度。学习委员将班级内学生的真实作品进行汇总收集,并上传至公众号,学生可在课后对作品进行理性评分。除此之外,宣传委员将班级公众号推广至各大网络平台,邀请网友对学生作品提出看法并评分。该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评价参考意见,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作欲望,提升课程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对社会公开展示自我能力的窗口。

三、结语

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是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是课程考核研究的重要方面。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应当遵循多元化、多渠道、多手段的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激情,摆脱原先固有单一考核模式,从而推动高校服装设计实践教育朝着高质、高品、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靳璨 单位:扬州大学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创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造力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夔的强大动力,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发夔的兰它要条件。因此,现今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始重视刊创造险思维的培养。尤其剥及装设计行业,创造险思维作为设计少秘日作的灵魂,要时刻关注服装设计理念的更新。同时,创及装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险思维的培养,注重对时代芝化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激发创造险思维的氛围,从而推硼及装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夔。

一、服装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服装设计是实用隆和艺术险相结合的一种艺长爹式,它以服装为设计对象,通过对材半习的设计而产生服装的行为。创造险的思维使现代古装变得更加具有艺术险、实用断口时尚性,同时,通过不同的搭配给仪「目一新的视觉效果。服装主要包括面料、颜色和款式,设计的过程中设俐币要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这些东西。现今社会,人们邓及装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它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其艺术险。要想创及装时尚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就要有创造险、创新险。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刺及要别具一格,给人带来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创造险思维不仅能给设俐币带来更广阔的天空,也能给顾客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改变,创造险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服装设计的流行隆与以创新为创造险思维主体相辅相成。服装的诸多特点就要求服装的设计可以符合不同年代的芝化和需求,现今社会,服装设计也呈现多洋化趋势。人们在欣赏服装的同时,也对服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兰它须有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创造险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及装设计走向可持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险思维,是柳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述的间题。

1、充分发挥柳币的主导作用

柳币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服装设计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新形势下,服装设计教学也兰它然要经历改革创新,柳币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将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多激发学生的新观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进{实践。同时,柳币要定期举蒯及装设计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想法相结合,进面实现对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我发现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险,提高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样东西,然后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发挥想象,刘节彭羊东西进行创新的办法来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任何一样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子资之件事的人的专业素养,优秀的专业技能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能推动学生的创造险思维。柳币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王聆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专长,通过集体词论和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构想,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发现的过程。服装设计并不只是单纯的设计衣{及,它包含了一个国家的之北和历史的发届立程。在教学过程中,柳币可以多给学生展示我国特有的民衫夏之北、音乐,风土大清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3、运用现代科技的多样化,多方面激发创造性思维

信息时代的带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新鲜事物。时代的进步,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经典案例和优秀设俐币的设计过程。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设计的经典案例,从案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险思维也是一种发散险思维,它是从一个点出发,从而经过不同的发买泛化出更多变化。现代科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服装特色和之北,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在课堂上,柳币可以通过欣赏某一位划币的作品带领所有学生参与词论,对其设计特点进行归类总结,引导学生模仿其思维方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事物。

三、结语

创造险思维的培养是新形势下社会刘教育的最新要求,服装作为时代和时尚的象征,更应该凸显其创造险。培养学生的创造险思维不育旨只依赖于课堂和课本,更多的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柳币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有选择的使用现代技术促进学生的创造险思维,通过日常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杨雪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隐

参考文献:

[l]许思艳.贴近生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教学的市场化教育浅析I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文3

服装设计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创造,要去创造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这里所谓的创新思维一般就是指以辨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经验进行归纳、分析,运用。以一个新形式出现,突破前人所设计的作品。对于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特征:

(一)敏锐性

对于服装方面来说,敏锐性是指服装设计师对服装灵感、审美和观察具有独特能力,用精准的专业眼光进行发现和把握服装流行趋势信息并碰撞出设计灵感的“火花”。就如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上,意大利队的圆领球衫引领了本届参赛的潮流,带动了国际运动服装设计的新思维,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少的创新启发。

(二)独特性

服装设计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设计过程中的新、异及首创,换言之,一个好的设计作品,要与别人有所不同,要具有自身独特性、区别性,就如:服装大师夏奈尔在她设计生涯中充分采用了黑白犬齿图案,金属纽扣、长项链,以及金属与珍珠结合的腰带的风格,这点独创造就了她设计独特性,也给服装发展史带来了积极影响。

(三)变通性

服装设计的变通性,主要指在设计师进行设计过程中脱离传统的经验主义的束缚,敢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新设计方法,用时代智慧的眼光,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如在设计中将材料与创新想法进行有效结合,打破传统的用料与搭配模式,将材料与设计理念形成完美一体。

(四)综合性

众所周知,服装设计是一个知识运用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加上个人设计经验、设计理念等进行多方面结合运用,以及个人对服装有独特的理解、或服装文化、服装风格、服装时尚性等综合性的见解。将对整个设计过程中创新思维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职业高中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指导思想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从当前职业高中服装专业教学过程来看,更多的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现代的教育理念来说,一是强调学生主体性,一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要以增加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为教学要求。要强调学生达到:学会和会学的两个中心点,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走出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模式。因此,在服装实践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设计效果图以及各类配饰图案加上音乐结合一体进行教学感染。同时,要让学生主动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构思自己的设计,也可采用辩论方法,提高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要敢于尝试,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探讨新事物,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不要限制设计效果如何,主要勇于尝试,认真发现问题,探讨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二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来源于个人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个人自信心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老师要强调学生参考性,主动性以,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敲定好教学目标、内容、知识点、难点,并充分地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在设计教学环节中一定要强调创新性,同时要设定内容得当,难易把握要准。应该在学生具备完成能力的条件下注重引导和启发。

(四)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

知识是生产力,它的前提在于合理运用。在过去教学中,我们过分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积累,因此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其实,在服装设计中除要具有课本相关知识以外,更多应该教授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方法,促使学生学会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作为老师更应多注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多倾听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也是了解学生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知识的联系性往往就是创意的源泉。服装艺术设计思维与自然界的事物一样需要新陈代谢,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活动过程。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创新的前提条件。

(五)进行“教师少说,学生多做”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其实更多是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是老师“少说”,让学生“多做”。多做就是指多实践、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学科,在教学中要求注重实践教学、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多练”。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学生外出实训,或校内工艺实训练习相应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三、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从色彩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色彩是外出服装设计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主要运用服装设计风格以及搭配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对色彩空间的理解,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从色彩中得到灵感,让色彩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灵魂之光。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对季节色彩、自然景物色彩、人工色彩、民族色彩等的搜集引用而获得启示。使学生懂得季节色彩包括:春天明媚的绿、青、黄色;夏天鲜艳的红、黄、兰、绿色;秋天绚丽的金黄、褐红色;以及冬天宁静的的兰紫、青灰色。自然景物的色彩包括:山川、河流、海洋、沙滩的色彩;有红花、绿叶、草木、树丛的色彩、也有蓝天、白云、阳光、月照的色彩;还有驼、羊、鱼、虾之色。人工色彩如对建筑、轻工产品、工艺产品和日用产品等人工配制的色彩所进行的迁移引用。

(二)从形态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如龙、虎、斑马等动物;荷花、马蹄莲、郁金香等花卉形象;还有各种鱼类、贝类等海洋形象和自然中其它各类形象,大到宇宙星球,小到沙砾树叶真菌,这些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自然形态,只要经过艺术的思考推敲,其外部与局部的各种形态都可在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创作之后升华为好的设计作品,都可以极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人类自身营造的人为环境也给拓展迁移设计带来生机与思路,借助先者与智者的造型艺术,再经过一番想象创造也可推出美观新颖的设计形态,这种直接引用转化的设计方式是一条迅速有效引出创新设计的捷径,使人类借助巨人的智慧和才华去攀登造型艺术的新高峰。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服装设计中尤其是在一些表现创意的服装中广泛地借鉴和采用自然景物及人为形象已不足为奇,并被很多设计者情有独钟,成为艺术情感与才能的挥洒之作,无论是外国设计大师的郁金香、鸟笼和藤蔓的时装外形,还是中国设计师的鸡冠花、花篮和故宫、长城的服装样式都深深浸润着对大自然的崇尚和对文化艺术的礼赞,从而使这类题材形态的联想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经久不衰。

(三)从材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从实践运用,我们知道,服装材质对于整个服装设计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的重要性言而喻,它也关系到设计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材质性能、材质的表面以及审美方面进行综合运用与搭配。为此,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材质的性能、工艺等知识。促进学生正确选用服装材质。

结束语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文4

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主要从服装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层面出发,注重设计技能与生产加工技能的培养,尤其重视单品设计各个部位细节的研究,不能为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当前我国的服装产业处于由生产加工向创新品牌的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单品服装设计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对服装品牌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在创新品牌发展阶段对品牌文化内涵的深挖,及对品牌风格特征的整体把握。

一、建立一个宏观、整体的知识系统

国内传统服装专业教学分3年(或两年半)开设专业课程,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绘图技法、服装设计、结构与工艺等内容分别进行学习,完成每门课程的作业要求和考核。在学习过程中,每门课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一门课能够为学生建立完整的体系。直到毕业设计的环节,学生才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完成从设计理念到成衣制作的全过程。这样的教育体系下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服装公司,往往对企业的运作模式感到陌生,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缺乏完整的知识系统,不能迅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整体性思维,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宏观构建引导。

具体来说,首先为学生讲解服装设计基本理论,介绍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进度。这个环节的进行,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有清晰的了解,对课程的计划有一个整体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改变过去从书本出发、从局部出发的教学思路,直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调研,鼓励学生观察和接触市场,以专业的角度去观察服装品牌,对当今流行趋势、服装的流行款式进行直观认识。如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进入不同商场调研,让他们在观察不同品牌之间差异的同时,对比同一款式在不同品牌中的异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图1-2)。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商场的实地考察和亲身感受相互交流。事实上,许多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调研,对流行的款式进行拍照和绘制,并详尽地记录服装的色彩、材质、价格等要素。教师要结合实践结果,将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指出每位学生的优点和可取之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目和专业网站,让他们学着主动翻阅以充实专业学习。这样一来,课程学习既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也就自然地发挥了他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品牌文化内涵,分析不同品牌之间风格的差异

在这个阶段,教师简要介绍国内服装产业的发展背景,分析服装品牌的特征和运作模式,提出服装品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及其对品牌风格的影响。学生对前期所调研品牌的背景资料进行检索,探索不同品牌文化背景,分析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品牌风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品牌定位、产品定位、产品结构、色彩系列、主要材质、款式配比、流行要素、陈列展示、销售服务等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调研,对品牌的整体运作建立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不同品牌在各自的风格定位下,在产品规划及市场营销方面体现出的差异。通过汇报演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品牌的风格特征,并且了解不同品牌的产品定位,清晰地认识到品牌服装设计中每件服装的设计都应该符合品牌整体风格和定位(图3)。

这个阶段的训练,老师应多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与产业密切接触,与服装市场第一线的人物建立联系,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得到锻炼。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锻炼,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学生在调研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师的要求,总是需要面对多重的压力,通过这种陌生的环境压力,学生因此可以学着如何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如何结合所见所闻深入分析和归纳,并用最快的方法详细记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高效地统筹、规划、有效实施,这正是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量。

三、品牌系列产品设计训练

教师通过案例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设计师在服装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设计师的主要工作流程,深入理解设计的本质。在这个阶段,可以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爱的服装品牌,然后让他们深入分析该品牌的产品结构,结合流行趋势,根据该品牌的定位推出自己的设计主题,模拟该品牌产品结构进行系列服装设计并绘制草图(图4)。师生沟通之后,再选择其中两套服装进行效果图和平面款式图的绘制(图5)。每位学生选择自己系列设计中的一款服装,按照设计图,利用纸张等工具,在二分之一人台上制作成衣模型(图6)。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对服装产业、品牌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将来自己的就业环境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课程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整体的知识系统,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对服装设计师的工作状态及设计的整体过程进行了真实模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专业学习上的目的和方向。尽管初次接触专业的学生在模拟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但课程为学生建立的整体观念十分重要。

结语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 服装 立体裁剪 教学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48

Abstract People's aesthetic level constantly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arment indust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garment, texti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clothing industry training with fashion design, tailoring and other skills. Three dimensional cutt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in fashion design, trai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is good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e society afte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pplied to work practice.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three dimensional cutt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garment; three-dimensional cutting; teaching; analysis; suggestion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人民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的设计、立体裁剪、潮流元素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服装人才,各大纺织类高校开始注重对学生服装立体裁剪专业技能的培养,将立体裁剪列为必修课程。另一方面,服装立体裁剪教学不仅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服装审美、对时尚的敏感度、提高设计质量等能力。因此,要将传统的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转化为现代创新型的服装立体裁剪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立体裁剪能力。

1 关于服装立体裁剪的概况

1.1 服装立体裁剪的发展简介

服装立体裁剪的专业名称是服装立体结构设计,属于服装设计的一种,是偏向于手动技能的设计能力,其能力具体表现是需要裁剪手动技能和设计灵感相结合。服装立体裁剪属于服装潮流文化发展的一种,最先在欧洲流行,随后传入日本地区,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重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服装工业,引进了服装立体裁剪文化。服装立体裁剪具有将服装造型设计灵感通过用布料的裁剪来实现的特点,是属于最原始的一种服装结构设计形式。

1.2 服装立体剪裁的具体内容

服装设计具有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满足人体体型结构,具有合体性和舒适性;二是满足人对服装的外形审美,符合服装潮流发展趋向。服装立体裁剪将设计抽象理念和设计实践结合在一起,裁剪的过程一般是将布料覆盖人体模型或者服装模特上,通过对布料的分割、折叠、抽缩等方式将脑海中的设计构造好,然后将摆好的衣服结构进行分割剪切,平放在纸样用纸上,然后就能得到一个服装的样板,最后利用机器或者手工进行缝合修剪就能得到最初的服装样板。

1.3 服装立体裁剪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有较高的服装时尚敏感度、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服装裁剪技术,提高学生的服装立体裁剪能力是培养综合性服装人才的重要内容。服装立体裁剪从理论、技术上都能满足服装的设计理念创新和服装生产的要求。尤其在当今,各大服装品牌、服装奢侈品,例如香奈儿、古驰等,对服装立体裁剪的设计技术十分注重,价格走亲民路线的服装品牌,例如only女装、韩国依恋服装品牌不仅重视服装立体裁剪结构,还十分注重自身品牌风格路线定位以及潮流元素的融合。拥有较强的服装立体裁剪能力是设计一件优秀服装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仅有设计理念而没有立体裁剪能力,是无法完成优秀服装作品设计的。

2 立体裁剪教学现状

近年来各大纺织类高校开始将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列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裁剪专业技能。但由于教学理念不正确以及学科教学发展时间较短,且或多或少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目前的服装设计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设计理念和裁剪技能相分离

收集相关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调查,得知一个较为突出的教学问题,就是在各大纺织类高校中,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往往是完成一件服装作品成品的制作,毕业设计的作品很少有设计和裁剪相结合的优秀服装作品,多数都为具有优秀裁剪功底但缺少设计创意的,或者是具有先进的设计创意但缺少良好的布料裁剪功底的作品,设计理念和裁剪技能不能相结合。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教师把服装设计理念教学和服装立体裁剪教学分开,在理念设计课上注重对学生图纸上的设计作画和灵感培养,在服装立体裁剪课上让学生机械模仿布料的裁剪技能,只注重裁剪手艺和操作手法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2.2 课程设置缺少衔接性

服装专业课程内容一般包含有服装的平面结构制图、服装工艺学和人体工程学、服装美学、服装材料学、服装立体裁剪学等,但目前服装高校在进行服装立体裁剪教学时没有注重与其它课程进行衔接教学,导致出现知识重复教学和断层的现象。例如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人体结构学却安排在第二学年,服装立体裁剪课程需要对人体结构进行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这种缺乏衔接性的课程设置会导致学生在第一年学习服装立体裁剪时缺少很多基本的人体结构知识基础,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内涵。

2.3 缺乏教学资源

我国服装教学发展的时间相对西方较晚,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资源上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尤其是教学资源较为欠缺。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会选择出国深造,以便更好地进行服装专业学习。目前我国服装院校的服装立体裁剪教学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一般是白坯布,学生利用白坯布进行服装在人体结构上的设计和剪裁演练。白坯布操作手法简单,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结构设计,但却不能让学生通过白坯布直观感受到服装造型的成品的质感,长期使用单一的白坯布进行造型构造,容易降低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审美眼光。

2.4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我国众多服装专业的学生选择到西方国家去深造,反映出我国服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服装教学理念较为陈旧,还存在着“重设计,轻实践”的理论式教学理念,认为服装专业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只要设计好,作品就会有工厂帮助打样板,不需要太多的裁剪技能手艺。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忽略了服装立体裁剪也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在服装立体裁剪的过程中不断修改脑海中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理念相辅相成才能制作优秀的设计作品。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是在立体裁剪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大部分时间先想好作品设计,然后进行机械性的裁剪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摆布和裁剪步骤进行模仿。

3 改革服装立体裁剪教学

传统的服装立体裁剪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了,必须对服装立体裁剪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树立先进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针对目前服装裁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改革服装立体裁剪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手工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服装实践能力。将服装设计理念相关课程和服装手工操作的课程相结合,在服装立体裁剪教学中融入设计理念,将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服装专业能力。做好每个课程设置的衔接工作,保证学生能将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各大服装高校可以参考世界著名服装学院的教学发展模式和理念,例如法国的ESMOD、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美国帕森设计学院、中国北京服装学院等。

3.2 开展合作性的服装立体裁剪教学模式

在服装立体裁剪教学中,各大纺织类服装高校可以尝试采用合作式的裁剪教学模式,通过以合作为学习中心,利用学生小组合作分工的形式开展裁剪教学。这种合作式的裁剪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裁剪手工技能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发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及时讨论解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他人优秀的设计理念和练习裁剪工艺手法。教师在布置裁剪任务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难度,高难度的裁剪任务会更加促进小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裁剪操作能力和服装创新设计能力。

3.3 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要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理论和技能,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服装立体裁剪的优秀作品或者视频提供给学生欣赏,亦可以提供一些优秀服装设计师对服装立体裁剪的看法,这些丰富的教学素材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优秀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灵感。

3.4 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相结合

相对于平面结构设计来说,立体裁剪结构设计更复杂,是高水平的服装设计。平面服装结构设计主要以公式进行推算,简单方便,适用于宽松型的服装设计,目前国内教学还是偏向于平面结构设计。平面和立体两者结构设计在不同的服装上有不同的应用,因此在推行立体裁剪教学时,要注重和平面结构设计的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件优秀服装的设计和制作,往往需要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结合才能完成,教师在进行立体裁剪教学时,可以给出指导建议。对于熟悉简单的部分可以先进行立体裁剪操作,较难的部分应用平面裁剪,等对较难部分的裁剪手艺较为成熟时尝试进行立体裁剪;对肩膀等不易准确裁剪的部位可以进行立体的轮廓画线再进行平面裁剪;在白坯布上进行平面画线裁剪留出部分布料余量,然后进行人体模型试穿,使用布的余量进行立体裁剪修改。这种先平后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服装裁剪的准确度,掌握立体裁剪的工艺手法。

参考文献

[1] 顾春华.“立体裁剪”与“服装设计”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美与时代(上旬),2014.

[2] 刘丹.服装立体裁剪的合作式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16.

[3] 程冰莹.服装立体裁剪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

[4] 吴永红.服装设计专业立体裁剪技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3.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模糊性;服装设计;审美追求

1、前言

非物质社会,在一切转瞬即逝、欲望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需要更混杂、更虚幻、更强烈、更另类的刺激与惊喜,服装物品的精神审美功能则更加为服装艺术所强调,而模糊理论在服装中的设计来表达出设计者创新的理念和穿着者的个性恰恰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倾向。当下的流行时尚特征是边界的消失,各种新与旧、男与女、老与少、藏与露、世俗与崇高、边缘与主流等等都彼此交合互渗,混杂共生,失去了既往的边界,一切都在打破重组、更新,一切又都彼此混合,接近雷同,迫使一切重新定义。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成为时尚的象征。①

2、服装的审美与时尚

追求时尚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对时尚的解释为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时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服装设计中,设计的各种手法理念都嫁接于时尚,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那种虚拟、混合的不明性质和新鲜、神秘的意趣。设计师通过对时尚和大众审美趣味的正确把握将有利于设计上的不断创新,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类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的诞生和自身的发展而相继产生发展的。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服装的审美包括服装本身、服装着装状态、受众的理解等。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活动的意识包含在人们对服饰的选择、试穿和评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从而得出审美的结果。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本身是无法精确的控制、分析。②审美心理是各个要素是综合,互相交织的过程,审美要素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基本要素。这些因素属于精神层面,精神意识的情感因素自身具有模糊的特性,而且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黑格尔曾经说过:“情感是心灵中的不确定的模糊隐约的部分。”因此,人们审美时的心理现象是高度整合综合模糊运用的过程,具有“模糊性”的特点。③

审美受制于客观因素,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时尚,审美时尚是一种给追随者以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具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导向的时尚。人类审美共通感的存在,使“时尚”成为人们竞相摹仿、追逐的消费浪潮。④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造就了这样的时尚,这样的服装也包容了群体的审美心理,它体现了着民众的审美倾向。

3、服饰审美中的理解模糊

服装审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服装以其神秘的、朦胧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艺术特质传达着视觉张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审美受到审美者文化素养、经济、年龄、受教育程度、、习俗、价值观、感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感知服装美是重要的,它依赖于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态度。审美个体有差异,使人对服装兴趣的大小,对服装美的注意程度和对服装行为所抱有的审美期望不同,所以,对服装感知的程度也不同,产生的想象和情感以及对服装的理解就不一样,美的感受程度也就不一样。审美过程其实就是服装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服装是具有想象力的,是供人欣赏的而不是推理,是领悟而非说教,人能够最大可能地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服装作品的“二度”创作。人的内心世界是及其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也是丰富多样性的,审美在模糊不定中彰显多种可能,这使服装设计作品得到多维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艺术本文的理解,审美理解需要的不是一种复制态度,而是一种生产性态度,一个开放性过程,我们要从心底出发理解服装审美。审美理解具有无限多样性,其包含“解释性循环”:根据细节来理解整体,又必须根据整体来理解细节。审美理解过程就是在服装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断地往返过程。审美理解的关键步骤是“视界融合”。⑤服装设计作品除了承载服装设计师本人的思想理念,还应该更多地在欣赏群体中获得“再生”。因此说,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创造,接受者的审美理解有者模糊的难以表达的一面。超级秘书网

4、服装的产品意境生成

随着人类生存需求的发展和对世界不断的感知,在人类的意识中,已不再是仅仅靠知觉来认识和表达世界了,而是用心、用意识去感悟和理解世界,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通过表现心灵,进而阐述世界和事物的规律,这样服装设计中意境的生成尤为重要。服装意境的创造与表达始终与社会经济、消费群体的审美标准密不可分,消费者根据设计师创造的赋予情调的形态语言和赋予意味的着装表现及特定的衣着情节所传达的信息,加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浮现相应的景,感受设计师所抒发的情,从而领悟到设计师追求的艺术境界,服装设计的意境由此形成。意境包含主体的品格、个性以及审美感情、心态、理解、想象和趣味等多种主观因素,并形成一种综合形态,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犷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和这些主观因素的和谐一致,以获得最充分的审美满足和快乐。意象的生成是审美的关键。模糊性的开放性、暗喻性是意境本身产生货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之所在。在设计中追求审美意境,以其模糊性创造的模糊美吸引观者的良好途径。吴亮认为“如果他过于理智,过于自觉,他就断不能即兴地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⑥

5、结论

服装是极具流行性和时间性的产品,它们不时被淘汰翻新,并不时地受时尚、受众的审美理解、产品所表达的意境等的影响,使之演变得更具个性与时代感,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采,这也是服装设计的审美追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唐玉宏,《艺术审美创造和模糊性思维》,文艺论坛

[2]/view/169606.htm

[3]张会锋,《论图形设计的模糊性》:〔硕士学位论文).2005

[4]贺阳,《鞋子的时尚审美》,时尚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