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范文1
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方法。传统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的运作方式比较的单一,主要的对象是单一的企业,针对的对象比较的单一,没有形成整体的供应脉络,库存控制的对象也是指向单一企业内的库存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对企业的总成本进行控制,确保库存成本达到最小。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协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协作的程度较低。(二)传统模式下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传统管理模式的对象是单一的企业,企业库存控制侧重的是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对企业进行单一的库存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用性,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从整体角度看这种单一的控制方法作用是不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单一的库存控制缺乏相应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企业在具体的生产中只注重本身的生产过程,只关注本身的运营小环境,忽略其它的影响因素及竞争因素,这就会形成一个弊端回路,造成供、产、销系统没有成链。企业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是企业的基本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企业的整体运营,传统的运作模式就是各个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没有任何联系,存在着互相脱节的现象。(2)库存绩效考核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考核的尺度也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库存控制考核尺度范围较小,针对的是单一的企业,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单一的企业和部门,考核的标准比较单一,在考核指标上没有考虑整体的绩效,忽略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绩效联系,例如,有些企业经常用仓储费用考核物流成本和库存控制水平的高低,这里忽略了其它费用的花费,比如忽略运输费和人工费等等,这种现象会违反相关的考核指标,仅仅考虑一项是不能说明企业的整体控制水平和情况的,长此以往企业的库存管理会出现较大的漏洞,这种后果是难以补救的,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短视”,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单一的企业运营中,因此,企业的考核水平也失去一定的水准。(3)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等经常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眼光不够长远,往往会忽略协作关系的存在,缺乏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限制企业的发展脚步。另外企业之间还可能会挑起价格战争,长此以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失去市场的根基,失去彼此信任的合作伙伴。所以,传统模式下的库存管理需要不断优化,并逐步过渡至供应链模式下的库存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实施业务流程重新规划。业务流程是企业发展的有效粘合剂和链接,是企业高效运转的关键和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各个企业并不重视业务流程的运转工作,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设计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也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从统筹的角度出发,忽略上下级企业的链接,这种现象导致在整体供应链运转时会出现许多的漏洞,存在供应链业务运作不合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会严重限制企业的运转和经济利益,同时还可能出现许多不良后果,例如:增加一定的库存压力、削弱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成员企业必须要提高认识,认识到业务流程的重要性,扩大视野。另一方面,各个企业还要根据实际的整合情况进行调整,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运转效率。(二)与其它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库存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会影响供应链的运转,主要包括:制约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整体竞争优势等等。因此,相关企业需要重视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要与相关节点企业形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节点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库存管理不仅仅是企业个体的事情,成员企业也要认识到不能以各自为政、局部最优的思想指导其库存管理,成员企业要从战略伙伴的角度出发,遵循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同时面对风险时要共同承担,从根本上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效益,增加各个企业的收益。(三)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供应链的运作中信息数据非常重要,相关成员企业要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各个节点企业之间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信息数据主要包括: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等,这些数据广泛分布在供应链组织之间,数据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对库存进行预测和判断,数据是否准确和真实直接影响库存的管理情况,也支撑着供应链的运转。但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可能出现问题,数据会失真或扭曲,这样就会出现“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的产生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导致库存总量的增加。针对此情况,各成员企业要保证信息的共享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信息及时共享,从根本上实现供应链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四)利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策略进行管理(1)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VMI)。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VMI是一种战略手段,属于一种合作性的战略策略,当前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库存管理策略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与管理,同时签订框架协议,使得双方的库存成本变得更低,尽可能达到最低库存成本的目标,同时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根据框架协议执行情况,再进行优化和修正。VMI策略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合作性、互利互惠、目标一致性和共享性等等。因此,VMI策略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库存存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库存的管理效率。(2)联合库存策略(JMI)。联合库存策略(JMI)也是一种战略策略,这种模式当前也得到广泛的应用,JMI是一种延伸的模式,在VMI模式基础上进行发展,这种模式属于一种风险的分摊和风险共担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库存管理考虑共享问题比较片面,供应商、各个企业都自行设置仓库,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没有考虑合作伙伴的库存问题,这样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从原材料直至产品的形成需要经过很多环节,需要周转很多次,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消耗,通过联合库存管理的模式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在联合库存管理下供应商就会取消自身的成品库存,而是联合到整体的供应链中,同时对供应链的节点库存进行削减,从而从根本上优化库存管理,并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三、结论: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范文2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零库存综合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未来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之间、生产环节之间衔接的非协调性及非同步性,人们才不得已采用库存来应对外界变化。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是一个特殊的库存概念,它并不是要求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量真是为零,而是通过供应节拍加快,节拍间歇缩短,每种物品的备货数量相应减少,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这样,就可以解决仓库建设,在物品保管、维修、装卸等方面的费用,人员配备、库存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以及在库品的老化、变质等问题,提高库存管理效益。
一、企业库存的成因分析
1.信息共享程度差是库存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竞争,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资源的自我封闭(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人为地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的障碍,企业不得不为应付不测而建立库存,库存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堵塞与封闭的结果。
2.企业动作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因为无法预见到外在需求量或供应的变化信息,从而库存成了维系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3.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而组织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就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库存水平也由此而增加。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由于制造商不能实时得到所需的相关数据,预测误差就会加大,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也就减小,造成所谓的“牛鞭效应”,即需求变异加速放大,生产出过时的产品和造成过高的库存。
二、传统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实施方法及其缺陷
1.准时制生产方式。基于传统的库存观点,库存管理就是物料管理,于是人们花大量的实践与精力去优化库存,但是总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转移库存就是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将库存分散转移到上游的供应商处或者下游的分销商处,由供应商或者分销商来承担库存的风险与成本。这种库存管理方法局限性较大,只适用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决定地位且实力较强的大企业。而对于在供应链中不具备主导地位的企业而言,就必须通过准确的预测和优异的协同供应来尽量降低本企业的库存。
3.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指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的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上消除库存的一种零库存形式。但是,实现轮动方式是一项需要很大投资而且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
1.协同供应链。库存是企业之间或者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针对物料的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管理。
2.导入企业资源计划(ERP)。零库存管理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零库存管理首先必须保证企业之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通过所谓的“信息增值”机制,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ERP系统就是适应了这一需求,由于设计、采购、制造、配送整个流程信息传递畅通,使得企业库存能够降至最低甚至为零库存。因此在这个系统中,所形成的企业库存最低或者零库存不再是传统的库存转移,即把库存转移给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的经销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3.科学评价供应链零库存管理绩效。缺乏均衡一致的供应链业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弱点和导致供应链实践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零库存管理环节。此外,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对零库存管理的不断改进提供激励机制和持久动力。
4.集成供应链各环节。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集成,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将各个环节组成一个“虚拟组织”,组织成员通过信息共享以及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组织目标(整体绩效)。这些都是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供应链的集成和精简,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在整个供应链传递,有助于消除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
5.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结构的动态企业联盟,实现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的互动沟通,为零库存管理提供了一条极佳的途径。电子商务将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营业绩,这是为实践所证明的。
6.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资源。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实施零库存管理应该坚持走专门化、集约化的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流程,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只保留少量的安全库存,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成供应链体系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的管理是建立在合作竞争理念之上的,它主要通过企业间通力合作,控制和协调各个节点上的企业行为,达到降低整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从而全面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综合竞争力。其实,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达到了削减流通各阶段存在的大量库存,挖掘更大利润空间的目的,正是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之一。
参考文献: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范文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并不是要求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零库存的实现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成本节约,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由于库存引起的一系列诸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问题,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空间。同时,还可以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企业为实现零库存而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建立起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加速了供应链的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促进了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化。
第二章: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零库存是当今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为实现零库存管理,中外许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总结起来有如下六种途径和方法:
2.1无库存储备
无库存储备事实上是仍然保有储备,但不采用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比如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备物资做为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备万一,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2.2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把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代替用户保管和发送货物,用户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服务费。比如大型物流企业利用其庞大的物力、财力、人力为国内外委托单位提供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其委托单位就不必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不必再单独设立仓库,在一定范围内便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2.3协作分包方式
这种形式可以以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主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主企业,从而使主企业不再设原材料库存,同时以主企业集中的产品库存满足各分包企业的销售,使分包企业实现零库存。
2.4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
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典型的代表是看板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采用看板方式,要求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其主要目的是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减看板数量的方式来控制库存量。据调查,一汽大众在零部件采购上主要就是采取了看板方式。
2.5按订单生产方式
在拉动(pull)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例如,作为中国首家物流示范基地的海尔集团,其“一流三网”同步流程物流模式就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按订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从而达到零库存的物流整合。
2.6实行合理配送方式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采用标准的零库存供应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可以采取如下三种配送方式:(1)“多批次、少批量”方式;(2)集中库存方式;(3)“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例如,笔者在某市公交物资公司,在各个公交运营公司(用户)设立物资供应站,集中需求,统筹安排、集中供应,通过增加送货的次数、降低每个用户、每个批次的送货量,提高运输效率;通过集中采购、集中库存的方法形成规模优势,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设立配送中心库调剂配送物资,将各供应站库存尽量压缩到最低;临时采购采取“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原则,通过中心库及各供应站储备调剂和供货商即时配送,保证供应。在这种较为有保障的配送服务体系支持下,用户的库存弱化为零,该公司储备物资数量也得到极大压缩和控制。
第三章:关于零库存理论在公交物资公司的应用思考和探索
企业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方法实现零库存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却面临各种困惑,笔者就所在的某市公交物资公司库存管理优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
3.1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一定能节约成本吗?
作为一个专业化物流企业,公交物资公司承担其下游企业各运营公司的配件物资供应工作,利用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采取“多批次、少批量”的采购和配送方式,压缩了一定库存,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零库存”。但是为降低储备物资,对采购计划进行压缩控制,根据以往情况作出预测进行的大计划采购只能保守地满足一定的需求,临时需求的不可预见性和多样性使得采购费用居高不下甚至填补了库存费用下降的空间,企业整体费用是否节约、利润空间是否最大化还有待探讨。可见: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是需要成本和代价的,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零库存会降低成本,但是这部分降低的成本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转嫁到其他方面。如果企业能够在不同的环节实施零库存管理的话,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实现零库存的难点和管理成本也应得到重视。零库存管理对于企业有正反双方面的效应。
3.2企业实现零库存就一定能达到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吗?
物资公司为达到本企业零库存管理采取了“多批次、少批量”的采购和配送方式,对于其自身来说,只要加强计划和成本的控制管理,不失为本企业实现库存优化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整个供应链系统来看,下游用户运营公司库存消灭为零了,但是其用户需求是否能及时满足,更大程度取决于信息流在两公司间传递是否迅速、反应机制是否灵敏。从上游供货商来说,由于物资公司计划采购的稳定性,供货商可以采取按定单生产或供货方式,这部分物资的生产、储运基本处于“流动”的过程,也就是零库存管理;而临时采购计划却不可能在计划发出时再去生产和长途运输过来,为满足用户需求,只能在本市设立储备仓库,加大投入,获得用户满意。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否达到真正库存最优化是很难预计的,企业要实现零库存管理必须在信息支持系统和物流支持系统的保障下进行。信息支持系统要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时掌握企业定单需求变化,逐步完善经验化的需求计划生成模式,使月度大计划的生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及大限度降低临时计划的数量,降低采购费用。这就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比较好的联动性,建立盟友化的战略关系,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物流支持系统要求从物资采购的需求计划制订到传递、执行,库存物资的仓储、货运、管理等等必须高效率完成。需求计划分解成大计划定单形式为制造企业完成准时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大计划定单不断优化才能使临时计划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企业采购费用,从供货商来说就降低了物资储备数量。只有供应链上各环节杜绝了浪费,物资在整个系统中保持畅通运转,才有可能达到企业库存的最优化。
3.3关于常用件物资零库存管理方法的探讨
物资公司由于主要服务的客户是该市各公交运营公司,近年来随着运营车辆车型、数量的增加,该公司经销的汽车零配件产品也呈现繁、多、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对运营公司的供应,各类型配件物资必须广泛备货,占用了大量库存资金,这也是形成库存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库存储备而又不影响日常供应工作,该公司在库存管理上进行了多方尝试,比如针对收发频繁、量大且品种较多的轴承类物资管理实行按销售付款、入库代管理形式。在与供货商协调一致基础上,部分代管物资入库时财务不计入存货,月终结账时根据销售数量确认应付账款金额,该物资存货收发由物资公司代为管理。通过这种方式,物资公司部分代管物资库存为零,供货商为促进品种物资的销售,加强了存货信息管理、质量监控,促进了服务质量提高。看起来这是物资公司某类物资实现零库存的一个事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给管理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比如说,该类物资入库后,因不计入物资公司存货,从理论上来说就还属于供货商的存货资产。但由于供应商在物资公司又未设立仓库,部分代管物资的收发仍由物资公司仓库管理人员代为进行,物资的管理责任不清晰,奖惩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供货商将物资交给物资公司仓库后,因不能马上收到销售证明的发票,只能靠双方多次协同对账、查账,才能确认货物保管是否完好,造成的重复性劳动和协调困难,实际上是管理上的漏洞。试想,假如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供应商在物资公司设立仓库,实行“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方式,物资公司该类物资库存仍然为零,但是供货商将因承担了物资公司部分职能必然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增长,这样零库存管理就失去了意义。而假如物资公司在与供货商协商谈判过程中,将按销售付款、按付款期限取得价格折扣等等作为部分条件条款写入合同,势必起到促进库存合理化、减少资金积压等作用,不疑也是对零库存管理方法的又一探索。
第四章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有多种方式,然而在现实运用中却是困惑重重,要真正达到零库存管理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面谈谈实施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4.1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与供应链各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是要积极寻找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二是在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分工协作、相互信任的关系。合作的目标定位于削减库存,同时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做到适时、适量、适质、适地、适价的提供所需物品。
4.2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将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生产信息、客户信息、成本信息等与合作伙伴交流分享,做到信息共享,增大信息透明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方在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3采用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包括采用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多级库存优化以及按订单采购、制造、配送等。同时对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必须有供应链管理全局的思想。
4.4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资源。坚决走专门化、集约化的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努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把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只保留少量的安全库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5加快企业内部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新技术在物流设备中的应用。要想实现零库存,只有很好的“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硬件”才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现状已经阻碍了零库存的实现,提高物流设备高技术含量,加快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已是刻不容缓。
4.6加速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注意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结合。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在实施过程中,条件还不配套、不成熟,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施电子商务是一个必然趋势。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范文4
摘 要 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大循环之中。企业若想在供应链管理中取得成功,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本文在对供应链中财务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基础上阐明了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必要性,提出了将财务管理融入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供应链 财务管理 库存管理
一、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在生产商品中使企业成本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并将正确数量的商品按时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站在供应链角度看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应该和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同步进行,以顾客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协调各方利益,将财务管理建立在供应链经济业务过程中,建立在供应链信息流动过程中。财务涉及企业资本投资、贷款,营业收入等方面的决策。它在各种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将使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例如,短期性难与供应链的战略信息对接,与成本相关重心前移等,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需求迫切。
二、在供应链中的成本驱动因素及整合实施要点
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而有关资金流的问题却考虑较少,其中的财务成本因素往往被忽视,这便丧失了缩减供应链中资金成本的机会。以至于使库存最小化带来的成本节约很容易被持有库存的财务成本所抵消。库存成本包括订货成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等,其中最重要的成本是持有成本。由于财务成本是隐性成本,容易被忽略。首先相互协调的有限。这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相互协调和沟通如果存在缺陷可能会引起成本增加。所以,应综合协调供应链中的资金流运转,减少重复活动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持有成本的财务成本,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其次,相关应收条款的规定。为了巩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往往延长应收款项的支付期限,为了及时收回资金又通常会给予客户一定比例的折扣。如果客户不能按时支付,便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再次,有限的计价能力。由于产品的计价不准确会阻碍客户进行支付,从而导致资金支付期限的延长,造成资金缺口,企业因此需挪用流动资金来填补此缺口,带来资金占用成本的增加。
为了降低供应链中的成本,我们必须把财务管理的观念引入到供应链管理中去,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客户还款周期,提倡设立交易优惠政策。
三、实现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
以上对供应链中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重要思想基础。如何将资金流整合进供应链管理,达到降低供应链中的成本的目的,是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在供应链管理中进行财务管理的整合,才能有效消除不必要的支出,达到降低财务成本的目的。本文认为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主要方法有两方面:
(一)将库存管理整合进供应链管理中
库存管理影响企业资本投资效率,资本周转量及利润两个因素都受到成功的库存管理的影响,消除财务管理中库存成本的管理驱动因素,也能起到缩减成本的作用,从而达到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将库存管理整合进供应链管理,消除了各方面协调及信息障碍等财务成本驱动因素,供应链中财务成本得到缩减。
因此,将库存管理整合进供应链管理是可行的,它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紧密整合,发挥了财务管理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供应链管理中融入银行或第三方服务
由银行或第三方物流提供出票、支付和外汇交易,应收账款管理及交易信用管理和保险等服务。其中,产品发票以电子出票的形式提供,缩短了人工对发票进行核对的时间,交易流程得到简化,从而消除计价能力有限这项成本驱动因素,交易成本得到有效缩减。现代银行提供外汇交易和在线支付功能,实现了财务服务与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了供应链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和信息共享,这消除了协调有限的成本驱动因素。
由此可见,由银行或第三方物流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供应链财务管理整合的理念,可以有效消除供应链企业有限的协调及计价能力等成本驱动因素,利于缩减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从而最终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采用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质量赢得整个市场,受益的是多个企业、整个供应链,而不仅是一个企业。所以加快供应链与财务管理的整合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周淑彬,李壮阔.供应链与财务管理之整合.物流科技.2010(02).
[2]陈鸿,范更华.供应链管理与运筹.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志平,朱佳翔.供应链财务管理:财务整合理念.安微冶金科技学院学报.2006.16(3):89-91.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范文5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物料采购;完善措施
1、背景简介
A公司于2004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注册成立,是世界知名的专业医疗设备、医药产品以及手术周边产品的生产制造商在中国投资的第三家公司。A公司目前运行着两大项目:大输液厂和手术器械厂,其中大输液厂主要生产临床营养液、血浆代用品及普通输液等产品,手术器械厂主要生产各类外科手术器械,如手术剪刀、夹钳和镊子等,并提供相关的维修服务。
2、公司物料采购业务现况
A公司的物料采购主要分为两大类:库存管理物料和非库存管理物料。其中库存管理物料包括生产原料、包材和生产性消耗物料;非库存管理物料包括非生产性物料、化学品、设备及备件和固定资产。
其采购流程可以通过以下来描述:库存管理物料的所有采购申请和采购单必须在SAP系统中进行操作和批准才有效,不允许手工单证。计划员负责创建成品的独立需求,SAP每晚自动运行MRP以产生物料的相关需求,并在PR(Purchase Request)建立前在产能及库存的基础上核实并确认。采购人员负责采购订单的编制与输出,将采购订单发送给供应商和追踪采购订单到货。从PR转换成PO(Purchase Request)的时间不能超过3个工作日。SAP系统中PO由高级供应链经理批准。仓库人员负责货物的接收(包括物料短缺和货物质量问题)、发放、保管与外包装目检,并打印入库单。质量部人员负责生产性材料的质量标准的制定,货物的取样与检验,对货物进行放行。财务部负责按时对外付款。
对于非库存管理物料的采购,请购人在收到采购人员提供的报价后,申请创建非库存管理物料的SAP PR,并确保PR的每个项目都有财务科目;确认购买物料是否为固定资产,根据PR在SAP中创建PO;追踪PO的批准释放;追踪PO的到货情况;申请付款。
3、公司物料采购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完善措施
3.1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
A公司产品都要有药品级的标准,因此对采购物料的要求非常高,但往往有时候采购的物料达不到预订的标准,退货重新换货便会影响生产进度,如果降低标准,产品的质量也会下降。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就要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供应商的好坏是是否能获得好的采购物料的重要因素。为了能选择好的供应商,A公司确定了如下供应商选择流程:
面对如此繁杂的供应商选择流程,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所以可以建立一个供应商评价委员会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组员来自供应链部、质量部、生产部等,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质量部负责对供应商所交付的物料进行年度质量回顾;供应链部负责评价供应商的表现;供应商评价委员会根据年度质量报告和供应商表现评估(质量指标、供应指标、价格指标和配合度指标等)决定供应商状态(保留或撤销)。
3.2采购计划的科学制订
输液厂的产品较少,需采购的物料比较明晰,物料消耗也比较稳定,采购物料的数量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好把控的。但手术器械厂的物料杂多,物料消耗不稳定,只依赖SAP系统的话,便可能出现缺料风险。以库存管理物料为例,所有采购申请都是在系统里进行操作和批准的,SAP每晚自动运行MRP以产生物料的相关需求,采购员只要每天将生成的PR转成PO即可。但是生产时的不确定因素和顾客的需求变化带来实际的消耗量不稳定,需要及时的制定和完善采购计划。生产部应及时提线物料消耗状况,根据月消耗量(MC)和交货时间(L/T)制定安全库存(Safety Stock),国内Safety Stock=MC/26*L/T+10%MC,国外Safety Stock=MC/26*L/T+MC。除此以外每周一次物料分析,主要分析哪些物料具有风险:实际库存小于安全库存的,结合MC、仓库库存、产线上的库存来计算实际用完的日期,将有风险的物料标注出来。
3.3采购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采购人员对系统不熟悉、对产品不了解、与其他部门配合度低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无法及时采购到合格的原材料,导致生产停滞,影响生产进度。首先把好采购人员选聘关,重视对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的考察,慎重筛选,保证招聘进来的员工满足A公司的用人需求,不会因为用人不当给企业造成资源损失和浪费。招聘新员工前,招聘部门与用人部门协商好对所需人员的具体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评估。其次有针对的对物料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了解整个公司运作。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更具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的内容,例如对于有潜力的采购人员可以采用轮岗方式培训。
4、结语
据统计,生产型企业至少需要销售额50%来进行原材料件采购,企业应该认识到采购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无论是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计划还是人员的管理,都应不断地完善管理。通过对采购与供应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降低经营风险,为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做铺垫,使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镱霏.关于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现代商业,2011年2期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范文6
[关键词] 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问题和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6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29- 02
1 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
1980年从制造业发展出来了供应链的概念。最初学者提出供应链为制造企业内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跟零部件,经过转换生产和销售等程序输送至企业用户。伴随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至跟其他企业间的联系上,深入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中,注重经过供应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程序将原材料生产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是一种范围更大和更加系统的概念①。
建筑供应链管理就是将满足业主需求和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按照供应链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建设进程中供应链上跨部门、跨企业、跨产业运营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营管理的管理行为②。它注重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的战略,基于彼此共同的目标,建立信任和合作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协同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供应链管理情况的考察
在建筑业供应链实务中,基本不重视供应链的评价和监控。就建筑供应链来说,其链条上组成相对复杂,包括建设方、承包方、分包方、供应商、设计方等多家单位,只有对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才能保证企业对项目建设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协调项目各方工作,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地顺利完成。并且为了能不断地改良供应链,我们更需要一个好的供应链评价体系。由于不清楚供应链的运行情况,供应链管理就不能有的放矢,没办法持续改进供应链管理的效能,严重地影响了建筑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2.2 材料供应商延迟供货
材料供应商的供货速度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效益。建筑工程施工需要采用大量的建材,包括混凝土、钢材、砖石、木材等大宗的建材和其他装饰材料。所以,材料供应和采购是建企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另外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材料供应商无法都在保证期内按时提供材料。设备故障、上游供货商延迟供货、供应商和采购方的矛盾等相关理由都可能引起延迟供货。
2.3 施工库存成本高
项目施工对材料的需求是连续不断的,但所需材料进场却是分期分批的。为了防止材料供应中断,确保连续进行施工作业,就必须确保定量的库存材料储备,包括经常库存与安全库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传统的业务往来中缺乏交流:材料供应商无法确定施工企业的所用材料的消耗状况;同样施工企业也对供应商的库存情况一无所知,在确定订货数量时只能依据自己的库存情况。供应链中的企业无法共享供需信息,渠道不透明,再加上信息误差的“牛鞭效应”,最终导致供应渠道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关企业为了维持生产都宁愿增加自己的库存,这样既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又导致企业的库存成本上升,造成建企的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
2.4 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
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备的资金管理系统,更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的资金调控制度。在会计核算随意性大,不实编制报表和受不良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许多建企内部的各子公司依然采用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方法来展示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滞后,无法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更无法实现动态控制的目标。尽管一部分企业也明确了资金管理办法,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而没能将它变为现实。
3 完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
建筑企业推行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及时、有效地共享信息,使得相关企业能按时调整生产和经营,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可以建立一套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该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以业主方、承包方、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监理公司、建筑师等为用户对象,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和其它办公设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传输、加工、更新和维护,以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为目的,从而帮助企业内各层管理者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和实施。
3.2 推进供应链成员间合作
在建筑供应链的体系内,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立足于信任的合作。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完全依赖合同来保持关系复杂的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对于政府而言,必须站在监督部门的立场下建立对应的信用等级制度,对相关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并长期记录,从监管单位的视角促进建筑供应链各成员的相互信任,相互忠诚和彼此协作。
3.3 建立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系统
建立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在确保正常进行生产的前提下,库存量达到最小、最合理,从而将库存总费用降至最少,来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按照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情况,达到物料零库存是建企库存管理的发展方向。零库存就是指仓库储备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数量很小,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甚至实现无库存。实现零库存主要是由建筑材料供应商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的责任,当施工企业需要材料时,供应商能准时供应所需材料,最终达到建筑企业消耗最低库存成本费用的目的。这种方法必须基于施工企业和建材供应商之间建立的自动订货与自动配货系统,实时传递双方之间的供需信息。另外可以通过配送的方法,当施工企业需要建筑材料时,专门的物资配送企业会按量、按需、按时、按地准确送达这些材料,从而达到库存成本最低。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是协作的关系,建材的价格应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互惠价格,建企基于需求动态采购,从以前的整批大量进货转变为动态进货,进而降低采购存储成本。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零库存管理有益于盘活库存现金,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
3.4 建立半紧密型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当前建筑业的大部分营业单位遍布到全国各地,人员关系错综复杂,许多项目经理握有独立的人事和财务权限。资金很难完全集中到总部。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建筑企业应该建立起一种半紧密型的资金管理模式。建企总部在这种半紧密型的资金管理体系中,要建立完备的资金管控制度,必须保证资金集中的总原则,在这项总原则下,同时保证资金的监控。在出现难以集中资金的状况的时候,可以先不集中资金,但是总部的资金结算中心一定要保持对这些资金的监控,比如通过银行,就算发生特殊情况,总部也有权利调配这些资金。
3.5 优化供应链结构
建筑企业必须优化、精简供应链,清除多余环节,尽力保证流程合理化,增强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安排充裕的提前期,优化运输路线,选择方便可靠的运输工具;实时跟踪控制运输的过程,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将地理位置适宜的建材商作为最优选择,尽量降低建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或者依靠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基于战略的角度思考如何降低不确定性,对施工项目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利用好各种奖惩措施,使施工作业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