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升

高中数学在高中生学习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三大主科之一,而就目前而言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仍有很多的困扰,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讲解能力,是解决数学课堂效率上不去的一大方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必须提高老师自己的耐心与数学教学态度。

一、提高老师自己的讲解能力

数学作为统计与计算为一身的学科,是一门极其枯燥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觉得苦不堪言,而老师在教导时也累得不轻。而教师想改变这种当前的现状,就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讲解技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风趣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风趣地讲解,一个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储备,另一个便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以备在风趣幽默讲解时没有合适的素材讲解,当教师自己专业知识有了充足的准备后,既可以合理地给学生放松,还能学习有关数学的知识。而在教师备课时对课堂提问问题的合理设计可有效地达到风趣幽默的提问,会让学生更热爱回答问题。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步时教师通过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模型让学生达到认识立体几何时还认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巩固数学知识。

二、提高教师在教学时的耐心与良好的教学态度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出发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平台,更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些现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和节省物力,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精心的准备下,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知己知彼的条件下,不遗余力的发挥个人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利用好多种教学资源,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视野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使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氛围之下,有积极的进取心,品行端正,即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教学中让学生不仅有行为参与,还应有积极地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有其特殊的要求,必须具有数学的特征,我们不可以一味的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解题的机器,在关注数学教育的近期效果数学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数学教育的远期效果:理性精神,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效率意识,数学学习能力。为了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高中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运用数学哲学和数学方法论中的高效数学教学原则,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加大思维训练,逐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有应用数学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以显示出现代与未来数学教育的特征。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低下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少。教师脑海中根本没有什么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仍有教师大量挤占自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不断重复的做练习,不注意及时纠错,只管做大量练习,这种做法加剧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在课堂上为学生总结大量的方法技巧,强调记住一些题型,不注意通性通法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变通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认为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班是最好的,课件的弊大于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许多教师由于对新理念、新方法领会不到位,无法正确有效的在课堂上实施,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更严重的“低效”现象。

2.学生方面

由于数学是高考的重要考试科目,学生整天应付上课、作业和考试,脑力消耗大,压力大,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非常可怜。一天的时间虽然被排得满满的,但实质上没有一点点自主活动的时间,生活单一,每天二点一线,学生非常厌倦,只能硬着头皮在咬牙坚持。这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得很多学生心力交瘁的同时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更加低下。

由于长期的枯燥学习,被动学习,他们的厌学情绪很重,还有好多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于不会自主安排学习,导致课后好多的有效时间都被学生在无效的状态下,白白浪费掉了,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他们的畏难情绪严重,还有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的种种因素,这都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通过反思教学可以督促教师对自己已经发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析,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而后在今后的教学里积极进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促使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1.反思课堂引入

反思课堂引入,也可以说成反思情境创设。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课堂引入如果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师生互动将会很好开展,教学效果当然会很好。反思教学情境创设,就是要问自己情境创设或引入是否做到了服务教学内容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引入是否自然贴近实际生活?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下次课的情境创设或引入应该如何调整。

2.反思教法

组织教学要做到力一法得当、精益求精,必须在教法上有创新。这种教学上的创新离不开每节课后对教法的梳理和反思,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到每上完一节课后,一定要对照教案回顾使用的教学力一法有哪些,是否使用恰当,使用到位,如果换种教学力一法效果如何?必要时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反思“疏漏之处”

教学中出现教学事故的毕竟是很少见的,但是出现疏漏和失误是在所难免,常见的问题有:教学逻辑顺序安排不当、教学铺垫没做好、教学重点不突出、没有完整的板书示范、教学方式单调、用语不规范严谨等等。好的教师必须做到课后能正确的面对这些“疏漏之处”,进行及时客观的反思,并主动与同行交流出现疏漏的原因所在,如何避免。还要做到及时在下次的课上或以后的教学中纠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反思“教学障碍处”

尽管我们教师总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备课,但是也不可能避免遇到好多教学中的“意想不到”,如:学生不能按教师预想的答案回答问题、学生之间产生争议、学生给出别样解法等等,这些都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我们不可以无视这些偶然,更不可以回避这些障碍,我们教师应该去重视这些“障碍”,积极去与学生一起去跨过,并反思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在听课后或在过程中进行反思学习:这位教师为何要这样处理教材?这与自己处理教材有何区别?哪种方式更好一些?课堂教学中“闪光点”有哪些?如何将这些“闪光点”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大胆的去粗取精、扬长避短,设计出有特色的个人教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 : 3.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文3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生;主观能动性

一、寻找和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嵌入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领域的探秘

高中数学课堂新课的引入,情境创建的切入点尤其重要,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数学课堂学生感兴趣程度”启发器,并作为整个数学课堂启动的油门所在,给不给力,就看能不能击打到学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点上.在以往的课堂引入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特别是生活中的图片视频等等的嵌入,这些其实还是教师主动拉,学生被动感受的牵引过程,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并不能达到最理想化,如果我们教师放手,给学生提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生活中寻找想要的事物,自己创造问题点,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譬如,“立体几何”第一课时,以往教师都是利用多媒体电脑呈现“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的课件.这被教师一厢情愿地理解为学生感兴趣的几何知识点的最好的切入点的教学设计方式,虽然也改变了以往的没有情境的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一些联想思维,调动了一些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探究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也起到一定作用来降低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但是,还不能让学生比较主观能动地去研究数学问题!这就让我思考:能不能在教学设计上让学生来参与,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载体,在生活中的知识点载体上去研究我们高中数学要解决的知识探究问题.

例如,“立体几何”第一课,上课前,我让每名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几何体,自己去分类,并且分成几个小组去研究几何体分类的依据.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去从各个角度琢磨几何体的特征,学生能真正体会生活与几何的美妙数学关系.

二、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并创设质疑情境,变知识的“被动接受”为知识的“主动探究”

学生在分组讨论几何体分类的过程中,有了疑惑,然后同组学生共同探究彼此提出的问题,同组成员在激烈的讨论中共同进一步思考了一些难点问题.譬如,当时有一名学生提出“两底面平行且是全等的多边形,侧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是棱柱”的概念,同组学生提出了“侧面是由两个平行四边形拼接而成,但是不在一个面里”的疑惑,于是同组学生就用“一堆书的堆放变形”来演示,给大家来呈现问题的所在,这样让大家在已有知识点上借助生活实际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次有所领悟,有所认识.而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也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但是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缺少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思想和学习意识多依附性.学生的数学思维局限在教师设计的轨迹里,局限于一些参考资料、教师设计的知识连锁问题串中,没有自己去认识,哪怕走了一些弯路,这些对学生的思维的成长其实是很有帮助的,而往往弯路是教师不愿意放手的原因.教师的包办其实很大程度捆绑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的发展完整地还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学生自己去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被动填鸭式接受转向自主寻求、探索,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我依据学生已经研究的和发现的问题再创设一定的新问题延伸情境,譬如,在“立体几何”第一节课上,学生已经借助生活研究了几何体,初步认识了几何体,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当时我就进一步设置如何把实体变成抽象几何图形,让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感受各类几何体的相同与不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理论探究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提高将已有的知识转移和转化提高的能力.另外,依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的纵向发展,因为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观察总结会带有个人的片面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组学生总结的汇总,然后设置一些利用学生没有考虑的因素而创造的问题情境,再让学生反思自己观察和考虑问题的不足,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给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学生个人思维具有狭隘性,要让学生走出传统数学思维的单一想象情境,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更好地多向发展

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数学的王国里,但是却很少去思考枯燥的数学与美妙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就如我现在研究的从生活中去寻找立体几何的本源,提出之前,学生总认为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从学生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时候,第一感官就是几何体,只是学生没有对所认识的事物进行理论加工,进行思维深层次的分析和整理.所以,很多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感觉有点熟悉,但是又很陌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去引导,这样一些学生对立体几何本来就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也就造成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畏惧心理.

现在我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立体几何,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寻找无处不在的数学的意识,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对几何体有自己很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对多面体和旋转体的定义,虽然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去定义这些几何体,但是他们真正地去感受、观察、比较、总结了几何体的多种模型,也学会了假想一些不常见的几何体,从中来弥补几何体的整体性,学会了开始在生活中思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把生活中的实体提升为抽象的数学思维问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培养途径,也为把枯燥的数学理论学习变成美妙的生活乐趣提供一个新的支撑点,给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发展提供了一块培养的沃土.

以前,有一组漫画,第一幅是“上课前,教师脑袋是方的,学生的脑袋有方的、圆的、椭圆的、三角的、五边形的等等”,第二幅是“教师脑袋是方的,学生的脑袋有方的、三角、五边形等”,第三幅是“教师和学生的脑袋都是方的”.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抛弃了存异思维的发展,也就是个人独特个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一种比书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是知识延续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增长点,自己来初步地认识立体几何,并让学生来进一步发现点、线、面之间的立体关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由传统的、单一的、记录性数学思维向多向的、自我寻求的、全面的数学思维拓展.从而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全方位地去研究数学问题,为学生多项全方位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然后,根据学生自己发现和不能发现的知识点的关联,我再来创设发现和不能发现的知识点之间的生长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生活、网络、多媒体等等的途径来完成.

在发现与不能发现的知识点之间情境设置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设置延伸问题,促使学生去主动独立和协助探索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总结;探索过程中我会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数学知识点的概念框架逐步螺旋式攀升.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解析几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59

为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国在教学中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开展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单调的机械化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是科学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且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费,所以,在教学的环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望,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经典内容,那么面临新课程改革教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教学工作?面对教学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然后合理安排课时,完善教学组织模式,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提高学生答题能力和水平。

一、教师应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解析几何”内容包括必修课程中的“平面解析几何初步”,选修课程中的“圆锥曲线与方程”,以及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实际的教学中“解析几何”只包括“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想做好解析几何教学不仅要具备基础的数学学科知识,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求和要求,对高中解析几何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形成知识结构框架,在知识框架中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学生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系统性。

如今,高中数学的学习强调逻辑性和论证性,数学的思维和内涵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将知识融入社会生活中,并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涉及到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内容的学习,不可否认,关于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每一种曲线的具体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就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对三种曲线帮助学生进行详细的区分,对三者的异同点以及在答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总结。部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非常强,对题目的解答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思路,可是在教学环节上无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阻碍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解析几何教学的第一步。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完善

教师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依然需要充分运用教学规律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综合运用。我国教学内容都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需求现状进行课程安排的,在解析几何知识体系中依旧沿袭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具有联系性和启发性,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一阶段的升华,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依然如此。因此,教师在对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应该主动建立知识的联系,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依据进行新内容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启发中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教师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在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授课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并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部分学生会因为题目过于抽象或是计算过于复杂或是解题步骤过于繁琐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应该帮助学生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高中解析几何的答题角度是多方面的,运用不同的知识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入手都能有效完成题目的解答,有些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充分,答题中运用的比较娴熟,因此形成思维定势和答题模式,在题目的解答中由于定式的影响对某一答题方法得心应手而对于其他答题方法却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在习题的讲解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学生的主动性探求不同的答题方法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对经典题目形成自己的答题习惯,提高其答题的速度和质量。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固其出题范围比较广并且题目类型与生活紧密相连,灵活性比较高。众所周知,题目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答题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比较差、对纯文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比较强,因此,在高中解析几何的答题技巧的传授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题干知识进行转化,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将文字表达转化成数学描述,从而为学生答题扫除心理障碍。

三、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文5

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自学,是一种自律行为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是由人大脑中产生的某一动机所支配的。就像我们平时看到某些人伸手去拿水杯的行为表现一样,其主观上的动机就是口渴我要喝水。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动机,那么首先,就需要阅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知晓学生在学习中想要得到什么,然后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恰当的数学知识,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此,方能使学生由被动式接受数学知识,转为自主学习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问题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具体的实施策略:如在教学人教A版必修二中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为了让高中生绘制三视图的过程不再单调、乏味,教师可以以趣味问题的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大家可以将我手中黑板擦的三视图绘制出来吗?可以将我手中的粉笔盒绘制出来吗?可以将我本人绘制出来吗?如此,博学生哈哈一笑,可以令高中数学课堂上紧张、压抑的氛围立即消失,变得轻松、活跃,從而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

二、教给学生自学策略,日积月累提高能力

自学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唯有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优的学习成果,所谓对症下药就是这个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阅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整理的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有效自学的必备技能,例如,阅读,是学生自学数学的基础,任何人都应当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此阅读并非是让学生随意地浏览一遍数学教材即可,如此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是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找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知晓自身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阅读中重点标记,以便课上及时请教教师,教师也可以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教导高中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本着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勉励自己,任何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并且熟练应用的。因此,唯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方显学生的才高志广。

三、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努力完成预定目标

教师教学时有教学方案作为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而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也应当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否则,漫无目的地自主学习,只会空耗学生自己的时间,而并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此开展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还有何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数学学习目标,并且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如此,学生就不会在茫茫的学海中迷失方向,进而越学越乐意学,体验到自主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计划应当包括:本阶段应当学习哪些数学知识、运用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以及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等等,教师在查看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计划后,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计划,实时进行检查和督促,进而制定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如此,更能凸显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范文6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教学 几何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理念转变,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cai技术在教学中的越来越多的应用与课件技术的日臻熟练,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电子黑板”的概念了,它以强大的功能,大量的信息及生动直观的影像和快捷的连接方式和超越时空的变幻,已经越来越受教师的欢迎,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并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几何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取而代之以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就其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 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几何教学中,只凭教师口头的说教和黑板上呆板的板书是很难体现出情境创设中的悬疑性、惊诧性和疑虑效果,也就是说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轰动效果和视觉反差,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的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使创设的情境更生动逼真接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几何概念,更接近实际,更能体现几何概念的实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计算机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初中几何第二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

再例如:在讲授“垂直”这一章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大型比赛的跳水录像,出示问题:当选手入水时,水花的大小说明什么?

所有学生几乎同时说出来:“不垂直”水花就大,“垂直”水花就小。

教师问:“什么叫垂直呢?”

接着教师讲解了有关垂直的概念。

这节课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完整的进行下来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垂直”,可见这样的情景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认为:人一般可以记住阅读内容的5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的70%。我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强大的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技术,创设出各种情景氛围,而且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具和语言无法企及的生动、逼真和引人入胜。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皮亚杰的“建构”的观点是与“活动”的观点有紧密的联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必须掌握“活”的几何概念,这就必须使学生在几何学习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育家斯腾伯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视为交往过程,要注重交往的改进,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

比如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动态的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相离<=>r<d

相切<=>r = d

相交<=>d<r

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图像。

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的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川国藏认为数学教育中,学习数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我认为 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

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进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己为主体的积极建构,“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展开探索的翅膀。

例如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在黑板上画几个图,给学生几个公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出充分多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众多图形,并且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可以在更多图形中验证,使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公式,在几乎是无限的空间中,研究几何图形,从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真正做到陈重穆教授提出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效果。彻底的摆脱了教学中“烧中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自主的建构知识体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还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几何。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不能简单地由智商的高低来衡量,智能是多元的,它包括七种基本能力:语言能力、数学逻辑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而传统的学校的教育,仅重视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开发,对其他能力的开发未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不能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是否聪明,要看学生能否解决面临的问题,培养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不光可以显示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它还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智力、才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的讲、书本枯燥的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一题多解问题,在传统课上只有给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打击。然而在多媒体的课件设计中,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几何的开放型的题目做成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真正变“选马”为“赛马”,使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着学习,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师生界面,运用网络技术以多层菜单树的形式,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成的体系,又能明确表达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间的层次与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只需双击鼠标按钮即可激活其指示部分内容,进入交互的教学系统,足不出户,可实现网上漫游整个几何世界。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尽量多的展示利用几何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的模型,例如,可以用对称的原理解决台球的打球问题,运动中跑道的弯道测量等。

还可以尽量多的创设发现问题情景,比如如何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都可以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广阔空间,让学生自己归纳,自主建构概念体系。

还可以以运动的角度,活动的角度理解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追溯定理产生的全过程及难题的形成过程,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探讨一题多解等等。

还可以把知识概念,按照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成知识网(本身网页的制作就是按照数学的树图结构的原理工作的),这样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选择学习的对象、内容和难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大众的数学”,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的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达到自己自主的学习,自己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还可以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往往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我在讲解对称问题时,引入了台球问题,一般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不知道台球运动的基本规则,不理解题意,而对比较爱玩的学生,很清楚台球运动的基本规则,但不明白几何中的对称图形,我把比较好的学生与爱玩的学生分一台机器上,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不仅能各尽所能,而且还能增进同学间情感交流。达到增进团结,共同进步,“种瓜得豆”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俗语说:“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语六夏寒”。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反馈状态,而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的进行赏识教育,它可以无数次的原谅学生的失败,真正作到了成功教育,使学生体验成功,还真正教会了学生怎样面对挫折,从而保护了学生积极性。它不会像人一样,因为话说多了而不耐烦,在这里计算机作为教师比常人更有耐心(不过程序是教师设计的)。

在有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教师对画面图形的操作,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讲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了学习几何自信心。再例如在讲授“边角边公理”时的课件

设计了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游戏。在提高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学几何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综上所述,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同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出版的《智能结构》。

2、陈春雷,1988年出版的《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