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文1

高考命题的趋势在于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探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一、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自然因素分析:要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哪些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因素,哪些是限制因素,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确定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农作物。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最终确定比较合适的农业区位。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对比(表1)。

区域内部差异分析:如我国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二、不同区域气候、地形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华北平原广阔平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但因涝洼地和盐碱地面积广大,旱涝和寒潮等气象灾害多发,中低产田广布。加上人口密度大,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而水资源紧缺,从而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每年秋末到次年的春初,华北平原经常遭受寒潮的侵袭。寒潮造成低温冷冻天气,秋末常使庄稼减产乃至失收;春初则使返青作物遭受严重的冻害。

南方地区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贫瘠的酸性红壤广布;地势高低起伏,耕地面积狭小。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条件优越,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但广大的丘陵、低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而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由于夏季风不稳定,该地区经常遭受洪涝、伏旱的危害;东南沿海省区还经常遭受台风的侵袭,往往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成为该地区的限制性因素,因此种植业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热量较丰富的河谷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加上纬度较低,白天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地面增温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上升,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农作物和牧草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豌豆、牧草等品质优良且高产。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保持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单纯谋求短时间内农业的高产出,则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多种问题(图1)。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文2

一、明确区位含义,掌握区位定位的一般方法

在读图为主的试题中要明确区位分析的对象;在区位条件分析过程中,要掌握区位分析的各种因素、要搞清区位分析的具体要求:是全面分析还是只分析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是比较分析还是主导因素分析。

二、整合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各种区位问题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总体上大同小异,但也各有不同的的侧重点,知识方面涉及到高中地理各章节,分布在教材各个部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难于做到面面俱到,关键要整合主干知识,夯实基础,构建区位问题的知识体系,从而才能从主干知识的基本规律中升华和归纳,影响区位问题的因素的主干知识主要有:见如表1。

三、重视分析方法,形成思维方式

在有了必要的区位知识储备以后,可以分析高考中区位问题常见的设问角度,归纳得出一些分析套路进行建模,将是非常有益的。概括来说,区位问题考查主要有以下设问类型:

(1)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2)评价某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4)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

(5)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在回答上述各类型区位问题各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套路,但同时必须考虑其它全面性、主导性、动态性等特征。

在进行区位因素分析时,一定要弄清问题要求:

1. 若问题要求“分析”、“评价”或“说明”某地的区位因素时,一般情况下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作答。

2. 若问题强调的是某地的“区位优势”或“有利条件”,则只需从“有利方面”作答,但一般情况下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3. 若问题强调了“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则只需从“自然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单方面去分析即可。

例如2012大纲全国卷36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分析题目时,需注意的是这里要求回答的是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种植的区位条件”,从农业区位切入,进行分析其有利因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文3

[关键词]经济环境 市场营销 企业

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今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贸易趋向自由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分析经济环境的构成、特点和影响,对于企业抓住市场机会,避免环境威胁,趋利避害的展开营销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经济环境的构成和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出模式的因素,它包括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等。在市场营销管理中,我们把经济环境定义成企业营销活动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市场的规模、市场的吸引力及企业的营销活动。

1.经济发展水平、GDP。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1)消费者收入 。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自于消费者的收入,因此消费者收入是影响社会购买力、市场规模大小以及消费者支出多少和支出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收入可分为“可支配的个人收入”和“可随意支配的个人收入”。其中可支配的个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和消费者支出的决定性因素。进行经济分析时,还要区别“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

(2)消费支出模式。消费者支出模式受到消费者收入的影响,可以由恩格尔定律来表示,从而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分析市场的购买力水平和需求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以作为选择目标市场和制定产品策略的依据。

储蓄来源于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消费。但是,在一定时期储蓄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者的支出。

(3)通货膨胀、紧缩与失业率。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价值,随着价格的持续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价格上涨会增加营销者的成本,从而增加产品的价格,对销售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货紧缩会形成经济螺旋向下的破坏力,引发经营利润的直线下降,投资回报的降低和普遍失业。

2.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的适应性、量的比例及排列关联的状况。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

(1)收入分配。各个国家在收入水平和分配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各国内部不同地区也存在收入差异。

(2)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农产生产及加工状况,是我国基本消费品供应的决定性因素。农业丰收,就能保证当年和次年的消费品增长快,供应充足。反之,农业歉收,就会使供应偏紧,影响市场供应和消费品物价的基本稳定。农业生产形势,对我过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极为重要。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他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比例以及工农业生产布局也是影响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经济体制规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

4.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政党制定的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战略与策略,它包括综合性的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5.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使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经济行为规则和运行规则,使得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形成全球统一的大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支柱和核心,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使每个国家的企业都面临更加严峻和激烈的实力较量和市场竞争。

二、经济环境的特点

1.不均衡性。经济环境的变动和影响是不均衡的,各种有利与不利的经济环境,不同的经济环境交织在一起,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和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经济环境表现出不均衡性。

2.变化性。无论宏观的经济环境还是微观经济环境,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构成。

3.客观性。企业营销的经济环境的客观性,首先表现为它的存在时客观的。企业营销的经济环境的客观性还表现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为营销提供市场机会,制约着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

4.不可控制性。企业无法控制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有些经济因素是可以通过企业的努力的到改变的。

5.有限性。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经济环境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6.相关性。构成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要素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关联性。一个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许多因素发生变化。特别是间接环境因素的变化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王秀村,王月辉.市场营销管理(第四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文4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体系;影响因素指标;现状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X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7-4279-03

Analysis on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Establishment of Zoning Index System

for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CUI Ji-honga,ZHANG Zhao-lub,ZHANG Lu-qianga

(a. College of Business; b. 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the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rst, the authors systematically analyse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And then,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were dissected. Finally, the zoning index system of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zoning index system included two types of affecting factors indexes and status evaluation indexes, which had three layers and totally 19 indexes. Based on the zoning index system, the zoning of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was more reasonabl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he result of the paper could support the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ure of the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Key words: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zoning index system;affecting factor index;status evaluation index

收稿日期:2013-04-03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ZRB01277)

作者简介:崔继红(1981-),女,山东博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与农村环境保护研究,(电话)15269308135(电子信箱)

;通讯作者,张照录,主要从事于农村环境保护研究,(电话)13792173899(电子信箱)。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时代。在农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状况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却有着完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农村生态系统,可以完成“生产—消费—分解—再生产”的物质循环功能[1],基本不存在农村生活污染问题。然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农业进入了以化肥、机械、农药使用为代表的高投入、高增长、高污染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极大改变,但是,人类生活系统与农业生产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链被打断,人类生活系统排放物阻塞堆积,超过农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致使农村生活污染日益严重[2]。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在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各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迥异,由此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染问题因地而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性[3]。因此,正确找寻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客观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现状,构建合理、适用的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染的区划管理与防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研究从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在对农村生活污染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提取出适用的评价指标,构成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体系,从而为划分不同的农村生活污染区提供支撑。

1 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众多,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型。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此同时,不同地域农村生活污染影响因素的权重不同,并且随研究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对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作详尽分析。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和水资源。自然因素对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农业产业类型、人口分布密度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影响而体现出来的,一般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研究时才要充分考虑,通常对应于国家、省级地域范围。

1.1.1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主要是在国家层面研究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不同地区的气温、年日照时间、降水量等因素对农业产业类型与结构、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巨大,因而影响农村生活污染源类型、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及年内变化、污染物能否循环利用等。一般情况下,气候条件还影响了土壤和水资源条件,共同对农村生活污染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1.1.2 地形地貌因素 地形地貌因素对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气温随高度变化明显的地域,直接影响了人口的分布、农业产业类型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因而对农村生活污染影响较大。如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二是地形起伏变化不足以引起气温明显变化的地域,地貌类型的影响体现较为明显。如我国中东部丘陵和平原地区,一般丘陵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1.1.3 土壤因素 土壤作为基岩风化作用的产物,受区域岩石类型、气候和地形地貌的控制,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差异较大。土壤对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决定了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农业产业模式,不同农业产业构成的农业生产系统各具特色,影响了其与农村生活系统之间物质循环的广度与深度。

1.1.4 水资源因素 水资源条件对区域农业产业类型有重要影响,直接决定了人口分布状况。农村生活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而区域水资源类型与水资源量的大小决定了区域水污染自净能力和污染承载能力,对农村生活污染的自净与消化有重大影响。

1.2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在自然因素基础上随人类发展历史阶段的不同而逐渐演化发展的,尤其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巨大。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类型与结构、人口分布与受教育水平和污染控制政策与执行状况等。

1.2.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生活污染影响巨大,不但影响着区域内农业产业类型与结构,还影响着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受教育水平、污染控制技术与设施等与农村生活污染有直接关系的众多因素。我国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不同地区农村生活污染状况差异较大。从现阶段来看,一般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由于生活方式的骤变而环保措施不到位造成农村生活污染严重。相比之下,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染并不突出。当然,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1.2.2 农业产业类型与结构 农业产业类型一方面受限于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受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类型和结构影响了农业生产系统内部及其与农村生活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循环。一般来看,农业产业类型单一,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但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甚至不能循环,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农业产业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但循环利用效率较高,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较少。

1.2.3 人口分布与受教育水平 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村镇规模与城市相比小得多。但是,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农村人口分布存在相对集中与分散现象。一般来讲,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土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相对集中;相反情况下,人口相对分散。人口分布密度的不同,一方面决定了生活污染总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对污染防治措施有重要影响。农村生活污染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生活污染的防治效果。

1.2.4 生活污染防治政策与执行状况 从农村环境管理来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环境污染治理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2010年2月环境保护部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后,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才不断出现。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政策的有无及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其防治效果。

2 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体系构建

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是科学防治农村生活污染的前提,农村生活污染区划的标准,即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区划工作的核心和基石。农村生活污染区划,不但要考虑污染现状因素,更应考虑造成现状的影响因素、可能加剧或产生新的污染的潜在影响因素。

2.1 农村生活污染影响因素指标分析

影响农村生活污染的各项因素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联,自然因素对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会因素而间接发挥作用的,社会因素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对农村生活污染有直接影响。这就为选择有代表性的、易获取数据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可能。在影响因素指标中,选择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类型和水资源状况作为自然因素指标;选择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常住人口密度、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生活方式、污染防治政策与设施等作为社会因素指标。

2.2 农村生活污染现状评价指标分析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许多学者就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6]。本着简便、有代表性、易获取的原则,选取能较好体现农村生活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强度及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排放量、生活垃圾排放强度及生活垃圾处理率等。现阶段,在农村生活污染中大气污染程度较轻,主要是燃烧化石能源排放SO2,排放浓度和强度均较低,并且主要是在冬季。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期,选取SO2排放量作为农村生活污染中大气污染的评价指标。

经过统筹考虑,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染区划的指标体系见图1。

3 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体系的应用

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体系是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程度,分析农村生活污染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确定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该指标体系可灵活应用。一般情况下,农村生活污染区划可分为两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按影响因素指标分区,这类似于自然人文综合地理区划,只是目标单一,仅针对农村生活污染问题。第二步,按影响因素指标分区后,在每个区内再按现状评价指标进行污染程度的分级区划。

在农村生活污染区划实践过程中,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采用层次分析法[7],通过现场调查和专家判断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值通过定量计算值来分区。与此同时,可充分借鉴现代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8],将各指标值进行空间矢量化,形成空间可视化数据,通过空间叠加技术来实现农村生活污染区划。

4 结语

农村生活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重视与关注。对我国来说,农村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农村生活污染轻重不同,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农村生活污染的防治工作,可把农村生活污染区划作为防治工作的第一步。因此,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的建立与方法的选择成为重要的技术基础,亦是科学防治农村生活污染的前提。文中建立的农村生活污染区划指标体系在应用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录强.我国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循环链的断裂与重建[J].生态经济,2006(2):103-105.

[2] 张照录.崔继红.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关键环节与对策——以沂河源风景名胜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4):704-706.

[3] 崔继红,张照录,张录强.农村生活污染的内在原因与应对策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309-312.

[4] 张照录,崔继红,张录强,等.农村生活污染特点与快速调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56-13657.

[5] 彭绪亚,张 鹏,贾传兴,等.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9(4):758-763.

[6] 李海红,巩雪松,同 帜.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在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325-1328.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文5

时间:2010年6月11日。

地点:桑植县官地坪镇。

参与人员:2009级高一学生,学校相关领导、科任教师。

主要内容:参观双泉水库、大棚无土烟草育苗基地、青佛山村生态循环农业。

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乡土地理知识的渗透

1.区位

在学生从学校驱车到官地坪镇的路途中,地理教师抛砖引玉,介绍学校的区位:桑植四中位于桑植县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山间盆地,地势平坦;澧水上游支流酉水河绕校而过;位于桑官(桑植县――官地坪镇)公路、桑慈(桑植县――慈利县)交汇处,交通较为便利;靠近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离故居、芙蓉龙化石、“亚洲第一洞”九天洞等著名旅游景点较近;是瑞塔铺镇的科学、教育中心等。总结归纳为描述一个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通常从自然、社会经济两个角度出发,自然条件包括具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等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科技、矿产、旅游等,有些人文地理事物,如宗教城市、军事基地、政治中心等,还要考虑其特殊的政治条件。

2.水库选址

在参观双泉水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双泉水库、大坝的选址考虑了当地怎样的地形?

水库应该位于山间地势低洼,地形较开阔的地带。教师适时总结:双泉水库位于湖南四水之一澧水的上游――酉水,与长江三峡水库同属拦河型水库。在卫星地图上可以看见双泉水库有如酉水河上一条狭长黑带,柔美而沉稳。身临水库,峡谷出口处拦河大堤巍然耸立,坝内水域浩瀚开阔,两岸青山环抱。一般来说,水库集水区要选择在“腹大口小”――口袋型地形的腹部,有利于扩大集水面积,提高水库库容;大坝修建在袋口的峡谷处,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建设成本。

问题二:双泉水库的修建除了考虑地形之外,还需要考虑哪些其他因素?

桑植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多石灰岩分布,地下岩溶地貌发育,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岩层保水性差。双泉水库的修建还要考虑当地地质稳定状况,岩石的保水性,以及当地的居民状况,尽量少淹没耕地、农田和居民点。总之,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水库选址要考虑的两大方面。

问题三:双泉水库的修建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不利于农业生产。双泉水库最初修建主要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1979年以来,经过改造后,兼具发电、防洪、养殖效益。

3.农业区位因素

在参观官地坪镇大棚无土烟草育苗基地时,教师介绍:2009年,官地坪镇开始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立了大棚无土烟草育苗基地、烟草烘烤加工工厂。介绍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官地坪镇形成烟草种植基地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教师总结:首先,要考虑烟草生长的自然条件。烟草生长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强。官地坪镇夏季热量、光照充足,水源适宜,利于烟草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官地坪镇成为烟草种植基地,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当地烟草烘烤工厂稳定的市场需求,当地剩余劳动力丰富,无土栽培育苗等专业化技术,使得烟草存活率、抗病害能力大大提高,质量、产量提升,加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官地坪镇的烟草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总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通常有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生态循环农业

参观官地坪镇青佛山村村部,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师介绍:青佛山村两年以前还是一个淡水短缺、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落后,靠种植玉米、烟草谋生的贫困村,如今青佛山马路宽敞,蓄水池干净,烟草种植规模化,还有规模化的木瓜、柑橘等果树的种植,形成了养猪―沼气―果木一体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态循环农业?有哪些措施来实现?教师总结:生态循环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措施:增种和使用如豆科植物等绿肥,使用猪、牛等牲畜粪便、沼渣等农家肥;尽量减少或者不用农药;改良耕种技术,保持水土;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

三、总结和反思

1.未能准备地图资料

在介绍区位、水库选址的过程中,未能向学生提供相关地图资料,使学生失去了理解地理的最重要工具。

2.只参观到水库的一部分

学生未能从区域宏观地形上得出双泉水库选址的条件。

3.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范文6

1.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统治者倡导的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

2.原因:(1)古代农业是决定性的、基础性的生产部门,它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更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还是国家最重要的而且相对有保障的兵源,因此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2)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间接危害封建国家的统治,统治者有必要通过控制农业,抑制工商业,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稳定地主阶级统治。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3)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3.过程:(1)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专制统治等严重问题,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影响民生和封建专制,对此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唐宋时期,政府曾一度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4)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税。

4.影响:(1)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古代农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2)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

(3)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代表新经济因素和新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萌芽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1.从原因来看,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都与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专制政治的需要息息相关。

2.从措施来看,重农抑商的重心在对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大力限制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则是指明清封建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重心在对外。

3.从实行时间来看,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长期的经济指导思想,从商鞅变法开始,除个别朝代曾经放松对工商业的压制外,重农抑商一直是封建统治者的“传家宝”。闭关锁国政策则主要实行于明清时期。

4.从后果来看,两者的目标都没有能够真正实现。“重农抑商”没能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中国古代工商业依然取得了很大进步。“闭关锁国”也没能抵御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的隆隆炮声击溃了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工事,中国开始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5.从影响来看,两者都曾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政策因素。但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其实行的早期,其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作用,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过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闭关锁国政策则几乎没有产生积极作用。

三、商鞅“重农抑商”与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比较

1.相同点:商鞅“重农抑商”与黄宗羲“工商皆本”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商鞅“重农抑商”强调农商的对立,而黄宗羲“工商皆本”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作用。“重农抑商”后来成为封建统治者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而“工商皆本”并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也没有动摇“重农抑商”的统治地位。

[创新训练]

1.《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④政府商人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3.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其主要观点是( )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农商互补 D.农商皆本

4.“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5.《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主要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确能“以民为本”

6.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际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7.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8.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时,清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两者都( )

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目的

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