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

>> 突发事件应急推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简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体育馆火灾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论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几点思考 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部门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档案部门面向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面向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探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国内外突发事件驱动的应急决策情报研究现状及展望 论公共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建设 突发事件与媒体应急机制建设 浅谈高校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快速响应情报系统研究 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新闻媒体应急机制的构建 突发事件中党报的导向和应急能力 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应急机制 浅论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 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 陈祖琴, 苏新宁. 基于情景划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策略库构建方法[J].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105-110.

[9] 杨丽英, 李红娟, 张永奎. 突发事件新闻语料分类体系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 北京: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06:403-409.

[10] 张会昌. 基于领域词典的中文文本相似度匹配[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1] 高锐. 基于Web的领域词典构建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2] 陆文豪.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专业领域语义词典构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3] 江磊. 领域词典的构建及其在语法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1.

[14] 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EB/OL].[2015-02-10].http:///zwgk/ 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914.

[15]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EB/OL].[2015-02-20].http:///jswwzz/zwgk/yjgl/webinfo/ 2010/11/128884932

7699257.htm.

[16]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EB/OL].[2015-02-20].http:///zt/2013fangxun /yjya/201308/t201

30823_184486.htm.

[17] Steven Fink,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M].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86:20-21.

[18] Ian I. Mitroff, Gus Anagnos,Managing Crises Before They Happen: What Every Executive and Manager Needs to Know about Crisis Management[M].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1:30-33.

[19] Mohamed Shaluf I, Ahmadun F R. Disaster types in Malaysia: an overview[J].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15(2): 286-298.

[20] 舒其林.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情景演变及“情景-应对”决策方案生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42(11): 936-941.

[21] 田雪筠. 网络竞争情报主题采集技术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4(5):132-137.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城市交通 突发事件 应急系统 宁波

城市交通是由机动车辆及各种非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突发事件是发生在城市道路网上,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的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的交通通行能力下降,引起社会连锁反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损失的事件,较为常见的有交通事故和非周期通拥挤。

尽管近年来,一些城市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了城市通行能力,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私人汽车大增,给城市土地资源容量和城市环境容量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首都变成了“首堵”。道路基础设施不可能无限制扩容,城市交通的复杂局面仍然将长期存在。依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的交通管理虽然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件的发生几率,但是,不可能完全避免交通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提高城市交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是政府交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各部门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也是确保城市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的特点

1 发生的不确定性

虽然部分突发事件有发生征兆或预告,但是确切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无法预见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很难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其发展轨迹。最初仅仅是道路上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如果处理不及时,最后却有可能导致交通严重堵塞,进而可能出现城市的局部混乱。这就是其中的“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

2 处置的高难度性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上相对车流量大,交通比较拥挤。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往往使得救援力量无法或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到现场后,又往往局限于地形环境因素,大型设备施展空间有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路面人车混杂,还使得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存在极大的危险性。

3 后果的广泛社会性

城市道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城市主干道,其影响面会迅速扩大,产生“涟漪”效应。可能导致城市交通进入危机状态。

二、宁波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处理系统现状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公路、水运和水上搜救部综合应急预案和部分预案。宁波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也根据实际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正常的出租汽车营运秩序,及时化解行业内存在的矛盾,有效预防和处置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宁波市交通局出台了《宁波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发生的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将突发性出租汽车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件,并列出不同的处置方法。预案要求市公管处建立监测网络,及时将一般性以上的出租汽车突发性事件信息报送局里。

为促进宁波市交通系统“三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三防”工作能力,保障在台风、洪水、潮汛等自然灾害面前,车辆、船舶、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了《宁波市交通系统“三防”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和处置重特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升级、后果扩大,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制定了《宁波市交通系统重特大事故应急处预案》。

为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及时安全疏运,保证应急求援行动顺利开展,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宁波市交通局制定了《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行动方案》。

近年来,宁波市应急反应机制初步建立,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但现有机制总体看应急指挥系统还缺乏标准、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地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增强城市交通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政府交通部门以及相关各部门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

三、宁波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思考

1 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1世纪的交通将是智能化的交通。智能交通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决策和指挥调度,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表明智能交通在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宁波初步建立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建设了包括交通信息综合业务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监视系统、 “电子警察”系统、智能卡口系统、高清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移动警务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交通管理应用系统。在交通管理智能化发展方面,重点加强了五大系统的建设,即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一期、二期项目)、道路实时交通信息(事件)采集、监测系统、非现场执法系统、高清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移动警务系统。智能化、高科技化交通管理系统为宁波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建立应对交通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应急管理、预防和处置交通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映灵敏、保障有力的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结合宁波实际,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宁波城市应该建立预警联动总中心,在该中心下,建立交通突发灾害预警联动分中心。

(1)实现在“总中心”下的资源共享

将城市电力部门、排水部门、气象部门、地质部门、消防部门、治安部门、道路管理部门、建筑部门、交通部门等等各部门都纳动中心,各部门建立预警子系统,通过联动中心实现资源共享。联动中心必须将会影响交通系统运营的预警信息及时传入城市交通灾害预警子系统中,便于该子系统及时采取预警措施。

(2)建立统一的报警号码台

目前,110、119、122,120等多个号码台的存在,使人们在危急关头求助时,还需要首先想一想自己所处的状况和应该拨什么号码,因此必须将各类不同的社会服务号码,如交警96122报警,医疗122急救,高速路政、高速拯救、业主管理处指挥中心、

FM93电台收入交通信息导航等等多报警系统的联动,可以建立统一的报警号码台,或者使各个信号台之间相互沟通,无论是哪个信号台收到报警信息,都有责任将其信号转传给正确的信号台,确保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报警信息,同时向多个部门同时发出指令,立即展开抢险、排险、救护、疏导、保卫、侦察等工作,势必会极大地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3)建立统一的应急领导和指挥体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应急工作

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设立值班电话,健全应急反应网络。其职责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事故的破坏;领导和协调紧急事件管理系统。其主要任务包括: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开展人员培训、处置演练、消防管理和信息技术服务;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各类紧急事件;给予下属机构在处置紧急事件时所需人员、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3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预案是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有效补救措施。应急预案分总预案与专项预案。总预案是指对突发事故(件)进行应急处置的原则、组织、程序,以及有效控制的对策、措施等总体要求。专项预案是按照突发事故(件)的类别,组织指挥各单位,采取应急措施,有效控制的具体对策、措施。公管处、航管处、公路局等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并针对实施中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各级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1)完善交通管理和疏导的联动应急预案

宁波是个台风、暴雨多发区,有关部门须制定和完善非正常天气状况下的交通管理和疏导应急预案。交管部门应与气象、水电、市政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通报天气变化情况。如台风来临后,交管部门要派出警车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必要时断绝社会交通,确保交通安全。交管部门还要重点加强环路、桥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维护疏导,根据情况,适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分流主路车辆走辅路。还要建立救援车辆绿色通道,凡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救护车、消防车等,一律派出警车开道,确保特种救援车辆快速通行。

(2)完善交通事故急救制度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多已经建立的较完备的交通事故急救制度,如要求学习驾车者首先须参加急救培训班并取得证书后,才有资格考驾照:要求司机在车里预备急救箱等等。我国作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的国家,宁波作为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大城市,有必要尽快建立现代化的交通事故急救制度,除了培训驾驶员、交通部门管理人员等,同时在各级急救中心设立交通事故急救队,保证一定的人员数量、装备和技术,并建立急救培训系统。这些预案和制度的出台会很大程度上杜绝或缓解交通堵塞等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慧艳: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辽宁交通科技[J]2005(11):23-25

[2]朱嘉:谈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5(5):65-67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3

项 目细 目要 点

笔试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内容

基本知识传染病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卫生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应急作业中心的框架与核心要素;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目录、卫生应急服装与卫生应急标识规范;物资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工作原则

法定报告传染病及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O104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中东呼吸综合征、黄热病、寨卡、埃博拉、动物源性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及防控措施(如预防性服药、病例隔离、院感控制、媒介控制与消杀、风险沟通、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

监测报告

与分析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分析

突发急性传染病风险评估及预警

现场调查调查方案、问卷和数据库设计

调查资料的分析

病因假设的形成和验证

病因推断

调查处置中的个人防护

标本采集

与检测样本采集、预处理

样本的运输和保存

不明原因疾病的标本检测策略

实验条件的准备及标本检测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

检测结果判读、解释

生物安全

现场处置疫情控制策略及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包括病例隔离、接触者管理、院感控制、预防性服药、媒介控制、应急接种等方面

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策略与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包括灾后快速风险和需求评估、应急监测、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措施、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技能

操作监测报告

与分析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报告撰写

风险评估报告撰写

现场调查

与处置调查问卷和数据库的设计

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展示

调查与处置过程中的消杀

现场访谈

调查处置中的个人防护

标本采集

与检测样本采集、包装、运输

实验条件的准备及样本检测

检测结果判读、解释

生物安全相关基本知识、操作和管理规定

自救和互

救能力自然灾害场景中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自救能力

盲样

检测盲样检测

(复赛开

始前,由中国疾控中心下发盲样本)标本检测时限

检测结果准确性

检测操作与记录规范性

主要参考资料:

1.《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2.《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沈洪兵、齐秀英主编)

3.《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张顺祥主译)

4.《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方积亁主编)

5.《卫生应急管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吴群红、杨维中主编)

6.《传染病控制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7.《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人民卫生出版社,冯子健主编)

8.《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剑君主编)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风险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WHO主编,倪大新、金连梅译)

1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2〕11号)

11.《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2012)

12.《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国卫办应急发〔2017〕54号)

1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08〕207号)

1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0〕183号)

1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使用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标识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1〕126号)

16.《中国卫生应急服装技术规范(试行)》(卫应急指导便函〔2011〕192号)

17.《Framework for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re》(WHO,November2017)

18.《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2005)》(WHO,Third edition)

二、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项 目细 目要 点

笔试相关法律、法规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法律依据及职责

中毒卫生应急知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概念

毒物和中毒的基本概念

毒物对人体健康损害和影响

中毒卫生应急准备卫生应急相关组织机构

预案、技术方案

专家组和救援队伍

专业装备及物资

应急保障与管理

中毒卫生应急调查信息监测、报告与风险评估

信息通报

调查方法与策略

病因分析

样本采集与毒物检测样品采集

样品保存

样品运输

样品现场快检技术

样品实验室检测技术

污染物处理

医疗救援现场标识、分区和现场医疗救援布局

现场检伤分类

救援人员、危重症伤病员洗消及污染物处置

毒物清除技术

特效解毒剂使用

中毒诊断、病情评估及器官功能支持等

工作报告报告分类

报告内容及格式

报告撰写规范

技能

操作现场调查调查方案的设计

调查资料的分析

病因假设的形成和验证

病因推断

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

电除颤

气道开放与通气

洗消体表毒物清除

体内毒物清除

毒物及污染物处理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快速检测采集样品的选择

采样量、标识、样品预处理等

食品、环境样品、生物医学样品现场快速检测

毒物及污染物处理

个体防护选用防护用品的选择

防护用品的检查与维护

防护用品的使用

盲样

检测

盲样检测

样品接收与处理速度

检测策略

检测报告撰写与质量控制

检测内容为生物医学样品中的常见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化学品

主要参考资料:

1.《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及技术方案(20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编)

2.《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培训教材—中毒事件处置》(人民卫生出版社,孙承业主编)

3.《实用急性中毒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任引津等主编)

4.《卫生应急工作手册(2005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陇德主编)

5.《急性化学损伤应急救援与救治》(化学工业出版社,王卫群等主编)

6.《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培训教材—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剑君主编)

7.Casarett and Doull’s Toxicology(Eighth Edition, Curtis D. Klaassen)

8.GB/T27921-201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9.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10.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应急发〔2017〕54号)

1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0〕183号)

1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08〕207号)

三、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项 目细 目要 点

笔试卫生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和方法》及国际救援队客观分级测评等内容

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知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建设与管理

救援野外生存常识、人文与地理知识

四类灾害现场的常识

灾害现场的自救与互救常识

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四类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策略

紧急医学救援的媒体应对

灾害现场的心理救援

灾害现场的医疗后送

灾害现场的灾后防疫

核和辐射现场的辐射监测、计量估算、检伤分类等

技能

操作现场风险评估与报告现场风险评估与报告的撰写

信息报告

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基本技能操作检伤分类

心肺复苏与通气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现场处置中的个人防护

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综合技能操作综合创伤的诊断及现场处置

现场截肢术

主要参考资料:

1.《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培训教材-紧急医学救援》(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宗浩主编)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应急发〔2007〕262号)

5.《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和方法》及国际救援队客观分级测评

6.《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国卫办应急发〔2017〕54号)

7.《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剑君主编)

8.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08〕207号)

9.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0〕183号)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高校 应对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50-02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人类接连经受了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的严峻考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了群发群死的公共卫生事件。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疫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发展。高校作为人群的集聚区,很容易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爆发区。我国现有各类高校2000多所,在校学生近3000万人。因此,科学、有效地处置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1.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

1.1传染病流行

某高职学院医务科对该院2009年1~11月的传染病情况进行统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流行事件为主,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82.62%,其中排前五位的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传染病流行事件的64.29%、10.13%、8.42%、5.94%、4.52%[2]。

1.2食品卫生安全

大学生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多样化,使得学校食堂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各种摊点、小吃一哄而起,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学生餐饮一条街。小摊、小吃一多,如食品卫生监管不到位,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等食品卫生安全事件。

1.3饮用水卫生

水源地污染、供水设施老化容易造成高校饮用水污染。

1.4环境污染

高校所在地的空气质量不佳,容易造成学生群体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

2.1突发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事发突然或发病迅速,就发生时间而言,事先难以预测和防范,给人以措手不及之感,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置。

2.2公共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关系到公众利益,就发生区域而言,针对的不仅仅是高校的广大师生,还包括高校周边的单位和居民。

2.3紧迫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事发突然、危害严重、时间紧迫,要尽快拿出办法、采取措施,将事件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2.4群体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高校,影响人数多,容易引起学生群体心理恐慌。

2.5社会关注度高

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高校,受影响的不仅限于高校的广大师生,同时也会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社会担忧甚至恐慌。

二、高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产生的原因

1.高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卫生部、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3]。相对于中小学生,高校学生流动性大,容易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极易传播。因此,加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

1.1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流行是高校较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7年报告的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事件占事件总数的95.8%[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染、飞沫传染、粪口传染、接触传染、垂直传染和血液传染等六种。高校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肝炎、痢疾及肺结核等。

1.2意外伤害事故

由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加之日常生活中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在诸如春游、实习或社会实践时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2012年4月4日下午1点左右,在苏州太湖三山岛附近水域,一艘游艇撞上了一艘货船拖拽的缆绳,导致游艇乘客4死4伤。事故发生时,游艇上共有8名乘船人,6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4死2伤。事后警方证实,这起事件是游艇驾驶员醉酒驾驶所致。

1.3食物中毒

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是近年来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食物在加工、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被污染或时间过长而变质;二是由于餐饮经营者管理不善或以次充好、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原因

2.1财政投入不足

高校卫生资源的投入依赖于政府对教育的总体投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多年来一直未达到4%的目标,和世界平均水平4.5%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从而使得高校的经费尤其是卫生经费的投入捉襟见肘。

2.2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

高校主管部门往往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及安全稳定非常重视,而对高校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缺乏必要的重视,而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因隶属关系的原因对高校的公共卫生工作不想管或管不着,监督不到位容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2.3高校自身的问题是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管理理念滞后,公共卫生宣传普及不到位,缺乏心理危机干预等。目前各高校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卫生工作普遍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责任落实不明确,应急反应迟缓。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卫生安全工作不够重视,防范意识淡薄,安全措施不到位,信息不及时,都容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恐慌。

2.4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淡薄。学生对摊点的食品往往只注重口味而不注重质量

三.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思考

1.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高校作为应对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主体,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综合事务小组等应急队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2.做好公共卫生重要安全隐患的防控工作

高校医院(医务所)作为高校公共卫生重要安全隐患防控工作及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应随时了解所在地和学生出生地传染病疫情情况,加强学校饮用水、食堂、小摊点、小卖部等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师生的用水卫生、饮食安全。一旦校内发现传染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应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进行现场救治,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隔离观察、消毒灭菌或转院治疗;情况严重应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高校主管部门,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完成对接触者的普查和患病学生所处环境的消毒;负责患病学生治疗期间的追踪随访及其它预防控制工作。

3.规范高校卫生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抓好高校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是做好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性工作。高校领导对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工作应常抓不懈,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学校饮食卫生监督工作:严把进货关,超市、摊点和食堂要禁止采购霉变、过期的食品;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使他们具备鉴别食品优劣的能力;强化食堂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搞好食堂卫生,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管理好水源,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店、摊点的管理,做好卫生死角的定期清扫;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校医诊疗水平。

高校应经常采取讲座、橱窗、报纸、广播、校园网等形式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师生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5]。

4.科学应对,有效处置

首先、应及时查明疫情、控制事态扩大,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广播、张贴等途径通告全校每个师生。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稳定师生情绪。

其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动员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沉着应对,尽最大努力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损失。

再次、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汇报,寻求支援,接受上级行政及卫生部门的业务指导,采取消除引发因素、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暴露人群等措施,有效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不可回避性,都有其发生和消长的规律,只要我们能够科学应对、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Z].2003-5-12.

[2]陆晓岚.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01(下期).

[3]文美荣.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长效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2008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二次预警通知[Z].教体艺厅[2008]3号.2008-02-27.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校园安全 制度保障 机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校园安全更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笔者学校连续十余年获得“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得益于坚持将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德育一个有机而突出的位置,坚持将安全管理融合在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坚持抓实日常安全、强化重点时段安全相结合的策略,使安全保障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构建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全员全方位安全意识

1.普及全员全方位安全法规常识

通过始业教育、每月专题讲座、每周国旗下讲话、图文资料展览、校园宣传网络等多种途径,以校级、班级及寝室三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法规纪律(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校纪校规、反及国防安全教育)、教育教学安全(包括校内活动课及实验课安全、室内防火、绿色上网、食品安全)等,全面普及师生的安全法规常识。

2.针对性主题活动,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校学工处、团委针对社会热点、重要节日,将安全教育与时政结合,展开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教育时间顺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份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4月份的安全生产与健康教育,邀请卫生行业专家给大家分享临床案例,用专业知识来守护生命;5月份的防震救灾演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月,引导大家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开展性健康教育;6月份的安全月活动及禁毒防爱宣传教育,借助省禁毒示范基地学校平台,与禁毒大队、禁毒义工及社区禁毒人员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防爱教育。

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针对性主题活动,如《拒绝校园暴力与冲突》《让女生远离害》《提高警惕,谨防诈骗》等,让学生在真实事件案例教育活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融合“心育”特色,提升学生心理调适意识

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正逐年上升,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安全管理中最难防范、最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为此,笔者学校建设并成功申报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规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同学,由学工处、班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老师联动家长共同对上述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深度交流,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疏导;同时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如对人际关系不良的新生进行《打开心门交朋友》团体辅导,情绪自控差的学生进行《Hold 住你的怒火》团体辅导,考前焦虑的同学开展《放松心情,快乐面对》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及宽容,用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来激励自己。综合《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全员管理制度

成立W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订《海宁卫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领导值周、教职工值班、学生信息与巡逻队伍的力量有序整合,以制度为约束,用考核做手段,人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将全员管理落到实处。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全校教职工实行分层次安全培训制度。如管理处室和班主任层面强化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培训;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进行医、药、护职业中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培训;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培训;实验实训老师进行化学品危害及使用方法培训等。

2.实施分时段管理制度,把握管理重点

(1)以“三早”管理为基点,延伸教学时段管理。“三早”指的是“早读、早操和早集会”,其管理重点之一即班主任检查学生到位情况、观察学生身体状况、察觉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和信息反馈。这种管理模式延伸至每一节课和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课前点名,课堂中观察学生身心状态,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段时时有人管。

(2)以“三晚”管理为重点,带动生活时段管理。 “三晚”即“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在值周、值班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组建“学生巡逻队”,实施 “学生巡逻” 的自主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域管理,在学生密集的区域加大巡逻力度,有效预防了学生违纪及安全事件的发生。以“三晚”管理制度和模式带动其他生活时段管理,如学生离校返校时间段,保卫处、学工处对寝室、教室、活动场地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把握动态,跟踪整改;宿舍区的管理以生活老师为主导,辅以楼层长、寝室长和学生安全信息员,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消除生活区的安全隐患,将学生中较严重的纠纷、矛盾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学生就寝时除了常规查房外还需要生活老师、寝室长两人签名确认,明确职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

由于我国建筑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突发安全事件,致使员工出现伤亡亦或是企业财产损失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加大对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力度,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出现伤亡的概率以及财产出现损失的情况是必要的。应急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阶段,保证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突发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影响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进行研究,笔者依据多年经验,提出相关见解,供以借鉴。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影响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土方施工、地下施工以及高层施工较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因素较多,安全突发事件比较常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作业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强度的施工建设

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都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人工操作虽然减少了一定的机器设备的投入、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但是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与不稳定性。例如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支架搭设,不仅是劳动强度大,工人易产生身体疲惫感,对工人的精神也是一种消耗。这种高强度的施工建设更要注意其安全性,避免施工人员因劳累或疏忽出现人员伤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施工建设存在复杂性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消耗大、工程程序繁多、施工状况多变、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且存在交叉作业。正因为施工建设有这些要求,具有其复杂性,所以更应该注意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做好施工建设应急管理机制,未施工建设的安全进行做好保障。

(三)建筑工程高处以及露天作业较多

相关单位在建筑工程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脚手架、相应的搭设,亦或是装修都属于高处作业,这样所存在的安全安全隐患也较多。不仅仅如此,建筑工程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露天的情况下开展施工的,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气候变化等气因素所产生影响。

(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对工程进度以及成本的情况较为重视,而经常忽略了安全监督管理。不能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等,都会致使施工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致使突发事故的出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方法

依据相关调查可知,在建筑工程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突发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在施工现场因为工伤亡的比例也占大部分,主要体现在高空坠落、工程坍塌等相关方面,致使人员出现伤亡以及财产受到损失的情况较为频繁。这样就要求相关企业一定要对安全事故的突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伤亡和财产出现的概率。

(一)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建筑工程的安全应急预案,应该本着以下几个原则制定,首先是以人为本,要把“预防”作为建筑安全施工的核心要素,想要从源头上讲建筑事故发生进行阻止,就必须制定好预防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的问题。其次,要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技术培训以及安全知识宣传等方法让员工的头脑中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保障安全事故发生时施工作业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事故发生现场,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最后,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救援措施开展当中,要本着救援的科学原则,保障应急措施可以及时有效地开展,只有这样统一领导,综合预防,才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患于未然。应急预案的编制的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依据进行编制工作[1]。

(二)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应急保障队伍的建设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队伍而言,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具备完整的体系并逐渐被广泛推广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程当中。紧急救援队伍的成立秉持着专业与非专业相配合、突发状况与日常防范相统一的准则。做到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基础操作培训,在突发状况产生时,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减少因专业人员不能及时来到现场,而对伤者伤情的加重。同时在对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也是一种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使每一个工人都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不仅培养了施工队伍面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施工建设的安全指数,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安全进行[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就企业出现突发安全事故来说,相关单位应当及时的向有关部门以及救援管理部门报告,并向突发安全事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发出警报,并借助于消防等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比如,出现土方坍塌的情况,结构倾斜等,都需要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尽快撤离,并最大程度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控制安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并将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进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亦或是财产损失的概率[3]。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急管理的投入相关企业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应急管理的监督力度,确保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的生产效果。对于应急管理的投入来说,主要是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以及相关物资投入方面而言的。就有人员配备而言,由相关领导全面负责,不同部门分工负责作为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相应的协助配合,确保应急管理系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加大应急物资的投入力度,并对相应的设备进行购进,安全生产条件,将防灾减灾能力加以提升[4]。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