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本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本情况汇报范文1

个班有179人,六年级4个班有250人。教师总数58人。校园占地面积21460平方米,校园总建筑面积为8912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3814平方米,教辅用房面积100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面积为1776平方米(包括“食堂一”445平方米,“食堂二”238平方米,学生厕所面积为18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为913平方米),教师宿舍面积为3222平方米。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抓管理、育新人,以发展为本,重科研、创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全校上下形成了“科学管理,和谐施教,传承文明”的校风,“实、博、专、新”,“勤、全、活、真”的教风与学风,使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强化校本培训的同时,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战略,有近50篇论文获奖或者发表于市级以上的教育刊物,有4名教师在教学大比武中获得区级特等奖。

辛勤的付出获得了丰硕的回报。__年被评为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__年被评为区“三关爱工作先进单位”;__-2010年被评为__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

近四年来,按照教育局的村小布局调整工作要求,我校对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及管理较差的学校进行调整。可以说克服了重重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调整任务,撤并了一个延伸点和两所初小,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看到我们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教师素质高,科目上得全,开设了微机课和电教课,还在上英语课。因此撤并村小有98%的的学生学生来我们学校就读。这样给我们中心小学办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教师不足、校舍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们学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宿舍1”和“教师宿舍2”以及“学生食堂2”都是D级 危房,现在仍在使用,急待重建。

基本情况汇报范文2

近年来,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渐趋宽裕,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截止2014年底,我市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90岁以上老年人达人;百岁老人人。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加快老年人学习教育、文化体育交流的场所建设,适应和满足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求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势在必行。在此方面我市的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老年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实事来抓。编制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市政府实施。市委书记亲自调研老龄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了《市委专题会议纪要》,定期听取规范化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并将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全市年度考核管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小康文明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市老龄办根据全市年度考核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老年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增强了各级老年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紧迫性。截止2014年底,我市老年活动中心(室)个,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当年老年人参与数万人次。通过建设、更新老年活动中心(室),很好地改善了我市“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

(二)加大投入。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年活动基地的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加强老年活动场所的硬件建设的同时,对原有的活动中心(室)进行改建和扩建,大大改善了活动环境。座落于市中心的全市老年活动中心总部,融老年人指导交流的中心、培训学习的课堂、展示才华的平台、休闲娱乐的场所于一体,总面积平方米,投资达元,根据省四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规范标准设计,设有多功能厅、文化展示厅、报告厅、排练厅、接待室、电脑室、阅览室、健身室等。老年活动中心建制列编,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现已成为广大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和展示老龄事业发展的窗口。此外,各县(市)的老年活动中心(室)建设工作,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也都在加快项目批准或工程建设进度。到目前为止,市本级、县、县已建成,在建,县已获政府批准,县已落实选址。县以上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达到全覆盖。

(三)健全制度。为使老年活动基地得到充分利用,全市统一制。

基本情况汇报范文3

城南镇联动网于2002年9月组建以来,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牢记宗旨,服务三农”,结合我镇实际,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入手,抓好联动网建设,从载体上创特色,内容上提水平,工作上求实效,真正把联动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网”、“贴心网”,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网”,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网”。现将我镇联动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城南镇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镇“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将农技、农机、经管、兽医等与农业紧密相关的所(站)归并整合到镇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集中办公,拨出专款7万元用于联动网建设,并将联动网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联动网建设提供了组织、人员、经费上的强有力保障。建立健全联动中心和村级科技协会工作制度、镇领导和科技特派员与生产企业、示范户挂钩联系制度、联动中心工作人员和村科技协会会长例会制度和每季度联动中心与生产经营示范大户、示范基地负责人、示范企业业主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我镇开展的干部驻村月汇报制度,建立完善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月汇报、机关效能检查和量化考评,确保了联动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抓好信息服务,推动经济发展。

我镇的实际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和民营企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一手抓信息网络建设,在各村成立了村科技协会,镇联动中心下派科技特派员,分片包村;一手抓信息渠道建设,为各村提供从网上下载的企业、农户所需求的信息和技术资料,定期召开科技特派员、村科技协会常务副会长例会,定期收集企业、农户的需求和产品等各类信息,突出抓好我镇企业、生产经营大户的产品信息,及时在“城南信息网”、农业部“一站通”和“八闽农网”上,通过网络为他们架起连接市场的桥梁,帮助他们实现网上交易。如古溪海带专业户陈俊飞打电话来反映海带滞销问题,联动中心经过了解核实后即在八闽农网、温州农网、广东水产品信息网等网站上供应信息,很快就收到了二十多封电子邮件,接到十多个要求供货的电话,帮助其促成海带交易。在抗非典时期,天保茶叶有限公司的销售也受到了冲击,镇联动中心得知后,立即上网为该公司供应信息,帮助该公司产品打入沈阳、北京等地市场。到目前为止,联动中心接听、接待、处理各类咨询电话、群众来访400多人(次),共编辑《绿色莲峰》、《实用技术》、《城南经管》、《城南科技信息》等各类刊物六十多期,下载转发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劳务信息近2000条。

三、结合镇情,抓好劳动力转移,解决当前突出问题。

城南镇地处城郊区域,随着城市东扩南移,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见突显,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被镇党委、政府摆上“三农”工作的重要议程。借助联动中心这一载体,与市、区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劳动力转移运作机制。积极开展劳动力情况摸底,科技特派员在进村入户中随时摸底、建档,指导失业农民认真填写求职意向表,筛选出既基本符合用工单位的条件要求,又愿意外出务工的人员,报备联动中心统一协调,定期召开劳务信息通报会,及时向各村用工信息,通过不定期与村(居)共同举办招聘面试,先后组织镇内200多名剩余劳动力到温州、厦门、上海等地务工,800多名劳动力被转移到城区各大专业市场、商场和企业中。温州一带企业多次致电镇联动中心,要求帮助招聘,有的还主动到我镇召开招聘会。我镇成功地探索一条适合镇情的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四、求真务实,抓好村账镇建,促进农村的安定稳定。

村账管理曾一度成为影响我镇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对此,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实施“村账镇建”,规范村财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联动网工作之中,采取定期集中建账,取消村组接待费,严格任期审计等多种措施,加大对村资金使用的监督,执行财务收支定期定时定点公布,实行重大村务集体决定制度,增大了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抓好村干和村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我镇村财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年多来,取消村组接待就节省开支30多万元,规范集体池塘等招标增收50多万元,不仅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杜绝了各种不合理的开支,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实施村账镇建之后,已没有出现因村财问题而上访的事件,同时,也提高村干部热心集体,努力奉献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基本情况汇报范文4

一、基本情况

水务局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8人。其中机关行政编制4人,事业编制14人,班子成员一正两副,局长彭立民正科级,副局长徐春忠正科级现主抓五花山水库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业务工作,副局长王俊宝副处级主抓常务工作。下设七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水政水资办、农田办、水保办、供水办、河道管理站和防汛办。

二、近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

我市积极向上争取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加快落实项目建设,共到位资金3814万元,其中:洛河综合治理项目2119万元(国家投资1514万元,省级配套605万元),木耳基地灌溉工程650万元,天长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50万元,山洪灾害防治工程300万元,特大抗旱资金100万元,水资源费55万元,应急度汛项目50万元,中央农田补助节水灌溉项目40万元。

(一)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五花山水库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近年来绥芬河市的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做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五花山水库工程于2010年6月10日开工建设,总库容8266万立方米,是一座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发电、森林防火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工程预计于2013年竣工并投入运行,水库建成后最高日供水约18万立方米,可满足绥芬河市和东宁县绥阳镇约40万人近远期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五花山水库能够有效解决困扰绥芬河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五花山水库的开工建设是绥芬河市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绥芬河市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盛事,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群众、造福子孙的重大民生工程。

工程进展:大坝工程,已完成大坝清基、施工围堰、基岩盖板砼浇筑,帷幕灌浆接近尾声,大坝回填18万立方米,过渡料回填6830立方米;溢洪道工程,开挖工程基本完成,砼浇筑2.6万立方米,完成总浇筑的70%;供水发电洞工程,供水洞已全部贯通,预计今年9月份合拢截流过水。

第三净水厂供水工程。绥芬河市第三净水厂供水工程总投资50196.43万元,建设单位为绥芬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工程主要包括原水输水管线工程和第三净水厂、泵站、配水管线工程。2011年7月施工单位进入现场施工,目前已完成清水池垫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混凝土浇筑、综合楼地梁浇筑和净水间基础粱以下框架柱。输水管线工程全长24公里,目前已完成部分穿越路线预埋和13公里管道铺装工程。该工程将于2013年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天长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天长山水库位于绥芬河市以北4.5km处,绥芬河右岸支流北大河上,集雨面积23.3km2,水库的主要任务是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的综合利用小(一)型水库,水库总库容372.81万m3。水利厅已经正式批复,初设批复投资466.13万元。于2011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

工程进展:土坝工程,拆除干砌石1541立方米,浇筑护坡砂垫层1132立方米,镇脚土方开挖1008立方米,回填822立方米,现浇砼173立方米,粘土铺盖14800立方米;

溢洪道工程,钢筋砼拆除963立方米,现浇砼已完成787立方米,钢筋制作安装34.9吨,挑流鼻坎,钢筋砼拆除122立方米,砼浇筑122立方米,钢筋制作安装6.3吨。

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是黑龙江省重点工程,绥芬河市的民心工程,由绥芬河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并在绥芬河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绥芬河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开工建设,目前在工程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绥芬河市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厂部分)工程建设地点处于绥芬河市红花岭村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万m3,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中的B标准。总占地面积为22243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为4820万。该项目已于2010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二)中小河流治理效益明显

2009年全省批复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项目共2个,其中就有绥芬河市。该项目于201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总投资2982万元,中央合计投资额为1514万元,省级配套资金605万元,地方配套占地补偿额459万元。洛河工程堤防9.8公里,达标加固3.2公里,新建6.6公里,现已完成总投资2982万元,截止目前工程已经完工。洛河治理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市政府建设综合保税区资金紧张的压力,解决了综合保税区内小绥芬河的防洪问题,并改善和美化了综合保税区的环境。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共投资227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2006-2007年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黑龙江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我局争取资金49万元,分别用于朝阳村、永胜村、宽沟村、建新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饮水安全村屯4个,解决人口0.36万人。其它小型农田水利投入资金175万元。包括河堤维修加固、清淤、清障等。

投入中央农田水利专项资金150万元,为阜宁镇的北寒、南寒和水库移民的菜营村解决300亩地栽木耳的灌溉问题,购置喷灌设备100多台套。

(四)水政水资源工作进一步加强

绥芬河市是一个水资源紧缺城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930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247.13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30.3万m3。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00m3,占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而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500m3(含流动人口)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水政水资源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市水利工作的重点。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水行政规费征收为重点,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大力宣传水法律法规,使我市有限水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我市非常重视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在全市编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水政水资源办公室正式批准成立,为副科级单位,编制5人,为我市进一步规范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为了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我们每年根据绥芬河市人民政府统一要求制定了《绥芬河市水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将责任逐项落实到人,成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把具有熟悉有关水利法律、法规、规章和水利专业知识强的人员确定为水政监察员,统一管理我市的水事事务。通过这项方案的制定,保证各项执法任务全部落实,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为了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有计划、有步骤的搞好执法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和综合执法能力,每半年举行一期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认真学习《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由绥芬河市法制局组织的和省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均取得优异成绩。综合执法业务考试和执法证件年检,考试合格率、年检通过率均为100%,我局现有行政执法人员12人,全部持证上岗。通过开展学习活动,使水政监察人员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水政监察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水法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每年利用3月22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这个契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水法规宣传。共发宣传短信20000条,向市民共发放宣传单32000张、张贴宣传画300张,发放印有节水标志的环保围裙3800个,环保购物袋1000个,精心制作大型铁制宣传牌4块,聘任10名水法宣传志愿者;我们注重从娃娃抓起,联合开展了以校为主的节水宣传活动,组织各小学校在校内及各班级制作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板报,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并给学校发放带有节水宣传口号的卫生清洁工具作为宣传纪念品。三是加强水政监察,规范水政执法工作。重点对未经许可打井的用水户进行了清查。我市由于水资源紧缺,大部分位置采取定时供水,还有一些边缘地带木材企业虽有管网,但没有供上水,所以一些用水大户打了自备水井,以备供水量不足之用;城市边缘地方还没有供上自来水,所以一些木材加工企业也都打了自备井,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真进行走访,重点对未经许可打井的用水户进行了清查。与中环水务公司建立了信息联动制度,及时有效地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共停止6家违法凿井取水单位。四是严格取水许可制度。我局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取水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全面检查,小组逐片逐户对各取水点边检查、边登记、边整顿,掌握了全市范围内取水的全部详细资料,检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取水单位取水设施运行基本正常;能够按照取水许可核定内容取水;能够认真履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计划范围内取水,但还有一部分取水单位没有办理取水许可证,我们对此下发了限期办理取水许可证及安装计量设施通知书。目前已陆续前来办理取水许可证,对符合打井用水单位按照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量取水许可证,共发放取水许可证67本,有26户正在办理当中,有30多家正在检查中,通过检查,有力的维护了全市水事秩序。建设项目不存在越权审批问题。没有违法减免水资源费和不按照规定缓征水资源费。对我市的取水用户,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严格管理,按照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取水许可证。五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费收缴力度。组织职工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查找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着重分析水资源费的核准和依据,切实加强取水计量、取水许可、按量征收工作的力度,确保国家各项政策法规逐步落实。我们切实履行了水资源费征收职能,没有将水资源费征收职能委托或者“授权”其他部门征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水资源费。为进一步统一水资源管理,我们采取很多方法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水资源收缴完全按照计量设施征收水资源费,水资源费征收过程中,不存在协议、协商、不按计量方式征收等问题。我局征收的水资源费纳入水务局预算外管理,严格按照水资源费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水水资源费的问题,水资源费的使用与经批准下达的项目完全一致。今年已收缴水资源费9.7万元。做到收支两条线,没有减收、免收现象发生,完全按照财务规章制度使用管理水资源费。为避免用水户偷水,我们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不定期的对用水户进行查表,最少每月每户查表1-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解决。

(五)防汛抗旱工作成效突出

全市上下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总体要求,落实水库、堤防和重点工程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健全汛期防汛值班、险情巡查、灾害应急调查、灾情速报等制度。制定和完善了各类预案,做到了领导力度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汛前检查到位、防汛预案落实到位、防汛物资储备到位、工程措施到位,提高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托不断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调度,先后成功地战胜了2007年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冬至2009年春历史罕见的旱灾,把洪涝旱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为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编制修改完善了《绥芬河市防御山洪应急预案》,督促各镇、村屯、社区编制了《防御山洪预案》,对易受山洪威胁的地域开展常规性检查,对影响正常行洪的障碍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清除行洪障碍56处,有效地降低了洪水威胁。

(六)城市供水状况得到改善

一是围绕保障安全供水,坚持科学调度,实行24小时值守抢修,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证足压连续安全供水;二是积极应对干旱灾情,去年至今,我市辖区的旱情非常严重,天长山和金家沟水库因干旱***雨,水位下降,蓄水量不足。我局及时采取措施,适时关闭金家沟水库,及时启用临时水源,有效控制用水总量,坚持科学取水用水;三是继续推进弃管楼改造进度,完成了47栋弃管楼的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生活用水状况。

三、存在问题

(一)水利工程基础薄弱。就我市水利工程整体而言,虽历经多年建设,但设施陈旧落后、老化失修现象依然严重,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现代资源水利的要求相差很远,亟待加大建设投资力度。

(二)水利法治建设滞后。水法宣传力度小,群众水法意识淡薄,水资源危机意识、水法律意识整体水平偏低。

(三)技术力量薄弱。水利行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大项目建设的申报设计等相关工作中,我局缺乏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下步工作计划

针对今年我市水利工程项目多、工作任务重的实际,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市委提出的“5851”战略,继续抓好大项目推进工作,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大检查督查和行政执法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五花山水库后续建设工作

按计划2013年7月15日下闸蓄水,10月份向城市供水。

(二)继续抓好第三净水厂工作建设

年底前铺设完成输水管线剩余三分之一部分,加快第三净水厂厂区建设,铺设城区配水管线。

(三)抓好天长山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工作

进行坝后排水体修筑,主体工程7月末全部完工。

(四)继续做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工作

计划投入150万元,为阜宁镇建新村解决生态园的灌溉问题,购买灌溉设备;投入节水增粮建设资金140万元,打井并购买喷灌设备。

(五)继续做好非工程山洪灾害监测实施工作

国家投资300万元,基本建成防汛抗旱调度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县、乡防汛网络信息互通,建成全市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推进水利信息共享。目前大纲编制完成,今年将全部实施。

(六)继续做好北寒应急度汛工程

计划今年修建河堤300米,土方9435m3,石方1365m3,预计投资62万元。

(七)做好寒葱河治理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

根据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按照水利部的要求428号文的具体要求,绥芬河市水务局编制了两条河流的规划并入选《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规划》。投资2998.63万元,流域面积为338.3km2,河道总长39km,计划2013年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将提前至今年形式建设。

(八)继续做好水利普查工作

我们继续做好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按照普查工作方案和计划,抓好各个专项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圆满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九)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汛期安全

树立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以实战的要求、临战的要求,做到组织、责任、措施“三落实”;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加强防汛值班,确保信息畅通;提高驾驭各种复杂水旱局面、处置各类突发水旱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有备***患,确保万***一失。

(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水利建设提供保障

基本情况汇报范文5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成果,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举措,以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现就我区巩固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区情及教育概况

区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辖镇和、、、、5个街道,共有村(社区)60个,其中行政村12个、农村社区4个、纯居民社区37个、厂矿社区7个,全区常住人口23万。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市委“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特色化、城乡田园化、民生普惠化、治理现代化和党建科学化”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建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亿元,增长8.7%。完成财政总收入14.22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4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2元,增长8.6%。

全区共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8所,其中小学15所(教学点3个),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企业办)。在校学生数18161人,其中小学生13507人,初中生4654人。教职工1019人,小学教职工734人,初中教职工285人。

二、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保障机制方面

1.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国家、省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整改意见,制定了《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并逐项整改,基本整改到位,但由于城区用地限制,部分城区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还难以达到省定标准。建立健全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及时有效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教育事业稳步有序发展。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教育工作职责,制定《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任务分解工作方案》,建立教育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奖惩制度,年终开展了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考核。将教育行政部门列为城乡规委会成员单位,先后制定出台了《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学校网点布局规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等规划举措,各学校项目如期推进。同时在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中按规定配套规划建设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已规划建设学校3所。认真落实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和《市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

2.政策保障。先后制定出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规划》、《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规划》、《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规划方案,为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3.经费保障。做到义务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2017年、2018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15109、16434万元,增长率为8.8%;全区经常性财政收入分别为32370、35025万元,增长率为8.2%;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为6653元、7023元,呈逐年增长之势。2018年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分别为幼儿园600元/人年、小学600元/人年、初中800元/人年、特殊教育6000元/人年,对不足百人学校按100名学生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共拨付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200余万元。确保教育税费足额征收,2018年,我区分别按增值税、消费税的3%和2%征收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共计2382万元和1591万元,剔除上解因素,全部用于教育,共支出1857万元。

(二)资源配置方面

1.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由区财政统筹,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发,上级专项教育资金及时做到足额到位,无克扣、挪用现象,区财政应负担教育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18年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分别为幼儿园600元/人年、小学600元/人年、初中800元/人年、特殊教育6000元/人年,对不足百人学校按100名学生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共拨付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200余万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专用教室配备、通用教学设备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计算机配置、图书配置均达到省定标准,但由于城区用地限制,部分城区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还难以达到省定标准。

2.制定《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规划》并逐步实施,杜绝了超大班额现象,大班额班级逐年减少。全区小学大于45人的班额占比为15.3%,较2017年的27.9%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全区初中大于50人的班额占比为20.4%,较2017年的26.1%下降了6个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省定标准。

3.严格执行中央资金、省补助资金的使用要求,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按实施规划的年度计划足额落实建设经费,保证了建设规划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区结合上级下达的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已经完成了校舍建设12145㎡(其中:为化解城区学校就学压力,朱埠小学原规划校舍建设面积1311㎡,现建设面积为5787㎡)。室外运动场面积完成建设14030㎡(其中:里屋小学2200㎡、小学4600㎡以及新增朱埠小学3820㎡的运动场全部铺设了塑胶及人工草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440米围墙全部进行了改造。2017年,上级下达我区“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10万元,用于朱埠小学、中心小学,中学、东川小学、土桥小学、桥东小学等学校校舍、运动场、围墙的建设。2018年,上级先后二批下达我区“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40.9万元,用于里屋小学、星火小学、东川小学、桥东小学、上桂小学进行校舍维修改造。我区2017、2018年薄改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全面改薄”装备类计划资金共974.7万元,项目完成率100%,购买器材共9272台/件/套。

4.认真落实农村闲置校舍改造工程,将中心小学、小学、原中学分部闲置校舍改造成为公办幼儿园。目前,全区中小学无闲置校舍。

5.制定出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生均公用经费的8%保障信息化设备的更新、维护及运行,不足资金在教育附加中足额安排并纳入预算。近年来,围绕“三通”目标,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区各校推广“两平台”和在线视频互动教学教研系统建设,如期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全区2018年至2019年,“校校通”比例分别达95%、100%,“班班通”比例达95%,“人人通”比例分别达78%、84%,教育城域网学校覆盖率达100%。认真做好教育设施设备的“建配管用”,提高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使用率,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启动了教育城域网建设。

(三)队伍建设方面

1.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制定了《区教师考核实施方案》,出台了《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建立完善了师德考核机制,并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区治理违规有偿补课、违规推销教辅教材、违规收费等“三违”行为的通知》,开展了“三违”自查自纠工作,建立了治理“三违”工作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每年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定期召开庆祝大会对全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进行表彰,并对困难教师、离退休教职工进行走访慰问。

2.全区教师工资全部列入预算,按规定进行了岗位设置并做到及时足额发放,2018年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77050元,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为76718元,教师待遇略高于本地公务员;按公务员标准拨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全年共支出1860万元;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特殊岗位津贴、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2018年共发放农村地区教师发放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44.7万元。

3.建立了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印发《关于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实施意见》,2018年对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省、市核定我区教职工编制为680名,现我区实有教职工858名(不含企业办学校),超过省定编制标准;2018年我区教育系统自然减员53名,新补充教师124名,其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教师7名;落实了4名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做到有编有岗;从教育系统外其他事业单位统筹了30名编制作为教师机动编制。

4.全区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55岁及以上教师比例为5%,45-54岁教师比例为26%,35-44岁教师比例为27%,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2%。全区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为1:7.6,学科结构基本合理。

5.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印发了《区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2018年共交流校长教师19名,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6.2018年,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标准共安排教师培训经费60余万元,举办了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等十余项培训,培训教师达2000余人次,涌现出各类学科带头人13名、优秀授课教师43名。

(四)入学机会方面

1.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精准扶贫政策,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不因教育原因致贫,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失学。2018—201年,对在经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实现了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每人每年发放资助金1500元。同时,区本级财政对我区户籍的4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在原有每人每年人均1500元标准发放资助金的基础上,新增2000元,共新增发放资助金8.4万元。为30名困难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学期625元提供生活补助外,另对201名我区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新增发放区本级教育资助金每生每年500元,新增发放资助金10.05万元。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补助和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补助基础上,另对29名本区户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新增3000元区级财政教育补助,新增发放资助金8.7万元。

2.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推行“双线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将“控辍保学”纳入各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各级部门和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8-2019年,全区小学年辍学率为0%,初中年辍学率为0.7%。

3.制定了《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调整的指导意见》和《区小学、初中招生和中考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和划片招生政策。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初中招生未举办与升学和招生挂钩的各种考试。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为70%。

4.认真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各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函授学校,成立了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定期组织“三老”送教活动。

5.出台了《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我区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在区就读初三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均可正常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中考,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中考均衡生政策和其他相关优惠政策。

6.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儿童少年确定、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依托市特教学校,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切实保障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18、2019年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2.4%、95.5%。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个。

7.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联合下发了《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以区教体局牵头,区妇联、团区委、公安部门为主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结对帮扶,加强家校联系,开通心理疏导渠道,配备心理健康室和心理辅导老师,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沟通,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五)质量管理方面

1.全区各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区各中小学校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了义务教育课程,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

2.转发了《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严格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切实加强班级编排工作的管理,坚决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考试次数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3.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区中小学年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下发了《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学校不设重点校,不以学生成绩分快慢班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4.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区中小学年度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印发了《区小学、初中招生和中考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学校不设重点校,不以学生成绩分快慢班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转发了《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严格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切实加强班级编排工作的管理,坚决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考试次数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印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若干规定》,杜绝了学校和教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现象。

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区各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校内涵建设为手段,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学校特色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建好“第一课堂”,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超过85%。二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好“第二课堂”。通过深入实施《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组织全区学校找准特色定位,充分挖掘各校文化内涵,大力开展中小学红色、绿色和古色文化教育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教育”名片,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三是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建好“第三课堂”。通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了“爱心驿站”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外辅导活动。利用道教文化发祥地和黄蜡石博物馆等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拓展综合实践,开展了道教文化和太极拳进校园活动,夯实了“中华道都”建设基础。

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市第七中学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5.认真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每所中小学校配备2名专职保安,各中小学安全制度、机构、人员和设施健全,区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专项整治,保证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有序,全区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全区各校未发生“校园欺凌”现象。

(六)教育督导方面

认真贯彻《教育督导工作条例》和《省教育督导工作规定》,成立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督导委员会主任,发改、财政、人社、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下设办公室,定编两人,教育督导专项经费按每年30万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省《教育督导规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聘区级督学30名,其中专职2名、兼职28名;选聘责任督学22名,其中其中专职2名、兼职20名;共设立两个挂牌督导责任区、16个督学片区。组织参加了国家、省、市督学和责任督学培训,条件保障方面还不健全,正在建设当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正在启动。机构改革前和改革后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无变化。

教育督导结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学校评先评优、校长聘任的重要依据。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城区个别学校生均校园用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体育用地面积难以达到省定标准。由于部分城区学校坐落在城区中心,建校时间早,受城市用地的限制,无法再进行扩容建设,但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致使部分城区学校用地、用房难以达到省定标准,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二是现行省定教师编制方案不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教师编制严重不足,临聘教师过多,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农村学校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三是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认真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化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法定要求,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按照有利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原来以行政隶属为主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新的义务教育管理模式。

二是继续实施学校新、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园区小学新建和市一小、市四小教学楼改扩建等学校工程建设,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受城市用地限制,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名校办分校、优校带普校”的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三是稳步推进化解大班额规划。继续推进实施《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优化地段划分、合理调配生源等手段,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省定标准。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学校“薄改”和学校标准化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学校留得住孩子,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同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继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加快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教师管理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型岗位增加教师职数,逐步解决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向农村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在教师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保障,为农村学校留住优秀教师。建议省、市编编制部门均衡配置教育人力资源,对公办中小学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区段变化和学生数变动情况,对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作统筹调整,切实保障教师编制。

基本情况汇报范文6

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自2019年9月20日开业以来,至今已营业近三个月,现将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船形山社区,始建于2011年,辖区面积4.06平方公里,目前共有住宅22栋,常住人口2560人。辖区内有北津学院、金奥湘江公馆、和达滨江花园等高校、小区。其中北津学院已经开学,今年下半年在校教职工近6000多人,远期规划教职工17000人。

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落于船形山社区,建筑面积208.77平方米,使用面积180余平方米,于2019年09月20揭牌,《医疗机构卫生许可证》已办理。现已正式营业,目前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2名,二人为正式在编人员,人事关系均挂靠在和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二、设备配备情况

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对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整体布局,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按照全国规范化卫生服务站设计建设。区教育文卫局希望以本站的建设带动一批规范化卫生服务站的设立,同时积极促成九华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秉承这一目标,根据《湖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规范化城市卫生服务站的配置要求,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具备:

(一)基本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相应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是一般疾病的诊疗和配合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证件要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已办理。部分执业医生、护士、药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已办理。

(三)科室设置。设有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

(四)人员配备。1名全科医生、1名中医医生、1名注册护士。

(五)床位设置。不设病床。设日间观察床2张。

(六)基本药物。常用抢救药品(20种),基本药物(55种)实行零差价销售。

(七)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身高体重计、出诊箱、急救箱、供氧设备、电冰箱、脉诊枕头、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药品柜、档案柜、电脑及打印设备、等通讯设备、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三、业务情况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我站开展了基本医疗、慢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教育四项基本服务。其中:

(一)基本医疗,以北津学院和吉利职院的学生为主,三个月以来,诊疗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运动外伤)患者90例,并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了电话跟踪回访,均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慢病管理83例,以社区居民为主。配合北津学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次,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次,协助江麓医院妇科专家为社区妇女开展妇科病普查。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与市医保局沟通联系开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事宜。

四、困难和建议

(一)人员不达标,存在明显法律风险。

目前社区卫生站实有人员2人。根据标准至少缺1名中级职称执业医生(全科医生)、1名执业护士。同时还缺少药学工作人员、收费工作人员、保安人员。

现有2人中,一名执业中医,注册范围针灸推拿专业,一名执业药师兼执业护士。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注册的医师、超过法定允许的地点执业、超越法定执业类别或范围执业,均属违法。即根据法律规定,现有人员都是超范围执业,是违法行为,一旦产生医疗事故,风险不可估量。

建议:通过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抽调和外聘方式解决。

(二)北津学院缺少专门医务室室,我站无法代替履行学校医务室职能。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据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报告,自杀占第一位,猝死占第二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发生频率在不断提高,根据“黄金抢救四分钟”原则,患者发生危急情况时,在四分钟内做出专业判断,能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存活机会。而北津学院占地达500亩,从我站到北津学院最近的入口最少需要12分钟,到宿舍、教室时间更长,从理论上丧失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建议:请领导高位协调,建议北津学院设立医务室并配备一定数量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减缓我站压力,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三、现有消防设施不合格,有灭火设备,无应急灯,安全通道。

建议:尽快安排专业队伍进行消防改造,并申请消防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