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关系
在建国初期为了有效地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部分地区对资源的开发远远超出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林业资源也没有幸免。林业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以及人类的活动。通过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保护不仅能够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林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注重加强对林业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开发,提升林业资源的管理效率,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1.过分注重眼前利益
我国森林资源一般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通常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实施管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以牺牲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进行滥砍滥伐,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明显高于种植速度。因此,难以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目的,森林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森林资源管理多是依靠政府方面出力,仅仅单凭政府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加大对森林保护的宣传,号召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然而,由于对于森林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社会公众的森林保护意识并不强,如果仅仅依靠森林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制约了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而且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林业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加强林权管理,提升林业资源涵养水源的作用
我国一些地区受当地地质以及地貌的影响,林业资源会遭受严重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威胁生态环境的发展。林业资源本身具有保持水土以及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林业资源的恢复、补植等手段能够使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使得整体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都得到提升和维持,所以必须要注重对林权的管理,进而保证林业资源涵养水源作用的发挥。
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林权管理以及采伐的权限设定等是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最佳手段。由于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受限,交通不通畅,所以经济的发展会相对落后,而经济水平低也使得当地的居民更注重眼前的利益,通过对林业资源的砍伐获得经济报酬,改善经济环境。而由于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得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形成经济和生态的恶性循环。通过林权管理和采伐的限制工作开展,有效的制止乱砍滥伐的情况。而且通过法律的约束能够更好地规范当地人对林业资源破坏的行为,为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林业管理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从当前林业管理现状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森林资源的管理方法会逐渐趋于完善,生态环境也会逐步优化,同时林业管理工作也会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林业将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利用综合性的林业发展模式,促使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使林业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强林业建设,这样不仅实现了林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为人类创造了更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因此,林业管理在未来发展势必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国家应重视森林资源,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深深刻印在人们的思想中,让社会公众参与到森林保护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林业管理工作效率。
3.提升城郊林业管理,减少工业污染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当地的水、空气等被污染和破坏,林业资源能够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释放空气,对大气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被誉为大自然的肺。同时林业资源也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速,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含尘量。通过对城郊地区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原有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能够将城市的生活区域与工业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对工业环境的污染進行阻断,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4.跟进林业资源保护同步措施,提升林业资源保障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林业资源中不仅有林木,同时还包括一些野生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资源,这些物种都依附于林业资源生存,由于过度的砍伐,不仅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也使得很多物种失去生存的环境。所以在林业资源保护中,不仅要注重对林木的保护和恢复,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保证其他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比如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捕杀和采摘的限制等,进而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三、结语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林业采伐、采伐作业、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7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89-01
一、错误的林业采伐方式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影响
1.1 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森林植物可以起到固化土壤、保护土壤的强大作用,因为它们具有十分庞大的根系体系;同时也能起到涵养水源、稳定住江河的流量以及减缓地表的径流等作用,因为它们拥有庞大的树冠体系。然而,在日常的采伐过程当中,由于作业操作不规范,不正确,导致森林庞大的根系体系以及树冠和多种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涵养水源作用的降低,破坏地面表层的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当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山体滑坡、水土大量流失等。
1.2 会造成土壤结构的改变以及破坏。
大量的采伐作业会压实原有土壤,改变以及干扰土壤层结构,当土壤层结构遭到改变以及严重破坏时,土壤内的有机物质就会被重新分配,这样不仅会使土壤的透气性以及排水性发生改变,而且含水能力也较从前大不一样,这样就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特有环境以及微生物繁殖所需的适宜环境。
1.3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包含森林生态系统,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是其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其结构组成不仅含有水平、垂直结构,还含有营养结构,其结构相当的复杂。单一错误的采伐以及大面积的毁灭式采伐会破坏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以及生存法则,它们之间是共存并且相互依赖的。不当的采伐方式不仅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其功能发生紊乱,降低其功能,甚至还会造成其退化,最后发生恶性循环。虽然人们在采伐过后也尝试着将其恢复,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一味的单一造林,树木品种也只有一种或几种,这样就使得林群组成以及群落结构变得十分单一,造成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共生互补的基本原则被破坏,这样搭建起的生态系统敏感脆弱,生态系统主要功能丧失,森林中就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土壤板结退化,植被无法生长,彻底改变了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动物和微生物的食物链,其结果是十分可怕的。
二、林业采伐作业中的环境保护技术及对策
2.1 加大森林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在以往的森林保护宣传活动中,我们只注重了宣传,而没有注意到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在今后的宣传活动中,要加大宣传的广泛度和深入度,真正做到深入到每一个公民的心中,不仅要使林区人民了解,更要使所有的公民都了解到森林环境的重要性,做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让一线的护林工作者知道,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护林工作者,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做到保护森林环境。让我们形成积极地保护意识,坚决抵制和监督任何破坏森林环境的行为,改变以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的思维,我们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2 对于集中器材和集中机械方式的改进。
以往的作业当中,我们一般为了追求快捷高效益,所以采用集中器材的方式进行作业,这样不仅会对幼苗幼树发生损坏,还会对地表土壤产生破坏,得不偿失。因此,为了保护森林环境,尽量减少集材作业,并且结合各地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指标,在作业前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作业计划,让我们的作业技术更加的完善。作业当中,我们尽量采取轻便安全灵活的机械,减少大型化机械作业,并且如果夏季作业,我们还要酌情处置,尽量减少作业时间。
2.3 对于保留木的合理化保护。
在传统的采伐作业当中,我们很少去刻意保护保留木,这是不科学的采伐作业方式,应该加以改进。现如今,我们了解了保留木的重要性,在采伐过程当中,就要调整采伐强度,争取以适当的采伐强度进行采伐,并且还要定向伐木,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对采伐人员加强技术方面的深化指导和培训,不断深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采伐作业过程当中,尽量不要毁坏砍伤保留木,严格把控好采伐木的倒地方向,以确保保留木可以更好地生长,减少和避免对幼苗幼树的损害。
2.4 采伐区清理措施的有效改进。
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对于伐区粗暴的清理方式。尽量减少采伐剩余物,如果产生剩余物,可以保留在原地,但要确保不要简单地堆积,要将剩余物碎化,简单铺盖在地层表面地段,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还能有利于微生物的腐化和分解,更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
场地作业之后,要将生活垃圾统统处理干净并带走,不许残留,尤其是塑料类的不可降解的生活废物,要全部运到林地外的垃圾场。在作业当中,我们应检修好机械设备,避免设备发生漏油以及有毒的液体发生泄漏,这样对于环境是及其不利的,而且对于林区内的动植物也是有极大损害的。对于在采伐当中已经破坏掉了的区域以及运材道路等,要尽快予以恢复,可以采取种草植树,保证林地得以长久的有效平衡的持续发展下去。
2.5 加强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
加强日常工作中的法制道德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技能。在日常的采伐作业当中,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考核计划,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并且要实行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对于在采伐过程中,对林地环境给予很好保护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能积极保护并且有破坏行为的员工,要给予严格的处罚。要让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当中的行为规范,深植人心,最终让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延续下去。
结语
森林采伐是一项经济活动,但是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对于森林环境的保护,在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我们不能抛弃任何一方,这样才能在取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我们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冬温,杨雪峰,李应珍,庄岩,刘瑞林.基于森林工程生态系统作用的抚育采伐工程设计审核的探讨[J].森林工程,2011,27(6):65―68.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前言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也让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是,在当前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因为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屡屡发生。譬如说地震、雾霾、山体滑坡、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巨大的关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各国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首要问题。在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出台了相关措施条例避免生态环境被人恶意破坏以外,也开始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林业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林业生态资源可再生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当然,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
1加强天然林保护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工作来说,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从目前我国林业的实际工作状况来看,由于认识上的缺陷,导致在当前天然林的保护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导致我国天然林面积日益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目前矿山的开发,特别是露天矿的开采,不仅会对天然林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也会导致当地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部门,在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都要积极开展对天然林的保护,避免天然林再次遭到破坏,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进行及时的恢复,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国民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来说,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是格外重要的。一定要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而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当中,对森林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同时森林本身也具有防风固沙、净化大气、含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帮助。除此之外,在森林之中,还有许多动植物在生长和成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要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森林资源。这样以来,才能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森林中的生态资源,进行产业化的发展,无论是木材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利用,还是创建林业生态旅游产业,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实现林业生态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3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工作来说,生态空间的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强化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注重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需求,按照这些要求去拟定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譬如说,国土生态空间就可以分为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
4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体系
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在当前我国天然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才能更好的保护天然林,从而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就必须要重视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当然,在建设生态修复工程之前,必须要对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以此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修复计划。这样才能确保生态修复工程真正发挥作用,以此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
5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架生态文明工作来说,除了要加强每一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外,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实施,并且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所使用的资金和资源真正落实到位,这样以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林区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甚理想,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工作的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生态产业金融以及税收扶持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拥有丰富的林地以及湿地资源,同时也具有较大范围的可治理沙地。这些资源既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林地、湿地还是沙地,都存在较为严重的破坏现象,要想彻底根治还需要长时间的治理,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是不可逆装的破坏。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理生态环境,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林业的行政执法体系,这样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7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
要想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那么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还是自然保护区,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文化馆、科技馆以及其他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普及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
8结论
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建设来说,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良好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建设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注重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以及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提供巨大帮助,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房成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J].吉林蔬菜,2014(8):59-60.
[2]巩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法变革[J].东吴法学,2013.
[3]李丹.林业生态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4]周春江,胡新静,李晶.现代林业营林建设[J].北京农业,2013(36).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林业生态;生态保护;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惠(1974-),女,壮,恭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工程师
1林业生态功能及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林业生态功能分析
森林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空气净化站,它对防止水土资源的流失以及涵养水源、储存水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能将大气中一部分降水截留,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及侵蚀,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影响,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林木的根系相对于其他的植物而言是相对发达的,树木的根系根植于土壤之中,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森林起着屏障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风沙对农田、村庄及城市的侵袭,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森林能促进气候的调节,降低工业废气对空气的影响,大面积的森林能降低太阳的辐射,加大空气湿度,同样也能起到保温作用,减小气候温差,改善水分循环和气候条件,形成区域性的降水,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减轻污染。
1.2林业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不健全,主要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资源的耗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从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人口与土地、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成为环境问题中的主要方面,人们呼吸道疾病频发,大气污染形式日趋严峻;林地被占用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锐减,作物产量也不断减少,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对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是一项基础产业,恶劣的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生态林业建设对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生态林业的功能及建设意义
林业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态林业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林业建设能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能促进生态环境地和谐。传统林业向现代化生态林业的转型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木的砍伐及生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经济效益,但长久的利用则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林业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整体。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家民生相结合,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化、有效应用。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林业建设能稳固生态经济的平衡、多样化发展,在和谐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生态化建设能为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有利条件,保护并完善森林资源不受破坏,建设平衡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作为环境资源,能为社会提供可再生资源,为科技发展生态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生态化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态林业建设还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结构的重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由以粗放式资源耗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以仿生学方式对传统材料进行设计,是科技发展成为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
2.2生态林业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资源的使用及保护是否达到平衡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在遵循生态建设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林业系统的建设为环境及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使对生产力的保护及发展,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和措施。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设生态林业的总体规划及目标,突出的反映了生态林业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生态林业建设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发展对环境的需求,我国将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我国的少数地区的农村仍然存在着粗放式的耕种方式,为了更多的获取粮食,农民开垦森林,但由于靠天吃饭的特征,使得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更加趋于恶化,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化发展一体化。
3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措施探析
3.1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在制度和法律上起到了一定的保障,对林业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加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落实责任到人,明确组织机构的划分及管理原则,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实施有效的管理。根据不同林木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可以建立起林业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资源建立合理的管理规范,对外来人员的出入进行控制,并做好登记,防止外来人员对林业生态资源所造成的破坏。
3.2采取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措施
森林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一种,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对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的是生态环境的失衡及破坏,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固定水土资源不被流失的措施主要分为3个方面的内容: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木的种植及养护。政府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森林再造过程中加强林木的种植及养护,根据不同林木生长特征,积极改善其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在必要时进行封林,做好宣传保护工作。为给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条件,一些林木在造林后需进行封林养护,同时还要加强对林木保护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林业保护意识,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要根据该地区的土壤条件及气候环境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林木品种,因地制宜。
3.3保证充足的资金的供给,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
政府在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及必须的机械设施配备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人才的建设及机械设备的应用能有效解决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人类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对水平流失、大气污染等治理问题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成果收效甚微,在治理效果上依然不是很理想,我国的林木生态资源保护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加强整顿。明确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能让人们在思想上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视,凸显出林业资源保护的意义。林木对防止大气污染及防止水土流失等房间都具有优势,传统掠夺式的开采方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加强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并加大力度进行林木的保护、培育,建立起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循环体制,这对当前及今后的环境保护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3.4加强林木种植的数量及质量,建立有效的循环机制
林木的种植及保护是林业生态资源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一些林木贫乏的地区适当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利用荒地开展造林活动,提倡退耕还林;政府要制定严格的林木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征林审批制度,保护生态林,向人们推广林木栽培技术,有必要时封山育林,同时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严格杜绝森林火灾,保护与种植并行。建立良性且有效的循环机制是实现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林木的生长速度高于林木的消亡速度才能算得上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良性的循环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将林木保护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工作状况对其进行负责人员进行奖惩,深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念,更好的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社会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养成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生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创设科学、统一的机制,促进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充足的资金供给,国家要不断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制度,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特点,种植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改善林木种植结构,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建设是兼具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生态价值在可持续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受到重视,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提供了基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既要注重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15(01):117-118.
[2]唐晓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5(17):84.
[3]吴俊亮.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吉林农业,2013(03):186-187.
[4]赵宇翔.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意识;重要性;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森林覆盖面积较少,人均资源占有量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森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充分认识。为实现对森林生态环境以及强化生态意识重要性的规划,必须对森林保护现状以及人类生态意识进行了解,促使森林生态发展真正发挥其意义与作用。
1森林生态资源的功能
植物资源以及动物资源共同构成完整的森林资源,植物以及野生动物是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不仅可为人类社会提供木材,还可提供多种原材料,同时森林资源还可对陆地气候进行有效调节。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与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灾害发生频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水土流失以及旱涝灾害等现象都是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森林生态资源可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改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具有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环境治理工作时,可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为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进行森林工程建设,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同时阻隔污染以及净化空气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强大功能之一。一直以来,森林都有“天然氧吧”之称,因其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同时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路边种植树木可对噪音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森林资源有多种积极作用,一直都在对地球上的生物进行保护,人类也受到森林资源长期的给予,对人类生活以及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人类应该对森林资源进行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促进森林资源生态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自1998年我国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来,2016年我国南方有再次发生特大型洪水,受灾面积约为14个省份,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不仅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还对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过度开采森林以及乱砍滥伐是造成洪水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退化面积约为90万平方米,占现有草地面积高达3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2%,上述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醒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森林资源匮乏是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人民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森林工程建设,但还是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森林覆盖率世界标准水平约为23%,我国与世界水平相差悬殊,因此必须进行不断的努力,利用科学的手段对森林资源覆盖率进行有效提高。成熟林和过成熟林是用材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上述木材蓄积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导致树木数量锐减,按照当前消耗速度,地球上的树木使用量仅剩7-8年。因此,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是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该种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可促使荒漠化面积进减少,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3 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意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长期处于饱受威胁状态,濒临灭绝。野生动物身上带有多种传染病毒,人类食用后会导致该种病毒进行快速传播,一旦爆发将造成大面积危害,严重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科学研究证明,艾滋病就是由于人类食用森林中灵长类动物所造成的,最后导致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同时,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应对其进行保护,而不是肆意的捕食与杀害。禁止违法捕杀以及实用野生动物不仅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也是对人类安全的维护。
4 森林生态保护和生态意识现状
4.1 森林生态保护的现状
我国政府以及人民已经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但保护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森立资源生态保护工作中。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给森林资源生态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忽视同样给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阻碍,上述现象最终导致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与危机。粗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类型之一,该种经济发展方式大大降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速度与保护速度不协调是现阶段森林保护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滥砍乱伐现象更是加重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劣程度,稀有植物与动物面临大量灭绝的现状,森林生态保护工作面临极大的问题与挑战。
4.2 人类生态意识的现状
人类生态意识单薄是导致森林资源浪费与破坏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是人类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城镇建设对大量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资源进行征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补的破坏。人口数量激也导致资源需求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传统的思想与观念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人类的生态意识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变换而更加适应时代,甚至对森林生态的破坏程度有增无减,大片森林被砍伐,变成荒漠,人们却仍然对森林生态大肆开发,即使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森林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却很难根植于每个人心中,人类的生态意识更加有待强化。
5 保护森林生态和强化生态意识
森林生生态环境是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森林资源与生态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森林生态的保护,对人类长远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仅是保护了木材资源的储备量,也是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对我国的自然c经济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森林生态与海洋生态一样,是孕育物种多样性的摇篮,森林的破坏导致了物种多样性也遭到破坏,而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问题,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为我国带来很强的经济效益,由于生态环境长期被破坏,导致我国的资源产量严重不足,而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使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证开发和利用平衡,还要保证利用程度要低于开发程度,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长久稳定发展。针对强化人类生态意识的方面,重要性其实不言而喻。
6 结束语
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同时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人民生态意识进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转变发展观念,让森林生态更加能够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黄建强,曾海,毛燕.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14(9).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6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如初一年级以植物学为基础,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初二年级以生态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初三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高中《生物》中的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又如,在讲“饮食卫生”一节时,可引用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污水、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江河、海洋,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民健康,导致上海数十万居民患病,并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怀化市每年7月~8月份2号病的流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