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1

xxx中学  方xx

调查内容:

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

调查时间:

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调查目的:

分析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校教育艰难的原因,并探索改善方案

调查地点:

xx县乡镇中小学

调查方法:

教学参与、家访、座谈师生和家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留守儿童、社会性、独立性、自觉性

一、前言

从教多年,业内同仁谈及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都一致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相对于八九十年代,孩子难教有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首先,学生的社会性越来越弱,许多学生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他人感受,严重者有抑郁、自闭倾向或心理疾病;其次,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会找老师求助或者失去信心;再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差,9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觉学习习惯,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任务,是苦差事。

二、调查概述

为了得到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和同事设计了座谈的问题,以证实上述问题是否存在、是否突出。问题设计如下:

社会性之问

1、放学回家后,家长最喜欢询问学生哪方面的情况:

A、学习方面    B、饱暖方面  C、师生同学关系方面  D、其他

2、是否是留守儿童或留守少年:

A、单亲留守    B、双亲留守   C、不是

3、是否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

A、班上有好朋友        B、我乐意分享,亲人朋友高兴我也会快乐 

C、我习惯独来独往      D、有过好朋友,但他们总是让我不高兴

独立性之问

1、在学校打过电话向家长求助吗?

A、有要家长送衣物或零食       B、有要家长接送

C、有,觉得自己不舒服,想家   D、几乎不,不想给家里添麻烦

2、在家里做家务吗?

A、很少                  B、家里一般不要我做   

C、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D、经常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遇到困难或难题你首先怎样做?

A、向家长求助、问老师      B、自己先想办法,实在没办法就求助

C、不管它,干其它的        D、很烦心,害怕,不知道怎么办

自觉性之问

1、你有理想吗?为你的理想做过什么吗?

A、有,但只是想          B、有,偶尔会做些事,但觉得很难实现

C、有,我一直在努力      D、没有,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

2、在你看来,读书学习是件什么样的事情?

A、快乐的事              B、有意义的事 

C、烦心的苦差事          D、不想读书想就业,有钱就好

3、觉得自己勤奋吗?

A、只要聪明就好  B、不勤奋  C、我很勤奋  D、还算勤奋

4、给自己写个计划吗?

A、写过,但很难坚持         B、没有,跟着老师来

C、没有,不想过得那么辛苦   D、写,而且我坚持按计划做事

座谈在50名学生中进行,并对其中15名家长进行了走访,对数据进行求证,同时收集10名一线教师对这方面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在一线遇到的一些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最终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社会性之问,关注孩子师生同学关系的家长只有4%,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为88%;留守儿童在近城区为62%,在偏远山区高达92%;人际交往方面选择C和D的有64%。2、独立性之问,向家长求助选择D的只有6%;在做家务上选择C和D的只有16%;遇到困难方面选择B者为12%。3、自觉性之问,选择C的为6%,也有6%的学生选择D;对读书的认识,选择C和D的人有56%;在勤奋方面,选择A和B的有78%;对于写计划,选D的为0%。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融入社会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都表现得非常欠缺。在校生患心理疾病、自杀、大学毕业不能走向社会、啃老一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没有成为社会的优良资产,而是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三、问题分析

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只会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而不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

1、农村孩子有人养,没人教的状况成为常态。

首先,留守少年儿童现象很多人做过调查和论述,社会已有共识:隔代教育的溺爱型,家长的放纵型等都指向一个问题,即留守少年儿童缺少家庭管教。其次,农村家长有的缺乏知识无力教,有的负担沉重无心教,有的自我放纵无格教等等,这些现象已成为普遍。第三,社会对家庭教育关注有欠缺,对孩子的综合成长关注有偏差。社会对胎教、幼儿教育、各类知识培训班的关注还算比较普遍,相关书籍、网站、培训机构等有很多,对于家长培训的教育几乎缺失,对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极为薄弱。综上所述,农村家长往往关注了孩子身体上的成长,部分关注了知识上的成才,却鲜有关注身心健康方面的成人。成人却最重要。

2、农村家长爱无度,教无方的现象极为普遍。

计划生育的推进,孩子都成了家长的宝贝,为了孩子安全长大,家长常常给孩子画地为牢,这里不安全不能去,那里太辛苦不要去,这事太脏,不要干,那事太累不要做。初中生没扫过地、没倒过开水都已经不是稀奇事。住校生因为没有拖鞋、开水瓶坏了、鼻子感觉不舒服等就会给家里打电话要家长过来,这些都成了普遍现象。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往学校给孩子送这送那,晚自习下课了还要到学校看看孩子怎么就寝,这些也司空见惯。爱要有度,教须有方,家长培训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

3、农村社会推家教,促和谐的工作意义重大。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巨大财富。人力资源是转变为优良资产还是不良资产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辩证,推动家庭教育发展,促进人力资源转变为优良资产对促进社会和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家长培训工作的严重滞后与当前社会闹访、校闹、医闹、乡村卫生差、打牌赌博等各种不良现象息息相关。推进家庭教育,推动家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

四、发展建议

1、建立专门家长培训资源库

2017年11月,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家长也应“持证上岗”》,“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建设,让家长们上好“人生第一课”,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至关重要”。很多家长知道自己水平低,想提升,但不知道怎提升;很多专业人士知道社会现状,想发言,但声音常常被淹没。建立专门的家长培训资源库,给有识之士一个平台,给有心家长一个空间,给人们一个导向,给社会一笔财富。

2、以学校为中心,推动家长会、家长学校求真务实开展工作。

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孩子在学校读书,很多家长还是有积极的配合。很多学校都会开家长会,但家长会往往以教学为中心,针对家长问题的内容非常有限;同时,家长会工作量大,社会共识不足,很多学校只是针对部分学生开家长会,甚至几年都不开家长会。

近年,家长学校这个概念被广泛提及,但家长学校的相关工作基本停留在纸面,各级机构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掘它的潜能。应该为学校配备专门的师资,建立专门的制度,调度专门的经费深入开展家长培训工作,让专业的团队给家长培训讲座。

3、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团队,部门联动,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家长培训网络。

家长培训只能是一种业余或半业余的形式开展,所以强行把他推给某个部门显然不切实际,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组建专业团队,部门间联动,形成多渠道的培训网络。由专门机构组织工作,发挥文广新局的传媒宣传作用,拓展“村村响”功效,让家长形成固定时段收看相关栏目收听相关广播;发挥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的宣传和会议的作用,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等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党员学习平台,在两学一做、红星云等党员学习平台开拓家长培训窗口,合格家长也是合格党员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家校微信群、QQ群的作用。

4、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委托和培训机构。

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XX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2016年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团队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前的思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小学校长的述职报告

2016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学视导调研汇报材料

2016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201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

小学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调研报告

[转载]袁贵仁就中职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接受专访

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3

市农业局

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安排,我市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琼海市农民教育培训调研工作小组,按照调研方法要求,认真选取上、中、下三个经济收入等级的镇,进行入户调研。

一、当前我市农村现状与形势

琼海市国土面积1692平方公里,现有12个镇18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8.2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调优、调精”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全市已形成瓜菜、水果、热作、畜牧、海洋水产、粮食和乡镇企业等七大农村支柱产业,并相应建立起冬季瓜菜、名优水果、橡胶、胡椒、槟榔和水产品等十大生产基地。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53.2亿元,农业增加值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1元。

1、农村劳动力结构

全市农村人口8.1万户33.44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19.53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74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9.6%;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33386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68.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316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22.1%;外出务工人员5.27万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03%。

2、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趋势

一是整体素质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9.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68.3%,导致外出务工农民难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真正实现稳定转移就业;留守农村务农劳动力不仅文化低,而且年龄偏大,接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偏低。2008年接受职业培训17636人,还有90.97%的农民未接受过技术培训。因此,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形势仍不乐观,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2、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农民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尽管各有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仍存在多头管理,统筹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另外,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从事的是个体生产劳动和个体经营,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难度较大。

3、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培训与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以以会代训多,专场培训少;理论讲授多,实践交流少;就地培训多,“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农村薄弱学校 小班教学 教学困境

为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是重中之重。薄弱学校主要表现为硬件和软件的薄弱。从硬件上看,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差,即校舍破旧,办学规模小并且超负荷,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短缺,图书资料比较缺乏。从软件上看,主要表现为领导班子弱,管理差,师资队伍差,生源质量差,办学质量与效益差[1]。由于这些薄弱问题,导致农村教育与城市差距甚远,由于农村小学设置很多,学生数量较少,产生了农村特有的“小班教学”。农村的小班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在硬件设备上,还是师资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小班教学指在小班环境中组织教学,是班级教学的特殊形式。小班教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为的小班教学,又称“小班化教学”,指“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和小班配置条件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人际、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都有别于大班传统教学,小班教学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2]。另一类是自然形成的小班教学,是指在由于生源不足而产生的在小班中组织的教学。本文中农村微型小学的小班教学指的就是自然形成的小班教学[3]。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以期为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资料。

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首先由于资金不足,直接导致其教学硬件设备不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率不足,使学生难以更好地接受实体化教学,造成教学质量降低的问题。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讨论法、研究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创建的方法,比如六课型教学法、“讲讲、读读、议议、练练”的八字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4]。农村的小班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课堂教学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课堂引导行为和语言单一,不能进行良好的互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农村小班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除此之外,还发现教学材料使用单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目标不能实现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小班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城乡均衡发展,使农村薄弱学校教学问题更加凸显。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偏远农村收入水平低、生存质量差、教师保障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完善,结构的不合理。教师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状况,包括教师的分布构成、专业构成、教育程度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和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5]。教师结构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农村不能提供这些条件,无法招收更好的老师,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因此不利于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发展。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年龄结构是学校教师长期聚集和更替所构成的自然形态的反映,理想的年龄结构状况应当是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青年为主体,三者构成合理的比例,合理的教师年龄构成是反映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二,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合理的教师性别比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男性教师的果断、勇敢和女性教师的温柔、细心等特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三,教师学科结构失衡,农村微型小学的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非常少,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存在,跨专业上岗的教师多,学科结构失衡[6][7]。由于教师结构问题,导致教师观念、教师培训、教师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问题与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然联系,所以,要重视培养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

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由于各地区经济状况不一,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对个人承担能力较弱的地区,“一费制”收费标准应把生均成本价格作为底线。这样既可以做到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又可以保证学校维持基本运转[8]。制定政府投入的“下限”指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规模应当有一个“下限”指标,至少应当保证满足整个社会对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共同需要[9]。在解决师资队伍不完善、办学条件差等问题的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教学的改革,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管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班级人数,改变小班薄弱教学情况。充分发挥学校自主性,通过资金自筹、教师自我培养等方式,解决学校的软件和硬件问题。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有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小班教学的问题,使农村小班教学走上正轨。

农村薄弱学校的小班教学作为农村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方式有利有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这一教学方式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陈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关于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教育研究,1998(4).

[2]傅禄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8(6).

[3][7]崔芙蓉.农村微型小学小班教学现状研究,2014(6).

[4]张秀萍.当代国外教学组织的改革和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89(2).

[5]黄雨恒,尹鸿岩,曹方方,张玮玮.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结构现状及成因分析[J].消费导刊,2009(15):166.

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5

1.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仍很大,增幅缓慢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实行,农民自己种地除上交一部分给国家剩下的基本上自己享用,积极性因此被大幅度调动起来,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问题严重,.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不仅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还面临市场风险。农业收益减少,生产成本却在不断提高,诸于地价,肥料,生产工具等成本均在增加。进入21世纪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相依为命。多数地方农业用地基本不再种植作物,已成为荒地。少数种地的地区农民大多数从田间收入一些传统的粮食作物,用于全部自享的占 40%,部分自享部分出售占60%。而全部用于出售的竟无一人。

2.工资性收入比例越来越大,逐渐占据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又叫做劳动报酬收入,一般而言,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获得的劳动报酬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本地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而是进城务工所得的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农民收入构成中45%为外出务工的非农业收入,农民新增收入中,又有70%来自非农业务工增收。这说明我国农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而农民在城市中大多数由于知识的欠缺而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外出务工农民不足 200万人,1988年超过2000万人,1993年后增至6000万。 700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7。进入21世纪,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队伍更加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队对全国农村住户和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2002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为1.006亿,2004年为1.200亿,2006年为13212万。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2542万人。国家统计局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农民统计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在返乡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以上的返乡农民工分别占2.40%、14.80%、65.80%、11.10%、4.00和2.00%,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比例最大。新华网北京2006年4月 16日国务院研究室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指出,全国农民工中16-30岁的占61.0%,31-40岁的占23.0%,40岁以上的16.0%。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这些数据表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主要是农村的青壮年,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学历,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在城务工的子女,而城市中务工的农民大多数从事的是低端体力劳动,工资收入相应的必然很低。作为比较的城市居民由于素质较高,从事的大多是工资福利待遇好的工作。长此以往,城乡居民收人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

3.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较低

农村的农业用地自实施以来,基本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农业用地所得的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已经超过在家耕地的收入,自家耕地多数无人打理,逐渐变成荒地,少数以低价或是免费租给他人使用。农村不合理征地也导致农民利益受侵害,收入减少。

四、解决农民增收的基本对策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全面提升农村未来人口素质增强其竞争力最直接的方式。之所以会出现农村农民收入低的现象,根本原因还是农民朋友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通过对农民的知识技能的培训,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朋友的思想境界,开阔农民朋友的视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的一技之长,增强自身的本领。为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既要关注孩子的基础教育,也应该对成年人进行再教育。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网络、电视、舞台节目、专家讲座、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传播知识和文化,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形成一大批农村科技人才。

2.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具有盲目性,风险性较大。必须通过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将生产、加工、销售连接为一体,延长产业链。鼓励建立一批重点、龙头的乡镇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出路。乡镇企业要与农户形成一个整体,应该充分吸收农村人才,同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或到乡镇企业工作。农业的科技人才可以建立研究站继续研究作物种植培育。农村具有销售管理才能的人才可以到乡镇企业工作。这样既留住了农村的人才,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3.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和分配制度

农民工进城就业大多以私营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往往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到员工的合法权益。他们往往是长期压低劳动者工资。农民工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很少的回报。因此需要规范中小型企业管理和分配制度,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降低农民的工作风险,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4.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力度

在农村,农民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发展,农业用地有的被低价征收用于发展工业以及建筑,有的被农民用于盖房,还有的由于农民到城市务工而被弃之不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我国农村经济长远的发展,也影响到我国粮食的生产稳定。因此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村的农业用地,加快农村征地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打击侵犯农民利益的违法征地用地的行为,处理好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

五、结论

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6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发展得如火如荼,例如整村推进,精准扶贫等政策的落实。然而我们依旧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教育的问题,这不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处理之。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

我国乡村人口占比巨大,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家与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从学校环境、校舍建设,到教师待遇等方面提升农村小学整体的面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基础条件不足、在办学条件、经费、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师资力量、教育水平、教学设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差距,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甚至阻碍着农村乃至于全社会的共同进步。笔者在农村小学授课多年,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积累着一些想法与体会,在此说出来与众人探讨,希冀能给山村的孩子们更多的帮助。

一、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的问题――与教学要求不适应。

近年来,虽然农村小学的校舍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相较与城市小学,其差距明显。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没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图书馆,少部分有图书室的,其书籍数量也少且陈旧,也不一定有针对性,体育器材也贫乏。校外课程资源对农村也是极为有限。农村没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很多农村甚至没有通网络,根本无法获取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缺乏,致使教师、学生都只能局限于教教材。

二、乡村学校教育经费问题――短缺

农村小学中常见的现象:黄泥地篮球足球场,陈旧的实验室仪器(大部分小学并没有),破烂的足球或篮球。

三、老师是教学重要的一环,我们再看看――老师的问题

1、传统教师素质与当代教学的不适应。一是体现在教育方式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耗时费力,事倍功半,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求。二是体现在知识储备不足。教师的传统专业知识储备无法跟上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步伐,又由于师资经费等条件的问题,外出培训难以实现。三是创新意识不强。部分教师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四是老师资质问题。首先是农村小学的待遇对大中专科师范毕业生没有吸引力,其次是部分民办教师又能力所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大部分学生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学生。长此以往,农村学生的出路在何方?

2、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农村教师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主要体现在:

①是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大部分年轻教师对于农村教学工作没有成就感,反而充满成绩排名、升学率等方面考核的压力感。

②是收入偏低,付出与回报脱节。相当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去。而部分工作称职的、不断培养起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又都被条件更好的县城学校调走,致使农村的合格教师更进一步流失。

③是r村教师年龄老化与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年轻老师不愿意待在农村。

④是农村小学教育对教师的吸引力下降、教师队伍不稳定。

⑤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严重存在,难寻音、体、美、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专业教师。该部分课程经常无法正常开展。

四、农村学子的出途问题――在哪里?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搞基础建设的简单运动,其更深层次的内延意义是对农民的意识形态的一次变革、重新建设、进而提高。政府资金有限,只能抛砖引玉,也只能依靠农民自身来建设新农村进而可持续发展。所以,增强农民自主自立的信心,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现今大部分农村小孩可读完初中。但分析村镇部分学生的实际现状后,可以了解到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大概出途。上表可以明确反映这一情况:

初中毕业后,除去继续上高中的,他们目前谋生之途怎么样呢?回到乡下,对未来非常迷茫,不知所措;出外打工,常见体力不支(在家务农也是);有跟师傅学技术手艺的,也不是兴趣所在……这类农家子弟,将是以后农村的主力军、也将是新农村的真正主体,他们能否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不断发展呢?他们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一些基础文化课,对于科技知识的应用、对种植、养殖、对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根都是一头雾水。既没有融入科技生产力,又丧失了农民本身的艰苦劳动的作风。如此的义务教育是失败的,新农村建设也难以依靠其自身力量来持续发展。

五、再看看家长的态度。农村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态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类型:

1、家长心态有――“读书无用论”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其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之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也很难找到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这种思想的灌输很容易使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中学甚至小学就辍学回家或者外出打工去了。再加上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常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待业在家,找不到工作,甚至于研究生毕业,也是在城市承受严重的购房等压力,生活并不富裕,也不见得幸福,使许多农民家庭又产生了“读书无用”的可怕认识。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减弱。长此以往,别说肩负民族振兴大业,出现新一代的“时代文盲”并非危言耸听。

2、家长心态有――“望子成龙”型。部分农村家长,将希望寄托于孩子,期待其跳出“农门”,实现父母的心愿。只求成才,而忽视其成人。其结果往往给孩子更大的精神压力,反而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孩子的自我选择与自我成长容易被“蚕食”,创新意识被湮没,“成龙”反而“成虫”。

3、“留守子女”问题严重。留守儿童已成为当今农村的普遍现象。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作为青壮年劳动力的家长们长年在城市,把子女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戚抚养,导致孩子缺乏亲情的关爱,极其容易形成诸如任性孤僻与倔强等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些同学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留守孩童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孩子的学习缺少有效的辅导、监督和管理。其次,孩子不安心读书。由于打工挣钱的穷人思维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减轻父母经济负担,许多学生受其影响,想着早日外出打工挣钱,而不安心学习。另外,孩子长期和祖父母及父母之间没有更多心理的交流,对其身心健康极其不利。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儿童素质的提高。

六、教育资源问题――城乡差距大

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少,与城市学校差距大,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均衡。长期以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倾向,使得农村教育投入比重太小。

2、教育资源贫乏,利用率低。目前,90%以上的农村学校拥有的只是传统的教学器材,农村学校无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学生也无法接受现代化的信息。

七、个人建议――针对上面农村教育的困境,应该从以几方面努力:

1、增加投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鼓励支持城镇重点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使农民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其上高中、上大学的权利。

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实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一是完善教师队伍,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二是加大现有教师培训力度。三是鼓励农村小学教师自我完善,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四是在职称评定等方面要考虑到农村特殊性,调动工作积极性。

2、优化家庭教育

家长要想方设法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其探索兴趣,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在家长的引导和指导下收看电视机;还可以带其到具有教育意义或拓宽视野的场所,比如县城的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或者为孩子选购有益书籍。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3、政府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良好的教育课外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设施建设应该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在经济上有发展,在环境上有改善,还要在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有突破。

4、改善就业环境,强力打造“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氛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出台鼓励就业的政策措施,发挥导向作用,进而实现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引导和带动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形成学校、教师、家长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5、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及待遇;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农村教师外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根据实际相应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招收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回乡任教。

结语:解决教育问题,是建设新农村迫切需要面对的,意义重大深远。我们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及时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不断推进发展r村小学基础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文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涟源市安平镇中心学校为例[J]. 教育:00140- 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