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教程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1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创新;市场

1 服装教学设计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总理曾经指出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除了需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方法的改革外,还要做三件事,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问题,主要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深化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应诏,是服装教育步入现代化创新模式的必然需求。变革“老师讲,学生听”的呆板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是必要的,类似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服装设计的个性色彩。同时,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形象化、现代化、高效率等,有利于将教学资源有效转化为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提升。

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有助于为服装专业输送创新型、复合型、实践型、应用型的服装设计人才,有利于填补服装设计市场的巨大需求,有助于提升我国服装产业的竞争力,有助于带领我国服装设计走向独立自主、独特创新的前列,有助于为国产服装注入强劲的活力,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2 服装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分析

服装设计教学改革需要多手抓起,全盘考虑、多管齐下。

2.1 提升服装教学工作者的综合水平

教师是引导学生设计创作的引路人。因此,要提升服装设计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服装设计知识基础深厚的专业理论学识、自身有丰富的服装设计经验、好的动手实践能力等,还要有好的传授知识的能力、达到好的传道授惑解疑的水平、并能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优化构建服装设计的课程体系

服装设计是一门讲求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它具有交叉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它要求学生由宽广的专业基础、有娴熟的动手能力。拓宽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做到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化,从引入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着手,保证教学的质量,提升服装设计的教学水平,切实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好的提高,完成“模仿――个性化设计――创新”的快速转化。

2.3 深入设计服装教学的内容

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设计课三大板块,从打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属性有基本掌握,到授予学生设计的技能,培养其实践动手的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这一个过程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引入新的元素,引入服装设计教学的新方法而活新手段,能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3 服装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分析

3.1 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的学习

学生要掌握全面的服装设计课程知识,如色彩、时装画、立体裁剪素描、服饰图案、扎染、摄影、工艺、专业外语、结构、中外服装等。尤其要抓牢靠服装设计的构思、效果、结构线设计、风格、原料、色彩、部件设计的专业知识,掌握男装设计、女装设计的、日常生活装设计、运动休闲服设计、内衣设计、礼服设计等门类的设计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转化为设计能力的基石。

3.2 将服装设计授课与市场定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检验服装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参考点是学生的设计作品是否能迎合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引导时尚潮流,获得消费者青睐。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市场分析来进行服装设计的讨论,倡导学生进入市场,通过实地的考察与调研,收集到市场的有关服装的信息,了解怎样的服装能够受到欢迎,怎样的设计能吸引人眼球,学习如何站在市场的地基上,采用流行面料,将流行色彩组合,推陈出新、设计出新款的服装品牌。

3.3 引导学生对知名品牌进行鉴赏,并深入分析

品牌获得知名度的背后,都是设计师精心独到的风格设计,是深深把握消费者喜好,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着流行。在课堂上讲解这些品牌的推出及发展历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出流行的服装,如何创造出鲜活的独创服装款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突破教学的艰涩与呆板,使教学内容丰富而生动有趣,学生可以收获很多东西。

3.4 开展服装设计比赛以及倡导学生课外实习

比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给予学生创新设计的动力。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设计大赛,能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流行趋势的预测与把握,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另外,学生到企业里兼职或者进行实习,可以很好地利用其课余时间,积累经验,能学会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对服装市场有一个好的了解。

4 总结

结合我国服装设计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看,提升我国服装设计产业的整体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由此,服装教学设计改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而全面且具体的改革方案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服装设计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在2015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进的“双引擎”之一。在此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总体目标为在2015年实现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17年,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九大任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意见》中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九大任务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我国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2013年起教育部明确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工科专业,其专业代码是:081602。在10年前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招收的是艺术类考生。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应该在教学课程改革中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本教改课题以“教育创新、特色鲜明、资源共享、校企双赢”为理念,紧紧围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教改理论研究,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传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高校中,尽管也提倡创新创业,或者为学生提供了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但是目标不明确、组织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这些高校中的工作人员会下意识地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或者为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另外,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没有建立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理论体系。传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往往是依据单一学科的教学发展需要而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实践环境相对封闭,实验教学目的单一,各相关学科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十分有限,资源分散,相关学科资源不能共享,各专业方向间的实验教学不能融合贯通与渗透,出现高投入,低效能的现象,抑制了学科的整体发展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系的缺陷,导致学生一直在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中成长和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知识掌握死板,学生极其缺乏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虽然教育部门针对以上问题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了一些活动,包括各种创新大赛、科技竞赛、创业大赛、才艺大赛等,期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由于这些赛事类的激励措施并不系统,只重视学生短期创造思维开发,很难改变学生在长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养成的单向被动接收知识和死板记忆的习惯。这些活动的结果往往只是在当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无法给学生带来持续的创新创业热情,更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创新和创业相关理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一大关键点是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多为在校教师或辅导员。这些教师自身不具备丰富的创新或创业经验,有些教师甚至从没踏出过校门半步,缺少社会和企业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的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尽管有些高校偶尔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或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讲座,但是仍然无法弥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

二、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拟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力求加强学科在学生的创新实践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1.建立全新的“关系形态模式”,力图加强教学体系与应用体系的有机组合、互动发展和能动自组。“关系体系”是一种动态的有机型结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自我互动平衡型结构模式。主要具有交互性、就业性思考的特征。“交互性”,专业系统各部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是一种良性的结构方式,互相连结、互相支撑;“就业性”,关系系统就是与内部外部各要素相互“对话”交流能量、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体系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结构模式,在交互的平衡当中,发展自我,达到关系体系的互赢。

2.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愈来愈多的创新实践活动仅靠独立的学科体系很难完成,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配合,这就要求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生的共同参与形成团队,因此结合学校其他院系组成实践教学的“内部生态圈”和企业、实践基地结合的“外部生态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注重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校企双赢的思路,通过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同时,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依据优势的互补性找到学校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有效结合点,真正做到校企双赢。

3.校内实习基地在艺术馆三楼的服装制板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和服装制作工艺实验室、机织物设计实验室、针织物设计实验室,目前随着对于学科投入的增加,还有望在特殊功能服装材料方面开拓研究范围,加强科技含量。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沈阳5305服装与服饰公司、沈阳中沈服装有限公司、海城南台东越制衣有限公司等5个实习基地,目前正在联系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达到确定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服装专业学生实习课程的需要。依据校企双赢的思路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将部分课程的课堂直接设置在企业的工作室或车间。通过教学基地的实践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实战演练并有效地提高技能,达到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4.同时,借助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我专业积极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倡导企业建立行业岗位人才标准,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使我院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解决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的实际问题。教育部的这个工程会采用不同的模式,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可以从中选择符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形成系统性、多样性、渐进性、贯穿性四个特性,采用产、学、研、赛、展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使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成果丰厚。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到校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面。

5.目前国内高校综合学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做得较好的有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等高校。国际方面例如法国、意大利等国虽然教学体系、模式不尽相同,但宗旨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紧密围绕培养“创新实践型”的复合型人才目标,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的经验开展研究,目的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模式建立,构建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加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生长性、动态平衡性和交互共享性,强调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内部与外部形成有机互动,校内与校外相关产业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相互开放、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中心的有效调整,可实现设备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明显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能。校企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教育的能动性,使企业从被动接收学生实习转化为主动邀请,有效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明显地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琳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82~86

2.王东明,刘姬冰,崔建民,韩禹锋,夏艳霞.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24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3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培养了成千上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为提高服装设计和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教学僵化和保守,让学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变弱,在目前较为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很容易被淘汰。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较本科毕业生在学习时间和学历上就有了相对的弱势。人才市场的需求始终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和市场特征的人才,满足服装设计一流人才的要求的任务,服装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始终是高等学校的第一任务。结合行业特点,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已由中国制造转移到中国创造,但国内仍然没有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品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创新能力不强,这就需要高校向社会输送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装设计课程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书本讲解知识,很少吸收新的技术知识,直接导致市场经验不足和相关企业的能力的匮乏,学校无法从现代服装市场的现状分析情况,不可能是真的了解市场信息,缺乏实战经验。这将导致服装设计课程和服装市场的要求脱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获得满足现代服装产业的服装设计课程,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出对服装市场的正确了解和分析,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建立市场导向的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制定一个合适的服装设计课程体系,培养新的设计人才。

1.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与市场息息相关的专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服装市场需求,教师一定要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要掌握当前形势,了解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所以,教师应定期走到企业中去,到一线了解服装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而不是靠自己的经验照本宣科。,甚至有些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完全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尤其要到企业去锻炼自己,只有经过企业的历练,才能够在课程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从理论知识课出发,也需要鼓励学生掌握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建筑、音乐、雕塑等。这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观感之外的知识学习,他们可以从各种来源寻找灵感。此外,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为辅,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克服固有的思维模式,打造发散性思维的模式,培养其创新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有一定计划前提下,亲自带着学生参观各种书画展览和时装秀,从各个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使服装设计的学生有自由的思维,大胆的设计。

3.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通常为: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制版师、服装跟单员及QC(服装质检员)等。每一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在这里以服装设计师助理为例,服装设计师助理通常为高职高专类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的岗位,主要任务为:(1)配合设计师准备所有的相关设计资料与样板辅料,(2)配合设计师完成设计制图及深化工作,(3)配合设计师完成设计材料和设备的筛选,,(4)根据市场畅销款式设计、组合流行元素开发设计新款。根据设计师助理的岗位工作内容,需要教师在设计课程中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可采用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模拟现实工作给定学生一个真实项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项目,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以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

三、结束语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4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

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对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中级技能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服装设计专业要在完善中职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这就需要有关的教育部门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为我国的工业化科技提供高技能人才。

1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工业化科技的进步,中技能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移,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异常紧迫。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一面完善中职教育,一面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将二者互通互融,培养中高职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在这一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来建设衔接课程体系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任务。从国家的教育制度中不难看出,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教育事业中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中等和高等的教育之间层次距离清晰,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课题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需求,服装设计专业要明确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制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方案,保证新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作为中高职衔接建设试点,制定了《苏教职[2014]21号》方案,由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和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中职)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学校组成了一个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并分别对相关企业深入的了解研究。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反馈,可以清楚地知道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和要求。对中高职院校日后在教育衔接上提供了实例参考。

2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

服装设计专业分为中职和高职两个教学层次,中职教育主要是对服装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知识、操作水平、自身素质都达到了中职要求,再接受高职教育。而高职教育就是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将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提高专业技能的灵活性,做到对技术的娴熟运作和掌握。注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为生产一线提供高层次、应用型新技能人才。但现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具体问题:(1)中高职教育在课程上都有各自的体系、思路,没有共同结合的契机。(2)中高职课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内容基本一样,反复重复。教育模式一样,没有明确应该培养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能力的提升。(3)中高职课程中对中、高的层次性没有明确定位,很难区分。以上问题的存在,使中高职衔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成果,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形式上。想要将中高职成功的衔接起来,最关键的就是从课程入手,以“一体化”为核心将课程衔接起来,而不是单纯地将原有内容拆开再重组,人为设计的衔接显得太过生硬,内容也过于单一,只有一体化的设计才能够弥补不足。中高职课程一体化的设计重点在于先确定要培养的人才目标,在规定培养的程度。

3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教育实施的方略

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等确定培养人才目标。要分清中、高职两个阶段的层次性,不同阶段课程的难易程度也要由浅入深,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中高职课程内容上的反复要进行合理排版,同时对课程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加深,真正意义上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连续性、全面性、一致性。(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专业根据区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对人才的需要,明确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负责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则负责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课程,我们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拓宽加深、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科学性的改进。中职课程主要是注重基础知加强技能培训;而高职课程主要是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将两者的层次性分清。(3)对中、高职进行侧重的技能训练。中职教育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为高职学习奠定基础;高职教育则要求学员掌握更深入的理论知识,有更高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一步步的消除中高职教育中的重复现象。

4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建立完整的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制定一个强有力的政策,还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加快二者衔接的速度。中高职教育共同发展,为服装产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为中国服装行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3,(3).

[2]伍佰洲.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科持续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14,(29).

[3]地方高校创建教学团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4]梁建超,韦沁.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

[5]许淑燕.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5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与专业实务相适应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1]。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综合实训和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建立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基础、专业到综合逐步递进的实践教学结构模式。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实验教学和上机训练为基础,以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为重点,以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为补充,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2.1管理机构

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校、部二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重心在各个学部。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包括校领导管理小组、教务处、督导室、教育技术与资源设备管理办公室和学生处等。以教务处等为代表的校级管理部门宏观指导、质量管理,以评价为手段保证实践教学质量[2]。根据不同实践环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指导、检查和管理等来规范实践教学的具体活动。

2.2组织成员

实验课程教师、实验技术员以及实习教师都是实践教学的参与者,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针对部分高校专职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缺乏、兼职教师相对较多的特点,教师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制定《专兼职教师管理规定》、《专兼职教师试讲记录》等系列管理文件。积极鼓励专职教师挂职锻炼,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各学部通过严格的面试、试讲,层层把关,聘请企事业优秀管理人员兼职实践教学一线岗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受益者。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处、学工委、学生自律委及实习单位等都应加大学生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另外,学生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每学期学生的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员的教学反馈,都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服务者,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到全力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

3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系统

3.1基础设施

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就是纸上谈兵。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建设一批专业对口、社会口碑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锻练的需求。

3.2实践教学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实训教学大纲、实践任务书和实践指导书等纲领性文件,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通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并经实践不断检验才确定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经学校教务处审批通过后,不得随意修改。若有改动,必须填写《教学计划调整申请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还需不断完善学期实践制度方案,实行《实习日志》和《实习鉴定表》等相关制度文件。

3.3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针织服装设计实践教学课程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在已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应地建立起配套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4]。例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实习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系列规章制度及标准,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4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管理系统

4.1实践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准备检查:主要检查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课程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指导书等各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以及教案的准备情况。坚持听课检查:学期中实行校、部级领导干部、同行专家、教务人员、专业秘书等听课制度。各层次不同人员不定期或随时到实验室及实训室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课程考核检查:实践课程考核以主观判断为主,质量标准也是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考核方法,根据实践教学类别和学科不同的特点,采取调研报告、实习报告、创意设计书、项目设计书和小组答辩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成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4.2研究与调控制度

质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汇总收集各类真实有效的教学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和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且反馈给校领导或相关部门,以便于学校组织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5]。

4.3信息反馈与评价制度

校内通过督导检查反馈,领导听课反馈,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汇编督导和教务简报等多种形式,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制度。使各项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反映,各项监督措施能够得到及时落实。校外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实习单位反馈,听取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评价。定期邀请他们参加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4.4激励与奖惩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要想使教师认真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奖惩制度。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学生的好评,或带领学生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学校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将教师年度考核评估结果与奖金、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师德师风考核和学习培训资格等结合。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环节,整个实践的过程表现突出或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也应受到相应的奖励。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表现突出者,可以将他们的成果拿出来展示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相反,如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应该按照《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和《学生手册》相关处罚措施进行相应的惩罚。

5结语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6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改革;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针对服装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需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设计部门是服装企业的生产命脉,设计师掌控着对企业产品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设计师对服装款式的把控、结构的分析、甚至样板绘制、工艺流程等工作岗位起着整体监控,协调的作用。所以设计师不但要对服装款式设计要有良好的造诣,也要有市场分析和样板的能力。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要适应企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价值体系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考虑到服装行业的技术更新和生产设备的发展,我们必须抛弃不适合专业发展特点的陈旧的、过时的课程,应以实用性为主,删减实用性不强的偏难、偏深的理论内容,将更实用的更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力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跟据企业对设计人员的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可以把传统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美术课改成人物速写和色彩搭配,使之和效果图、款式设计形成专业课业群,根据层次的高低以模块形式授课。款式设计和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类核心课程,也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服装企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差别。增加市场营销和品牌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款式流行与市场供求关系有正确的认知。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上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可把教学内容带入企业生产现场、品牌专卖店,进行现场上课。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服装博览会,服装订货会拓展眼界,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和企业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带领学生参加设计比赛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强化角色认知,并弥补学校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经验的缺憾,最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是现代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建立专业教学网络平台,时时更新行业资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掌握融合在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技能。根据学生课程进展情况,布置工作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按企业的实际设计要求完成作业,将众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串联。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把企业的真实产品、工艺标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在为企业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企业提供项目、课题任务。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开发,再到样品试制,组织大货生产一条龙的跟进,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在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以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调整和重构,所以要求教师要学会探索、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要善于利用一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的升华,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学生成长环境,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避免单一化、公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来接受专业知识,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好的职业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通过调研,设计拟定典型的项目工作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来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并给予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则针对提出的任务按要求去独立完成训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练习、评价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建立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或校办产业,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训练岗位能力,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以双重身份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实训课时,给学生以不同角色分工,分别委以设计主管、制版主任、生产班长、市场调研员等身份,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职能作业,教师则通过岗位分析,让学生融入实际的企业环境中,促进学生技能的获取和吸收,最大限度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变化频繁快速的今天,服装承载更多的是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蕴含着当代人文精神,服装是艺术与科技、物质与文化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极具时代感,永远走在时尚的最前沿。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多思巧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布置趣味作业,比如对喜欢做手工的学生可以在在教学中穿插拼布、布艺等创造性技能,针对爱时髦的女生可以插入流行的发卡、头饰、手包等制作工艺,这些看似即兴变化的课题项目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十分有利。另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会随着教师的激励,越来越多地去主动思考。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而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思维活跃,从而更加轻松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要依据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及学生的认知来进行,既要做到科学具体还要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让课程改革跟上时展的节拍,不断探索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技能性人才,就会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设计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