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1
【关键词】服装设计 教学设计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整合了服装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与制作、面辅料选择等课程的内容,把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通过实际应用来学习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完成项目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1.“项目课程教学”的推出
“项目课程教学”就是以任务驱动为目的的项目化教学。本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中放入项目课程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承接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在教学中由学生完成开发任务。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企业的设计流程来做,根据企业的设计风格和品牌定位要求,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由各个课程的教师交叉授课和指导,共同评价。
2.社会用人需求分析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中,集中反映了以下问题:1)综合能力薄弱。2)敬业精神较差。3)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不够。其中团队协作能力差的表现尤为突出,表现为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集体凝聚力不够,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不够。很多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并不是轻视这方面能力发展,而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得学生重视个体发展而轻视合作,缺乏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3.前期教学现状分析
服装设计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向学生介绍服装设计原理,再进行市场调研,绘制效果图,三四门关联的课程往往独立授课,缺乏综合训练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未曾安排企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以实施,没有接触企业的产品设计流程,缺少感性认识。
专业没有进行过以团队为工作对象的教学项目的实施,毕业设计是每个人根据毕业任务进行,由学生个体完成,缺少团队精神的培养的途径。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把前期的专业课程以项目课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联合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方案设计,在实践教学理念、实践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学生作品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并逐步把学生成果推向市场。
4.项目课的教学环节
1)对服装设计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方案设计
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能力、知识目标、内容设计、能力训练目标项目设计,以及作业设计和考核方案等进行设计。
2)项目内容选择
我们以缺乏设计力量的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进行校企合作,签订横向合作项目合同。由企业提供面辅料和产品开发要求,由课程教师团队实施合作项目。在大三第五学期,选择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完成了美欣达北京订货会产品设计与制作,湖州电视台主持人服装设计与制作,湖州青青果服饰有限公司2013年产品开发方案,湖州宝帛服饰有限公司2011年款式开发设计等项目。
3)教学过程的组织
(1)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
(2)项目内容落实任务下达:教师将该任务分成若干个主题,由小组来选择主题进行设计。
(3)市场调研阶段:调研2013年春夏流行趋势内容,调研相似童装品牌3~4个,内容包括产品概况、市场定位、设计风格特征、色彩款式面料特征、店面陈列特点等各个方面内容,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方式方法和进行的过程,锻炼学生资料整理总结的能力。
(4)设计阶段:根据企业要求和老师的主题表现,根据自己对该品牌的解读,进行款式设计,要求每人设计20款,由小组的设计总监把关,统一自己成员的款式风格。选择其中40款和老师沟通修改。在和企业沟通,选择款式进行制作。该环节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品牌驾驭能力,还有个人服从团队的精神。
(5)打样和制作环节:由技术总监牵头,带领大家进行样板设计,遇到具体问题由负责人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商讨解决办法。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碰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适当给予表扬和加分。样板由指导老师确认后进行工艺制作,并由市场经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验收。
5.项目课的意义
1)解决了以往学校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
深化工学结合内容,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本项目由企业提供面辅料,确定设计范围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品设计,最后由企业来选择评价。
2)加强了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以往的教学课程中,每个科目都是单独开设,缺乏综合训练的过程。本次成果围绕服装设计师职业能力目标,从服装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养成出发,按照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来组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款式设计创新与系列拓展能力,注重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设计的创新意识。
3)解决了学生作品缺少行业生产实际评价的矛盾
学生的学习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对设计资讯的收集分析与应用能力,重视设计理念的形成、设计的实现(样衣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在2015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进的“双引擎”之一。在此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总体目标为在2015年实现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17年,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九大任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意见》中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九大任务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我国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2013年起教育部明确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工科专业,其专业代码是:081602。在10年前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招收的是艺术类考生。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应该在教学课程改革中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本教改课题以“教育创新、特色鲜明、资源共享、校企双赢”为理念,紧紧围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教改理论研究,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传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高校中,尽管也提倡创新创业,或者为学生提供了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但是目标不明确、组织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这些高校中的工作人员会下意识地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或者为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另外,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没有建立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理论体系。传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往往是依据单一学科的教学发展需要而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实践环境相对封闭,实验教学目的单一,各相关学科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十分有限,资源分散,相关学科资源不能共享,各专业方向间的实验教学不能融合贯通与渗透,出现高投入,低效能的现象,抑制了学科的整体发展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系的缺陷,导致学生一直在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中成长和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知识掌握死板,学生极其缺乏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虽然教育部门针对以上问题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了一些活动,包括各种创新大赛、科技竞赛、创业大赛、才艺大赛等,期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由于这些赛事类的激励措施并不系统,只重视学生短期创造思维开发,很难改变学生在长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养成的单向被动接收知识和死板记忆的习惯。这些活动的结果往往只是在当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无法给学生带来持续的创新创业热情,更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创新和创业相关理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一大关键点是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多为在校教师或辅导员。这些教师自身不具备丰富的创新或创业经验,有些教师甚至从没踏出过校门半步,缺少社会和企业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的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尽管有些高校偶尔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或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讲座,但是仍然无法弥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
二、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拟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力求加强学科在学生的创新实践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1.建立全新的“关系形态模式”,力图加强教学体系与应用体系的有机组合、互动发展和能动自组。“关系体系”是一种动态的有机型结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自我互动平衡型结构模式。主要具有交互性、就业性思考的特征。“交互性”,专业系统各部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是一种良性的结构方式,互相连结、互相支撑;“就业性”,关系系统就是与内部外部各要素相互“对话”交流能量、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体系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结构模式,在交互的平衡当中,发展自我,达到关系体系的互赢。
2.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愈来愈多的创新实践活动仅靠独立的学科体系很难完成,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配合,这就要求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生的共同参与形成团队,因此结合学校其他院系组成实践教学的“内部生态圈”和企业、实践基地结合的“外部生态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注重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校企双赢的思路,通过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同时,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依据优势的互补性找到学校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有效结合点,真正做到校企双赢。
3.校内实习基地在艺术馆三楼的服装制板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和服装制作工艺实验室、机织物设计实验室、针织物设计实验室,目前随着对于学科投入的增加,还有望在特殊功能服装材料方面开拓研究范围,加强科技含量。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沈阳5305服装与服饰公司、沈阳中沈服装有限公司、海城南台东越制衣有限公司等5个实习基地,目前正在联系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达到确定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服装专业学生实习课程的需要。依据校企双赢的思路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将部分课程的课堂直接设置在企业的工作室或车间。通过教学基地的实践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实战演练并有效地提高技能,达到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4.同时,借助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我专业积极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倡导企业建立行业岗位人才标准,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使我院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解决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的实际问题。教育部的这个工程会采用不同的模式,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可以从中选择符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形成系统性、多样性、渐进性、贯穿性四个特性,采用产、学、研、赛、展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使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成果丰厚。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到校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面。
5.目前国内高校综合学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做得较好的有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等高校。国际方面例如法国、意大利等国虽然教学体系、模式不尽相同,但宗旨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紧密围绕培养“创新实践型”的复合型人才目标,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的经验开展研究,目的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模式建立,构建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加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生长性、动态平衡性和交互共享性,强调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内部与外部形成有机互动,校内与校外相关产业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相互开放、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中心的有效调整,可实现设备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明显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能。校企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教育的能动性,使企业从被动接收学生实习转化为主动邀请,有效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明显地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琳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82~86
2.王东明,刘姬冰,崔建民,韩禹锋,夏艳霞.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24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3
服装艺术隶属于造型艺术中的工艺美术范畴,是以美为终极目的和表现形态的一门艺术。服装设计,是兼顾实用与审美的一种实用美术形式,其终极目的和功效在于设计一种生活方式。服装艺术的高妙之处,便在于其可超越形而下的技巧与匠气范畴,不追求直接的实效,而追求实效的象征。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若单纯注重工艺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本身就偏离了设计的内涵本意,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应以美为终极目的和体现过程,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的关怀,注重情感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 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精神和信仰
服装设计的本质基于人的本质,服装设计的哲学密切关系人的哲学。浩瀚的中外服装设计史为我们展现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文化背景。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穿插渗透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文化情境,促进情感教育,是向形而上的高层次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所在。服装设计专业课堂中,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讨和分析,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引发其对美的认知、反思与向往,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譬如在阐释素描效果图的涵义时,可采取关联式教学方法,同时介绍色彩效果图概念,在对比中叙述科学、美术、哲学、宗教对于“素”和“色”的不同见解,并进一步延展出透过光怪陆离色相表面去窥探物象本质状态、抵达朴素本质真境界的服装设计理念以及意义。如此教学是对比较美学的活用,既拓宽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可以引发学生对服装设计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感悟,进而追求合法、合理、尽善、尽美的艺术和心灵境界。
2. 注重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唯理性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概念、判断、推理、记忆等理性能力的培养,若在此基础上科学导入感性意识的训练,则可以促成学生情感、态度、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感性意识得到全面发展。例如:针对目前学生具备一定理解、分析、归纳、逻辑、判断能力,但美术基础薄弱且想象与表现能力较弱的特点,可以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意与思维表达课程训练模式。以构成素描与色彩构成训练为基础模式,以实现情绪信息的视觉传达为指向的情绪表象训练和印象模拟表现训练为深化体系,可以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一次成功的创意与思维表达训练,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专业素质;系统的创意与思维表达训练,能教会学生掌握设计语言,在以后的设计中轻松表达自我设计意图,使思维与表现提前进入设计专业境界。
营造注重审美体验的审美沟通过程
设计以美为追求和表现对象,而美,则是自由和艺术的象征。孔子说“:游于艺”,同样强调自由、轻松、随意的精神状态与艺术创造的关联性。服装设计教学过程应当体现美的理念,充满鲜活、自由的空气,教师应随时随地创设活泼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以传播者、讲演者、示范者的姿态出现,新时期的教学观念中,必须改进教学模式,营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在美的体验中进而创造美。
1. 讨论式课堂教学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相对灵活的教学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可能性,其中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彻底转变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负责组织、指导,时时、人人都给予提问、讲评、辩论、示范、展示的机会,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相关的互动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式教学的实践经验证明:让学生拥有扮演教师角色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课堂参与热情以及深入研究能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与品评交流,则可以快捷高效率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感性思维,可以加速推动学生的理性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未经经验的感悟,便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过程。
2. 强化课题式教学,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
为加大讨论课的内容含量,强化讨论课的教学效果,就应当加大讨论课的课时分配,注重课题式的教学。首先,课题式教学内容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对教学大纲反复推敲与修订的基础上进行精选。精选出的课题旨在强化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能力。通过研究事物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及事物所阐释的不同叙述方式,课题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开拓远远超出既定主题的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与设计空间。其次,课题式教学的课程设计,要求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体现因时、因地、因人施教的教学特点。为此,我们有必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力求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实践环节,例如:首先以主题设计的形式先抛出一个命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概念研究后集体探讨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针对主题去进行市场和流行趋势的调研,进一步确立自己设计的色彩、材料、款式、造型、工艺方案,以效果图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和修正;最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修正后的设计方案进行服装成品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继续完善设计。
最后,课题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意灵感、拓展和梳理学生的创意思维,作为教学和考核的一部分,将创意思维的表达过程与最终的作品实现作为整体成绩评估的整体。总之,课题式的服装设计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媒介,以作品为实践,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行诱导,教师抛出的课题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路径的发展,使专业知识与技能与高层次的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切实得到升华与突破。
开展针对不同审美文本的审美批评活动
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同时涵纳设计表达、设计制作、设计批评等多方面。而多方面的综合教育所含纳的巨大信息量,借助讨论式、课题式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其领悟、鉴赏与创造能力。基于“现代艺术与生活正日益趋同、界限模糊的文化现实”“,今天的审美鉴赏也具有了个体化的审美鉴赏、专家型的审美鉴赏及服务于市场的审美鉴赏”模式。在审美鉴赏基础上开展的美学批评,是对审美沟通过程尤其是审美文本现象进行阐释和分析的行为,审美批评可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促进服装设计创作。在服装设计的主题式设计教学中,应当在每一个实践环节中都进行创意和作品的自我品评与集体评述,使学生切实领会到形式与内容、文本与语境的特性与关联性,更深层次地体悟服装设计的美的内涵。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4
1.我国的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
艺术,忽略了设计艺术反应的是创造者的主观想法和个人情感;而设计更注重实际,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和他人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很大一部分依附于美术等艺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向服装消费者,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色彩心理学、色彩营销学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得如何用色彩来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增加该门课程的实用性。
2.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任课老师的专业化有待提升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很多服装设计专业都是在艺术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甚至有的现今仍依附于艺术专业。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往往会利用艺术专业现有的师资,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艺术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技巧的传授。艺术专业的教师在艺术方面有扎实的功底,但对服装市场的实际状况缺乏了解,过于强调艺术性,不注重面向市场的实用性教学,学生对服装市场和服装色彩趋势缺乏了解和把握。此外,有些学习盲目追从时装行业发展的热潮,不顾实际师资理论研究的限制而盲目开设服装色彩设计课程,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3.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
一门课程的开设需要相应的教材来提供学习指导,服装色彩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材虽然不断更新,但仍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教材的主要内容仍然侧重于色彩基础理论,与色彩心理和服装市场的结合不紧密。并且服装市场的喜好变化快,而教材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这种变化,教材的与时俱进程度仍有待提升。
二、改进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途径分析
1.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色彩设计搭配
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色彩基础理论的教授。我国引入的包豪斯色彩教育体系的《色彩构成》在国内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很成熟,这对于服装色彩设计有很大的启发性,服装色彩课程教学可以借鉴该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构建完整的服装色彩设计框架。例如,在色彩设计过程中,要运用到色彩调和原理、自然和人文色彩的搭配、常用时尚色的把握以及色彩形象的认知。只有掌握这些色彩设计基本原理,才能为以后的服装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服装色彩设计是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课程。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服装色彩的把握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服装,因此,该门课程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在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穿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把色彩设计和实际的色彩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紧密地联系市场。例如,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相关课题的设计工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来捕捉、把握市场需求,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色彩美感和市场嗅觉,能够本能地对服装市场的色彩需求做出反应。
2.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而应当以开放性为原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入,引导学生在掌握色彩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其运用到服装色彩设计中,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引导式教学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调动学生的思考,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理论知识,在视觉训练过程中丰富他们的色彩感受能力,使其今后能够在服装设计方面更加熟练地运用色彩、搭配色彩。除了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还可以引入西方在该课程上的先进教学方式。例如,法国色彩教学家菲力普•郎克罗所提出的郎克罗式教学法。通过郎克罗式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能够在自然和人文中去感悟色彩,提高对色彩领悟的灵气,这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接触很有可能为学生未来的服装色彩设计提供灵感的源泉。
3.设置完整的课程体系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需要一系列的基础课程作为铺垫,因此,必须注重一些基础课程的铺垫,做好基础课程与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衔接工作。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之前,需要掌握相关的平面设计基础,对平面造型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平面造型的一般知识之后,才能具备基础的平面美感和平面布局意识,进而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此外,在进行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学习之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只有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和色彩的明暗对比,才能够体现色彩的美感,并且色彩还需要与色彩所承载的物体相匹配,使形和色能够完全地匹配起来,更好地将色彩美和物体美结合起来。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也需要根据服装的材质、样式来搭配色彩,因此必须学好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过去,在开设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之前不注重色彩基础知识的铺垫,往往在服装色彩设计方面拿捏得不准,色彩和服装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无法完全展现服装的美感。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使服装色彩设计课程能够在具备充足前提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是一门针对实际操作的课程,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教授阶段,无异于闭门造车,对学生以后实践操作的帮助较小。理论知识还具有空洞抽象的特点,单纯地理论教授会让学生难以对色彩设计产生直观的感受,更无法准确地把握服装的色彩设计和搭配。因此,在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服装色彩设计的案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建立起过渡和联系,并且这种实例的引入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好地掌握色彩设计的有关知识;二是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操作,将作业设置成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外作业的完成中,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能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去弥补,为以后能够更好地投身于服装色彩设计工作做准备。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把握色彩搭配的感觉。只有实践和理论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5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与专业实务相适应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1]。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综合实训和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建立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基础、专业到综合逐步递进的实践教学结构模式。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实验教学和上机训练为基础,以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为重点,以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为补充,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2.1管理机构
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校、部二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重心在各个学部。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包括校领导管理小组、教务处、督导室、教育技术与资源设备管理办公室和学生处等。以教务处等为代表的校级管理部门宏观指导、质量管理,以评价为手段保证实践教学质量[2]。根据不同实践环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指导、检查和管理等来规范实践教学的具体活动。
2.2组织成员
实验课程教师、实验技术员以及实习教师都是实践教学的参与者,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针对部分高校专职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缺乏、兼职教师相对较多的特点,教师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制定《专兼职教师管理规定》、《专兼职教师试讲记录》等系列管理文件。积极鼓励专职教师挂职锻炼,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各学部通过严格的面试、试讲,层层把关,聘请企事业优秀管理人员兼职实践教学一线岗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受益者。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处、学工委、学生自律委及实习单位等都应加大学生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另外,学生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每学期学生的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员的教学反馈,都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服务者,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到全力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
3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系统
3.1基础设施
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就是纸上谈兵。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建设一批专业对口、社会口碑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锻练的需求。
3.2实践教学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实训教学大纲、实践任务书和实践指导书等纲领性文件,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通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并经实践不断检验才确定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经学校教务处审批通过后,不得随意修改。若有改动,必须填写《教学计划调整申请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还需不断完善学期实践制度方案,实行《实习日志》和《实习鉴定表》等相关制度文件。
3.3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针织服装设计实践教学课程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在已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应地建立起配套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4]。例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实习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系列规章制度及标准,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4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管理系统
4.1实践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准备检查:主要检查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课程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指导书等各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以及教案的准备情况。坚持听课检查:学期中实行校、部级领导干部、同行专家、教务人员、专业秘书等听课制度。各层次不同人员不定期或随时到实验室及实训室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课程考核检查:实践课程考核以主观判断为主,质量标准也是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考核方法,根据实践教学类别和学科不同的特点,采取调研报告、实习报告、创意设计书、项目设计书和小组答辩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成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4.2研究与调控制度
质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汇总收集各类真实有效的教学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和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且反馈给校领导或相关部门,以便于学校组织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5]。
4.3信息反馈与评价制度
校内通过督导检查反馈,领导听课反馈,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汇编督导和教务简报等多种形式,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制度。使各项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反映,各项监督措施能够得到及时落实。校外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实习单位反馈,听取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评价。定期邀请他们参加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4.4激励与奖惩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要想使教师认真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奖惩制度。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学生的好评,或带领学生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学校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将教师年度考核评估结果与奖金、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师德师风考核和学习培训资格等结合。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环节,整个实践的过程表现突出或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也应受到相应的奖励。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表现突出者,可以将他们的成果拿出来展示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相反,如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应该按照《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和《学生手册》相关处罚措施进行相应的惩罚。
5结语
服装设计教程范文6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改革;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针对服装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需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设计部门是服装企业的生产命脉,设计师掌控着对企业产品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设计师对服装款式的把控、结构的分析、甚至样板绘制、工艺流程等工作岗位起着整体监控,协调的作用。所以设计师不但要对服装款式设计要有良好的造诣,也要有市场分析和样板的能力。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要适应企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价值体系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考虑到服装行业的技术更新和生产设备的发展,我们必须抛弃不适合专业发展特点的陈旧的、过时的课程,应以实用性为主,删减实用性不强的偏难、偏深的理论内容,将更实用的更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力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跟据企业对设计人员的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可以把传统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美术课改成人物速写和色彩搭配,使之和效果图、款式设计形成专业课业群,根据层次的高低以模块形式授课。款式设计和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类核心课程,也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服装企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差别。增加市场营销和品牌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款式流行与市场供求关系有正确的认知。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上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可把教学内容带入企业生产现场、品牌专卖店,进行现场上课。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服装博览会,服装订货会拓展眼界,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和企业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带领学生参加设计比赛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强化角色认知,并弥补学校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经验的缺憾,最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是现代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建立专业教学网络平台,时时更新行业资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掌握融合在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技能。根据学生课程进展情况,布置工作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按企业的实际设计要求完成作业,将众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串联。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把企业的真实产品、工艺标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在为企业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企业提供项目、课题任务。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开发,再到样品试制,组织大货生产一条龙的跟进,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在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以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调整和重构,所以要求教师要学会探索、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要善于利用一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的升华,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学生成长环境,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避免单一化、公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来接受专业知识,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好的职业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通过调研,设计拟定典型的项目工作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来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并给予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则针对提出的任务按要求去独立完成训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练习、评价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建立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或校办产业,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训练岗位能力,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以双重身份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实训课时,给学生以不同角色分工,分别委以设计主管、制版主任、生产班长、市场调研员等身份,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职能作业,教师则通过岗位分析,让学生融入实际的企业环境中,促进学生技能的获取和吸收,最大限度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变化频繁快速的今天,服装承载更多的是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蕴含着当代人文精神,服装是艺术与科技、物质与文化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极具时代感,永远走在时尚的最前沿。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多思巧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布置趣味作业,比如对喜欢做手工的学生可以在在教学中穿插拼布、布艺等创造性技能,针对爱时髦的女生可以插入流行的发卡、头饰、手包等制作工艺,这些看似即兴变化的课题项目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十分有利。另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会随着教师的激励,越来越多地去主动思考。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而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思维活跃,从而更加轻松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要依据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及学生的认知来进行,既要做到科学具体还要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让课程改革跟上时展的节拍,不断探索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技能性人才,就会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设计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