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文1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文2

1.1部分工程规划片面

由于对水利工程的规划没有经过有序的展开,有时受项目投资方向及规模限制,没有全盘考虑工程整体规划。

1.2设计考虑不周

五常县在水利工程设计时没有从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时由于资金短缺,根据投资设计工程建设内容,这就导致了工程的修建过于粗放,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导致工程没完全彻底建设实施,延误了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

1.3规划没有考虑工程建设中要遇到的问题

在工程规划时往往忽略了工程建设监督机制的短板,对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纠纷问题没有给予重视,导致许多规划在建的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如工程建设过程中占地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到每个规划、每个设计所涉及的占地,是临时还是永久占地,若不能考虑全面,必将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2如何解决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问题

2.1全面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

重复性的水利工程规划往往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因此对当地实际情况做全面了解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一开始规划就出现问题,后续的工程建设必将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做好规划是一项水利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始。在对五常县做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时,一定要找具备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制定的规划必须反复论证,确定无误之后再进行设计施工建设,真正地做到规划科学,不盲目。具体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2.1.1在规划中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内容广泛,应该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治理,因此其工程量很大,完善相关的建设程序是必须的。因此,在规划建设时,应坚持先申请规划审批,再施工建设,最后验收的原则。

2.1.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五常市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制度,什么样的工程应该报给什么样的部门进行审批,未经审批通过的坚决不给予开工,更不允许随意和盲目建设。

2.1.3将相应的监理制度纳入规划范畴

工程的完成离不开相应的监管,只有合理的监管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才能在问题出现时得到解决。目前,许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在最初规划时都将整个工程的布局进行了规划,而对于监理方面均是在规划好之后再做选择,这样往往容易出现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应将相应的监理制度一起纳入规划范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

2.2建立设计资质准入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要有一个良好的工程规划,同时还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即使规划很好,设计不行,最后的工程还是不合格。因此,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必须找更加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必须建立设计资质准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合格的设计挡在门外,使设计符合要求。在另一方面,我们所审批的每一个水利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投标,对相关的招投标制度加以严格执行,引入竞争机制,找出更有实力的团队合作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杜绝工程建设中出现腐败现象。

3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治理和维护

目前五常市的许多水利工程使用期限都已经较长了,有的还在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能说立即将其叫停使用,同时没有足够的条件重新修建。这些水利工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只能对其做一些治理和维护,使其能长期发挥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1做好安全治理工作

安全治理对于现有水利工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地加强对《水法》的宣传,同时,转变传统观念,不要认为建设时的质量更重要,其实日常的维护也很重要,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

3.2完善相关工程的内业资料

每一个工程的完结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资料进行入档保存,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图纸以及施工记录再到工程的治理标准等资料都必须要齐全,这样才能在日后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做好有据可查,因此应该对现有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内业资料治理,完善相关的内业资料。

3.3工程设施治理

工程设施的治理是每个工程都必须面对的,不能保证所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不会出现问题。我们对水利工程实施进行登记造册,进行定期维护治理,对于一些重点工程还必须安排专人进行重点治理,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

3.4对工程维修经费进行管理

维修养护是每一个水利工程项目都要面对的,因此就会产生相应的维修护理费用。为了规避不合理的维修护理费,可以考虑采取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按照受益面积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对受益者以及受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3.5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队伍来完成。因此,人才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为此,我们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人才培养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地方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人才引进或者是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来提高整个建设队伍的素质水平。同时,还应该不断地推广相应的新技术,使水利工程的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4结语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分析

1 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1.1 生态水利工程的含义

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已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了重视,相对于现代工程的建设而言,古代生产力非常落后,与现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其目的却与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相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能够对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水资源的进行合理控制,防治灾害的发生。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已经进入到工程建设领域,该工程建立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自然、水文、人文因素,更加注重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将生态学与工程学科学结合,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1.2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要目标,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生态效益相结合,充分地体现出了生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科学发展而知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避免不利的影响,才能够为生态水利工程效益的实际发挥产生积极作用。

(2)综合性更强。因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也就是该工程的建设具有综合性更强的特征。

2 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现状

2.1 缺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水利建设对环境有着干预生态环境运作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并且接触的机会偏少,导致一方面是对水利建设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国内大部分水利工程考虑到节目内容只有更完善的安全和规划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在缺乏这方面人才的一个大环境下,它是不完整和不标准化的,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关键问题。其次,很多业主也在考虑环境评估机构。在这一个领域的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环境评价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不完善的情况下。经济积累的客观性显的都不丰富,且已经导致生态水利建设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技术人员之间关于生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急需拿出一个具体可实行的方案。所以只有暂时停止生态水利工程的探索和研究,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搁浅在背后的行动。

2.2 地域性差异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不统一

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盆地、平原之类),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有针对地区特色的生态水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基于每个地理区域差异进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必须要符合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原则,如洪水、干旱、霜冻等。当根据各地区的地理特征、河流地貌来设计和建造时,我们必须优先实行标准和可操作性方式。而目前的生态水利工程还不是很规范,其理论和实践成果都还有待考证。实施该项目不仅是为了满足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的安全性,同时还需掌握河流动力学使其符合该地区的地理变异,运作经验定期和累计的汇总。并衡量实际操作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适当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其持久性。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以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基础

生态设计的基础是与水利水电工程相结合,利用水文与生态工程水文学。能获得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行业非常的广泛,主要是涉及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自然原生态用水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人类经济生活用水。只有清楚明白水资源空间在生态目标中的规律才能科学的企业建设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例如黑龙江的研究设计院在设计两江一湖的灌溉区工程时,就是以生态文学和工程文学相结合的原理来进行设计的,对土地灌溉时期和非灌溉时期都充分考虑到了,并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和分析,而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水利工程实际案例。

3.2 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及技术为基础,实现水量和水质能都达到科学配置的目标。由于目前的水量比价多而且变化也非常的大,因此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类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例如黑龙江的扎龙湿地补水工程,在最近的几年来得到了补水,但是由于水源的水质并不符合湿地水质的要求,因此还是发生了湿地水域范围内的不少生物大量减少,甚至还有消失灭亡的物种,很大一部分的水禽也不在此处停留。耕种的田地在排水过程中会夹带不少的泥沙和污染物,而这些排除的物体也给处在下游的湖泊和一些天然的湿地带来了污染,严重影响了其水质,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防水中途建立一个处理渠道或是化解池。在缺水或是水源稀少地区,应当采取水质净化和用水最高效处理的生态水利工程手段。

3.3 准确识别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

当前,流域的生态敏感点在很多工程计划中往往被忽略。比如,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三江,降水是其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上游的来水(如别拉洪河和浓江)及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所以在保护保护区湿地的水文的要素中,上游来水有重要作用。根据水文测验的资料表明:因为在别拉洪河上游有大量的人工排水渠道,所以上游来水不能跟以前一样经过下游的保护区进入乌苏里江,从而进一步导致别拉洪流域流经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对于1978年的径流量足足减少了70%左右;挠力河流域在上游修建的龙头桥水库在不是汛期的季节(1~5月,10~12月)不向下游流经,依据多年的水文数据表明,非汛期8个月的平均流量约为4122m3/s,经过初步预计,在与修建水库之前相比较,下泄水量每年大约减少了8700万m3,对下游的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又如在三江平原早期实施的防洪治涝的工程中,某些地区跨流域排水,比如在1988年修建完成的整支浓鸭截洪使处在浓江中游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减少了730km2的地表径流汇入,正因为这样,其水资源明显退化,导致其直接原因就是在修建截洪的时候对生态敏感点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

山东省淮河流域汛期大量弃水为洪水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同时也正因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事实,为通过优化和合理调控水利工程运行方式,挖掘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成为可能。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优化水利工程的运行方式,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水资源,适时适地提供维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需的水量,是水资源“开源”的重要措施和现实选择。

4 结束语

总之,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要对已成熟的生态河流结构进行必要的模仿,最终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虽然生态水利工程体系都还不够完善,但是其主流思想已经深入民心。在未来,对于这项工程的计划和发展,以至于在以后应该如何被完善合理的运用,都离不开我们呃共同探讨和不断实践。如果想要更快更好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就需要我们对自然生态法律法规进一步的了解,在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中依照法律法则办事,只有这样,构建出来的有机生态型的水利工程才能不断造福我们的子子孙孙。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文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前期设计规划不足、基础设备质量不达标以及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原因,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分析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提升工程使用稳定性,减少灌溉期间的资源损耗。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1工程建设不足之处

1.1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实际调查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施工场地做出充分的;了解,但目前因施工前期准备不足,造成施工设计方案难以落实,随着施工不断的深入,这种问题也会逐渐的突显,最终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安全。方案设计阶段过于局限理论数据,缺乏深入现场的调查测量,造成施工量计算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任务很难连续开展,工程的灌溉能力也因此而减弱。施工时按照前期准备的方案来开展,一旦遇到突发现象无法防御,最终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威胁到施工任务的进展,投入使用后不能满足农田对水的需求量。因前期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是由发生,如果不能及时的规避,还会对农业产品产量造成影响,不利于水利工程长期稳定使用。

1.2工程基础设备建设不足

水利工程由众多基础设施组成,如果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不能达到使用规定,灌溉的能力也会因此而下降。常见的现象是渠道底层材料没有达到安全标准,配合形式也缺乏科学性,长时间使用防渗透材料出现损坏,水分渗透量因此而增大,因此输送到农田中的水分因此而减少,造成来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对水的拦截能力也需要增强,结构承载能力不能完全抵御洪水的冲击,使用一段时间后现场基础设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农田的保护能力也因此而降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工艺,同时也要有资金的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中,受资金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后期养护达不到标准,因此基础设施的磨损也会因此而增大,造成设施的使用问题。

1.3水利工程管理维护不足

除前期建设之外,使用阶段的管理与养护也同等重要。基础设施使用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一旦超出了安全范围,则需要进行维修养护。目前由于工程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工程使用阶段发生磨损问题也得不到处理,磨损严重的基础设施仍然投入到使用中,造成工程的运营成本因此而增大,很难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完成农田灌溉任务。随着施工任务的不断进步,管理维护问题也得到了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可以达到使用安全标准。

2后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注意点和解决之道

2.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方案设计时要结合现场勘查结果来进行,如果发现个别数据中存在误差,则要重新测量计算,不能将误差数据应用在设计中。设计方案是工程建设参照的依据,只有确保了落实程度,后续建设任务才能够高效完成。在施工任务开展期间,如果遇到突况可以对方案进行局部修改,在技术人员的探讨下进行,将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首先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确定工程的使用方向。这样才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工程的建设规模,投入到使用后也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要以地方的农业发展特征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降低运输阶段的损耗。先从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再逐步对细节优化完善。同时也要将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总结,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出规避措施。其实是要做好资金准备工作,根据设计档案中工程的建设规模与材料使用量来进行。资金充足建设任务才能够高效开展,并且不会影响到施工任务的进行。最后是对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监管,更要深入基层开展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建设与使用标准一致,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灌溉阶段保障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水资源的节约性,干焊季节水资源紧缺,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减少渗透与蒸发损耗。

2.2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2.1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做好环境地理调查研究。

地理环境调查内容比较全面,能够帮助建设单位了解全面的工程情况,方便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因为当地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结构、水文条件、资源情况等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所以做好调查研究,否则,就会出现建成的水利工程与当地农田水利实际需求不一致的情况,阻碍当地农业的发展。施工单位就要制作有关施工规划图纸,经监理查验、法人批复后开展正常施工。规划图纸要完全考虑当地农业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和农业的全面发展,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农田作物的分布特征,合理规划设计。最终要能够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保证少灌和灌溉不均的现象减到最低,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达到合理性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地点、规模选择要目标明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投资。因地制宜,按照当地农业实况和政府财务水平,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在开展实际调查后,要开展工程设计与编制工程预算,拿出具有最佳实际效果的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使整个水利设计工程与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完美统一。防止出现工程量大,资金供给不足,施工延期或者停工、罢工等现象问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2.2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先进工艺材料设备。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构成基本上是配件、原材料等。所以,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些设备材料等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时,科学先进的工程技艺,高性能、高质量的工程建筑材料的应用,根本上使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同时,施工的机械设备的采用,也要是高科技的设备产品,使水利工程建设达到低成本投入、短工期操作、高质量完后成的建设任务。

2.2.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工作力度加强。

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建设,工程监管单位的监理和维护管理工作必须到位,才能保障工程有序实施。水利工程设计管理部门要监督、督促工程监理单位责任人加强工程的监管,以动态流动的方式,使监管工作渗透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个步骤环节,使监管更加全面、更加到位,实现全程监控。另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施工单位和部门应该及时做好管理工作移交。将监管任务移交给水利工程用户协会单位、水利工程实施管理单位开展管理。工程运行中,还要按照有关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功能特点,做好定期不定期的工程巡检工作,及时找出工程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为水利工程可靠、平稳、安全运行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排除隐患。

结束语

由上文阐述得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劣、水平高低,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工作既能加快农业发展的脚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又能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付源瀚 单位:呼兰区许堡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陈飞,杜玲,佴永平.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技资讯,2013(12).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因为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搞好农业发展,才能使其他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基础。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无疑成为重点。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所需浇灌的农作物的特点,合理的进行规划,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的资源,这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才能有效的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的具体内容

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主要包括对以下几个内容的规划和设计,按照其主次程度以及发挥的不同作用排序依次为农田水源工程设计和规划、灌溉渠系工程的设计和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及和规划、排水工程的设计和规划、农村河道清淤整治工程的设计和规划、田间配套工程的设计和规划这七个组成部分。这其中主要的是针对为农田提供水源灌溉和使用以及供应各个私人大量水资源储蓄支持的农田水源工程进行设计和规划,它主要包括有中小型塘坝、引流量较小的引水、和功率较小的渠泵站的建设和选址以及出水量的实际调查等,此外、雨水集蓄池(容积小500m)、相关的机井设施的供水量等也可以算入其中;灌溉渠系工程则主要是指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工程的规划情况,除上述的灌区末级的渠系工程布置与设计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渠系配套附属建筑物以及下灌区的渠系工程的规划和选址设计问题等等;所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就是指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布置问题等;排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是指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000kW),控制面积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等的规划和设计;农村河道清淤整治工程是对承担灌溉、排涝功能的调查和规划,以及流域控制面积在50km 以内的某些农村河道的清淤整治;最后的是田间配套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它主要包括机耕道路、生产桥、相关的量测水设施和配套布置等、斗闸门以及灌溉试验设施的配套和布置设计等。

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勘测不到位。我国的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兴建于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的科学水平与技术条件的关系,多数工程并没有进行合理的环境勘测,这就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配合不密切。在使用这些水利工程时,造成了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并且对农作物的增产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工程设计不合理。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兴建与上个世纪,在建设时多数工程都是一边兴建,一边规划的,兴建时并没有考虑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合理性。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灌溉的效果不明显,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只有60%~70%,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积极发展水平。

(三)工程设施较为老旧。早期的水利工程在兴建时,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加之施工人员的不熟练,导致水利工程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问题。因为施工时间较早,设施现在也较为老旧,在灌溉时使本就不高的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的下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农田水利相关工程模式古老

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自身使用时间都比较长, 特别是平原地区中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是以前建立的, 而新建立的水利工程极少。并且其水利工程对应的设计方案基本都不完善, 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自身渠道大多都无法和水利工程自身进行配套,因此在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候,经常会有不同农田之间出现串灌或者是漏灌等不良现象, 从而导致水利工程自身灌溉效率过低, 并且因为水利工程对应的水库存水量损失过大, 其水利工程方面的绩效比例也会严重失调。

(五)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不管任何工程建设都需要严格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才能可持续性的发展,才能在飞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立足。然而,在有些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为了获取更多的效益,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规划设计几乎会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运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设计任务,导致设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地考察,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更加完美的规划设计方案,最后的规划设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用价值,这将会直接导致工程的设计在执行过程中变更、施工联系单增加,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投资等都不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四、对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明确水利工程规划的核心思想和目的。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要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的目的与核心思想。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过程中要紧密的联系工程的核心思想与目的,并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合理的进行工程规划。确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思想和目的,尤其是一些各地方政府融资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更要注意这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开工。

(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与当地农作物生长的特点合理的进行规划。对于工程所需的材料以及施工人员方面,要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进行施工,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工程的施工成本。当然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部分,要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不能因为省事而随意选用当地的材料,严防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对于施工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施工技巧,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实施前做好预备工作。a.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在工程规划设计前,要先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多向当地政府或村民了解农田的情况,深入了解以后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样就会减少问题的出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和地形,然后设定方案,这样工程进行时才更具目的性和有序性。b.有计划地进行工程施工。以前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都是按照“做一步,计划一步”的方法进行,导致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都逐渐开始不能运作。新开始实施的水利工程一定要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没有计划的工程是不能稳步向前的,不对工程进行一系列财力、物力的规划,便不能使整个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保障。

五、注意事项

(一)技术能力。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拥有好的规划和合适的技术才能使水利工程稳步发展。设计者具有高的能力、好的素质,对于整个施工过程都是有利的。相对于设计者的技术能力来说,施工者的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素质较高的施工者就会对自己的施工项目认真负责,他们的工作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今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都会找当地农民当施工人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实施能力,在这一点上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提前的速成辅导工作,使每个施工者都能学会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要领。

(二)安全问题。农田水利工程不像楼房建筑那样在高空进行作业,虽然看起来危险性也没有那么大,但是不能因为危险性小就不去重视安全问题,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多加小心。无论是什么工程,不管是建筑高楼还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只要是在施工场地就要把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农田水利工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配备安全设施和安全员,严格掌控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

结语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当中,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保证粮食安全,防治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同时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搞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是建设可使用的、效率高的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注意到引流量灌溉率及田间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才能及逆行最合理最优化的设计,同时设计出的农田水利工程才最实用,方便农作物在需水时进行及时灌溉需要。

参考文献

[1]姜伟.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 门窗,2014,(10).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对生态环境带采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及运行管理,都要始终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水利这一基本原则。

1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1正确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工程是除水害、兴水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一项工程。从资源的角度来看,水利工程是开发利用资源的工作;而从生态环境的观点来看,水利工程也是人类通过对水资源的调节、控制以改善生态环境,维持新的生态平衡的工作。水利与生态相联系就是把水利工程与生态保护问题相结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2水利工程带来的问题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我们已经或将要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水域环境恶化,生态失调,严重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二是在流域规划、河湖治理、兴修大量水利工程设施发挥显著水利效益的同时,改变了环境,带来了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1.3生态环境对设计、施工和运行的要求

水利工程技术要求高,建设工期长,一般要经历规划设计、施工、运用管理等几个阶段。但不论哪个阶段,生态环境监测资料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对坝轴线的选择、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模型试验、工程设计、工期安排、工程概算等,施工阶段中对围堰建筑、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砂石骨料开采、截流与导流施工期用水,直至工程建成投产,以及各个建筑物的安全管理,科学合理地调度运用,兴建前后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研究等,都需要提供生态环境因子的各项监测资料和分析成果。因此,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和工期长短、投资的节约、工程效益的发挥等各个方面。

1.4生态环境检测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不同于一般江河的生态环境监测。它是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进行的。其针对性强,目的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同的工程进度,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对水流流向、流态、泥沙运动、水温结构、水质、底质沉积物及水体生物、现状与变化趋势等需作综合的监测规划,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5生态系统的划分

生态系统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一条河流、一个水库、一个村庄,甚至一块农田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复杂巨大的生态系统,是由许多较为简单的、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所组成。

生态系统是可变的,人类可以设法改变某些生态系统为自己服务。为此,我们应该研究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它的功能,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建前后的生态平衡条件和演变发展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的改变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创造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

1.6生态系统的可变性

建设水利工程,一般都遵循“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原则,而且对人类环境大都有所改、善。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这些个关系之间既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有时又互为因果、难以截然分开。

2 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要求

2.1规划设计阶段

生态环境应密切结合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基本保证要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工作程序分为选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详图等阶段。规划阶段的基本工作包括水库各种特征水位、功能、航运、渔业、环境生态、人群健康、水库移民、移民区的兴建及工业城镇布局规划等方面的设计,而这些都需要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资料作为依据,尤其是要弄清施工前的本来状况,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施工阶段

2.2.1施工布局不能使生态环境恶化

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施工队伍庞大,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因此对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应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严防污染大气、水源和流行疾病的传播。施工所带来的噪音、飞尘、烟雾及污水,应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其影响。

2.2.2施工开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低估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开发交通、兴建码头等,工程开挖量大,要防止因开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应注意对资源和生态种群的破环。

2.2.3研究河床覆盖冲污及污染物的淤积情况

在围堰布置、水工浇筑、截流等进程中,要了解生态环境因素。如研究河床的抗冲能力时,对河床地质环境、河床河底沉积物等,都要取样监测,不仅需要了解表层的变化,而且还应掌握深层的变化状况,为研究环境因子的迁移转化提供依据。

2.2.4做好保护施工区的景观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规模宏伟,场面壮观,对前来参观的人员,工地应有专门的接待管理机构,加强对外来人员有关生态环境的宣传管理。工区应尽量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第一,保持具有一定的景观环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