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河的治理方案

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1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现代化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工程将能为流域治理开发及调度管理提供信息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1)提供全面、系统、及时、可靠、权威的信息资源;

(2)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规划决策);

(3)提供解决实时调度(防汛调度、水量调度)问题的方法及手段。

“数字黄河”工程除了现阶段提出的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等五个应用方面之外,“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研究中也有巨大的作用。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探索流域各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流域各种可能的治理开发方案,然后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流域规划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调度管理工作是追求在现有的工程条件下调度管理效益最大化。流域规划研究工作更需要采用“数字黄河”的方法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保证所有对于“原形黄河”的规划方案都是最优的。

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到一起,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集成分析综合研究,同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也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实现流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规划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流域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现状黄河流域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流域整体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干流工程布局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以上几个规划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规划都是不全面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上规划内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流域规划总的工作流程如图1。

对规划工作来说,工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方法复杂,需要深入的研究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流域规划成果的质量决定规划工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而要很好的认识规律关键在于掌握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探索规律的技术方法及手段。

3“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应用设想

从流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一个高水平的流域规划需要建立在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势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完备性、方案论证的充分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之上。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流域规划工作,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之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各种水需求进行预测,拟定各种可能的规划方案,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手段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总体最优规划方案作为流域治理开发方案。

“数字黄河”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得流域内全面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分析环境及先进的方案评价手段。“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二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三是“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3.1“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其所需数据涉及领域较广,如流域水资源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就涵盖了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利用、空间基础信息以及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数据。在以往的及现在的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作。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的功能描述,“数字黄河”的“数字采集系统”将可以提供大量的与流域空间数据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防汛与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保护数据、水量调度数据、水土保持数据等。这些数据将被存贮在“数字黄河”的数据中心被共享使用。这就方便地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基础数据,为做好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

“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方案的生成、模拟、比选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和算法:

(1)反映水文气象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产汇流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降雨径流预报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水演进模型;河道及水库泥沙模型;水库群调度模型;水文分析计算模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等。

(2)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学模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经济分析评价模型等。

(3)反映流域工程地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围岩分析模型、地下水流场分析模型等。

(4)反映水资源承载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水资源评价模型;需水预测模型;环境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污染扩散数学模型;供需平衡分析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等。

(5)反映流域土壤侵蚀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区域产沙模型等。

3.3“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数字黄河”工程将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能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环境。

通过“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的决策分析环境,建立黄河流域规划决策支持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所有的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案放到流域规划综合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直观的表现不同的专项规划与流域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优化决策,确保所有的规划方案对于流域整体来说都是最优的。

4结语

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战略;堤防;险点隐患;截渗墙;堤沟河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ndition of dike near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ause of formation near the dike, dike pit River, well drainage, hidden danger, harm to the flood, with the first rush of relief, to focus on the general, after the first back after Kanawha, after the first pit river embankment eliminating principles and corresponding reinforcement measures, taking reinforcemen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Keywords: strategic; embankment; hidden danger; cutoff wall; ditch River

中图分类号:TV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基本现状

根据黄委治理黄河下游工程管理工作精神,黄河下游近堤基本情况非常复杂,对防汛影响较大,险点隐患必须消除,采取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消除险点隐患的危害,以达到防洪保安全目的。

1.1堤防不决口修做工程措施

①截渗墙、堤沟河工程:截渗是近几年来黄河采用的防渗措施。一是对近堤险点、隐患、坑塘、堤沟河、井渠进行加固处理;二是对于沿黄村队搬迁投资较大,土地稀少,不能搬迁的进行加固。分别采用了振孔高喷、钻孔水泥泥浆、垂直辅塑、防渗土工(膜布)等加固技术。堤沟河采用近堤淤填抬高高程,减少渗径,洪水时避免顺堤防洪。

②背河淤填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放淤固堤是黄河下游的一项创举,也是黄河下游堤防加固的法宝,一举多得。长期实践证明,放淤固堤有着其它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放淤固堤将堤身、堤基的渗流稳定问题,填筑不实、土质不良、獾狐洞穴等隐患问题一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有效解决堤身质量问题、处理堤身和堤基隐患;其次较宽的放淤体可以为防汛抢险提供场地、料源等;再次,可以从河道中挖河,有一定的疏竣减淤作用,优其是还可以利用黄河泥沙、变害为利。因此长期实施放淤固堤,利用黄河泥沙淤高背河地面,在加固堤防的同时淤筑“相对地下河,使地上”悬河“形似地下流水,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③防浪林带:堤防防浪林是近几年来采取的防护新措施,基本上采取优质比较速生的“速柳172”新品种,它生长迅速成林快的优点。一是:大洪水时期风大浪急,减少风浪对堤身的冲击,造成的堤坡坍塌;二是减缓顺堤流势,落淤抬高近堤地面高程;三是减缓顺堤流势防止顺堤行洪带来的严重危害;四是为洪水时期抢险提供了充足的枯料;五是给标准化堤防提供了靓丽的绿色生态林带。

④大堤加培及前后戗工程:大堤帮宽加高,主要是大堤加大了断面,增加了渗径,建成标准化堤防后,从环境、社会、生态、抗洪、运输等几个方面大大改观。

2、江堤

2.1数字黄河工程的必要性:为实现新世纪治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在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期的治水思路,黄委提出了建设“三条黄河”的战略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原型黄河的研究,提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需求,利用数字黄河对黄河治理开发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若干可能方案或预案,利用模型黄河对数字黄河提出的可能方案或预案进行试验,提出可行方案或预案,最后将所选方案或预案,在原型黄河布置或实施,经过原型黄河实践逐步调整、优化的保障,为实现各项治理开发方案的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

2.2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任何管理与抢险决策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全面的信息基础上,没有信息支撑便成为无源之水,过去受技术手段限制,大多数抢险等靠人工进行,无论在空间、时间、尺度上都难以满足抢险决策的需要,通过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增加自动监测,遥测卫星和航遥感等现代化信息传递,增强对抢险的信息传递的准确把握的能力。

2.3机构改进措施,加强防汛力量,提高人员素质。在定编的基础上,加强防汛力量将业务精干、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防汛机构,形成一支少而精、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大对防汛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是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二是更新知识,使防汛抢险人员随时了解新的技术知识,并运用在具体工作中去加大防汛宣传力度,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抗大洪、抢大险的忧患意识,确保黄河堤防安全。

3、防冲处理

水闸下游护坦、海漫及两岸护坡的冲刷是水闸的最普遍的现象。对于消力池设计达不到要求的,未能充分消杀过闸水流的能量引起的冲刷,可以采取设置二道消力坎的办法来处理。

对于由于海漫干砌块石过小引起的局部冲刷,可采取抛大块石或砼四面体的办法来处理,也可以采用少筋砼或埋石砼重新修建海漫,并在海漫末端设置抛石防冲槽或打板桩进行防冲。

对于下游二岸也同样可以采取块石护坡的办法进行处理,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反滤垫层,以防止被水流淘空块石下面土体产生塌陷破坏。

4、江堤的检查

堤防外部检查一般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临时)检查。经常性检查是指由工程管理人员按照岗位责任制要求进行的工程检查。定期检查主要是指由基层管理单位按规定进行的工程全面普查,一般每年汛前、汛后各组织进行一次“徒步拉网式”的工程普查。特殊检查是指当工程处于非常运用条件下(如特大暴雨、飓风、地震、持续高水位等)进行的检查。

4.1外部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堤身雨淋冲沟、陷坑、动物洞穴、裂缝、渗漏、滑坡、崩岸。堤基的薄弱环节,如取土坑、池塘、坑道、未封堵的钻孔、违章水井等。堤防穿堤建筑物及与堤身结合部的变形、裂缝、渗漏、淘空等缺陷。

4.2堤身隐患检查

堤身隐患是削弱堤防抗洪能力,造成汛期抢险的主要根源。不论是汛前检查,还是平时管理中的维修养护,都应将它视为重点。

4.3堤防经常发生的隐患主要有:生物洞穴、植物腐烂形成的空隙,堤内暗沟、暗管、废井、坟墓,堤身填筑隐患(冻土块、大块土、工段接头、新旧堤结合面、裂缝)等。

5、隐患探测资料

堤防安全检查除沿堤进行实地查看和调查访问外,还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探测措施,以及早发现和消除堤身隐患,达到确保堤防工程安全的目的。常用的探测方法有:人工或机械锥探、电法探测。

锥探可以根据锥头的进入速度(阻力)、声音等,凭感觉判别是否存在隐患,同时还可以向锥孔内灌入细沙或泥浆,进行验证的同时也对隐患进行了处理。

电法探测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地下岩土层在电学性质上的差异,借助一定的仪器装置量测其电学参数,通过分析研究岩土电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合有关岩土层资料,推断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隐患存在情况

表堤防建设和出险情况的历史资料

6、结语

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防洪治理,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兰州市位于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称为中国“陆都”,距西北其他四省区的省会平均距离最近。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地处内陆,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但大陆性特点明显。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0.3℃。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沿黄河两岸,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东西长约50多公里,被称为兰州的“外滩”,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兰州的城市依托着黄河两岸发展,规模逐渐外延扩大,如何实现发展与防洪共举,与水相依,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黄河干流兰州城区段防洪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的。

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河道47.5km,共有岸线95.044km,其中天然陡坎22.364km,目前兰州已建成规划堤防56.92km,还有未建河堤15.76km。通过对黄河干流兰州市区段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兰州市城区形成完整、有效的防洪体系,提高设防标准,改善河道现状,强化河道行洪功能,稳定河势,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2.水文分析

黄河兰州段位于刘家峡水库下游70—117km处,是黄河上游重点防汛河段。该河段西起西柳沟口,东到桑园峡,全长47.5km,左右河岸线长约95km。全段枯水河槽宽窄变化相对较小,而洪水时河宽变化较大,窄处仅为120m左右,宽处可达600m。平均比降为0.94‰,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且多卵石边滩及河心滩,河道纵向稳定,冲淤变化相对较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兰州气象站1971~2008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0.0℃,1月份平均气温-5.0℃,7月份平均气温22.7℃,极端最高气温39.8℃,发生于2000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19.7℃,发生于1975年12月13日;多年平均降水量303.1mm,主要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44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0%;春季多风,多年平均风速0.9m/s,最大风速16.0m/s,相应风向WNW;冬季最大积雪深度9.0cm,最大冻土深度98.0cm;年日照时数2416.4h。

黄河兰州站1956~2003年时段,最大年径流量445.40亿m³(1981年),最小年径流量202.01亿m³(2002年),多年平均径流量307.91亿m³,占黄河花园口站年径流量的57.6%。兰州站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为0.234,径流的多年变化相对稳定。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最大含沙量出现在8月份。黄河兰州段泥沙来自上游水库排沙和区间产沙,历年平均含砂量为3.41千克/立方米,汛期最大含砂量平均值为17.7千克/立方米,最小含砂量仅0.049千克/立方米。自刘家峡水库建成运行20年来,兰州段的泥沙量比建库前减少了约60%。目前盐锅峡和八盘峡水库已淤积平衡,对悬移质的拦沙作用不大,预计今后兰州段的泥沙将有增加的趋势,但是经多年观测分析,淤积对过水断面的影响不大。

由于上游龙羊峡、刘家峡等大型水库的建成,形成水体的热调节作用,使得夏季出库水温降低、冬季出库水温提高,近20年来各水文站冰清消失,支流偶有流冰汇入,但很快会融化。因此黄河兰州段冬季不会出现封冻现象。

3.堤防堤线布置原则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的规定,堤线布置根据防洪规划、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变迁,结合现有及拟建建筑物位置、施工条件、已有工程状况以及征地拆迁、文物保护、行政区划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分析确定。黄河兰州城区段堤线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堤线布置应与天然河势相适应,不改变主流流向和天然形态,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维持河段已经形成的弯道顺势布局;一个河段两岸堤距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堤距应大于稳定河宽之要求。

(2)堤线布置根据河道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泥沙特征,河床演变特点,冲淤变化规律,不同堤距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权衡有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后分析确定。

(3)堤线布置应力求平顺,相邻堤段间平缓连接,不应采用折线或急弯。

(4)堤线应布置在占压耕地、拆迁房屋少的地带,并避开文物遗址,有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尽量避开河道两岸现有耕地、林草地灌木群及植被,并要求施工时加以保护或恢复。

(5)堤距确定应根据流域规划河段划分河段确定,上下游、左右统筹兼顾。

(6)在有条件的河段,结合当地规划留出发展空间,如湿地、石林景区、河心岛等。维持现有的沿河建筑物不变,如灌区取水口、引水渠、泵站等。

(7)堤线堤防工程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质较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留有适当宽度的滩地,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深水地带、古河道、强透水地基。

(8)给今后工程管理和防洪抢险创造方便条件。

(9)治理方案结合河流特点科学比选,因地制宜,符合规划,协调总体,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投资,有利于现有堤防工程设施功能的发挥。

4方案设计

4.1堤顶高程确定

河堤堤顶标高的确定,是依据黄河大断面水位流量曲线、水位坡降、以及风浪爬高河安全超高进行设计。

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中的公式7.3.1和附录C进行堤顶超高和波浪计算。

H=Y+设计水位

式中:H——堤顶高程(m)

Y——堤顶安全超高值(m)

R——设计波浪爬高(m)

e——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

A——安全加高值(m),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表3.2.1中不允许越浪的1级堤防取为1m。

Y=R+e+A

(1)设计波浪爬高R:

其中风浪要素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经计算,=0.55m。

(2)风雍水面高度:

经计算,=0.003m

(3)安全超高A:

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规定,该段堤防为1级,不允许越浪的安全超高为1m。

经以上计算,设计波浪爬高为0.55m,设计风雍水高度为0.003m,,则堤顶超高为1.553m,取安全超高Y=1.6m。

4.2基础埋深确定

衡重式挡墙及墙趾基础埋深由下式计算:

H=h+Δh

式中:h——冲刷深度

Δh——安全埋深,按《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取0.5~1.0米。

本次计算,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中附录D.2护岸工程冲刷深度计算公式,对工程区河段均按平顺护岸设计洪水进行冲刷深度计算。

河道冲刷深度计算分别按水流平行岸坡和水流斜冲岸坡两种情况计算。水流平行岸坡的冲刷发生在两个弯道的过渡段或半径很大的微弯河段,水流斜冲岸坡的冲刷发生在弯道的凹岸,冲刷一般较严重。

平行岸坡和斜冲岸坡采用相同的公式,根据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不同,取得不同的流速不均匀系数,水流冲刷按下式计算:

各段河堤基础埋置深度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及不同冲刷条件根据计算确定。

根据计算结果,参考黄河原有堤岸冲刷资料,同时考虑到计算公式的局限性及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兰州市多年来修建河堤的经验,设计没有采用计算值,考虑一定的安全余地后对计算值适当作了调整。确定黄河干流兰州市城区段堤防基础冲刷深度平顺段及凸岸段设计基础埋深在冲刷线以下3.0m;凹岸斜冲段设计基础埋深在冲刷线以下5.0m。

4.3挡墙断面形式比选

根据兰州市设防标准,黄河河堤为1级堤防工程,设防为百年一遇,其流量为Q1%=6500m3/s。黄河防洪堤按设计洪水位加超高 1.6 米建设。 黄河河槽总宽度规划按350——400 米控制,最低不小于 300米。河道宽度主要依据设计洪水位所需的断面确定。 对黄河两岸不能满足防护标准的及存在质量隐患的河堤进行修筑、改造,使之满足防洪要求。 对于黄河主河违章建筑物、构筑物予以拆除,清除占用河道堆积物,保证黄河泄洪道畅通。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确定堤防断面形式。新建堤岸方案设计提出三种断面形式进行比较。

(1)衡重式挡墙断面形式

河堤挡墙采用C25埋石混凝土砌筑,设抗冲刷墙趾,高度1米,用C15毛石混凝土砌筑。墙顶设40厘米厚混凝土压顶,钢筋混凝土栏杆。

图1 衡重式挡墙典型横断面

方案特点:

①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②就地取材,并可分季节施工,节约工期,节省投资。

③墙身断面较大,稳定性好,但圬工量较大,对基础条件要求高。

(2)钢筋混凝土扶臂式挡墙。墙身和基础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筑。

图2 扶壁式挡墙典型横断面

方案特点:

①墙身断面小,结构较轻巧,圬工量省。

②墙基开挖面积较大,不利于水下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

③施工工期长,特别是不利于冬季施工。

(3)贴坡式断面形式

堤线大体沿自然岸坡布置,采用河床开挖的砂砾土填筑,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堤身填筑标准,砂砾土土堤的填筑标准相对密实度不小于0.65,局部粘土填筑标准压实度不小于0.95。工程区治理河段防洪堤高度为11~14米,根据筑堤材料特性确定,迎水面边坡为1:1.5,背水面边坡为1:1.25。防洪堤每10米设置1道伸缩缝。

方案特点:

①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②就地取材,投资较低。

③抗冲刷防护能力较弱,防冻胀能力较差。

图3 坡式护岸典型横断面

(4)方案比较:

由于黄河干流兰州段已建成可防百年一遇洪水的河堤56.92km,本次设计拟新建河堤15.76km,以前修建的河堤均采用衡重式断面。结合各方案的特点,经综合比较,推荐采用衡重式挡墙断面形式。

方案综合性能比较表表5.4-1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确定新建堤防断面形式。设计提出三种断面形式进行比较。

结合各方案的特点,经综合比较,推荐采用衡重式挡墙断面形式。

河堤堤顶标高的确定,是依据黄河大断面水位流量曲线、水位坡降、以及风浪爬高河安全超高进行设计。

各段河堤基础埋置深度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及不同冲刷条件根据计算确定。

4.4挡墙结构设计

根据计算,衡重式挡墙在大于12米时,尺寸增加很大,很不经济。因此,对于设计墙高小于12米的挡墙形式,采用比较经济的单式衡重式墙式断面形式。

对于设计墙高大于12米的挡墙形式,进行了比选,提出两种方案,即一次设防的衡重式挡墙河堤和复式断面河堤挡墙。

(一)、新建一次设防的衡重式挡墙河堤

该方案的特点是:

(1)不存在发生大洪水时绿化带被淹的问题,不增加二次绿化投资。

(2)可不与滨河路的设计施工同时进行,河堤建设相对独立。

(3)工程投资大。

(二)、新建复式断面河堤挡墙

针对按照黄河百年一遇流量设防新建河堤,提出了新建堤坡结合的防护形式。

该方案的特点是:

(1)河堤挡墙高度较低,降低了河堤挡墙施工难度。

(2)采用坡面绿化,既增加了绿地面积,提高了城市的景观效果,也使行人更接近水面,达到人与自然的结合。

(3)堤挡墙与护坡一次性建设,实现了黄河百年一遇设防标准。

(4)黄河流量超过矮堤时将淹没坡面绿化带,需增加二次绿化投资。

图4 复式断面河堤挡墙典型横断面

4.4堤顶结构

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中对1级堤防顶宽不宜小于8m的确定,本工程堤防级别为1级。综合考虑防汛抢险机械和抢险物资运输、工程正常运行管理及群众生产的交通需要,本次设计堤顶与防汛道路相结合,确定堤顶宽度均为8m。

考虑汛期雨水对堤顶产生冲刷、泥泞等不利抢险交通的影响,同时兼顾城市美化的要求。根据筑堤材料的条件,堤顶路面均采用混凝土铺装路面,总厚度为35cm,设计的道路结构层设计为面层20cm厚C30混凝土,基层15cm厚5%水泥稳定砂砾,堤顶道路路面宽度为6m。

5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根据工程特点和项目区环境特点,本次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将工程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使项目的有利影响得以充分发挥,促进项目区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本次工程所涉及的环境监测任务主要包括施工区水环境监测、环境空气监测、环境噪声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在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设置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安排专业环保人员负责施工中的环境管理工作。为保证各项措施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人员应在工程筹建期设置。

参考文献:

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黄河 复循环演变 淤滩采油 河口治理

1 清8出汊工程实施背景及基本情况

利用黄河泥沙淤滩造陆,变滨海区的石油海上开采为陆上开采是近年胜利油田滨海区油汽开发的发展战略之一。在清8出汊工程预行河海域发现储量2亿多吨新滩垦东油藏情况下,胜利石油管理局提出了适当调整清水沟流路入海口门,利用黄河泥沙淤海造陆,变垦东12海域油区石油的海上开采为陆地开采的要求。90年代以来黄河口断流日益加剧,给河道、河口演变带来诸多问题。黄河河口演变的客观形势也要求重新认识河口,采取新的治理对策。实施清8出汊工程不仅是淤滩采油的需要而且为重新认识河口,寻找治理河口新方法提供了契机。清8出汊工程实施方案经山东黄河河务局详细论证并报请黄委会批准后,于1996年汛前实施了人工出汊。该工程5月11日开工,7月18日完工。工程主要包括(图1):开挖引河5.0km;引河断面为梯形,纵比降1/5000,平面挖深1.0~1.3m。在原河道修筑4.1km长的截流坝;

图1 清8出汊工程示意图

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5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它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耕地面积15%和总人口12%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黄河的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近10多年来黄河下游及主要支流频繁断流,就是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突出表现.国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是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的重要原因.据初步分析,在现状用水条件下,若遇20世纪90年代的中等枯水年,黄河流域年均缺水量已达25~50亿m3.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黄河流域人口将增加近3000万人,灌溉面积将增加133.3万hm2左右,工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2万亿元,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届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严重.即使在大力节水的条件下,通过供需平衡计算,预计黄河上中游地区在正常来水年份,到2010,2020,2030,2050年水平缺水量将分别达到40亿m3、80亿m3、110亿m3、160亿m3,若遇中等枯水年,缺水量还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60亿m3.与黄河临近的石羊河、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十分尖锐,仅黑河流域目前就缺水4.1亿m3,大片土地荒漠化,其下游额济纳旗已成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也需从黄河调水解决其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面向21世纪,为实现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必须尽快兴建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下简称西线工程),该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是一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是实现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战略举措[1].

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失衡、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黄河治理开发面临的三大问题,“水少沙多,水沙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这三大问题的自然原因.西线工程调水入黄河后,不仅可以逐步解决水少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充分利用上中游支流的当地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减少入黄泥沙,逐步解决沙多的问题;同时可以带动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水沙的调蓄能力,逐步解决水沙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西线工程的建设对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最终解决黄河面临的三大问题,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西线工程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结的“四横三纵”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黄河贯穿东西的天然优势,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配置,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关系,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配置、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因此,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为促进黄河治理与开发,为实现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必须尽快兴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2调水区工程概况

调水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东起松潘草地,西至楚玛尔河口;南临川西高原,北抵阿尼玛卿山.在北纬31°30′~35°00′,东经94°50′~102°30′的范围内,面积近30万km2.调水河流水量丰沛,人烟稀少,与黄河上游相距较近,可调水范围较大.区内海拔在3000m以上,属于寒冷、缺氧地区.巴颜喀拉山是黄河和长江源头区的分水岭.其南侧长江流域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的河床比北侧相应的黄河河床低80~550m.

调水工程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该区及地带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活断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震动破坏和错动破坏,也影响着调水工程的区域稳定性.本区处于可可西里-金沙江强地震带的,地震烈度主要为7度,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

本区冻土发育,季节冻土主要表现为冻涨危害;多年冻土主要表现为融沉危害.冻土对深理长隧洞影响甚微,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通过防冻工程措施予以处理.

自流引水需采用长隧洞穿越分水岭,隧洞埋深大,线路长,穿越不同的地质单元,且无法避开活断层的影响,高地温、高压涌水、高地应力及岩爆等地质问题均可能出现.加之工程为自流引水,还需修建高坝以抬高水位和调蓄径流,因此还存在产生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水库岸坡变形也有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

3可调水量分析

在现有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调水河流产流汇流特性进行全面深入分析,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各引水枢纽的设计年径流量及代表系列的年月径流过程.

为维持引水枢纽下游的生态和环境需水的要求,结合当地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且坝下10km范围内就有较多水量加入的实际情况,现阶段考虑坝址下泄流量不小于调水前最小月平均流量.经计算,通天河侧仿坝址下泄70m3/s,雅砻江阿达坝址下泄40m3/s,雅砻江和大渡河其它支流引水枢纽除克柯坝址下泄2m3/s外,均下泄5m3/s.将引水枢纽处水量扣除枢纽上游各行业用水量、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和坝下要求的下泄水量后,剩余的水量均作为坝址可供调水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引水水库进行长系列的调蓄计算,得出多年平均调水量,即可调水量.分析结果表明,通天河不同引水枢纽可调水量为75~80亿m3,雅砻江不同引水枢纽可调水量为45~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5个引水枢纽可调水40亿m3,总可调水量为160~170亿m3,可调水量占引水枢纽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8%~71%.

4工程总体布局

调水有自流和抽水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优缺利弊.自流方式一次性投资大,但易于管理,运行费用低;抽水方式一次性投资小,但管理难度大,运行费用高.根据目前的认识,西线工程各种工程方案均采用自流方式.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排除后期工程再考虑进行抽水方式比选.

通过对3条河引水河段上的20多座引水枢纽和工程区内30多条输水线路的分析比较,提出了西线工程自流方式的两种总体布局方案(见图1).第一种方案是从通天河上的同加引水枢纽引水75亿m3,经过158.3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雅砻江,再通过雅砻江上的仁青里引水枢纽抬高水位,连同雅砻江上的45亿m3水量(共计120亿m3水量),经过248.7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章安曲入黄;另从雅砻江两条支流和大渡河3条支流上的5个引水枢纽引水40亿m3,经260.3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贾曲入黄;3条河共引水160亿m3.第二种方案是从通天河侧仿引水枢纽引水80亿m3,经过204km的引水建筑物入雅砻江,再通过雅砻江上的阿达引水枢纽抬高水位,连同雅砻江上的50亿m3水量(共计130亿m3水量),经由304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贾曲入黄;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引水40亿m3的布局与第一种方案相同;3条河共引水170亿m3.

比较两种总体布局方案,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输水隧洞总长小,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大部分引水枢纽和输水隧洞都位于海拔4000m左右的高寒山区,施工条件极其艰苦,而且要穿过8度地震区,活动断裂也相对较为发育,勘测、施工、运行和管理都将遇到很大困难.同时输水线路较为分散,这也大大增加了勘测、设计的工作量.第二种方案虽然工程量规模较大,但大部分工程都位于海拔3500m左右的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施工区相对适宜于人类活动.附近有玉树、甘孜、班玛、阿坝等县城作为后勤基地,这对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都较为有利.由于工程较为集中,在一期工程实施后,后期工程可充分利用一期工程的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可以节省大量的勘测、设计费用.同时这一总体布局方案也能与远景后续水源(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60~2000亿m3)的调水线路较好地衔接.经综合比较,第二种总体布局方案较好地体现了“下移、集中”的原则,整个工程建设能够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分步实施,因此推荐第二种总体布局方案,总调水170亿m3.

图1西线工程代表性方案示意图

西线工程是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鉴于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调水河流地区与受水区的关系、工程建设的投资等因素,决定了工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必须分期实施.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思路,推荐由雅砻江、大渡河上的5条支流引水40亿m3到黄河支流贾曲入黄的达曲—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分步见效.推荐由雅砻江干流引水50亿m3的阿达—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二期工程.推荐侧仿—雅砻江—黄河自流线路调水80亿m3为第三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从大渡河的阿柯河、麻尔曲、杜柯河,雅砻江支流泥曲、达曲调水.由“五坝七洞一渠”串联而成,坝高63~123m,输水线路总长260.3km,其中隧洞长244.1km,明渠16.1km,渡槽0.12km.“五坝”即引水河流上的5座引水枢纽,沿该期工程引水源头到出水口方向,依次为达曲的阿安、泥曲的仁达、杜柯河的上杜柯、麻尔曲的亚尔堂、阿柯河上的克柯引水枢纽,水库坝高分别为115m,108m,104m,123m,63m,调水量分别为7亿m3、8亿m3、11.5亿m3、11.5亿m3、2亿m3.“七洞”即利用线路通过的支流,使隧洞自然分为7段,顺流而下,7段长度分别为13.6km,73km,33.2km,3km,55.4km,15.5km,50.4km,最长洞段穿越雅砻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长达73km.“一渠”即隧洞出口后进入黄河流域贾曲的16.1km的明渠.

5施工技术研究

第一期工程的5座引水枢纽大坝坝高为63~123m,为当地材料坝,除由于高海拔、缺氧而要求采用特殊的施工机具,或常规施工机具机械效率降低外,属常规施工.

西线工程施工的难点在于长隧洞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已建成10km以上的长隧洞不少于95条,瑞典建成80km长的输水隧洞;芬兰赫尔辛基供水隧洞长120km;秘鲁在海拔4000m的地区建成长95km的马赫斯输水隧洞;瑞士穿过阿尔卑斯山的交通隧洞长57km,是当今最长的单洞施工洞段.国内已建成引大入秦输水隧洞总长75km,正在建设的万家寨供水工程隧洞总长有200多km.根据已有的隧洞施工经验,一期工程的施工共安排15个工作面,采用掘进机同时掘进,设计最长施工洞段长为19.3km左右,平均开挖进尺按400m/月计,244.1km隧洞开挖时间为49个月.

西线工程长隧洞最大埋深达1300m,施工中会遇到断层、涌水、高地温和岩爆等情况,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可能造成掘进机损坏、隧洞塌方、埋机等事故的发生.因此除选择合适的掘进机外,还要进行不良地质条件预报.在遇不良地质条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处理.如遇断层带,需要进行超前支护和预固结处理;遇涌水时,除设置充足的备用水泵外,要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堵水、排水和排堵结合等方法处理;遇岩爆时,采用超前钻孔法、注水法、超前应力解除法等;遇高地温时,要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并结合寒冷地区其它工程的施工经验,露天施工时间按每年8个月考虑,洞内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按全年施工考虑.在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的特殊施工条件合理考虑寒冷地区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以及施工机械效率的影响的前提下,拟定一期工程总工期为7a,其中施工准备期为4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43个月.

第二期工程除枢纽的施工难度要增加外,隧洞的施工难度与第一期工程相当;第三期工程有高坝大库和施工难度更大的超长隧洞施工,需要继续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

6供水范围及水量配置

西线工程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基本满足黄河上中游六省(区)和邻近地区未来50年的用水需求,同时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在必要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下游断流等生态和环境问题.根据需水预测,供水以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用水.

西线工程总调水170亿m3,估计于2050年前生效,届时黄河干流骨干水利枢纽已全部生效,对黄河水量和西线调水量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供水的配套工程业已建成或完善,黄河流域的缺水将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根据研究,预计向龙羊峡—兰州河段、兰州—河口镇河段、河口镇—龙门河段、龙门—三门峡河段的两岸地区分别供水25亿m3、35亿m3、10亿m3、50亿m3;向黄河干流补水30亿m3;向流域外的黑河、石羊河等地补水20亿m3.

第一期工程可增加调水量40亿m3,生效时间约为2020年.由于2020年水平缺水量达80亿m3,增加的供水量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因此优先供给生活、工业和生态需水.增供水量的配置以各河段缺水情况和供水工程情况为主要依据,向兰州—河口镇区间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北部地区供水20亿m3,并向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涑河地区供水10亿m3,向黄河干流供水10亿m3.

7效益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1效益分析

西线工程将于2050年以前向黄河调水170亿m3,可基本满足黄河流域上中游及相邻内陆河广大地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需求,必要时还可相机向下游供水.受水区大都地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在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环境污染就是突出的表现,有些地方已丧失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西线工程完成后,为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开辟新的水源,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为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规划提供水资源保障,有巨大的生态和环境效益.同时西线调水入黄河后,可保障受水区城市化进程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对调整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对保障粮食安全,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7.2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分析

3条河调水170亿m3,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占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48%~71%.为减少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引水枢纽下泄流量不小于或接近调水前最小月平均流量.3条河调水地区河流纵横,水系发育,两岸支流汇入较多,年径流量沿程增加较快.雅砻江、通天河干流调水后的径流量,水量减少较大的仅为引水枢纽以下的邻近河段.在距离引水枢纽4~10km即开始有支流汇入,年径流量增加2~4亿m3,在距离引水枢纽14~50km河段,年径流量增加14~16亿m3.调水后,能维持河川径流量在自然生态可承受的变化范围内,枢纽下游河道水量的减少不会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的恶化.

调水后,会引起调水枢纽以下局部河段河道水位下降.由于这些河段两侧为陡峻的石质边坡,河谷为地下水径流最终汇集地带,因此调水后河道水位的下降不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的格局,不会引起引水枢纽近距离河段地下水位的明显变化.

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的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对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枢纽以下河道10~50km以内两岸人烟稀少,区间内无城镇点源污染的汇入,因此枢纽以下邻近河段水质级别不会因径流量的大幅度减少而受到明显的影响.经研究,远离枢纽河段的局部河段,在枯水期的水质有从Ⅰ类降到Ⅱ类,但大多数河段的水质没有变化.

3条河引水枢纽下游10~50km以内河道径流明显减少,水深变浅,但水面宽度变化较小,水面面积无明显变化,因此蒸发量变化不显著,对枢纽下游临近地区的气温、湿度和内源水气变化的影响也不显著;由于水面较少引起地面气流糙率增大和水面吹程缩短不显著,即对风向和风速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可以预测,调水对引水枢纽下游临近地区的局地气候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加剧对下游干旱河谷的危害.而3条河上兴建的大型水库,库水面的蒸发水汽可被主导气流输送到数十千米的下风地区形成一定的降雨.因此调水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甚微,但对局部河段的水生生物有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修建滚水坝等)可以将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7.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

3条河两岸居民点稀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干流引提水工程很少,工农业用水仅占各断面的0.9%~8.2%.调水后,3条河仍有足够的河川径流量满足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对有航运要求的河段水深和水量的分析表明,对航运也基本上没有影响.对有漂木要求的河段有局部影响,按禁伐前的运量分析,通天河调水80亿m3,仅对石鼓河段在枯水期漂木有所影响;雅砻江调水65亿m3,仅对沙堆至雅江河段在枯水期漂木有所影响;大渡河调水25亿m3,对下游漂木没有影响.

由于从3条河上游调水,对已建成的长江干、支流梯级电站将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同时也增加了黄河干流梯级电站的发电量,而且后者大于前者.至于对长江干、支流规划梯级电站的影响,应该在相应规划中予以统筹考虑.对三江源头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通天河调水工程施工期,需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西线工程建成后,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对调水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仅产生某些局部的不利影响,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这些局部不利影响可以得到缓解.西线工程的修建不存在制约工程兴建的重大生态和环境因素.

8结语

西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四横三纵”总体格局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之一,应尽快创造条件开工建设.研究分析表明,总调水规模170亿m3水量的总体布局是有保证的,不存在重大的生态和环境制约因素.由于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原,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非常困难,需分步实施.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兴建调水工程的思路,推荐调水40亿m3的达曲—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所处位置的海拔高程相对较低,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并且不影响观规划的二、三期工程与其它方案的进一步比选.

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程安全;调水调沙;建议

1做好施工方的选择工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关系到沿黄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黄河是多泥沙河流,淤积程度高,河床逐年抬高,特别是黄河下游属于地上河,河床高出黄河两岸4-6米是典型的地上“悬河”,至此黄河工程的安全更为突出和重要。为此,黄河工程安全是保障黄河安澜的关键,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会极大地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所以,在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制、项目经理制、监理制的要求,一定要认真地筛选具有相应资质和技术的合适的施工队伍、人员。具体的说在施工前,在做好黄河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监理单位及三制的招投标文件来开展,力求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选出的施工单位,是能够达到相关黄河建设工程的要求的,同时确保施工单位的主要人员要有一定的实力和工程建设所要求的技术力量,有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比较好的施工信誉。此外,在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资格时,一定要对其(施工)参建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以保证其实际数量和投标所报出来的数量及人员技术资质是基本一致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加强对其中的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人的资格审查。除此之外,监理人员也可以对施工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综合(包括专业技术)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对黄河堤防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监理人员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有良好信誉,较强的黄河工程施工经验,以及有较高的施工技术的监理单位。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实际到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以保证施工人员数量及所有的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都能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最为基本的,就是监理人员一定要有相应的资质,以及一定的敬业精神与素养。

2加强堤防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施工质量是用来判断施工单位的具体施工水平高低的最为有效的标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以合格的施工质量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如果在施工中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再来谈施工方选取的管理、成本管理等其它一切措施,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要有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问题。

2.1强化对施工方案、图纸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放在一起。之所以这样做,就在于想对其中的施工技术做一些深入的探讨,从而让相关人员能对自身的技术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对施工图纸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及时的发现在黄河水利工程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图纸在施工中是合理的、准确的,减少因图纸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工程建设出现问题的概率。严格的以报批程序进行施工,具体的按一下程序来:其一是呈上开工报告,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其二是深入施工现场,制定详细合理的施工方案,其三是利用先进施工技术,制定切实可行、完善有效的施工工艺。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一定要把相关工程技术文件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编制与现实工程施工情况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同时还要将这一方案交给相应的现场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审核。待通过了审核以后,再以其为依据开始工程的施工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擅自更改施工方案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环节。作为施工中的主要参与者,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工程施工进行认真研究,反复的思考,并且在权衡所建工程情况以后,详细地拟定施工工序和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方法,为工程施工开始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2强化对原材料质量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工程建设的所需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到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化其中的工程建设材料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是符合施工工程设计要求的材料,在采购材料时一定要对不同的材料生产厂家进行严格的对比,选择那些信誉比较高,质量有保障的产品。与此同时,在材料正式使用前或使用时,一定要对材料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抽检,如果发现其中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要防止其进入施工场地,可以及时更换其它质量合格的材料,以保证在施工中有合格的材料,拒绝使用不符合工程建设施工要求的材料。这样一来,在黄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可以从根源上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因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出现劣质的豆腐渣工程现象。

2.3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时,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工程安全建设规范要求的管理细则,同时,以工程建设细则要求为依据,认真履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再以相关的工程建设技术(数据)规定为根本依据,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认真检查和验收,在保证工程施工工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再继续施工(开工),如果出现了不符合工程施工规范的工序,要立即停止该工程的施工,并且做好该工程的整改工作。同时,如果有必要对该工程施工进行返工的,必须要进行返工处理,直至工程施工合格为止。继而根据工程建设的难点及重点,监理人员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使其工程建设的质量有所保证和提高。

2.4强化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在黄河堤防工程建设施工中,安全生产一直以来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当今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以及黄河堤防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及施工工作,因此应重视安全施工工作,要重视施工安全和工程安全。黄河水利及堤防工程建设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重视,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其中的主要的指导思想,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实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要求施工单位和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工程师,以配合建设项目经理开展好施工工作,共同做好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工程项目部、工程监理部人员要及时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如果在施工现场发现一些不利于安全施工的因素,要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可以强制停止施工。以确保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条件下施工。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提高他们的工程建设的综合素质,这也是确保黄河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手段所在。

2.5加强黄河调水调沙工作提高洪水通过能力

近十几年来黄河利用黄河储备库区的水量冲刷河道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下游河道,特别是黄河小浪底以下河道得到了有效的冲刷。使黄河主河槽的流量通过能力由过去的2700秒立方米左右提高到了4500秒立方米左右。洪水流量通过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集中水量调水调沙是防止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比较成功的做法,应坚持下去。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