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

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文1

学校教学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治理工作者承担着治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因为如何提高治理者自身的治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治理质量的高低。

在学校教导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治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治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治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其次,作为治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治理工作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拓宽常规治理的视野和范围;

2、在严把静态要求关的基础上强化动态治理;

3、在工作进程中要逐步实施多层次分类别治理。

由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治理工作的民主化

在现代学校治理中,最重要的治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保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治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导治理哲学。在学校治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治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治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治理思想。作为治理工作者,是学校治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治理的民主化。

教学治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治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一)学会换位思索。传统的教学治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毕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触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假如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索,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舒畅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会尊重与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盛。由此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治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三)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胜利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胜利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当然,教学治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治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治理的民主化。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治理工作的现代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败的要害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作为治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56-0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效果的考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只有达到了实际效果,学生才能接受理论知识,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指导实际的学习与工作,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困境成因

1.1 教材内容方面的因素

教材内容存在理论性较强、针对性较差的缺点。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以来,教材内涵在不断修订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但是教材内容中大段的理论阐述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从而容易使大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难以产生求知欲望。另外,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问题联系不紧,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2 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所以灌输有余而启发不足,在教学中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虽然不少高校教师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对于这种技术手段挖掘不够,缺乏其趣味性和吸引力,所以往往流于形式。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用上大课的方式,这种上课方式不仅很难保证课堂秩序,而且很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从而大大弱化了教学的实效性。

1.3 社会实践不足的因素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学时并不进入课表,所以有些开展的所谓的社会实践不过是流于形式的点缀,对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没有实质意义。另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完成,所以活动起来存在难度大、缺少资金以及各方面的支持等问题。因此社会实践不足的状况也就在所难免。

1.4 考核手段方面的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大多以理论考核为主,考试方式或为开卷、或为闭卷。基本是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考核的最终结果。由于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具体实践能力的考核,所以往往考核结果既不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把握程度,也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威信。其结果是教学效果和实效性大打折扣。

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2.1 高水平课堂教学,是增强实效性的重要基础

首先,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教材是教学体系形成的直接依据,必须遵守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基本内容,但更要重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师要吃透教材,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解决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问题,并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换。另外,教学内容必须始终联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来阐述,以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其次,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寻找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现了教学目的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分析法、讨论启发法、问题引导法、调查访问法、引导读书法、信息反馈法、情境模拟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完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吸引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性。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既注意体现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可视、可听性、趣味性,增强教学过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2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增强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可分为两部分:课内实践活动,即由任课教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和即时的社会热点问题,自行设计、组织和在课堂上开展的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即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涉及到的重点或热点内容,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考察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深化理论渗透的效果。

2.3 重建考试评价体系,实现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要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向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转换。要努力探索建立任课教师、学生所在院系、学生处多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表现、期中与期末、平时操行与卷面成绩、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相结合,并通过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成绩,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军.围绕学生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 申素英,伍竞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14).

[3] 马建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整体性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文3

【关键词】安全管理;实践;创新

一、安全管理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安全管理创新的内涵。创新安全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应主要体现“三个发展”:管理对象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故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隐患管理发展;管理阶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后管理逐步向事前管理发展;管理手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结果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预警管理发展。只有坚持安全管理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从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从控制伤亡向职业健康转变。(2)安全管理创新的特征。首先,安全管理创新具有时代性,安全管理的创新必然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手段与内容。其次,安全管理的创新就是要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所以其具有预防性。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创新具有主动性。安全管理的创新要促进企业将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内激型安全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全管理创新还具有动态性,安全管理的创新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深入研究我国安全生产的规律与发展走势,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创新要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为安全生产服务,所以还具有社会性。

二、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与创新措施

(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创新首先应当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时面临着来自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时代提出的新情况和新挑战。不论安全管理的方法进行何种创新,企业都应当将安全发展的理念放在首位。(2)推动安全生产预防机制。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体现“预防为主”的理念,基本上是事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应当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管理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要变事后处理型为问题发现型管理模式,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超前预防上,为生命安全与生产发展建立坚实的屏障。比如近些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市顺义区以及广东省珠海市等地区,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由事故管理向隐患管理的重大转变,这些地区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预警,大力推动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对企业定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自主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投入、隐患治理等因素,建立模型,预测企业安全生产的趋势,使得这些企业都能做到超前防范风险,对安全生产心中有数。(3)开展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成果,实现了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措施、企业具体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主管理和规范管理水平,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将安全生产责任从法定代表人开始,逐一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目前对企业来说,既需要加强组织发动、广泛实施,也需要加快相关评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完善,更需要结合各行业实际,促进整改达标,抓好监督检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4)加强区域合作。管理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涉及面广、难度大,历来是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难以适应现阶段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要通过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省际联运机制,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提高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为创新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提供了手段。按照“源头严管、动态监控、区域联动、协同救援、信息共享”的工作思路,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在国务院安委办的组织下,安全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目的是提升区域内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可控度。

创新安全管理来源于安全生产实践,并且创新的方法也是为安全管理的实践进行服务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对于企业整体和员工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时代获得了发展,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时间需求,必须加强合作、树立观念、采取各种各样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为社会管理创新增添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文4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生工作 改革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明确了把握高校学生工作规律, 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改革的新途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提出了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旨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 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潜能, 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时展、满足学生成长要求的学生工作新路。

一、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一)学生思想意识有些薄弱。大学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知识群体, 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 但也因此更容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社会上的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物质诱惑、西方殖民文化等, 从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生课余安排单调。情感负担过重现今的学分制的实行、就业压力的加大, 导致爱学习的学生死啃书本, 也热忠于成为 考证一族!, 成为英语、计算机以及各种认证的奴隶; 这些学生的轨迹十分单调, 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 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则闲散度日, 沉迷于网络游戏。受市场竞争规律的影响, 大学生不再是那些过去迈进高校门槛便不再有后顾之忧的天之骄子

(三)学生自身个体变化的迫切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的概念也在变化。以前“学生”仅作为学习者, 现在学生的涵义延伸为消费者和创造者, 越来越多的学生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市场对象, 在校期间就创造了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财富, 学生正从单一角色变成丰富多重的角色。学生的变化是个很大的课题。

二、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改革的思路

(一)、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科学研究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划德育体系, 优选德育内容, 从研究大学生思想心理人手, 构建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制和队伍, 运用新办法, 掌握新手段, 充分利用社会、社区教育资源,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利用高校心理学专业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德育基地, 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教育和管理, 深人持久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二)加强学生管理者自身素质建设是学生工作改革的关键环节 探讨素质教育下高校学生工作若离开教师素质问题的研究, 就谈不上实施, 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 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一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 学生工作要以正确的政治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 我们只有通过学习, 具备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 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力, 工作才不会迷失方向。二要坚持思想观念更新。学生工作者务必解放思想, 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 增强改革意识, 转换脑筋, 大胆开拓, 勇于争先。三要坚持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工作者必须在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分析、决策能力, 组织、

协调能力, 社交、应变能力, 探索、创新能力。四是坚持知识技能增长。

(三)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软环境。在现阶段, 学校文化作为师生生活的软环境, 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师生发切身利益。

(四)学生工作应以时代为依托, 以社会为背景近几年, 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甚至引起骚动,1997年克隆羊问世, “深蓝”战胜象棋冠军, 均轰动了整个世界, 这不仅会使人想起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应如何培养,道德前景怎样!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 人才标准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又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全球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表现在知识对传统经济的渗透,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的崛起, 无怪乎有人说,一个“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

(五)建立一支层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学生工作系统在高校被认为是一个次重要的系统, 一般的院校, 从上到下, 包括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在内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从属的、为教学服务的, 且工作效果不显著, 因此有人认为只有教不了书的人才来干这个工作, 且有些专家亦撰文称这支队伍大多数可考虑是兼职人员。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六)联系学生实际, 努力做好四个相结合

( 1) 面向全体学生, 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在对全体学生的素资培养提出统一规划要求的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创造能力。

( 2) 以学生为主体,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 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 是素质教育下学生工作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 3) 拓展活动范围, 校内育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以校内育人为主导、为目标, 以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依托, 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参与校风、班风、学风检查活动, 努力丰富活动内涵, 拓展外延, 提高活动的总体品位, 使学生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水平。

( 4) 注重工作实效, 创新与提高相结合。只有不断从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筹措规划、部署实施, 才会有创造性的成果。有创造才有提高, 有提高才出成效, 学生工作改革才大有希望。

总之:高校的学生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 要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 探索实践, 创新机制, 加强学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 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促进高校的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培根. 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 J]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3)

[2] 方立.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J] . 求是, 2006( 4)

[3]吴玉厚.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弘扬大学精神[ 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文5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切入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解放思想,把握全局,注意个性和共性的兼顾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服务,创新方法必须创新内容,要从实际出发,既坚持先进性,又体现适应多样化工作的层次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要求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的工作。要有效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内容须贴近客观实际,具有鲜明的先进性;须奠定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相一致。只有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行之有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当代职业学生,他们的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但是仍有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面对新的变化,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变化要求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政治、经济、文化变化而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价值多元的诱惑,西方文化的侵蚀,利益主体的多样性,资讯信息的快节奏传播,等等,会养成学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各种文化思潮涌动,乃至渗透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是客观的存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进行方法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要求方法创新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废弃了"填鸭式"的方式,各种新方法推陈出新,没有成熟统一的标准,难免会出现以下问题: 

机械性:当代学生的选择性和差异性是多方面的,经济条件、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上都有所不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方法带有机械性。 

滞后性:"两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思想意识传授给受教育者。但是目前课堂教学是一种成形的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课堂教学具有滞后性,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无序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教育对象对思想的认识、理解的次序相符合。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一)打造精良的工作队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这支队伍必须具备:一是树立忧患意识,站在执政的高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富有激情,与青年学生有心灵的共鸣;三是充满爱心,用对事业的忠诚去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塑造别人的灵魂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塑造。要打造一支精良的工作队伍,高职院校要完善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关心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劳动,提高他们的待遇,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使他们真正地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优化教育的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首先,加强"两课"建设,主要是解决理论进头脑的问题。课程内容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在学校期间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其次,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调地"灌输",引起学生反感,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方面的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后,注意发展和培养学生党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大批为之倾注热情、自觉贡献、积极工作的学生队伍,他们是学校实行有效教育的纽带和桥梁。 

(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把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精神风气与传统的文化。校园文化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全面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类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学校的政治理论类社团或者青年志愿者组织等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自我教育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加强校风与班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和一种好的风气,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四)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只有与其他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综合运用,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学校不仅承担"教书"的责任,更负有"育人"的责任,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某种程度上,专业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知识的传播,更具有培育职业素养、树立人生理想的深刻内涵,在专业教学中,更能直接、及时、全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快捷方便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手段,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页,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的覆盖面,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创新方式范文6

与"三五"普法相比,"四五"普法的着眼点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向增强公民法律素质转变。法律素质教育是普法教育的必然提升和发展,它突破了普法教育的局限和束缚,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内涵,引导普法教育向法制理论教育延伸、向系统化法律培训延伸和向法学教育延伸。法律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是围绕公民如何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如何进一步提高公民依法办事能力而开展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不断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以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研究新情况,寻求新对策,以不断开创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20__年是"四五"普法的启动年,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四五"普法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下一步,"四五"普法工作要从培养社会成员与法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出发,从综合性、社会性和规范性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一、找准结合点,开拓普法工作新思路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加以丰富和深化,要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区方针的高度出发,根据经济全球化、加入WTO的新形势对社会法治环境所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区域中心工作,注重综合与结合,将法律素质教育与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首先,法制宣传教育要为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管理经济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朝南坐"、"命令式"到"服务型"、"依法管"的转变,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限政府、透明政府和信用政府。要实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鉴于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要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为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措施,在学法等一系列制度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每年学法或法制讲座要在4次以上,坚持每2月一次的领导干部学法讲座,并使用领导干部学法记录卡;逐步推行重大决策之前的法律咨询制度,建立法律专家咨询机构,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配合审批制度改革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加大对新颁布法律法规和国际经贸法律知识及WTO规则学习宣传的力度。其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以市"十五"计划提出的增强综合竞争力为主线,注重综合与结合。城区综合竞争力主要包括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和公民综合素质等方面,这些都与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法制宣传教育要推进信息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目标任务,贯彻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司法和执法人员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再次,法制宣传教育要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结合起来。配合市委宣传部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学法守法要求列入文明小区考核标准中,将法制课程纳入到社区工作者培训中,使公民道德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起来。

二、把握社会性,探索普法工作新方法

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范围内各种法治思想及法律文化的碰撞、融合无疑会加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矛盾必然会日益凸现出来,为此必须加快培育、构建社会化法律素质教育的体系和运行机制,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界,不断整合资源、开辟新阵地、运用新载体,并使其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发挥"各尽其能"、"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科学地选择好宣传教育的内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使用好一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特别要注意发挥好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载体的作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辐射面和影响力。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要充分发挥社区法律事务受理中心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深入开展法制广场、法制文艺汇演等"法律进社区"活动,进行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调研,召开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指导培育和宣传一批依法治理工作的典型,并以点带面,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开展。要重视和加强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调研,探索出一条具有徐汇特色的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路子。二是在市委党校挂牌建立干部法制培训基地,举办处级领导干部法制专题培训班,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领导干部学法活动。三是在青少年活动基地内建立法制培训基地,让青少年接受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依托市教育网络开展"第二课堂"、"家长学校"等教育活动及社区青少年普法工作,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法制培训,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