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

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文1

    一、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

    1.我国检验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我国检验医学始于上世界头20年中后期,1924年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教授主持的生物化学系开始讲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内容,并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我国检验医学由此发展起来。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医学与国际医学界交流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检验医学发展成熟并赶上世界领先检验医学技术。我国当前检验医学的诊断技术还将面临着许多挑战,检验诊断技术虽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但检验设备和管理方面还有待改善。尤其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还没有完全实现交流与合作。我国检验医学当前还存在绝大部分检验设备还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的缺陷,出现我国医疗设备基础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管理技术和医学创新得不到很好的重视。

    2.我国临床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近50多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临床医学日臻成熟。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我国临床医学在医疗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为我国和世界作出不少贡献。但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医疗设备大部分还靠引进国外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我国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加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强两者的交流与合作。

    二、如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医院里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可靠和及时的检验报告,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诊断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时的诊断。如果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报告是不准确的或检验数据不够全面,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正常的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检验质量关,相关检验科领导对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检验医生还要加强临床医疗知识方面的研究,并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资历高的临床医师的交流与沟通应更加予以重视[2]。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践创新的检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检验工作水平,提高检测技术,达到全方位地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可靠,更准确,更全面的检验报告,从而提高现代医学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检验医学检验人员队伍和检验设备的管理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加强各检验科室人员的管理,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和控制,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关检验监管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强对检验队伍的建设管理。同时,检验设备要长期保养好,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做到检验设备无检验失误,达到极高的准确率,从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2.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文2

1 分子生物技术概述

分子生物技术也称之为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标志,它是以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生产加工,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DNA测序技术、DNA芯片技术、酶工程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诞生以70年代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医学领域是分子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国际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所取得研究成果的60%以上集中在医学领域。

2 分子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2.1 分子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利用一定的生物或化学固定技术,将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抗原、蛋白、核酸、受体、细胞、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固定在换能器上,当待测物与生物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反应后,通过换能器将所产生的反应结果转变为可以输出、检测的电信号和光信号等,以此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检测分析的目的。分子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在现代医学检验中,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能够在体内实时监控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手术中或重症监护的病人都很有帮助。

2.2 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杂交及荧光技术检测DN段,已经为基因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利用纳米技术,如利用金纳米微粒结合杂交DN段,很容易进入机体细胞核,并与核内染色体组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克服目前基因诊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基因诊断在实验室中的地位。科学家通过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脂质体对肝癌的研究,提高了直径3 mm以下的肿瘤检测率。结论表明,纳米微粒对肿

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3 分子生物技术在医学制药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医学制药的研究与开发。与传统的化学合成制药相比,它不仅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较小的优点,同时对蛋白质药物改造、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利用生物系统,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含量极低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及建立起高效、快速、准确、简便的分子诊断技术和开发出新药,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无法克服的疾病。目前这一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发酵工程药物;生产核酸类药物;利用生物系统加工天然药物;从海洋生物中纯化提取药物。

2.4 分子纳米技术在基因疗法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是临床治疗学上的重大发展,其基本原理是:质粒DNA进入目的细胞后,可以修复遗传错误,或可产生治疗因子,如多肽、蛋白质、抗原等,纳米技术能使DNA通过主动靶向作用定位于细胞。将质粒DNA缩小到50~200nm,带上负电荷进入到细胞核,插入到细胞核DNA的确切部位,起到对症治疗效果。同时分子纳米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基因序列、基因和药物的体内走向、传送和定位传递,使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无机纳米颗粒体积小,可在血管中随血液循环,透过血管壁进入各个脏器的细胞中,作为新型非病毒型基因载体能有效介导DNA的转导,并使其在细胞内高水平的表达,从而为基因表达、功能研究及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2.5 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文3

如今这样的技术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来了,仅需一滴血就能对心血管、肿瘤等恶性疾病进行基因检测,从中提前预知将来疾病的发病风险。这项技术出自中关村一家民营机构――中关村华康基因研究院(简称华康基因)。

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万,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位居全球各国之首。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人约200万, 8成左右发现时已处于晚期,由此导致每年癌症死亡人数高达160万。尽管对国内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基因检测目前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华康基因院长魏伟认为,这项技术很快将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技术先锋

人类所患疾病多数是外部环境和内部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部分甚至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基因是人体最微观的遗传单位,携带每个人生老病死的所有健康信息。解密基因为人类健康服务,从生命最内因找出疾病发生的规律性,是世界医学的前沿。

经过多年发展,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在欧美国家已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分子医学被公认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美国,分子医学领域已形成千亿规模的庞大产业链。仅2010年就已有超过500万人接受了基因检测,占美国总人口的1/40。

正是由于基因检测领域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其在保障中华民族健康方面的良好社会效益,魏伟从德国留学回国后,就一直致力于基因检测在疾病诊断和预防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前期研发阶段,由于资金投入太大,他家里为此卖掉了2套房子,至今租房居住。研究中魏伟注意到许多疾病临床症状类似,例如神经肌肉系统遗传病涉及数百个基因的成千上万个突变位点,不同病因对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各不相同。如何快速准确找到致病基因,对医生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魏伟带领技术团队于2012年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estSeqTM致病基因检测技术。BestSeqTM致病基因检测技术是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一次可以同时对上百个样品的几百个基因、数千条序列的基因进行测序的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简便有效地针对多个样品的目的区域进行深度测序,测序精确度可以达到99.99%。此外,华康基因建立的PENEL TEST(打包检测)及家系覆盖的理念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其技术优势将检验成本大幅降低。例如国外收费超过8000美元的检测项目,华康收取3000多元人民币即可完成检验。

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有一代测序和基因芯片两种。一代测序是基因检测的金标准,检测准确性高,但具有检测效率低、人为错误多和价格昂贵等缺点;基因芯片虽然具有高通量的优点,但是准确性不足、假阳性问题突出、无法检测未知突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

BestSeqTM致病基因检测技术是对已知突变的检出率为100%,检验敏感度远远高于目前国际市场领先的各类基因芯片检测产品,可以检测与疾病相关的所有致病基因的全部序列,克服基因芯片技术和第一代测序技术的缺点。

临床转化

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对于BestSeqTM致病基因检测技术而言,要实现它的价值,就要尽快服务于临床,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医学的转化。

在魏伟带领下,华康基因的技术人员一方面通过文献调研、数据库分析,以确定基因检测在遗传相关的各种常见病、罕见病和传统方法难以确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医院临床,与患者、医学专家学者广泛交流,调查医生在疾病基因诊断技术上的具体需要,了解各类患者求医之路的艰辛、痛苦和希望。

在调查中,魏伟发现,医生对很多临床症状类似但病因不同的单基因病的鉴别诊断需求巨大,例如癫痫、遗传性肌病、智力障碍、遗传代谢病等,由于引起该类疾病的原因复杂,常规检查无法鉴别各种不同的病因。但是因为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明确,如果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在分子水平上对上述临床表型类似的癫痫等的具体病因可以明确区分,就很容易做到鉴别确诊。

自2012年开始至今,华康基因共成功研发出16个致病基因检测包,覆盖神经肌肉系统、遗传代谢、癫痫、智障、性腺发育异常、呼吸系统、心血管、皮肤、肾内、眼科、肿瘤等多科疾病,涵盖病种超过1500种。这些致病基因检测包以相同类似的临床症状作为设计检测目标基因的依据。例如癫痫检测包共含有300多个基因,通过检测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疾病的所有已知致病基因,对疾病做到高效鉴别诊断。

例如北大医院曾接诊过一名3岁男孩,其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反复多地求医无法确诊,临床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佳。而患者父母表现正常,并无家族史。那么孩子的癫痫病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关系到采取何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此,北大医院的医生委托华康进行了致病基因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患者不幸分别遗传了父母的ALDH7A1基因的两个突变位点,这两个杂合位点突变导致患者体内ALDH7A1基因失去正常功能,进而导致患儿罹患吡哆醇依赖性癫痫,而只携带一个突变位点的患者的父母表现均正常。确定病因后,北大医院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使患者症状有所改善。

2013年3月,华康基因得到了各级政府与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了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及北京市卫生局的审批,获得了细胞分子遗传学的临床检验资质,成立了北京康旭医学检验所,成为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合法为医疗机构提供该专业第三方检测服务并出具临床检验报告的机构。

前景无量

据魏伟介绍,致病基因检测服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肯定,逐渐成为临床医生确诊疾病的一种新型检验手段,尤其在是一些传统检测方法无法确诊的疑难杂症的鉴别诊断、严重疾病患者家庭的病因确诊和疾病预防方面,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目前,华康基因已和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国数十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

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 第三方检验机构 独立实验室 检验机构服务模式【摘 要】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进入国内数十年,随着医改的深入及市场竞争体制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国内外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产生背景出发,结合特有国情,探讨其现有的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并对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相应分析。

The role and market prospects of the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 ZHANG Wan, CAO Yongtong,WANG Yunting//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8):27-28

【Key words】clin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third party laboratories,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the service mode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has been entered in China for decad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healthcare reform and the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system,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With the start poin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3rd party laborat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na, the service mode and market effectare discussed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future are also analyzed.Author’s address: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No.2, Yinghua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100029,PRC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又称独立实验室,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和方法,针对人体标本进行医学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非政府专业性检验机构,它具有检测效率高、费用低及专一性强等特点;独立实验室利用现有的服务模式进行资源共享,以实现医院、患者和社会多方面共同获益的目标[1]。

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产生、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1.1 第三方医学机构产生背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政府为了减轻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医疗开支”的想法,医疗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把市场内竞争机制引入到医疗行业的发展中,为第三方检验提供了机遇,一些小的独立专业性实验室不断出现[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水平的逐步提高,带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室越来越自动化,检测水平高质量及低耗材,医学独立实验室真正开始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兼并和重组,跨地区、跨国界的独立实验室应运而生。总体而言,独立实验室的专业减少了中小医院机构的经营成本,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有助于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这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医学检验的主要方向。国外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在医学检验市场所占比重相对较多,美国约占30%-40%,欧洲和日韩占50%-70%[1,3-4]。

为了更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临床检验效率,2009年原卫生部出台了《医学检验所标准(试行)》,独立实验室正式进入医疗机构,为独立实验室在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3年10月,国务院继续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诊断中心和影像中心,肯定了第三方医学检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为其快速发展扫清了障碍[5]。

1.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医学独立实验室——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最早获得《医疗执业许可证》并进入市场的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实验室约有110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金域、迪安、杭州艾迪康和高新达安(达安基因投资)是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70%左右,并且这4家企业均为连锁化经营综合型诊断服务模式。而北京永瀚星港、北京迪诺、杭州致远、国立柏林等企业虽然市场份额占比较少,但凭借特色专项诊断服务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地位,医学独立实验室呈现蓬勃发展趋势[6]。

独立实验室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面向三甲医院互助协同服务模式;面向社区主动快速服务模式;面向县市乡服务一体化检验模式。其服务对象不同,但工作流程大体相似(图1)。与三甲医院互助可以提高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的关注及认可度,弥补自身不足;面向社区的主动快速模式可以对社区医疗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及时解决常规医疗中需要完成的检测项目,节省医疗费用开支,提升社区医疗水平,为社区医疗服务提供保障;面向县(市)乡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以带动县(市)乡医疗机构在检验资源方面的相互支持和调配,提高区域整体检测水平,降低国家投入,将医改政策深入基层。这三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优化现有的医疗资源,弥补医院检测机构的不足,可促进检验行业健康发展[7]。

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前景分析

2.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特点及存在意义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市场化的竞争体制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点[6-7]:(1)实现标本快速中转服务。独立实验室作为标本接受的中转站,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大型医疗机构的标本,利用自身实验室设备、技术及工作人员出具相应报告,还可以将标本转运至其它医疗机构检测,这种第三方的中转检测任务已成为其日常业务之一。中转的目的往往是将同类检测集中到最有能力的检测机构,降低检测费用,提高利用率。(2)大样本集中处理,检测项目,种类试剂采购及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独立实验室的出现是对大型医院检验科室的有益补充。通过样本中转实现集中检测,在节省费用的同时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错误率,有利于主管部门对检测结果统一质量控制和管理。(3)检测设备高端先进,质量控制精准。独立实验室虽然在我国形成较晚,但发展之初就与国际接轨,且多数集中在沿海及一线城市,致力于提供高品质、规范化服务,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建设规划,引用设备先进,严格培训工作人员,高新聘请经验丰富的医学检验专家,确保了独立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准确及有效性。(4)医学互联网技术跟进,实时跟踪标本传输,数据录入,结果查询及保存。目前加入医联体的各单位已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HIS、LIS等信息系统[8-9],使得医院与第三方检验机构之间实现对接,减少因手工录入产生的错误,方便临床医生和患者及时查询关于检测方面的信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2.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第三方检验医学机构随着社会前进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而出现。独立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服务可以使患者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检验诊断服务,减少重复检查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经济压力;同时,众多的检测项目弥补了中小型医院检测项目的不足,也是对大型医院的有益补充。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及社会逐步发展,控制医疗费用无序增长仍然是首要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已经成为重要的政策手段。政府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为独立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长此以往,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势必会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及更充足的资金支持[10-1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社会认可度低。独立实验室在我国存在及发展仅有数十年时间,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患者普遍更愿意相信大型公立医院检验结果,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是独立实验室与医院合作、为患者服务的基础,加入全国质量控制体系并取得认可是建立信任的前提条件。2014年3-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协和医院检验科对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共38所医学独立实验室进行抽样调查,6家通过了IOS15189认证,4家通过了CAP认可,2家通过了ISO17025认可,1家通过了ISO9000认可,1家通过了ISO13485认可,尚有23家实验室未进行认可,1家未填写[8,12]。诚信度是发展根基,独立实验室应该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的能力验证。除此之外,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比对,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培训及学习,使用各种方法确保检验过程及结果的准确及稳定性,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其次,独立实验室目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有序的市场管理体制,已有的独立实验室服务未能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地域性差异及地域性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推广。再次,检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差别明显。受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机制的限制,有资质医生往往更倾向于在大型医疗机构工作,导致可调配到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医生更加稀少[13-16]。独立实验室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数据的部门,还需要检验师与医师的对话,对疾病做出相应分析。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必然要求医学检验人员进行结构和素质的调整,分出不同层次的岗位责任,适应集中检验的需求[17]。

参考文献

[1] 程敬伟,傅谭娉,孟群,等.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1):1-4.

[2] 秦勇,于洁,高毅华.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前景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12):20-22.[3] 陈吉力.基层医院检验科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1):43-46.

[4] 张译,王菁.美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发展趋势及启示[J].医院院长论坛,2009(2):58-62.

[ 5 ] 宫芳芳,王承馨,李颖丽,等.大型公立医院创建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6):28-29.

[ 6 ] 黄梦桃,沈振芳. 浅析新医改给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带来发展机遇[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1):62-64.

[7] 傅谭娉,孟群,胡建平,等.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符合性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5):7-9.[ 8 ] 马毅, 闫碧如. 医学实验室在I S O 1 5 1 8 9 认可过程中的几点启示[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4):270-272.

[ 9 ] 陈平, 何剑虎, 杨大干. 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 J ] .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66-67.

[ 1 0 ] 熊怀民, 蒋廷旺, 周金保, 等. 区域性临床检验服务集约化的实践[ J ]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92.

[11] 陈建波,梁耀铭,胡朝晖,等.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在医疗市场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79-680.

[12] 宋超,张伟民.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现存问题与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l(1):58-59.

[13] 吴鹏,李艳,陈进,等.重视医学独立实验室给医院检验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现代检验医学.2007,22(5):71-72.

[14] 罗育春.谈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114-115.

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文5

【摘要】我国的检验医学已发展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医学领域重点学科,检验医学进入了一个仪器自动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的新时代。在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新的理念需要深化与理解,新事物需要逐步消化与吸收,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总结与提高,因此实践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检验医学;医学检验;工作理念;临床

1 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的关系慎密

医学检验又叫临床检验,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实验医学的飞速前进密不可分,以临床医学与生物学三大工程(基因、细胞、蛋白质)为例,如DNA合成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细胞和器官培养技术,DNA、RNA提取技术,层析技术等都是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聚焦。例如神经生物学迅猛发展,在生物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中,正在崛起的认识科学和行为科学,对精神世界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这对于人类思维发展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又如基因技术不仅在遗传病、产前诊断、肿瘤、老年疾病等看到光辉前景,在这些疾病的预防、病程观察及治疗发挥作用,正常基因得以表达,从而使有缺陷的基因错误信息能够获得纠正,使细胞、器官功能恢复正常。通过上述,临床医学面向21世纪发展将对实验医学有更高的要求。

2 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而现代检验室中,常听到的则是医师所不熟悉的术语,如EQA (室间质量评价),IQC (室内质量控制),PT (能力比对检验)等等。这些检验工作理念的转变,显示了检验管理的科学化。现在也已经建立了很多制度并设立机构进行管理,包括方法标准化、实验室和检验人员资格能力的考核认证、检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仪器试剂的质量考核监督、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等等,都有一套制度,甚至立法形成法规。今后国际范围的质量控制,相互承认的资格认证,以及检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必将进一步加强。

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目前检验技术正在逐步向“小型化、简单化、床边化”发展,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在现代检验科室中,人人参与科研,人人参与同临床对话和对检验结果的阐释,科研素质的提高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职位:检验医师。

3 加强医学检验实验人员学习临床知识,接触病人开展经常性与临床工作者对话极为必要

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一文中强调了实验室管理的要素就是交流、对话。和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这对只接触实验室标本的检验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影响检验结果除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还有临床的用药等治疗措施。如在判断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就与病人的输液特别是碱性液相关。不了解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同样的例子在输血后可影响血液分析和骨髓检查结果。Schwarz提出“一个实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实验工作者也要倾听病人的意见。一份有氨味的尿液(碱性)常是病人不了解尿液分析必须留取新鲜尿,是放置一夜后造成的。同样常在门诊看到病人送检的粪便是“正常”的(实际上他不了解要送检含粘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粪便)。这样的例子很多,同病人的沟通、解释也是有益的。我们就碰到女性病人送检有阴道分泌物污染的前段尿,造成结果明显异常。其实用无菌棉签搽拭尿道外口,真正留取中段尿就能避免污染。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的实验方法,才能在与医师对话过程中提出新观点,例如循证医学(Euidence based medicine)就强调实验方法的渊源性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后正确解决。例如出血时间的毛细管刺血法(Duke)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既不反映血管损伤,也不证明血小板减少,就要选择敏感的其他方法取代。不看书,不上网就掌握不了新理论、新技术。此外,实践、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医师到实验室主动与检验人员对话是加强沟通的积极措施

有的医院试行新分配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内、儿科)到实验室轮转,了解实验检查项目数周周,这是有助加强医检联系的好办法。医师在开展科研课题时要主动与实验人员联系,指定方案,共同努力完成,也可以邀请检验医师为临床开展讲座,对新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实验因素、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最好由临床出面邀请实验相关人员到病房参加病例讨论及查房。讨论对话不仅活跃学术气氛,也可以加深相互了解与支持,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 Jones RT•Education in the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thePas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Med Lab Sci•1987,44:388-392

[2] 朱忠勇•医学检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临床检验信息,1999,6 (3):74-80

[3] Guiles HJ, Ward-Cook K•Learning and utilization of genericskills by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medical technology [J]•Clin Lab Sci•2006,19 (2): 104

[4] 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治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11(26):649-651

医学检验技术的前景范文6

目前人工显微镜检查仍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金标准”,镜下形态识别能力是医学检验人员的基本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学生形态识别能力,首先要重视师资培养,加大设备投入力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形态识别能力;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医院仪器检测项目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对于形态学检测,仪器检测的弊端也日益突显。目前最先进的仪器也不能明确识别各种细胞及有形成分的形态,只能起到过筛作用,人工显微镜检查仍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金标准”[1]。仪器检测结果的复检工作至关重要,临床上急需具备形态复检能力的检验人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形态识别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医学院校教师必须思考及关注的问题。

1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形态识别能力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检验人员外周血和骨髓中异常细胞形态及脱落细胞检查技术薄弱,过分依赖仪器检测,如依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依赖PCR仪和流式细胞仪等进行白血病诊断,忽视了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作用,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医院实验室ISO15189现场评审中血常规镜检方面问题最多,被评为“不符合项”或“观察项”比例高,主要集中在细胞形态学检验相关项目上。这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了医学检验人员过于依赖自动化仪器、科主任不重视经典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岗前培训制度等外,也与检验人员形态识别能力参差不齐、医学院校血细胞形态相关课程课时少有关。因此,作为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培养具备较强形态识别能力的学生尤为重要。

2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形态识别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涉及形态学的内容较多,最主要的有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中血细胞与各体液中的正常及异常细胞形态。由于高职学制只有3年,专业课课时明显不足,而形态学内容需要强化学习,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因此学生毕业时只具备初步形态识别能力。工作后临床上不重视血常规先仪器后镜下复检的规则,检验人员在学校里所学的形态学知识就会逐渐遗忘,长此以往,具备较强形态识别能力的检验人员越来越少。

3提高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形态识别能力的措施

3.1培养合格师资是根本

形态识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经验积累,多看多学是唯一捷径。作为形态学课程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形态识别能力才能正确指导学生,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新进教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入职后可用半年时间到临床血液形态室进修,积累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临床知识。青年教师每年定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临床实践,参加检验专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考试,不断提高细胞形态学识别及诊断典型血液系统疾病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专业课教师要多参加临床相关形态学培训或学术会议,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附属医院医生为任课教师,专兼职教师定期开展集体读片、交流活动,就一些不典型细胞的形态辨认进行探讨,通过集体读片活动起到“以老带新”作用。

3.2学校教学设备投入和维护是保障

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教学手段的联合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形态学教学,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撑。这就需要学校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联合应用为血细胞形态教学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应用数码互动系统构建细胞形态图片库,将每年卫生部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图片和临床上收集的与细胞形态有关的案例上传到网络平台,丰富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因此,所有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必须参加相关培训,会正确操作教学设备,爱护教学设备,从而减少设备故障或损坏率,延长使用寿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秩序,促进形态学教学。

3.3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催化剂

3.3.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均在实训室完成。借助课件中真实、生动、典型、清晰的细胞彩色图像讲解完一种细胞的形态特点后,让学生立即在镜下找到这类细胞,以提高学生积极性,这对于知识的巩固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看到典型细胞形态时,把学生集中起来一起观看,对认对细胞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认错细胞的学生及时纠正,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血细胞形态的认识,真正实现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3.3.2将绘图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巩固细胞形态特点

血细胞形态教学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采集了大量血细胞形态彩色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观察细胞形态图像时很认真,但是对于形态要点的记忆不深刻或不长久。因此教学中,笔者采用绘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如在讲解早幼粒细胞和中性中幼粒细胞的区别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图片中细胞核染色质的粗细程度、核形以及胞浆含量和颗粒之间的区别,在镜下寻找相应细胞,相互交流;再在黑板上边绘图边总结细胞之间的区别,尤其是早幼粒细胞浆内的非特异性颗粒和中性中幼粒细胞浆内的中性特异性颗粒的区别,把两种颗粒的大小、分布和颜色不同之处在黑板上绘出来;最后通过板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绘图是学好细胞形态的捷径,因此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一边复习各种细胞的形态要点一边在实训报告上绘图,这样既可加深记忆,又可锻炼观察和思维能力。

3.3.3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师生共同读片,查漏补缺

当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后,可采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进行形态观察。由于同一种细胞形态并不完全相同,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判断,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当学生在镜下观察到不易辨认的细胞形态时,可以通过数码显微系统向教师提问并将细胞图像上传,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2]。教师通过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可以观察到每位学生的镜下图像,对学生的实验情况了如指掌,若发现某位学生镜下有典型细胞时,可将其投放至大屏幕作为示教图像供学生集体讨论和观察,以提高教学效率。每次课结束前花一定时间进行师生共同阅片,即在教师机显微镜下放置标本片,将镜下细胞图像展示在大屏幕上,师生共同进行全过程阅片,除按正规流程阅片外,对看到的任意细胞可让学生先判断、讨论,教师再针对性讲解判断该细胞的要点,使学生提升细胞形态识别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4增强临床检验科主任的形态检验意识

除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形态识别能力外,临床检验科主任的形态检验意识也至关重要。随着临床工作时间延长,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检验科主任多年来不专攻形态学检查,对于相应仪器也不熟悉,忽视了手工镜检的重要性,导致先仪器检测后镜下复检的规则不能很好地执行,分片率低,漏检率高。这就需要科主任重视形态检查项目,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其形态识别能力。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非常重要,需要通过提高师资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种措施,提高检验人员细胞形态识别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满华,谢朝阳,吴斌华,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细胞形态学特色专业方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4):3831-3833.